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会说:裕仁天皇的投降,拯救了日本的将来
因为天皇若是不投降的话,怕是日本在当时就没了,如今怕是我们也见不到日本了。
日本可以说能屈能伸,之前那么嚣张,但是面对死亡威胁,也就选择了向现实屈服。为了展现和平理念,甚至卸下装备,一副委曲求全的样子。正是因为此次的投降,也让日本有了新的形态面貌,最终去发展经济,也重塑了国人的思想。
『贰』 关于裕仁天皇...
天皇裕仁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仅仅是架在强有力的政府统治之上的一个傀儡、受到一帮军事强人控制的一个帝国木偶?还是一个掌握实权、号令三军的总司令,甚至就是日本的希特勒?
现执教于东京一桥大学的哈佛历史学家郝伯特.比克斯同意第二种更黑暗的观点,在新近出版的《裕仁及现代日本的形成》()一书中,他用大量详尽有力的叙述描述了天皇的个性和生平,这本书堪称是有关日本前任国王的最具争议性的一本书。
战后不久,裕仁天皇交给美国官员一本长篇独白,这篇独白只是在他于1989年死后才公之于众,直到1997年才发现了一本缩写的英文版本,一个个性复杂而强烈的领袖展现于世人面前,他所拥有的聪明才智绝不逊色于他手下的司令官,他无所不在地影响着战争的每个方面。
比克斯所描述的裕仁是一个全新的裕仁,跟日本官方的版本截然相反。战后的日本从一个传统的顺从的社会迅速转变为一个共和国,作为惟一的候选人,裕仁被重新定位为一副忧国忧民、慈祥的形象,权力被剥夺了,军衔没有了,除了一国之主的象征外一无所有。
这种无害的存在就是他留在战后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但比克斯揭示了历史上的裕仁绝不是这样一朵枯萎的荷花,他承袭了他祖父、独裁天皇明治的勃勃野心,身上全然没有他多病而软弱的父亲大正天皇的影子。他的学校生活即便是相对于日本的标准来说都算得上严厉,这位年幼内向的小男孩从小从军事将领那里接受教育,他们专门负责让他通晓小型武器、战壕战术和阅读地图,对诗书和王朝的神权也了如指掌。他们给他灌输成为伟大的军事领导者的思想———这与他安静的性情并不适合。在裕仁天皇的鼎盛时期,他不断地考虑自己的传承问题,他常常沉思,认为自己“比一个纸玩偶强不了多少”。
20岁出头的时候,裕仁已经具备了独裁君主所具有的一切素质,极度崇尚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他通过大臣们“极其隐密地”进行着统治,大臣们在做重要决定前都要与他协商。裕仁支持日本的军国主义和领土扩张。日军在1931年入侵中国东北地区后,裕仁催促他们向前推进。1937年,日本在中国扩大战争时,这位君王向他的将领们建议:“在要塞地区集中大量兵力实施压倒性的打击不更好些吗?”几个月后,日本“皇军”攻陷南京,开始了疯狂的烧杀奸淫。
裕仁有能力挽回战争的灾难吗?比克斯相信他能轻而易举地做到这一点,但他没有。当战争后来对日本转为不利的时候,为了保住君主地位、抓住权力做出最后的一搏,裕仁顽固抵抗拖延投降,无谓地牺牲了数以百万计的臣民和士兵的生命。最后两颗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的上空爆炸了,前苏联的参战更使裕仁不得不接受了战败的现实。
惟一令人费解的是,如果说裕仁崇尚武士道精神,那日本投降后他为什么不剖腹自杀,像他忠诚的首相、东条英机试图要做的一样呢?裕仁不需要麦克阿瑟、一个外国征服者来强迫他不要自杀。作为日本帝国的荣誉象征,自杀是正当的理由,但他选择了重新生活,当了一个宠爱孩子的父亲、一个善良的君主和热衷于收集海洋标本的怪老头。如果裕仁真的是日本的希特勒,那么德国的独裁者比他更有出息。
东京仍在试图掩饰历史。当被问到裕仁在战争年代时的作用时,日本外务部引述1988年的首相的说法,称这位君王“从心底祈求世界和平,力图避免那一次全面战争”。比克斯的传记应该能够唤起人们一些压抑已久的记忆。
书中典型一幕:
坐在皇宫宝座上,裕仁默默看着他的大臣们做战争计划。下面内务部领导和军方将领们也在估量他们的方案。于是首相说:“只要陛下您一声令下,我们都将努力为国效忠。”天皇点头表示同意。
那次会议之后,日本便进入“X日”(日本太平洋战争的代字)的倒计时。在接下来的一周里,裕仁不断地和参谋机构的首脑们会晤,不断地接到“关于部队在各个入侵前线进入阵地的报告”。1941年12月8日,日军轰炸了珍珠港并入侵新加坡。胜利的消息不断飞传回东京,天皇的一位助手在日记上写道:“天皇穿上了他的海军军服,他看上去心情特别好。”
裕仁天皇
裕仁天皇生于1901年4月29日,是大正天皇嘉仁的长子。1926年,患脑膜炎的大正天皇病逝以后裕仁继承皇位,改年号为“昭和”,成为日本第124代天皇。裕仁天皇在位63年,是日本历史上最长寿、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代天皇,也是世界上最后一位去世的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君主。
裕仁自幼受到陆军大将乃木希典和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的熏陶,形成了强烈的武士道精神。他上台以后,在军国主义分子的策动下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1931年9月18日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1937年7月7日又以“卢沟桥事变”为开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12月8日又偷袭美国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侵略亚洲许多国家。在“义勇奉公”、“发扬皇威”的口号下,许多日本人为侵略战争效劳,为天皇卖命。侵略战争不仅使亚洲各国人民遭受沉重的灾难,也使日本人民忍受痛苦,日本面临崩溃的边缘。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宣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历史上称之为“玉音放送”。
战后,他仅是日本的一个“象征”,权力受到极大限制,直至其于1989年1月7日病死。
日本的战争遗忘艺术
茂夫佐佐木记得日本开始忘掉过去的时刻。那是在1945年8月15日,当时裕仁天皇下令他的臣民“忍受无法忍受的”,无条件地向驻太平洋的盟军投降,“老师们教我们撕掉我们课本里的部分书页,”他回忆道。
“头一天美国人还是洪水猛兽,第二天他们就变成了好人,”佐佐木当年14岁,但他的国家“180度的大转弯”以及随后对战争的简单描述至今仍令他记忆犹新。事实上,这位68岁的退休银行家已经着手重建日本的战争史,他打算以毕生的心血让这段历史重见天日。
上周,佐佐木的首次战后战争艺术展览悄无声息地在东京开张了,展览展出了1931年到1945年间日本美化其侵略行为的油画、海报、书籍和杂志,这些战时宣传画是日本领袖想隐瞒的东西,战争结束后,日本政府开始检查书籍、销毁了相关文件,企图抹掉日本最血腥的秘密,最初,官员们的理由是国民应当把精力都投入到国家的重建中,但他们的真实目的是转移注意力,把战争的责任推到少数几个将军的身上。“我们这代人是日本被洗脑的一代人,对战争的了解完全是错误的,我们决心揭示真相。”佐佐木说。
年轻一代的日本人对真相几乎一无所知,课本里只是把战争的责任推到几名法西斯分子的头上,丝毫都不问及为什么整个社会当时都是如此地军事化,佐佐木的展览揭示了一切,展示墙上的招贴画上,步兵侵占了香港、伞兵向东飘到了苏门答腊,画展中心的一张桌子上放着当年出版的一本“圣战图片集”,书中极力美化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那是把盖子盖在发臭的东西上,”上周参观展览的嘉明法师说,“年轻人对那场战争的印象等于空白。”
『叁』 裕仁天皇真的认识孙中山
孙中山为推翻满清封建皇帝,建立中华民国,曾在日本住过很长时间,在这期间内,孙中山和当时还是日本皇太子的裕仁私交很深.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日本发起侵略中国之时,日本天皇裕仁,曾有过旨意,日军占领中国后,什么都可以毁灭,就是不准动孙中山的一丝一毫,凡谁家里供有孙中山像的,一律不准进入骚扰。大概也算是裕仁天皇对孙中山的一点歉意吧。
孙中山和日本天皇裕仁私交很深,对孙中山的帮助也不小。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后,为答谢裕仁的帮助,就答应了让一部份日本平民到中国东北开荒种地,当时为了防备东北土匪对日本平民开拓团的骚扰,允许日本人配备一些保安队保护开拓团。大概是在1921年前后。(一边喝酒,一边说话,时间上可能会有点先后)。孙中山在1924年去世后,日本国内有了些变动,俗话讲;人在情在,人走情走。何况孙中山归天了,日本天皇裕仁的心里面就开始打起算盘了。
这以后的“九一八”,“七七事变”,大家都是知道的。
日本发起侵略中国之时,日本天皇裕仁,曾有过旨意,日军占领中国后,什么都可以毁灭,就是不准动孙中山的一丝一毫,凡谁家里供有孙中山像的,一律不准进入骚扰。这大概也算是对孙中山的一点歉意吧。
那时蒋介石为了表现自己,书画店里除了蒋介石的像,很少有孙中山的画像。上海被日本人占领后,舅舅和几个要好的同事,赶紧把孙中山的画像挂在了堂前。
当时确实靠孙中山的这张画像,躲过了不少日本兵的骚扰,一些进门的日本兵看见孙中山的画像,还要弯腰行礼后才走。
『肆』 为什么说裕仁天皇被东条大将所欺骗了呢
你很天真,那明明是日本人为了给天皇洗白而编造的谎言。实质上是不是东条英机那个混账蒙骗了裕仁那个王八(河蟹)蛋,而是他们两个都不是什么好饼,都是战争狂人,都是千古罪人,裕仁的罪过只比东条大,绝不会比东条小。是裕仁指使了东条,而不是被蒙蔽。
你认识的那个日本人不是装傻就是被国内的舆论宣传所蒙蔽,因为战后美国不想过度削弱日本实力,所以保留了天皇,并编造出以上言论,并不将天皇作为战犯,所以如此宣传来混淆视听。其实如果真要实事求是处理战犯的话,裕仁第一个应该被绞死,还排在东条之前。
所以你认识的那个日本人的话不能信!
『伍』 希特勒,墨索里尼,迪宫裕仁,这3个人的画像,哪里能买到淘宝和京东上都没有。
你看看ebay上有没有吧,能看懂英语就行。
话说这三个人是法西斯的头头,你买他们画像干啥。。
『陆』 抗战里面的画为什么是裕仁天皇
昭和天皇(日本语:昭和天皇/しょうわてんのう Shōwa Tennō;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是日本第一百二十四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本名裕仁(日本语:裕仁/ひろひと Hirohito)。现任天皇明仁(年号平成)的父亲。出生时的称号为迪宫(日本语:迪宫/みちのみや Michi no miya),徽印印号为若竹(日本语:若竹/わかたけ Wakatake)。
裕仁在任皇太子期间曾访问欧洲。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亲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摄政。大正十五年(1926年)继位,以《尚书》中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一句改元昭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後作为日本国民的象徵。除了神话中的天皇之外、他是历代天皇中在位时间最长及享寿最高的。
『柒』 裕仁天皇是谁
仁天皇和昭和天皇是同一个人昭和天皇,本名裕仁
,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1989年在位。昭和军阀集团的最高领袖,以他的年号命名的昭和时代(1926-1945年)充满了暗杀,血腥和暴力,以他名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导致了数千万无辜人民的死亡。1945年8月发布“停战诏书”,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战后被免于审判,天皇名号得到保留,1989年因患十二指肠死于东京。现任的日本天皇是平成天皇1989年1月7日-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