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提高对减负工作的认识
一、学生要“减负”,教师要“增压”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真正认识到“减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陈旧的教育观念,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宝”押在加班加点、书山题海、频繁考试上,这种以摧残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来提高所谓教学质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要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我觉得首先教师思想上应该树立敬业、爱生、奉献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质量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减轻学生的压力,并不意味着放松对学生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减负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教师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自我加压,苦练内功,加强进修学习,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积极投身于教改和科研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教师要不断探索、钻研、创新,总结有益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质量和效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运用自如,最大限度地去挖掘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生要“减负”,课堂要“优化”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对课堂教学最优化进行了系统明确地阐述。他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教学最优化原则,保证课堂教学在耗费师生最少的时间的情况下,能够取得最大的效果。
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老师必须把“减负”落实到课堂教学各环节中。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必须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每位任课教师要精心备课,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讲课要抓住重点难点,不面面俱到,做到不给学生吃夹生 1
饭,不抢占学生自习课时间。留作业要适量,留自主型作业,有梯度作业,兼顾各类作业;不留超时超量作业,随意性作业,惩罚性作业。 只有提高课堂效率才能减负。
作为教师,我们将首先意识到教育应该是愉悦的,愉悦的教育才有市场。诚然,枯燥的算式,深奥的理论本质上不可能愉悦,但起码我们可以精雕细刻,化难为易,分割难度,分步实施,体现愉悦的气氛。依据教材的要求,迎合学生的需要,处处以学生为出发点去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再加上教师的激情,再难的知识要点,学生也会得到愉悦。因此,传统意义上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正在改变。在讲解的过程中,师生应互教互学,人人参与,平等对话,营造出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你完全放下了师道尊严,和学生一起去探讨求知,一起去分享学习的愉悦,体验成功的快乐,一起去感受科学求真的严谨和人文情感的关爱,义正严辞的不只用于批评,妙语连珠的不再是挖苦。
三、学生要“减负”,家长不“增负”
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切不可把家长意愿强加给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往往事与愿违。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甚至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期盼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父母不惜财力、物力、人力,精心去培养孩子,进而也就剥夺了孩子的礼拜天、节假日。钢琴班、美术班,名目繁多的各种补习班的学习,使孩子累得够呛。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上小学的孩子天真地问爸爸:“爸爸,我要能当爸爸该多好啊!”爸爸觉得很奇怪,便问孩子,孩子很认真地说:“当爸爸可以晚上看电视,不写家庭作业。”看到这些,怎能不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呢?重智育而轻德育;重分数而轻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岂能造就社会有用人才?学生要减负,作为家长一定不要再给孩子增加负担。
B. 干部以增效减负为主题的议论文范文
选题要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特别是自身工作实际),提倡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特别鼓励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建议立足于本地甚至是本单位的工作进行选题。选题时可以考虑选些与自己工作有关的论题,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或者以自己通过大学学习所掌握到的理论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引起实际工作问题。
C. 如何做好“减负增效”
1.减负增效聚焦课堂 。
“减负增效”,应聚焦课堂,引导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对学习困难学生,教师进行及时辅导。教师要严格筛选作业,以年级中等学生为标准,布置适量作业。
学校和教师应深入研究在课堂教学里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与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健康、活泼、主动地发展。同时,可以尝试分层教学(目标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愿选择自己不同层次的“负担”,使不同特长的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充分的发展。
2.学海无涯苦作舟,“减负”的同时也要强调吃苦精神。
目前,我们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有些孩子本身就缺乏吃苦精神,而 “减负”很容易成为这类孩子逃避学习的借口。我国古代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学习的典范,学海无涯苦作舟,不下功夫,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成功,“减负”是减轻过重的负担,并非是要使孩子没有一点儿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必要的、一定的压力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减负”之后孩子干什么?
孩子的负担减轻了,课余时间增加了,那么,“减负”之后的孩子干什么?学校、社区应设立课外活动场所,组织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成立课外小组,开设选修课,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并以此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4.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不光是“学业负担”还应包括学生“心理负担”。
可以设立心理辅导站、学生聊天室,开设知心姐姐信箱、知心姐姐热线,全面帮助学生解决平时遇到的一些不愉快的问题,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对全校老师进行心理辅导方面的培训,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 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关爱,多一点理解”。让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信,可敬”。
5.改革评价方法,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关键。
注重落实终结性评价向过程评价转变、注重落实教师评价向学生自我评价的转变、注重落实甄别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相结合。可能的话,在考试时尝试实行学生自主选择不同难度的试卷,自己确定试卷难度的考核办法,考完以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申请第二次再考,哪次考试的成绩理想就登记哪次成绩。
6.减负还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学校可以专门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减负理念,宣传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7.学生的合理负担是多少,不能凭感觉或个别现象来判断,需要教育部门加强研究,尽早制定相关标准,使中小学减负工作有据可依。
8.给学生“减负”的同时也应给教师和学校减负。
现在有一种说法,为了让学生减负,教师应该“加负”,但教师的合理负担是多少,也需要研究。给学生减负必然会给教师在教学和教研方面增加负担;给学校增加教学和教研管理方面的负担。增加这些负担是应该的,那么来自其他方面的和教育教学关系不大的负担就应该减掉。使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心无旁骛地投入教学。这应该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