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恭王府的规划方案和设计理念是什么
可以参考网络 北京恭王府——http://ke..com/view/1346493.html?wtp=tt
里面全有。
也上门楣博友 王府花园之行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听导游说恭王府曾是清代大贪官和坤的宅邸。就为了这个,这次北京之行也定不能错过了它,很想看看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住得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这是五月的天气,阳光灿烂,我们下车后一行人热热闹闹地朝恭王府走去。途间要经过几个胡同,此时看到的并没有想象中北京四合院的那种庄重古朴的感觉。只是偶尔发现几家小院大门的木头变成了黑色的快要腐朽的样子,大概是上了年纪了吧。而且门都很小,估计都是普通的北京人家。我戏言到:这分明像是普通农村的小巷嘛。怀着这样一种疑惑的心情,终于来到了恭王府花园正门外。
这是一座汉白玉石的拱门,具有西洋建筑风格,也被称为“西洋门”,是恭王府三绝之一。据考为清末恭亲王时所建,当时北京只有三座,这是北京剩下的唯一的一座。说到这里还得先介绍一下恭王府的大致情况。恭王府实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曾为乾隆年间大学士和坤的宅第,当时和坤没有声张,因此一直没有命名。在嘉庆四年和坤获罪后赐给庆郡王永磷,命名为庆王府。在咸丰元年被慈禧赐于恭亲王奕忻,就是俗称的“鬼子六”。当时奕忻重建花园,融江南园林艺术和北方建筑为一体,建成后题为“萃锦园”,被视为京城王府园林之冠。而我们今天所游览的只是后花园,坐北朝南,府邸听说将于2008年之前开放。
还没有进入花园,却看到在这个花园拱门外前方,有一座二层的楼房,导游说此楼名为寿椿楼,是当年和坤的银府。这座楼从外形上看明显与其它一般楼不一样,有几分城楼的样子,一楼没有窗户,只在很高的二楼处开了各种各样的小窗。窗户的形状各异,有长形、方形、月牙形等,竟没有一个相同。从这个窗户就可以小窥和坤的聪明才智,他的财宝很多,为了能够明显的区别出不同房间放着不同类型的财物,看这个窗户就可以一目然了。
我回过头来,用手轻轻触摸着这黑里透白的拱门。门额石上刻着“静含太古”、“秀挹恒春”,这八个字是不是花园主人所追求的境界呢?我们向里走去,路两旁是土坡,上面绿草覆盖,不知名的小花点缀其间。一股清新秀丽之风迎面扑来,心里顿感畅快。走过起着障景作用的土坡,各种曲廊亭榭、花石古木便陆续映入眼帘。首先看到是在正门起着屏风作用的“独乐峰”,所谓“独乐峰”不过是一块天然的赏石,形状却很独特。从一个方向侧看很看一个抱着孩子的女子,导游戏说当年和坤有26位老婆,却只有一个儿子丰绅殷德,因此这座石有讫子之意。再往前正面便来到蝠池,蝠池形似蝙蝠得名,四周种着数棵榆树,榆树钱落入福池中,谐音为“钱”入池中,因此又叫“聚宝盆”。正所谓祈福求财,这时心下不由得感叹花园主人的奇思妙想来。
随后我们在导游的指引下去参观恭王府花园的另一绝:大戏楼。大戏楼处于花园东路景区。整个花园分为三路,东路、中路、西北路,中路过了蝠池正北是“海渡鹤桥”,过了桥为“安善堂”,再往前便是全园的主山“滴翠岩”,在中路的最后建筑是“倚松屏”和“蝠厅”。我们游玩的路线走东路到中路再从南路回到花园门口。虽然大体格局是三条轴线,可每到一个地方都让人感到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在去大戏楼的路上,经过了“吟香醉月”、“流杯亭”、“樵香径”等好多雅致景观,让人叹为观止。到了大戏楼,我们鱼贯而入坐在大厅里等待演出。我抬头望着高大的楼顶,真是雕梁画栋,彩绘有几分西洋风格,清新而细致。大厅面积近700平方米,在大厅有几个大柱子支撑着整个建筑。听说此楼虽为砖木结构却没有用一根钉子,前面便是戏台。略略演出两出戏,虽然没有任何扩音设备,声音却很洪亮。刚才导游在外面已经解释过了,说在戏台底下放置了若干口大缸,这个巧妙的构造使得声音自然地达到一种增音效果,不论观众身处戏楼何处,都能清晰地听到戏台上演员响亮的演唱。还正意犹未尽,体会着当年和坤在这样的私人大戏楼里听戏唱曲是何等惬意,在同行的催促下却不得不离开。下一个游览的重点则是恭王府第三绝:福字碑。说起福字碑又会牵出多少历史典故和文人逸事。康熙皇帝为国操劳一生,虽然书法很有造诣留存在世的却不多。当今知道的只剩三个字,一个在故宫交泰殿中“无为”二字匾,一个便是藏在和坤府中的“福”字。当年康熙为母祝寿,亲笔书写一“福”字。物以稀为贵,更何况这个福字正上方有康熙的玉玺大印——康熙御笔之宝,因此便成了旷世珍宝。大家正说着,不多时便来到了“滴翠岩”。这是一座糯米浆筑成的假山,山前有个小池,池后有个三面相通的山洞称“秘云洞”,镇园之宝“福”字碑便藏于此山洞中。我们手摸着冰凉凉的石壁慢慢进入,里面黑暗潮湿,脚下是鹅卵石铺地,处处有青苔。几步便走到福字碑前,只见福字苍劲有力,而碑面却成了黑色,另人惋惜。听导游说此福字可分解为多田多子多才多寿,堪称“天下第一福”。碑体为汉白玉石,碑身长为7.9米,被和坤整个的封在了山下,取意为“洞天福地”。当年嘉庆皇帝抄了的坤的家,一切家财都被抄走,唯有这座“福”字碑却永久地留在了和坤府。
走出山洞,从一侧走上长廊,这个廊直通山顶,因为没有阶梯被喻为“平步青云”。走至山顶处有一平台,名为“邀月台”,亭额上题曰“绿天小隐”,在此台上可以观赏园中全景。台的四周树木掩映,幽静凉爽,我抬头看着白白的天空,可以依稀体会出当年和坤在台上饮酒赏月,映花对弈的绝妙人生乐趣。和坤长相俊美,被称为男身女貌,如何能将福字碑偷入府中却是有着民间传说。和坤原本也是才华横溢,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在当乾隆御前待卫(车夫)时的一个偶然的机会,被乾隆看作是年贵妃转世。加上和坤八面玲珑,并有一定的才识,在短短几年内便一步登天,成为乾隆的左右手。因此也有了同性恋之说,可见和坤受宠还是有着一定的故事在里面。
恭王府西路景区是以水为主。我们顺着一个长方形的大水池往回走,走到水的中央有一亭名为“湖心亭”。现在水面上都被放置上了喷泉,白白的水沽沽地从绿绿的水面冒出来煞是好看。听导游说琼瑶的电视剧《水云间》即取此亭此水拍摄,看来此亭上了电视更是增色不少。若是能在此小憩数日,在碧水之上赏鱼垂钩,吟诗作画岂不乐哉。可惜的是当今的生活节奏如此之快,也只能走马观花似的仓促感受一下吧。此水是从颐和园引来的活水,在这当时往宅中引入活水要经皇帝特批,从此可以窥见恭王府在当时的地位之高了。
在水池的四周还有“凌倒影”、“浣云居”、“花月玲珑”、及“海棠轩”,这些地方只是听名字便让人感觉到妙不可言。附近还有一处海棠式方亭,名“妙香亭”。从外观上看像一件东西,导游说是慈禧的头冠。是“鬼子六”为慈禧所修建,具体为何不得而知。游完了整个园子,给我留下了美好的感受。在北京这样一个北方的城市,能看到一处江南园林风格的花园,着实让我惊奇不已。感觉它比故宫里御花园还要美上几分。御花园多了庄严肃穆,而这里则活泼灵动,让我感受到幽、雅、静、秀。处处山水相连,古木掩映,亭台楼榭,变化万千,让人回味无穷。也不由得让人佩服和坤当年对花园构思的巧妙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如今我们也只能在这休息之余慢慢体味一下花园在历史演化之下的悠远意味吧。
B. 恭王府的建筑特点
恭王府由于是在权臣和珅邸宅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和珅当年定罪的二十大罪状中就有关于内檐装修的“僭侈逾制”问题,如其中的第十三款“查得和珅房屋竟有楠木厅堂,其多宝格及隔断门窗解仿照宁寿宫制度”。因此恭王府的内檐装修在王府文化中别具一格,其所表现的特点尤为突出:
一、规格最高,可与宫殿建筑比美:
恭王府几座主要厅堂的内檐装修不仅是多宝格、隔断,还可举出仙楼、神殿带毗卢帽的祭灶等装修也与宫廷中别无二制。并有室内假山水池,装修成室内小园林,更是别出心裁。
二、数量较多,形式多样:
从样式雷图中可以看到当年有内檐装修的建筑多达二十余处,而且具有多种类型,如太师壁、宝座床、碧纱橱、祭灶、万字炕、几腿罩、落地罩、炕罩、真假门、仙楼、书阁、多宝格、顺山炕、前、后檐炕等。
三、界划灵活,空间丰富:
恭王府内各厅堂的空间根据使用功能划分,格局多样,其主要厅堂既有肃穆、庄严的开敞式大空间,又有私密性的小空间,既有对称式的,也有非对称式的,还有可以灵活组合的。有的适合接待高级宾客,有的用于萨满教的祭祀活动,有的适合起居生活,有的作为寝息,不同的空间需求各得其所。
四、做工精细,技巧高超:
从恭王府的装修遗留物件中可知皆使用硬木,用材异常讲究,加工的木料可以作出细小的截面,雕刻花纹起伏精确,而且使用圆形或曲线拼出各种华格,只有在精细的加工之基础上才能完成,施工难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遗憾的是恭王府的原有内檐装修,绝大部分已经无存,今天通过研究王府文化,要进一步将其发掘出来,结合今后的王府博物馆展示要求,再现当年辉煌。
C. 北京恭亲王府介绍
恭王府(Prince kung’s Mansion),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亲王奕欣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规模宏大,占地约6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派非凡。
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在周恩来、谷牧和李岚清三代国务院领导人的关心下,恭王府腾退修缮工作历28年完成,使之成为当时中国唯一一座对公众开放的清代王府。
清室覆亡后,府邸的产权曾归属辅仁大学,八十年代初的恭王府已成为被8家单位割据、数百住户聚居的大杂院,有200余住户。要修复恭王府,首要任务是搬迁。1988年,恭王府花园对外开放,2008年恭王府完成府邸修缮工程后,全面对外开放。
2017年,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被中国博物馆协会评为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3)恭王府宣传扩展阅读:
历史
恭王府及花园原是固伦和孝公主在和珅作为二品户部侍郎邸的规制基础上,花六年增建的公主府,相当于郡王府规制,西路建筑是大臣和珅的府邸以一品大员建造,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和珅赐死,四月“和珅之宅,赏给庆郡王永璘居住;和珅之园,赏给成亲王永瑆居住。
咸丰元年后由于庆亲王的孙子奕劻世袭降低为辅国将军,换至得定府大街原大学士琦善宅,原王府由内务府收回,后于咸丰年间赐予奕䜣作为府邸,称为恭王府。
1921年,恭亲王奕䜣的孙子溥伟、溥儒(溥心畲)将恭王府和花园抵押给天主教会,后由辅仁大学买去作为校舍,后先后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音乐学院的校舍。恭王府建筑曾部分为北京空调机厂占用,1980年代腾退。1996年10月起,恭王府花园作为旅游景点供公众参观。2008年8月20日,修复后的恭王府全部对外开放。
建筑
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占地面积约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花园占地28860平方米。
恭王府王府在南,花园在北,由高高的后罩楼将王府与花园分开。
恭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分别由多过四合院组成,后为长160米的二层后罩楼。
恭王府花园也分为三路。中路是西洋门,独乐峰,蝠池,安善堂及左右配殿明道堂,棣华轩,福字碑,邀月台,蝠厅。东路是怡神所垂花门,大戏楼,芭蕉院,西路是湖心亭,澄怀撷秀。此外还有龙王庙、榆关、妙香亭、流杯亭、艺蔬圃。
D. 恭王府的主要景观
名为“朗润园或萃锦园”,俗称恭王府花园,徜徉于园中犹如漫步在山水之间。与府邸相呼应,花园也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以一座西洋建筑风格的汉白玉拱形石门为入口,以康熙皇帝御书“福”字碑为中心,前有独乐峰、蝠池,后有绿天小隐、蝠厅,布局令人回味无穷。东路的大戏楼厅内装饰清新秀丽,缠枝藤萝紫花盛开,使人恍如在藤萝架下观戏。戏楼南端的明道斋与曲径通幽、垂青樾、吟香醉月、流杯亭等五景构成园中之园。花园内古木参天,怪石林立,环山衔水,亭台楼榭,廊回路转。月色下的花园景致更是千变万化,别有一番洞天。诸多中外游客慕名而至,寻觅着翠山碧水、曲径幽台在诉说的如烟往事。
恭王府位于前海西街,建于1776—1785年,原为清代乾隆宠臣和珅的私宅,和珅因贪污罪于嘉庆年间被抄家处死后,此处私宅便赠给了庆王。同治朝时,由于恭亲王奕忻协同慈禧发动政变有功,慈禧太后便将此宅赠予他,而成为恭亲王府。 和珅时期之建筑。悬挂有“嘉乐堂”匾额一方。该匾疑是乾隆帝赐给和珅的,但匾额无署款,无钤记,故无由证实,但和珅留有《嘉乐堂诗集》,说明是和珅之室名。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先、诸神等的牌位,以萨满教仪式为主。
恭王府规模宏大,占地约6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派非凡。其花园又名锦翠园,园内布局、设计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造园模仿皇宫内的宁寿宫。全园以“山”字型假山拱抱,东、南、西面均堆土累石为山,中路又以房山石堆砌洞壑,手法颇高。山顶平台,成为全园最高点。居高临下,可观全园景色。
E. 恭王府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和历史典故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所谓的恭王府,就是原先合身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所谓的恭王府,就是原先和珅的府邸。
而这个府邸最著名的一个景点就是福字碑也可以说成是一个写着福字的山石,这个福字是乾隆写给和珅的,要知道这个福字象征着多福多寿多田。
我想恭王府里最有名的就应该是这块写着福字的山石了
F. 中国第一豪宅恭王府:一根柱子价值27亿,王府里到底有多奢华
它具有防腐,冬暖夏凉,自带沉香不易变形的优势。此外楠木作为木材之首且濒临灭绝。物以稀为贵,再加上国内的家具热,炒房热,其价值自然就水涨船高,青云直上了。
从构造上来说,整个王府最亮眼的建筑就是被和珅称为藏宝楼的“后罩楼”,它位于整个王府府邸和花园的分界上。
更有深意的是后罩楼的房间数,它一共由99间半房间构成,取道教“届满即盈”之意,除了九这个数字之外,在“后罩楼”的设计上应用最多的数字还有四,“后罩楼”后墙共有44个什锦窗,且每个窗上都有不同的图案,据说是和珅为了区分各样宝物的藏处,故意让工匠这样设计的。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亮点就是,据说王府里藏有一万个福字,分布在王府的各个角落里。穿越王府的花园环廊,心细的人不难发现,在环廊各处的每个蝙蝠造型里,都藏着一个“福”字,真是一语双关,细数起来共有9999个。
这时有人会问了,不是说一万个么。问得好,说一万个绝对不会少一个,最后一个福字就藏在密云洞的福字碑里。为康熙皇帝亲手所书,由于在密云洞里,又称为“洞天福地”。
到这里大家不禁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最后一个“福”字会藏在洞里呢?难道是怕被别人发现什么?和珅当时也许是这样想的,因为古代只有帝王才被称为万岁,才有万乘之尊,到皇宫里给皇上请安采用“万福”这个说法。
所以万字在古代,平民百姓是不敢随便用带万字的称呼的。和珅把第一万个福字藏在洞里,正是不想让别人发现他的僭越谋反之心吧。也正因为这样别具一格的设计,所以恭王府也有另一个尊贵的称呼“万福园”。
恭王府的主殿称为“银安殿”为王府主要建筑,遇重大节日,事件才启用。后因不慎失火焚毁,现为复建。还有嘉乐堂,其匾额“嘉乐堂”为乾隆亲手所。
到恭亲王时,主要用于王府的祭祀,供奉祖宗牌位,诸神牌位等。还有就是后花园的设计精巧,风格独特,假山洞壑,峰回路转,亭台楼榭,曲径通幽,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还有其它非常多的华丽而独具匠心的设计,例如隔断、门窗仿宁寿宫;仙楼、神殿等装修堪比皇宫。还有有内檐装修的建筑有二十多处,太师壁、宝座床、仙楼、书阁等等。
如今的第一豪宅恭王府早就成为了我国历史文化和艺术设计的瑰宝,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5A级旅游景区,成为我国对外宣传历史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每年都吸引无数中外游客旅游参观。
G. 恭王府简介(200字左右)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建筑群,曾先后作为清乾隆时期权臣和珅、清嘉庆时期庆僖亲王爱新觉罗·永璘的宅邸,咸丰元年(1851年)清廷赐封此宅邸于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
恭王府规模宏大,总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地理位置
恭王府是位于风景秀丽的北京什刹海的西南角的一座王府,坐落于一条静谧悠长、绿柳荫荫的街巷之中,它就是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王府。恭王府的前身原为清代乾隆朝权臣和珅的第宅和嘉庆皇帝的弟弟永璘的府邸。
恭王府作为清朝亲王的府邸,其建筑布局规整、工艺精良、楼阁交错,充分体现了皇室辉煌富贵的风范和民间清致素雅的风韵。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占地面积约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花园占地2886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