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通告通报公告的区别
通告通报公告的区别如下:
1.所告知的对象不同。通报是上级机关把工作情况或带有指导性的经验教训通报下级单位或部门,无论哪种通报,受文单位只能是制发机关的所属单位或部门;通告所告知的对象是全部组织和群众,它所宣布的规定条文,具有政策性、法规性和某种权威性,要求人们遵照执行,一般都要张贴或通过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公告,通常是以国家的名义向国内外宣布重大事件。
2.制发的时间不同。通报制发于事后,往往是对已经发生了的事情进行分析、评价,通报有关单位,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通告制发于事前,都有预先发出消息的意义;公告也制发于事后,用来宣布重大事件和决议、决定。
3.目的不同。通报主要是通过典型事例或重要情况的传达,向全体下属进行宣传教育或沟通信息,以指导、推动今后的工作,没有工作的具体部署与安排;通告公布在一定范围内必须遵守的事项,有着较强的、直接的和具体的约束力;公告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向国内外郑重宣布重大事件和决议、决定。
4.作用不同。通报可以用于奖惩有关单位或人员,通知、公告无此作用。
通告:是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事项的周知性公文。通告的使用面比较广泛,一般机关、企事业单位甚至临时性机构都可使用,但强制性的通告必须依法发布,其限定范围不能超过发文机关的权限。
通报:基本意思是用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指示精神或情况时使用的公务文书。通报适用行政机关,党务机关及人大使用。
公告:是指政府、团体对重大事件当众正式公布或者公开宣告,宣布。
『贰』 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的各自有什么用途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或聘用干部。通知大多属下行公文。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通报属下行公文。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报告属上行文,一般产生于事后和事情过程中。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指示和批准的公文文种。请示主要用于:1.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缺乏明确政策规定的情况需要处理;2.工作中遇到需要上级批准才能办理的事情;3.超出本部门职权之外,涉及多个部门和地区的事情,请示上级予以指示。
『叁』 通报情况用什么 公文文种
通报情况用的公文文种:通报。
通报是上级把有关的人和事告知下级的公文。通报的运用范围很广,各级党政机关和单位都可以使用。它的作用是表扬好人好事,批评错误和歪风邪气,通报应引以为戒的恶性事故,传达重要情况以及需要各单位知道的事项。
通报是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团体经常使用的文种。其目的是交流经验,吸取教训,教育干部、职工群众,推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3)宣传用通报扩展阅读:
通报特点:
(1)内容的真实性
真实是通报的生命。通报的任何情况、事实都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有差错,更不能编造虚假情况。因此,写通报时对正反两方面的事实都要认真核实,做到准确无误,没有水分。
(2)目的的晓谕性
通报的目的晓谕性是很明显的。表彰通报行文的目的是告晓有关单位和人员,有谁因何事受到了表彰,以表扬激励先进,号召学习先进;批评通报的目的则是让人们知道错误,认识错误,吸取教训,改正错误,引以为戒;情况通报的目的是让人们了解通报的事项。
(3)教育性
它是让人们了解有关重要情况及正反方面的典型材料,使人们受到教育,提高认识以先进典型做榜样,以反面典型做警戒,从而知道应该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肆』 “通报”这个词语怎么用通报这个词语到底怎么用
—、概说通报是上级把有关的人和事告知下级的公文.通报的运用范围很广,各级党政机关和单位都可以使用.它的作用是表扬好人好事,批评错误和歪风邪气,通报应引以为戒的恶性事故,传达重要情况以及需要各单位知道的事项.其目的是交流经验,吸取教训,教育干部、职工群众,推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编辑本段]二、特点1.告知性. 通报的内容,常常是把现实生活当中一些正反面的典型或某些带倾向性的重要问题告诉人们,让人们知晓、了解. 2.教育性. 通报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人们知晓内容,它主要的任务是让人们知晓内容之后,从中接受先进思想的教育,或警戒错误,引起注意,接受教训.这就是通报的教育性.这一目的,不是靠指示和命令方式来达到,而靠的是正、反面典型的带动,真切的希望和感人的号召力量,使人真正从思想上确立正确的认识,知道应该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 3.政策性. 政策性并不是通报独具的特点,其他公文也同样具有这一特点.可是,作为通报,尤其是对表扬性通报和批评性通报来说,在这方面显得特别强一些.因为通报中的决定(即处理意见),直接涉及到具体单位、个人,或事情的处理,同时,此后也会牵涉到其他单位、部门效仿执行的问题.决定正确与否,影响颇大.因此,必须讲究政策依据,体现党的政策. 通常按内容性质把通报分为三类: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和情况通报. 1.表彰性通报. 表彰性通报,就是表彰先进个人或先进单位的通报.这类通报,着重介绍人物或单位的先进事迹,点明实质,提出希望、要求,然后发出学习的号召. 2.批评性通报 批评性通报,就是批评典型人物或单位的错误行为、不良倾向、丑恶现象和违章事故等的通报. 这类通报,通过摆情况,找根源,阐明处理决定,使人从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这类通报应用面广,数量大,惩戒性突出. 3.情况通报. 情况通报,就是上级机关把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重要情况告知所属单位和群众,让其了解全局,与上级协调一致,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克服存在的问题,开创新的局面. 这类通报具有沟通和知照的双重作用. [编辑本段]三.通报的结构1.标题. 由制发机关,被表彰或被批评的对象和文种构成. 2.主送机关. 有的特指某一范围内,可以不标注主送机关. 3.正文. [编辑本段]奖惩性决定与表扬批评性通报的区分表彰(批评)通报正文结构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说明表彰或批评的原因,即写清先进事迹或错误事实的经过情况,要求用叙述的手法真实客观地反映事实;第二部分,对所叙述的事实进行准确的分析,中肯的评价,做到不夸大、不缩小,使人们能从好的人和事物中得到鼓舞,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第三部分,一般是对表彰的先进或批评的错误作出嘉奖或惩处.最后还要根据通报的情况,针对现实的需要,发出号召或提出要求. 情况通报正文结构一般有两个部分:一是被通报的情况,二是希望和要求. 一、出发点与侧重点不同.奖惩性决定重在处置,它的着眼点在于奖惩有关单位或个人,它代表了领导层的权威意志.奖功罚过是其首要目的,教育或警示他人是其次要目的.通报的目的则是使受文单位了解某一重要情况或典型事件,从而受到教育或警示.表扬性通报对被表扬的单位主要是理解上级的精神,更上一层楼;而对后进单位主要是学习受表扬单位的经验,起步前进;对一般单位主要是学先进、找差距、定措施.批评性通报,对一般单位主要是对照自己,防患于未然;对有类似问题或尚有隐患存在的单位则鸣钟警戒以根除侥幸心理.总而言之,奖惩性决定重在处置,奖功罚过;表扬批评性通报重在教育比照,或先进示范,或以儆效尤. 二、标题写法不同.表彰性决定的标题格式通常如下:“关于授予×××称号的决定”或“关于给予×××表彰的决定”,如《国务院关于授予赵春娥、罗健夫、蒋筑英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决定》.处分性决定的标题格式通常如下:“关于对××的处理决定”,如《关于对“六·二八”重大责任者××的处理决定》.决定的标题中常常含有处置性动词,诸如授予、处理、给予等动词.我们再来看看表扬批评性通报标题的实例,如《××××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柳州市壶东大桥特大交通事故的通报》、《××市卫生局关于医生汪××滥用麻醉品造成医疗事故的通报》.我们可以看出,表扬批评性通报的标题中一般不使用处置性动词. 三、正文的组成不同.奖惩性决定一般先简要叙述先进事迹或错误事实,然后写明组织的处理决定;表扬性通报与批评性通报的写法略有不同.前者的正文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概述先进事迹,表明通报发出单位对通报事项的态度.2.指出先进单位或个人的主要做法经验,或叙述事情发生的经过并分析事件的意义.3.提出要求和希望,号召大家学习.后者的正文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叙述错误事实经过.2.表明通报发出单位对事件的态度及处理意见.3.分析错误或事故产生的原因与危害性.4.提出要求,警示其他单位或个人.奖惩性决定重在处置,表扬批评性通报重在宣传与教育,正文的构成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