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坐具策划书

坐具策划书

发布时间:2021-06-09 21:55:43

1. 战国时诸候的坐具叫什么

战国时候还没出现椅子,所有人都席地而坐,诸侯的席了不起就是装饰繁复一些,但材质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一般为两层下筵上席,筵是竹席,席是蒲草的草席,还有一种叫簟,一种可坐可卧的竹席,不过因此衍生了一种青铜器,是收藏家们喜欢的一个品种-席镇,放在席子四角,压住防止席子翘角;

2. 考城隍的图书注释

[1] 讳:旧时对帝王尊长不直称其名,叫避讳;因称其名为“讳”。
[2]邑廪生:本县廪膳生员。明洪武二年(1369)始,凡考取入学的生员(习称“秀才”),每人月廪食米六斗,以补助其生活。后生员名额增多, 成化年间(1465—1487)改为定额内者食廪,称廪膳生员,省称廪生;增额 者为增广生员和附学生员,省称增生和附生。清沿明制,廪生月供廪饩银四 两,增生岁、科两试一等前列者,可依次升廪生,称补廪。参见《明史·选 举志》、《清史稿·选举志》。
[3]白颠马:白额马。颠,额端。《诗·秦风·车邻》:“有车邻邻,有 马白颠。”朱熹注:“白颠,额有白毛,今谓之的颡。”
[4]文宗:本是指备受尊崇的文章宗伯(见《后汉书·崔駰传赞》:“ 崔 为文宗,世禅雕龙。”《魏书·崔光传》:“ 孝伯 之才,浩浩如 黄河 东注,固今日之文宗也。”《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元年》:“ 王安石 为一代文宗。”《官场现形记》第二回:“ 赵温 念过墨卷,晓得这 汪鸣銮 ,就是那做《能自彊斋文稿》的 柳门 先生,他本是一代文宗。”),但此处明、清时称提学、学政为文宗,所以,文中所指应是试官。
[5]力疾:强支病体。此据青柯亭刻本,原作“力病”。
[6] 府廨(xiè械):官署。旧时对官府衙门的通称。
[7] 关壮缪(mù 穆):指关羽(?— 219),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 西临猗县西南)人。三国时蜀汉大将。死后追谥壮缪侯。见《三国志·蜀书》 本传。后逐渐被神化,宋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也屡加封号。明万历年间敕封为“三界伏魔大帝威运震天尊关圣帝君”,顺治年间敕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 帝”。自是相沿,有“关帝”之称。
[8] 几:长方形的小桌子。墩:一种低矮无腿的坐具。
[9] 连肩:肩靠肩,此指并排而坐。
[10] 笔札:犹笔、纸。札,古时供书写用的薄木简。
[11]城隍:古代神话中守护城池的神,后为道教所信奉。相传《礼记·郊特牲》中蜡祭八神之一的水(即隍)庸(即城)衍化而来。三国之后即有的 地方祀城隍神,唐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普遍奉祀,一般称为某府某县城隍之神, 视之如同人间的郡县长官。参见清赵翼《陔馀丛考·城隍神》。
[12] 辱膺宠 命:为旧时接受任命或命令时表示感激之词。辱,犹言承蒙。膺,受。宠命, 恩赐的任命。
[13] 稽母寿籍:查看记载其母寿限的簿籍。稽,查。寿籍,迷信传说中阴世记载人们寿限的簿册,即所谓“生死簿”。
[14] 阳算:寿算,活在阳世的年数。
[15] 筹躇:犹豫不决。筹,通“踌”。
[16]摄篆:代掌印信,指代理官职。摄,代理。篆,旧时印信刻以篆文, 因代指官印。
[17] 瓜代:及瓜而代的省词。原意为至来年食瓜季节使人替代。《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后因称官员任职期满由他人接任为“瓜代”。这里是接任的意思。
[18] 推仁孝之心:推许其仁孝的心志。推,推许,推重、赞许。
[19] 稽(qǐ乞)首:伏地叩头;旧时所行的跪拜礼。
[20]长山:旧县名。辖境为今山东省邹平县东部。
[21] 镂膺朱幩(fén 坟):形容马饰华美。镂膺,马胸部镂金饰带。《诗·秦 风·小戎》:“虎韔镂膺,交韔二弓。”朱熹注:“镂膺,镂金以饰马当胸带也。” 朱幩,红色辔饰。《诗·卫风·硕人》:“四牡有骄,朱幩镳镳。”朱熹注:“幩,镳饰也。镳者,马衔外铁,人君以朱缠之也。”

3. 汉代陶俑、《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坐具的不同

汉代陶俑
作为与墓葬制度联系紧密的俑像,是汉代雕塑艺术中的重要门类,与秦代兵马俑相比,汉代俑像则主要塑造的是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且形象更生动活泼。
西汉早期俑像性质和秦代兵马俑相似,多是用军阵来送葬的模拟物,但在规格上要比秦俑小得多。沿袭秦的风格,造型比较呆板,主要是用整齐的阵列向人们展示为死者送葬的森严军阵。除此之外也有彩绘女侍俑,模制烧成陶后敷涂色彩,轮廓线条流畅优美。艺术造型超出军阵陶俑,富有生活情趣。渐至东汉,这种侍仆舞乐俑成为主流,兵马俑不再出现。造型对象转为舞女,侍仆,农夫和市井等。造型艺术也由呆板变为生动。
《洛神赋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
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4. 坐具中,席是最早的吗还有什么



凳子,椅子,都向称中国传统坐具。但,在最古的时候,我国尚没有这些“垂足而坐”的家具。这是在经过了一段历史发展后,逐渐才形成的。前文说过,在较古的时代,我国古人都是用席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席地而坐”。比如,我们所常见到的《孔子讲学图》,孔子便是坐在一张矮床上讲课,周围的72弟子坐在几张席子上听讲。这时席子,便是人们最早的坐具。

与席同时或稍后,出现了称做“床”的家具。古时候,床并不专指卧具,而大部作为坐具使用。商朝甲骨文中,已有“床”的象形字。汉朝人许慎在《说文》中称床为“安身之几坐也”,明确说是坐具。史书中对床的记载很多,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床。比如,《战国策》说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出游到楚国时,曾向楚王献“象牙床”。汉朝一部小说书《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有一张“七宝床”。还有一种称为“匡床”的。又叫“独坐座”,显而易见是单人的坐具。据说商鞅曾劝说君王要泰然地“处匡床之上而天下治”,便是指的这种代表着某种权威的坐具。从席到床,坐具已经逐渐高起来了。床总得有支架撑起。在河南信阳长台关发现的战国时的一张彩漆木床,其形制便有六条小床腿。河北望都汉墓壁画上画的单人小床,也有四条小足。汉朝以后,又兴起一种“胡床”,形状更其高了,可以说是当时的高足坐具。顾名思义,“胡床”原从北方少数民族传入,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根据宋朝人的记载,这是一种“交足”、“绷带”、“转缩须臾,重不数斤”的坐具,有人考证认为近似今天的“马扎儿”。正由于轻型方便,常被贵族们带出郊游旅行。相传,唐明皇出门游历,便带着此具。登山劳累了,就地支开暂息,美其名为“逍遥座”。《艺文类聚》记载说,曹操也坐过这种家具。有一次他和西凉大将马超打仗,被马超突袭,曹操显得很从容,马超军赶来了,他“犹、坐胡床不起”。从这两处记载看,所谓“胡床”,实非后世的床式卧具,而是一种有腿的简便坐具,是无疑的。这种坐具自东汉末年传进了中原。

从“胡床”以后,我国坐具趋势越来越向高足发展。晋朝的古书中开始出现“凳子”的名称。敦煌的唐代壁画里,人们可以看到多种形状的凳子,有方形凳、长条凳、圆形凳和椭圆凳等。著名唐画《纨扇仕女图》中所画的腰圆形凳子,便是其一。

唐朝以后,又逐渐出现使人们坐得更舒适的椅子。明朝著名文人方以智曾在《通雅》一书中考证过,后世通行的桌子、椅子,皆是唐朝末年以后兴起的。“椅”偕“倚”音,意即坐时有个依靠。我们从另一幅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可以看到五代南唐一位著名文人、宰相韩熙载坐在高背椅上的情景。韩熙载是盘腿坐在那把椅子上的,同画中另外两位官员则都已经“垂足而坐”了。

到了宋代,椅子的形状日益多起来,有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等,不一而足。后来又出现了“太师椅”,据说是宋朝一位京兆尹(京城长官)专为当朝宰相设计的,以后太师椅便流传于世。

从席地到垂足而坐,坐具从无足到低足到高足,是我国家具史的一种发展趋势,说明人类在生活上总是日益讲求舒服实用。目前,时尚又盛兴各式沙发和组合家具,当然更进一层了。

5. "坐具"是什么

1.供人坐的用具。沙发、椅子等等

2.佛教语。梵语(尼师檀)的意译。亦称"随衣坐"。僧人用来护衣、护身、护床席卧具的布巾。见《四分律》卷十九。

6. 坐具杌子在宋朝,是不是一个经常被使用的物品

《清明上河图》中,出现许多饭店,饭店中就有许多长方形杌子。仔细看桌子旁边,都是条形杌子。我们在影视剧中,常能看到大家坐在长方形杌子上,围着桌子吃饭的镜头,但其实这种情况只有在宋代及以后才可能出现。因为宋代之前,高足桌椅和凳子都没有普及呢。

宋代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杌子的样式则更多。但民间所用,其实仍然是以方形、条形和圆形为主,至今犹然。

7. 在汉代卧具坐具都可以称作床吗

大的是床,小的是榻。汉代的床榻是兼用于坐卧的两用坐具。

床相对较大,榻相对较小,一般而言,汉代以八尺(1.84—1.9米。指宽度而言)以上为床,八尺以下为榻。即东汉刘熙《释名·释床帐》所云之“人所坐卧曰床。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长狭而卑曰榻,言其榻然近地也。小者曰‘独坐’,主人无二,独所坐也”。一般而言,由于床体型较大,不便移动,一般也不移动,而榻则轻便得多,便于移动。榻有供独坐的独榻,即《释名》所言之“独坐”,也有供数人共同使用的所谓“联榻”。一般而言,汉代在床上设帐帷,榻则不设,但床、榻皆可在周围树以屏,在顶上还可加遮挡灰尘用的“承尘”。

《后汉书·徐稚传》载:“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喜结交宾客,惟独对豫章郡南昌本地的名士徐稚(字孺子)青眼有加,每次徐稚来访,都设榻留宿,徐稚去则悬榻不用。

8. 凳子的作用是什么

1、最初作为坐具的凳子,到了明清两代有了更多用途。

2、放在床的两侧作为脚凳;摆在柜子旁,兼有花几的作用,摆放盆花、盆景。

3、至于家中高大的顶墙柜旁,登高取物用。

4、在寺庙中,作为打禅的坐具,因此这里的凳子坐面一般宽又矮,造型则素雅简洁。


(8)坐具策划书扩展阅读:

凳子的起源:

凳子的用料简单,用途广泛,所以它比椅子流传的数量大的多。凳子的形状很丰富,出现的早期是长方形,一直延续到明代,到了清代变成方形,还出现扇面形、梅花形、六角形的凳子。

凳子的材料南北各异,江南的凳子多为编藤面;北方的则多用牛皮,两种材料的优点都是透气、柔软。到了清代,还出现了以大理石为主的凳子,坐上去凉爽,看上去美观。

最初作为坐具的凳子,到了明清两代有了更多用途。放在床的两侧作为脚凳;摆在柜子旁,兼有花几的作用,摆放盆花、盆景。至于家中高大的顶墙柜旁,登高取物用。

在寺庙中,作为打禅的坐具,因此这里的凳子坐面一般宽又矮,造型则素雅简洁。农家使用的凳子则粗犷、质朴,凳腿一般较粗,看上去质朴坚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凳子

阅读全文

与坐具策划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安全培训活动方案 浏览:364
校本培训使月学校教育经费方案 浏览:569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 浏览:263
电子商务基础理论与实践a卷 浏览:564
电子商务协会上海 浏览:699
销售技巧培训方案 浏览:548
国际书画展策划方案 浏览:71
促销活动结果分析 浏览:958
商场节日促销活动方案 浏览:870
电子商务网站开发语言 浏览:585
房地产开盘推广方案 浏览:236
教学专家到校培训方案 浏览:756
企业内部培训策划方案 浏览:762
感恩系列茶会策划方案 浏览:956
幼儿园教师园本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622
初中教师暑假培训方案 浏览:482
教职工文字培训方案模板 浏览:580
相亲类策划方案 浏览:488
商场产品有效的促销方案 浏览:782
教师语言文字工作培训方案 浏览: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