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墓园宣传孝道文化有哪些方式
所谓孝道文化,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
孝道与感恩文化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
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
人间有三大真情:亲情、友情、爱情。如今,亲情缺认、友情缺位、爱情缺真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在亲情方面出现的“六亲不认”的不孝与不感恩现象导致的问题已构成社会问题,影响了人际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建设的进程与质量。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的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传统美德形成的基础,也是政治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基本元素,也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所以,给予我国孝道文化以科学和现代的诠释,对当下公民教育大有裨益。
『贰』 关于孝的标语
弘扬孝道关爱老人标语
1.弘扬尊老敬老美德,构建和谐社会氛围。
2.倡树敬老新内风,促进社容会文明。
3.密切代际关系,促进家庭和睦。
4.关心老人,关爱老人,关怀老人。
5.倡孝扬善,构建和谐。
6.人间美德忠和孝,世间之交信和诚。
7.尊老敬老仁之本,和谐社会孝当先。
8.齐家美以孝,立世贵以和。
9.弘扬孝道文化,共建和谐济宁。
10.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
11.赡养老年人是每个家庭成员应尽的义务。
12.以人为本,善待老人。
13.家和万事兴,敬老树新风。
14.把温暖送给父母,让情爱陪伴老人。
15.情系老人冷暖,真心济困解难。
16.孝亲敬老是人类高尚品德的体现。
17.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18.关爱老年人口,弘扬敬老新风。
19.构建和谐社会,弘扬敬老美德。
20.尊老人敬,助老风和,人间美好,社会文明。
21.老人安泰,国家昌盛。
22.老年人的幸福是儿女的光荣。
23.做好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促进社会稳定。
24.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
『叁』 政府宣传,倡导孝道,孝敬,孝顺的真实目的
孝顺的本质是知恩报恩,
目的是使父母安乐,自己的良心得以安宁。
如果违背孝道,自身将终生受到自己良心的谴责而难以安宁。所以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有一句俗语叫做“老小”,意思是说,老人的心态和孩子是差不多的。你就把他们当孩子,凡事别太认真,经常想办法逗他们开心,你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孝顺父母不需要太多钱的,关键是要有一颗心。没有哪一个父母是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的,多想想父母的好,心里自然就会感觉到很温暖的。老人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你多花点时间陪他们,或者经常打电话问候一下,逢年过节买点好吃的,他们一般也就心满意足了。老年人嘴上唠叨点是非常正常的,每个老人都是这样,你只要不放在心上就好了。
属相相冲不是什么问题,我父母属相就相冲,我父亲今年69,母亲63,一辈子相亲相爱,抚养我们三个子女,一家人和和乐乐,也没有什么问题啊?
找外界的原因终究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勇敢地面对现实,尽心尽力,为所当为,方是问题解决之道。
『肆』 孝道文化的新孝道
弘扬新孝道文化对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应对老龄社会的时代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弘扬新孝道文化在今天还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生产方式科技含量的提高,作为农业社会经验和智慧化身的老年人的优势丧失,地位傍落;2、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青年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和照料压力越来越大;3、随着退休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城市老年人对子女的经济依赖性逐渐减弱;4、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趋势和家庭在现代社会中职能的简约化,家庭养老和照料老年人的功能日益弱化;5、随着生育观念的改变,特别是计划生育户养老保险的制度化,以传宗接代和养老防老的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6、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家庭“四二一”结构的发展,未来家庭承担养老和照料老年人的空间越来越小。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特别是拜金主义日盛,加上法律意识淡薄,老年人和青年人的家庭和社会代际关系出现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虐待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损害老年人的风气抬头,个别地方甚至出现触目惊心的虐老案件。
这些情况说明,在新形势下弘扬新孝道文化任务艰巨。为此,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抓好新孝道文化建设:
l、从宣传抓起。孝敬、平等、保障、共享、和谐是新孝道文化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基础。因此,要通过新闻媒体在全社会进行孝道文化的宣传,规范人们的意识,树立公民新的孝道精神。
2、从法律制度抓起。新孝道文化建设不是抽象的。我们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和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要在全社会积极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和普法工作,健全法律援助制度,加强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要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有关维护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依法处理和打击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要发挥传媒的作用,谴责严重败坏孝道的不道德行为。
3、从娃娃抓起。要使我们的下一代从小懂得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中小学校要使敬老、养老、助老的德育教育在中小学生中入脑入心。
4、从家庭抓起。家庭是社会细胞,是老年人生活的第一场所。在家庭,不仅要使家庭成员懂得敬老爱老助老的重要性,更要使他们身体力行地为老年人提供—个精神舒畅的家庭环境。各级政府和老龄工作部门要制定激励措施,开展敬老好儿女、敬老好家庭等活动,使成年人成为孝敬老年人的主力和典范。
5、从社区抓起。社区是居民的重要活动场所,也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要立足社区,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道德教育,并与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在全社会树立敬老、养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促进积极老龄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伍』 关于孝的宣传语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1、替天下儿女尽孝 帮天下父母解难 为党和政府分忧
2、孝是和谐的基石
3、千万经典,孝义为先道通天下,情暖人间
4、以孝育人,以爱养村凝聚亲情,感恩生活
5、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
6、孝悌之至 通于神明 光于四海
7、读尽天下书,无非一孝字
8、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
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0、无德百业废,有孝万家宁
11、齐家孝为本,治企德乃根
12、修身如执玉,孝顺胜遗金
13、在家尽孝心,出门讲诚信
14、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15、孝道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16、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17、弘扬传统文化,传递人间真情
18、贫苦莫教爹娘受,忧愁别让爹娘担
19、养儿方知父母苦,为子一生谢亲恩
20、爱国之情大于天,孝老之心重于山
21、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22、孝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感天动地
23、进三餐之食念耕耘之苦,思十月怀胎敬我身之母
24、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25、生活需要感恩之心来创造,感恩需要孝道之心来滋养
26、母长慈,子长孝,家长和,国长兴
27、百善孝为先,大爱凝真情。
28、爱子爱女爱晚辈,慈行于世;孝父孝母孝老人,情满人间。
29、大手牵小手,幸福同心走
30、慈为父母心,孝是儿女情。
31、心慈万事顺 一孝天下和
32、和孩子手牵手,与父母心连心
33、慈孝无界,人人可为
34、尊老为德,敬老为善,亲老为福,爱老为美,助老为乐
35、父母恩,儿女情,中华慈孝千古行。
36、大慈大孝,正人正道。
37、长者慈,少者孝,慈孝全,天下安。
38、儿女是春风,暖意融融。
39、父爱如山,母爱似水;子爱如诗,女爱似画。 40、慈,重在方法;孝,贵在行动!41、慈孝无亲疏,天下高龄皆父母;老残不孤独,人间晚辈尽儿孙。
42、上善若水慈爱心,厚德载物孝子情。43、孕子知慈,育子知孝,慈孝之知,天地可泣!
44、大德无痕;大慈无界,大孝无边。
45、慈水悠悠不改旧时波纹,孝心切切难忘父母情恩。
『陆』 如何在农村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宣传传统孝道文化解决现代人浮躁
针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较为薄弱,特别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进展缓慢,农民文化生活单一枯燥,给发展繁荣农村文化带来了一定困难的现实问题,宾县县委宣传部利用一个月时间,专门组织开展了调研工作。通过现场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等多种形式,深入到宾县乡镇农村地区,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利用阵地开展活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进行了全方位了解,结合现实的成功经验,探索一些能够加强和改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有效措施。
农村文亿阵地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宾县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推动了农村文化的繁荣,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1、公益性文化阵地不断完善
宾县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新建成210平方米的中共北满分局史迹陈列馆一处;争取哈尔滨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0万元,新建了300平方米的县文化馆多功能展厅,功能及配套设施齐全,并对外开放;建有图书馆一处,露天体育场一处。同时,重点在全县部分乡镇开展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农村体育健身工程。2006年以来新建了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宾西综合文化站和建筑面积460平方米的新甸综合文化站两处。全县新建农民党校和新型农民学校(综合活动室)10余所,年培训人数近万人次。投资近20万元在休闲广场建文化长廊一处,便民阅报栏两处。
2、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
通过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全县农村环境卫生有了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新变化、文化阵地建设有了新突破。除了传统的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等阵地外,又增加了有线广播电视、新型农民学校、农家书屋、阅报栏和科技文化中心户等,其中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96%,活动室和示范户创建率分别达到76%和78%,到2008年农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创建达46个,建阅报栏46个,新添置图书4万多册、乒乓球桌等设备;自2006年以来,分别在全县各乡镇建设了农村体育健身工程。该工程项目主要包括:标准化篮球场地一处,标准化篮球架子一付,7件套健身路径一套。2007年在宾西镇、平坊镇、民和乡、满井镇等4个乡镇分别建设了城市路径工程。该工程项目主要包括:11件套健身路径一套。这些农村文化阵地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供了条件,为繁荣农村文化夯实了基础,为统筹城乡文化一体化创造了机会,利用率较高,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3、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深化
多年来,宾县自上而下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以现有文化场所和设施为阵地,以各乡镇文艺骨干为核心,以村级文化中心户为主体,以县级专业文艺人员为保障,建成三级文化网络,自编自演以歌颂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为主题,宣传党的好政策和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成绩,既注重思想教育性、群众参与性、艺术欣赏性,又有地方特色、乡村特色和群众特色的各种贴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开展“三下乡”、送电影下乡、广场文艺汇演、文化大篷车下乡等活动不断,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全县共举办各类群众性广场文艺活动130多场。仅2008年就有大型文艺活动13项近30场,小型文艺活动近50场,观众达20余万人次。节庆活动有声有色,重大活动主题鲜明。2008年开展了“迎奥运、迎大冬”为主题的系列文体活动,掀起农民体育运动新高潮,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全县农村和民间得到推广。此外,基层各地组织建起了篮球队、乒乓球队、巧手编织队、读书小组、书画小组、文艺演出队、乡间乐队等队伍。群众性广场文艺活动逐步形成了组织网络规范化、内容特色多元化、参与对象社会化、表演形式系列化的格局。做到“乡乡有活动,村村有歌声”,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让公民道德行为走进千家万户。创建失地农民培训学校,根据农民自身和企业的需求,对失地农民开展技能培训。2008年对全县就业年龄段的失地农民基本上轮训一遍,引导农民“洗脚上岗”、“洗脑进城”,至今已有多批农民从学校结业走上了致富之路。为做好服务“三农”这篇文章,县电视台开设了集政策性、知识性、服务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专题节目《这方热土》,每周一期,每期15分钟,至今已播出50多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目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也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一些村里无文化活动场所,无文娱活动设施,更谈不上良好的文化氛围;农村文化的滞后,导致封建迷信及腐朽没落的黄色、黑色文化沉渣泛起,死灰复燃;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精神生活空虚。具体表现出以下“三少三低”的现象:
1、文化场所少,阵地使用率低。比如有一个乡镇共有7个村、56个自然屯、23000口人、农家书屋3个、文化活动室2处、村级休闲活动场所2处,活动室有的就是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和几张报纸,图书类型比较单一,很多内容都已经过时陈旧,适合当代农民阅读的书刊极少,因此文化活动很少,许多场所长年处于闲置状态,农村文化阵地的使用率极低。
2、资金投入少,资源利用率低。由于基础相对薄弱,乡村两极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发展农村文化事业,造成乡村文化事业经费严重短缺,活动室无力充实,图书室的藏书更是有减无增,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开展。与此同时,现有文化资源配置又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多年来,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投入,建立了一些文化阵地,添置了一些文化设施,但是,这些建设都是各自为阵,缺乏统一管理,致使农村有限的文化资源过于分散,难于发挥作用。以图书为例,彼此互不交流,其结果是除少数图书室使用效率较好,大多数图书长年无人问津,利用率极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形式创新少,活动吸引力低。随着农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文化消费结构、消费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他们对文化的需求迅速增长,但目前农村的文化生活仍比较单调、乏味,农忙时干活农闲时打麻将、看牌,还是许多农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目前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生活自下而上依次为:看电视、打牌、闲聊、参加文体活动。不能说我们没有开展文化活动,而是我们对农民文化需求的特点研究滞后,文化活动从形式到内容都没有多少创新,给农民提供的活动缺乏时代性和吸引力。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受地域因素影响。有些乡镇相对闭塞,经济上并不很富裕,政府目前根本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2、受认识因素影响。一些基层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思想上重视不够,农村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一手硬、一手软”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3、受主体因素影响。由于各种因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守乡村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妇女和小孩群体,他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使农村文化建设难有更大进步。
4、受载体因素影响。当前,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多样性,但一些文化干部对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研究不够,不善于运用新手段、创建新载体,组织活动过于简单和老套,对群众缺乏吸引力,社会效益不佳。
加强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1、思想促动,把握群众文化需求方向。一是以先进文化引导农村文化。要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在政治思想上要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与教育,在社会伦理上要突出“和”、“美”的观念,在人文精神上要突出文明健康向上的特征,在社会价值观体系上突出个体发展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共同理想。二是注重从满足农民需求出发建设农村文化。当前,农民的文化需要出现了“求富、求知、求乐”的特点,探索农村文化发展的新思路,我们就必须尊重和适应农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综合运用各种文化手段,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2、投入拉动,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经费投入问题,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国家、社会一起办的方针。实践证明,在政府财力、物力有限的条件下,由政府包办农村文化建设,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而由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不仅有巨大的潜力,而且具有日益高涨的积极性。为此,必须建立以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投资的多元化筹资渠道。一方面,当地政府要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将农村文化建设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优先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农村文化阵地的设备更新、图书资料订阅、活动开展等必要的经费开支;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和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为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或通过集体、个人联建、联办等形式,共同发展,共同受益。
3、队伍带动,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最困难的问题不是阵地如何建起来,而是如何确保阵地的永续利用。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覆盖面广、牵涉领域多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才能摆脱“一年轰轰烈烈,两年四分五裂,三年自生自灭”的窘境。首先,要稳定和充实文化工作队伍,各乡镇文化站要保证有一名专职文化干部,同时要配齐各文化场所的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并保证他们的各种待遇。其次,要着力培养文化人才,积极扶植农村专业和业余文化队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一支业余文艺队伍,同时特别要充分发挥老人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和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等的余热,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农村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文化部门要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培训,为农村培养文化人才。再次,要健全必要的奖励机制,对文化工作开展得好的乡镇、村予以奖励,对长期在农村工作并做出一定贡献的文化工作专业人员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最后,要建立内部规章制度,根据农村文化阵地的特点,及时建章立制.完善措施、规范管理,使农村文化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4、管理驱动,发挥现有文化资源的作用。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投入,建好阵地,完善设施,另一方面还要注重现有文化资源作用的发挥。一是要充分发挥现有阵地的作用,要走出“建阵地红红火火,搞活动冷冷清清”的怪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把广大农民群众从庙堂里、从牌桌上吸引到文化阵地里来。可以借鉴居仁镇三合村把文化阵地交给老年协会管理、使用的做法,将乡村文化阵地与老年协会、教师、妇女、青少年等文化活动比较活跃的群体联合使用与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二是要发挥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对图书、音像制品进行整合,可以成立“中心图书室”或“文化超市”将全乡镇的图书、音像制品全部集中起来,并建立“流动文化服务站”,定期在各站所和各村开展图书借词、音像播放等文化服务,使有限的文化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5、创新推动,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农村文化要做到持续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不断创新。要注意研究新时期农民文化需求的新特点,设计一些符合农村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来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一要创新文化阵地建设。根据目前农村的实际,要重点抓好以农家书屋、农村活动室、农村休闲广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文化阵地工程建设,特别是要注重将互联网引入乡村文化阵地,添置一些电脑。免费让群众在网上查找一些需要的信息,农民群众同样可以享受免费的上岗服务。同时,管理人员还可定期将在网上获得的有关信息在固定的“信息栏”中发布。二要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催化剂”,要摒弃过去那种“地点老在集镇,节目吹拉弹唱,时间都在晚上,观众政府组织,领导上台讲话,群众远远观望”的陈旧模式,成立一支老教师、老干部、老艺人组成的文艺小分队,开展村头文化、田头文化、庭院文化活动。同时。要抓好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将当地流传的传统文化搬上舞台,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富有生活气息。而且对村民最具有召唤力,可以极大地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
『柒』 如果想父母亲宣传孝道,你怎么说,写一段话
是你向父母亲尽孝道吧?怎么成了向父母亲宣传孝道了呢?难道你的父母没有孝道?
这一句话可以说:爸爸妈妈,你们的年老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如果我们不尽孝道的话,一是对不起你们的养育之恩,二是当我们老后,谁又来给我们养老呢?!!!???
『捌』 关于孝顺的宣传语
百善孝为先,我们要传承中华美德,孝顺老人,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的宣传口号
1、以人为本先敬老,子孙后代都说好。
2、敬老情系你我他,邻里互助进万家。
3、打造温馨和谐家庭,慰籍老人颐养天年。
4、尊老的家庭是幸福的家庭,敬老的社会是和谐的社会。
5、尊老敬老是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时代风尚。
6、人间美德忠和孝,世间之交信和诚。
7、尊老敬老仁之本,和谐社会孝当先。
8、齐家美以孝,立世贵以和。
9、弘扬孝道文化,共建和谐济宁。
10、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
11、赡养老年人是每个家庭成员应尽的义务。
12、以人为本,善待老人。
13、家和万事兴,敬老树新风。
14、把温暖送给父母,让情爱陪伴老人。
15、情系老人冷暖,真心济困解难。
16、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十分严峻,应引起社会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
17、认真贯彻落实"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
18、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
19、迎接老龄社会挑战,创建多元养老体制。
20、我们党的宗旨和人本理念,本质上体现了对老人的敬重和关爱。
孝敬父母的宣传口号
21、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22、赡养老年人是每个家庭成员应尽的义务。
23、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24、少年莫笑白头翁,人人都有夕阳红。
25、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2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