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山东省四进工作组是干什么的
菏泽四市省政府办公厅工作组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和厅党组要求,迅速下沉基层对接,到乡村、社区、项目、企业一线调研了解情况,督导疫情防控,宣传惠企政策,协调解决问题,当好政策宣传员、难事协调员、群众服务员、落实督办员,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各工作组3月5日抵达当地后,及时召开对接会,与四市(区、县)的有关同志进行深入座谈,详细了解各区(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自觉服从地方党委政府工作安排,针对陵城区、博兴县、东昌府区、牡丹区四地疫情防控、复工达产实际,努力做到掌握上情,吃透下情,进一步提升对开展“四进”攻坚行动重要性的认识,坚定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整体战、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着力强化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增强做好“四进”攻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各工作组深入联系点实地考察,了解困难诉求,征求意见建议。德州工作组深入西街社区、后王村了解疫情防控、流动人员管理、防疫物资的储备等情况,在山东中昊集团查看企业复工复产及支援防疫工作的成效,详细记录了地方需求,并建立工作台账;滨州工作组分别对四个联系对象开展“点对点”式调研,详细了解企业项目社区乡村困难问题和所急所需所盼,并前往博兴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复工复产指挥部调研;聊城工作组坚持不间断走访四个联系服务点,同时积极主动作为,在东昌府区选择了16个村庄和企业。每周在服务四个工作点的同时,分批次深入这些村庄、企业开展实地考察;菏泽工作组对民泰社区部分老旧小区、吴店镇魏庄村开展入户走访,探视慰问部分生活困难群众,深入了解基层社区治理堵点痛点难点。经过调研,对基层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复工复产、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有了全面了解。
制定工作方案,有力有序推进。聚焦疫情防控、企业复工达产、项目建设、保障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各工作组立足实际,逐一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逐项分工明确到人,实行台账管理。针对基层社区、乡村防疫物资紧缺问题,各工作组积极协助购置和筹集防护物资,帮助社区和乡村缓解燃眉之急。同时积极推动解决企业困难,督导经营场所有序复业。结合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国外疫情发展加快的趋势,督促各农村、社区、企业和项目负责人注意严格防控输入性感染,特别是强化对省外、境外人员的管控,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上。
据介绍,各工作组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精准定位,服务到位,为企业和基层群众多办实事、解难事,做到帮忙不添乱,帮办不包办,到位不越位,不给基层添负担。在解决基层困难的过程中,坚持能够当场解决的立即解决;需要反映、协调的提出解决方案,及时汇报协调。在工作生活中,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我省实施细则,认真落实派驻干部“十不准”要求,自抬标杆,严于律己,树立办公厅干部的良好形象。
下一步,各工作组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为企业和基层解决实际困难,推动“四进”攻坚行动取得更大成效。一是对企业和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开展蹲点调研,进一步剖析问题根源,研究提出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具体解决措施;二是继续做好与当地党委政府的沟通对接,推进各级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措施落实落地,确保取得扎实成效;三是积极争取与省直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信息员、协调员的工作,争取基层提出的问题尽快解决。
❷ 开展"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取得哪些成效
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模范社区创建工作,近期,社区党支部坚持正面引导、主动发声,开展了一系列去除宗教极端化思想宣传教育工作。
积极组织学习。通过组织学习让社区工作人员和下派干部充分认识到“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社区作为基层民族和宗教工作的前沿阵地,要充分发挥一线作用,借助民族团结教育的活动契机大力开展针对性的民族团结、宗教、法制宣传活动。
走访进行宣讲。社区工作人员和“三民”工作组,组成混编组,根据网格划分认真走访每家,在了解需求、传达惠企政策的同时,结合当前的稳定形势,对职工宣讲维吾尔风俗与伊斯兰教礼仪的区别、现代文明生活方式、认清宗教极端主义的表现形式、渗透方式以及现实危害等内容。
营造宣传氛围。社区通过制作悬挂双语宣传横幅、利用LED屏滚动宣传等方式,在辖区铺开地毯式宣传,确保辖区全覆盖,无死角,营造更加广泛、深入、有效的“去极端化”宣传氛围。通过大力宣传,让“民族团结一家亲”、“稳定才能让新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幸福”、“坚决打击暴恐犯罪、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等观念深入各族百姓的心中,让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社区和谐成为辖区各民族心中的期盼,让宗教极端主义在基层失去滋生的土壤,让任何暴恐犯罪都被各民族群众所谴责,有各民族的呵护浇灌,一小撮居心叵测的民族蛀虫是无法撼动新疆民族团结这颗参天大树。
❸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深刻认识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新变化
发展实体经济,重点在制造业,难点也在制造业。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产业协作正在重塑传统实体经济形态,全球制造业正处于转换发展理念、调整失衡结构、重构竞争优势的关键节点。
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主要发达国家反思脱实向虚的发展模式,重新聚焦实体经济,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集中发力高端制造领域,力图重振制造业并不断扩大竞争优势。
同时,一些新兴经济体依靠低成本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步伐,致力于打造新的“世界工厂”。
我国应对这种“双重挤压”局面,必须把发展实体经济摆在突出重要的战略位置,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努力扭转资本脱实向虚的趋势,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新工业革命给制造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以信息网络技术加速创新与渗透融合为突出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孕育兴起,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特征日趋明显,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竞争愈演愈烈。
新工业革命与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形成历史性交汇,我们必须把握变革趋势和时间窗口,做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努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
我国制造业提质升级任务日益紧迫。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经济总体规模和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但与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水平和制造强国建设目标相比,多数领域在技术创新、质量品牌、环境友好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结构性供需失衡问题凸显。
面向未来,必须着眼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加快实现质量效益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力转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3)大力宣传惠企扩展阅读: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措施
发展实体经济涉及方方面面,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统筹推进。从当前我省经济运行形势看,要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以抓实体、兴实体、强实体的实际成效,确保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
1、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投资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直接手段,也是推进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扩大有效投资对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
要围绕实施“四大国家战略”扩大有效投资,认真谋划和实施一批对全省发展有示范引领作用、具有较强带动力和影响力的重大项目建设,切实把“四大国家战略”落到实处。
要围绕“四大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以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为切入点,推动大平台加快构筑、大产业加快形成、大企业加快发展。
要围绕改善民生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抓好教育、卫生等领域的项目建设,以及城镇保障房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等项目建设。
要围绕文化强省建设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抓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项目建设,支持各地规划建设一批有区域特色的文化综合体。
要围绕推进新型城市化扩大有效投资,着重抓好一批有利于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有利于改善农村面貌、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项目建设。
2、努力拓展国内外市场。
发展实体经济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当前,最重要的是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出口。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着力优化出口主体结构、商品结构、市场结构和贸易结构,大力推进境外贸易促进平台、出口基地和营销网络建设。
积极做好各类境内外展会参展工作,不断完善对外贸易预警机制,促进出口平稳增长、进口为我所需,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发展。
同时,要积极扩大国内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建立健全营销网络,支持专业市场在外设立分市场,继续推进“浙江名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不断提高浙江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
3、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推进实体经济发展必须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强化国内外科技合作,扎实做好杭州、宁波、嘉兴等国家级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切实增强科技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加快青山湖科技城和未来科技城建设,充分发挥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宁波中科院材料研究所和各大企业研发中心的作用,着力集聚和建设一批国内外一流的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
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加大研发力度,加强专利申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人才强省,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4、切实强化要素保障。
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着力加强电源、电网建设,积极组织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强化能源保障。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和耕地的空间布局,合理利用低丘缓坡,统筹配置增量、存量、流量、用量,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加快组建地方金融控股集团,加快地方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
要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建立资源要素向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符合节能减排方向企业倾斜的配置机制,不断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
5、加强对企业的服务。
发展实体经济必须切实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落实完善减负惠企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不断增强小微企业发展活力。
要加快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主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兼并重组、整合产业,着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大企业大集团。
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服务,深化“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和“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认真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切实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要抓住国家即将出台促进民间投资新36条实施细则的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放宽准入、完善政策、加强服务,不断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实体经济。
要认真落实全省改善发展环境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减少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审批时间,依法下放权限,不断提升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使发展环境得到切实改善。
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良好氛围,使人才和资金等要素更多流向实体经济,政策措施更加有助于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优势。
❹ 我市万名干部助脱贫要求帮扶责任人要当好四员,四员指的什么
惠企政策的宣传员、企业产品的推销员、解决困难的协调员、政银企互动联络员等“四员”
❺ 社区开展去极端化宣讲工作有哪些
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模范社区创建工作,近期,社区党支部坚持正面引导、主动发声,开展了一系列去除宗教极端化思想宣传教育工作。
积极组织学习。通过组织学习让社区工作人员和下派干部充分认识到“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社区作为基层民族和宗教工作的前沿阵地,要充分发挥一线作用,借助民族团结教育的活动契机大力开展针对性的民族团结、宗教、法制宣传活动。
走访企业进行宣讲。社区工作人员和“三民”工作组,组成混编组,根据网格划分认真走访每家企业,在了解企业需求、传达惠企政策的同时,结合当前的稳定形势,对企业职工宣讲维吾尔风俗与伊斯兰教礼仪的区别、现代文明生活方式、认清宗教极端主义的表现形式、渗透方式以及现实危害等内容。
营造宣传氛围。社区通过制作悬挂双语宣传横幅、利用企业LED屏滚动宣传等方式,在辖区铺开地毯式宣传,确保辖区全覆盖,无死角,营造更加广泛、深入、有效的“去极端化”宣传氛围。通过大力宣传,让“民族团结一家亲”、“稳定才能让新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幸福”、“坚决打击暴恐犯罪、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等观念深入各族百姓的心中,让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社区和谐成为辖区各民族心中的期盼,让宗教极端主义在基层失去滋生的土壤,让任何暴恐犯罪都被各民族群众所谴责,有各民族的呵护浇灌,一小撮居心叵测的民族蛀虫是无法撼动新疆民族团结这颗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