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鼋头渚的导游词
鼋头渚风景区是一个著名的近代园林,始建于上世纪初,自上世纪以来,无锡涌现了一大批吸收西洋文化的私家园林,鼋头渚就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它始建于1918年,由清末举人无锡商会会长杨翰西建造,当时他巧妙利用真山真水建园,把这私家园林建的三分人意七分自然,也是欣赏太湖水的绝佳处。1958年郭沫若畅游太湖也留下了“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句。鼋头渚风景区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一个是刚才介绍的建于上世纪的园林也是整个景区的精华,另一个是上世纪80年代后大规模的扩建,使面积从原来的60亩扩大到了现在的1960亩。分为十大景区,其功能各不相同,有以观光游览为主的,有传扬道教文化的。景区间有便利的陆上和水上交通。景区的周边还有适宜于度假休闲的疗养院和度假岛。目前鼋头渚的年接待量220万左右,已成为华东旅游线上的黄金旅游点。有如此多的游客来我们景区游览,关键在于景区一年四季皆有景可赏。分别是春花、秋月、夏荷、冬雪。
鼋头渚牌楼建于1973年,是过去鼋头渚风景区的老大门,现在是无锡十八景之首“鼋渚春涛”的序幕。“鼋”是形似海龟的一种动物,“渚”是指三面临水的小陆地,因为它状如鼋头而叫鼋头渚。门楼背后刻有“山辉川媚”4个大字,点出了这里“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辽阔”风景的特色。顺着大道向前,我们可以看到300米的杜鹃坡,杜鹃花是无锡市的市花,清明时节树丛、林下、溪边的杜鹃花开遍山野,映的满山都是红色,犹如花海。两边郁郁葱葱的大树是香樟树,它是无锡的市树。 在我们右手看到的饭店叫横云饭店,具有近百年历史,它依水而建,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太湖三白”的特色菜肴,还可以领略到雄秀相继,渔帆点点的太湖美景。 无锡是一座有着3100年历史的江南名城,历史上名人辈出,有外交家薛福成,数学家华蘅芳,文学家钱钟书。而在旅游界也有一位名人,他就是有着“中华游圣”之称的徐霞客。他是明代的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他用双脚丈量人生,书写了一部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大家请看这座徐霞客铜像高3.6米,用铜4吨多,由著名雕塑家吴为山设计,山西宇达集团浇铸,是为了纪念徐霞客诞辰420周年和出游太湖400周年塑造的。塑像双目炯炯,神情坚毅,象征着他胸怀理想,目光远大,探索真理,勇往直前。双脚略有弯曲,象征着他跋山涉水的艰苦。身段作了艺术化处理,全身的衣服和身披的蓑衣随风飘舞,如流水灵动,似山峦起伏,象征这这位“中华游圣”与山水大地融为一体的历史化身。整个塑像体现了“探人所未知,达人所未达”和“行者无疆,壮行中华”的霞客精神。他之所以落户鼋头渚景区,是因为太湖为400年前徐霞客的首游处,当年他从江阴河道进入运河再由运河到达太湖鼋头渚,从鼋头渚出发去苏州的东山、西山。鼋头渚是徐霞客壮游中华的首游处。他一生曾多次游览太湖,而鼋头渚享有太湖第一名胜美誉,所以选择“太湖佳绝处”的鼋头渚作为中国第一尊徐霞客铜像的所在地。
徐霞客铜像的落户创造了全国乃至全球多个“第一”。第一座徐霞客铜像,其他地方都是石像、玉像。第一座青年徐霞客塑像,其他多为中老年像。同时,它也是投资最大的徐霞客像,耗资100余万元,无锡市区第一座徐霞客铜像等等。
请各位贵宾继续向前游览。前面湖边的这个斗拱飞檐的牌坊是以前私家花园的一个码头,现在却成了进入游览高潮的一个标志。牌坊上有“具区胜境”四个字,“具区”是太湖的古称,“具”是完全的意思,“区”是区域的意思,“具区”也就是完全是水的意思,说明太湖非常辽阔,太湖也有“震泽”、“五湖”等别称。“具区胜境”四个字是在告诉我们:太湖最美的地方到了!这与郭老的“太湖佳绝处”的评价不谋而合。 无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早在3500年前,陕西周太王的长子泰伯为了礼让王位而南奔荆蛮,来到了无锡梅里,也就是今天的每村,创建了“勾吴国”。历时600多年,所以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隋唐之后,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同时与长江、太湖水系相聚,使无锡的水路交通便利,成为货物集散地,无锡是历史上有名的“布码头”和“丝市”也是“四大米市”。便捷的交通带动了无锡经济的大发展。到了上世纪40年代,无锡已有“小上海”之称。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无锡在历史上建制低,一直是无锡县。所以知名度低于苏州。上世纪80年代,为了扩大影响,无锡旅游局到社会广泛征集旅游口号,在4000多条宣传口号中,选中了这块石碑上的这句(江苏省旅游促进处袁晓国)“无锡充满温情和水”、“温情”,无锡是无锡文化的发源地,吴文化倡导温文尔雅,也反映了无锡旅游的优质服务。“水”呢,在充满水乡风情的无锡,水是灵魂,更是核心,一切都离不开水,便捷的水路交通造就了无锡经济的大发展。同时,太湖水灌溉农田,使无锡成为了著名的鱼米之乡。而现在,无锡的旅游更离不开水,鼋头渚就是凭借着“真山真水”的独特风光闻名中外。
背面刻的是《无锡旅情》的中文歌词。无锡市为了提高知名度,除了运用各种宣传方式,还特别注重将文化艺术与旅游活动结合起来。1986年5月,通过日本阪急旅行社邀请了日本著名诗人、作曲家中山大三郎和东京ABC音乐出版社长山田广作来无锡旅游,他们回国后很快创作并出版发行了《无锡旅情》和《清明桥》两首歌,由日本红歌星尾形大作演唱。特别是《无锡旅情》这首歌,在日本六家电视台播放半年之久,唱片发行量突破100万张,风靡日本全境,许多日本友人正是从这首歌中了解了无锡,纷纷慕名前来无锡旅游。也是这首歌的影响力带动了无锡的经济。现在的无锡已经是著名的日商投资高地,已有一千多家日资企业落户无锡新区,有很多投资规模都超过了一千万美元。 横云石壁是鼋头渚著名的风景点,这里奇峰怪石半环着一个天然的大水湾。在绝壁悬崖上刻有“横云”和“包孕吴越”6个字,这是清末无锡县令廖纶书写的。廖纶在光绪辛卯年(公元1891年)正月初八,同友人乘船至此,觉得这里气势雄伟,就欣然挥笔,题书“包孕吴越”和“横云”,镌于石壁上,使湖山增色。
“包孕吴越”形容太湖气势宏大,跨越江浙两省,江浙两省在2400年前主要是吴越两国的疆域,太湖在其间,湖水浇灌了两国的土地,使两国百姓受益非浅。太湖像伟大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哺育了吴越儿女。
“横云”是说在湖中远处回望鼋头渚,只见上下苍苍茫茫,水天一色,这一带湖岸好似横在半空中的一抹彩云,在轻轻漂移。原来的横云山庄也是因为这横云石刻题名的。(大家再看下面的这块石壁,上有“明高忠宪公濯足处”8个大字。明高忠宪公指的是明朝东林党重要领导人之一的高攀龙。高攀龙曾是无锡东林书院主讲,后因东林党得罪了宦官魏忠贤,受到魏忠贤阉党的无情打击,造成了恐怖的“党祸”。高攀龙回到无锡后,常常隐蔽在现在蠡湖东面临湖而筑的“水居”读书,那时书院被毁,奸党横行,他自号:“湖水老人”,不接宾客,不谈时事,只以花鸟为伴。他常到鼋头渚湖滩濯足,取“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表示避世隐身,知足常乐。虽然如此,魏党还是不放过他,迫害一天甚于一天。高攀龙自知不免,就于1626年3月17日清晨,在住宅后园池中从容入水而死,后人在池畔立石,上刻“高子止水”。抗日战争胜利后,无锡人朱松黯书写“明高忠宪公濯足处”镌于石壁上,以示对高攀龙的纪念。) 刚刚我们已经讲过鼋头渚的名称的由来,那么什么是鼋呢?现在大家就随我去看一下鼋到底是什么样的。
关于“鼋”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自然界中的鼋,一种是神话传说中的鼋。在自然界中鼋是一种和鳖相似的动物,有的地方就把它叫做“大鳖”。其实鼋和鳖是有区别的:鳖的重量最大只有三四公斤,而鼋的重量可超过100公斤;鳖吻长而尖,鼋无尖吻嘴圆;鼋又叫癞头鼋,缘由是鼋头头部散生疣状突起,鳖的头部却是光滑的;鳖的外形呈扁圆,鼋的外形却是正圆。因此南方人俗称“团鱼”,又是团圆,又是“余”,十分吉利。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多数生长在广西。
在神话传说中,鼋是龙和鳖所生的长子,呈龙头龟身凤爪鹰尾,正如我们面前所看到的这只神鼋。它是用青铜制作的,长1.7米,高1.3米,宽1.1米,重达700公斤,这是“中华青铜文化复兴公司”在1985年5月无锡首届“太湖之春艺术节”时赠送给鼋头渚公园的。这“震泽神鼋”由著名雕塑家庆宝持创作,上镌有朱复戟教授篆刻题名。 澄澜堂建于1931年,是仿照宋、明宫殿式样营建的,面阔5间,四周游廊,气宇不凡,是“鼋渚春涛”的主建筑。“澄”是指水平静清澈,“澜”则是波浪起伏之意。取名“澄澜堂”是说在这里可以饱赏太湖多变的天然景色。鼋头渚本身变化万千,阵雨过后又有雾气,而且这里居高临下,远眺近览,春夏秋冬,早中晚,雨阴晴,景色各异,真是“浪涛与松涛齐名,碧水共长天一色”!风景能与唐朝文学家王勃写的《滕王阁序》所描写的洪都(今南昌)风景相媲美。所以陈夔龙在堂两边抱柱联上写道:
山横马迹,渚峙鼋头,尽纳湖光开绿野;
雨卷珠帘,云飞画栋,此间风景胜洪都。
“洪都”指的就是“滕王阁”了。
鼋头渚概况
鼋头渚位于无锡西南郊的太湖之滨,距离市区约18公里。它可以说是独占太湖最美的一角,向南望,太湖有着青岛海滨的气概;向北望太湖又有着杭州西湖的明媚风光。在这一片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色中辅之以别具匠心的人工点缀,使之成为观赏太湖最为理想的游览胜地。难怪诗人郭沫若畅游太湖之后,作出了“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评价。鼋头渚以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辽阔”的无边风月,以及早中晚、晴阴雨景致各异的神奇变幻和春花秋月、夏荷冬雪的四时之景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和无数中外游人。
民国初年,无锡人杨翰西在此购得60亩山地,并于1918年开始对鼋头渚进行最初的开发,开始建构“横云山庄”;1924年他又拨地1亩多给量如和尚,由量如募款将后山的广福庵迁于此,更名为广福寺。1925年,杨翰西利用无锡商团会长的身份,在工商界集款建造了“陶朱阁”。抗日战争时期,改名为“横云公园”。
鼋头渚地区还有王心如在1927年建的“太湖别墅”;1928年陈仲言建的“若圃”;1931年郑明山建的“郑园”;以及何缉伍和蔡缄三的退庐。当时这些风景都因为蠡湖的阻隔,交通不便,因而游人不多。1934年荣德生老先生60大寿,他利用寿礼在蠡湖上架起了一座长达375米的长桥,因南端架在宝界山上而取名“宝界桥”,从此沟通了蠡湖南北两岸的陆路交通,把梅园、蠡园和鼋头渚等景色连成一片,便于游人游览观光,同时长桥卧波,恰给蠡湖拦腰一束,平添几分秀色,桥下的60个桥孔又正好象征着荣德生老先生的60大寿,提醒人们过桥不忘修桥人。
解放后政府将这里原有的园林、别墅合并为“鼋头渚公园”。1982年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面积从原来的480亩,扩大到1950亩,统称“具区胜境”。园内有十大景区(鼋渚春涛、万浪卷雪、芦湾消夏、湖山真意、鹿顶迎晖、充山隐秀、藕花深处、十里芳径、中犊晨雾、三山映碧),我们所要游览的是鼋渚春涛景区,它是整个园林的精华所在。
② 为什么提起太湖,人们想到的是无锡,什么导致的
太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历史悠久,历来就以风光优美而出名,太湖面积巨大,横跨了多个省市。虽然江浙的很多城市都占有太湖的一部分面积,其中苏州所占面积是最大的,太湖的第一大岛也在苏州的范围里面,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每次提起太湖,人们的第一反应都是无锡,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因为苏州旅游的宣传重心并没有放到太湖上面,大家都知道苏州园林甲天下,一般到苏州去旅游,冲着的都是去观赏中国古代杰出的园林艺术,很少听说有人是去苏州看太湖的。因为没有注重宣传,所以很多人压根就不知道苏州城内也可以看到太湖,这也就是导致苏州太湖不如无锡知名的一个原因。
③ 鼋头渚樱花现在还有吗
我是上个星期天去的鼋头渚,已经有很多谢掉了,一进樱花谷,明显是一片绿色的,不像网上的那些宣传图片那样,是满眼的樱花了。还有少数开着
④ 一段关于宣传无锡景点的广播,这段广播把无锡的景点介绍了一遍,大慨是这样的“…鼋头渚看看樱…运河边上
有可能是《太湖美》
⑤ 请问无锡鼋头渚的樱花盛开的时候是在几号,网上宣传的樱花节是3.20开始,可今年应该没那么早,有谁知道吗
最好的游览时间是4月初,清明节左右去应该可以看到全盛的樱花。樱花花期是一个星期,如果你想感受樱花在你身边飘零的美好感觉,可以再晚个2-5天,希望对你有帮助!
⑥ 一段关于宣传无锡景点的广播,这段广播把无锡的景点介绍了一遍,大慨是这样的“…鼋头渚看看樱…运河边上
这是fm93.7的宣传广播
⑦ 八仙中一个神仙在鼋头渚上卖什么
铁拐李 先说铁拐李铁拐李民间传说八仙首书称其姓李名洪水 铁拐李 隋朝峡鲁迅先《说史略》则说姓李名玄;赵翼《陔余丛考》说姓刘说唐玄宗元、代宗历间道于终南山元神壳没曾想肉身虎所食投身于跛乞丐《历代神仙通鉴》称其原本俊伟丈夫善道术使导元神术修练于砀山岩穴应师父约行元神壳术赴千外华山数归发现其肉身其徒误焚突见附近饿殍灵机说即矣即饿殍脑门入神魂归壳则蓬卷须、黑脸巨眼并且跛右脚丑陋汉看位民间口耳相传诸事附道家仙 钟离权 汉钟离 八仙名气仅于铁拐李钟离权八仙位较高特别由于道教徒吹捧名声更元金真道奉阳祖师关其物原型约现五代、宋初际《宣谱》、《夷坚志》、《宋史》等书都事迹记载讹汉钟离才附汉代《历代神仙通鉴》、《续文献通考》等书称钟离权复姓钟离字寂道号云房号阳东汉咸阳其父钟离章东汉其兄钟离简郎道仙唐代确实位叫钟离权《全唐诗》录三首绝句并附传云:咸阳遇授仙诀遇华阳真仙王玄甫传道入崆峒山自号云房先仙留世诗题《题安酒肆避三绝句》其坐卧携酒壶教双眼识皇都、道真仙易逢几归愿相等句颇些仙味位道 张 张 张八仙迈仙翁名张八仙事高尊称其张历史实张其唐元间《唐玄宗敕封仙张记》记载其邢州广宗(今河北省广宗县张固寨村)新、旧《唐书》传武则隐居条山皆称其秘术自称龄数百岁武则曾派使者前召见张佯死赴唐玄宗元二十恒州刺史韦济其奇闻奏皇玄宗召张再装死气绝久才苏醒使者敢进逼玄宗闻知再派徐峤邀请张进京据说唐玄宗其传闻疑曾叫善算夭寿善恶邢璞给张算命邢却懵知张甲道师夜光善视鬼玄宗令看张却问:张哪居面看见史传所记看张位些虚朽江湖术士要何数装死避征召呢充其量些幻术已所关仙全都道教凭借民间传闻夸其词宣传需要编造《太平广记》记张自称尧帝唐玄宗问术士叶善张历叶善说:臣敢说说立死言道:张混沌初白蝙蝠精言毕跌亡经玄宗求情张才救 吕洞宾 吕洞宾 八仙流传故事数吕洞宾道教全真道奉其纯阳祖师称吕祖历数研究者均认吕洞宾姓吕名岩唐末《金唐诗》、《词综》都收诗作宋代罗经《鹤林玉露》、洪迈《夷坚志》及《集仙传》等书其均记载说京兆(今陕西、西安带)唐咸通及第曾两任县令说九江原唐宗室姓李避武祸易姓吕始名绍光二十余科场第遂罢举纵游钟离权点化道八仙情味浓潇洒、风趣民除暴安良斩妖除怪酒色世间流传《吕洞宾三戏白牡丹》传说传说既且杂看原唐代位慕道士神化仙至今河南睢县仍保留明兵部尚书袁立祭祀吕洞宾建袁家山吕祖庙 何仙姑 何仙姑 何仙姑八仙唯性关其身世说说唐朝宋初《太平广记》引《广异记》称何二娘者位织鞋业农妇嫌家居太闷游于罗浮山山寺住经采集山供众寺僧充斋远四百外循州山寺僧罗浮山寺称某曾仙彼山采摘杨梅经查实二娘采再加家知二娘何处采众山便认二娘即循州山寺采仙二娘远近闻名借再寄居山寺《续通考》说何仙姑唐武则广东增城县顶现六道毫光副仙科十三岁山遇道士吃道士仙桃饥渴身轻飞并预见祸福应召进京途离说宋朝宋代些文笔记称北宋永州(零陵)称幼遇异食仙桃仙称放牧于郊野遇异送仙枣食仙宋笔记记载何仙姑些占卜休咎预测祸福事迹士夫及奇者争先前往彼处占卜见位精于占卜民间巫 蓝采 八仙位玩世恭似狂非狂行乞道仙名叫蓝采南唐沈汾《续仙传》、宋初《太平广记》、陆游《南唐书》等书均载事迹唐末至五代其行怪僻贪杯喜唱平穿身破蓝衫脚穿靴另则光着脚丫更近情夏穿棉衣冬却躺卧雪全身冒热气(《续仙传》)平手持三尺余拍板边打着竹板边踏歌行沿街行乞唱歌都触景仅令世觉高深莫测 且颇具仙意其云:踏歌蓝采世界能几何红颜春树流掷梭 蓝采 古混混返今纷纷更朝骑鸾凤碧波暮见桑田白波景明晖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行癫狂施钱给都送给贫苦蓝采居定处四海家仙物原型本江湖流浪汉仅由于行癫狂周济穷深喜神化仙 韩湘 普遍说韩湘唐代著名文家韩愈侄(说侄孙)《唐书·宰相世系表》、《酉阳杂俎》、《太平广记》、《仙传拾遗》等书都关于介绍称韩愈侄孙历史韩愈确叫韩湘侄孙曾官理丞韩愈曾《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封朝奏九重夕贬潮阳路八千欲圣朝除弊事肯衰朽惜残云横秦岭家何雪拥蓝关马前知汝远应意收吾骨瘴江边 仙传说早见于唐代段式《酉阳杂俎》书称韩愈少远房侄轻狂羁喜读书韩愈曾责怪却能七内使牡丹花按其叔要求改变颜色并且每朵边云横秦岭家何……诗句韩愈惊奇万说韩湘韩愈外甥其事迹《酉阳杂俎》所言同异韩湘其物原型韩愈族侄五代即仙化 曹舅 排名八仙末曹舅现间晚流传仙较少其身世说同异都宋仁宗曹皇关《宋史》传曹佾字公伯曹彬孙曹皇弟弟性情易通晓音律喜作诗封济阳郡王身历数朝帆风顺七十二寿终《神仙通鉴》云:曹舅性纯善喜富贵却慕恋于仙道其弟则骄纵恃势妄曹舅其恶行深耻遂入山修炼遇钟离权、吕洞宾收徒快曹舅修仙道《东游记》所述曹舅与略
⑧ 有没有关于太湖的散文
静静的无锡太湖 文 / 格里
“太湖美,太湖美……”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美歌曲,使无锡太湖的美家喻户晓,也使太湖更加名扬海内外。
太湖,又名震泽、具区,面积240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多年前的一个春光明媚的季节,我与同学携手同游无锡太湖,至今对太湖的静谧、妩媚、缥缈和浩瀚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当我们第一次来到太湖岸边,被眼前静静的湖水惊呆了。举目远眺,一望无际的太湖水明亮如镜,春风吹拂,蔚蓝色的湖面荡起微微的涟漪,画面轻柔美丽,富有诗情画意,令人感慨万分。
我们在湖堤上闲庭信步,十分惬意。突然,天上飘起了霏霏的细雨,蓝色的雨丝落在湖面上,溅起一片片温馨的水纹,整个太湖显得更加神情妖娆和娇态百媚了。
其实,太湖的风光,是融淡雅、清秀与雄奇、壮阔于一体,碧水辽阔无垠,烟波浩淼迷朦,峰峦时隐时现,气象变幻万千。尤其是著名的鼋头渚,独占了太湖风景最美的冰山一角,山青伴着水秀,碧波映着亭阁,天然胜景,浑然天成。
无锡城,被称为太湖之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无锡是一座具有三千年历史的江南名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是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许多文人墨客,至今仍保留着众多的历史遗迹。鼋头渚为太湖西北岸无锡境内的一个半岛,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状如浮鼋翘首而得名,是太湖风景名胜区的主景点之一。
传说,鼋头渚的美丽景致,很早以前就被人们所向往。萧梁时,此地建有“广福庵”,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沙楼台烟雨中”的一处。明初,“太湖春涨”被列为“无锡八景”之一。明末,东林党首领高攀龙常来此踏浪吟诗,留有“鼋头渚边濯足”的遗迹。记得郭沫若曾吟道:“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赵朴初也写过诗称赞:“鼋头渚景色胜天堂”。一代大师的瑰丽诗句,更使鼋头渚的风韵名扬大江南北。
鼋头渚现有充山隐秀、鹿顶迎晖、鼋渚春涛、万浪卷雪、湖山真意、十里芳径、太湖仙岛、江南兰苑及犊山晨雾、广福古寺等10多处景点。其中,有山长水阔、帆影点点的自然山水画卷,有小桥流水、绿树人家的山乡田园风光,有典雅精致、古朴纯净的江南园林景致,还有吃、住、购、行等配套齐全的服务和娱乐设施,再加上历代名人雅士游踪、石刻、书画、传说等诸多内涵深厚的文化积淀,构成了此地以天然山水为主、人工点缀为辅的生动隽美、多彩多姿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风景旅游胜地。
雨停了,我们站在鼋头渚的灯塔旁,看到了高2米余的景名刻石,以黄石之古拙衬托的书法遒劲雅致。主石正面镌刻的“鼋头渚”三个大字,系清末“梁溪七子”之一秦敦书手书。该石背面的“鼋渚春涛”,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所写。听说,春天的无锡多东南风,太湖无日不起浪,“鼋渚涛声”是这里的一大特色。
所以,太湖上若遇到风和日暖之时,微波泛涟漪,碧水映青山,微微的涛声则清缓而流畅,和谐而有节奏;若遇到狂风怒嚎之际,浊浪滔天高,风起波涌急,汹涌的浪涛则轰然而鸣哮,犹如万马奔腾。由此,“鼋渚春涛”成为鼋头渚的涛声中最神奇的景象了。
无锡,凭籍太湖和鼋头渚等独特的秀丽风光,依托丰厚的人文底蕴,发达的现代文明,正以她著名旅游胜地的骄傲而蜚声内外。我想,今日的无锡太湖,将更加魅力非凡,令人神往!
呵,在我的心中,太湖永远都是静静的,静得令人窒息般的美,美得如同漂亮的“凌波仙子”,更像是梦中的女神。即使,有时它也会波涛涌动,张牙舞爪,但最终还会归于平静,风平浪止,就像温文尔雅、楚楚动人的妙龄女子……
感慨之余,吟诗一首,略表心绪:碧波荡漾太湖水,悠悠运河古流淌。太湖美景鼋头渚,江南胜地美名扬!
⑨ 无锡名人园雕塑(鼋头渚内)都有些谁,附图附图!
全省有多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偏偏建城达2200多年的无锡尚在“创建”之中;不是无锡的历史文化底蕴不够格,而是包装、宣传不够,以致外人不大知晓。前不久,市“两会”期间,顾青蛟委员的提案——“把蠡湖大桥桥头生态公园建成无锡历史文化名人园”,就体现了这一观点。
无锡有多少人认识钱钟书故居?多少人去过东林书院?多少人知晓薛福成?的确,锡城历史文化名人众多,但大街小巷很少看到这些名人的形象“广告”。在国内众多城市大打“文化牌”的今天,无锡人为什么不挖掘自己的“富矿”?生于苏州、来锡20多年的顾青蛟说,苏州人搞城建大打特打名人牌,从车站、路口到各景区,游人被随处可见的历史文化名人形象吸引,对苏州的文化底蕴自然就能有所了解。历史文化名人是支撑城市品牌的骨架,这一资源同时也要在宣传中利用,在利用中扩大宣传。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可大大增加蠡湖景区的内涵和吸引力,提升城市文化品味。蠡湖新城景观以生态绿化为主,但纯粹的绿化景观会使景观显得单调,事实上,蠡湖新城建设中特别注重挖掘文化底蕴,彰显城市个性。顾青蛟认为,如将无锡历史文化名人邀至一堂,用雕塑、壁画等艺术形式点缀于生态公园内,并配以简洁的生平介绍,桥头公园就会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一流的自然生态于一体,就更能留得住人。
在桥头公园内建名人园,选址非常贴切。蠡湖大桥往南直通大学城,大学生们在园内休闲漫步、与历史文化名人亲密接触时,敬仰无锡、热爱家乡之情会油然而生,这有利于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而名人园与大桥、蠡湖、大学城四景合一,将令桥头公园成为一个著名的场所。
游记:
http://www.hz4z.net/article_view.asp?id=117
附图:
http://bbs.thmz.com/read-htm-tid-1046019-page-1.html
⑩ 今年鼋头渚樱花何时盛开
樱花尚未开放,我想4月初应该可以赏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