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函谷关除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外,它对于秦国还意味着什么
现在我们看地图,各种各样的交通线基本上已经画满了,从A地到B地有好多种去法,而且开车狠得话一天一千多公里就开出去了,从北京到西安,到南京,基本上一天工夫。
但在两千多年前,可选择的却并不多。
我们中华大地看着非常大,但除了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这三块平地以外,剩下的路况基本上就没有省心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虽然也是平原,但水网纵横,路况同样是到了三国后才渐渐改善的)
战国时代的主要战场基本就在下图的四个板块间展开,剩下的东北和南方还全都没有走向历史舞台的中央。
它们还有至少五百年的候场时间(跟孙长老的刑期一样)。
上述这四大块地域,是战国时代的主旋律,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左右着中华大地的兴衰。
中间那个关键交通线,看上去貌似挺宽阔,实际上就屈指可数的两条路。
两道在后面一千年内都被称之为华夏最重要的地理通道——豫西通道和豫北通道。
黄河的中下游作为交通输血管道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靠谱的,但是,自黄河往西走到三门峡后水路就再也走不动了。
只能上岸走陆路往前走,而100里外,就是战国第一雄关函谷关。
而函谷关由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以这个关口放不多的人,就能堵死这个缺口。
就按1万人来守函谷关来计算,每年需要消耗18万石粮食。
这只需要当地1.2万户的百姓交税就可以养活,因为没有运输距离消耗,就地就可以取粮。
但是想打下1万人的函谷关,保守需要10万人。
单算这十万人自三门峡到函谷关的100里运粮成本,就按千里运粮的二十分之一成本来算,也需要25万户来进行供养。
守方和攻方的成本达到了1比20!
所以说,后来秦国为啥凭借函谷关傲视关东六国那么多年呢?
因为函谷关不仅天险难打,别的国家还根本打不起这个仗!
秦国只需要很少的一点兵力就能够起到防御的力量!
人家在不打仗的年份就可以全员大生产,人家盈余的粮食就多,人家生孩子养士兵的速度就快,国力的差距就这么一点点的出来了。
因为三门峡的存在,豫西、豫北两段要道的西半部极具的战略优势。
而这个优势,最早全部属于魏国。
换句话说,魏国当时不仅基本不担心东面诸国入侵自己的河东、河西、河外三块国土,还轻松的打开了关中的大门,使八百里秦川门户洞开。
后来秦国拼了命的要占据崤函地区,原因也在于此。
在西边,你在函谷关放上万把来人,就能将秦国恶心的死活喘不上气来,还根本不担心东面的任何一个国家过来威胁你。
你可以踏踏实实的运用河东地的经济土地优势,配合河西河外的地理优势不断用兵关中地区。
在东边,中原的四战之地投入举国军力,却仍然力不从心,风声鹤唳。
你说这样的地方你咋防?
中原地区不仅没有天险可以凭借,而且水路众多,人家进攻方的成本比你防守方的高不了多少。
你扔一万人打算堵死一个方向的好买卖再也没有了!十万人防守都捉襟见肘。
这两者的成本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历史给了魏国一个大机会,他的战略投放角度,如果在西边的关中平原,中国的历史也许就将彻底改写。
再来看一下关中的地形吧,几个咽喉要道,中间是一片大平原。
关中肯定会比中原那些小国难啃,但只要你打下来,它的收益就将源源不断的体现出来。
1、关中平原耕地质量虽然比不上中原,但面积体量巨大,是提供粮草的战略大后方。
2、维护成本低,关中又称四塞之地,萧关,散关,武关,函谷关,这四个关占住了,外面的势力就休想伸进手来。
尤其豫西、豫北两条要道都在你手上,关东诸侯也根本就冲不进来。
人家秦国后面就是这么省成本一代一代赢下来的。
Ⅱ 秦孝公让出函谷关的故事是什么
秦孝公让出函谷关是秦献公和魏国年年打仗,最后一仗秦军把魏军主将,也就是魏国丞相公叔痤俘虏了,而秦献公也中了魏军狼毒箭。
那时打仗都是君子之约,秦军趁两军约定为至之时悄然撤军,不料秦献公到达国都不久就死了。之后就是秦孝公继位。新旧国君交替之时,也是政权容易更迭之时。对秦孝公来说新继位,大仇得报。
(2)函谷关宣传片扩展阅读:
战国初期,秦国地广人稀,大部分土地还没有得到开发,农业生产远不如东方各国。秦孝公即位之后,深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决心变法图强,下达《求贤令》。商鞅在此背景之下来到秦国。
变法之争结束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
Ⅲ 函谷关是什么时候竣工的.!
历史上好象有两个函谷关,一个秦朝的:函谷关位于灵宝市区北15公里的王垛村。一个汉朝的: 新安县城东里许,有汉函谷关,为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所建。
秦朝时期的函谷关已经无法考证是什么时候竣工的,1992年,灵宝市政府按照原古关图形,投资重建了关楼。目前,这里已成为知名旅游景点。
汉函谷关战国时代,秦国为了防备东方诸国西进,在豫西“淆函孔道”的西端,据险设关,名“函谷关”。汉武帝时,有位楼船将军叫杨仆,为新安县铁门镇南湾人,因“屡有大功,耻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而“武帝意亦好广阔”,于是便由杨仆主持,把函谷关迁建到新安,史称“汉函谷关”(简称“汉关”)。2000余年来,汉关历尽风云战乱,屡遭破坏,多次重修,最后一次是在1923年。此次重修的规模据载为:关高25丈,南北长10丈,东西宽6丈。关额“汉函谷关”为康有为手笔;东门对联:“功始将梁今附骥,我为尹喜谁骑牛”;西门对联:“胜迹漫询周柱史,雄关重睹汉楼船”。关上四周有护关寨墙,中间是两层关楼,飞檐画栋,气势磅礴。关楼四门均有对联,东门为:“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层紫气万层烟”;西门为:“佑彼周室,宏我汉京”;南门为:“紫气犹存贤令尹,青牛重度古函关”;北门为:“巍乎直同百二险,焕然重筑一丸泥”。重修汉关虽未必能与古关原貌相比,但两山夹峙,孔道中通,雄关横卧,城楼高耸,东面辽阔天空,西衬新安古城,其气势亦颇为壮观。每当夜幕降临,人迹敛息,寒星寥落,月上山顶,晚风萧瑟,涧涛轰鸣,乘夜登临,虽不闻古战场声声刁斗,只这冷月寒光,风声涛鸣,也足使人森森然如临严阵。可惜,它又经战乱风火和风剥雨蚀,毁坏严重。现在仅存基层砖石结构平垛,有待重修。
Ⅳ 为什么函谷关对于秦国如此之重要
字太多了估计你也不想看,我就说简单点吧,在那个冷兵器年代想进入秦是必须走进去的,没有飞机之类的,而函谷关就是进入秦的必经之路,就好比,你的家一样,只有一个门,没有别的出口
你想进去就只能打开这扇门,不然就干看着
Ⅳ 前两天看央视的魅力中国城,那个灵宝的函谷关,道德经,老子,画面看着很美,但是不知道真实是啥样子
任何地方拍摄出来的画面往往都比真实的地方看着效果好,主要是视觉和取景的误差。你可以用手机在当地找几个地方拍几张再和实际对比看看就知道了。
Ⅵ 函谷关在哪里函谷关有哪些传说
函谷关在历史上有两处,其一是在河南灵宝市十五公里,距离三门峡市约七十五公里的一个叫王垛村的地方,这个函谷关是秦关。其二是位于距离秦关大约一百五十公里的洛阳新安县的汉关。函谷关是道家流派的发源地,自古也是兵家要塞之地,有关函谷关的传说有很多。
唐玄宗听后自然是不管真假都要去看看,便命田同秀带人去查看,田同秀去了就在老子当年著经的地方开始挖,挖地三尺后果然出现了个桃符,上面还刻了个木字,众大臣一番理解后告诉唐玄宗说这个桃符可以保佑玄宗坐拥天下的时间在增加四十八年,皇帝自然高兴,随后不但改年号“开元”为“元宝”,立老子为上玄元帝,就连发现桃符的地方也更名为灵宝县了。
Ⅶ 有关函谷关的名胜古迹的作文400字
函谷关坐落于河南省灵宝市境内,包含着古代遗留下来的各种和名胜古迹,景色优美,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一次,我和妈妈去函谷关游玩。坐车至函谷关王垛村地界,看见一处宽阔的大门楼,中间有一个大大的太极。我又顺着两旁翠柏鲜花走了一会,抬头看见一座老子像,大约高28米,神情庄重。再往前去,有一座老子庙,庙里人虽多,却井然有序。继续往前,行至人字路口处,往路左及函关大院,里面有“紫气东来”、“望气台”、“太初宫”和“鸡鸣台”等人文典故。
据史书中记载,三千多年前古春秋战国时期,函谷关关令尹喜善观天象,精通易经。一天尹喜站在土台上,发现东方有一团紫气升起,知道有圣人经过此地,于是沐浴更衣,静静等候。不久,果然有一位皓首长鬓的老者,骑着青牛,从东方徐徐而来。他就是周朝的注下史老子因见周室衰微,朝政废弛,便决定经函谷关到西域隐居。尹喜盛情款待了老子,恳请著书立说,老子接受了挽留,著就了彪炳后世的五千言《道德经》。后人为了纪念此事而修建了望气台。
这里也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由道观的后院一侧木桥走过去,便直接来到古关墙上面,俯看城墙下广场,似乎听到了金戈铁马声,看到了两国大军互相厮杀的场景。
函谷关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一点,景色也不止这些,讲是讲不完了,只有亲自去一趟,才能真正的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
Ⅷ 函谷关除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外,它对于秦国还意味着什么呢
现在我们看地图,各种各样的交通线基本上已经画满了,从A地到B地有好多种去法,而且开车狠得话一天一千多公里就开出去了,从北京到西安,到南京,基本上一天工夫。
但在两千多年前,可选择的却并不多。
我们中华大地看着非常大,但除了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这三块平地以外,剩下的路况基本上就没有省心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虽然也是平原,但水网纵横,路况同样是到了三国后才渐渐改善的)
战国时代的主要战场基本就在下图的四个板块间展开,剩下的东北和南方还全都没有走向历史舞台的中央。
它们还有至少五百年的候场时间(跟孙长老的刑期一样)。
关中平原的南面,一道秦岭巍峨耸立,飞鸟不过,再加上黄河恰到好处的一个大直角,连接东西的主要道路,就只剩屈指可数的这两条了。
Ⅸ 大智慧三:道德经应用智慧-函谷关论道免费视频下载地址!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mc42LpNgv0/ 国学讲座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wMDcwODM2.html 道法自然
http://video.sina.com.cn/v/b/57780574-1438391980.html 大智慧讲座
http://video.sina.com.cn/v/b/55647628-2208529075.html 仁义德学爱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OBtrmOIIhg/ 翟鸿燊之大智慧心态篇
我认为翟鸿燊讲的都很有道理,值得学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