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宣传私有化

宣传私有化

发布时间:2021-08-10 09:41:00

『壹』 国企私有化对中国存在什么影响

如果国企私有化,那么经济体制将发生重大变化:

1、政府从经济规则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变为单纯的制定者。

2、政府的财政收入变为主要来源于税收。

3、对经济的控制能力从直接变为间接,削弱了话语权。

国有企业占据着中国经济的命脉,不仅承担着中国经济稳定器的作用,而且负有与国外巨头在国际市场上一较高低的责任。现实是,目前中国市场上许多领域不是我们的国有企业在垄断,而是跨国公司在垄断我国的市场。

国有企业,特别是117家央企,可以上市,可以引入更多的民资,但是一家也不应该被私有化。至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国企决不能私有化!

(1)宣传私有化扩展阅读:

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形式:

一、国有企业上市,通过证券市场出售一部分国有资产给个人。这一做法虽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开始了,但到九十年代才形成高潮。尽管在上市过程中,一部分企业同时增发股票以融资,但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把原有的一部分国有资产以股票形式出售给私人,实现部分的私有化。

二、国有股减持给个人。它和第一种形式相联系,是分阶段私有化的通行做法。中国政府虽然在前两年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但实际上各上市公司减持国有股的现象始终没有停止过。

三、管理者购买自己管理的企业。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一个重要方式是直接出售给特定的购买者。中国出售的大部分国有企业,虽然没有用mbo的名称,但政府强调企业出售时,管理者要得大头,尤其是原国有企业的法人代表要持大股。

所以,中国出售国有企业的主要方式虽然是向企业管理者和职工出售,但由于企业管理者占大部分股份,所以它是一种变形的管理者自购企业mbo。

四、出售给他人。这也是中国出售企业的一个方式。但它的重要性比较小。一般情形下,政府为了宣传,或者企业确实无人肯买,才会采用这种方式。



『贰』 百度云盘私有化部署 咨询问题,可否请问答到页面,不仅仅是记录到详细需求记录中

虽然市场上各种宣传的私有云存储都声称自己受益于在原有公有云上增加了防火墙,然而却有迹象表明私有云存储的名声却逐渐降到公共存储之下。 说起公共存储,很难不与后网络公司时代的选择性外包联系起来,但尽管如此,它还是具备着简单和固有的可用性。公共存储的名字听起来也缺乏专有性,很像是把东西直接堆放在那里而不会得到有序的管理。并且说实话,“公用”这个词听起来还是没有“云”来的酷。 私有云和公有云有何不同? 名字的改变不会改变其本质,它仍然是一种能提供更好服务的存储架构技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不管选择的是哪个品牌的产品,企业都会受益于所选择的私有云架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私有云市场的产生是公有云发展的结果。有一条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不管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存储是云解决方案的不可替代部分。尤其是对服务器虚拟化来说,可以让云计算得以应用。虽然如此,要保证云的成功部署,一个成熟的存储战略是十分必要的。 和公有云存储的优势相比后,我们发现私有云存储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 可用性。在用户需要的时候,空间需要能够被及时分配,并且要求能在使用完后及时的收回。 ?? 服务质量。需要有详细的服务水平描述并严格参照执行。可衡量的标准可以用于定义用户能得到怎样的响应时间、恢复时间以及活动时间的支持。 ?? 成本固定。云环境中通常是根据每单元存储收费的。用户只需根据服务水平协议对实际使用的部分付费,而不是根据分配的空间或者某一个标准。 在参看云存储价格表的时候,往往会看到一些诱人的优惠部分,但是谁会真正从中受益呢?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有着很明显的区别。在公有云架构中,用户和签订协议的组织将受益。对于用户来说,他们将得到所有应用上的支持,对于组织来说,成本相对固定,也许相比于自我维护一套系统要更加低廉。IT部门需要告诉云服务提供商平台即服务的精确定义。虽然业务部门的花费会相对固定,公有云同样有“用多少买多少”的退款优势,并且有具体的服务水平协议,而遗憾的是,这些标准不适应于IT部门。用户需要获得足够的存储空间并开始对其进行管理,会监控系统并开始详细的成本核算。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好处中并没有提到“使用最先进的存储阵列”、“最快的磁盘”或者“10Gb的以太网”。事实上,并没有相关的技术准则。公有云主要关注的是更好的运营:服务水平、成本控制以及快速响应能力。然而存储厂商们往往不会专注于运营方面的问题,他们只是卖硬件和软件。那么对于私有云,这些厂商们到底会卖些什么呢?可以确信的是,绝对不会只是硬件上的升级和一次臆想。幸运的是,这一点得到了确认。只要能把私有云应用于正确的环境和配置上,就绝对不会只是硬件上的概念。 在谈到云架构的时候,一些厂商强调于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上的需求。可以确信的是,成本相对低的云架构模型会更有吸引力。但是几乎所有的厂商都会声称他们有这样那样的属性,因此这些定义就显得不那么有用了。此外,云部署不单指硬件上的架构,因为云发展到最后,流程上的意义将大于产品本身。 云架构需要成熟的流程 许多IT咨询机构都开发了自己的业务流程成熟度模型,但几乎所有的看起来都差不多,搜索引擎可以很快的找到它们。基本上它们都在围绕着如下的五个方面的成熟度在考虑: ?? 级别1. 特别的来说,至少部分流程要有意的定义清晰或者有相关的参照文档。 ?? 级别2. 可持续性,定义好的流程即使在不同的职能区域使用起来也会所有不同。 ?? 级别3. 流程不仅被很好的定义而且推广到整个组织,这些将和绩效考核挂钩。 ?? 级别4. 定期分析流程衡量结果。将结果与业务运营相关联,并告知股东。 ?? 级别5. 根据定量的反馈结果不断开发新的业务流程。 在私有云存储的概念里,组织流程的成熟度已经被明确的定义为成功部署私有云的先决条件之一。在考虑实施私有云存储之前,企业必须至少达到第三层水平。之所以需要有标准的流程是因为这关系到架构的标准化上,我们将在下面详细讨论。如果企业还没有达到第三层的成熟度,第一步需要先将成熟度提高,再去考虑开始私有云部署。 搭建私有云存储架构 企业究竟能从云架构上获得怎样的回报取决于云架构本身的标准和特点。这就包括了良好的可控性,优化的使用率,精简的基础架构以及企业级管理实践。 私有云存储的一个核心特性是拥有一个标准的架构,有时也会被称为参照架构。有些人可能会不同意这样的观点,既然是标准化的架构,那么就应该有标准化的流程,从这样的意义来说这样讲也是有道理的。然而,不管是备份恢复,空间预分配,还是监控或者其他存储管理相关的操作流程都可以在不同平台上采用标准化的流程。 虽然参考架构可以是一家厂商的,但情况往往是由多家厂商组成。参考架构实际上指的是企业能支持的不同系统和配置的规范。这会包含软件和固件的版本号以确定企业使用产品的一致性。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存储的整合往往会在向参考架构靠拢的道理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由于业务并购、业务单元独立性或者仅仅是来自环境方面的问题,企业往往不得不放弃在成本和技术上的考量来选择一系列不同的系统和平台。私有云存储的出现是开始将那些无关联的系统从数据中心削减出去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即使暂时不能做到,但至少也能阻止其发展到其他方面上。 私有云构建模块 当IT部门可以为任何系统组合搭建一套参考架构的时候,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使用预先配置好的系统,比如NetApp公司的FlexPod。FlexPod是一套由VMware组件、思科统一计算系统刀片服务器、Nexus交换机组件以及NetApp自身的FAS存储组成的预配置的系统。这也许对于许多要部署一个全新系统或者软硬件更新的企业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本身就是一套全新的系统并且没有合并其他厂商的存储。对于技术支持来说,也变得相对容易一些,因为三家厂商通过协调会让配置以及固件版本保持一致性。 对于那些有意愿希望将现有系统整编到私有云存储环境的企业来说,HDS公司的虚拟存储平台VSP存储控制器能够将其他厂商的存储阵列直接挂在到它下面,并实现共同管理。这不仅让异构虚拟化的优势得以发挥并且还实现了不同平台的统一管理。用这样的途径可以实现在保证能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投资的情况下,从多样化系统到标准化配置的转型。 云存储的软件部分 软件层面也一样可以实现标准化。比如说,赛门铁克公司提供了一款软件栈可以实现不同硬件平台的共同性发掘。他们公司的Storage Foundation Proct自身有一套文件系统、卷管理器以及跨平台的数据迁移产品。赛门铁克公司旗下的Veritas运营经理最近宣布他们的Veritas Operations Manager将推出跨虚拟机及存储平台的单点管理系统。这套系统的报告和存储资源管理(SRM)应用还能让用户决定存储实施的成本。所包含的退款服务对控制成本非常的重要,其实许多企业并不会真正的执行退款服务,公司这样做实际是通过这项服务来建立成本和实施之间的关系,并正面的展示给IT部门、用户以及管理层。 F5公司过去以他们的IP负载均衡器闻名于世,在协助将现有架构整合到云架构的过程中,F5公司也承担了他们应有的角色。F5的角度更像是从应用角度的出发。他们的动态服务架构使用不同的应用程序提供数据分类操作,这能帮助并确保数据被放置在了正确的位置从而能按照需要的服务水平传输数据。 各项应用的评估 实际上说,应用的分类对云服务的合理部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成熟的运营流程的一部分就是对所有应用准备一个应用目录,里面包含了企业的服务水平标准以及实施规范。这对任何的云架构部署都非常重要,因为一些应用相对私有云而已更合适公有云的架构。 如果要清楚的将各个不同的应用隔离开来,那么我们需要从公司角度考虑它们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应用可以根据其重要性来分类,大致上我们分为两种,一类是重要但在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的常规应用,另外一种则是有着高价值并能为公司提供优势的应用。 为了能很好的区分两者的不同,我们来讨论一下备份与恢复。任何一家公司都会需要数据保护服务,但单从这点出发,市场上的产品很难发挥出它们的特点。那些有着全套备份与恢复解决方案的公司既不能给它们的产品定价太高,也不能利用产品的优势来提高市场的需求。因此,对于备份和恢复来说,一旦达到了财政上可行性,就应该考虑尽量降低成本。这对公有云服务来说是非常理想的对象。电子邮件和联系人管理是另外两个必要但与战略无关的应用。 相比而言,战略性的应用能够将公司与它们的竞争者区分开来。在制造工艺和产品设计方面,我们有一些例子。在这些例子里,系统可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独一无二的设备以及定制化的配置。从技术上的原因考虑,战略上的应用不适用于云外包服务。此外,比如和防御或者其他机密区域相关安全系统,也不适合在外部部署。虽然如此,这些应用可以从公有云带来的标准化以及改进后的流程中获得帮助,也就是后来的私有云配置。 EMC公司为用户提供了一款标准化得私有云部署,得益于其Symmetrix旗下的VMAX架构。此外,EMC公司也为安全级别较高的应用提供了特有的过滤模型。过滤模型由EMC顾问团队提供用于帮助那些在向私有云转换中需要帮助的企业。 这里所说的过滤模型特指的是经济过滤器、可信度过滤器以及功能过滤器。举个例子,任何应用都有它经济参数,信用要求以及功能需求,这些属性对于云架构来说可能是相辅相成的,也可能是有冲突的。通过将这些应用和过滤分析后的结果相互映射,EMC顾问团队能够帮助企业判断哪些应用是最合适私有云的,哪些又是合适公有云的,哪些又是合适混合云的,甚至哪些根本不合适云环境,而合适普通的环境。我们相信不会有任何一家公司会将所有的应用都迁移到云环境中,来自EMC公司的这套模型能有效的帮助区分各类应用并正确的设置它们的优先级。 愿私有云能广泛应用 围绕着私有云的声音会让人们觉得这就仿佛是一项前无古人的特别的行业开发,不仅如此,厂商的宣传也会让人觉得部署私有云是企业制胜的唯一途径。所有企业都需要明白的是,要将传统的数据中心存储系统迁移到私有云存储上,需要一套建立在标准操作平台上的严格的流程。试着问问,这套系统能被称得上是公有存储吗?或者是云存储?再或者只是一套稍微改进后的架构?其实怎么叫它都无所谓,因为用户根本不会在乎怎么称呼它,只要能提供更好的服务就行。 相关链接:从数据中心到云:转型中的五个步骤 评估流程的成熟度,如果还没有达标的话,需要改进到最低的标准level 3。(有标准化的书面流程) 建立一套以服务为中心的IT文化。 实施业务流程的时候需要包括基于服务水平定义和成本分配的业务单元。 定义一套包含服务日志和着眼未来的参考体系架构。 为业务流程和架构建立一套向未来参考体系架构转型的规划。

『叁』 希特勒上台后进行改革的详细内容

一、面对经济危机,希特勒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经济的发展。

1.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税收、扩大国债和实行通货膨胀

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国家税收收入由65.6亿马克骤增到177亿马克,六年中实收税款共增加了600亿马克以上。1932-1939年9月,德国国债由115亿马克上升到371亿马克。帝国银行和几家最大的私人银行是国债的主要持有者。劳动者的小额储蓄存款也被强迫投入公债。帝国银行以国债为担保大量增发银行券,1933-1939年9月,流通中的银行券由26亿马克骤增为110亿马克。这些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德国国家有能力进行有规模的投资和军事订货。

2.大规模的军事采购和订货

1932年,德国的军费支出为6.7亿马克,约占当年国家总支出的十分之一或国民收入的1.5%。1933年-1939年秋的六年备战期间,德国全部备战支出在400亿马克以上,约占同一时期国家预算总支出的五分之二或国民收入的10.6%。巨额的军事订货使德国垄断资本集团获得了高额利润。以军火工业康采恩克虏伯公司为例,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公司从国家接受的军事订货总值由930万马克猛升到1.45亿马克,即提高了近15倍。在同一时期,公司的纯利润额则由650万马克上升到1.22亿马克,即提高了近18倍。

3.剥夺犹太人资本

希特勒等人登台以后,大量开展“排犹运动”,帮助“雅利安”财团剥夺犹太人的财产。由于这一“运动”,共计约60-80亿马克的德国犹太资本,通过强力没收或被迫易主的方式,全都转到了“雅利安”财阀和纳粹党魁手中。

4.强制卡特尔化

强制卡特尔化是希特勒政府扩大垄断组织统治及加速生产与资本集中的重要措施,并且比历届德国政府实施得更彻底。1933年7月,希特勒政府颁布所谓的“卡特尔条例”,规定帝国经济部有权建立新卡特尔,而一切卡特尔则有权限令局外企业合并起来。任何反对这种规定的局外企业,有关的卡特尔可以拒绝承认它们,从而剥夺它们得到原料和商品供应等权利。这实际上是在经济上宣布了它们的死刑。在这种威胁下,大量中小局外被迫合并如垄断组织,受垄断资本的直接统治。卡特尔的数目迅速增加,1930-1936年,德国已登记的卡特尔总数,由2100个增加到2500个。

5. 淘汰中小企业,扩大垄断组织

1937年,希特勒颁布了“股份公司改革法”,规定凡是资本不组10万马克的小股份公司应予淘汰;而新设立的股份公司,资本不得少于50万马克。结果,据德国官方统计材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资本不足10万马克的公司绝大部分遭到淘汰,资本为10-50万马克的公司减少一半,而资本在500万马克以上的大公司,在股份公司资本总额中的比重由1931年的74.5%上升到1939年的78.8%。中等资产阶级被大大削弱了。此外,希特勒政府还强迫封闭大量手工企业和小型零售商号。从1937年起,由于局势工业的劳动力供应问题日益尖锐,希特勒政府以“清理”手工企业和小商号为由,连续颁布了若干法令,勒令所谓“负担过剩”及“经济上不合算”的大批手工企业和小商号停业,把数十万手工业者及小商人骗入军事工厂服苦役。据统计,到战争爆发时止,被迫停业的手工企业近20万家,小商店约10万家。 通过这种方式,德国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过程大大加速了,垄断资本的势力空前加强起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各部门生产的垄断化达到惊人的程度。垄断组织控制生产的比重在钾盐、炼铁、金属加工、人造氮、水泥、制糖、化学及药品、电力等部门为95-100%,在机器及运输工具制造、人造丝、麻织业、制纸业等部门为80-95%,在优等钢生产中为60-70%资本进一步集中于各康采恩手中,到30年代末,他们已经控制了了全国股份资本总额的85%,为数众多的小业主沦于破产。

6.政府全面干预国民经济,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希特勒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的军事化经济调节机关,1933-1936年秋,帝国经济部是最高中央调节机关。它下面设有各种专业管理局,分管各工业部门、农业、时常、对外贸易、物价等等。同时,根据1934年的“德国经济有机结构条例”,在原有企业主联合会及各垄断组织基础上,新设立了按部门和按地区的两类经济调节机构,交由垄断寡头及其亲信直接掌握。部门调节机构的组织形式是经济集团,共有四级。最上级为工业、商业、银行、保险业、动力和手工业等6个最高集团;下属44个经济集团;它们下面又分350个部门集团;最下一级则为640个专业集团。地区调节机构采取了省经济厅(下属市、区分支机构)的形式,全德共有18个。这两类调节机关都具有政府机构的权力,它们统一归帝国经济部下设的全德经济院管辖,同时,两者的地方基层组织有是同一的东西。通过各级经济集团和省经济厅系统,在有关中央专业管理局的协同之下,垄断资本和希特勒政府企图自上而下地实现对国民经济的双重交叉控制。另外,1933年7月,在帝国经济部下面还设立了“德国经济总委员会”,它是由垄断寡头直接把持的备战经济总参谋部,拥有很大权力,负责指导国家经济政策和法令的制订工作。 至此,希特勒政府的经济调节机构已形成为一个自中央到地方的庞大体系,按军事化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1936年秋,“四年计划全权督办”戈林又设立了一个调节机构“四年计划全权机关”,引起了两大机关职能的重复。 有计划的经济使德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超过了英、法、美。1932-1938年,生铁产量由390万吨上升到18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上升到2320万吨。1933年-1939年,德国军火生产增长11.5倍。但同时,德国的部门经济却出现了不平衡。在军火工厂加紧制造武器的同时,德国的纺织及制鞋工业的半数设备被闲置起来。在农业方面,帝国粮食局及其下属的数万个基层机构,是希特勒政府干预农业活动的基本工具。不过全部的农业事务,包括播种面积及作物类别、农业就业人数、化肥的分配、饲料的购买、农产品义务上缴数量、农产品价格、经营农产品贸易的利用额、农户的收入,甚至农民自己留用的脂肪量及运送给城市亲友的蛋品数量等,都受到国家的控制。 希特勒政府时期的德国粮食产量基本停滞在30年代初期的水平上,1937-1938年,年均粮食进口量与20年代差不多,约在400万吨上下。

7.一方面加强和扩大国家所有制,另一方面将国有财产转到私人垄断资本手中

希特勒政府时期,德国国家所掌握的股份资本绝对和相对额都增长。1932-1939年,“国有的”股份资本额,由29亿马克提高到36亿马克,它在全国股份资本总额中的比重,由13.2%上升到17%。1939年,德国国家垄断资本共计248亿马克,占全国总资本的五分之一。 在扩大国有化的同时,希特勒政府还执行了国有财产重新私有化的政策。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当时的德国政府为挽救一系列垄断资本集团,以优惠价格收购了柏林各大银行的大部分股票和一系列大工业公司的部分股票。随着这些企业的扭亏为盈,希特勒政府把国家持有的巨额股票廉价卖给有关的私人垄断资本集团。在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垄断企业同政府的结合也加强了。企业主职能与国家官僚职能达到了高度的融合。

8.扩大对外贸易

1932-1938年,德国在保加利亚、希腊、匈牙利、罗马尼亚及南斯拉夫等国的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分别提高了三分之一至三倍不等。1929-1938年,德国对外投资急剧上升,由12亿美元增加到40亿美元。1933年5月,德、法、比、卢等国钢铁垄断组织又联合成立国际粗钢输出协会,从而恢复了国际钢铁卡特尔。在国际钢铁卡特尔和国际铝卡特尔中,德国垄断组织也分别拥有近五分之一的出口份额或股份额。

9.兴办公共工程

希特勒政府头两年(1933-1934年)用于兴办公共工程的开支共约50亿马克。其中最大的是建筑公路,主要是高速公路,16.1亿马克,其次是修建公共建筑物与住宅(后来不少成为兵营)约7亿马克,开垦荒地与改良土壤等约7亿马克,整治河道、开凿运河和架设桥梁等3.5 亿马克,修复和更新铁路设备约5亿马克;对参加公共工程的私人发放补助金和减免税金约6-7亿马克。

二、货币新经济政策

1.拒绝接受国外借款,以生产为德国货币的基础,而不以黄金为本位。
2.用直接易货的方式来进行进出口贸易。
3.停止所谓“外汇自由”,即准许在货币方面实行赌博并按照政治情况,把私有的财产由国移到彼国。
4.当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资时,就制造货币,而不向外国借债。

三、社会福利政策

1.大力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
2.扩大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使工人享有过去只有资产阶级才能享受的休假旅游。
3.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

以上措施对于起动处于危机最低点的德国经济,减少庞大的失业人数,起了很大作用。客观评价希特勒,不能抹杀他对德国经济的贡献,就经济发展而言,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国民生产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纳粹创造了德国经济恢复的奇迹。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使得二十年前惨败的德国,又重新崛起成为欧洲大国。

阅读全文

与宣传私有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艺术培训学校六一儿童节策划方案 浏览:661
专卖店策划方案 浏览:538
生鲜电商的营销方案 浏览:676
科技脱贫实用技术培训方案 浏览:766
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浏览:5
早教市场推广有哪些方案 浏览:45
培训就业劳务协作对接工作方案 浏览:194
社区元旦文艺晚会策划活动方案 浏览:471
公司感恩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564
胡桃里策划方案 浏览:855
diy帽子活动策划方案范文 浏览:926
网上最好的营销方案 浏览:286
一年级家长培训活动方案 浏览:669
建材活动礼品策划方案 浏览:126
中华牙膏促销策划方案 浏览:155
纯电子商务的企业 浏览:586
场外促销活动的意义 浏览:785
青岛幸福九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83
校园招聘创意策划方案 浏览:779
商家为什么要搞促销活动 浏览: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