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古村落宣传

古村落宣传

发布时间:2021-08-17 07:04:38

㈠ 传统村落的介绍

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2012年9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2012年12月1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门发通知公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传统村落入选该名单,其中贵州省最多,有90个,云南省和陕西省分别为62个、49个,分列2、3位。截止到2014年年底,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已达到2555个(2012年第一批共计646个,2013年第二批共计915个,2014年第三批共计994个)。

㈡ 对古村落的赞美怀旧

1.农奴小屋都显着衰朽的景象。木材是虫蛀,而且旧到灰色的。许多屋顶好像一面筛。有些是除了椽子之外,看不见屋盖,其间有几枝横档,仿佛骨架上的肋骨一样。到处没有窗玻璃。间或用布片或破衣塞着窗洞。檐下的带着栏杆的小晒台,不知道为什么缘故,却都已倾斜,陈旧了,连油漆也剥落得干干净净。

2.出婺源县城北行公里到了延村。延村,原名延川,明初,金姓迁入,才改叫延村。位于山谷平川里。南北两面不远就是山,山在村东互相逼近,挤成斜向东北的峡谷。

3.是一个大型的四方形露天演出场,四周是新建的苗寨吊脚楼,游人亦站亦坐已经围了几圈,表演的正是苗寨板凳舞,欢快的节奏,奔放的舞蹈,伴随着时而敲击的板凳声让人沉醉在粗狂豪放热情淳朴的苗族风情中。接着是苗寨歌谣的表演唱,(欢迎登陆 )这是一群不需要任何伴奏的原生态歌手,其中,年龄最大的有八十多岁,最小的也有六十。那嗓音有时如山泉一样清澈,轻悠悠,似山谷中溢出;有时又像涛声一般低沉,朦胧胧,如海天处飘来。游人听得如痴如醉,乐不思归。

4.汪口是俞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人烟稠密,商旅辐辏,是一个商业贸易集镇。

5.夜,躺在苗家独有的吊脚楼里的木板床上,远离城市的喧嚣,西江淙淙的流水声漫过枕边,恍惚中有种梦回故园的感受。第二天清晨,我们起了个大早,收拾妥当出门,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远处,浓烈的雾霭把周围的山顶掩盖得朦胧迷离;近处,袅袅的炊烟在苗家吊脚楼上舒卷懒腰;因为晚上下了雨,路上有些湿,湿漉漉的小街上,游客们撑着各种各样的雨伞,好一幅湿润清新的风景。

㈢ 中国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上的几点思考

1.解决古村落产权困扰,建立和完善古村建设开发的管理工作机制
产权问题是古村落保护困扰已久的难题。目前不少古村成为空心村,保护、修缮工作难以开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古村中大部分老建筑都属于私人所有,修缮所需大量资金,村民自己没有承担能力,同时也缺乏对老建筑进行保护和维修的动力,但如果是由政府投入进行修缮,一方面古村落中大量的老建筑需要修复,政府未必能承担大量的资金,而另一方面老建筑的所有权并没有改变,用公共资源用于私人物业的修缮存在不合理,在现实中很难开展。
为解决古村落中的产权问题,部分古镇古村落的保护开发中都倾向于采取通过收回老建筑的产权进行保护开发。
2.统筹新村和古村建设
新村、古村统筹建设应首先明确定位新村和古村的不同功能,做好相互衔接,其中一个重要思路应该是“利用古村吸引游客,利用新村完善的设施服务游客”,一方面要保护旧村的原生态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旧村的历史文化价值,开发旅游特色资源;另一方面是做好新村的规划、整治,为村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并建设完善古村旅游服务的各项设施,如餐馆、旅店、商品等,这些设施应大部分建在新村,避免在古村过度的建设而破化古村的古朴氛围。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号角吹响了神州大地,各项政策和措施纷纷出台。我们认为农村城市化建设的精髓和关键在于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农村的拆旧建新,丝毫不保留农村的特点。我国很多农村的城市化多为大拆大建,将原来很多富有乡村韵味及历史价值的元素无形中抹杀,兴建了大量现代的建筑,使大部分村庄千篇一律,没有了自己的特色和历史底蕴,这也是当今农村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一大误区。
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改善,传统文化保持活力的重要物质基础。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村镇(乡村)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城乡环境反差较大的一个重要表现,同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由于一方面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一抓到底,很多村镇(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处于管理真空状态;另一方面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不足,以各种临时性的补助居多,而没有一个稳定、持久的财政投入机制,致使我国村镇(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较城市滞后,历史欠账较多,不能满足现代人日常生活的需要。要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首要就是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道路、下水道、饮水工程、电网改造、网络通信等方面。
对古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以保护古村的整体风貌为前提,改善居住环境。古村内的麻石巷道、红粉石巷道是古村建筑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进行保护,切不可全部铺上水泥或大理石,对部分破烂,凹凸不平的古巷道可进行平整,固定石块,清理杂草碎石,完善路灯等照明设施;对排水系统的整治应维持原状,不进行上盖密封,以清理淤泥杂物、疏通渠道为主,以保留巷道特色;对供电线、网络线、电视信号线等应尽量埋底铺设,避免乱拉乱扯。
新村的基础设施应按较高的标准进行建设,以满足村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及未来一段时间的需求。
4.维持古村的整体风貌,对老建筑进行适当修缮,采取措施活化
结合股份合作式模式,对所有的古建筑进行详细的摸底调查,登记造册,详细了解古村内每栋老建筑的现状如权属、破损程度、市场价值、需修缮的工作量、资金投入量等,在进行全面普查的基础上联合有关文化部门,聘请专业的设计单位,制订老建筑的详细修缮方案,一是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前提下,采取原来的特色建筑材料和传统的建筑工艺,对老建筑进行适当修葺和改装,维持老建筑原来的古朴外观和建筑装饰;二是可根据老建筑的用途,在尽量保留原有建筑结构和风格的前提下,大力改善内部的生活设施,如厕所、水电、网络、照明等,满足现代日常生活、办公的需要。
古村内的老建筑长期空置,将不利于古村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因此除了对老建筑进行修缮外,还需结合古村的发展方向,在完善老建筑内部现代设施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手段合理活化古村内的老建筑。
在古迹、古建筑活化方面,北京、香港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例子。如北京皇家粮仓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色建筑,始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是目前全国仅有、规模最大、现状保护最完好的皇家仓廒。历经600年沧桑,如今的“皇家粮仓”成为一座展示文化与时尚的会所,承办新闻发布、庆典、论坛、年会、首映、演出、酒会等商务活动。北京三里屯1949会所原是1949年北京机电研究院在这里开设了一家红砖厂房的工厂,在荒弃多年后,经过改造,成了中西合璧的酒吧及餐厅综合建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闹中取静的休闲去处。皇家粮仓、1949会所的做法对南社古村古建筑的活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5.结合传统的风俗习惯,加强古村的文化建设
文化保护和建设是古村保护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原居民逐渐迁出古村,古村的生活气息、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逐渐流失,最终使古村变成一个只有历史建筑物,而没有软文化的空壳。在马丘比丘宪章中关于文物和历史遗产的保存和保护部分中提出“城市的个性和特性取决于城市的体型结构和社会特征。因此不仅要保存和维护好城市的历史遗址和古迹,而且还要继承一般的文化传统。一切有价值的说明社会和民族特性的文物必须保护起来。保护、恢复和重新使用现有历史遗址和古建筑必须同城市建设过程结合起来,以保证这些文物具有经济意义并继续具有生命力。”
加强古村的文化建设一个重要的措施是要给传统文化注入活水的源泉。为传统文化注入活水的源泉就是为了保留并延续原生态的生活气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使其与现代文明适应,在村镇(乡村)的不断建设、发展中传承下去,并散发出新的活力,而不仅仅是保护和修缮其物质载体——原来的古村落、老建筑,否则将会陷落“有文物没文化”的尴尬。
6.加强对古村周边自然环境资源的整治利用,营造与自然和谐融合的氛围
古村落的自然地理环境反映了祖先在建村立围时的智慧。因此古村落自然地理环境的保护和整治也是古村落的保护开发一个重要方面。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营造亲近自然的氛围,开辟生态旅游对于古村落的开发也极具意义。

㈣ 古村落旅游的开发与保护该如何进行

古村落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绿维创景-指出,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需要了解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旅游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古村落的旅游开发相对较晚,除少数几个古村落外,一般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顺应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而得到开发的,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古村落的民居旅游点往往都是只经过简单处理后就开门接客,旅游经济效益在部分古村落虽然初见成效,但旅游开发的带动作用还不是很明显,总体来说对饮食、住宿、购物等的发展未带来很大影响,门票收入是其旅游收入的主要部分,通过旅游开发获得收益的也还只是极少数的村民。
2、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古村落至少是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长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地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的民俗民风。我们目前所见的古村落跟遗址不同,它是农村乡土环境的重要活见证,是乡村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缩影,也是传统文化的凝固和遗迹。古村落可以使人从现代都市的喧嚣中走出来,进入一种田园牧歌式的古老空间,去感受“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恬静、淳朴、和谐的自然情调,领略东方文化的独特神韵。浓厚的乡村文化和古村落建筑特色交织在一起,使古村落旅游具有显著的吸引力。
3、古村落一般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幽静,交通不太发达,因此与其他知名度高的人文旅游胜地相比游客数量不多,现代社会的喧嚣和商业气息都还没有进来,古村落里的居民大部分仍照常生活,民俗风情都保留的较为完整。但同时,也由于古村落里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迥异,基础设施也不太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游客带来了诸多不便,再加上交通的不便,这些都给古村落的旅游开发和宣传带来困难。
4、古村落旅游资源的易损性决定了古村落旅游开发还要注意保护和开发相结合。古村落对外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生活的刺激,古村落的居民也在向现代化生活迈进,这会使古村落发生很大改变。而保护古村落,目的是正为了延续古村落的独特价值。 古村落的保护应立足于古村落历史的悠久性,古村落的完整性,建筑的乡土性,环境的协调性和典型文化的传承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保护,这样,传统古村落的价值才不会受很大的影响。“以游兴村,以游保村”,旅游收入的增加,也使当地政府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古村落的修缮和环境的整治,这也是古村落旅游的生命力所在。

㈤ 描写古村的唯美句子

描写古村的唯美句子
1查济,一幅陈年水墨。这水墨,是查氏祖人描在泾县一张绝好的宣纸上。千年之后,由墨色的焦、浓、重、淡、清产生的物象,依旧纯香。这就让我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和画家,废寝忘食地端坐在不同的视角处描绘写生;有那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和旅者,不辞劳苦一次又一次慕名来观赏。陈旧其实也是一种美,它窖藏着岁月,蕴藏着文化,珍藏着历史。这种美只能临摹,只能观赏,不能复制。
2我想,查济这个古村落蕴含的缠绵美质和古老情怀,实在是非叙述所能表呈的,就连李白也留下了千古佳句:“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闭。桃花流水杳然去,另有天地非人间。”而我等是闲情徜徉之俗子,还能搜罗如何的赞语颂词呢。面对如此历史的风物和查济人“心自闭”的气场,我觉得内心正在被填充着一种灵慧的赋性,好像叫我回归自己内心最丰满的地方。我们还是回到了“凤翥堂”,喝上一杯溪水茶,点上几道查济菜,但听老板娘款款说解着她的老房子,说解着她的生意和她的家史。查济的老人少者,或许都在守望着他们特有的历史风霜,也但愿这份历史把持住内含的美好,让它更归真、更虔诚,而不要被我们现时的物场所污染,这样才是人心最初的桃花源。
3当我们的车行驶在查济这青山绿水之间,我的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无与伦比的清凉之感。我跟同行的朋友说,知道吧,什么叫青山绿水?仅仅是这几个字,就能让人感念和想象的吗?我们行经的地方是自古至今闻名遐迩的宣纸产地,这一方峰峦隽秀、溪河婉流的土地,岂不是一面巨大的宣纸,这些山岭涧川正是这张宣纸上的恢弘靓丽之画了。人在心旷神怡的画面之中,才能真正体会和理解青山绿水的真义和神韵。
4走进查济,经过一座小石桥。这是一座普通的小石桥,以块石为溪河中间的一个桥墩,桥墩两侧铺上几块长石板连着两岸,纯粹的小巧粗朴式。正是这种普通,让我一下子倍感亲切。因为它让我想起童年时村头的那座石桥,它们竟如此相似,虽比不上那些气势磅礴的长石桥拱石桥,但它带着最妥贴的乡村滋味,这份滋味里散发着熟稔的人情静调,像灶间最寻常的饭香和村头最亲密的乡音,让人服顺和亲近。
5查济是泾县一个具有明清风格的古村落,位于泾县、太平、青阳三县交界处,这里的“查”念“zhā”,而不是“chá”,因为这里的大部分人,都姓查。它的规模之大,在皖南堪称第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它破败颓废的沧桑之美,能让人看见中国乡村时代辉煌的历史。在查济,除了居住需要外的民居之外,现存的遗迹主要是祠堂和牌坊,它们都深深地打上了氏族时代里彰显孝道和祖先崇拜的烙印。在查济,祠堂众多,因为所在之地查姓人群非常庞大,据现在查济人的口口相传,说在鼎盛时全村共有祠堂一百零八座,每座均具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气势恢宏,豪放粗犷;有的淡雅而富有诗意,精雕细琢;有的见砖不见木;有的见木不见砖。
6桥静卧在一条不宽不窄的溪河上,抑或是在非水势期,溪流是薄薄的,间断的,在溪底石块间泛起白白的水花,几只芦花鸭扑腾着翅膀像在避暑一样尽情地嬉戏。站在石桥上溯流而望,缓缓流淌的溪水像漂浮的白绸帘,从远处铺舞下来,那些树影、鸭子等好像是绸帘子上的印花。我知道,这是山间最普遍的自然常态,算不得什么别样的景致,可就因为这种最简单最原始的常态,所以也往往会让人一次次忽略。其实,现在我们缺的就是在常态中去感受好事好物,你看,这水不急不慢地流泻,才是一种从容的思索和安静地诉说……

㈥ 结合文化生活,对保护古村落的价值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古村落对研究人类 文明的演进有着积极地意义。
古村落作为文化遗产,承载着传统文化,保护 古村落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传播和交流。
有利于增强对民族文化 的认同感、凝聚力。
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的世界 影响力。
让更多的人记得住乡愁,增强人民对乡土的热爱和保护历史记忆的 情怀,守住中华民族文明的根。

㈦ 皖南古村落导游词

中文导游词: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安徽西递古镇导游词
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村落面积12.96公顷。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西递村被世人称为明、清古建博物馆。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该村源于公元11世纪,发展鼎盛于14-19世纪。20世纪初,随着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西递村的发展也日趋缓慢。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始终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保存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西递村被国家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单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并通过了专家评估考察。2000年11月30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宏村导游词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村落面积19.11公顷,宏村始建于宏村建于南宁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至今800余年。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特别是整个村子呈“牛”型结构布局,更是被誉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那巍峨苍翠的雷岗当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以村西北一溪凿圳绕屋过户,九曲十弯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肠和牛胃。水渠最后注入村南的湖泊,鹆称牛肚。接着,人们又在绕村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历经数年,一幅牛的图腾跃然而出。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宏村又名弘村,都是取宏广发达之意。宏村汪九是唐初越国公汪华的后裔。村子始建于宋代,数百户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特别是精雕细镂、飞金重彩的被誉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敬修堂和气度恢宏、西朴宽敞的东贤堂、三立堂等,同平滑似镜的月沼和碧波荡漾的南湖,巷门幽深,青石街道旁古朴的观店铺,雷岗上参天古木和探过民居庭院墙头的青藤石木,百年牡丹,森严的叙仁堂、上元厅等祠堂和93岁翰林侍讲梁同书亲题“以文家塾”匾额的南湖书院等等,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真可谓是步步入景,处处堪画,同时也反映了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至清代宏村已是“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至今仍为际联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至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发展旅游业,乔石、朱镕基等先后来宏村旅游考察,陈复礼、琼瑶、陈凯歌等先后来宏村进行艺术创作。进入九十年代,宏村入境游客人数每年以40.5%的速度增长,其中又以港台及海外游客为多。去年共接待中外游客4万人次,门票收入60.8万元,比上年增长8%。在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附件: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导游词资料
西递的明清古建筑群是我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至今仍完好保存着120幢明清邸宅。西递有着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塑造的“世外桃源”的生态环境和风情,该村落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美誉。
西递以其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精湛超群的徽派明清民居、朴实纯美的民俗风情,以及高超精巧的徽派木雕、砖雕、石雕,闻名于全国。最有特色的民宅有大夫第、膺福堂、敦仁堂、西园、瑞玉庭等。“胡文光牌坊”又称“西递牌楼”,是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是西递的标志。西递村人杰地灵,培养出了明代荆藩首相胡文光、清代二品官胡尚赠、巨富豪商胡贯三等一批国家栋梁之材和儒商。
西递被专家、学者称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宏村为依山傍水的牛形古水系建筑村落,围绕水系而建的100多幢水榭民居,保存完好,古朴典雅,各具特色。月沼形如“牛胃”、南湖酷似“牛肚”,水清澈甘甜,九曲十八弯的水圳如“牛肠”穿庭入院。 人们在水圳濯洗菜蔬、衣裳是宏村特有的生活风景线。
宏村的古水系牛形村落堪称“中华一绝”,开《仿生学》之先河。有“民间故宫”佳誉的清代民居“承志堂”是宏村古村落代表性建筑,巧夺天工的“百子闹元宵”、“唐肃宗宴官”等木雕群及漏窗石雕《四喜图》奇美绝伦。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曾赞叹道:“黟县宏村建筑文物是国家的瑰宝”。
宏村有“中国画里的乡村”的美名。古宅老墙、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美不胜收,受到中外游客、影视、美术、摄影艺术家们的高度赞扬。
在西递、宏村马头高墙、石雕漏窗、门罩门额是常景;民宅厅堂内悬挂字画、楹联,摆设镜钟瓶是家家的习俗。西递还有着“抛彩球,选佳婿”的民俗。考试大编辑整理

㈧ 中国传统村落的介绍

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2012年9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

阅读全文

与古村落宣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qq商务推广方案 浏览:578
电子商务市场细分领域 浏览:768
富至创投电子商务 浏览:39
最有效的项目营销方案 浏览:928
个人生日会策划方案 浏览:533
社区端午节的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262
电子商务管理课后答案 浏览:834
微课制作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951
奶粉促销活动广告词范本 浏览:389
端午节饮料促销活动 浏览:130
厦门星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13
一年级培训元旦活动方案 浏览:109
杭州网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595
童书策划方案 浏览:722
爱耳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467
大班画展策划方案 浏览:336
教育培训合作方案范本 浏览:654
ktv的促销活动 浏览:215
电子商务商业网站的分类 浏览:98
家具商场营销方案 浏览: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