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非典感人事迹
百名军医宣誓:战非典我先上
昨日下午,解放军第47医院的百名医护人员庄严宣誓:“抗击非典,我们万众一心,首战用我,用我必胜……”据悉,该医院在被上级指定为成都战区防治非典的定点医院后,重新建立健全了抢救治疗、专家指导、防疫、应急机动、药品保障和生活保障等6个小组,并改建了传染科大楼,修建了隔离室,为防治非典做好了一切准备。
花甲护士熬夜设计防护衣
前不久,一道紧急指令到达四川省医院护理部:“为了保护医务人员,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防护服!”合格的防护服关系着参加诊治非典病人的医护人员的安危,作为四川省护理学会理事长、省内护理专业的学术带头人,省医院63岁的护理部主任徐翠霞主动请缨。曾经数次为医院医护人员设计服装的徐翠霞上网查询了大量有关防护服的资料,又经过多次修改,熬了一夜后在清晨5时许拿出定稿。顾不上休息,徐翠霞立即将设计图送到医院制衣厂。上午9时许,第一件四川造防护服出笼了。目前四川省医院自制的防护服已经向交警、成都市传染病医院和成都市儿童医院供应了100多件。
别让一线勇士流汗又流泪
列车上,她的勇敢善良得到全体乘客的敬爱,可回到家后,她和家人却被周围人歧视,避而远之。昨日,成铁客运分公司成京三组的列车长李小红真诚表示,希望社会多一些关心和理解。
5月3日,从北京开往成都的7次列车在行至保定-石家庄间时,14号车厢的乘务员发现该车厢内一名旅客不断咳嗽、呼吸急促。列车长李小红与随车医生马上赶到,经过两次体温测试后,初步诊断该乘客为非典疑似病人,他们迅速对其采取隔离措施,同时通知相关部门,在石家庄车站将疑似病人交站处理。当时所有的乘客都惊慌失措,李小红又马上对这些旅客进行了耐心的开导,做好旅客的登记工作,一路细心照顾旅客,在列车到达成都后,所有的旅客都向他们报以了热烈的掌声。但是回到家后,李小红的女儿就委屈的告诉她:“妈妈,你知道吗,班上的同学因为你是值乘北京的列车长都不和我玩。”丈夫也说,女儿身体稍有不适,学校就会让女儿停课回家,自己在单位也被视为非典病人而被处处提防,周围的邻里更是关门闭户。李小红表示,他们接触疑似病人都有全套防护措施,下班回家前也要测体温和严格消毒,邻居们的另眼相看让她和家人深感委屈。
据成铁客运分公司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这种情况对李小红及许多来往疫区的列车工作人员来说已成家常便饭,但是在李小红的带领下,成京三组的乘务员100%出勤,坚持战斗在抗非典的前线。该负责人和李小红希望社会大众能给列车上的这些乘务员多一些关心,多一些理解
2. 谭千秋的故事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多钟,谭千秋在教室上课,他正讲得起劲时,房子突然剧烈地抖动起来。地震!谭千秋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即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上跑。
房子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还有四位同学已没办法冲出去了,谭千秋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自己弓着背,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盖着四个学生。轰轰轰──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在他的身上,房子塌陷了。
13日22时12分,谭千秋终于被找到。“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2)医院请缨宣传扩展阅读
谭千秋(1957—2008),湖南省祁东县人,中共党员。
1982年参加工作,生前系东方汽轮机厂所属东汽中学学生工作处主任,四川省特级教师。
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地震中逝世,媒体报道4名学生在他的保护下生还。被追授为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英雄等。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08年07月24日,谭千秋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2008年5月17日下午,谭千秋的遗骨送回祁东县,祁东县委、县政府举行仪式欢迎。祁东县委书记曾祥月带着相关人员来到谭千秋的家乡祁东县步云桥镇岩前村,向其家人送了5万元慰问金。当地党委政府机关干部当天捐款6000元。
祁东步云桥镇岩前村1000多名群众自发到离家1公里以外的地方燃放鞭炮打横幅。据报道长沙市50辆出租车自发来到机场,组成3公里的车队。
自媒体报道了谭千秋的事迹后,数以万计的网民纷纷在网络上留言追思。湖南大学以这位校友为荣,迎接谭家遗孤回校,为谭千秋办起了各种悼念学习活动,派人往灾区和谭千秋家乡衡阳祁东县搜集素材,编写了《大爱千秋》一书;2009年,又联合影视公司推出了以谭千秋为主角的电影《最后一课》。
3. 大医院医生的假期安排与业余生活是怎样的
你问的是大医院,我这个疾控中心搞预防医学的不请自来补个刀。
虽然也是学医的,疾控中心不上临床。开门见山地跟你说吧。前些日子的H7N9禽流感疫情,同事们基本上连续一周都是快半夜十二点下班,因为病例出现之后必须在第一时间采样,流调,写调查报告上报上级单位等等,这是有规定时限的。我结婚的时候婚假只休了五天就被喊回来了,因为碰上了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创建,创建的那一整个月只休息了两天;国庆、春节长假,无法去远距离的地方旅游,因为基本上不可以7天全休,除了自己排到值班,有时也得考虑让家在外地的同事能够回几天家所以主动申请值班(尤其是7天长假的中间几天,家在本市的基本上会主动请缨),轮到所属的疫情小分队值班不可以离开本市,如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单位随时召唤你。还有手机要24小时保持开机都是最基本的了,因为可能会碰上吃宴席集体食物中毒、凌晨一两点一伙人吃宵夜火锅烤串的食物中毒、冬天一氧化碳中毒之类的。一旦报告,立马就得提着采样箱出发,才不管你是不是在冬天温暖的被窝里还是在和女朋友轧马路看电影逛街。
病假:大部分靠撑,反正我是基本舍不得请的,除非实在撑不下去,吊个水接着回单位。我们和临床医生一样,需要看文献、写论文、单位业务考试、上级的各种考核,职称考试。
4. 众志成城,全民抗“疫”!你知道多少抗疫故事
众志成城,全民抗“疫”,巾帼不让须眉。
在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的抗“疫”战场上,就传扬着许多巾帼不让须眉的抗疫故事。
舍小家顾大家的向满花
壮哉!疫情当前舍小家。
勇哉!舍身战疫不言悔。
这就是溆浦县医疗卫生战线的巾帼英雄们,她们用行动诠释了“卿本佳人,温柔善良。为母则强,为医则刚!”
战疫需要她们,历史不会忘记她们。她们就是新时代最铿锵的战“疫”玫瑰!
5. 容祖儿《一首传世之歌》歌词讲的是谁啊
讲的是自动请缨参加治疗非典并不幸殉职的香港屯门医院医生谢婉雯
自动请缨参加治疗非典并不幸殉职的香港屯门医院医生谢婉雯,其舍己救人的事迹在香港市民中广为传颂。她的一位同学写了题为《一首传世之歌》的诗歌表示悼念。容祖儿和谢霆锋深为这首“传世之歌”所感动,决定由谢霆锋谱曲,容祖儿主唱,制成唱片推出筹款,支援抗非典斗争。
谢婉雯出身于一个贫寒之家,中学上的更不是名校。但她奋发图强,刻苦努力,终于在中学会考中夺得“八优女状元”荣衔,以优异成绩免试入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在屯门医院当医生。谢婉雯逝世后,她的父母通过网上发表了公开信,感谢各界对婉雯的关心,希望她的勇气和牺牲精神,能够鼓励香港人抗击非典的斗争永不放弃。
6. 抗劫非典的英雄事迹
百名军医宣誓:战非典我先上
昨日下午,解放军第47医院的百名医护人员庄严宣誓:“抗击非典,我们万众一心,首战用我,用我必胜……”据悉,该医院在被上级指定为成都战区防治非典的定点医院后,重新建立健全了抢救治疗、专家指导、防疫、应急机动、药品保障和生活保障等6个小组,并改建了传染科大楼,修建了隔离室,为防治非典做好了一切准备。
花甲护士熬夜设计防护衣
年仅四十二岁的张普善,自四月中旬以来一直工作在防治“非典”的第一线,哪里有险情他就主动到哪里去。白天他带队深入镇、村返乡人员中去登记、检测,晚上则亲自撰写各类宣传资料、拟订工作方案。在过度劳累昏倒后医生已办理好住院手续的情况下,他强忍病痛坚持回到防治“非典”第一线。五月五日下午,因过度疲劳血压高诱发心脏病,张善普倒在了办公桌前再也没有起来。当地干部群众说,“他是为防治‘非典’而献身的。”
山东省胸科医院自四月二十日收治山东首例也是目前唯一一例“非典”患者以来,全院从院长到普通医务人员上下一心,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救治患者的工作之中。在该院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各项体征已正常。
前不久,一道紧急指令到达四川省医院护理部:“为了保护医务人员,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防护服!”合格的防护服关系着参加诊治非典病人的医护人员的安危,作为四川省护理学会理事长、省内护理专业的学术带头人,省医院63岁的护理部主任徐翠霞主动请缨。曾经数次为医院医护人员设计服装的徐翠霞上网查询了大量有关防护服的资料,又经过多次修改,熬了一夜后在清晨5时许拿出定稿。顾不上休息,徐翠霞立即将设计图送到医院制衣厂。上午9时许,第一件四川造防护服出笼了。目前四川省医院自制的防护服已经向交警、成都市传染病医院和成都市儿童医院供应了100多件。
别让一线勇士流汗又流泪
列车上,她的勇敢善良得到全体乘客的敬爱,可回到家后,她和家人却被周围人歧视,避而远之。昨日,成铁客运分公司成京三组的列车长李小红真诚表示,希望社会多一些关心和理解。
5月3日,从北京开往成都的7次列车在行至保定-石家庄间时,14号车厢的乘务员发现该车厢内一名旅客不断咳嗽、呼吸急促。列车长李小红与随车医生马上赶到,经过两次体温测试后,初步诊断该乘客为非典疑似病人,他们迅速对其采取隔离措施,同时通知相关部门,在石家庄车站将疑似病人交站处理。当时所有的乘客都惊慌失措,李小红又马上对这些旅客进行了耐心的开导,做好旅客的登记工作,一路细心照顾旅客,在列车到达成都后,所有的旅客都向他们报以了热烈的掌声。但是回到家后,李小红的女儿就委屈的告诉她:“妈妈,你知道吗,班上的同学因为你是值乘北京的列车长都不和我玩。”丈夫也说,女儿身体稍有不适,学校就会让女儿停课回家,自己在单位也被视为非典病人而被处处提防,周围的邻里更是关门闭户。李小红表示,他们接触疑似病人都有全套防护措施,下班回家前也要测体温和严格消毒,邻居们的另眼相看让她和家人深感委屈。
据成铁客运分公司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这种情况对李小红及许多来往疫区的列车工作人员来说已成家常便饭,但是在李小红的带领下,成京三组的乘务员100%出勤,坚持战斗在抗非典的前线。该负责人和李小红希望社会大众能给列车上的这些乘务员多一些关心,多一些理解
7. 抗击非典医护人员的事迹30字数限制
邓练贤:广东首位殉职医生 2003年4月21日下午5时40分.冲锋在抗击“非典”最前线而被感染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邓练贤不幸逝世.终年53岁.这是广东省在抗击非典型肺炎战斗中第一位因公殉职的医生. 除夕晚上9点钟.邓练贤在家接到医院电话.称由外院转入两个危重的非典型肺炎病人.由于正值春假.发生突发事件人员配置相对紧张.处理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邓练贤以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和副主任的身份.积极地挑起传染病科人员调配.组织协调的担子.作为传染病科主任医师的他十分清楚地知道这个工作的风险性.但他没有推脱而在每一个救治过程都亲力亲为.全程参与.与科室医务人员.共同战斗在抢救病人的第一线. 但不幸的是.他在救治患者时却被病毒感染.在中山三院.传染科的医护人员无一幸免地染上了非典型肺炎.而病得最重的邓练贤在与病魔坚强战斗了两个多月后离开了人世. 邓练贤曾说过的话:既然选择了做一名医生.就意味着付出.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
叶欣:永远的白衣战土 2003年3月25日凌晨.47岁的叶欣--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永远毕上了她美丽的双眼. 今年春节前后.一种病因未明的非典型肺炎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随着[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广东省中医院当机立断.紧急抽调二沙分院急诊科部分护士增援位于市中心的院本部.二沙急诊科护士力量出现了明显的不足.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这是一场艰难的阻击战.当一批批患者从死亡线上被拉回来时.持续作战的叶欣却倒在了她最热爱的岗位上. 在叶欣的办公桌上.留下了一本本厚厚的工作记录.那是用废弃的化验单背面写的工作记录.点点滴滴.记载着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拼搏的足迹.凝聚着她一生对护士职业永恒的热爱与追求. 叶欣曾说过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
卫保周:洛阳花开非典战 奋战在非典防治一线的洛阳市直机关第二门诊部51岁的副主任医师卫保周.因劳累过度.导致心脏病复发.于5月29日牺牲在她所热爱的岗位上. 5月23日.卫保周主动请缨参加洛阳市驻乡镇卫生院防治非典医疗队.劳累过度并带病工作.一直战斗到倒下的一刻. 卫保周曾说过的话:抗击非典.我不能当逃兵.
王晶:用激情托起脆弱的生命 现年32岁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士王晶.同非典病魔顽强抗争了一个多月后.于5月27日下午与世长辞. 在这次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她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忠实履行着一名白衣天使应尽的职责.由于过度劳累和紧张的工作压力.病倒在工作岗位上. 在她病重期间.来自广东.北京的著名专家多次对王晶进行了会诊.虽然经过全力抢救.还是没有能够挽留住她年轻的生命.中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委员会决定授予王晶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王晶曾说过的话:我是一名护士.作为护士我就是要把病人护理好.
谢婉雯:爱心传遍香江 因救治非典病人而染病殉职的首位香港女医生谢婉雯.于5月13日逝世以来.一直为各界敬仰.并被视为香港的“南丁格尔”.其逝世唤起了港人在逆境中团结求生的精神.谢婉雯的生命永远的凝固在年轻的35岁. 5月22日.香港特区政府以最高规格仪式为无私救人.英勇抗炎而殉职的谢婉雯举行葬礼.并称颂她是[香港的女儿".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发表声明说:[谢婉雯医生在帮助他人时表现出高度的专业精神和勇气.我相信全港市民都不会忘记她无私的奉献." 谢婉雯曾说过的话:我要快点出院.回病房帮忙.
李晓红:以生命之躯迎击非典 2003年4月16日.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年仅28岁的主治医师李晓红.猝然倒在了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她是第一个牺牲在救治非典患者第一线的军队医务工作者.作为一名身着[橄榄绿"的白衣天使.为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她以自己的生命之躯迎击肆虐的非典.给世间留下一曲悲壮的生命绝唱. 中央组织部追授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武警北京总队为她追记一等功.并批准她为革命烈士. 李晓红曾说过的话:现在治疗上是否找到新的办法.如需要试验.就拿我做试验吧.
梁世奎:用生命铭刻的丰碑 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梁世奎.与那些为救治SARS病人而殉职的医务人员一样.2003年4月24日.他把生命的最后时光留在了他一生挚爱的手术台上.而就在梁世奎走了的那一天.他最后抢救的[非典"患者已完全康复.即将健康出院. 4月29日.中共山西省委作出向梁世奎同志学习的决定.一个抗击[非典".实践[三个代表".学习时代勇士的热潮.在三晋大地开展起来. 梁世奎曾说过的话:我是党培养的.关键时候我要为党分忧为民解愁
刘永和:用生命谱写忠诚 在举国上下如火如荼全面抗击非典时.山东省胶南市公安局大珠山派出所民警刘永和却离开了他曾经奋斗过的战线. 5月8日下午4时.本来是刘永和与同事们交班的时间.虽然已经紧张工作了近10个小时.多病的身体早已发出抗议.但是看着较往日增多的待检车辆和人员.刘永和实在放心不下.为了加快检疫速度.防止车辆阻塞.他毅然决定放弃按时换班.继续奋战在检疫点上. 正当刘永和站在路边对箱式货车进行例常登记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车祸让年仅39岁的鲜活生命就这样在刹那间陨落. 这是全国公安系统第一个牺牲在抗非一线的勇士.5月22日.公安部追授刘永和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称号. 刘永和曾说过的话:抗击`非典`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是我们人民警察的责任.我一定要到第一线去.
额尔敦陶格陶:草原上不落的太阳 额尔敦陶格陶是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旗委常委.副旗长.旗牧区防控非典工作组组长.自今年4月22日内蒙出现第一例输入性非典疑似患者以来.他就开始夜以继日实施布控方案.带领卫生.防疫.畜牧.民政等单位的领导.深入牧区.将1.2万份蒙文宣传资料发放到牧户.部署春季生产及[围封转移"工作.终因过度劳累.脑溢血突发.5月7日倒在了防控非典的第一线. 年仅51岁的额尔敦陶格陶是目前在全国抗击非典战役中因公殉职的第一位副处级党政干部. 额尔敦陶格陶曾说过的话:人这一辈子光阴不多.要抓紧每一天.办好每件事.
范信德:人民健康好卫士 在对抗非典型肺炎疾患的战斗中.医疗战线的英雄前仆后继地用汗水和生命筑起了一道血肉堤防.这当中.运送危重非典病人而不幸染病去世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司机范信德.就是其中的一位.这是一位普通的司机.平实的广东汉子.他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铮铮誓言. 范信德曾说过的话:让我去送病人.
张积慧:护土长的[前线"日记 4月15日.<人民日报>以整版篇幅刊登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土长张积慧的<护土长日记>后.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张积慧也因此荣获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成为全省青年的楷模. 2003年2月15日张积慧走进了抗非第一线.在与她的战友们朝夕相处.并肩作战的同时.不仅尽心尽职完成本职工作.还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里用她的真情.以最平实的语言记录下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临时病区的医务人员走过的心路历程. 透过她真实的记录.我们看到.在对抗非典型肺炎的斗争中.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这个团结一致.乐于奉献的集体.而张积慧细腻的观察.我们更看到.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中.广东省全体医务人员忘我的牺牲精神和勇敢探索的崇高品质. 历史不会忘记.2003年春天.勇敢.无私的医务工作者们! 张积慧曾说过的话:在这些日子里.所看.所听.所感.每每使我震撼. 姜素椿:愿把夕阳化烈火 北京三O二医院姜素椿教授为抗击[非典"谱写了一首动人乐章.这位古稀专家的英雄壮举感动了中央领导同志.他在抢救[非典"患者时不幸感染.又以无私无畏的精神.在自己身上大胆试验.注射[非典"患者康复后的血清.患病仅23天就康复了.胡锦涛总书记对他的高尚医德.医术和救死扶伤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姜素椿这种以生命挑战SARS的行动给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以极大的鼓舞.并在这场抗击[非典"的特殊战斗中作出大贡献. 姜素椿曾说过的话:我年龄大了.能够赶上这次抗击非典的斗争.为降伏疫魔做点贡献.是我的幸运.
钟南山:抗非最前沿的科学家 今年66岁的钟南山.有着中国知识分子的智慧与刚毅.说到他.广东几乎无人不晓. 出身医学世家的钟南山是广东医疗卫生界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呼吸道疾病.特别是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病的诊治方面独树一帜. 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把钟南山推到了一场大战的最前线.[医德的内涵是什么?我以为主要体现于`想方设法为病人看好病`."钟南山如此平和地诠释他的职业. 出身医学世家的钟南山.是位屡创医学奇迹的呼吸病专家.作为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和同事们一道冲在救治[非典"病人的最前线. 历史也不会忘记为防治[非典"无私无畏.勇于奉献的白衣战士.不会忘记钟南山--这位中国医疗界的杰出代表.站在抗击非典型肺炎最前沿的科学家. 钟南山曾说过的话:我们呼吸病研究所好比是`扫雷班`.当遇到非典型肺炎这片`雷区`时.你不`扫雷`谁`扫雷`?
8. 抗疫英雄护士长张永华,讲述援鄂故事,哪些让你很是感动
今年是特别的一年,也是我们每个人永远铭记的一年,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让我们全中国人团结一心,共抗天灾。让我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数的抗疫英雄涌现而出,让我们的安全以及生命财产得到了保护。而在疫情过后,我们的抗议英雄张永华护士讲述了在援鄂期间的故事。
疫情无情,人有情,人间正道是真情。张永华护士的故事,让我们每一个人深深牢记,更让我们每一个人始终牢记自己的心中的使命。或许有一天我们也能像她一样,能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社会而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