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关于汉服复兴作文的几个例子!谢谢!
琼华柳梦璃的一篇作文《自由行走的花》。。
自由行走的花
我不是冰山上的雪莲,无法端坐群山之巅,得不到永远。
我不是那佛前的青莲,没有所谓的高尚品格,无需受朝拜。
我便是我罢了,一朵自由行走的花,属于这天地,这自由,伴的是云,是自己。
新的时局到来,旧的,该淘汰了罢?是谁说过,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那么一些古时的文化,被淘汰也是应该的。
于是千万的人,捧着新概念作文、各种言情、网络小说将整个书店挤满。
最后,我找到那最空旷的地方。诸子百家,四书五经,才是我所好的。
哪方投来异样的目光→看,那个人,竟然还在看那种书。
哪种书?需要你来说?被所谓的文化潮流禁锢了思想的人,再记不清华夏的图腾,又有何资格对我指指点点?有何资格议论我?
倒有什么要紧,我便是我,只是我罢了。我不属于这喧嚣。喧嚣过后,无尽的寂寥,才是我的归宿。起码在那儿,真正有属于我的自由。
我便为自己拟了个名,叫云璇。云,缥缈,自由,璇,美玉,再不受世俗浸染。
所有人都蜂拥至了那些名胜古迹,听那导游讲得滔滔不绝,听过之后,只留下笑声、吵闹声,以及永远也清扫不干净的垃圾。我不属于那喧嚣,便踱步江南古镇。那份静谧中,有属于我的自由。而我,也属于那儿。
我再不容许外人来打扰我。
古镇的城墙,日渐斑驳,终有一天,只留下一位老妇人,躺于摇椅之上,享受着自己的阳光。青丝换了鬓百如霜,谁又问过她有儿女几双?属于个人的自由,再无人打搅。
当日历被一页页撕下,显示农历三月初三时,谁还记得,这是什么日子?
汉人,高贵的汉人,虽日韩跟风,在记不得自己的历史,再记不得屈子的血,孔子的泪,是为谁流了。
为那些,思想已被潮流禁锢的人。
那么,三月初三,我便穿上属于汉人的服饰(却是莫要再说汉服为古装、戏服了,那是汉人的根,汉人的根呵!)行于尘嚣,终寻到那残存的孔庙,于孔子忏悔。
到时,我便指着这一身汉服,告诉那些高贵的汉人,随流而逐的汉人,三月初三,上巳节,属于汉人的节日。
孰能记得?
以诧异目光看我的人,莫再说我与世俗格格不入。我本自由,本属炎黄。
莫再说我是怪人,我本自由,属于一方无人的天地,真正,属于那儿。
再不管何为天枢,如何要遵循潮流。
无论你是否还可理解文言,我只告诉你,青云之胤,吾宁乱枢。
因为,我只是那朵自由行走的花。
我不受潮流禁锢,我只是我。
Ⅱ 余秋雨关于汉服的文章.
刘驸马驳余秋雨汉服言论
文:刘驸马
余秋雨(以下略,凡没有括号的都是余先生的话):如果中国人都要穿“汉服”,那就进入了一个民族主义的概念之中;既然已经进入这个概念,那我要问:你们把五十几个少数民族放在哪里?
(刘驸马驳:首先,余先生搞错了一个概念,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装,复兴汉服是汉族同胞找寻自己失去的服装文明,与其他民族无关,所以不存在什么“中国人都要穿汉服”,汉服复兴者不仅支持汉服复兴,也支持各少数民族服装的复兴、振兴。)
如果有人说,考虑到这些少数民族,可以不叫“汉服”,改叫“华服”,那么,进一步的问题又来了,你们的“华服”里能汲取五十几个少数民族的服装元素吗?如果不汲取,大家反而会心理受伤,徒生磨擦;如果都汲取了,那该是一种什么服装呀,你敢穿吗?
(刘驸马驳:同上面的问题一样,余先生根本不了解汉服,也不知道汉服复兴的意义,汉服就是汉服,只是汉民族的服装,不是全中国各族人民的统一服装,所以没有必要汲取其它少数民族的服装元素,正统的汉服是公认的漂亮,凭什么没人敢穿?难道你认为我们祖先头脑发热了几千年吗?)
一切极端民族主义的思维的本质,是用专制主义剥夺广大民众的生态自由。中国人好不容易到了一个可以对衣、食、住、行进行自由选择的时代,居然还有文人玩弄这种口号式的激进理念,诱骗无知民众的爱国情绪,开历史的倒车,剥夺民众自由。
(刘驸马驳:如果说复兴被历史强行中断的中华文明是极端的民族主义,是开历史的倒车,那么是不是现在不要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了?那些什么京剧、相声、国画、民间艺术都不必保护了?中央民族大学是不是也要解散?冯骥才在做民族文化保护是不是得了神经病?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果余先生连这个问题都搞不懂,真难以想像他为什么还能做一个知名文化学者。)
广大天真的年轻人不知道,如果你们接受了所谓“汉服”和“华服”,接下来,按照必然逻辑,他们一定要驱逐你身上的皮鞋、耐克鞋、皮带、手表、眼镜,再进一步,又会对人们的家具、电器、车辆一一提出相应的要求。这就进入了恐怖时代。为什么民族极端主义一定会发展成恐怖主义?大家想想我刚刚说的在衣食住行上的逻辑就明白了。让我们一起拒绝恐怖。
(刘驸马驳:没有人因为汉服复兴,就要拒绝现代文明,汉服复兴者都清楚地知道汉服是复兴,而不是复古,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保护。如果说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就会造成恐怖,那么我们干脆解散所有的民族算了,大家共荣共和,就像当年国民党一样,认为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是汉族的一部分一样,但每一个真正懂文化、懂历史的人都知道那才是真正的无知。当然现在汉服复兴过程中,是存在一些民族极端主义,但那不是汉服复兴的主流,就像任何一件事都会有不和谐的一面一样,汉服复兴也不可避免。如果余先生硬要强调汉服运动必须是没有一丝不和谐,那么请你把中国革命史先读一下,是不是中国先辈中就没有一个坏人和好心办坏事的人?)
有人说:“平日可以随便,国家的重大场合应该穿国服啊!”我的回答是:对于一个民主、自由、文明的国家来说,真正的重大场合,必须是广大民众正常生态的愉悦汇聚,一旦强制,就不重大。对我来说,如果有一个“重大活动”规定我必须与别人穿同一种服装,我必然拒绝参加。现在有些活动要求穿“正装”,这是合理的,那只是提倡一种礼貌,所谓“正装”的范围很宽,男性穿西装、中山装、对襟装、绣花传统服装都可以,女性的范围就更大了。
(刘驸马驳:就算是汉服复兴了,也没人逼你非要穿汉服不可,余先生太敏感了。如果汉服复兴是让人不自由,是为了复辟封建社会的话,那我想,我们也没必要拥护。但就像余先生所说,重大场合穿正装是一种礼貌,而作为少数民族人一般是首选自己的民族服装,这是一种爱国爱民族的情操,特别是涉及国际的活动,也是为了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民族文化,日本领导人来访为什么其夫人要穿和服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余先生不认同我的观点也罢。因为在自由的年代里,穿什么衣服,哪怕是裸奔,是你个人的事。)
2 刘驸马驳余秋雨汉服言论
现在大家在生活中穿西装,是图它一个方便,完全不存在任何叛国的民族意识,这与戴手表、戴眼镜是一样的。如果在没有民族意识的地方挑动民族意识,在我看来是一种罪孽。据我所知,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那些主动做向导的汉奸,有不少是平日最讲“华夏祖制”的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因为一切极端主义都是脆弱的,碰到什么就碎,碎得比谁都快。相反,抗日战争时期那些最具国际视野的“洋派知识分子”,倒都很爱国。只有周作人做了文化汉奸,他一直穿中国服装。结果我们看到,一批穿着中国传统服装、满口中国成语的汉奸,与一批穿着西装用流利的英文在国际社会为祖国的尊严大声疾呼的爱国志士,构成了强烈的对照。一切形式主义的狭隘举动,极端主义的哗众取宠,反而表现出了对祖国文化的不自信。
(刘驸马驳:这我倒奇怪了,当年清末拖着长辫子,穿着西装的那些洋奴,还是穿着日本军服的那些汉奸都是些什么人呢?他们应该也很洋派的啊,余先生怎么就没注意到?诚如余先生所说“只有深入国际,了解其他各国文明,才知道中华文明的价值。”现在正是因为我们了解了其它国家的文明,所以我们才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更珍惜,才不敢随意放弃,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否则韩国、日本就不会跟我们抢一些文化所有权了。)
二十几年前,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一大批中国文人写文章要求驱逐西装和牛仔裤,而且把服装问题纳入了“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和“清除精神污染”的政治运动之中。记得他们写得最“漂亮”的文章是:“帝国主义过去把我们叫作猪仔,现在要我们穿牛仔,今后一定会把我们叫做羊仔、驴仔!”对于穿西装的问题他们更激动,说“我们身为中国人,强烈要求穿屈原、李白、岳飞穿过的服装!”但是他们又不主张穿孙中山的那种纽扣很多的中山服,说到底是要恢复“文革衣冠”。
我当时年轻气盛,太知道这一大批极左文人的蛊惑伎俩。幸好当时这些人都还没有骗到“教授”的职称,我便动员上海一批最年轻的正教授(人数极少)穿牛仔裤,人称“牛仔教授”,压住了他们。至于西装,更是有趣,正当这批文人摇唇鼓舌最起劲的时候,有一次大会,从胡耀邦先生开始,全体中央领导全都穿着西装出现在主席台上。那批文人说到底也是为了用极端主义作政治投机,一看中央这个样子,也就不再吱声。邓小平先生出来时不穿西装,但电视报道,他到美国休斯顿去的时候竟然大大方方地戴上了南部牛仔帽!这就更大胆了。我想告诉年轻网友,在你们出生之前,中国的那场服装之争就是这样结束的。现在的争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是那场争论的小小延续而已。
(刘驸马驳:以上话充分表露了余先生对国际化思维与生活,跟民族文化的关系一知半解,改革开改初期,是亟需学习西方文明经济的时候,中国刚从极端的闭关自守中走出来,当然要排除一切干扰进行学习。但那并不等于中国文明就没用了。我们不了解那一代人为什么要复兴汉服,是出于民族激愤,还是其它什么原因,但当前的汉服复兴运动决不是那场争论的延续,更不是小小的延续。目前的汉服复兴并不是为了彻底否定西方文明跟国际化,也不是出于民族主义,而是出于对中国民族文化遗失的深思后才做出的决定,是对民族文化的抢救与继承,汉服复兴只是当代民族文化保护的一个部分。同时,对邓小平戴牛仔帽,我要说一句,那并不代表我们就需要抛弃民族文化,而全盘接受西方文明,到什么国家,尊重人家的文化是应该的,就像外国人到中国要尊重中国礼仪一样。同时,无论国家还是个人,发达后,人家就会模仿你,中国古代为什么有那么多国家学习中国的文化,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发达,那些领袖、明星的生活习惯、穿着为什么有人模仿,就是因为他发达,中国现在学习外国文化也是因为西方比我们发达。但学习别人的同时如果完全否定自己,那就犯了跟解放初期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同样的错误。余先生必须记住,别人的始终是别人的,自己的才是自己的,从五四以来,传统文化被西方文化的倡导者给“腰斩”了。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我们既没学到西方文化的精华,又距离自己的传统越来越远。南怀瑾先生在30多年前就曾预言:一个国家的科技落后了,可以很快迎头赶快;一个国家的经济衰落了,也能补救。惟独一个国家的文化不复存在了,也就意味着亡国后,这个国家不可能复活了。历史上的几个文明古国,不是亡在经济和科技的被打垮,而是自身的文化被摧毁。这个教训,中华民族当牢记,余先生作为一个名人更要牢记,不要老说没文化的话,还要对国人产生误导。)
3 刘驸马驳余秋雨汉服言论
当然,我还必须兴高采烈地展望:如果有哪些服装设计师能够把中国传统服装的审美元素运用到现代的生活着装上,并受到民众的欢迎,实在是一大好事,因为这就增加了人们选择的机会。如果有的机关、学校选择了民族气息的工作装和校服,大家也会高兴。但是,这是一种可爱的审美设计比赛,而不是一种专制的行政命令干预。
(刘驸马驳:汉服复兴是需要行政推动,但不是行政命令,因为一种传统文化的形成是人民跟政府共同推动的,如果没有人民的自觉参与也是妄然。)
更何况,在欧美各国的服装极大部分都已经是“made in China”的时代,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在对中国服装实施“反倾销”的狂潮中,我们的文人再悲情激昂地呼唤“汉服”,是否让人觉得有点过于做作?
(刘驸马驳:真搞不懂,这与汉服复兴有什么关系?请余先生仔细地解释一下。是不是余先生觉得中国的服装已经过剩了,所以不能再生产其它的衣服,如果是那样是不是我们连其它的服装也不要生产了?但余先生要记住,当前的竞争是科技、是特色的竞争,中国产品之所以受到这种待遇,是因为中国产品没有强大的竞争力,缺乏科技含量和特色,普通的运动服你生产越多,只会越剩,而且也只值很少的钱,但如果是品牌服装,就会有很高的价值。同样,作为一个独特的服装,不仅可以作为旅游产品,而且也是异国风情的礼品,甚至还有收藏价值,汉服如果确定了其地位,有了很好的做工和衣料,就那具有了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服可以一套卖几十万美元,汉服为什么不能?几十万美元一套的服装会引起反倾销吗?肯定不会,因为被反倾销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低端产品、缺乏科技竞争力的产品。余先生,学点经济吧。)
中国文人啊,稍稍做点有意思的事情吧。
(刘驸马驳:所以请余先生稍稍做点有意思的事情吧,不要把无知当作勇敢,把虚无主义当作高尚。任何时候文化都需要载体,不是光说什么精神上重视就行,没有载体,谁能知道你有这种文化?如果说复兴汉服的人多少都有些“愤青”的话,我不明白,眼看着自己养出的日韩文化反扑中华大地,不愤怒的还是中国人么?)
(最后再提请余先生在批驳一件事前,先给该事做一点了解,不要什么都不了解,以为自己是大名人了就好像什么都懂了似的,那肯定会犯错的。看了余先生的言论,我发现余先生对汉服的了解并不多于一些提出“汉服是汉族衣服”等可笑反驳意见的人,请余先生多看看关于汉服的文章后再来反驳,我知道,做为一个名人,你肯定放不下面子来认可汉服的,欢迎你来反驳。)
Ⅲ 是否应该推广汉服写一篇议论文,字数700到900字之间
我写不了,但是明确说汉服是必须推广的,
这可以重拾我们民族的记忆。
Ⅳ 有关“汉服”的,最好用文言文的格式的宣传语有哪些
一般用诗和词的格式比较优美,如: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
Ⅳ 评论成人礼穿汉服(作文800字)
客观评论就行了。分几个段落
1.阐述你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可以从近几年各地分分举行汉服成人礼的现象着手)
2.简述成人礼的由来,意义,礼俗。
3.简述汉服的概念。
4.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什么赞同或是不赞同。
赞同(体验华夏祖先的生活情怀,认识服章之美和礼仪之大,学习和传承华夏人民传统文化,弘扬亘古不变的民族精神,增强学生家国责任感和历史认同感,有利于爱国和传统美德教育。两个重点,汉服,成人礼;明显可以以小见大,写汉族传统服饰和礼仪之邦,影响了亚洲服饰体系的华夏服饰和完整严明的礼仪制度,写起传统文化来你越写就会文思泉涌了,前提是的好好查资料,弄懂两个重点的概念)
不赞同(汉服成人礼原是很有积极意义的文化复兴方式之一,但很多地方已粗制滥造的服装冠以汉服之名,误导学生,此为一;没有讲解何为汉服、何为成人礼、举办的意义、学生是否自愿接受,复兴者是自由的、不愿意参与也是自由的、文化传承靠自觉而不是其他,没有了文化内涵的汉服成人礼。完全是作秀,无作为比误导人好太多,此为二;其他的你自己写你的想法了)
最后再说说你对汉服成人礼的意见或建议,你自己的期待等等。
自己加点话,查点资料,散开几个观点,分别阐述,1000字不成问题
加油
Ⅵ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汉服作文
历史悠久的中华复民族传统服饰---汉服
引子制: 在中华民族众多的传统服饰当中,有一种服饰显得格外耀眼,她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而且体系完备成熟,这就是我们的汉服。
正文: 从三皇五帝到明代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绝大多数中国人(主要是汉民族)所穿的服饰,被称为汉服。汉服与这一时期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与各类艺术作品中都有对汉服的描写与体现,在中国传统社会,汉服是中国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不了解汉服,就很难理解中国文化的精华,汉服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入门第一课,也是必修课。
在请代由于统治者出于自己政治统治的考虑采取了错误的“剃发易服”的民族压迫政策,才使汉服消失,才使这一保持了三千多年的衣人和谐局面被打乱,中国人的精神开始了数百年的盲从与麻木,始终找不到精神的归宿,以至发展到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的极端行为,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悲剧。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和谐中国的号召后,传统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汉服作为中国传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开始迅速回归。我们期望在建设美好中国,弘扬传统文化中,汉服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Ⅶ 应不应该推广汉服作文
汉服应该这样推广
一.要上升到发扬民族文化,保持民族独特性的高度上来,让政府明白这个也是增加民族凝聚力的好事,获得支持
二.督促政府开始提倡在民族节日,比如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大家穿上民族服装出行,增加节日气氛.这个同时也可以促进旅游业,繁荣大家的娱乐活动,比如,可以组织年轻人交友聚会啊,大家玩玩过去的一些游园活动啊,投壶,泛舟,射箭,猜谜啊加上现代的飞镖等
三.风景区旅游也可以上一个台阶,出租古装,穿古装畅游山水间,相信感觉肯定好
四.同时也扩大了内需,会有很大一部分人就业问题解决了,很多漂亮的汉服是要手工制作的,不光裁减,刺绣,设计等等,还有种植业,养殖业的提升
五.本国汉服影响扩大了,国外的需求也会增大,那时,出口也就增多了,走精品路线,那时,咱中国就不是出售廉价劳动力,而是出售做奢侈品的技术工程师
Ⅷ 我要写一篇关于汉服的作文我该怎么写,从哪里写起
民族服饰”一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五十五种民族服饰。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想起维吾尔族少女的绮丽衣裙,想起藏族独特的藏袍,想起回族标志性的白帽,想起苗族华丽的银饰……
可是,汉族的服饰呢?这个占中华民族人口百分之九十还多的名字的服饰呢?
有人说,旗袍。
我承认,这种将女性柔美曼妙身姿展示得一览无遗的服饰很美。但是结合了满族与西方服饰特点的旗袍,绝不足以代表汉民族。诞生不过一百年的旗袍身上,承受不起五千年积淀的中华气度!
有人说,西装什么的就好。
对,我不只一次看到过在民族大联欢中,少数民族的同胞们穿着民族服饰欢声笑语,而汉族代表却突兀地穿着西装站在那里。和任何一个国家的平常穿着一样,和美利坚、英格兰一样。
汉服呢?汉服哪去了?剃发易服三百年,汉族的子孙们当真把你忘了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汉服是一首绝美的诗。汉的大气,晋的飘逸,唐的开放,宋的端庄,无论哪一种,都好。而现在,汉服男儿的潇洒俊朗,汉服女儿的巧笑盼兮,难道都只能去历史书中找了么?
我艳羡地看着从汉服演化而去的和服、韩服在各地登台亮相。从平安奈良到江户镰仓,和服改变了很多:浴袍、振袖、十二单衣……和服的种类也很多,但是,即使是经过了明治维新的日本,在今天仍可以再大街小巷看见和服的影子。和服是日本的代表。
我更痛心地看到在我们国内,为汉服复兴而努力的人只有少数的同胞。甚至在他们宣传时,还遭到了无数的反对与冷眼。有被媒体说成作秀与无聊的,有被人认为是拍戏的,更有人把汉服当成和服或韩服的……
当今天的我们把在民族聚会上穿上西装视为理所当然的时候,谁还记得在数百年前我们的祖先曾穿过那样飘逸而大气的服装?
我的心在哭泣,为汉服,为汉族,更为了那同时被丢弃的阿萨民族记忆与文化。
世有中国,却已无华夏!
Ⅸ 求一篇关于汉服的文章,谢谢了!
觉得这篇很赞。触动心灵。
作者:天涯在小楼
题目:为汉服的低声吟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秦风》
当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墙,当我抚摸着腐朽的柱梁,当我兴奋的倚栏远望,总会有一丝酸涩冲上喉头,总听到有一个声音大声的说:记得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书上说有一条大鱼,生活在北冥那个地方,它化作一只巨鸟,在天地之间翱翔。巨鸟有如垂天之云般的翅膀,虽九万里亦可扶摇直上。圣贤赋予我们可以囊括天宇的胸襟,为我们塑造一个博大恢弘的殿堂。
那时候,有个怪异的青年名叫嵇康,他临刑前,弹奏了一曲绝响,那宽袍博带在风中飞扬,他用了最优雅的姿态面对死亡。几千年过去,依旧有余音绕梁,只是他不知道,真正断绝的不是曲谱,而是他的傲骨,乃至他身上的衣裳。
我也曾梦回大唐,和一个叫李白的诗人云游四方,他用来下酒的是剑锋上的寒光,他的情人是空中的月亮。我曾见他在月下徘徊、高歌吟唱,长风吹开他的发带,长袍飘逸宛如仙人模样。
可是后来换了帝王,他用一杯酒捧起了文人,摒弃了武将。他的子孙最终躲进人间天堂,把大片的土地拱手相让。然而在寒冷的北方,正有一支军队征战沙场,敌人都说,有岳家军在,我们打不了胜仗。可叹英雄遭忌,谗士高张,一缕忠魂终于消散在西湖之傍,一个民族的精神就这么无可逆转的消亡。然而血色夕阳中,我依稀见到,有人把它插进土壤,那是将军用过的,一支宁折不弯的缨枪。
时间的车轮悠悠荡荡,终于在甲申那里失了方向。于是瘦西湖畔,梅花岭上,为纪念这个悲剧建起一座祠堂。那个叫史可法的文弱书生,他不愿散开高束的发髻,更不能脱去祖先留给他的衣裳,于是他决定与城共存共亡,丢了性命,护了信仰。残酷的杀戮,如山的尸骨,并不能把民族的精神埋葬,有人相信,终有一天,它还会在中华大地上熠熠发光。
几百年后,我坐进麦当劳的厅堂,我穿起古奇牌的时装,我随口唱着my heart will go on,却莫名其妙的心伤,因为我听到一个声音大声的说:忘了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我记得了,一群褐发篮眼的豺狼,带着坚船利炮,拆了我们的庙宇,毁了我们的殿堂。于是在历经无数灾难之后的今天——
我们懂得民主自由,却忘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公德牌坊,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
在哪里,那个礼仪之邦?在哪里,我的汉家儿郎?
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衫,你却说我行为异常?为什么我倍加珍惜的汉装,你竟说它属于扶桑?为什么我真诚的告白,你总当它是笑话一场?为什么我淌下的热泪,丝毫都打动不了你的铁石心肠?
在哪里,那个信义之乡?在哪里,我的汉家儿郎?
我不愿为此痛断肝肠,不愿祖先的智慧无人叹赏,更不愿我华夏衣冠留落异邦。所以心中总有一个渴望,梦想有一天,我们可以拾起自己的文化,撑起民族的脊梁。
记住吧,记住吧,有一个时代叫汉唐,有一条河流叫长江,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有一件羽衣——名叫霓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