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化县历史上最大的官员是谁
新化县历史上最大的官员是龚谷成,湖南省新化县白溪镇人,1940年12月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个人简历:
195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63年毕业于解放军第一工程兵技术学校。曾任师政治部助理员、司令部作训科参谋。
1967年6月后,任广州军区司令部作战科参谋、副科长。
1983年1月任广州军区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
1983年9月入军事学院学习。一年后任广州军区某军副军长、某集团军副军长。
1990年6月任集团军军长。
1990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1992年在中共十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1993年12月任广州军区参谋长。
1995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1996年11月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党委常委。
1997年10月在中共十五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1)新化宣传扩展阅读
抗洪英雄
1998年夏,奉中央军委命令抗击长江特大洪水。
8月2日,率指挥部到达抗洪第一线,任广州军区湖北长江抗洪抢险前指总指挥。他身穿迷彩服,顶烈日,冒风雨,把指挥部建在越野车上、直升机上、船舶上、大堤上,调动千军万马,领导参战官兵严防死守,度过数十个激战的不眠的日夜。
他七下荆州、四进武汉,在长江中游追着洪峰走、伴着危险行,嘉鱼救人、荆江分洪、洪湖抢险、监利抢险,千里干堤上,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率部战斗的身影。他领导10万官兵与湖北人民共同战斗,胜利地完成抗洪抢险任务,保卫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8月8日,朱镕基总理亲临湖北灾区视察灾情,与他紧紧拥抱,情景感人。这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解放军将士英勇抗洪的高度赞誉,也是他个人的无上光荣。
网络-龚谷成
❷ 新化有哪些名人
远古的蚩尤
民主革命宣传家陈天华、辛亥革命元老谭人凤、华夏名将陈正湘、爱国名将方鼎英、教育家成仿吾、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书画家罗尗子、国际系统遗传学开创者曾邦哲
❸ 新化图文广告店哪家靠谱一点
个人推荐新化千图广告,做的宣传单规格不对,他们可以重新做,还不加钱,我觉得很有保障
❹ 蚩尤故里多彩新化宣传片的主题曲叫什么
蚩尤故里多彩新化宣传片的主题曲叫什么,可以用酷狗听歌识曲听出来是什么歌曲的。
宣传片(Propaganda film)是制作电视、电影的表现手法,是对企业内部的各个层面有重点、有针对、有秩序地进行策划、拍摄、录音、剪辑、配音、配乐、合成输出制作成片,目的是为了声色并茂地凸现企业独特的风格面貌、彰显企业实力,让社会不同层面的人士对企业产生正面、良好的印象,从而建立对该企业的好感和信任度,并信赖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宣传片从其目的和宣传方式不同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企业宣传片,产品宣传片,公益宣传片,电视宣传片、招商宣传片。
❺ 湖南新化有哪些历史名人
陈天华:湖南新化人。辛亥革命最著名的宣传家、鼓动家,著有《猛回头》、《警世钟》等书。后为了唤醒同胞,在日本大森湾跳海殉国。
曾家修(湖南新化人)解放军206医院病理科主任。2004年晋升专业技术少将少将175.谢秋云(1948.07-,湖南攸县人)陆军第41集团军副政治委员。
❻ 新化县有哪些名人
辛亥革命风云人物陈天华、谭人凤,爱国将领方鼎英,教育家、社会学家成仿吾,华夏名将陈正湘,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等
民主革命宣传家陈天华
字星台,又字过庭,县知方团下乐村(今荣华乡小廘村)人,清光绪元年(1875)生,1903年留学日本,曾参加拒俄义勇队、军国民教育会,反对俄国不撤走入侵我东北之军队。常与同学讨论民主、自由政治学说,著《猛回头》、《警世钟》等书,唤醒国人拯救中华,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啮指作血书,沉痛记述亡国惨祸,邮寄内地,读者无不堕泪。1904年参加华兴会,长沙起义事泄失败,复逃亡日本。1905年在日本与孙中山、黄兴等人创建中国同盟会,为同盟会章程起草人。是年冬,因反对日本政府颁布中国留学生取缔规则,愤然留下绝命书万余言,在日本大森湾投海自尽。由苏鹏扶其棺柩回湘,公祭后安葬岳麓山。
·辛亥革命元老谭人凤
辛亥革命元老谭人凤 字石屏,县永靖团福田村(今属隆回县)人。清咸丰十年(1860)生。多次应试不第,为村义学塾师。秉性刚直,路见不平,必拔刀相助。年青时参加会党并联络各地会党成员,秘密进行反清活动,被推为洪门首领。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参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的思想大论战,斥梁为小人。此后,同盟会组织的多次反清武装起义,谭“无役不从”。清宣统三年,赴香港谋划广州新军之役不果。旋召集各省同盟会会员会议,图谋长江革命。是年七月,成立中部同盟会,谭人凤被推为总务会议长。极力推动各革命组织的联合,促进武昌起义成功。随即参与湖北军政府的筹建,促湘援鄂;在南北各省代表会议上,被推为临时议长。南北战时,任武昌防御使兼北面招讨使,立誓与武昌共存亡,固守危城武昌,巩固了革命成果,为革命继续发展赢得了时间。民国成立,任粤汉铁路督办、长江巡阅使。“二次革命”时坚决反袁,在湖南策动反袁独立。民国九年(1920)病逝上海。孙中山为其治丧,北京政府总统徐世昌题其遗像“青霞奇御”。著有《谭人凤集》。
·华夏名将陈正湘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人民解放军名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陈正湘 县圳上镇人,清宣统三年(1911)十月出生。陈正湘幼时家贫,民国15年(1926)入唐生智部当兵,参加北伐,后入滇军朱培德部。民国19年驻江西大余,联合士兵击毙作恶多端的连长后起义,参加陈毅部红二十二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红三十五师,红一军团一师、五师、少共国际师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役。战斗中英勇无畏,获中央军委三等红星奖章。抗日战起,陈正湘任八路军――五师副团长,参与了平型关反击日寇之战。旋调任晋察冀军区团长,率部在山西、河北等地开展抗日游击战。1939年11月,在涞源县雁宿崖、黄土岭与日军激战,指挥炮兵击毙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长阿部规秀。朝日新闻发表标题为《名将之花凋落在太行山上》的新闻。后任第一支队司令员,第四、第十一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晋军区副司令员。晋察冀第四纵队司令员,第二纵队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
1993年病逝北京,骨灰运回圳上镇安葬。并建亭纪念,命名为“将军亭”。
爱国名将方鼎英
号伯雄,县时雍团富溪村(今圳上镇方家村)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生。十四岁赴日本求学,入振武学堂、陆军士官学校习军事。在日期间,先后加入反清爱国组织求知社、文学社,后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任保定军校教官。辛亥革命时,参
加保卫汉阳之战,民国6年(1917),再次赴日本攻修炮兵专业。民国12年,孙中山命湘军组织讨贼军讨伐湘督赵恒惕,方鼎英代理军长,在湘江西岸与敌军激战三十余日,终于挽回危局。旋又奉孙中山命,平陈炯明叛乱,解广州之危。民国14年起,先后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部中将部长、教育长、代校长等职,危难时,掩护共产党人离校,保护了革命力量。民国16年秋,历任暂编第十三军军长、四十六军军长、第一集团军第三军团总指挥,西征军第一路总指挥等军事要职后,深感内战频仍,民无宁日,乃离开军队幽居上海。抗日时期,力主抗日,曾出任第九战区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抗战胜利后,联合国民党革命派人士从事反内战活动,赞成湖南程潜陈明仁和平起义。解放后,曾出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参事室主任、司法厅长,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等职。1976年病逝长沙。
·革命家、教育家成仿吾
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社会科学家成仿吾,县知方团(今琅塘镇澧溪)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生。成仿吾幼时去日本读书,后入东京都帝国大学攻枪炮专业,熟谙日、英、德、法等多种语言。“五 四”运动后,曾参与组织并主持创造社,发表大量革命文学论文,成为国内有影响的革命文学家。民国17年(1928)去巴黎,参加中国共产党,负责巴黎――柏林支部宣传工作,将德文版《共产党宣言》译成中文。民国20年回国,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旋被任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省委宣传部长、红安县委书记。民国23年10月参加长征。至陕北后,先后出任中央党校高级班主任、陕北公学校长、党委书记,旋奉命创建华北大学,并任晋、察、冀中央局委员、边区参议会议长,参加党的“七大”,参与大会各种文件的讨论。“七大”后,返晋、察、冀组建华北大学,任副校长。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参加开国大典。年底,出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在校内首设马列主义理论基础课。1952年起,先后出任东北师大,山东大学校长、党委书记,被选为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中,与“四人帮”进行了坚贞不屈的斗争。七十年代初,奉派从事马列经典著作校译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任校长、党委书记,相继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委、中顾委委员。1984年5月病逝北京。中共中央在致悼词中,称成仿吾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社会科学家。
·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原名雨成,县下庙乡(今圳上镇松山)人,民国二十年(1931)生。幼家贫辍学,依叔父在乾城(今吉首)读书。后考入长沙第十三中学,改名盛教。
1949年10月,在沅陵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47军141师任侦察连文书,随即去湘西剿匪,在战斗中立功一次。
1951年,随部参加抗美援朝入朝作战。目睹美国侵略军残杀朝鲜人民惨状,义愤填膺,立誓要为朝鲜人民和牺牲的战友报仇。
1952年1月2日,在朝鲜平安道成川郡石田里为抢救跌入冰窟的朝鲜少年崔滢光荣殉职。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予罗盛教一级国旗勋章,并在佛体峒山建纪念亭和纪念碑,金日成主席题“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新化县在城东资水滨建纪念馆,以资永念。
·国际系统遗传学开创者曾邦哲
曾(Zeng)杰(Jie),字:邦哲(Bangzhe)或(Benjoe Tseng),他是曾子也是伍子胥的后代,1963年7月17日(农历5月27日)生于湖南新化古台山。1985年7月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动物细胞遗传学专业毕业,1986年著述、1991-1994年发表《结构论-泛进化理论》,阐述了系统哲学、系统科学的结构逻辑,以及中、西文化交汇影响近现代科学的实验、系统方法论,并20世纪90年代国际率先提出系统遗传学(system genetics)与系统医药学(systems medicine & pharmacy)、系统生物工程(system biological engineering)等概念、术语与原理、方法。1994-1997年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国际率先提出转基因禽类输卵管生物反应器(ovict bioreactor)概念与术语,并开发卵清蛋白基因侧翼序列构建表达外源蛋白质的载体方案(goldegg plan),1996年主办第1届国际转基因动物学术研讨会(秘书长)。1997-2006年获得全额资助于以色列(TelAviv)、德国(FAL)、英国(Birmingham)等大学与研究中心任博士研究、研究科学家与研究员,并承担(grant-holder)SPARKS基金会经费,从学于美国科学院John R. Roth院士,构建1个新表达载体、克隆2个新基因(NIH基因库),建立抗lovastatin的CHO突变新细胞系等。1999年创建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网(genbrain biosystem network)与筹建世界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联合会(WABSE),2002年提出细胞计算机模型。他同时在从道家-结构论、儒家-社会论、禅家-精神论、墨家-实践论,探讨中国与西方哲学、文化的对话与汇通。
·微软全球首席技术顾问刘春源
微软全球首席技术顾问、微软亚洲研究院院士、微软中国区技术总监、全球十佳华人、金融学硕士。 祖籍湖南省新化县,1991年5月生于香港。13岁已经取得MVP(微软内部的一种专家认证)进入微软总部实习。14岁获得沃顿商务学院的金融学硕士。15岁回国成为微软中国区技术总监及微软亚洲研究院院士。
❼ 新化有什么好吃的
要说中国那就多了,我是北方人,只能说我们那里的,告诉你兰州牛肉拉面也算中国有名小吃,要在中国找一家没有兰州牛肉面馆的城市,难。不过,牛肉面一走出兰州就变了味儿,别看都打出了"正宗"的招牌,但要吃到正宗的牛肉面,恐怕还非得到兰州。清代诗人张澍曾这样赞美“马家大爷牛肉面”:
雨过金城关,白马激溜回。几度黄河水,临流此路穷。
拉面千丝香,惟独马家爷。美味难再期,回首故乡远。
日出念真经,暮落白塔空。焚香自叹息,只盼牛肉面。
入山非五泉,养心须净空。山静涛声急,瞑思入仙境。
可见早在清代“兰州清汤牛肉拉面”已是兰州的美味小吃了。
著称天下兰州清汤牛肉拉面是兰州的风味小吃。就像绵延万里的古丝绸之路一样,兰州牛肉拉面也有悠久的历史, 兰州牛肉拉面传说起源于唐代,但已因历史久远已无法考证。真正的兰州清汤牛肉拉面是河南省怀庆府(今河南博爱县)清化小车牛肉老汤面演变而成的,煮牛肉时放凉已经成了肉冻的胶体状物,也就是老汤,是小车牛肉里最入味儿的,鲜美无比,此汤乃是做牛肉面的上品。兰州的牛肉面始于清朝嘉庆年间(1799年),系东乡族马六七从河南省怀庆府清化陈维精处学成带入兰州的,后经后人陈和声、马宝仔等人以“一清(汤)二白(箩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 五黄(面条黄亮)”统一了兰州牛肉面的标准。在其后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以一碗面而享誉天下,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蜚声中外,打入了全国各地,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食客的好评和荣誉,1999年被国家确定为中式三大快餐试点推广品种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面",成为餐饮业的一束奇葩。这其间凝聚着陈马及后来无数专营清汤牛肉面厨师的智慧与心血。今天,清汤牛肉面因为味美可口,经济实惠,不仅在兰州比比皆是,而且在全国各省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了兰州牛肉面馆,兰州不愧为是世界牛肉面之乡。
兰州清汤牛肉面是快餐,也保持了中餐的特点,这也是兰州文化的一部分。这种传统的牛肉面的基本风格还在,但内容却已不断地在添减。红红的辣子油已经漂满了整个碗,有的人还要再添,是找的一种烈性感觉。有的人使劲地要蒜苗香菜,好象是着意亲近绿色,崇尚着自然。不少面馆出现了“加肉”佐以小菜的配套等系列新品种。兰州清汤牛肉拉面既继承了传统牛肉面的精华,保持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原汁原味,又将其按照现代快餐理念进行了发展,使这一民族小吃得以发展。
牛肉面的制作,需要面粉、牛肉以及几十种香料。据测算,一个40多平方米的小店每天大约消耗牛肉50公斤,消耗面粉8袋;而那些大店日消耗面粉往往都在十几袋以上。再加上萝卜、香菜、蒜苗以及各种调料,兰州的牛肉面馆每年带动的原料消费都在5.2亿元以上。正是有了牛肉面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兰州东部黄土高原的养牛产业和西部河西走廊的面粉加工产业。此外,围绕牛肉面原料的运销,还形成了一支贩运大军。
兰州牛肉拉面在兰州俗称"牛肉面",是兰州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兰州人做牛肉面做出了名堂,让人吃上了瘾。后辈们再代代推陈出新,硬是将这种面食文化发挥到了极致,打得个名扬天下。兰州拉面是汤面,而且还是“清汤面”,它的精彩之处就是汤清。首先是煮好面条后分离净煮面的浑面水,其次是加入的牛肉汤是清的,不加入酱油等有色物。兰州清汤牛肉拉面继承了传统牛肉拉面的技艺,选择上等面粉,添加不含任何有害物质的和面剂,按照传统方法和面,揉面,打面,醒面,和揪面剂子,再经拉面师用手抻拉,观看其拉面过程如同观看表演一般。一团面在拉面师傅手中可拉出大宽、宽、韭叶、二柱子、二细、细、毛细、一窝丝、荞麦棱子等十余中不同形状的面条,如此新鲜的面条,自然比各种机制面条、干面条更美味可口了,熟练的拉面师每分钟可拉出6~7碗面条。 中餐讲究色香味形俱全,清爽鲜亮丰富的色彩刺激人的食欲,使人胃口大开。一般来说,兰州清汤牛肉拉面的汤采用牛肉、牛肝、牛骨、牛油及十多种天然香料熬制而成,香味扑鼻、天然香料中的助消化成分更使人食欲大增,尤其是“马家大爷牛肉面”其调料配方独特,汤汁清爽、诸味和谐、牛肉软中带筋、滋味绵长、萝卜白净、辣油红艳、香菜翠绿、面条柔韧、滑利爽口、香味扑鼻,更是美味无比。堪称兰州牛肉面中的极品。
我常观看马家兄弟牛肉面拉面师马尕三拉面,面和得不软不硬,拉起来像皮筋似的,两胳膊若没有一把子力气怎行?面可以拉得很细,他的拉面真是一绝。越夸奖他,他越抖神,眉飞色舞,如同表演魔术。拉得比挂面还细,而吃在嘴里利利落落。各种形状的面条满足了不同消费者不同偏好。男孩子吃“二细”(稍粗),女孩子吃“细”的,中老年人又偏好“韭叶子”和“毛细”(更细的);文化人知识分子爱吃“细”的和“韭叶子”, 下苦力的工人农民、军人和猛汉却偏爱“宽”的甚至“大宽”(二指宽、宽裤带)……而且兰州人吃牛肉面要哪一种已印入潜意识,少有改变。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造就了牛肉面的种种面型,而多样的面型又塑造着兰州人的涵养和性情。“毛细”是温柔,“头细”是随和,“二细”是阳刚,可以粗到像小孩的小姆指头,筷子夹起来卜楞卜楞的像是鲤鱼打挺。本来拉面的妙处就是在于那一口咬劲儿,多少有些韧性,不像机器面那样的糟,其原因是拉得久,把面的韧性给拉出来了。“韭叶子”给你平静,“宽的”给你豪放,“大宽”让人威猛……如若女孩、老人改吃“大宽”,男孩、莽汉改吃“毛细”,准会阴错阳差。所以兰州牛肉面是感性的,人性化的,十分地融通而随和。一个人要什么,性情好恶毕见 ,这就是兰州人眼里大众化的牛肉面。
别看拉面师傅操起面,一搓一拉,连抻数次,即变戏法似地拉绕出一碗细长的面条,看起来似乎容易,其实做面的工序复杂。传统的做法用"蓬灰"和面, 而面则讲究“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其中的灰,实际上是碱,却又不是普通的碱,是用戈壁滩所产的蓬草烧制出来的碱性物质,俗称蓬灰,加进面里,不仅使面有了一种特殊的香味,而且拉出来的面条爽滑透黄、筋道有劲。 近年来已用专用的和面剂代替. 和面技巧仍是最关键。首先是选用韧性强的优质精粉,提前半天,由膀圆力大的小伙子先将大团软面反复捣、揉、抻、摔后,搓成长条,揪成30毫米粗、筷子长的一条条面节,然后随食客的爱好,拉出大小粗细不同的面条,喜食圆面条的,可以选择粗、二细、三细、细、毛细5种款式;喜食扁面的,可以选择大宽、宽、韭叶3种款式;想吃出个棱角分明的,拉面师傅会为你拉一碗特别的"荞麦楞"。拉面是一手绝活,一个面节正好拉一大碗面,每拉一下,要在手腕上回折一次,拉到最后,双手上下抖动几次,则面条柔韧绵长,粗细均匀。观看拉面好象是欣赏杂技表演,拉到最后时的"一拉一闪"又仿佛是舞蹈演员在挥舞着彩带。兰州拉面的面条本身抻拉制而成,但并不是它的独有特色。我国许多地方的面都有抻面,只是熟制方法有别。拉面越细越佳,在一些技术比赛中,拉面的师傅通常竞比相同的一块面谁能抻出更多根数的面条。抻出来的面要很细,就成了绝活。而无论多么细,兰州拉面的面条要求韧,俗称“有劲”,要求煮好后,在碗里能“站住”,也就是用筷子一捞又放下,面条能在碗里保持直立的形状片刻,否则就是“没有劲”,拉出来的面就不合格。抻面是未经发酵的“死面”,体积小含面多,一碗面里通常用三两面粉。一些头回吃的大肚汉外行象吃普通面条一样,一口气吃上两碗,结果撑到晚上还不饿。在西北地区形成的兰州牛肉拉面本质上属于清真食品,我国的清真菜饭在口味上,多佐五香料。兰州拉面的汤里也有较浓重的香料,配方十分讲究,在兰州有些名气的牛肉拉面铺的香料配方对外人绝对保密。但共同的特点是:牛肉拉面汤汁香、辣、麻,而且味较重。
牛肉拉面的优劣除了拉面外,最重要的秘密在于淳香的汤,兰州人吃牛肉面,先喝一口汤,便知是不是地道。自清朝嘉庆年间怀庆府清化陈维精做出第一碗牛肉面至今,这汤的配方是代代相传,所谓清汤并非水加盐,而主要是十多种佐料与牛肉原汤熬制而成。熬汤时选用甘南草原上出产的肥嫩牦牛肉或黄牛肉,加牛脊髓和腿骨(俗称棒子骨),牛肝,有的还添入鸡汤,再按比例加入花椒、草果、桂子、姜皮等香料在特大罐形铁锅内再加入本地特产的绿萝卜片熬成即可,肉汤气香味浓,清亮澄澈。食用时只选用调好的清汤。煮熟的拉面浇上清汤,佐以牛肉丁(或片)、香菜和蒜苗,调入红亮的辣椒油即可食用。这其中唯独没有大香!正如武功,它的至高境界便是返璞归真,这“清”自然清香无比。也许水土也是一个方面,兰州位于黄河上游的一个河谷地的滩上,是省会以上级城市中地下水质最好的。另外,兰州的食用牛肉主要是产自甘南和青海的牦牛,牦牛体矮身健,脊甲高,垂皮小,毛长,色黑或黑白花斑,尾毛蓬生,成年体重200——300公斤,耐寒,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能在空气稀薄的高山峻岭间生存,生长期长,力大耐寒,有“高原之舟”之美称。高原无污染的草场环境天然放养的牦牛,除了味道鲜美外,因其长期食用许多野生草及药种(如贝母,虫草、板兰、红花等),所以当地的牧民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我们的牛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尿的是太太口服液,屙的是六味地黄丸”。此话听起来有点夸张,但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牦牛肉确实是天然无污染的。其肉有驱风寒之功能,还可治胃寒,风湿,类风湿等病,有滋阴补肾、强身壮体之功效,其营养价值极高,不论怎样,外地如何都作不出真正地道的兰州牛肉面的。
西北人喜食辣,食兰州牛肉拉面不放辣椒不是地道的吃法。兰州牛肉拉面的辣椒也是很有讲究的。要保持汤清,就不能直接放入辣椒面,否则辣椒面会将汤染红,就不成清汤了。辣椒必须佐以芝麻和几种香料先用温油炸到一定火候,炸成红油红辣椒混合成的东西。火候不到,油没有辣味,火候过了,辣椒糊了,就成黑色。红油红辣椒放到碗里,辣椒和红油漂在汤上,不与汤相混合,汤依然是清的,而用筷子挑起面条,辣椒油附在面条上,红光闪闪,十分馋人开胃。到兰州值得一尝清汤牛肉面的清香辣美味。只要是食客如云的街头牛肉面馆,其味必定佳。 大众牛肉面每大碗只收2.2元钱,相当便宜。不到两分钟即能做好一碗拉面,非常节约时间各地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可以吃到,近乎成了中国快餐的第一品牌。
兰州牛肉面的在城关区的店有“清真马林牛肉面”;“清真尕马牛肉面”;“马六甲牛肉面”;“马有布牛肉面”;“马三十六牛肉面”;“马五哥牛肉面”;“穆斯林高汤牛肉面”;“老西门优质牛肉面”;“马宝斋清真牛肉面”; “华夏老街清真牛肉面”;“马记牛肉面”;“马家老字号牛肉面”; “马家兄弟牛肉面” ;“萨达姆清真牛肉面” 还有名不符实、昂贵的“金汤牛肉面”(300-500元,包括菜)。有人说兰州的牛肉面姓“马”不姓“牛”,这话一点也不假,您不妨打听一下,开牛肉面馆的老板十个有九个姓“马”。 兰州的牛肉面最有代表性的当属著名的 “马家大爷牛肉面” , 马家大爷牛肉面秉承了怀庆府清化(今河南博爱县)陈家小车老汤牛肉面的做法,以汤为百鲜之源,注重用汤,精于制汤,尤其讲究“清汤”的调制,清浊分明,取其清鲜。汤的制法,早在《齐民要术》中已有记载,经过长期实践,用牛肉、肥土鸡、牛肉为主料,采用三十多种调料和中药调配熬制的老汤,经沸煮、微煮,使主料鲜味溶于汤中,中间要经过两次“清俏”,成品清澈见底,味道极其鲜美,是牛肉面里最入味儿的汤料,不仅鲜美,而且不膻不腥,味厚色醇,香浓鲜美, 滋阴潜阳,补阴虚,清血热。养血安神,祛风通络入脾、肺、肾三经,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之功。曾在清代盛极一时,后因战乱老马家再也未开过的牛肉面馆。“马家大爷牛肉面” 除了大众牛肉面之外,“富禄牛肉面”和“官府牛肉面”,其制作方法精致与考究令人瞠目,就现在的制作成本每碗也在10元-80元不等。当时的扑学大师张澍曾为马家大爷牛肉面提联,
上联是: “马家大爷美名播远方莫怪众人称天王”
下联是: “牛肉汤面贵客经门外难禁嘴角流口水”
横披只一个字“香”,
还有:横披是“金城美味”
上联是: “离去屡回头犹羡清汤牛肉面香浓郁”
下联是: “过来频啧嘴直夸马家大爷炉火纯青”
,当是的文人墨客提的对联很多,例如还有一付
上联是: “清汤牛肉面香气袭人三碗再吃还嫌少”
下联是: “水爆牛肚仁味儿可口两碟仍添不算多”
横披是“马家大爷”.
上联是: “提着汤勺拉起扯面自命为锅边镇守使”
下联是: “端上大碗吃个二细称得上金城活神仙”
横披也是“马家大爷”.
“马家大爷牛肉面”的第七代传人马中杰先生身藏马家大爷牛肉面调料的配方至今密而不喧。山西的章宾程、新加坡华侨马海文、美籍华侨陆丛容出天价购买其配方,马先生至今仍不动声色,有关部门也多次动员马先生将配方有偿贡献出来。据说马家大爷的牛肉面的汤是由先生自己亲自配置的,几乎每个兰州的头面人物都知道,我和省政府的老王说到要到马家大爷家去吃牛肉面的时候他一脸的惊讶,说:“哦,你连马家大爷牛肉面都知道了”。 我坐省政府的车去刘家峡,司机对我说:最高级的牛肉面是马家大爷牛肉面,配上牛头肉、水爆牛肚仁和其他若干凉热荤素小菜,那就是兰州牛肉面的天王和至尊了,“一些中央领导来兰州,就是在请马先生主厨作牛肉面的。“马家大爷牛肉面”的九字经是“汤清亮,肉酥香,面韧长”。家住南关十字的金老先生今年89岁,说他十一二岁的时候,家住在贤后街附近,吃过马家大爷的牛肉面,那真是不寻常的美味呀!前几年听说马家大爷的远房亲戚在西关十字一家饭店表演牛肉拉面厨艺,转了一个礼拜,才找到,一尝啊,嗯,对味儿!七十多年前的那个感觉又回来了!
如今,兰州市的每条街巷,无论大小,至少都有一两家牛肉面馆。黄河岸边的古城兰州,弥漫在大街小巷的,永远有那股牛肉面的清香。"兰州人三天不来个'牛大碗'就心里七上八下,钢糨, 钢糨的不是滋味"。听起来有点夸张,牛肉面确实已成为兰州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兰州街头牛肉面馆随处可见,其集面、汤、肉、味、色于一体,带给食客的是一种迅速便捷且实惠便宜的正餐美味,从而赢得了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声誉,兰州拉面曾被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中式三大快餐推广品种之一。事实上,有很多人不了解兰州,却知道或吃过“正宗兰州牛肉面”。牛肉拉面经过了几百年的“锤炼”,在国外的华人社区也比比皆是。香港企业家李嘉诚、演艺界的陈龙等作客兰州,在品尝牛肉面后赞不绝口:“兰州牛肉面真是名不虚传。应该早日到香港去发展。”台湾中华传统及现代文化推展协会的秘书长吴伟民,专程来学习牛肉面制作技巧,他的理想是把久负盛名的兰州牛肉面这一饮食文化的珍品传到台湾。台北中华美食展筹委会执行长蔡金川说: 今年为了中华美食展走了一趟大陆兰州,吃了兰州最著名的拉面,我发现当地人最厉害的地方是,每一个卖拉面的店家,谈起拉面来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台湾牛肉面今后如果要向国外行销,这一点很重要,牛肉面既然是台湾的特产,我们一定要把台湾牛肉面的特色理出来,甚至想出属于台湾牛肉面的口号,这对行销宣传都很有助益。
业内人士估计,兰州地区大大小小的牛肉面馆约有4300家,一家牛肉面馆用工5人至10人,目前有几万人在牛肉面馆就业。兰州牛肉面馆每年付出的劳动力报酬至少在1.3亿元以上。有人统计过,兰州清汤牛肉拉面馆仅在国内的数量已远远超过了肯德基和麦当劳连锁店在全球的总和,兰州清汤牛肉拉面正走向世界,兰州清汤牛肉拉面在国内外的发展方兴未艾。随着兰州牛肉面知名度的提高,已有很多海外中国餐厅开始经营兰州牛肉拉面,兰州的牛肉面拉面师在国际市场上也越来越吃香。为此,兰州市有关部门把兰州的牛肉面拉面师作为向境外劳务输出的一个“拳头产品”,积极将牛肉面拉面师送出国门。从1979年至今年,甘肃民间已累计向韩国、日本、美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南非、沙特、伊朗、菲律宾、马来西亚、英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爱沙尼亚、芬兰、蒙古、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荷兰、加拿大、丹麦、法国、土耳其、埃及、瑞士、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德国、牙买加 、黎巴嫩 、立陶宛、卢森堡、立陶宛、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匈牙利、希腊、瑞典、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保加利亚、马耳他、摩纳哥、挪威、波兰、罗马尼亚等国输出了5310多名牛肉面拉面师。
❽ 您好,去年我在鸿瑞地产新化金色海岸购住宅一套,当时的价格3100左右,产权售楼小姐同网络宣传是70
如果宣传是70年产权,实际没有70年产权,可要求退房或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