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加强防控金融风险
加强金融风险防范
今日推出关于防范金融风险问题的《专题论坛》,意在引起社会各方面读者对这个
问题的关注,交流建立金融风险控制体系的经验、方法,探讨进一步做好这方面工作的
思路、途径。
防范金融风险是一个世界性的大课题。实践证明,哪个国家金融风险控制得好,
该国的经济就能稳定发展,哪个国家金融风险控制不到位,就会严重影响国家的经济
发展,形成金融危机,甚至导致一个国家政治动荡。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造成了该
地区各国和地区经济的大幅振荡和较长时间的衰退,至今有些国家还没有走出金融危
机的阴影。
前些年发生在墨西哥、俄罗斯、阿根廷等国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这些国家经济
的正常发展。
前几年发生在阿尔巴尼亚的金融危机,不但造成了剧烈的经济波动和社会动荡,
而且直接导致了该国政府的倒台。
从以上实例来看,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发展,是全社会都应当
高度重视的问题,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要切实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除了思想上高度重视以外,还应当建立起完善、高效
的防范金融风险体系。要认真研究金融风险发生的特点、渠道、机理、原因,并且进行
有针对性的工作,把防患于未然作为最高目标。
㈡ 如何预防金融诈骗主题班会演讲稿
[image]30 如何预防金融诈骗主题班会演讲稿
㈢ 防范诈骗,警钟长鸣宣传语
一、时刻绷紧防范来之弦,谨防源新型电信诈骗。
二、铸就防骗长城,擦亮识骗慧眼。
三、诈骗手法日益新,你我务必要小心
四、一不贪二不占,诈骗再诡玩不转
五、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保障公民财产安全
六、群策群力防范诈骗,同心同德平安嘉善。
七、骗人之心不可有,防骗之心不可无
八、陌生来电多防范,资金转移留心眼
九、积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共同提高识骗防骗能力
十、幸福生活双手造,馅饼不会天上掉
㈣ 如何做好金融工作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做好当前金融工作,必须着眼国家安全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准确研判形势,全面综合施策,确保我国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必须坚定必胜信心。我国有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丰富经验,经过多年发展,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金融监管、金融法治和金融调控体系也日趋完善,银行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高,财政赤字和负债率低,可动用的工具手段多,我们有足够的智慧、能力和底气筑牢风险防线。要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经济基本面好的有利条件,坚持预防为先、标本兼治、稳妥有序、守住底线。我们要直面挑战,主动作为,形成全国一盘棋的防控格局,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让金融更好地为我国经济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严加监管,严格执行,守住底线,让金融市场正常运行。
㈤ 如何防控金融风险
风险与金融如影相随,既有来自资产信用和市场波动的风险,更有来自实体经济产能过剩、房地产高库存、债务违约等带来的风险隐患。
“首当其冲的是金融体系面临的信用风险。当前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已连续46个月同比负增长。伴随许多企业利润率下滑,银行的不良贷款呈现持续上扬的态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判断,2016年实体经济整体仍将处于调整之中,特别是随着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推进,意味着相关产能过剩企业会加速退出市场。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不良贷款的压力也会相应增加。而产能过剩行业本身具备的结构性、区域性和周期性特征,也势必会一定程度上蔓延扩散到金融行业。
数据显示,自2011年9月以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15个季度呈现“双升”局面。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达到1.59%,创近四年来新高,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1863亿元,比年初增加2038亿元。
处置不良资产专业机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总裁臧景范告诉记者,当前不良资产风险呈现一系列新特点,而且化解难度加大。一是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持续攀升,资产质量面临较大压力。从行业看,不良贷款主要集中于产能过剩行业。二是实体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不良资产的高位运行使得风险在行业间、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间蔓延,隐含风险传染性强。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10月末,工业企业的负债率达到56.8%,负债多以银行贷款、债券等形式出现。三是金融风险成因复杂,化解难度加大。
业务交叉增大风控难度
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创新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推进,金融业务交叉经营更加普遍,也为实现综合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提出了严峻挑战。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同机构间的交叉、融合不断加深,业务、产品创新不断涌现。这种融合趋势在提高金融效率、创造新盈利空间的同时,金融风险的交叉和传递也变得日益复杂。”在曾刚看来,2013年发生的“钱荒”和2015年的“股灾”都与跨市场金融活动的过度发展有关。
我国监管结构目前仍是分业监管,即银行、保险、证劵分别有各自的监管部门和监管方式。监管是分开的,但资金流动却在不同的市场间游走逐利,从而形成了一些监管的灰白地带,也留下了风险的隐患。
“不同于单纯的呆账坏账和信用风险,贯通于不同市场间的金融产品带来了风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看似一笔不起眼的坏账,由于风险的层层嵌叠,会带有极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容易形成系统性风险。”曾刚指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105年6月末,我国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已达到71.13万亿元,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其他金融产品。
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来自民间金融的风险同样不可小觑。网贷平台由于资金链断裂而跑路,打着互联网理财的旗子进行非法集资……近年来类似的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让金融风险更趋多元化。
臧景范也表示,不良资产往往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债权债务关系多重交织,甚至牵扯到民间借贷、非法集资、地下钱庄等非正规金融运作,导致资产处置难度增大。
做好应对 防患于未然
面对多重金融风险,银行业等金融机构无疑要提高警惕,做好相应的准备,应对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
㈥ 企业如何预防金融诈骗演讲稿
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总体可控,但由于多种原因,仍然处于风险易发多发期,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银行不良资产反弹压力较大,相当多金融机构内控机制不健全,影子银行存量依然较高,违法违规金融行为还时有发生,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不健康现象和国际上的各种不确定因素都可能对金融体系形成冲击。由此构成的“灰犀牛”和“黑天鹅”隐患威胁着我国的金融稳定。由于金融在经济中具有核心地位,金融风险的突发性、传染性和危害性非常强。一旦发生大的系统性金融动荡,就会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甚至会干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达成。因此,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放在首位,是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的体现。
㈦ 如何做好预防电信诈骗的宣传
电信诈骗属于诈骗手段的一种,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其形式是多种多样,应当从以下几点加以防范:
1、注意避免个人资料外泄,对不熟悉的金融业务尽量不要在ATM机上操作,应到柜面直接办理。切勿相信“银行账户涉及犯罪”等谎言。
2、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短信。当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尤其是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时,不要轻易汇款,应第一时间告知家属商量解决或咨询公安机关;公安部门不可能提供安全账户,更不会指导您转账、设密码。
3、接到陌生电话、短信或不良信息,要主动向属地公安机关或电信监管部门举报。
㈧ 如何加强预防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识假防骗能力方面的文章
近年来,针对不特定群体的涉众型经济犯罪,随着发案数量、涉及人员、涉案金额的不断增多,逐步成为了政府、媒体、公众关注的焦点。
每一起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势必都会对当地乃至全国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稳定产生影响。
许多案件因受害人经济利益受损,却无法挽回损失而引发了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这种情况近年来屡见不鲜,并且已经呈现增长态势,不仅严重侵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严重危害经济秩序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强架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提前预防和逐步化解涉众型经济犯罪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是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亟需面对并妥善解决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