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长征策划书400字

长征策划书400字

发布时间:2021-08-19 12:06:30

1. 红军长征的故事(300字)

1935年12月19日中午时分,贺龙率领的第二军团部分主力,从管竹进入岩石乡。三个穿灰布军衣、身背短枪的战士来到三房院子,见一妇女抱着小孩慌慌张张走进自己家里。战士跟着走进她家堂屋,见她房门紧闭,便轻轻地敲门说:“嫂子,请你不要害怕,我们红军是为老百姓服务的,请你开开门,我们有事和你商量。”青年妇女叫欧阳香元,丈夫在外做挑夫,她听到敲门的声音不是很
急,喊话的声音也很平和,就开了房门。战士见她屋内还有一间空房,便提出:“嫂子,今天晚上借你这间空房搭个铺住一晚上,你看行不行 ”欧阳香元虽没有完全听懂他们的话,但知道他们是要借房子住,于是脸上露出了同意的笑容。
过了一会儿,有位战士领着一位身材高大魁梧、身穿兰布长衫、留有八字胡子的人来到了欧阳香元的家门口,后面跟着二三十个穿灰布军衣、背短枪的战士,在禾坪里整整齐齐地站成两排。那个八字胡子对大家讲:“我们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为人民求解放的,我们有铁的纪律,大家千万要注意,不能进年轻妇女的卧室内;”接着又讲,“我们红军无论走到那里,都要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群众家里的东西未经主人同意不能搬动,借东西一定要还,损坏和丢失东西一定要照价赔偿,这样我们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才能团结群众去打倒蒋介石卖国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欧阳香元从战士们的表情上,看出八字胡子是个大官。听他讲话句句为老百姓着想,认定红军是好人。她怀着兴奋的心情走到院子里去,把那个八字胡子讲的话告诉别人,直到天快黑时才回家,她走到堂屋门口见地上搭起了铺,那个八字胡子和另外两个人在煤油灯下看地图,一边看一边比比划划。她想知道那个大官是个什么官,于是走到门外悄悄地问一个小战士:“那个穿兰布长衫、留着
胡子的是你们的什么人 ”小战士轻声地告诉她:“是我们的军团长,苏维埃政府的贺主席,我们都喊他贺老总。”她听后心里嘀咕,原来他是个大官,难怪战士们都规规矩矩听他讲话。
她走到房内,一位女战士非常和气地请她坐下,像亲姐妹一样和她拉起了家常。在交谈中她问女战士:“你是哪个的老婆 ”女战士很爽快地告诉她:“我是贺龙同志的爱人,今晚住在你家,真麻烦你了。”她知道了住在她家里的是红军的大官贺龙主席一家人,不好意思地说:“这房子不好,没有好好收拾,真对不起你们,”女战士说:“等打完仗以后,穷人就有好房子住了。”
第二天清早,部队要走了,有些战士在收拾行装,有些在打扫卫生,有个战士走到欧阳

2. 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

杨成武上将的《忆长征》
由于党内错误路线的影响,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苏区,一开始打算与湘鄂西的红二方面军会合,但未能如愿。只好曲折辗转,经贵州、云南,渡金沙入川,爬雪山,过草地,经历千难万险……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红军战士超乎寻常的勇敢精神与吃苦精神。 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实为人类历史所罕见,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早已是不朽的英雄史诗。它不仅是我党我军的光荣和骄傲,也是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的光荣和骄傲,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革命事业不能中断,我国人民将继续从中汲取信心和力量。
第一章 别了,于都河
第二章 战略转移
第三章 夜行军
第四章 进逼道州
第五章 血战湘江
第六章 担架上
第七章 手足情
第八章 强渡乌江
第九章 伟大转折
第十章 回师遵义
第十一章 四渡赤水
第十二章 智取三县
第十三章 飞夺泸定桥
第十四章 神兵天降
第十五章 越过夹金山,意外会亲人
第十六章 小金川畔
第十七章 从卓克基到毛儿盖
第十八章 毛主席指示我们过草地
第十九章 自龙江畔
第二十章 突破天险腊子口
第二十一章 哈达铺整编
第二十二章 六盘山上
第二十三章 连长王友才
第二十四章 英雄捐躯河连湾
第二十五章 长征胜利万岁
第二十六章 恸悼黄开湘同志
尾声
后记

3. 有关红军长征的书

1、《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篇》

作者: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2、《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一本记述20世纪30年代中共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面临绝境,被迫转移,历经艰难险阻,终于脱离险境的纪实性文学作品。由美国作家、全美作家协会主席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于1986年写成,三年后被译成中文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

这本关于长征的书自一九八五年十月在美国出版以来,在很短时间里就拥有为数众多的读者,该书还在欧洲和亚洲的主要国家及许多小国翻印出版。那些从未阅读过红军壮丽史诗的人们,现在可以从这本书中开始了解那些为中国革命事业不惜牺牲的男男女女的品质。

他们将从这里开始知道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一场生存大博弈。他们仅仅从统计数值中就可以明白红军所作出的牺牲有多么重大—一九三四年十月,八万六千名男女从江西出发,到一九三五年十月,毛泽东率领的第一方面军抵达陕北时,其麾下只剩下大约六千人。

3、《长征风云》

作者:赵蔚

这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将对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伟大壮举进行正面的全景式的描写,以展现长征的历史风貌。

历史背景为一九三四年夏秋之际,国民党南京政权对中央苏区发动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在左倾教条主义路线的统治下,红军失利,被迫放弃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作品以中共驻莫斯科代表团派信使归国传达国际指示为序幕,真实生动地反映出长征前国际国内的风云变化和党内军内复杂激烈的斗争。

4、《长征行》

作者:石仲泉

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史和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著名学者石仲泉的《长征行》告诉您:历史,不能遗忘,也不容遗忘。70年前长征擎起的熊熊的革命火炬,没有随着长征结束而熄灭,它一直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炽烈地燃烧着,随着历史的发展将会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本书记述了沿途的民风习俗、礼仪服饰、饮食特产等,汇集了大量第一手珍贵图片。

5、《金沙江的记忆:红军长征过云南纪实 》

作者:史石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重温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云南人民出版社日前推出了《金沙江的记忆——红军长征过云南纪实》一书。

以实录笔法逼真地再现长征这段历史是该书特色,作战双方将领的回忆文章、作战指示及电文,外国记者的实地报道等,都能让我们以亲历者的视角充分领略战争的全景和细节,感受战争的紧迫和真实。穿插全书的60多幅图片,不仅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也让读者更形象地了解历史。

以图文并茂形式重现了红军长征过云南这一史实,并由五个相关的附录从不同侧面丰富、补充了这一伟大行动的史料。

该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红军将领回忆长征过云南的文章;第二部分为5个附录,包括外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有关红军长征过云南的报道,当年红军所过之地民众对红军的回忆,当时在云南围堵红军的国民党将领的记述资料等。

4. 弘扬红色文化作文400字怎么写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军长征,跨越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壮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动地的革命篇章。长征途中,红军不畏征途艰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跨越雪山草地,克服重重困难,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是什么力量支撑并凝聚着他们,毫无畏惧、前仆后继地勇往直前?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中华民族一个比较突出的精神,我们所提倡的以长征精神为核心的根源所在,就是把个人命运跟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的爱国主义精神。从红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这艰难的经过中,总结出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长征精神就是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是战天斗地其乐无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凭着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人,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长征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军队,只要有这种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就是要青年一代永记长征精神,不忘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而长征精神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新时期创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温长征历程,传承并发扬长征精神,培育新的长征精神,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材不可或缺,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意义重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青少年在学习或工作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长征精神在青少年中的传承仍有必要。

5. 关于红军长征的作文梗概300字

弘扬长征精神
1934年10月,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在漫漫长征路上,不仅有峡谷急流,有雪山草地,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更有饥饿、寒冷、疾病等等难以想象到的困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面对各种险恶的环境,红军广大干部战士表现出了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靠着英勇牺牲、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红军冲破了一道道敌人的封锁,越过了一道道的艰难险阻。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 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尽管,红军长征胜利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长征精神却万古流芳,永垂不朽。长征中的红军战士为什么能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长征精神。
没有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伟大的长征给世人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长征胜利70年后的今天,长征将士的梦想早已变为现实,新中国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改革开放已推进多年,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任重而道远。这就是新的伟大长征。
在新长征的道路上,我们要始终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报国之志,扬起理想的风帆;学习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百折不挠,要学会在失败与挫折中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生活中也要继续发扬革命先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将长征精神作为我们人生成长历程中永远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脚踏实地,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甘于奉献,奋发图强,开拓进取。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把我们的校园建设得更加和谐、更加进取、更有生机。

6. 红军长征的背景

1933年9月,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

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6)长征策划书400字扩展阅读

长征的起因就是中央根据地在先后打败国民党4次反围剿斗争后,第五次失败,为了保住革命火种,保存实力,被迫撤退,开始长征。

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中关键转折点是毛泽东提出向国民党部队实力较弱的贵州转移,随后大事件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三人军事小组,扭转了国际共产主义的教条军事指挥,把长征引向了胜利的方向。

还有著名的四渡赤水,为了摆脱消灭国民党的主力部队,被列为世界经典军事教科书的四渡赤水的胜利,使得中央红军主力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主力军队的围追堵截,奠定了长征胜利的基础。

红军在遵义进行整修,伤员较多,当地老百姓热心拥军,在董公寺,老百姓拿出董酒为战士消炎,疗伤,活血化瘀。因为董酒为高度纯粮固态酿造的白酒,百草入曲具有一定的药酒特性,效果奇佳,深为红军战士认可。

7. 关于红军长征的书(要内容简介和书名,作者)

1,《红星照耀中国》作者:(美国)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作的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2,《长征》作者:现代王树增

《长征》完整再现长征的全部过程及其背后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因素,充分展现中国人不畏艰险、为信仰艰苦奋斗的伟大长征精神,以严肃的历史责任感、宏大的叙事结构、细腻而动情的笔触记述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惊人壮举,全景式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书写了这部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壮丽英雄史诗,也增进了广大青少年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3,《长征大会师》作者:现代雷献和

《长征大会师》(上、下册)小说以恢弘的史诗巨制、深厚的精神开掘、以及准确独到的细节呈现,全景式再现中国工农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大会师的壮阔画卷。既有长征途中红军经历的百丈关、直罗镇、腊子口等悲壮、惨烈的宏大战役场面,又有关于普通人物投身革命参加长征后,英勇善战、历经悲欢的动人故事,令人手不释卷。

4,《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作者:(美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这本关于长征的书自一九八五年十月在美国出版以来,在很短时间里就拥有为数众多的读者,该书还在欧洲和亚洲的主要国家及许多小国翻印出版。那些从未阅读过红军壮丽史诗的人们,现在可以从这本书中开始了解那些为中国革命事业不惜牺牲的男男女女的品质。

他们将从这里开始知道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一场生存大博弈。他们仅仅从统计数值中就可以明白红军所作出的牺牲有多么重大——一九三四年十月,八万六千名男女从江西出发,到一九三五年十月,毛泽东率领的第一方面军抵达陕北时,其麾下只剩下大约六千人。

5,《长征,你知道多少》作者:解放军报社,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

这本书带读者回眸那段红色征程,重温那首英雄史诗。 力求选择新角度,运用新写法、新史料,表达新观点、新认识。书中对长征途中的重要会议、战斗及人物活动均有深刻独到的分析,尤其是对一些长期困扰人们心中的疑问,如长征的行程、经过地区、参加人员等,在汇集各种材料和观点的基础上,也给出了合理而圆满的解释。

8. 红军长征简介

中国红军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主力从闽西赣南出发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

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两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红军长征的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8)长征策划书400字扩展阅读

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从而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总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

胡锦涛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

阅读全文

与长征策划书400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业品推广方案 浏览:847
北京市商业零售经营单位促销活动管理规定 浏览:303
户外主题沙龙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39
社区促销活动场地租赁 浏览:714
演练策划工作方案 浏览:186
电玩游乐园促销活动 浏览:188
威海市电子商务协会 浏览:265
4s店售后活动营销方案 浏览:818
小朋友包饺子策划方案 浏览:221
部门语言文字工作培训方案 浏览:678
家具搞促销活动的记录 浏览:787
风筝节策划方案书 浏览:284
教师技能提升培训方案 浏览:869
培训学校复课洗手方案 浏览:682
顺丰优选是什么电子商务模式 浏览:306
景区全员营销激励方案 浏览:955
广州九大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 浏览:692
学校物业培训计划方案 浏览:123
就业局培训精准扶贫方案 浏览:764
电子商务专员可以转推广吗 浏览: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