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策划一场走心的活动
走心的活动方案,肯定需要花很多心思去策划的,首先是整个活动流程不能出错,另外就是活动凸显的主题内容,能抓住别人的眼球,前期的宣传也很重要。所以正因为策划活动的复杂和专业性,企业一般都是找专业的活动公司做策划和执行,这样的话,活动就可以顺利展开并体现出活动效果。
2. 广告圈爆文,什么叫做走心的文案,怎么写走心的文案
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 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3. 走心的企业宣传片文案怎么写
所谓走心,就是让别人感觉到你懂他们的心。所以你要十分清楚自己的宣回传片拍给谁答看。找几个典型的客户与他们深度交流,挖掘素材,包括:槽点、痛点、痒点、爽点。这些都是围绕自己公司的产品有可能为他们带来帮助的。
根据这些素材输出故事,可以是搞笑的、感人的,一定要图文并茂。不要过多的植入公司的广告。只蜻蜓点水式的在文章最后写一句Slogan,引起他们的好奇即可。
4. 怎么解释走心广告文案
用心了解客户
用心了解社会
用心了解别人
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所以,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文案。
5. 你看过最走心的广告是什么
小时候看过的那个广告,具体内容记不清了,只记得那个画面,由尤浩然小时候演的,他小小的个子,端着一大盆水,由于力气小,里面的水不小心溅出来的了,她端到妈妈面前,说 妈妈。洗脚!很暖心的一个广告
6. 什么才是走心的营销文案
一篇好文案要有三要素,软文也是文章,同样也得有三个核心要素。分别是产品卖点、软文主题和内容素材。
产品卖点就是你想要一款产品宣传的核心卖点。软文主题就是对这个核心卖点进行包装从而吸引用户。内容素材就是让软文主题具象化的材料。我们一个一个讲:
第一,挖掘可植入软文的核心卖点。既然你写软文的目的是宣传一款产品或者品牌,那么卖点就很重要。一般来说,软文最吸引用户的,是他们感兴趣的“料”;而我们要宣传的产品,通常没什么趣味也没什么人会感兴趣。如果软文里的产品信息太多的话,不但直接影响用户的阅读体验,导致传播效果不好。还会因为宣传信息太多,使用户不能聚焦在产品上,没法产生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在产品卖点上能发挥的空间就十分有限。所以就必须做“单点突破”,抓住产品的1-2个卖点进行包装。这些卖点必须是你产品最有特色而且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点。越独特、越具体就越好。
第二,软文的主题。软文主题是连接用户和产品信息的通道。选择主题的时候,你需要先找产品对应的目标人群。然后了解这类人有什么普遍的“痛点”或“High点”。然后选择一个能一下子就戳中他们“痛点”或“high”点的软文主题。这个时候就要注意,写软文最难的地方是怎么在文章里写完有料的内容以后,非常自然地过渡到对产品的介绍上。要不然辛辛苦苦码了好多字最后却发现衔接不上,这就尴尬了。在选择主题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个主题是不是能很好地围绕核心卖点来包装。最好在写软文以前,就先把衔接部分写出来,再去收集其他素材。
第三,内容素材。确定好产品卖点和软文主题以后,你就需要搜集好内容来提升用户的阅读快感,用有力的论据来支撑你的观点。软文主题可以天马行空,但落到具体写作上,就要做到自圆其说。无论你是要提议大家“做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还是提倡“只有对自己好才是最真实的”。都得要围绕主题收集相关素材来论证。比如说给一款耳机写软文,这款耳机的核心卖点是“史上最高颜值”耳机。为了体现卖点,作者就想用耳机外形发展史来包装。在软文里,作者先介绍了最早的耳机,又笨重又难看,然后通过一代代不断改良的耳机,让读者看出,耳机的演变趋势是越来越轻,越来越美。最后顺其自然地把要做广告的耳机放在文章的末尾,相当于跟读者说,这款耳机就是演化过程中最新一代,也是最漂亮的一代。
最后,一些比较深沉的主题就用纯文字来展示;一般的软文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提高阅读体验。总之做到三要素以后,在细节上也要尽量完美。
7. 有关诚信的走心宣传片
晒伤了心了……我想问一下我为什么不🦢……
8. 什么叫做走心的文案,怎么写走心的文案
我觉得你的语文老师能教你如何写作文,但一个写小说的作家肯定教不了你怎样写作文。
他们一个代表的是规则,一个也就是你问题里的“走心”。
走心也分很多种,看你走的是谁的心。
不同类别的人他们所理解的走心也都是不一样的,就跟泡妞一样,她需要什么,你什么样的给予能走进她的心?
高端?直白?低俗?简单?粗暴?纯洁?明朗?典雅?端庄?……哦天阿,文案可以写成太多的类型了,在语文里,这些就是文字,不过在广告中,被称为文案。
我倒是看过一些人写的文案技巧,并且将他们列举成一条一条的规则。但当我看完几条后,我发现这个太蠢了,这样的文案教学方法简直是蠢爆了。
诸如教你将文字写成诗歌,将文字打乱顺序,引入时间,引入事件。这都是可以找得到的文案方法,但我很郑重的告诉你,这些方法非常非常愚蠢。
如果你真的想更深的理解文案,就要先去理解广告的内核。在最开始的时候,有广告文案这个词么?在广告初始的时候,是没有这个词的。
在清朝的时候,中国的商铺都是以店家的名字命名的,诸如张三铁铺,李四布庄等等,他们也没有意识到要去给自己的店取一个更诱人的名字,广告宣传语更是无从说起。那个时候,一个店家能不能活下来,真是靠硬本事,靠的就是口碑。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这种靠口碑吃饭的基因是根植在骨子里的,但现在却扭曲了。
走心是在产品性能的基础上创作的,你的产品能够带给顾客什么样的感受,你就走什么样的心。这样能创作出最好的文案,最受顾客尊重的文案——但这是最理想的状况,大部分情况根本没有办法做到,为什么没有办法,之后在讲。
西方的品牌最早开始关注顾客的定位与感受,他们开始脱离产品的介绍,开始创作一些跟顾客感受跟顾客定位有关的文字,他们需要让顾客有认同感,有成就感,有优越感。
单纯的介绍产品是没有办法带来优越感的。
像早期的万宝路,他们给出的定位就是西部牛仔的粗狂,男生抽了这样的香烟,就会变的男人味十足,他们要传达的就是这个东西。
LV这样的一个品牌以手工编织著称,但他们的广告已经不在介绍他们的工艺了,更多的是介绍它的一种感觉,使用者的感受。它之所以会成为奢侈品不是它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奢侈品,早在二战的时候,LV主要生产的是做工优良并且价格便宜的旅行箱,那个时候就需要这玩意,大家都需要结实的东西。而LV的工厂也就是一个小作坊而已。但这个品牌一直延续自己的高工艺,所以存活至今。
之后他的定位越来越高端,是因为使用者越来越高端,越来越多的皇室人员,越来越多的名人开始使用他的产品了,他为了迎合这些人,让他们有身份认同感才创作这些东西的。如果他的使用者一直是普通人,我相信他不会做出很高端的广告,因为背离了他的顾客,会让使用者失去身份认同感。
我前文提到的“靠口碑的基因被扭曲”的事件,在这里就解释一下。
谈恋爱是一个先喜欢在爱上的过程,而这个喜欢的过程要维持一段时间。在产品的文案创作里,我们首先要让顾客喜欢这个产品,如果你指望能直接让顾客爱上你的产品,那你就是在做梦。
在给刚上架的产品写文案的时候,我们要走的是产品的心,这个时候,真的不要想太多顾客的事情,等你的顾客开始累积了以后,你才要去考虑顾客的感受。
这才是正确的顺序。
而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太早开始考虑顾客了。产品刚上市,我们就已经给预想的顾客想好了所有感受。而现在真正应该做的是,好好的介绍你的产品。你的产品会吸引什么样的人,时间会带给你最真实的数据。
这是创作文案的思路,也是创作企业的思路。给自己的产品假设人群,会给自己打上枷锁。尽管在文案创作里,我们要先定位,但他不全是对的。
就拿手机来说,小米、魅族、华为、苹果,就拿这几个来说吧。
其实现在为止,他们都不太敢给自己的手机定位。
小米敢把自己的手机定位为技术宅么?
魅族敢把自己的手机定位为优雅的人才能使用么?
华为又能把自己的手机定位成什么?
苹果从来就没有标榜自己是高端人士才能使用的产品。
如果他们敢这样给自己定位的话,他们会失去一些顾客,所有的定位都是顾客自己标榜的,这些并不是企业定位的。
你提到的走心文案,我该如何回答呢?其实上面有很多回答, 张小放的是,FREE LIN也是。但如果我是张小放图片里的那个菠萝文案创作者,我会写得更通俗一些:来自南亚的菠萝,多汁蜜甜。农人带着微笑下地,阳光将土地照耀的松壤兮兮。口感润滑,尽管在27度的阳光里晒成了干的形状,但它们进入口中,又像重新回到了树上。
其实这个菠萝文案的创作者已经很用心了,已经创作的很好了,我只是觉得所有吃菠萝的人都有一张嘴,还不如写一写菠萝本身,写一写它到嘴里的感受。
我们不要事先把人群定位的高端大气,也不要把它们定位成诗人,把它们定位成普通人就好了。
在讲一讲为什么创作文案无法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因为规则,我写了4年产品文案,渐渐开始厌倦这种规则。
大多数文案都是在看不到产品不理解产品的的情况下创作的,而这种创作一点意义都没有。我给包包写文案,我一定要将这个包用刀划开,然后亲自去测试它的手感,我才敢去创作一些所谓“走心”的东西。如果我的身边没有这个包,那么抱歉,我创作不了,如果你逼迫我,那么我只能辞职了。
如果写地产的文案,那么我一定要亲自住进去,去观察周围的环境,去观察周围的人群,亲自去体验一下这种顾客的感受,我才觉得我能够写这个东西。但如果我只是在远处看过这个房子,那么我写不了。
但很多时候,根本就没有机会让你去剪开一个名贵的包,也没有给你提供房子住。这个挺见鬼的,所以说文案创作者,被迫的将思路转换到了一个预设人群中去。
如果是非常用心的文案创作者,一定能理解我说的话。
如果要做一个东西,被认同的东西。你首先要自己用心,你才可能去“走心”,为了“走心”而“走心”是背离广告的初衷的。
在这个行业,不要相信什么权威,你说的是文案本身,我就相信你。但如果你为了文案而文案,我就不信你,不管你是谁。
作者:王航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