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推荐一本岩石地球化学关于各种图解讲解分析的书.
教材里面基本上都有,或是直接找老师要课件,但详细讲解图解的估计很少,毕竟图解只是一个辅助工具。
云南某个地调院自己开发了一种中专画地球化学各种图解的软件,你可以自己找一下,上面有不少图解的说明和模板。或是上专业地质论坛咨询一下
看看下面的
岩石地球化学教材(杨学明译,2000)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369&topicid=23369&forumpage=1&onlyauthor=2&posterid=80282
2. 详细介绍地质岩石的书籍
我是学地质工程专业的,建议你看《矿物与岩石学》、《宝石鉴赏》基本就行了。
3. 岩石种类大全
石头
岩石是一种或者多种矿物组成的,并且是固态的,我相信没有人见过气态或者液态的岩石,如果学过自由组合概念的人就应该知道,通过自由组合之后,岩石的种类可谓是千千万万。要想识别,首先得知道它的分类。那么我们按成因分,可以分成三类: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三大岩类
沉积岩:顾名思义,是一些松散的沉积物堆在一起,经过成层作用形成的岩石,我们平时随处可见,由于形成的时间不一样,所以一层一层的展现给我们,由于特征比较明显,所以也是最容易识别的岩石。常见的石灰岩、砂岩、页岩等。
石灰岩
岩浆岩:大家听过最多的可能是火山了,火山爆发之后的岩浆,冷却之后就形成了岩石,当然也有一些岩浆没有喷发出来,经岩石冷却形成的岩石,也就是喷出岩和侵入岩两种,这样的岩石就是岩浆岩。不要以为火山喷发离我们很遥远,这样形成的岩石就离我们远了,要知道远古时期,岩浆运动可是很正常的,所以岩浆岩也是我们常见的岩石种类。列几个常见的岩浆岩:花岗岩、花岗斑石、流纹岩、正长石、闪长石、安山石、辉长岩和玄武岩等,从这些熟悉名字就知道,其实它就在你身边。
花岗岩
变质岩:简单的说就是以上两种岩石发生的基因突变,让它们发生基因突变的过程就叫变质作用。这个过程说起来就复杂了,大致可以分为受热、受力、区域变质、混合岩化等,变质岩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常见的,比如大理岩、千枚岩、石英岩等,只是大家都比较难分辨,造成了对它的认识不深。
变质岩
小编今天说了岩石的三种分类,分别是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者可以互相转化。沉积岩发生变质作用成为变质岩,也可以经熔化,成为岩浆岩;岩浆岩形成的碎屑经沉积变成沉积岩,经变质作用成为变质岩;变质岩也可风化成碎屑,再经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也可以经熔化,成为岩浆岩。所以不仅是大气圈,生态圈有平衡作用,岩石圈也保持着自己的平衡,任何圈都是不能肆意破坏的。
4. 岩石的产状
根据斯坦诺(1669)的地层学三定律可知,沉积岩与部分火山岩形成之初呈水平状态(原始水平律),是按由老到新(下老上新)的顺序沉积的(地层叠覆律),而且在一定范围内是连续分布的(原始侧向连续律);经过构造运动以后,岩层由水平状态变为倾斜或弯曲,连续的岩层被断开或错动,完整的岩体被破碎等。它们原有的形态和空间位置就发生了改变,称为构造变形。要研究构造变形,首先就要确定地质体(岩层、岩体、矿体等)在地壳中的空间位置即产出状态,称为岩石的产状。
1.岩石的产状要素
岩石的产状由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数值来确定,称为产状要素(图13-1)。
图13-1 岩层的产状要素
(据夏邦栋,1995)
走向 表示岩层在空间的水平延伸方向。岩层层面与任一假想水平面的交线称走向线,走向线两端的延伸方向称为岩层的走向。因此,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方向,彼此相差180°。
倾向 表示岩层倾斜的方向。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倾斜线,它表示岩层的最大坡度。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示的方向称为岩层的倾向。
倾角 层面上的倾斜线和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倾角。倾角的大小表示岩层的倾斜程度。在不垂直岩层走向线的任何方向上量得的夹角,称为视(假)倾角。倾角只有一个,而视倾角可有无数个,任何一个视倾角都小于该层面的倾角。
2.不同产状的岩层
水平岩层 原始水平岩层虽然经过构造运动(整体均匀升降运动)使其上升为陆,但仍保持水平状态,称为水平岩层(图13-2)。在水平岩层地区,较新的岩层总是位于较老的岩层之上,当地形受切割时,老岩层总是出露在低洼地方,而较新的岩层总是出露在较高的位置。
图13-2 水平岩层素描
(据蓝淇锋等,1979)
图13-3 倾斜岩层
(据蓝淇锋等,1979)
倾斜岩层 由于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变位,形成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有一定交角的倾斜岩层(图13-3)。在一定范围内,一系列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产状大体一致时,称为单斜岩层。单斜岩层往往是褶皱的一翼或断层的一盘。
直立岩层 指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直交或近于直交的岩层,即直立起来的岩层。其地表露头宽度与真厚度一致,不受地形的影响。
倒转岩层 指岩层翻转、老岩层在上而新岩层在下的岩层(图13-4),这种岩层主要是在强烈挤压下岩层褶皱倒转过来形成的。
图13-4 倒转地层(北京坨里)
(据蓝淇锋等,1979)
此图为一倒转背斜,其中左翼地层(位于图的下部)倒转
3.产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岩层的产状要素是在野外直接用罗盘测量出来的(测量方法在实习时介绍),将所测得的产状要素,用规定的文字和符号记录在记录本上并标绘在图上。
1)野外记录本上一般只记录倾向(如135°)和倾角(如40°)两个数据,记为:135°∠40°,直立构造面才记录走向。
2)地质图(平面图)上,应按方位角在相应位置用量角器、三角板画出准确的走向、倾向,并标注倾角。
如:倾斜岩层 水平岩层 直立岩层 倒转岩层
普通地质学
3)地质剖面图上的表示方法为:
5. 岩石的概念是怎样的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稳定外形的矿物或玻璃集合体,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
岩石可以由一种矿物组成,如石灰岩仅由方解石一种矿物组成;也可由多种矿物组成,如花岗岩由石英、长石、云母等多种矿物集合而成。组成岩石的物质大部分都是无机物质。岩石可以按照其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三大类岩石具有不同的形成条件和环境,而岩石形成所需的环境条件又会随着地质作用的进行不断地发生变化。沉积岩和岩浆岩可以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浆岩和变质岩又可以通过母岩的风化、剥蚀和一系列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沉积岩。当变质岩和沉积岩进入地下深处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又会发生熔融形成岩浆,经结晶作用而变成岩浆岩(图1-1)。因此,在地球的岩石圈内,三大岩类处于不断演化过程之中。
太阳能是岩石发生演变过程的能量来源之一,它控制着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进行;包含在岩石内部的放射性能量是地球内力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此外,地球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在各种地质作用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图1-1表示了各种地质作用与三大类岩石演变的相互关系。其中构造运动是地球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可使地下深处的侵入岩和变质岩上升到地表遭受破坏,也可使地表岩石发生强烈拗陷而产生变质,同时,构造运动对岩浆的形成和上升也有重要影响。
由于自然界是连续体,很难真正依据我们的分类分成三种岩性,因此会存在一些过渡性的岩石,好比说凝灰岩(火山灰尘与岩块落入地表或水中堆积胶结而成)就可能被归于沉积岩或火成岩。
6. 岩石成因及其形成构造背景探讨
小兴安岭东南地区的早中生代二长花岗斑岩中发育壳幔岩浆混合成因微细粒闪长质包体(MME型)和壳幔岩浆混合成因的同深成作用岩墙——中基性闪长(玢)岩、酸性脉岩等脉岩群。由此可知岩体具显著的壳幔岩浆混合成因的特征(包体、同深成作用岩墙成因详见本章第一节的三、七部分)。
在哈克图解(图3-23)上岩石的A12O3、TFeO、TiO2、MgO、Na2O与SiO2呈良好的负相关线性关系,而K2O为正相关关系,其他CaO、MnO、P2O5线性关系不明显。
岩石常量元素含量、比值等特征与Maniar(1999)花岗岩类构造环境对比,介于大陆碰撞花岗岩(CCG)、后造山花岗岩(POG)之间,但与POG更为相似(表3-14)。岩石在Na2O-K2O图(图3-24)中,大多数岩石落入A型花岗岩区。岩石在微量元素Sr-Yb图中大多数落入低Sr高Yb的南岭-浙闽型花岗岩区(图3-25),可能说明其形成与碰撞后崩塌-伸展构造背景下的底侵幔源岩浆作用有关(张旗等,2005、2009)。
图3-23 二长花岗斑岩—正长花岗斑岩岩石哈克图解
(图例同图3-21)
表3-14 二长花岗斑岩-正长花岗斑岩岩石化学参数特征表
岩石在微量元素Rb-(Y+Nb)和Nb-Y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图3-26)中均落入碰撞后花岗岩(POG)区。岩石在多阳离子R1-R2构造环境判别图(图3-26)中,大多数岩石落入造山晚期和同碰撞花岗岩的界线附近,反映了大陆碰撞结束、崩塌时的张性构造环境。在Maniarr的五组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图3-27)中,投点大多落在大陆碰撞(CCG)和后造山花岗岩(POG)区,总体上表现出由大陆碰撞花岗岩向后造山花岗岩转变的构造环境特点(肖庆辉等,2002;莫宣学等,2002;邓晋福等,2004)。
综上所述,小兴安岭东南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二长花岗斑岩-正长花岗斑岩成因可能与古亚洲洋构造域碰撞后伸展动力学机制下的构造松弛和拉张环境的基性岩浆底侵作用有关。底侵作用的识别,从壳幔相互作用的角度去解释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的成因、地壳垂向增长、演化,以及伊春-延寿多金属成矿带的区域多金属成矿机理、找矿方向,提供了新的依据与思路(韩振哲等, 2008a、b、2009a、b、c、2010a、b)。
图3-24 岩石Na2O-K2O图
(图例同图3-21)
图3-25 岩石Sr-Yb图
图3-26 花岗岩岩石Nb-Y图、Rb-(Y +Nb)图及多阳离子R1-R2构造环境判别图
(图例同图3-25)
WPG—板内花岗岩;VAG—火山弧花岗岩;ORG—洋脊花岗岩;Syn-COLG—同碰撞花岗岩;1—地幔分异的;2—板块碰撞前;3—碰撞后;4—造山晚期;5—非造山;6—同碰撞;7—造山后
7. 岩石学及学习的目的
岩石学(Petrology)一词是由希腊字“petra”(意思是石头),及“logos”(意思是解释),两个字组成的,表示岩石学是研究天然岩石的学科。由于岩石是除去大气圈及水圈后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岩石学在地球科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基础岩石学包括了岩相学(Petrography)和岩理学(Petrogenesis)两部分,岩相学是以研究岩石分类和描述岩石特征为主,立足于详细的野外及室内的观察与测试,如对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野外产状以及它们的化学成分作出研究,可以对各类岩石作出进一步的分类和命名。岩理学则是将岩相学的知识与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合,并通过归纳和演绎对有关各类岩石的成因、形成演化及构造背景进行研究。在归纳和演绎的过程中要与相邻学科相互印证以期获得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
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要掌握岩相学的内容,然后再对教科书中岩理学的内容作出理解。千万不能丢掉或轻视岩相学基础去空谈岩理学理论。
岩石是地质历史的记录。有关岩石的成因、形成时的物理化学环境、结晶年龄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以对解决地质历史演化中的不少问题作出贡献。例如:
(1)现代的沉积物与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物的丰度有很大的差别,其原因何在?如在前寒武纪,白云岩是石灰岩的3倍,但是现代白云岩的产地却很少,仅限于少数特殊的环境如波斯湾等地;在25亿年(2.5Ga)之前太古宙的地层中,硅质岩的体积分数约占15%,而现在除了深海盆地外,硅质岩已经不很重要了;在前寒武纪蒸发岩十分稀少,根本无法与现代相比,是海洋成分发生变化,或是物源组分发生变化或是气候发生变化?今后变化的趋势将会如何?
(2)有些火成岩,如科马提岩,多数出现在太古宙,块状斜长岩、更长环斑花岗岩多数出现在元古宙,如何根据这些岩石的分布认识地球的演化?
(3)为什么太古宙麻粒岩、灰色片麻岩、紫苏花岗岩等是研究地壳早期演化和早期大地构造特征的重要内容?
(4)最老的板块活动、地幔柱活动出现在什么时期?哪些岩石组合可以作出限定?
这些问题都需要具有扎实的岩石学知识才能作出科学的回答。
岩石学研究还可以作为地球深部的“探针”。地球主要由岩石组成,科学家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直接获得不同深度的岩石样品。已有资料表明,获得的样品最大深度达200km。此外,还可以应用火成岩的化学成分反演深部岩浆源区,从而揭示地球深部的组成、热状态及流变学特征。21世纪固体地球科学进入了大陆动力学阶段,“岩石探针”的研究方向将为岩石学学科发展作出贡献。
8. 关于岩石的资料
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和天然玻璃组成的,具有稳定外形的固态集合体。
岩石按其成因主要分为火成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整个地壳中,火成岩大约占95%,沉积岩只有不足5%,变质岩最少。不过在不同的圈层,三种岩石的分布比例相差很大。地表的岩石中有75%是沉积岩,火成岩只有25%。距地表越深,则火成岩和变质岩越多。
地壳深部和上地幔,主要由火成岩和变质岩构成。火成岩占整个地壳体积的64.7%,变质岩占27.4%,沉积岩占7.9%。其中玄武岩和辉长岩又占全部火成岩的65.7%,花岗岩和其他浅色岩约占34%。
(8)岩石策划书扩展阅读:
岩石性质:
岩石工程性质无怪乎就是物质成分(颗粒本身的性质)、结构(颗粒之间的联结)、构造(成生环境及改造、建造)、现今赋存环境(应力、温度、水)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如果是岩体,则取决于结构面和岩块两个方面,在大多数情况下,结构面起着控制性作用。
形成原因:
地球形成之初,成了山石,经过风化,变成了岩石。接着就变成陨石,在没有落入地球大气层时,是游离于外太空的石质的,铁质的或是石铁混合的物质。
若是落入大气层,在没有被大气烧毁而落到地面就成了我们平时见到的陨石,简单的说,所谓陨石,就是微缩版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而留下的残骸。
9. 介绍一本关于岩石的书
大意是说,面对岩石,面无表情亳无情感的物体,首先得对岩石不抵触,它异常坚韧,大公无私,炎热之夏不恨太阳,雷雨之中还亲吻大地。出污泥而不染,面对诱惑始终坚守看那份执着,勇敢而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