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吴国桢事件的人物生平
吴国桢,湖北省建始县人,生于1903年。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后公费保送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留学,1927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曾受蒋介石器重,历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湖北省税务局局长、蒋介石侍从室秘书、重庆市市长、外交部政务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上海市市长等要职。国民党逃台后,为了争取美国的好感和支持,1949年12月,蒋介石任命吴国桢取代陈诚出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
❷ 民国时期的吴国桢生平
吴国桢(1903-1984),字峙之。湖北建始人。早年先后入南开中学、清华大学学习,毕业后赴美留学,获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湖北省财政厅长、汉口市长、重庆市长、国民党政府外交部政务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部长、上海市长(1946.2-1949.3)。曾任蒋介石秘书。1949年4月去台湾,历任台湾省“主席”、“行政院”政务委员。因与台湾蒋家父子政见不一,1953年5月“请假赴美”,从事教育与著述,1954年被蒋介石明令撤销其政务委员职务、开除其国民党籍。
❸ 余姚的著名人物
虞世南,唐代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余姚人。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
严光,又名严遵,字子陵,汉元帝建昭二年八月十二日出生于姚北黄清堰村(现下河严家村),是一位历代传颂的高风亮节之士。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成化八年(1472年)出生于余姚城内的瑞云楼,是心学大师,教育家、军事家、书法家。
朱之瑜,字鲁屿,号舜水,出生于余姚城内,是中国明清之际的学者,教育家,中日文化交流先驱。
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学者尊称梨洲先生。是明末清初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家、史学家、学问家。
虞国,汉代人。是孝义传世、德行远著的学者名宦。
董袭,余姚人中难得的一员勇猛的武将,为经营江东(长江下游地区),建立孙吴政权的基业立下汗马功劳。
虞翻(164年—233年),是三国时期的经学家。
虞喜(281年—356年),字仲宁,是东晋时期的经学家和天文学家。
虞预(约285年—340年),字叔宁,东晋的历史学家,是天文学家虞喜之弟。
胡沂(1107年—1174年),字周伯,是南宋时期学者,有胆略的谏臣。
孙介,字不朋,余姚烛湖人,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学者。因著《雪斋野语》一书被人们尊称为“雪斋先生”。
王逨(1116年—1178年),字致君,祖籍宛丘(今河南淮阳),幼年随父迁居姚江,是为余姚人,南宋学者。
方山京,字子高,南宋理宗年间人,出生于梁弄姚巷。是南宋理宗景定三年的状元。
赵善誉(1143年—1189年),字精之,祖籍浚都(今河南开封),生于余姚。是宋太宗赵光义后裔。
孙应时(1154年—1206年),字季和。是南宋前期的儒家名臣。
高翥(1170年—1241年),初名公弼,后改名翥,字九万,号菊磵,余姚石山樟树人(今属慈溪)。是南宋时期“江湖派”诗人中的诗家。
杨璲,字元度,号西园,元末明初人,一生崇尚儒学,是宋代理学在姚江的传人。王纲(1302—1371),字性常,一字德常,以文学知名,是思想家王阳明的六世祖。
谢迁(1449年—1531年),字于乔,号木斋。是明代前期秉节直谅的大臣,为当时世称的“天下三贤相”之一。
孙燧(1460年—1519年),字德成,号一川。出生于横河孙家境一个世代官宦之家。是一位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谋判分裂,不惜以身殉难的忠烈之士。
倪宗正(1471年—1537年),字本端,号小野,出生于余姚北城武胜门内清晖佳气楼。是明代的文章家。
徐爱(1487年—1517年),字日仁,号横山,余姚马堰(现属慈溪)人,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的最先及门弟子,妹夫。是王学的主要传人。
徐珊(1487年—1548年),字汝佩,号三溪,王阳明学生,是一位不畏权贵的志士,严尊师说的王学传人。
韩应龙(1498年—1536年),字汝化,是明代余姚三状元之一。
钱德洪(1496年—1574年),名宽,字德洪,以字行,又字洪甫。出生于余姚绪山(即龙泉山)北麓的瑞云楼,又曾在绪山就学,因此取名绪山,学者尊称他为绪山先生。是五代吴越国君钱镠的第十九世裔孙,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的高足弟子,嘉靖十一年进士。
赵锦(1516年—1591年),字元朴,号麟阳,是王阳明弟子中最年轻的学生,明代的学者型官员。
诸燮(1522年—1566年),字子相,明代余姚人,历官兵部主事、邵武同知,俱有惠政。曾守山海关,忠贞为国。精理学,一洗陈言。
谢志望(1528年—1555年),字见甫,系谢迁之长玄孙,是明嘉靖年间浙东地区的抗倭英雄。
何良臣,字际明,号惟圣,生活于明正德至万历年间,是明代的军事家。
叶宪祖(1566年—1641年),字美度,一字相攸,号六桐、桐柏,园居士、紫金道人,是明代的戏曲作家。
沈国模(1575年—1656年),字叔则,号求如,晚年居住横岙之石浪山,又号石浪老樵,是晚明王学传人,姚江书院的首创者。
史孝咸(1582年—1659年),字子虚,号拙修,出生于城南半霖史家村,是南宋臣相史浩之后裔,是姚江书院首创者之一。
黄尊素(1584年—1626年),字真长,号白安,城东黄竹浦人,明季东林党骨干人物,思想家黄宗羲的父亲。
朱启明(1590年—1671年),原名之琦,字伯球,号苍曙,出生于余姚城内龙泉山麓。他是明军将领,明末清初学者朱舜水的胞兄。
韩孔当(1599年—1671年),字仁甫,是姚江书院第二代主讲。
孙嘉绩(1604年—1646年),字硕肤,天启年间阁老孙如游之孙。是明末清初的抗清志士。著有《五世传赞》、《存直录》等作。
吕章成,字裁之,号馀民,是明末清初余姚的一位身怀奇才的气节之士。
熊汝霖,字雨殷,姚北天华街(今朗霞街道天华)人,明末抗清志士。
郑遵谦,字履恭,余姚临山卫人,少年时即有侠义心肠,轻财好义,是明末一位坚持民族气节,为大义而断绝亲情的抗清英烈。
史标(1616年—1693年),字显臣,是沈国模弟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是姚江书院第三代主讲。
王翊(1616年—1651年),字完勋,号笃庵,是明末清初的抗清将领,民族英雄。
黄宗炎(1616年—1689年),字晦木,号立溪,学者称鹧鸪先生,通德乡黄竹浦人,黄宗羲胞弟,抗清义士、学者。
黄宗会(1618年—1663年),字泽望,号缩斋,世称石田先生,黄宗羲二弟,清初学者。
徐景范,字文亦,号正庵,是清代中兴“姚江书院”的王学传人。著有《四勿徽录》、《学问偶存》、《五经疑》、《纪史》、《正庵诗稿》等作。
黄百家(1643年—1709年),黄宗羲第三子,字主一,号不失,别号黄竹农家,通德乡黄竹浦人,清初史学家,是近代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者。
邵廷采(1648年—1711年),原名行中,字允斯,后改名廷采,字念鲁。余姚城区人,是清朝初期浙东地区的重要史学家。
劳史(1655年—1713年),字麟书,号馀山,是清康熙至雍正年间的平民学者。
陈梓(1683年—1759年),字敷公,字右民,号一斋,又号客星山人。姚北临山人,是清代康熙至乾隆间的诗人。著有《四书质疑》、《经义质疑》、《删后诗文存》、《客星零草》、《寓峡草》、《九九乐府》、《一知杂著》、《定泉诗话》等作。
邵昂霄,字子政,清朝的天文历算学家。
卢文弨(1717年—1795年),字绍弓,好矶渔,人称抱经先生,是清代的经籍校勘学家、藏书家。
邵晋涵(1743年—1796年),字与桐,又字二云,号南江,是的历史学家,浙东史学的殿军。
翁元圻(1751年—1825年),字载青,号凤西。清代学者,书法家。
黄澄量(生卒年未详),字式筌,号石泉。梁弄人,诸生,清乾嘉时藏书家。
叶樊(1791年—1836年),字季卫,号槿圃,余姚城北武胜门人。是清代余姚地区的桥梁建筑师。好土木营建,尤长桥梁建筑,相继督造修建余姚东门外皇山桥(今改建混凝土闸桥)、跨舜江的通济桥(今存,为余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城石巍桥(今河填桥废)、转良桥(今称最良桥)。又捐资3万缗,扩建北门外候青桥,改3孔为5孔,民感其德,改名季卫桥。桥成,越年卒。建宅寿山堂即今王阳明故居
朱兰(1800年—1873年),字久香,号耐庵,文治先生之子,姚城东门外酱园街人。清中晚期闻名全国的考试官。
黄春生(1811年—1861年),郑巷黄李鲍村人,是清咸丰年间余姚“十八局”佃农起义的领袖。
黄炳垕(1815年—1893年),字慰亭,号了翁,是清代后期的天文、历算、史地学家,是黄宗羲的七世孙。
翁庆龙,初名琳,字巳兰,号解虚心室主人。清代学者翁元圻曾孙,晚清的书法家。
虞悰(434年—499年),字景豫,出生于虞氏豪强大族之家,是南北朝时期的贵官巨宦。
阮令瀛(474年—540年),原姓石,是南北时期萧梁朝的文宣皇太后。
顾全武(866年—930年),少年时曾做过和尚,故又名顾和尚。是五代时期余姚人中的吴越王钱镠胡名将。
孙子秀(1212年—1266年),字元实,号静见,梁弄汪巷人。是宋代较有才气,注重儒学的官员。
谢丕,字以中,号汝湖,泗门人,明大学士谢迁之子。又是奸相严嵩的知心朋友。
吕本(1504年—1587年),字汝立,号南渠、期斋,出生于余姚南城的玉兰堂。明代余姚三阁老之一,亦是依附严嵩奸党的亲信之一。
翁大立(1517年—1597年),字儒参,明代中期为治理洪水作出重大贡献的大臣。
孙如游(1549年—1624年),字景文,是忠烈公孙燧的曾孙,明代余姚三阁老之一。
王喜姐,祖籍余姚双雁乡上王村(今东南街道茭湖上王村),为明神宗的皇后,世称孝端皇后。
骆尚志,号云谷,浙江绍兴余姚人,明万历年间神机营参将,臂力惊人,能举千斤,且擅长剑术。参加明军入朝作战,取得不错战绩。
高士奇(1645年—1704年),字澹人,号瓶庐、江村,原籍余姚匡堰乡(今属慈溪市)。是清代的书画、古董鉴赏家、收藏家、历史学家。
邵友濂(1840年—1901年),原名维诞,字小村,是清末的外交大臣。
高似孙,字续古,号疏寮,原籍鄞县,晚年迁居余姚。是宋代的方志学家和目录学家。
朱然(181年—249年),字义封,三国时期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是余姚有史籍可查的首任行政长官。
宋汉章,余姚丰南郎霞宋家人。近代银行家,上海中国银行负责人。
黄楚九,名承乾,字楚九,号磋玖,清同治十一年出生于余姚通德乡黄竹浦(今属梁辉镇)医药世家,为上海大世界的创始人。对近代医药业和娱乐业的发展作出过贡献。
蒋梦麟(1886年—1964年),原名梦然,后改梦麟,字兆贤、少贤,号孟邻,笔名唯心。1886年1月20日诞生于余姚老蒋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曾任浙江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西南联合大学主要领导人、国民政府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是教育活动家。
杨贤江,余姚云和乡杨家村人。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一代青年的导师、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沈宗瀚,乳名修年,字海槎,别号克难居士。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2月15日)生于余姚凤亭乡,为中国农学家。
吴耕民,1896年3月17日出生于余姚镇精忠乡东溜场村(今属慈溪),现代园艺学奠基人,逝世前为中国园艺学会名誉理事、浙江农业大学一级教授。
谷镜,公历1896年9月26日生于浙江余姚梁辉乡杨梅潭村,为中国现代病理学创始人,病理学家和医学教育家。
黄云眉,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日,出生于余姚城内笋行弄锈衣坊。字子亭,以“半坡”为号,教育家、历史学家,现代史学界公认的明史专家。1965年曾将旧籍245种,3130册赠送给梨洲文献馆及余姚梨洲中学。
严景耀,1905年7月24日出生于余姚低塘姆湖严家村。社会学家,中国犯罪学的开拓者。严景耀、雷洁琼夫妇俱为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
胡考,祖籍余姚。1912年12月23日生于上海。1994年6月23日逝世于北京。是集画家、小说家、诗人于一身的艺术家。
王仲荦,1913年11月9日生于余姚(一说生于上海),一名颂平,又名元崇,为中国现代史学家。
杨积芳(1856年—1938年),字馥笙,号福荪、寄篁,又取号东渔,下沙畈人。曾在朗霞篁封桥住过。编纂有《六仓志》,留有《东渔印存》。
郭静唐(1903年—1952年)幼名寅生,又名挹青,字琴堂。姚北周巷人。与楼适夷合办《余姚评论》、《余姚青年》等刊物。
高培良(1894年—1967年)余姚候青门高家弄人。与亲戚郭永泉合资创办“余姚唯一特产制造厂”,生产笋干菜,以“唯一”商标向政府注册。
裘树堂(1906年—1990年),又名柱常,笔名裘重,出生于余姚龙泉山北麓的邬家道地。为上海《新闻日报》的编委,中国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另著有《黄宾虹传记年谱合编》。
楼适夷(1905年-),中共余姚第一任支部书记。1944年12月到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浙东行政公署担任文教处副处长。参加过抗美援朝。1980年写有散文《夸我的故乡》《适夷散文选》。
陆一飞,又名瑞云,字挹斐,1931年出生于余姚桐江桥。中国山水画家,有不少画是余姚山水,出版过专集三本。
胡景耀,1937年出生于余姚镇,北京天文台研究员。1989年在欧洲南方天文台发现一颗闪烁绿色光环的行星状星云,被国际天文界命名为“胡星”。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大陆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校长。
沈君山,1932年8月29日生,浙江余姚人,家世显赫,台湾大学物理系学士,美国马里兰大学物理博士,曾任职于普林斯顿大学,美国太空总署太空研究所及普度大学。1973年回台湾后,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兼理学院院长,后曾担任行院政务委员,并于1993年当选第一届民选校长。
❹ 吴国桢做过总理吗
吴国桢吴国桢(1903-1984),字峙之。湖北建始人。早年先后入南开中学、清华大学学习,毕业后赴美留学,获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湖北省财政厅长、汉口市长、重庆市长、国民党政府外交部政务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部长、上海市长(1946.2-1949.3)。曾任蒋介石秘书。1949年4月去台湾,历任台湾省“主席”、“行政院”政务委员。因与台湾蒋家父子政见不一,1953年5月“请假赴美”,从事教育与著述,1954年被蒋介石明令撤销其政务委员职务、开除其国民党籍
没当过总理
❺ 三国时吴国名将程普韩当都是北方人,怎么会投到江东孙氏的帐下
程普 黄盖 韩当 这些最早是跟着孙坚后面的 后来孙坚死了就跟着孙策了
这些早期的将领并不是东吴的 而是当初孙坚在淮泗一带招募的 这部分人很多都是其他地方流亡过来的 这部分人被称为淮泗将领
历史上没有记载 都是说孙坚出来就跟着孙坚打天下的
其实这也没必要深究 不一定出生在哪里就一定非要跟着哪里的人打天下
比如 关羽 河东解良人 但是由于杀了人本地呆不下去了 所以才来到南边 然后跟着刘备
我想程普黄盖韩当他们也有可能不想在本地混 然后跑到其他地方去跟着人家打江山
这就好比现在你找工作 你也不一定非在家乡找啊 外面有好的你还不是就到e外面工作的
而且孙坚虽然老家是江东的 但是其很年轻的时候就跑到淮南跟着袁术混了 所以孙坚本身也不是江东士族 要不也不会需孙策以后的江东镇压战了
❻ 浙江省余姚市出过哪些名人,我知道的有黄宗羲,王阳明,虞世南
现代的作家名人有很多,如谢志强、徐渭明、颜文祥、符利群、方静飞、孙兆琦、朱旭虹、张放鸣、沈华坤、王旭明、何桂英、帕蒂古丽、唐裕康、方其军、姚业鑫、叶龙虎……还有名扬网络的袁孝冲等。
谢志强: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理事,宁波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郑州小小说学会副会长。已出版个人小小说作品和文学理论专著《会唱歌的果实》、《小小说讲稿》、《与小小说共舞》、《外婆点亮煤油灯》、《新启蒙时代》等20部。作品在《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国文学》、《读者》、《青年文摘》、《作家文摘》、《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数十种选刊和选本所选载。90余次获国家、省、市以上文学奖。其中主要获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首届“小小说星座奖”(2002年),首届中国小小说金麻雀提名奖(2003年),第三届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2005年),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年度评奖连续五届二等、一等奖,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佳作奖以及1997年至1998年度、1999年至2000年度、2001年至2002年度、2007年至2008年度四届优秀作品奖和佳作奖,四次获《微型小说选刊》“读者最受欢迎的微型小说”和全国微型小说征文获奖。2006年列入中国小说学会颁发的排行榜上榜作家,2009年获“新世纪风云人物金牌作家”称号。三十余篇小小说被译介到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波兰、新加坡、土耳其、俄罗斯,部分列入中外大学教材;二十余篇小小说入选北京、上海、广西、江苏等省市的大、中、小学语文教材和改编为电视剧及列入大学考卷。
颜文祥:男,1968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供职于余姚日报社。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余姚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92年起在业余时间里从事文学创作,至今已在宁波以上级报刊上发表各类作品达一百万多字,有四十多件作品在全国、省、宁波各类征文中获奖。1999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个人散文随笔集《看着一棵树长大》、2003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长篇报告文学集《河姆渡畔文明花》(与人合作),该书曾荣获“宁波市五一个工程”图书奖。2010年由宁波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树的随想》。
符利群:女,1971年12月出生。浙江省作协会员,宁波市作协理事,余姚市作协秘书长。浙江省文学创作中级职称。2007年获余姚市委宣传部颁发余姚市首届“文艺新人”称号,2010年获余姚市人民政府颁发“余姚市优秀专业人才”、“余姚市中青年专业人才”称号。2013年2月列入首批“浙江省青年作家人才库”。发表各类文学作品60余万字,获省市级以上各种文学奖四十余次,数十篇作品入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选本。编剧影视动画片《戚继光英雄传》、《少年王阳明》,电视文艺片《露天电影》等。历年来出版文学作品8部,计:2001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散文集《与阳光有约》;2006年宁波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爱在左》,2007年获宁波市“五个一工程奖”;2007年12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长篇散文《你给村庄打个结》;2008年5月宁波出版社出版长篇传记文学《院士之路·郁铭芳传》;2008年10月华文出版社出版传记文学《陆章铨传》;2009年4月宁波出版社出版余姚《四先贤精品连环画》(与人合著)。2009年8月宁波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立春》。2011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万物生长》,获2012年宁波市“五个一工程奖”、宁波市优秀文学作品奖。
帕蒂古丽:女,本名帕提古丽,维吾尔族。1965年出生在新疆沙湾县老沙湾镇大梁坡村。曾获首届开发建设新疆文学奖一等奖。现居江南。浙江作协会员。《散文选刊.下半月刊》2013年度签约作家。1996年起在《余姚日报》工作,现任专刊副刊部主任。连续两届担任余姚市政协常委、宁波市少数民族联合会副会长,余姚市少数民族联会会长、荣誉会长等社会职务。已出版报告文学集《笔蘸姚江》、散文集《跟羊儿分享的秘密》、《混血的村庄》、《隐秘的记忆》。长篇小说《隐痛》列入2013年中国作协少数民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近几年有3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见诸《人民文学》、《天涯》、《新华文摘》、《民族文学》、《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上海文学》、《海外文摘》、《青年文学》、《红豆》、《西部》、《西湖》、《黄河文学》、《西南军事文学》、《浙江作家》、《安徽文学》、《广西文学》、《文学与人生》、《文学港》、《伊犁河》等刊物。《模仿者的生活》、《在稻谷上睡了一个冬天》被翻译成维吾尔文、哈萨克文、蒙古文、藏文和韩文刊登于《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散文《在稻谷上睡了一个冬天》入选《中国散文2012年度佳作》和《2012中国散文年选》。散文《模仿者的生活》获得2012第四届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2012年度《民族文学》奖、《散文选刊》2012年度最华文佳奖。散文《思念的重量》获2012“我的一封信”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
何桂英:笔名风荷,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从小爱好诗文,创作不辍,在《星星》《诗选刊》《诗歌月刊》《诗潮》《中国文学》《中国诗歌》《中国诗词月刊》《中国网络诗歌》《绿风》《青年作家》《浙江作家》《青海湖》《黄河诗报》《文学港》《意文》《南方作家》等刊物发表诗歌三四百首。诗歌入选《中国新诗精选300首》《中国当代诗歌选本》《中国当代短诗选》《2012年中国诗歌精选》《女子诗报年鉴•2012年卷》《中国2012年度诗歌精选》《网络诗选2012年度诗歌精选》等诗歌选本。2008出版诗集《临水照花》,2009出版散文集《城里的月光》和散文诗合集《水岸花城》,2012年出版诗集《恣意》,《恣意》由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诗人荣荣作序。现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2013年2月被列入“首批浙江省青年作家人才库”。诗观:“诗歌就是生活,诗歌就是思想,诗歌就是你这个人。”
姚业鑫:男,1942年7月生,大学中文系毕业,余姚市政协退休,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学读书时,在《东海》杂志和《浙江日报》上发表诗歌5首。读书与工作之余,涉足文艺创作多个领域,近300件散文、诗歌、小小说、诗词、舞蹈、戏剧、评论作品,发表于省市级和中央级报刊、杂志、出版物,以及美国、台湾的中文报刊上。其中以童歌舞《四明山上小牧童》(与人合作)参加全国学校剧比赛,一件影视作品获全国星光奖鼓励奖,戏剧剧本《卢七妹传奇》(与人合作)获浙江省剧本三等奖。
叶龙虎:男,1952年12月出生。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余姚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理事。中共党员,在职大学学历,中国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现供职于余姚中诚会计师事务所,任主任会计师。2004年开始文学创作,几年来先后有《静悄悄的河姆渡湿地》等140余篇散文、随笔由《宁波日报》、《宁波晚报》、《文学港》等报刊杂志发表,著有《故土乡情》、《过去的时光》、《家乡的小河》等散文、随笔集,其中《故土乡情》(第一版)2011年获余姚市首届优秀文艺作品杜鹃花奖铜奖,《江水滔滔说古渡》被评为2012年度宁波市报纸副刊一等奖。
袁孝冲:男,笔名“流星”,商务管理讲师,机电设计工程师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会员,中国青年作家学会会员 ,宁波市网络作家协会会员,余姚市网络文化协会会员。曾在中国作家网 、中国作家在线 、《中国冶金报》、《企业家日报》、中报网、人民日报华人版《华人日报》、京广网、中国文化网、《中国科教博览》杂志社、腾讯网、消费日报网、价值中国网、商界杂志社、《今日快报》、今日头条网、中国公益网、宁波日报、中国警事、余姚日报、企业培训网、余姚新闻网等各大报网媒体上发表消息通讯、诗歌散文、论说随笔等500多篇,并有多次作品获奖,有作品将被入录《当代诗人文选》、《中国作家文选》等丛书。
❼ 吴国桢的人物简介
吴国桢(1903—1984),字峙之,湖北建始人。
早年先后入南开中学、清华大学学习,毕业后赴美留学,获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湖北省财政厅长、汉口市长、重庆市长、国民政府外交部政务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部长、上海市长(1946.2-1949.3)。
1949年4月去台湾,历任台湾省“主席”、“行政院”政务委员。因与台湾蒋家父子政见不一,1953年5月“请假赴美”,从事教育与著述。
1954年,被蒋介石明令撤销其政务委员职务、开除其国民党籍。
1984年6月6日,吴国桢在美国病故。
❽ 吴国桢的回国之后
1927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曾受蒋介石器重,历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湖北省税务局局长、蒋介石侍从室秘书、重庆市市长、外交部政务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上海市市长等要职。
1938年10月,日军攻占汉口,吴国桢全家逃往重庆。
1939年,吴国桢出任重庆市长。1942年,重庆大隧道惨案发生,吴国桢被免职。
1943年,吴国桢出任外交部政务次长,1945年出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
蒋下野后,吴国桢随蒋四处行动,作为他的幕僚,出谋划策,并在1949年8月1日成立的中国国民党总裁办公室内任职,但吴国桢亦特别对台湾政治有所动作,此亦种下了陈诚对吴不满的远因。
国民党逃台后,为了争取美国的好感和支持,1949年12月,蒋介石任命吴国桢取代陈诚出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
❾ 江山市的交通变化
江山市简介
地名:浙江省江山市
概况 江山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三省交界处。东经118°22′37〃-118°48′48〃、北纬28°15′26〃-28°53′27〃,中心:北纬28°44′、东经118°37′。东邻衢江区、遂昌县,南毗福建省浦城县,西部与江西省玉山县、广丰县接壤,北连常山县。南北长70.75千米,东西宽41.75千米,总面积2019.48平方千米。总人口41万人(2004年)。
地势南高北低,仙霞岭斜贯东南,怀玉山支脉盘亘西北,最高处为南部大龙岗,海拔1500.3米,最低处北部渡船头,海拔73米。主要河流为钱塘江水系的江山港,境内流长105千米。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区,年平均气温17.1℃上下,年降水量1650~2200毫米。
江山市辖2个街道、13个镇、6个乡:
虎山街道、双塔街道;上余镇、四都镇、贺村镇、淤头镇、凤林镇、峡口镇、长台镇、石门镇、大桥镇、清湖镇、坛石镇、新塘边镇、廿八都镇;张村乡、保安乡、碗窑乡、大陈乡、塘源口乡、双溪口乡。虎山街道 辖市心、西门、东门、江东、南门、安泰、城南7个社区,溪东、陈家安、孝子、平棋、达道、何家山、前井、江山底、店坝头、彭里、乌金山、里坞、麻车、荷塘14个村委会。办事处驻通达路1号。 双塔街道 辖城北、县前、民声、周家青4个社区,菜农、天余、县前、新塘坞、丰足、莲塘、达岭、坳里、岩下、老虎坞、郑村、山外、赵家、何家、星火、缸甫底、五家山、上耀、黄岗、陈村、召石、姚家、金家、下路头、后垄、社后、鸭后、墩头山、杨家坞29个村委会。 〖区位地理〗 江山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属衢州市,是浙、闽、赣三省交界处,东经118°22′37〃至118°48′48〃和北纬28°15′26〃至28°53′27〃之间。东北面柯城区,东邻衢江区、遂昌县,南毗福建省浦城县,西部与江西省玉山县、广丰县接壤,北连常山县。南北长70.75公里,东西宽41.75公里,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 〖交通条件〗 江山素有“东南锁钥、入闽咽喉”之称,是浙江省的西南门户和钱江源头之一,浙赣铁路复线和在建的黄衢南高速公路贯穿全镜。连接浙闽皖的205国道和经衢州直达杭州的617省道以及通往玉山、广丰等公路干线均经境内,通车里程655.05公里。 〖环境资源〗 地势南高北低,仙霞岭斜贯东南,怀玉山支脉盘亘西北,最高处为南部大龙岗,海拔1500.3米,最低处北部渡船头,海拔73米。主要河流为钱塘江水系的江山港,境内流长105千米。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区,年平均气温17.1℃上下,年降水量1650~2200毫米,日照时数2063.3小时,无霜期253天左右,适宜农作物生长和家畜家禽繁育。
自然资源比较丰富。耕地50.39万亩,其中水田40.34万亩;水面6.13万亩(可供养殖2.3万亩);山地231万亩,其中黄土丘陵76万亩。水力发电可开发量8.81万千瓦。地下矿藏有石灰石、萤石、白云石、原煤、石煤、磷矿石、铝土、粘土、大理石、花岗岩、硅灰石等20余种。 〖旅游景观〗 江山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境内森林覆盖率超过67%,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一个,大小水库500多座。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江郎山,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黄巢起义遗址——仙霞关,以及清漾毛氏祖居、保安戴笠老家、浮盖山、峡里湖、月亮湖等150多处景点。自然景观秀丽奇特。境南仙霞岭地处浙闽要冲,旧有“仙霞天险”之称。唐代黄巢起义军在此刊山伐道,进军福建。岭上仙霞关,系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郎山三爿巨石耸立,高260余米,形如天柱,雄伟壮观。市郊南有老虎山,西有鸡公山,城北“百祜(hu)塔”、“凝秀塔”隔江对峙。大陈岭、坛石、大桥一带的天然岩洞,奇异瑰丽,各具特色。
江郎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城南25公里处,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交通便捷。总面积51.39平方公里,涵盖江郎山景区、月亮湖景区、仙霞岭景区、廿八都古镇、浮盖堆石洞群等五大景区。名胜区内飞霞削翠,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身,集奇山秀水、古道雄关、古镇秘宅于一体,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娱乐的最佳选择。
廿八都为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作家创作基地。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历史上是边区的重要集镇,素有“枫溪锁钥”之称。专家誉此为“文化飞地”,学者称其为“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以公共建筑--民间工艺--文艺活动--格扇窗--门与门拱--木雕--石雕--彩绘壁画为主要特色。 〖行政区划〗 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辖13镇6乡2个街道。城市建成区面积超过1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约14万。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江山市辖2个街道、13个镇、6个乡:虎山街道、双塔街道;上余镇、四都镇、贺村镇、淤头镇、凤林镇、峡口镇、长台镇、石门镇、大桥镇、清湖镇、坛石镇、新塘边镇、廿八都镇;张村乡、保安乡、碗窑乡、大陈乡、塘源口乡、双溪口乡 。
2000年,江山市辖15个镇、14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7322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须江镇 92898 上余镇 26983 四都镇 12591 贺村镇 25901 清湖镇 27961 坛石镇 22281 大桥镇 15820 吴村镇 17323 淤头镇 22401 新塘边镇 23652 凤林镇 10155 峡口镇 27691 廿八都镇 8675 长台镇 13313 石门镇 19432 塘岭乡 3977 大陈乡 6861 何家山乡 16232 碗窑乡 15731 卅二都乡 7038 茅坂乡 13113 江郎乡 6010 保安乡 5309 大峦口乡 4084 周村乡 3282 定村乡 2835 双溪口乡 3117 张村乡 9132 塘源口乡 9424
江山历史悠久,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建县,1987年撤县设市。
春秋战国时,江山为姑蔑一部分。春秋末国属越国,战国后期属楚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属会稽郡太末县。新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太末县为末治县,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恢复太末县名。先后属末治县、太末县。东汉初平三年(192),析太末县西部置新安县,属会稽郡新安县。三国时期孙吴宝鼎元年(266),划会稽郡一部置东阳郡,属东阳郡新安县。西晋太康元年(280),改为信安县,南朝陈天嘉三年(562),东阳郡改为金华郡,隋朝初年,又易名婺州,607年复为东阳郡。
唐武德四年(621),析信安县之南川置须江县,以城南有须江得名,隶属越州总管府衢州,为江山建县之始。武德六年,属婺州管辖,垂拱二年(686),恢复衢州,江山属衢州信安县,689年复置须江县,属衢州。
五代后唐长兴二年、吴越宝正六年(931),钱鏐因县南有江郎山,改须江县为江山县,南宋咸淳三年(1267),改名礼贤县,1276年复名江山。
清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后,属衢州军政分府管辖。民国元年,直属于省。三年,省以下设道,属金华道,16年废,24年,属省第五行政督察区,37年,改隶第三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6日江山县解放,属衢州专区。1955年改属金华专区。1985年分设金华、衢州两市,属衢州市。
1987年11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江山县,设立江山市(县级),属衢州。 〖地方文化〗 江山地杰人灵,文化厚重。历史上出过9个尚书、240多名进士,民国有赫赫有名的(三毛一戴)戴笠、毛人凤、毛森、毛万里,全部是中华民国时期的重量级人物,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过伟大的贡献!!!现有江山籍“两院”院士5名。 有历史文化古镇——廿八都,镇连三省,方言13种,姓氏140多个,明清古建筑群保存十分完整。有堪称中国制瓷工艺活化石的三卿口古瓷村。始编于北宋江的《清漾毛氏族谱》,被确定为首批国宝级珍贵档案遗产,由国家档案馆收藏。
风俗
风味食品 有米糕、薯花、米焦、米豆腐、麻糍、粽子、年糕。
除夕与春节、立春、元宵、清明、立夏、端午、六月六、中元、中秋、重阳、冬至。
民风淳朴,正直好讦,不畏强暴,不惧艰险,敢闯好斗,刻苦耐劳,勤于创业,注重乡情,危难相助,勤劳俭朴,团结互助,勇于开拓
宗教
佛教 南朝萧梁时代,佛教传入江山。县内较早的寺庙,有建于梁天监五年(506)的峡口国泰寺,建于天监十八年的城内海会寺(初名龙华寺)、施水寺等。五代后晋天福七年(942),湖州兴国寺高僧法湮在张村乡琚丰村建琚源寺。
道教 据旧志记载,唐贞元初,鄱阳(今江西波阳)人詹妙容曾在江山修炼。解放后,道士法事活动渐少。
基督教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德籍传教士汤铭星来江山传教,建立中国内地会福音堂江山分堂。民国14年(1925),上海基督教内地会派加拿大籍传教士韩耀基(女)、高维义罗(女)来江山传教,在县城文明坊樟树巷设教堂,称江山基督教内地会。
方言
境内方言主要有江山话、廿八都话两种。江山话属吴语,通行于全市,南部(上路乡)与北部(下路乡)略有差别,不影响彼此交际。廿八都话属官话,当地人称“正字”,通行于廿八都镇。
民间谚语:“春雾晴,夏雾雨,秋雾霜,冬雾雪。” “天红霞,呒水泡茶”
“春寒多雨水。” “雨天挑稻草--越挑越重” 〖产业经济〗 江山工业基础较好,产业特色明显。目前已形成以建材、化工两个传统支柱产业和新型电光源、机电、消防器材、竹木加工、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等六大新兴特色产业为主要支撑的“2+6”产业体系。水泥年生产能力1000万吨,全部实现新型干法生产,虎山牌水泥是全省唯一的部优产品;一批化工产品优势明显,DMF、混甲胺产量居世界和全国前例,江化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有机胺生产基地,是衢州市第一家上市的地方企业。六大新兴产业2006年实现总产值75亿,占全部工业产值比重超过50%,拉动工业增长10个百分点。全市现有规模企业239家,亿元企业15家。集聚发展态势明显。基本形成了以江山经济开发区、贺村竹木工业专业区为主,几个特色产业基地为补充的发展平台体系。
江山市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白鹅之乡”、 “中国白菇之乡”、“中国蜜蜂之乡”,是全国二十个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乡镇简介〗 【须江镇】 是江山市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镇域面积81.8平方千米,下辖34个行政村,14个居委会,总人口为84889人。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市区江滨路54号须江镇政府大楼。
【上余镇】 位于江山市与衢州市交界处,距江山市区7千米,东与塘岭相邻,西、南与须江镇相接,北连四都镇、衢江区后溪镇。总面积为91.3平方千米,辖25个行政村,226个村民小组,9423户,2000年总人口为30936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39人。
【四都镇】 位于江山北部,与衢县、常山接壤。面积42.8平方千米,19个行政村,129个村民小组,4326户,14333人。地图
【贺村镇】 距江山市城区10千米,距衢州市区52千米。全镇总面积46.2平方千米,下辖2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20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29143人,其中镇区人口1.3万。
【淤头镇】 位于江山市中西部,距城区20千米,东接清湖镇、石门镇,南连茅坂乡,西邻新塘边镇、吴村镇,北靠贺村镇。总面积45.6平方千米,辖32个行政村,218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2001年总人口2943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645人。
【风林镇】 位于江山市西南部,总面积28.3平方千米,总户数3782户,总人口12781人,其中农业人口12368人。村15个,村民小组118个。
【峡口镇】 距江山市城区40千米,总面积128.9平方千米,总人口34000人,下辖3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
【长台镇】 位于市区南部,东靠张村乡和塘源口乡,西南接石门镇,东北毗碗窑乡。总面积62.38平方千米。辖25个行政村,166个村民小组,一个居委会。镇人民政府驻长台,北距市区2O千米。2000年末,全镇5808户,总人口1783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61人。
【石门镇】 位于江山市区南部,距市区18千米,72.9平方千米,辖有27个行政村,1个居委。有214个村民小组,7346户,总人口25649人。
【大桥镇】 位于江山西北部,距市区34千米。东接坛石镇,南连吴村镇,西依江西省玉山县,北靠常山县。全镇总面积80.7平方千米,辖19个行政村,151个村民小组,5447户村民,总人口20213人。
【清湖镇】 位于江山市区西南郊,距城区7.5千米。全镇面积67.2平方千米,下辖29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共有98个自然村,249个村民小组,人口3.2万多人。新集镇新区坐落在童家淤。地图
【坛石镇】 位于江山市西北部,镇政府驻地距江山市区19千米,北邻常山县,南连贺村镇,西接吴村镇,东毗须江镇、何家山乡。辖24个行政村,区域总面积124.6平方千米,2001年底总人口2889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63人。1992年5月,由原坛石区的上王乡、横渡乡并入坛石乡设立坛石镇。地图
【吴村镇】 位于我市西南部。面积36.1平方千米,辖16个行政村,127个村民小组,6523户,总人口23391人。
【新塘边镇】 新塘边镇位于江山西南部,地处新赣交界,与江西省玉山县下镇、八都镇等地毗邻,距离江山市区24千米。面积47.8平方千米,辖28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人口31531人。
【廿八都镇】 面积66.7平方千米,10876人口。
【茅坂乡】 位于江山市区西南部29千米的浙赣交界的毗邻处,面积约43.6平方千米。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为1.785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38人,分148个村民小组,共4756户。政棠片11个行政村:政棠、南坞、游溪、前坞、官田坞、山后、茅村弄、坝头、基背桥头、上马岙、下路亭。茅坂片10个行政村:一村、二村、三村、达淤、乌应弄、英岸、株树、下社、横山、新村。
【张村乡】 位于江山东南部,距市区28千米。全乡面积135.3平方千米,下辖23个行政村,共有14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930人。
【定村乡】 位于江山市东南端,距市区70千米,东、南与双溪口乡毗邻,西南与周村乡交界,西北与大峦口乡接壤,北与张村乡交界。总面积47.8平方千米,辖7个行政村,29个村民小组,996户,总人口3343人。
【江郎乡】 位于江山市东南部。全乡土地总面积22.2平方千米,辖6个行政村,59个村民小组,2290户、7792人。
【周村乡】 位于江山市南部,距市区71千米,浙闽交界处。东与定村乡、双溪口乡,南与福建省浦城县官路乡,西与保安乡、廿八都接壤。总面积119.6平方千米,辖10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41个村民小组,属纯山区乡。有1352户,总人口4450人,其中农业人口4417人。
【保安乡】 位于江山市南端,距市区54千米,东与周村乡接壤,南与廿八都镇交界,北与峡口镇毗邻,西与广丰县十都乡交界。总面积73.4平方千米,辖12个行政村,6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658人。
【碗窑乡】 位于江山市区东南郊,距市中心8千米。碗窑历史悠久,在宋朝、明朝年间,这里因烧制民用青白瓷器而出名。全乡32个行政村,总人口19226人,总面积113平方千米。
【大陈乡】 位于江山市西北部,距城区12千米,北与常山县青石镇交界,距常山县城22千米。全乡总面积30.9平方千米,下辖9个行政村,53个村民小组,有2722户,总人中8927人。
【塘岭乡】 位于江山市东部,东接衢县湖南镇,南邻本市塘源口乡、碗窑乡,西靠须江镇,北毗上余镇。西距市区22千米,辖10个行政村58个村民小组,全乡面积64.5平方千米,99年末总人口5138人。
【塘源口乡】 位于江山市东南部,距江山城区35千米,东与衢县岭头乡、湖南镇相邻,南与遂昌县西畈乡接壤,西邻本市张村乡、长台镇,北连碗窑乡、塘岭乡。全乡土地总面积105.6平方千米,全乡总人口12527人。
【大峦口乡】 位于江山市域南部,距江山城区55千米,是须江的源头。全乡行政区域总面积78.3平方千米,总人口5941人,下辖10个行政村。
【何家山乡】 地处江山市城郊。
【卅二都乡】 位于江山市西南部,面积为21.8平方千米,共辖卅二都、张公山、外仓坂、水碓淤、王家、荷花墩、苗青头、花溪岙、里塘坞、桃源等十个行政村,全乡总户数2305户,总人口8593人,农业人口8410人。自宋熙宁年间设都以来,已历经900多年,历史上经过多次机构撤并,1998年4月省政府根据江山市政府要求,从发展对赣边贸出发,重设卅二都乡。
【双溪口乡】 距江山市区80千米。全乡总面积92.5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村,4216人口。 3.同名人物 1962年9月生,安徽歙县人,大学学历。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11月入党。1984年7月任安徽省屯溪隆阜中学教师,屯溪市委宣传部干部;1987年任黄山市徽州区委秘书、调研科科长、办公室副主任、主任;1993年8月任黄山市体改委副主任、经济研究室主任;黄山市黄山区委副书记、副区长,黄山市黄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区委书记兼区长,黄山市黄山区委书记;2000年11月任黄山市副市长;2003年6月任黄山市委副书记兼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副主任、黄山旅游集团公司总裁、董事局主席、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2005年9月任安徽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