1. 定安有哪里好玩的地方
定安旅游可以概括为“定安八景”,即:①定安古城;②文笔峰;③南丽湖;④久温塘火山冷泉;⑤海南热带飞禽世界及见龙塔;⑥母瑞山革命纪念园;⑦母瑞山革命老区“百里百村”文明生态村;⑧名人故里。
古色古乡——百里百村
2007年来,定安县整合涉农资金1亿多元,以定城至中瑞60多公里公路为主轴,北起龙门镇,南至母瑞山革命纪念园,途经龙门镇、岭口镇、翰林镇、龙河镇和中瑞农场“四镇一场”100多个村庄,打造母瑞山革命老区“百里百村”文明生态村连片创建区。
2. 主演叫定安是什么片名
1995年徐克导演的《断刀客》中,赵文卓扮演的主人公叫定安。
3. 海南定安有什么旅游景点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文笔峰,位于海南省定安县的中部,它平地拔起,山色秀美,为定安八大名景之一。文笔峰从山腰至山顶主要由玄武岩和片理岩组成,山上植被茂盛,山顶常有云雾缭绕。 文笔峰,又名文豪岭。“文笔”、“文豪”的意思就是:文采、有文采的人。古代这里出了不少的文人才子,被明朝明神宗誉为“三朝硕士,一代伟人”的礼部尚书王弘诲就出生在文笔峰脚下雷鸣镇龙梅村。王弘诲一生著作很多,文学上颇有成就,其中著有《南溟奇句录》、《尚友堂稿》等,至今,龙梅村还有一座为纪念王弘诲 所建的富有海南建筑特色的明代牌坊,建筑设计造型古朴雄伟、坚固大方,叫做“太史坊”。 关于文笔峰的由来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位仙人挑着一担仙土准备送到王母娘娘的蟠桃园,路过定安的时候,看到这里人杰地灵、美景如画,便停下来歇歇脚、饮酒赏景,一筐土放在自己的脚下,另一筐土放在旧州,不知不觉仙人就喝醉睡着了,这一睡就睡了很久很久,仙人便化成了仙人石,两担土变成了两座山,定安这座山就是现在的文笔峰。 文笔峰上留下的仙迹有:仙人洞、仙人大脚印、仙人手掌、仙人酒杯、仙人石、娘子房等
4. 海南省定安县古代名人的资料
1、王弘诲 【明】王弘诲,字绍传,号忠铭,广东定安人,现海南省定安县雷鸣镇龙梅村人,生于公元1541年,于公元1617年病逝于定安老家,享年76岁。卒后被朝廷赠太子少保,赐祭葬。王弘诲是明代名臣、教育家。历任庶吉士、翰林院检讨、编修、会试同考官、国子临祭酒、南京史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在文学上卓成一家,著有《尚友堂稿》、《吴越游记》、《天池草》、《来鹤轩集》、《南溟奇甸录》、《南礼奏牍》、《文字谈苑》等名篇。他一生为官贤能清正、同情民众、关心教育事业,流芳千古。王弘诲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20岁时乡试中举人第一名,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登进士。 王弘诲中进士不久,恰逢海瑞因上奏《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忤逆了嘉靖皇帝,被捕入狱。王弘诲仰慕海瑞为人,不顾个人安危,冒险前往探望,并为海瑞送物送药,虽遭狱吏危言威吓亦不畏避,表明了他坚持正义的高尚品质。王弘诲任会试考官时,精心挑选,秉公取士,为国家选择了许多有用之才。他在任南京礼部尚书时,看到明朝廷腐败,他数次不断上疏劝谏,并写了类似海瑞《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的奏章,痛陈朝廷之大病。因屡上疏诤谏不得采用,他数次托病乞休。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58岁的王弘诲获准辞官,回乡后在定安县城创建“尚友书院”,并资助修建澄迈的“天池书院”,文昌的“玉阳书院”等。他还亲自到这些书院授课,大力宣扬文教。另外,王弘诲还设置义渡,筑桥修路,建塔挖井,为家乡办了不少公益事业。 2、张岳崧 【清】张岳崧(1773—1842),字子骏,又字翰山、瀚山,号觉庵,广东定安人,现海南省定安县龙湖镇永丰乡高林村人,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出生,上祖籍福建莆田县,宋嘉定年间迁琼,其祖为琼山尹,故落籍琼山。后迁定安。张岳崧自小聪明好学,十二岁应童子试,十六岁补弟子员,嘉庆辛西年(1801年)优引举质。嘉庆甲子(1804年)科中广东省举人,嘉庆己巳(1809年)恩科进士,以一甲第三名及第,成为海南历史上唯一的探花郎,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官、会试正考官、文颖馆篡修官、武英馆篡修、都习庶吉士、四川乡试正考官、陕甘学政、文渊阁校理、大理寺少卿、詹事府詹事、湖北布政使、护理巡抚等职。 张岳崧饱才博学,涉猎很广,业通书画、法律、经济、水利、军事、医学,一生著有《筠心堂文集》10卷,《筠心堂诗集》4卷、《运河北行记》1卷、《训士录》1卷。现今各大图书馆多有收藏。 张岳崧一生对海南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张岳崧关心民疾治水防患,他任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时,奉旨治水,他乘小舸,冒风雨,渡扬子江,亲自巡察江海,冒险坚持督率官民护堤。张岳崧是当时一个“明镜高悬”的青天老爷,任大理寺少卿去任的时候,“耆老遮道,焚香路送”。张岳崧为禁烟运动劳苦奔波,与林则徐交谊深厚,同是查禁鸦片的严禁派。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南下广州查禁鸦片,首先摇旗呐喊,撰写禁烟奏疏与其有关文章。 张岳崧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在家乡病逝。享年70岁,他的棺葬于海口市琼山区甲子镇毛头村前。可惜墓地在“四清”、“文革”时期遭受破坏,其石柱、石栏、石牛、石羊、翁仲都荡然无存。在张岳崧前,明清两代,琼人登进士第者甚多,但尚未有名列一甲第三名探花者。故当朝清嘉庆皇帝仁宗颙琰,为张岳崧这样高的名次骄傲地说:“何地无才!”后来在张岳崧直接熏陶下,他的次子张钟彦中了进士,三子张钟秀和孙子张熊祥也均中举人,他和儿子张钟彦为海南七对“父子进士”之一,三代功名,堪称海南第一家。 张岳崧是海南历史上一位难得的人才,他有功于国于民,历代海南人民都把他同丘浚、海瑞、邢宥、王佐、王弘诲等一起引以为荣。 3、王映斗【清】 王映斗(1797—1878),字运中,号汉桥、瀚峤。定安县定城镇春内村人。官至大理寺卿(二品)。与其次子同朝进士,时人称之“父子进士”,为宋代至清代海南七对父子进士中的一对。为人诚直正大,为官公正廉明,关心人民疾苦,爱国忧民。是清代有名的教育家,培养出状元、探花之才。藏有许多书籍作品,但遗世至今却寥寥无几。 王映斗,“生而显异,读书过目成诵……海外无双”(《定安县志》卷上),加上勤奋好学,学业蒸蒸日上。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王映斗考进县学,成为县学生员;稍后,再考入府学,成为府学生员。由于他学习成绩优异,再由享有伙食补助费的府廪膳生员,进补拔贡,接着参加会朝考名列前茅,获一等,被安排在户部江西司当小京官,管理户口、财赋。但他只当了几个月的官,就因慈母与世长辞,请假归里守丧3年。后赴京擢任户部额外主事,任职6年。 道光十四年(1834年),即他29岁那年,在北京天顺府参加省选拔举行的考试中,中了副榜举人。过了10年,即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在京参加殿试,中了二甲第14名进士。 此后,由于他在官府任职多年,工作经验丰富,表现干练,为人高风亮节,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户部云南司主稿转为陕西司主事。翌年,另任陕西司员外郎(司的副职)。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晋升为司的正职四川司郎中。一直在京户部任职25个年头。清文宗奕讠宁 (咸丰帝)即帝位后,对王映斗的才华和为人颇为赏识,特令他随相国前赴祖国东南沿海省份,在浙江省清理仓库、校阅营伍,还趁机查检东南两河节浮费,裁减冗员。因为他人尽其职,成绩卓著,声名大震,被提升为鸿胪寺少卿,负责礼仪方面的事务。在这期间,严父丧亡,回里守丧3年。其间有一年的5月,粤督徐广籍知晓王映斗学富五车,教学有方,乘他奔丧在家,特聘他出任省城掌管越华书院,时间长达7年之久。在其掌教期间,他发挥自己丰富的学识和教学经验,运用独特的教学技巧,谆谆善诱,培养出不少名望很高的社会名流。广东籍的梁跃权中状元、李文田中探花,潘衍、潘桐兄弟竞官至太史。这些充分体现了王映斗教学的才能和成绩卓著,为世人所爱戴。� 迄至咸丰八年(1858年)5月间,王映斗复官京城,经过投递奏折请求,蒙皇上的召见,并于同年10月,补原官职鸿胪寺少卿。翌年11月,擢升为给皇上讲学的内阁侍读学士。咸丰十年(1860年)充任恩科会试同考官、皇帝的后勤长官光禄寺卿。一段时间后,先后授太常寺少卿和掌管刑狱、处理重大司法案件的大理寺少卿。清穆宗载淳于同治二年(1863年)元月,调奉天府丞,提督奉天学政,负责管理教育方面的重任。6年任满,秋季返回北京复职。然而,奉天(今辽宁省)乃满洲民族的发祥地,王映斗能获满清朝庭的信任,有机会到这些地方去担任教育工作,实在是一件难得的事情。其间,王映斗大胆对这里的文教所存在的时弊,进行严厉的改革,促进其文风的发展,深受社会的赞许。1864—1865年的两年中,王映斗历任相当于今天中央政府部级的太仆寺卿、太堂寺卿、大理寺卿。同治九年(1870年)3月,因年老多病,祈归。途经省城,抚军李福泰知晓,热情地把他挽留再次主持越华书院,时年已七旬了。在年迈力衰之时,勉强坚持了两年,同治十二年(1873年)坚决要求归里。王映斗人老志不衰。他为发挥人的价值,在家居4年中,人格高尚,全心全意为人类多作奉献,在有生之年写了不少诗文、公牍和家谱,但都没有编成专集,亦没有付印,因而荡然无存,仅是由他主持编纂的《定安县志》传世。�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知名度很高的王映斗,在家逝世了,享年八十一岁。他的次子王器成,字公辅,号心农,又号晚愚。光绪六年(1880年)中进士,累官至刑部主事。乡人为表达对他们父子俩的深情厚意,尊称他们俩为“父子进士”,为海南七对“父子进士”之一。
5. 定安电影院今有啥片
但丁密码;
驴得水;
机械师2:复活;
湄公河行动;
魔发精灵;
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
育婴师;
惊天破;
侠探杰克:永不回头;
差不多在这些电影中。
6. 海南定安县有旅游景点吗
文笔峰不错。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文笔峰,位于海南省定安县的中部,它平地拔起,山色秀美,为定安八大名景之一。文笔峰从山腰至山顶主要由玄武岩和片理岩组成,山上植被茂盛,山顶常有云雾缭绕。
文笔峰,又名文豪岭。“文笔”、“文豪”的意思就是:文采、有文采的人。古代这里出了不少的文人才子,被明朝明神宗誉为“三朝硕士,一代伟人”的礼部尚书王弘诲就出生在文笔峰脚下雷鸣镇龙梅村。王弘诲一生著作很多,文学上颇有成就,其中著有《南溟奇句录》、《尚友堂稿》等,至今,龙梅村还有一座为纪念王弘诲 所建的富有海南建筑特色的明代牌坊,建筑设计造型古朴雄伟、坚固大方,叫做“太史坊”。
关于文笔峰的由来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位仙人挑着一担仙土准备送到王母娘娘的蟠桃园,路过定安的时候,看到这里人杰地灵、美景如画,便停下来歇歇脚、饮酒赏景,一筐土放在自己的脚下,另一筐土放在旧州,不知不觉仙人就喝醉睡着了,这一睡就睡了很久很久,仙人便化成了仙人石,两担土变成了两座山,定安这座山就是现在的文笔峰。
文笔峰上留下的仙迹有:仙人洞、仙人大脚印、仙人手掌、仙人酒杯、仙人石、娘子房等
南宗的道脉渊源
南宗兴起于两宋时期,是以内丹修炼为主,以雷法行持为辅的道教宗派。放在宏观道教史的角度来看,南宗以义理精深、修持真实的内丹学,充实、改造南方以符箓为主要形式的传统道教,体现出宋以后道教发展的主流方向,所以在文化上具有强健的生命力。
道教以神仙信仰为核心,神仙不仅是信仰的对象,同时也是修行的目标,是通过修行所能够达到的超凡入圣的境界。由凡人修炼成神仙,必须有一整套方式方法。在道教史上,这套方式方法有些是各个时代都通行的,如积功累德、信仰三宝等,也有些具体的修炼技术,是带有时代特点的,如秦汉时流行祭祀求仙,魏晋时盛传外丹、服气等方术,自唐宋以后,则以内丹修炼为主流。盛唐至五代时,内丹修炼方法不仅受到各派道士的日益重视,而且也受到教外养生家的重视,创作出许多探讨内丹修炼方法的诗词、歌诀。而内丹学发展的一个公认的划时代标志,是南宗初祖张伯端所撰写的《悟真篇》。这部由系列诗词组成的内丹经典,既排解了内丹学与各种修炼杂术的纠缠,使内丹学从不胜枚举的方术中凸现出来,也从理论上使内丹修炼升华为性命之学,即关于身心健康的体系化学说。
张伯端的《悟真篇》丹法,经四传而至白玉蟾,不仅其性命之学得到继承和发展,而且与当时南方流传甚盛的雷法结合起来,通过组织教区教团予以推广,使内丹学的发展依托于更规范的宗教组织、传度形式,从而创建作为一个道教宗派的南宗。元明时期,南宗主要是作为一个丹道文化体系在教内外流传的,虽然南宗的传衍不及北宗全真派隆盛,但由于南宗丹道文化的影响广泛而且深远,所以自宋末元初以降,教外学者如虞集等人,就以南宗与北宗全真教派对称,以同出钟吕而宗分南北,彰显南宗丹道文化的影响。
南宗与北宗一样,都出于神仙钟离权、吕洞宾以及刘海蟾的传授。最早提出南宗传承谱系的人,就是其实际创立者白玉蟾,可见于其所作《谢张紫阳书》。综合相关资料,将南宗传承谱系列为下表:
彭耜字紫光,号鹤林,着有《道德真经集注》18卷、《道德真经集注释文》1卷、《道德真经集注杂说》2卷;留元长字紫元;詹继瑞号紫芝子;陈守默号刀圭子;叶古熙号烟壶子;洪知常、陈知白,庐山太平兴国宫道士;王景玄字启道,号金蟾;方碧虚着有《碧虚子亲传直指》1卷;林自然着有《长生指要篇》;王庆升着有《爰清子至命篇》、《三极至命诠谛》;李道纯着有《道德会元》2卷、《中和集》6卷等。
7. 定安的历史人物
王官
【元】王官,元代南雷峒人,海南省定安县岭口镇九锡山村人,系南雷峒主。至治元年(1321年),元文宗图帖睦尔因宫廷内争,被元英宗放逐来琼州,居琼时图帖睦尔曾到南雷峒,王官待他很好,并处300金买回图帖睦尔所爱恋之琼州元帅府侍婢青梅,图帖睦尔非常感激王官的好处。三年后,宫廷政变变化,图帖睦尔被召归,于天历元年(1328年)登帝位,称为文宗,元文宗为报答王官礼遇之恩,将定安县升为南建州,封王官为世袭知州,任职十多年。王官辞世后葬在今岭口镇下山村东南,墓尚在。
胡濂
【明】胡濂(1463—1542),字宗周,号一斋,广东定安人,今海南省定安县定城镇中街人,幼而好学,10岁能文,明朝成化丙午(1488年)科考中举人,弘治癸丑(1493年)科考中进士。系著名理学家王阳明的门生,初任户部广西司主事。任满升山东司员外,转调云南司郎中。正德辛未(1511年)年,流贼刘六做乱,胡濂在平乱中督运粮饷有功,朝廷赐金牌文币,并加四品官衔,提升贵州参政。任上革除政弊,严厉法纪,并平息了当地苗、彝少数民族的一次叛乱,因此升任江西右布政使。正德已卯年(1519年)春,兑运粮饷于吴城返归时,恰逢宸濠宫廷政变,胡濂受累被捕入狱。政变平息后,当时任都御使的王守仁(王阳明)、陈琳,保奏胡濂无罪,不曾参与政变,始获释放。归家后以泉石自娱,杜门教训子孙,卒年80岁。
王弘诲
【明】王弘诲,(1541—1617),字绍传,号忠铭,广东定安人,现海南省定安县雷鸣镇龙梅村人,卒后被朝廷赠太子少保,赐祭葬。王弘诲是明代名臣、教育家。历任庶吉士、翰林院检讨、编修、会试同考官、国子临祭酒、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他一生为官贤能清正、同情民众、关心教育、奏考回琼、流芳千古。王弘诲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20岁时乡试中举人第一名,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登进士。
王弘诲中进士不久,恰逢海瑞因上奏《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忤逆了嘉靖皇帝,被捕入狱。王弘诲仰慕海瑞为人,不顾个人安危,冒险前往探望,并为海瑞送物送药,虽遭狱吏危言威吓亦不畏避,表明了他坚持正义的高尚品质。王弘诲任会试考官时,精心挑选,秉公取士,为国家选择了许多有用之才。他在任南京礼部尚书时,看到明朝廷腐败,他数次不断上疏劝谏,并写了类似海瑞《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的奏章,痛陈朝廷之大病。因屡上疏诤谏不得采用,他数次托病乞休。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58岁的王弘诲获准辞官,回乡后在定安县城创建“尚友书院”,并资助修建澄迈的“天池书院”,文昌的“玉阳书院”等。他还亲自到这些书院授课,大力宣扬文教。另外,王弘诲还设置义渡,筑桥修路,建塔挖井,为家乡办了不少公益事业。
莫魁文
【清】莫魁文,字起梧,号印山,广东定安人,今海南省定安县定城镇排坡村人。少孤贫而勤学,清康熙丁酉(1717年)科考中举人。辛丑(1721年)科考中进士,是清代琼崖考中进士的第一人,最初在吏部观政(见习)三年,后改授直隶庆和知县。任上非常关心民间疾苦,疏浚该县颊河以消除水患,创建月阳桥,使当地百姓来往便利。因监督治理黄河工程劳碌过度而染病,因而告病归家,归时清风两袖。巡按御史王之畸对他很看重,赋诗为其送行。《庆云县志》也记载他的清廉事迹。归家后从未入公门,唯读书吟诗而自娱。
梁汉鼎
【清】梁汉鼎,定安县人,清雍正二年(1724)甲辰科陈德华榜进士,曾任山西沁原知县。
莫陶
【清】莫陶,字柳眉,号绿岩,广东定安人,今海南省定安县定城镇排坡村人。少年时就喜欢读书,精于小楷书法。年轻时就考中了雍正癸卯(1723)年科举人,丁未(1727年)科考中进士。授任四川铜梁知县,任上颇有政绩,为上司所赞赏,但仅数年便因病告休在家,归家后专以养病训子为事,不久华年早逝,时人哀之。今定安县博物馆收藏有他的字画真迹等文物。
莫绍德
【清】莫绍德,字衣堂,号云庵,广东定安人,今海南省定安县定城镇南山村人。清乾隆己酉(1789年)科举人,嘉庆丙辰(1796年)科进士,辛酉(1801年)殿试后,考选授任内阁中书,派充实录馆校对官。任满议叙候选员外郎,因奔丧守制而不赴任。三年后,出游名山,结交众名流,擅于书法,尤精金石,其小楷名噪一时。曾在琼台书院任教。晚年致仕归家,修族谱,创建莲井寺。著有《石经堂集》,定安县博物馆收藏有他手书《波罗密多心经》经幢碑拓片一张,海口市府城的琼台师范学校也有出土他手书之碑石一块。
张岳崧
【清】张岳崧(1773—1842),字子骏,又字翰山、瀚山,号觉庵,广东定安人,现海南省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人,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出生,上祖籍福建莆田县,宋嘉定年间迁琼,其祖为琼山尹,故落籍琼山。后迁定安。张岳崧自小聪明好学,十二岁应童子试,十六岁补弟子员,嘉庆辛西年(1801年)优引举质。嘉庆甲子(1804年)科中广东省举人,嘉庆己巳(1809年)恩科进士,以一甲第三名及第,成为海南历史上唯一的探花郎,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官、会试正考官、文颖馆篡修官、武英馆篡修、都习庶吉士、四川乡试正考官、陕甘学政、文渊阁校理、大理寺少卿、詹事府詹事、湖北布政使、护理巡抚等职。
张岳崧饱才博学,涉猎很广,业通书画、法律、经济、水利、军事、医学,一生著有《筠心堂文集》10卷,《筠心堂诗集》4卷、《运河北行记》1卷、《训士录》1卷。现今各大图书馆多有收藏。 张岳崧一生对海南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张岳崧关心民疾治水防患,他任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时,奉旨治水,他乘小舸,冒风雨,渡扬子江,亲自巡察江海,冒险坚持督率官民护堤。张岳崧是当时一个“明镜高悬”的青天老爷,任大理寺少卿去任的时候,“耆老遮道,焚香路送”。张岳崧为禁烟运动劳苦奔波,与林则徐交谊深厚,同是查禁鸦片的严禁派。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南下广州查禁鸦片,首先摇旗呐喊,撰写禁烟奏疏与其有关文章。张岳崧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在家乡病逝。享年70岁,他的棺葬于海口市琼山区甲子镇毛头村前。可惜墓地在“四清”、“文革”时期遭受破坏,其石柱、石栏、石牛、石羊、翁仲都荡然无存。在张岳崧前,明清两代,琼人登进士第者甚多,但尚未有名列一甲第三名探花者。故当朝清嘉庆皇帝仁宗颙琰,为张岳崧这样高的名次骄傲地说:“何地无才!”后来在张岳崧直接熏陶下,他的次子张钟彦中了进士,三子张钟秀和孙子张熊祥也均中举人,他和儿子张钟彦为海南七对“父子进士”之一,三代功名,堪称海南第一家。张岳崧是海南历史上一位难得的人才,他有功于国于民,历代海南人民都把他同丘浚、海瑞、邢宥、王佐、王弘诲等一起引以为荣。
张钟彦
【清】张钟彦,张岳崧次子,张钟秀胞兄,字仲升,广东定安人,今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人。其妻符素文乃文昌县符其珍(曾任知县)之女,负才名,张钟彦受其诲教颇多。钟彦曾在林则徐门下读书,得其教诲栽培,由监生考中道光己亥(1839年)科举人,继而父丧归家守孝三年,道光乙巳年(1845年)应礼部会试,考中进士,签分河南即用知县。由于他性好诗赋,授例改任吏部文选司郎中,兼稽勋司郎中,后调任户部江南司郎中。后擢升浙江道兼监察御史,未几奉特旨补任直隶知府,次年调任补任宣化知府。总督谭廷襄深重其才德,以品学兼优,才能干达,奏请调河南任职,但不成功,总督便因事调任他处。张钟彦于任上索与所辖盐司意见不合,被调任山西,忿郁得病,死于河北唐县,时年54岁。县博物馆收藏有他的手迹遗物,与其父张岳崧是海南七对“父子进士”之一。
王映斗
【清】王映斗(1797—1878),字运中,号汉桥、瀚峤。定安县定城镇春内村人。官至大理寺卿(二品),是清代有名的教育家。藏有许多书籍作品,但遗世至今却寥寥无几。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王映斗考进县学,成为县学生员;稍后,再考入府学,成为府学生员。由于他学习成绩优异,由府廪膳生员,进补拔贡,接着参加会朝考名列前茅,获一等,被安排在户部江西司当小京官,管理户口、财赋。但几个月后因慈母与世长辞请假归里守丧3年。后赴京擢任户部额外主事,任职6年。道光十四年(1834年),中举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二甲第14名进士。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户部云南司主稿转为陕西司主事。翌年,另任陕西司员外郎(司的副职)。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晋升为司的正职四川司郎中。一直在京户部任职25个年头。清文宗奕詝(咸丰帝)即帝位后,对王映斗的才华和为人颇为赏识,特令他随相国前赴祖国东南沿海省份,在浙江省清理仓库、校阅营伍,还趁机查检东南两河节浮费,裁减冗员。因为他人尽其职,成绩卓著,声名大震,被提升为鸿胪寺少卿,负责礼仪方面的事务。在这期间,严父丧亡,回里守丧3年。其间有一年的5月,粤督徐广籍知晓王映斗学富五车,教学有方,乘他奔丧在家,特聘他出任省城掌管越华书院,时间长达7年之久。在其掌教期间,他发挥自己丰富的学识和教学经验,运用独特的教学技巧,谆谆善诱,培养出不少名望很高的社会名流。广东籍的梁耀枢中状元、李文田中探花,潘衍、潘桐兄弟竞官至太史。这些充分体现了王映斗教学的才能和成绩卓著,为世人所爱戴。
迄至咸丰八年(1858年)5月间,王映斗复官京城,经过投递奏折请求,蒙皇上的召见,并于同年10月,补原官职鸿胪寺少卿。翌年11月,擢升为给皇上讲学的内阁侍读学士。咸丰十年(1860年)充任恩科会试同考官、皇帝的后勤长官光禄寺卿。一段时间后,先后授太常寺少卿和掌管刑狱、处理重大司法案件的大理寺少卿。清穆宗载淳于同治二年(1863年)元月,调奉天府丞,提督奉天学政,负责管理教育方面的重任。6年任满,秋季返回北京复职。然而,奉天(今辽宁省)乃满洲民族的发祥地,王映斗能获满清朝庭的信任,有机会到这些地方去担任教育工作,实在是一件难得的事情。其间,王映斗大胆对这里的文教所存在的时弊,进行严厉的改革,促进其文风的发展,深受社会的赞许。1864—1865年的两年中,王映斗历任太仆寺卿、太堂寺卿、大理寺卿。同治九年(1870年)3月,因年老多病,祈归。途经省城,抚军李福泰知晓,热情地把他挽留再次主持越华书院,时年已七旬了。在年迈力衰之时,勉强坚持了两年,同治十二年(1873年)坚决要求归里。王映斗人老志不衰。他为发挥人的价值,在家居4年中,人格高尚,全心全意为人类多作奉献,在有生之年写了不少诗文、公牍和家谱,但都没有编成专集,亦没有付印,因而荡然无存,仅是由他主持编纂的《定安县志》传世。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王映斗在家逝世,享年81岁。他的次子王器成在光绪六年(1880年)中进士,乡人为表达对他们父子俩的深情厚意,尊称他们俩为“父子进士”,为海南七对“父子进士”之一。
王器成
【清】王器成,道光十八年(1838年)生,王映斗次子,字公辅,号晚愚,定安县定城镇春内村人。少年随父在北平(北京)生活,聪明好学,颖慧卓然,写诗作文,落笔成章。清咸丰壬子(1852年)举优贡。戊午年(1858年)中举人,当时就职刑部福建司主事。光绪六年庚辰(1880年)科进士。年近古稀卒于北平。与其父王映斗是为海南七对“父子进士”之一。今定安县博物馆有他的墨迹。
孙衍吾
孙衍吾,男,中共党员,定安县定城镇多校村人。自1980年创办“知海书屋”以来,孙衍吾30多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事,助人为乐,被当地群众誉为新时代的活雷锋。上世纪80年代,农民对文化科学的需求十分强烈。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及青少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利用图书报刊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孙衍吾节衣缩食,于1980年自费创办“知海书屋”。30多年累计投入资金30多万元,购书订报及添置阅览设备。目前,“知海书屋”藏书7.2万多册,报刊380多种,接待读者1000多万人次,已经成为广大乡亲求知、求富、求乐的场所,传播先进文化的窗口和乡亲们文化活动的中心。孙衍吾2003年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2006年被中央宣传部、国家司法部授予2001年—2005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称号。
8. 定安的冷泉是不是历史遗迹
久温塘火山冷泉位于定安县龙门镇久温塘村,该冷泉是中国继台湾岛苏澳冷泉、黑龙江五大连池冷泉之后的第三大冷泉,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大的热带富硒冷泉。日自涌量达4万立方米,无色、无味、清澈透明,常年水温23℃~25℃,夏凉冬暖,清甘可口,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最佳标准。它含硒和锗等多种抗肿瘤防癌元素,既可提高免疫力、治疗心血管疾病,又可以饮用、泡浴,可促进血液循环,使人心旷神怡,延长寿命。冷泉地带植被保护得非常好,满目青葱,古榕连片,怪石嶙峋,卵石遍野。近百股清泉源头,从石缝里汩汩流淌,泉水叮咚,汇集成塘,流归万泉河,四季陌上花开,小鱼如织,彩蝶围绕泉边翩翩飞舞,人如在画中,是清暑纳爽、休闲养生的好去处。火山冷泉附近近期发现一个万年火山口———元宝山,形成于数十万年前的一次火山爆发。元宝山由三个山峰组成,远眺宛若一绽大元宝。周边民居均以火山爆发后遗落的火山石垒砌,村道皆以此石铺修。元宝山现尚存有明朝王弘诲建造的和尚庙、和尚井、石碗石筷石盘等遗址。元宝山现尚未开发,上山的路被灌木丛所掩盖,整座山峰保留原生态的状态,野趣盎然,吸引了不少地质专家和旅游爱好者前来观光探奇。到万年火山口登峰探险,再到火山冷泉泡上一浴,乐不思归。
9. 求片名哦
断刀
以炼刀为生的“炼锋号”掌门人黎不悔,为铲除江湖恶势力惨遭杀害,留下断刀一把。黎不悔的师弟且正接管了“炼锋号”,他带着黎不悔之子定安及义子铁头等徒弟东藏西躲,过着隐居生活。
定安和铁头都喜欢且正的女儿,但且正宣布要让定安作继承人,并把女儿嫁给他,这引起众人的议论。议论中定安方知自己的身世,亲生父亲原是被一纹身飞人所杀,于是取走生父的断刀离开了刀铺。由于功夫不够,第一次报仇丢了一条胳膊,幸好被乞儿黑头救起,才免一死。后他偶然在乞儿家发现一本刀谱,从此他苦练单手刀功,终使功法出神入化,最后替父亲报了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