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对方事先声明卖超A货能不能举报,(我没买)
卖假货是违法的,
就算他提前说明了自己卖的的高仿,
那也是犯法的,
最多了他也就是没有欺骗消费者罢了,
所以是可以举报的。
❷ 网上卖A货犯法吗
在网上,许多名牌商品价格低得出奇,一款2011年最新款的LV真皮包,售价只有178元。面对质疑和询问,很多店老板均答复称,价格便宜是因为这些产品都是“A货”,也就是高仿产品。冒用名牌商品的商标销售产品的商家,要承担侵权责任,销售数额巨大的要承担刑事责任,
案例:近日,一对年轻夫妻因在网上卖冒牌雪地靴,分别被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15万元。
“我们真的不知道这样做会犯法。”这是在庭审时,这对年轻夫妻反复说的话。
❸ 卖A货从哪入手
了解玉器价格,天天看人家买卖半年以上,再试着买些去卖。
❹ 卖A货是违法的,但为什么没有人查
泻药,虽然不认识你 仿冒当然违法,但是由于案件的特殊性,往往处理案件时需要工商,税务,警察以及专业人员(鉴定真假,一般由受害品牌的人出面)联合办案,所以就没法办了. 1.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披着法制外衣的人治国家(请勿抬杠,抬杠必认输) 2.所以,A货这种问题,基本处于民不举官不究的状态. 3.所以,要民举,只有两类受害者:消费者,被A品牌 4.由于A货的消费者大多属于知假买假,所以基本不会举报 5.值得玩味的是:大牌厂商对于被仿冒大多处于默许的暧昧态度.他们认为知假买假的消费者只不过是缺乏消费能力,A货从某些程度上对于品牌有一定的推广作用.(这点来说,一些二线或小众或目前国内知名度不高的品牌在被A后甚至会暗暗窃喜),记得宇舶的总裁当年在广东看到A货后据说哈哈大笑,因为这标志着他们已经为中国消费者所追捧了 在这个没有受害者的情况下,没人查没人管也就顺理成章了.
❺ 我现在怎么宣传才能将国际名牌服饰(如lv)高仿a货卖出去呢
因为你的东西都是比较贵的,一般的高消费者才会去买这些东西。倒是可以请专门人员帮你宣传。你在网络,可以提问:哪里有卖:国际名牌服饰(如lv)高仿a货?然后你把你自己店的网址输入,也是可以让有心想买的人,很快找到的。多发一些帖子什么的....加油吧~!
❻ 我卖的是串货,可是当地代理宣传说我的是假货,能告他诽谤吗
结果就是你被公司查处。关门回这!你都卖串货了。严格上来讲对正规大公司来讲就是假货。比如港货也是串货。那您就不能说我这个是正规货!因为有区别的还有。
❼ 网上卖A货,会有什么后果
现在在淘宝,拍拍买仿货的店铺数不胜数
价格合理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
现在交易嘛,都是你情我愿
不过不可以说是正品什么的,否则淘宝会算你违规
❽ 微商卖a货被抓如何判刑
卖a货是否构成犯罪,以销售额而定。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九条 销售者销售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五十条 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214条的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喜欢在微圈代购奢侈品的潮人们,要警惕朋友“杀熟”。瑞安人陈某利用微信好友对他的信任,从开始的正品代购,到后来慢慢掺假,真一件、假一件地混搭销售名牌包、衣服、鞋子。近日,陈某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获刑6个月,缓刑一年。
3名受害人从陈某处买来9件疑似假货,送检后发现仅1件是真品。
老友推荐+专柜鉴定建立信任
瑞安吴先生是一个事业有成、收入不菲的成功人士,同时也是一名奢侈品爱好者,经常入手一些名牌包、大牌衣服、限量版潮鞋。2018年3月,他通过自己的发小,认识了做微商代购的陈某。陈某也是瑞安人,在一家私企做管理,有房有车,属于典型的白领阶层,代购只是顺带“玩玩”的副业。一开始,吴先生在陈某组建的微信代购群里,也只是潜水观望,并未“出手”。但过了不久,吴先生便有些心动了。因为,陈某为打消客户的顾虑,承诺下单后的商品均可支持专柜鉴定,假一赔十。于是,两人第一次交易就这样“愉快”地发生了,并做了专柜鉴定。
此后一年间,吴先生经陈某代购LV、GUCCI、Adidas等名牌包、衣服、鞋等二十余次,每次交易金额少则数千,多则上万,累计消费二十余万元。期间,除了吴先生自己要求外,陈某还多次主动陪同吴先生到专柜验货,这让吴先生对他很是“放心”,再加上两人经常会见个面、喝个茶,关系更加亲密了,慢慢地也就没了当初的“防备”,后期拿的很多商品,就没有拿去做专柜鉴定。
逛街被柜姐发现"LV"包是"A"货
直到2019年初,吴先生在杭州逛专柜时,火眼金睛的营业员指出他的挎包感觉“怪怪的”,很可能不是正品。果不其然,验证后还真是一个“超A”品。感觉不妙的吴先生回家后把之前买的代购商品统统拿去做了“鉴定”,结果显示二十多件商品里,有五件是A货,货值3万元左右。
有了“铁证”后,吴先生找到陈某要求解释。然而,陈某显得很淡定,称自己也是被“上家”欺骗,表示会给吴先生一个满意的交代。吴先生见陈某有了应对方案,且态度诚恳,答应先等他消息。
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陈某一会儿说上家失联了,一会儿说已经报警了,等待警方调查结果。还说,因为这事,老婆要跟他离婚,希望吴先生能看在朋友的份上,放他一马……到最后就干脆微信不回,电话关机。
自食恶果陈某获刑六个月
气愤的吴先生选择报警。陈某自知难逃法责,很快投案自首,并如实交代了自己售假的犯罪事实。他说,像吴先生这样的“熟客”,因为彼此信任,于是开始尝试在网上找些"A"货来混售,赚些“快钱”,就算被发现,也能自圆其说,这便助长了他的侥幸心理。他还交代自己一向很“小心”,一般关系的不敢掺“假”,也就在寥寥几个常客间“杀杀熟”,销售金额共计65400元。
陈某因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且销售数额较大,其行为已触犯刑律,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鉴于被告人陈某有自首、认罪认罚,调解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等情节,法院依法判处被告人陈某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