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广西河池市铜鼓山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广西河池市铜鼓山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09日,主要经营范围为文化艺术服务、交流,会务商务服务,展览展示,媒体宣传,企业管理,代理书写文书文稿,室内外装饰装潢,各类广告制作发布代理,组织策划文化艺术活动,对影视业的投资,土特产及工艺品研发和销售等。
法定代表人:覃源
成立时间:2007-12-09
注册资本:6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51200200004881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河池市新建路A88号(市直机关一区大院)
B. 柳州山歌的历史渊源
柳州山歌始于何时目前尚难定论。但根据大量的民间传说以及历代名流的记述,便足以见其源远流长、历史久远了。
有说柳州山歌始于唐代,这与柳州家喻户晓的刘三姐的传说故事有关。相传唐代有一壮族女子刘三姐为人刚直,机敏聪慧,口齿伶俐,善唱山歌。她用山歌与地主老财相斗,最后被官兵追杀,从鱼峰山跳入小龙潭骑鱼飞天。从此,柳州人民就把刘三姐视为自己的歌仙项礼膜拜,并以广唱山歌予以纪念。位于市中心的鱼峰山上曾有一石刻,上面刻有刘三姐画像并刻书山歌一首:“唱歌好,唱歌得耍又得玩;不信你看刘三姐,唱歌得坐鲤鱼岩。”至今,鱼峰山上仍保留有“三姐岩”、“对歌坪”等遗迹。
柳州人敬仰歌仙,崇尚山歌,民间山歌活动十分活跃。各地关于山歌的传说故事也十分丰富。“柳江人”遗址所在的柳州市柳江县穿山乡的龙吐山上有个歌庙,叫妲贡妲旷庙,庙里供奉的便是唱歌神。三位神像中一位身穿旗袍头戴圆边平顶帽,帽上还拖着一根带子的叫吒神。旁边各塑一姑娘神像,她们扎围裙,辫子盘两个圈,两朵花分别插在头的两侧,她们都张着嘴唱歌。这两位一个叫妲贡,一个叫妲旷,是两姐妹。据说穿山的山歌都是这两姐妹所传。传说古时候母亲生姐姐妲贡时难产,两天两夜生不下来,第三夜她家对面的山上突然亮起一盏大灯笼,红光照到母亲房里,妲贡便顺利呱呱落地了。第二年在同样的情况下生下妹妹妲旷。姐妹俩非常爱唱山歌。有一天,姐妹俩进山摘野菜不见回家,母亲找了五天五夜才发现她俩在山洞里攀肩唱歌。当母亲欣喜万分地呼叫女儿名字时,一股青烟飘过,姐妹俩化作两块石头。为了纪念她俩,乡亲们建起这座妲贡妲旷庙。解放前,这里香火很旺,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是庙会,敬朝者都在千人以上。每到秋后人们还抬神像出游,出游队伍甚是壮观。队伍前面有五六个道师戴面具打峰鼓引路,后面的人抬着神像跟随,一行五六十人浩浩荡荡一路由庙里出发,越陌度阡走村过寨。头宵住木山村,二宵住巴雅村,三宵住大塘村。唱歌神住在哪里,那村就变成相当规模的歌会,附近几个村寨的村民都闻讯赶来,通宵达旦对歌,热闹非凡。唱歌神三夜过后才返回庙中。如果说刘三姐是柳州的歌仙,那么妲贡妲旷则是穿山的歌魂(见潘宗亮主编《糖罐花》序,漓江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
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有如此描述:“广西诸君,人多能乐,城郊村落,祭祀喜葬,无不用乐,虽耕田亦必与乐相之”。他在文中感慨道:“迭歌相合,含情凄婉……其间乃有绝佳者”(见广西博物馆《据知不足斋丛书》复印本)。历来柳州都是周边广西各县乡山歌活动的中心,据此,周去非文中所叙广西的山歌当然也包含柳州山歌了。
明代官员岳和声的旅行日记《后骖鸾录》里则具体记录了当时柳州山歌的盛景。岳和声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受命到广西庆远(今宜州)为官,他赴任经过柳州时,有机会看到并记录了柳州歌圩的情景:“遥望松下,搭歌成群,数十人一聚。其俗女歌与男歌相答,男歌胜而女歌不胜,则父母以为耻。又必使女先而男后,其答而相当,则男女相挽而去……”(见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出版的《笔记小说大观》)。明代冯梦龙的《童痴二寻》中也对柳州山歌作过记叙,云:“山歌乃民间歌谣,内容多云男女私情,偶有讽世之作”(见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明清杂记》)。 这些记载证明柳州山歌在明代时就已经十分盛行。
清代乾隆年间,《柳州府(县)志,风俗篇》载:“少妇于春时三五为伴,采芳拾翠于山间水湄,歌唱为乐;男女亦三五成群,歌以赴之。一唱一合,竟日乃已。”柳州山歌载入地方史志,足见其在当时的地位与影响了。
民国年间,柳州城厢和县、郊农村民间自发举办的山歌活动亦十分频繁。1932年,时任广西省建设厅厅长的桂系军阀伍廷飚,带领调查组到柳城县调查风土民情,对该县民间山歌王黄三弟赞赏有加,称其“平生未尝读书,不识字,但天资敏慧,颇有平民文学天才”(见黄勇刹、杨钦华、方寿德编著《歌王传》附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出版)。新文化运动时的著名人物胡适曾于1935年1月19日游过柳州,第二天由柳州飞桂林。在其所著《南游杂记》一文中有如下记载:“漓水的一日半旅程,还有一件事足记,船上有桂林女子能唱柳州山歌,我用铅笔记下来,有听不明白的字句,请同行的桂林县署文泉科长给我解释。我记了三十多首,其中有些是绝妙的民歌”(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胡适文集》)。1944年抗战时期,著名红学家吴世昌流落柳州,对柳州歌圩有如下记录:“其地质朴,俨若古风。两岸圩落之间,男女歌声相对,响彻云霄,萦回山谷,此乡之人谓之‘对歌’”(见吴世昌《罗言室学术论著》,中国文联出版社1991年出版)。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柳州山歌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它如溪水长流,一直都盛行于民间,没有中断过。
解放以后,柳州山歌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焕发出新的光彩。五十年代初,在政府文化部门的组织辅导下,柳州市许多老歌手纷纷参加山歌培训,学政策,学时事,编新歌,积极配合政府中心工作,用山歌来宣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宣传《婚姻法》、《宪法》等等。后来又形成了黑板报结合山歌演唱进行宣传的独特形式——柳州黑板报演唱,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得到国家文化部的表扬。1954年、195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文化部门试办了两次鱼峰中秋山歌会,于1956年正式举办了全市第一届万人中秋山歌会,以后几乎每年都举办一次。柳州山歌在保留传统特征的基础上增添了时代气息,逐渐形成群众自发与政府组织相结合的山歌会形式并迅速发展开来。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刘三姐传说和民间山歌为素材创编的彩调剧《刘三姐》风靡全国,后被拍成电影,把柳州山歌推向了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63年3月22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先生到柳州视察了鱼峰山的山歌活动,欣然作诗:“立鱼峰半歌声发,应是刘三姐再来,驾驭龙鱼飞九有,神州到处是歌台” (见1988年《广西柳州市文化志史料汇编》第一辑)。文革时期,山歌被当作“封资修”而遭到禁锢,许多歌手被批判,山歌活动曾一度萧条。文革结束后,柳州山歌重获新生,群众演唱山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改革开放以来,柳州山歌活动更是如火如荼。由市里统一组织的山歌会与群众自发的山歌演唱活动十分频繁。各种山歌擂台赛也不断举办,使柳州山歌空前兴旺发展。1991年,柳州市柳城县山歌手方寿德第一个荣获广西政府授予的“广西歌王”称号。至今,柳州市(不含新加入的四县)已有5位歌手获此殊荣。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队香港亚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众多新闻媒体都对柳州山歌作过专题报道,柳州山歌在全区甚至全国都颇负盛名,成为柳州市一张响亮的名片。
C. 山歌教的介绍
“山歌教”是指一群宣传推广名为《山歌剧情版——美女帅哥追情人》光盘的网友们的自发性团体。“山歌三人组”,一男二女三个人因为动作夸张、表情丰富,唱的是云南花灯的节奏,歌词中又有不少“黄段子”,爆红网络,又迅速没落。
D. 唱山歌来,这边唱来那边和. -------这是那一首歌
山歌好比春江水 - 黄兴宁
词:广西民歌 曲:广西民歌
唱山歌嘞这边唱来那边合 那边合
山歌好比春江水嘞 不怕滩险湾又多湾又多
唱山歌嘞这边唱来那边合 那边合
山歌好比春江水嘞 不怕滩险湾又多湾又多
唱山歌嘞这边唱来那边合 那边合
山歌好比春江水嘞 不怕滩险湾又多湾又多 不怕滩险湾又多湾又多
(4)山歌宣传疫情扩展阅读
《山歌好比春江水》是广西歌舞剧《刘三姐》的主题曲,其词曲原创均出自广西作者之手。《山歌好比春江水》成型于柳州彩调剧《刘三姐》,定型于广西歌舞剧《刘三姐》。彩调剧和歌舞剧《刘三姐》反映广西壮族歌仙刘三姐以山歌为武器带领乡亲们与恶霸财主作斗争的故事。
1999年南宁国际民歌节斯琴格日乐与600“刘三姐”共同演唱了一首重新编曲的《山歌好比春江水》至此,这首歌在新世纪又一次被大家熟知。
2017年央视春晚上,黄婉秋、张信哲、邓紫棋再次唱响此歌(歌名为《歌从漓江来》) 。
E. 求有关环保的山歌
宣传环保山歌
男唱:科学发展讲环保,青山绿水最重要。
滥砍滥伐乱排污,毁坏自然人糟糕。
女和:节能减排要先行,科学发展才是真。
人居环境遭破坏,地球升温难生存。
男唱:今天哥到妹家岭,满山花开好诱人。
蜂蝶成群到处舞,惹得阿哥起恋情。
女和:欢迎哥来妹家园,连情不用哥花钱。
鲜花绿草处处有,愿哥久住成神仙。
男唱:蜜蜂酿蜜靠采花,哥来连情想成家。
山歌搭台唱环保,年后妹生绿色娃。
女和:搞好环保有花采,靓妹排队等哥来。
要是阿哥真能干,妹就敢把娃崽怀。
F. 贵州山歌有哪些
1、《多彩贵州》,由清风作词,徐沛东作曲,阿幼朵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于专辑《醉苗乡》当中。
2、《贵州恋歌》,由清风作词、孟庆云作曲,著名歌唱家张也演唱的一首描写贵州风俗人情的民族歌曲。
3、《贵阳背篼》,2005年09月19日发行的一首民歌,所属专辑是《经典贵阳话说唱(背篼SHOW)》,演唱者是俊毅、凌飞。
4、《山水贵客》,著名音乐人陈涛作词、王备作曲,韩红演唱的歌曲,在贵州省第十一届旅发大会“唱响多彩贵州”旅游文化展示活动上作为主题歌曲推出。
5、《爽爽的贵阳》,由孙楠演唱,清风作词,浮克作曲,作为贵阳城市宣传曲。
山歌文化
贵州山歌是一种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是原生态文化,是一种没有任何华丽包装而又朴实的美。
贵州山歌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它犹如黄土高坡上的信天游,又好似江南水乡小调,但在这两者之间又突出了美的剽悍和粗犷。
贵州山歌又是独立的、自由的、原生态的伟大艺术。一首优秀的山歌,具有着
G. 柳州山歌的保护措施
1、人才保护与培养:
根据调查情况,柳州山歌面临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危机。因此,保护和培养人才刻不容缓。
人才保护:建立人才档案,争取财政拨款和社会捐助,设立人才保护基金,通过评选十佳民间艺人,对60岁以上有影响、有贡献的山歌手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适当奖励与补贴。
人才培养:
开展“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向青少年灌输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知识和保护意识。
编制有关山歌教材,编入当地中小学课本。
在中小学举办巡回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宣传山歌文化。
举办各类培训班,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山歌活动,培训一批年轻山歌手。
成立各级山歌协会组织,加强山歌人才建设。鼓励老艺人带徒弟,传承山歌演唱技艺。
2、研究:
(1)召开柳州山歌抢救、保护、发展研讨会。
(2)召开柳州山歌文学、曲调研讨会。
(3)出版《柳州山歌丛书》、制作《柳州山歌DVD》。
3、设施建设:
(1)建立柳州山歌馆,设立山歌墙、山歌台、山歌廊等(在市建设鱼马公园中设计规划建设)。
(2)对各个歌会场地进行规划保护。
(3)建立“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设立“柳州山歌展示馆”。 2006年—2008年
保护措施:
1、全面开展资源普查。
2、开展山歌文化进校园活动。
预期目标:
1、全面掌握、了解柳州山歌情况。
2、向青少年灌输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知识和保护意识。
2007年
保护措施:召开柳州山歌研讨会,出版柳州山歌丛书,制作DVD;开展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
预期目标:邀请全国及本地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山歌骨干对柳州山歌的历史渊源、理论及继承、保护措施、开发利用等作系统的研讨、交流。加大定会力度。
2008年
保护措施:实现柳州山歌档案资料数字化。
预期目标:将有关资料建立档案,进行计算机数字化管理。
2009年
保护措施:建设柳州山歌馆。
预期目标:在鱼马公园刘三姐广场上设山歌馆、山歌墙、山歌台、山歌廊等设施。
2010年
保护措施:建设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
预期目标:设立展示平台,加强柳州山歌的宣传、推介,促进旅游发展。 1、开展“十佳民族民间艺人”评选活动;
2、编制有关山歌文化教材,编入当地课本;
3、在中小学举办巡回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宣传山歌文化;
4、举办各类培训班,培养年轻骨干;
5、成立各类协会组织,巩固山歌文化队伍。 1、建立柳州市市级及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成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分中心,系统管理保护工作。
2、建立人才档案,设立人才保护基金,争取财政拨款和社会捐助,对60岁以上有影响、有贡献的民间艺人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适当奖励与补贴。
3、加强山歌民间组织建设,完善管理措施。使之充分发挥作用,保护山歌文化。
H. 禁毒山歌歌词
禁毒山歌(原创)
罗城县公安局 张文芳
女:今天来赶四把街, 圩亭里面摆歌台。
谈情说爱先莫唱,禁毒山歌唱起来。
男:今天运气真不错,得会罗城妹娇娥。
情歌留到后面唱,和妹先唱禁毒歌。
女:吸毒人数在增长,已经遍布各个乡。
开展禁毒大行动,全党全民上战场。
男:讲到毒品最可怕,一旦粘上难自拔。
花尽钱财还搭命,又害自己又害家。
女:吸毒的人可怕多,毒瘾发作可啰嗦。
鼻涕口水流满脸,好象狗吃老鼠药。
男:我村有个吸毒仔,毒瘾发作扣筛筛。
浑身瘦得象个鬼,好比死了没曾埋。
女:听讲有个王老八,因为吸毒毁了家。
为筹毒资失理智,自己老婆他也杀。
男:吸毒的人可悲多,贩毒的人更可恶。
为了嫌钱害人命,夜晚他也睡得着。
女:哥常出门去玩耍,是人是鬼你总粘。
千万不要粘毒品,粘上等于是自杀。
男:哥我出门为弄钱,毒品从来不粘边。
黄泉之路我不走,留命来伴妹同年。
女:话语讲得是蛮硬,不知是假还是真。
那天我听人家讲,你卖毒品送上门。
男:冤枉的话莫乱讲,有毒的酒莫乱尝。
那夜是妹打电话,喊我上门交公粮。
女:哥你白天讲梦话,睁开眼睛瞎乱吹。
公粮不是交给妹,你是交给隔壁家。
男:那年同上风流岭,哥就想妹到如今。
公粮要交交给妹,哪舍交给其他人。
女:哥你讲话妹不信,口是心非会哄人。
隔壁有个吸毒妹,夜夜你去帮打针。
男:烂鼓烂锣哥不敲,吸毒妹仔哥不撩。
打针传染艾滋病,等于拿头去碰刀。
女:罂粟开花结毒果,说哥手痒莫去摸。
一不小心上了瘾,那时没有后悔药。
男:今天同妹搞宣传,妹的话语记心间。
罂粟有毒哥不种,同妹开塘来种莲。
女:羊肠小道莫去走,哥妹同上望花楼。
三月开塘把藕种,九冬十月就得收。
男:阿哥阿妹同心愿,禁毒用歌来宣传。
全党全民齐行动,构建罗城艳阳天。
女歌王:歌海又起新浪花,禁毒山歌传万家。
歌声好比警钟响,提醒身边你我他。
男民警:仫佬山乡是歌海,村村寨寨有歌台。
党委政府发号令,禁毒山歌唱起来。
I. 河池天气环江山歌
该县设立“飘香环江山歌台”,每月举办一场较大型的山歌演唱会,使山歌演唱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经常性活动,组织引导创作歌手结合身边人和身边事积极编唱主题鲜明、健康向上的山歌,在宣传政策、展示喀斯特生态自然景观、民族风情等社会价值的同时,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在逢年过节、婚姻嫁娶、乔迁新居等喜庆场合,利用山歌形象地宣扬真善美,积极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育文明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