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医生的个人先进事迹怎么写啊
这里有各种个人事迹范文:http://hi..com/lanjunche/blog/item/d3564606d6dfd5c57b8947c8.html。你去看看吧,应该对你的写作挺有帮助的。
B. 谁能告诉我一个关于医生的事迹
陈晓兰
陈晓兰 上海女医生.时代的精卫鸟.
连续9年不懈举报假劣医疗器械达8种
1997年,当时是上海市虹口区广中医院理疗科医生的陈晓兰,偶然发现本院在使用一种叫“光量子氧透射液体治疗仪”的医疗器械。医院鼓励医生使用这种仪器进行所谓的“激光针”疗法,每次收费40元,每开给病人一次,医生都有大约7元提成。该仪器说明书称,以输液用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为载体,经紫外线照射、高压充氧后输入人体,能提高血氧饱和度和机体免疫力。
但陈晓兰发现,没有人回答“药物在经过充氧和光照之后,药性是否会产生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是否会造成危害”这类问题。在医院,这种“激光针”被大部分医生宣传为“神仙机器”,而病人也对此深信不疑,因而每天有很多人排队在那里打针。而陈晓兰发现,多数打过针的病人没有留下病史记录,这意味着无法证实这种针是否会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
不久,她又发现与这种治疗仪配套使用的“一次性石英玻璃输液器”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登记号等是假的。1998年,在陈晓兰多次举报之后,上海市有关部门宣布取消了这种疗法。
从那时至今,由于陈晓兰不懈举报而被查处的假劣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包括光量子透射液体治疗仪、石英玻璃输液器、鼻激光头、光纤针、半导体假冒的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仪、血管内激光和药物同步治疗、伤骨愈膜和静输氧。
不惜以身试针获取假劣医疗器械证据
在她9年不懈的艰辛举报生涯中,陈晓兰两次无奈地使自己成为受害者。
1998年,经她不断反映,她原来所在上海市虹口区广中医院被有关部门勒令停止使用“激光针”,但上海还有很多医院照用不误。陈晓兰为此找到上级部门,结果被告知:其他医院没有人投诉,所以不能禁。
“他们还告诉我,只有受害者才可以去投诉,我既不是受害者,也不是该医院的职工,根本就没资格投诉。”陈晓兰说,为了打击层出不穷的假冒伪劣医疗器械,她决定自己先成为受害者。
此后,陈晓兰一连在上海的四家医院打了四针“激光针”。在这个特殊“患者”努力下,1999年4月15日,上海市卫生局会同医保局、药监局作出了禁止使用“光量子仪”和石英玻璃输液器的决定。
2001年10月,陈晓兰举报上海一些医院使用另一种假劣医疗器械:“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仪”和配套的“口鼻腔光纤头”。使用这种仪器一次收费40元。
她很快证实,这种光纤头注册证是盗自其他产品。她又通过全国人大代表向上海市主管卫生工作的副市长写信反映,使这种光纤头在2002年初被药品监管部门取缔,部分经营和使用单位受到处罚。
然而,这种光纤头被取缔后,与之配套使用的另一种医疗器械--“光纤针”又进入市场。这种光纤针插入人体后,发射的“激光”远远大于“光量子仪”使用的紫外光,因而药物变性可能性增加。发现这种危险,陈晓兰2003年赴京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反映了这一问题。
2004年5月,经陈晓兰7次向上反映,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终于发布紧急通知,严禁医院对患者采取激光同步输液治疗。在此之后,受到利益驱动,上海许多医院依然沿用此种疗法。无奈之余,陈晓兰从这年6月起,分别在三家地段医院“以身试针”,取得证据后,将这三家医院告上法庭。
谁来拯救“打假医生”陈晓兰?
陈晓兰分析指出,某种假劣医疗器械一旦出现,会很快进入数家医院,其手法是通过高回扣,医院借医生之手,以“治疗费”名义开给病人,大多以医保资金结算。因而使用假劣器械造成了巨额医保资金的流失。以上海取缔约1000台“光量子仪”为例,如果以每台每天10人次计算,那么全市一天将花掉医保费用40万元。
陈晓兰对社会作出了这样大的贡献,但一些同行却视其为“另类”。1997年她因不断举报问题而被中断了医院收入,难以在原单位正常工作;她的年终评价被写上“不服从组织的统一决定,反对把光量子说成激光”;她的人身安全甚至也受到威胁。
CCTV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C. 描写医生人物品质的成语
妙手回春、
华佗再世、
杏林圣手、
济世良医,
妙手仁心、
悬壶济世、
妙手回春、
手到病除,
对症下药、
白衣天使、
医术高明、
救死扶伤,
D. 关于一些医德高尚的医生的事迹
孙思邈发扬我国古代医师行医的优良传统,要求医生具有高尚的医德。他说,一个高尚的医生,一定要以普救病人的痛苦为职责,不贪名声,不图金钱,对病人应该有高度的同情心,治疗工作要有始有终。病人来请看病,不能计较他们的穷和富、美和丑,应该一视同仁,都给以尽心治疗。遇到危险的病症,不要先想到自己的利害得失,瞻前顾后。如果遇到传染病人,医生虽然要保持清洁,讲究卫生,却不能有所顾虑,害怕接近他们。遇到需要出诊的时候,不管山路怎样险阻,天气怎样冷热,或者是在夜晚,自己尚未吃饭,都要立刻出发。
孙思邈认为,一个好的医生还应该有好的医学修养。要熟读古代的医学经典,也要广泛地涉猎其他著作,使自己具有比较丰富的文化知识,从而加深在医学上的造诣。
结合当时医学界存在的问题,孙思邈说,有的人只读了三年书,就骄傲地说天下没有他治不了的病。但是等他治了三年病之后,才懂得自己懂得的实在太少了。他还批评有一种人,偶然治好了一次病,就以为自己天下第一,骄傲得了不得,这是医生致命的弱点。
孙思邈自己具有高尚的医德,堪称典范。他对病人爱护备至,一心为病人着想。他把一些病人接到自己家里,耐心为他们治疗。有的患者皮肤溃烂,他不怕脏、不嫌臭,热情地为之擦药治疗;有的脖子很粗,难以下咽,他便让人喂饭,千方百计地让病人吃下去;有人久病不愈,性情变得很暴躁,他就耐心地给以开导安抚。他还常常翻山越岭,走村串户,深入群众,治病救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当时,许多病人都为他高尚的医德深深感动。
孙思邈认为,医生不仅要治病,而且要劝人防病。他告诫人们,讲究卫生,可以预防疾病。要经常劳动,但不要过度疲劳。他要人们不要随地吐痰,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要吃过饱,喝酒不要过量,饭后要漱口,睡觉不要蒙头、不要张口等等。他自己栽种药物,早晚做按摩、气功和打太极拳,活了101岁。由于长寿,宰相魏征等人在修齐、梁、周、隋等朝的史书时,都曾征求他的意见,请他提供资料。
孙思邈对医药学的伟大贡献,和他的高贵品质,千百年来为人们所称颂,人们尊他为“药王”,并且用各种方式来纪念他。他曾隐居在五台山,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五台山改名为“药王山”,在山上建了“药王庙”,塑像立祀。庙里有“拜真台”,相传唐朝皇帝曾在这里封他为“真人”。庙里还有一个“太玄洞”,据说是孙思邈当年隐居的石洞,洞里有他的塑像,洞旁有一座亭,内竖八个石碑,叫做“千金宝要碑”,是在1124年北宋时期建立的,上面刻着“千金方”中的部分药方。庙里有个洗药池,据说是孙思邈洗药的水池。在药王山的南山上,有一个1081年刻的石碑,上面详细记载着孙思邈的生平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