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纳吾热孜节的节日意义
纳吾热孜节的节日意义:
第一种意义是劳动。
在"纳吾热孜"节的前一天,妇女们要打扫房子,老人和孩子要穿上新衣服。"纳吾热孜"节的早上,男人们则要来到泉水边,将泉水周围的杂草、垃圾等废物收拾干净,将泉水的边沿整理平整、加固。没有泉水的地方,男人就要疏通水渠,将里面阻挡水流前进的物品全部清理出来。这些工作做完后,就要带上树苗去种树。在河边、水渠边、房前屋后都要种上树木。
与此同时,在"纳吾热孜"节的当天,妇女们的劳动就主要是围绕着"纳吾热孜饭"而展开了。这个"纳吾热孜饭"的做法是这样的,先准备好家里最大的锅,放水、盐、肉、大米、小米一起煮,在快煮熟时,放进去面和奶疙瘩。
"纳吾热孜饭"在节日的这一天,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要做。这个饭的原料非常有讲究,是由水、大米、小米、盐、肉、面、奶疙瘩七种原料制成。为什么要选用这七种原料呢?阿布拉西告诉记者,这有两个含义,一是因为"七"这个数字是哈萨克民族的吉数,用七种原料就是希望生活富裕。第二个含义是在做"纳吾热孜饭"的时候,用的锅有四个锅耳朵。做饭的时候要在四个锅耳朵上放四块绵羊油。这是因为哈萨克族本身是一个游牧的民族,如果没有畜牧业什么都不会有,这样做是为了祈祷新的一年畜牧好,牲畜肥壮,这样锅里才会常常有肉吃。
第二种意义是团结的节日,和谐的节日。
在"纳吾热孜"节里,大家一起吃"纳吾热孜饭",这个饭什么人都可以一起吃,连仇人都是一样的待遇。在这一天里,吃"纳吾热孜饭"讲究的就是一个和谐、平等、善意,要将所有的仇恨抛弃,将旧年的不顺心都扔掉,新的一年里要有新的团结、新的和谐。
第三种意义是互相帮助。
人是有贫富分别的,而且有很多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孤儿也要过节,所以在这个节日里,大家在一起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给生活贫困的人送些钱,送些衣服之类的生活物品,让大家一起在新的一年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四种意义是辞旧迎新。
旧的一年所有的旧东西都要扔掉,新的一年要有新的面貌出现。而且老人们在这一天也要对青年人进行教育,比如老人会对年轻人说:"你过去做了一些坏事,新的一年不要再做了,做一个好人。家里的旧物品也不要了,碗、筷子和破了的东西都要扔掉,换上新的。"
简介纳吾热孜节
纳吾热孜节(及纳吾肉孜节/ناۋرىز),是突厥人的传统节日 ,就像中国人的春节是个民族性重节· 是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撒拉尔、塔吉克、维吾尔等民族的共同节日。"纳吾热孜"意为春天。节日定在每年春分日。传统节期为两周,即15天,亦有9天、3天甚至1天的。这天,各民族都按照自己的风俗习惯举行庆祝活动。以游牧为主的哈萨克族对纳吾肉孜节尤为重视。
❷ 诺鲁孜节的节日形成
诺鲁孜节,也译纳吾肉孜节 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的突厥民族的的传统节日,每年自3月21日起,延续3天至15天不等。
节日来源:
据说草原游牧民族在信仰伊斯兰教之前,崇拜天地等神。这个节日的来历和天空中的星座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认为,白羊星是造福人类的主神,而双鱼星则是人畜的病源。每到“春分”这一天,恰好是双鱼星降落、白羊星上升的时刻,人们选择这个时刻过节,希望驱走病源,人畜两旺,迎来幸福和吉祥,所以纳吾肉孜也有“送旧迎新”的含义。
诺鲁孜节的节日习俗:
按照传统习惯,在诺鲁孜节这天,草原上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互相问候和祝愿。为了辞旧迎新,预示丰收,各家各户都要做纳吾肉孜饭。哈萨克族在做这种饭的时候有许多讲究,至少要用七种原料,如小麦、大麦、米、面粉、肉、奶疙瘩、奶子等,把这些混合之物加水煮成稠粥一样的纳吾肉孜饭。做这种饭时不宰杀牲畜,要用往年剩余的粮食和冬宰后贮藏了一个冬天的熏肉,并尽可能做得丰盛些,以示年年富足有余。在这一天,人们成群结队,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唱纳吾肉孜歌,吃纳吾肉孜饭,开展集体性的节日活动。
在节日期间,草原上还要举行叼羊、摔跤、阿肯弹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显示了牧民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追求。
简介诺鲁孜节
诺鲁孜节(及纳吾热孜节/ناۋرىز),是突厥人的传统节日 ,就像中国人的春节是个民族性重节· 是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撒拉尔、塔吉克、维吾尔等民族的共同节日。"纳吾肉孜"意为春天。节日定在每年春分日。传统节期为两周,即15天,亦有9天、3天甚至1天的。这天,各民族都按照自己的风俗习惯举行庆祝活动。以游牧为主的哈萨克族对纳吾肉孜节尤为重视。
❸ 纳吾肉孜节的介绍
纳吾肉孜节(及纳吾热孜节/ناۋرىز),是突厥人的传统节日 ,就像中国人的春节是个民族性重节· 是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撒拉尔、塔吉克、维吾尔等民族的共同节日。“纳吾肉孜”意为春天。节日定在每年春分日。传统节期为两周,即15天,亦有9天、3天甚至1天的。这天,各民族都按照自己的风俗习惯举行庆祝活动。以游牧为主的哈萨克族对纳吾肉孜节尤为重视。
❹ 诺鲁孜节和肉孜节是一回事吗
两者不是一回事。
“诺鲁孜节”是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春节”。每逢节日来临,该县都要举办赛马、叼羊、摔跤等一系列农牧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今年恰逢“十二五”开局之年,为弘扬民族传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文化强县的目标,该县今年在保留且末 “诺鲁孜”节传统的基础上,将增加一道特殊的文化大餐。
而纳吾肉孜节,是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塔吉克等民族的共同节日。这天,各民族都按照自己的风俗习惯举行庆祝活动。以游牧为主的哈萨克族对纳吾肉孜节尤为重视。
纳吾肉孜节的日期是固定的,即每年我国农历节气的“春分”。哈萨克族的游牧生产活动沿用相传的十二生肖纪年法,因此,将这一天定为春节。“纳吾肉孜”一词来自波斯语,意为“春雨日”。每到这一天,哈萨克等民族都要举行祭礼仪式,并举行庆祝活动。
关于纳吾肉孜节,草原上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据说草原游牧民族在信仰伊斯兰教之前,崇拜天地等神。这个节日的来历和天空中的星座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认为,白羊星是造福人类的主神,而双鱼星则是人畜的病源。每到“春分”这一天,恰好是双鱼星降落、白羊星上升的时刻,人们选择这个时刻过节,希望驱走病源,人畜两旺,迎来幸福和吉祥,所以纳吾肉孜也有“送旧迎新”的含义。
按照传统习惯,在纳吾肉孜节这天,草原上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互相问候和祝愿。为了辞旧迎新,预示丰收,各家各户都要做纳吾肉孜饭。哈萨克族在做这种饭的时候有许多讲究,至少要用七种原料,如小麦、大麦、米、面粉、肉、奶疙瘩、奶子等,把这些混合之物加水煮成稠粥一样的纳吾肉孜饭。做这种饭时不宰杀牲畜,要用往年剩余的粮食和冬宰后贮藏了一个冬天的熏肉,并尽可能做得丰盛些,以示年年富足有余。在这一天,人们成群结队,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唱纳吾肉孜歌,吃纳吾肉孜饭,开展集体性的节日活动。
在节日期间,草原上还要举行叼羊、摔跤、阿肯弹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显示了牧民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追求。
❺ 哈萨克族的肉孜节都有哪些活动
你说的不是肉孜节是纳吾肉孜节吧,那屋肉孜节是哈萨克斯坦及东欧中亚其他突厥共和国的国家节日,相当于中国等远东东方国家的春节,节日定在每年春分日。传统节期为两周,即15天,亦有9天、3天甚至1天的。这天,各民族都按照自己的风俗习惯举行庆祝活动。以游牧为主的哈萨克族对纳吾肉孜节尤为重视。 在这一天,人们成群结队,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唱纳吾肉孜歌,吃纳吾肉孜饭,开展集体性的节日活动。 在节日期间,草原上还要举行叼羊、摔跤、阿肯弹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显示了牧民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追求。而肉孜节是全部穆斯林及犹太某派的共同的宗教节日,又称开斋节,凡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都应全月封斋,即每日从拂晓前至日落,禁止饮食和房事等。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则再封一日,共为30日,第二日为开斋节,庆祝一个月的斋功圆满完成世界各地穆斯林都以热情和虔敬的心情参加节日活动。根据各地的风俗习惯,庆祝形式不尽相同,有的炸油香制美食互赠或款待亲友;有的请阿訇诵经祈祷;有的聚会联欢等。可是异教徒禁止入清真寺。就算是政府官员。(除非你入教净化了自己)开斋节是伊斯兰的珍贵日子,在节日里,每个穆斯林参加各种祈祷和礼拜活动,提高个人的品性和道德,指望真主的更多恩典,祈求真主恩赐两世幸福,期待比平日更多的收获。节日早上成年男子沐浴净身,身着盛装,或手待经香,聚集清真寺或出荒郊举行会礼。之后,先向阿訇道安,接着互道“萨拉姆”。会礼结束,或由阿訇率领集体游坟扫墓,或各家各户游坟扫墓,为逝者祈祷,在墓碑的刻字上描红,整墓培土,随后分头前往各亲友家拜节,互赠油香、馓子等各种炸果,表示祝贺。 一般中年妇女在家待客,年轻夫妇、未婚婿要带上礼物,在节日的第一、二天去岳家给岳父母拜节。许多青年还在佳节举行婚礼。节日期间回族的小辈要上门给长辈拜节,全家吃“粉汤”。 哈萨克、塔吉克、柯尔克孜等族还举行叼羊、赛马、射箭等活动。节日时的马也与平日不同,马身上扎满红色 布标,马鬃和马尾上用红色绸束上几团野鸡毛;马鞍和套头的皮带上,系满各种花饰。
❻ 纳吾肉孜节属于哪个民族的节日
纳吾肉孜节是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撒拉尔、塔吉克、维吾尔等民族的共同节日。
纳吾肉孜节(纳吾热孜节),是突厥人的传统节日 ,就像中国人的春节是个民族性重节· 是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撒拉尔、塔吉克、维吾尔等民族的共同节日。“纳吾肉孜”意为春天。节日定在每年春分日。传统节期为两周,即15天,亦有9天、3天甚至1天的。这天,各民族都按照自己的风俗习惯举行庆祝活动。以游牧为主的哈萨克族对纳吾肉孜节尤为重视。
纳吾肉孜节的日期是固定的,即每年我国农历节气的“春分”。哈萨克族的游牧生产活动沿用相传的十二生肖纪年法,因此,将这一天定为春节。“纳吾肉孜”一词来自波斯语,意为“春雨日”。每到这一天,哈萨克等民族都要举行祭礼仪式,并举行庆祝活动。
关于纳吾肉孜节,草原上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据说草原游牧民族在信仰伊斯兰教之前,崇拜天地等神。这个节日的来历和天空中的星座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认为,白羊星是造福人类的主神,而双鱼星则是人畜的病源。每到“春分”这一天,恰好是双鱼星降落、白羊星上升的时刻,人们选择这个时刻过节,希望驱走病源,人畜两旺,迎来幸福和吉祥,所以纳吾肉孜也有“送旧迎新”的含义。
❼ 哈萨克族过纳肉孜节时为什么要喝麦子粥
肉孜节,这个名称是波斯语音译,是阿拉伯语音译为“尔德.菲土尔”,意为“开斋节”,所以,肉孜节又称“开斋节”。此节虽源于伊斯兰教,但现在已变成了哈萨克族的群众性节日。在斋月里,伊斯兰教徒们要履行的义务之一就是封斋。不分年龄、不分男女、封斋30天。在摘月里,每天黎明之前吃早饭,然后整日不进食,连水都不能喝。直到太阳落山,做礼拜后才进食。
喝麦子粥:为了送旧迎新,希望丰收。
❽ 快乐的纳吾肉孜节 作文大全
我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聪明活泼是我的优点,我知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道理,所以我有许多好朋友,他们都爱和我玩。
因为我的胃口特别好,所以我长的虎头虎脑的,留着小平头,我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高挺的鼻子。我爱听休闲乐曲,所以渐渐迷上了音乐,现在,我每天弹着琴,全家人都欣赏着,感觉生活愉快极了。
我长大希望当个艺术家,对什么都感到很稀奇,我见了什么都想知道作用,经常一大意,就干坏事,经常惹妈妈生气,有一次,我为了清洗用了的白乳胶瓶,把妈妈的洗衣液用了一瓶,妈妈很生气,给我讲了两种化学物体的作用,这让我知道了其中的道理。
我喜欢很多人玩玩具,所以我家阳台都是玩具,那里有些是我东捡西凑找来的,有些是爸爸妈妈给我买的,他们让我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这就是我,一个快乐的小男孩!
❾ 诺肉孜节是什么节日
诺鲁孜节,也译纳吾肉孜节 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的突厥民族的的传统节日,每年自3月21日起,延续3天至15天不等。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对他们来说,每年3月20号到22号的诺鲁孜节是最重要的节日,意义和汉族的春节一样。诺鲁孜节的仪式在20号的黎明开始,男女老少都要身穿民族盛装,各家的家长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起一堆松柏树枝,将冒烟的树枝在每人头上转一圈,预祝他们在新的一年平安快乐。然后,家长要把冒烟的松枝带到牲畜圈门口,让畜群从烟上通过,祈求新的一年,牲畜膘肥体壮,迅速繁殖。跟着,人们就要做"诺鲁孜饭",所谓"诺鲁孜饭",就是家家户户用剩余的粮食和食物,再配上多种佐料煮成的稠粥。从当天午时起,维吾尔人成群结队地相互拜年,等到诺鲁孜节过后,在农村,紧张的春耕生产也就开始了。 诺鲁孜节是伊朗和中亚(还有我国维吾尔、哈萨克、撒拉尔、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民族)的节日,是为进入春耕生产,绿化、美化、净化环境做准备的节日。“诺鲁孜”一词来自古伊朗语,意为“春雨日”。相当于伊朗古太阳历的每年三月二十二日,也即公历3月22日。达一天相当于汉族的春分,故而“诺鲁孜”节也叫迎春节。伊朗人在信奉伊斯兰教以前,崇拜天神、日神、月神、星神、水神、地神、火神(灶神)、祖先神等。在他们看来,星神是掌握人类命运祸福的主神,其中白羊且是造福人类的主神之一,而双鱼星则是人畜的病源。所以伊朗民众正好在双鱼星降落,白羊星升起时,举行诺鲁孜节,并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新年节。
不过我国不同民族对这个节日的认识不太一致,像我国哈萨克族历来把它看做重大的节日来庆祝,新疆维吾尔族一直以来都在庆祝诺鲁孜节,只是没有那么的隆重,直到2004年有人大代表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之后引起进一步的重视,才开始有比较隆重的庆祝仪式,而为更多人所认识。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于2009年将诺鲁孜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诺鲁孜是传承下来的庆祝活动,将其视为新的一年的开始。诺鲁孜节,作为文化遗产和悠久传统和睦的象征,对加强各国人民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及睦邻友好理想基础上的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2010年联合国大会第A/RES/64/253号决议后正式成为国际性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