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溧水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桥公园位于宁高公路西侧,距县城3公里,
距禄口国际机场18公里,面积1.1平方公里,胭脂河是明朝朱元璋为沟通江浙漕运而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南通石臼湖,北连秦淮河,全7.5公里。沿岸奇峰倒挂,怪石高悬,素有“江南小三峡”之美誉。石桥横跨两岸,桥宽9米,
长34米,厚9米,桥面高36米,犹如“长虹卧波”。该景点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为全国所罕见.
出溧水县城西行4公里,便见一线流水劈山而过。两岸绝壁高三四十米,石缝间生长着野草和柘刺,春天吐露着幽清的秀色,秋天摇晃着高洁的野菊。那永远沉在石涧的流水,阳光下映照着蓝蓝的天空和飘忽的白云,风雨中默默流淌着滴水的回音如历史的絮语。而这一切,又都仿佛在向世界和游人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那连接两岸的巨石,如一个横卧水上的巨人,永远负载着的是人们从历史到现实的思考。
这便是胭脂河,600多年前近万名民工以生命为代价在胭脂岗开凿出的一条“石缝中的运河”!这就是天生桥,一座出自于人工,而却名“天生”的举世无双的石桥!它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所凝成。历史如同昨天,开凿胭脂河的斧凿之声似乎还在耳边回响600多年前,朱元璋定都南京,建立了明王朝的政治中心,为了维持朝廷的庞大开支。
㈡ 溧水区杭韬个人简历
杭韬,男,汉族,1965年12月生,江苏溧水人,1994年7月入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
历任溧水县财政局干部,溧水县乌山乡乡长、孔镇乡乡长、和凤镇镇长、和凤镇党委书记,溧水县计经局局长、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溧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溧水区委常委,溧水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工委书记。
现任溧水区副局级干部,协助分管财政税收、人力资源等工作。
(2)溧水宣传次扩展阅读
溧水区其他领导:
1、区长:张蕴。男,1975年10月生,汉族,江苏射阳人,大学学历, 硕士学位,199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8月参加工作。原任江苏省南京市委副秘书长、市接待办主任;现任溧水区政府区长。
2、副区长:邰伦浩、成晓光、徐正凯、张为真、张德才、王超勇、唐海清、吴征光、
3、其他副区级干部:简恩林、黄学忠、刘人祥、石明生。
㈢ 溧水与众不同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丽水民俗文化概览
丽水畲族
三月三歌会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丽水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东西岩都要举行大型的三月三歌会。这个传统发展到 现在,东西岩周边各县的畲族村也轮流举行三月三歌会。在奇峰峭壁的簇簇山兰花、百合花的映衬下, 身着五彩服饰的畲族姑娘聚会在一起,山歌悠扬荡起,婚俗原汁原味,真是让人心醉神迷。
遇上光线好的时候,漫山翠绿中点缀着鲜花,游人像是浸沉在五彩的海洋中,而别具一格的喜庆活 动更能激起摄影人的创作热情。
祭祀
黄帝典礼
仙都鼎湖峰是黄帝炼丹觞百神飞升之地,黄帝祠宇是我国南方祭祀黄帝的重要场所,与陕西黄陵遥相呼应,形成“北陵南祠”缅怀先祖的格局。每年在清明节和重阳节分别举行民祭和公祭黄帝典礼。祭祀活动采用“禘礼”(古代最高的礼祭)的规格,以传统与现代、礼与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期间将开展各种竞技活动、民间文艺表演和仙都文化交流等活动。
遂昌城隍庙灯会
在遂昌县城的东隅,有一座庙宇宏敞的城隍庙,明末以来,庙内一直供奉着民族英雄史可法。旧时香火极盛,甲于—郡,特别是祭城隍活动胜过全省各县,闻名遐迩。据传,史部千余人兵败退守遂昌,与追兵血战,誓死不降,全都战死,尸体被投在溪流深潭之中(后人称之“千人潭”),这千余人,报国
未成,冤魂不散,自奉史可法为城隍,让冤魂重归旧部。故遂昌城隍庙又称“史公祠”。城隍庙立例每年元宵节设灯市娱神。灯会由城乡东、西、北、南、小南五隅轮流举办,正月十二日开始,至十七日结束。届时,各铺居民将上年所预认的“祭”、“灯”送庙悬挂、陈列。城隍庙香烟缭绕,祭祀隆重,史可法神座前摆供品五十大盆,大者为全猪、全羊,小者有山珍海味及用五谷制成的工艺品。灯彩名目繁多,有宫灯、珠灯、纱灯、明角、龙头六柱、玻璃灯等等,灯彩多达上千盏,挂得殿堂内外密无空隙。入夜灯烛辉煌,绵绣交辉,观者络绎不绝。城乡闹元宵的灯队,必至庙内敬神、舞奏。是时,灯张乐作,火树银花,光耀如昼。俗云:“看了遂昌城隍庙的灯,别处不要跟;望到遂昌城隍庙的祭,别地不必挤”。杭州“天虚我生”先生观看了灯市,曾即席吟诗以志盛事,诗云:“百队洋灯侍宴回,银花火树一齐开,瑶阶召取金龙舞,万朵红云上殿来”。遂昌城隍庙元宵节的祭祀城隍、设灯娱神活动,十分考究,别具—格,据说这一形式是从会稽严助庙里来的,并融会了本地的风俗习惯,出于对民族英雄史可法的尊敬,形成了延续数百年的盛大灯会。五十年代后,设祭祀神等内容已革去,迎灯、舞龙已成为群众性的娱乐活动。
宅基焰火节
焰火节,在缙云县北部的宅基村已经流传了300多年。相传该
村经常焰火节,在缙云县北部的宅基村已经流传了300多年。相传该村经常发生战火和火灾,百姓叫苦连天,有高人指点,每到戊子年首戊子日施放社火娱神,祈求神仙保佑,可以避凶纳吉,发族兴村,首次焰火节在康熙戊子四十七年(1708)二月十一戊子日举行发生战火和火灾,百姓叫苦连天,有高人指点,每到戊子年首戊子日施放社火娱神,祈求神仙保佑,可以避凶纳吉,发族兴村,首次焰火节在康熙戊子四十七年(1708)二月十一戊子日举行。其间因战乱等各种原因停办,直至民国戊子年(1948)正月二十四戊子日才恢复。
㈣ 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处分是真的吗
网上热传一份南京市溧水区某中学的“处分决定”,4月24日,南京市委宣传部辟谣称,网上热传的处罚决定,经确认,实为恶搞。
该“处分决定”中叙述了两名高一学生用实验室的物品引发女厕爆炸;攻入锁定教师电脑;晚间多次拉闸断电;在女生宿舍燃放烟花等多种违反校纪校规的恶劣行为,但是“决定”最后写到“鉴于两学生成绩良好,给予留校察看的处分”。一些网民认为,这两名高中生的行为是在是太恶劣了,处罚太轻。也有一些网民称“连公章都没有,一看就是假的”,更有网友戏谑,“两个学生太厉害,咋不上天呢?”4月24日,南京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在其官网微博“南京发布”上通报称网上热传的处罚决定,经确认,实为恶搞。
你中“谣”了吗:
传了6年的第28届首尔国际食品产业大展假消息又来捣乱孩子在金源被偷遭剃头?北京海淀警方:未接到此类警情药效减弱有污染眼药水开封四周就不该用了?山东菏泽一男子发传单被误认为“偷孩子”警方澄清鹤壁一小学生放学路上险被面包车劫持?实为贪玩编谎话求真周刊:报警求助手势被热传开车不带灭火器扣6分
㈤ 溧水有哪些习俗
溧水兼有北方移民和南方土著居民的风俗特征,其北方移民大都是清代咸丰、同治年间由山东、山西、河南、湖北、安徽等地迁徙而来,从本地东屏、白马等镇李家棚子、王家棚子的地名以及流行的客家民歌来看,就反映了这一特点。较早的移民则主要是随东晋南渡或宋室南迁的北方居民。因而在民间传统上,较多地保留了北方民间的一些风俗习惯,如贴窗花、祭灶、正月十五送灯等等。而在本地西南圩区的石湫、洪蓝、和凤等地,则较多地保留了土著居民的一些风俗习俗。不过,由于长期的共同生活和文化交流,相互之间已经彼此交融,很多民间习俗既有北方民间特征,又有南方土著的地域特点。以下则为当地一些主要的风俗习惯,其实,当地风俗当不止如是,但亦难以一一赘述。
一 、 时令节日
担“富”水
农谚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因此,就有了二月初二担“富”水的习俗。所谓担“富”水,就是二月初二这天清晨所挑的第一桶水。这桶水就是“富”水,若是能挑回头担水,福气更大,财运会更多。为了抢回头担水,须在头天晚上准备好扁担及水桶,次日凌晨开门便跑向水塘,方能如愿以偿。
插柳
每年清明节时,家家会悬一束刚刚发芽的柳枝在廊下门前,谓之“插柳”,一为迎春,二为避邪。据说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清明插柳可以避邪气。清明节时,本地人要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亦会在坟前插柳,头戴柳枝,其用意即为避邪驱鬼,百毒不侵。
乌饭节
农历四月初八,进山摘青精树叶,洗净剁碎,或置于石臼中捣烂,浸泡后滤汁,放入糯米,经过一整夜后捞出蒸煮,便成为色泽乌黑发亮、清香扑鼻的乌饭。若头年家中有父母或长辈去世,丧主家不做乌饭,而由已出嫁的姊妹或亲家煮好后送到丧主家,谓之“送乌饭”。柘塘、乌山一带过去有用乌饭酿酒的习俗。家中生女,必酿酒一坛,待女儿出嫁时启瓮待客。清代溧水县令袁枚在其著作《随园食单》中有详细记载。
溧阳(水)乌饭酒
余素不饮,丙戊年在溧水叶比部家,饮乌饭酒,至十六杯,旁人大骇,来相劝止,而余犹颓然未忍释手,其色黑,其味甘鲜,口不能言其妙。据云:溧水风俗,生一女必造酒一坛,以青精饭为之,俟嫁此女才饮此酒。以故极早亦须十五六年,采瓮时只剩半坛,质能胶口,香闻室外。
冬至日吃宗酒
冬至当日,村中同姓家族成年男性齐聚家族祠堂内,在族中长辈主持下,对祖宗神像行礼跪拜。开席前,先请祖宗入席。待酒过三巡,菜尝五味之后,众人方可入席,以示对祖宗的尊崇与敬畏。同时,要议定族中大事,如续修族谱、救济贫困等事宜。通过吃宗酒,增加同姓子孙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吃南瓜饭
冬至当日,将贮藏已久的南瓜取出,与糯米同煮,全家分而食之。南瓜饭香软甜糯,据说可以治头痛,防百痛。南瓜性温,味甘无毒,能驱虫解毒,治咳止喘,还有利尿及美容的作用。
逛庙会
冬至日前后要举办庙会,赶庙会、逛庙会、看大戏是冬至日主要特色,届时要走亲访友,交流物资,采办杂货,预备过冬物品。青年男女亦可借此机会相识相恋,成就秦晋之好
祭灶
腊月二十三送灶,要请灶王爷或贴灶王神像。请灶王爷要放在专设的灶王神龛内,一般设于灶北或灶东。灶王神像有时印男女二神,女神称“灶王奶奶”。神像大都附次年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两旁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对联,以保佑全家平安。仪式大都于傍晚进行,祭灶者怀抱公鸡跪于神像前,或命童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为灶王升天所乘之马,故不称鸡,而称作“马”,红公鸡即为红马,白公鸡就是白马。焚烧香表后,主祭人默念祝语,高呼“领”,执酒浇鸡头。若鸡扑楞有声,说明灶王爷已经领情,否则重复上述仪式。之后,揭下灶王神像,与纸马等一并焚烧,祝愿上天言好事,保佑全家平安。祭社结束,家人分食祭灶果,有红球、白球、麻球、油果、寸金糖、脚骨糖、白交切、黑交切等,或8色、或12色,总之又甜又粘。其意是要封住灶王爷的嘴巴,免得说了不该说的话。到了除夕之夜,要请回灶王爷,谓之“接灶”,即将新购神像贴于灶台。因为灶王爷下界先要清点名册,所以家庭中所有成员必须于当日归家守岁。
二、衣食住行
老虎鞋
幼童未满周岁前,娘家为其准备老虎鞋,寓意强壮健康,百毒不侵。老虎鞋状若老虎,鞋尖绣老虎头,虎眼、虎鼻、虎嘴、虎耳,无不毕肖,虎额上绣一“王”字;鞋跟部分饰一束以黑线编扎并缠绕红、黄丝线的短带,以象征虎尾。与此相关者尚有虎头帽、老虎头披风,以及绣有老虎头形状的绣品,可挂在孩童脖子上,俗称“背背虎”,晶桥、孔镇、和凤等地妇女尤擅此道。
包粽子
端午节前,家家买粽叶、线麻,泡糯米,包粽子,形状以四角(俗称“菱角粽子”)、两角(俗称“小脚粽子”)居多。蒸煮时,与鸡蛋同煮,取其粽叶清香味。次日全家食粽,儿童会将煮热的鸡蛋置于网兜内(一种由母亲或姐姐专门编织的网状小兜),戴在脖子上到处炫耀。中午饮雄黄酒,吃黄蟮、公鸡、虾和苋菜、红辣椒之类,以红烧及红色蔬菜为主,门前悬挂菖莆艾叶以驱五毒。
炸油果
腊月,将浸泡发涨的黄豆上石磨磨成浆,点卤制成老豆腐。老豆腐切成小方块,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捞出晾干即可。另有一法,将老豆腐打散捏碎,与肉末拌匀,加糖、精盐、葱、姜及少许酱油,团弄成圆球状,亦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捞出,称“肉果”,有些地方亦称“豆腐果”。
蒸糕团
进入腊月,预备好糯米粉。将糯米粉制成湿糕粉,上箩筛,筛入糕模板。糕模板分割成一格一格方块,便于取出蒸糕。蒸糕中间放入少许芝麻馅,表面有花纹。讲究者亦会在蒸糕表面撒上果脯切成的红绿细丝,既好看又好吃。另可将糯米粉加温水揉成面团,包入备好的馅料,有豆沙馅、芝麻馅、菜馅等,放入刻团板内,按压成形,轻轻叩出,再将成形的团子上笼屉蒸热即可。刻团板有手柄,阴刻成梅花形、寿桃形图案。
上梁
农村起屋,待新屋将要封顶时,需择定吉日上梁,请风水师看好日子,掐算时辰。上梁前,首先给主梁“披红”(亦称中梁、正梁、大梁),新屋主人在梁木中端系红布、裹红绫、贴红纸,贴“八卦图”,书“上梁大吉”、“姜太公在此”红纸条幅。筷子染红,以红布或红绫缠裹连接,下垂一串“康熙”和“乾隆”制钱,寓意招财进宝、五谷丰登、四方平安、驱邪求福。预定吉时到来,燃放鞭炮,木工将斧(福)及亲朋所送鲤鱼(余)等置放屋角,寓意幸福吉祥,年年有余。屋主用大碗盛满五谷杂粮,并插上香,焚香叩拜鲁班。大梁升起前。以白酒浇梁头、梁腰、梁尾,并伴以祝语唱词:浇梁头,浇梁头,财似流水永不断。浇梁腰,浇梁腰,此处宝地聚财宝。浇梁尾,浇梁尾,子孙做官清如水。
上梁时,东端先起,略高于西端,因东首为“青龙座”,西首为“白虎座”,青龙要高于白虎。主持人口诵“上梁文”或唱“上梁歌”:“大梁好比一条龙,平平稳稳往上行。升至半路停一停,亲朋好友来挂红。”此时,亲戚朋友上前,给大梁“挂红”。挂红之后,大梁继续上升,安放到位,再次燃放鞭炮。木工抛撒五谷、糖果、花生、硬币和馒头之类,同时吟诵歌谣,有“馒头抛到东,买田买一冲。馒头抛到南,发财开当铺。馒头抛到西,代代穿朝衣。馒头抛到北,全家都享福。”又“众亲接宝快点来,八路神仙都有宝。亲友接回家中去,来年一定发大财。”围观众人哄抢,谓之“接宝”。上梁之后,时已正午,众人出新屋,让太阳照射梁架,谓之“晒梁”。东家招呼亲朋入席,饮酒作乐,尽欢
三、婚丧嫁娶
(一) 办结婚酒席
嫁女酒女儿出嫁之日,女方父母置酒待客,新娘席由八名未出嫁的姑娘及一名全福少妇(父母双全、儿女双全)陪伴新娘,组成十全十美席。席间,姑娘依次向新娘敬酒,祝福新娘未来生活如意,夫妻和睦,儿孙满堂。
(1)新亲酒 送亲者由女方三代亲戚组成,新亲到达,先吃三朝茶:白糖茶、鸡蛋茶、茶叶茶,再入新亲酒席。新亲三代不能同席,爷孙为一席,叔兄为另一席。
(2)送房酒 新郎、新娘拜过天地及父母之后,男方父母于结婚当日所办酒席,招待各方亲朋好友。其中以男方舅舅为首,安排坐于首席主位之上,媒人侧位作陪。
(3)谢媒酒 结婚次日,男方父母邀请双方媒人及舅舅等亲戚长辈前来赴宴,男女双方媒人首席主位就坐,舅舅等作陪。
回门酒
结婚三日后,女方父母安排亲戚来男方家接回新娘,新郎需陪同回拜女方父母及亲戚。中午女方设宴款待新郎。入席前,由女方家人带领新郎拜访女方本家及其长辈,施礼参拜后,正式列为新亲。
(二)娶妻送房
结婚当日,晚宴结束,客人散去,由送房人主持将新婚夫妻送入洞房的仪式。
仪式开始,于户前燃放鞭炮,新郎上身交叉扎红绸带,胸前结彩球,新娘着红衣裳,童男童女两边作陪,堂前八仙桌上安放大红蜡烛一对。送房人唱送房歌:“耳听门前炮声响,诸亲六眷站两旁。一个桌子四方方,一对花烛放中堂。花烛缠在花枝上,金花银花配成双。诸亲礼物来不少,上面挂得满堂红。满堂红上喜事多,舅老头子在正中。”
一段唱完,递酒给新郎,接唱:
一杯酒来敬天地,天官赐福状元郎。
二杯酒来敬家堂,兴隆发福在中堂。
三杯酒来敬灶公,早生贵子状元郎。
四杯酒来敬公婆,公婆吃酒笑呵呵。
五杯酒来敬新郎,新郎吃得喜洋洋。
……(一共要敬十杯酒)
糯米做酒桂花香,我做出酒来敬新郎。
新郎吃我两盅酒,子孙满堂状元郎。
一曲唱完,伴童手捧花烛,引领新人走向新房,送房人接唱:
一送梅花朵朵开,张仙送宝下凡来。
东送良田西送宝,南送人口北送财。
二送本当小杏花,冬穿绸缎夏穿纱。
冬穿绸缎永富贵,夏穿纱来笑荣华。
笑荣华来笑荣华,三样宝贝就出在你家。
牛生麒麟猪生象,来年乌鸡出凤凰。
一段唱完,递酒给新郎,接唱:“一杯酒来敬天地,天官赐福状元郎。二杯酒来敬家堂,兴旺发达在中堂。”之后,童男童女手持花烛,引新郎、新娘入洞房,送房人将瓜子、花生、红枣等撒在床上,寓意早生贵子,多子多福,谓之“撒帐”,接唱:“一撒金玉满床,二撒喜事成双,三撒三子发财,四撒事事如意。”共十撒。之后,众人出新房,家人送百子汤给两位新人,合卮礼成。
(三)抓周
新生儿落地,先要洗澡打包,然后是洗兆,有三兆、五兆、七兆、九兆不等,视时间、忙闲而定。洗兆需办酒席,礼物由外婆家准备,主要是婴儿用品及孕产妇食品。洗兆又叫“下摇篮”。摇篮由娘家赠送。下摇篮前要烧香拜祖,请外祖父母为婴儿起名。婴儿满月,要吃满月酒。满月后,产妇才可回娘家,或去左邻右舍走动。产妇返回夫家时,娘家要打送担,除鸡鸭鱼肉外,还需备办香烛炮仗。接下来是过“百日”,又叫抓周,最隆重。亲朋好友均携带礼品前来祝贺,夫家置办酒席招待来宾。幼儿放置八仙桌上,周边放笔墨纸砚或胭脂花粉之类,任凭幼儿抓取,以试探将来前程仕途。
(四)堂祭
家中父母或长辈去世,娘家亲戚及己出嫁女儿家均需打送担,备办祭品,有八碗、十碗、十二碗、十六碗、十八碗之说,视经济条件好坏而定,主要有猪头、整鸡、整鱼及时鲜果蔬之类。堂祭由山人(风水师)主持,以舅家为主祭,女婿及其他亲戚副祭。堂祭时,棺材前安放八仙桌,燃香,点长明灯。在山人主持下,各家依次贡献祭品,跪拜逝者。祭拜时,先正衣冠、抹衣袖,三叩九拜。首献猪头三牲,亚献鸡鸭鱼肉,三献时令果蔬。三献完成,起,礼毕。
(五)做道场
家中老人过世,需请道士做道场,超度亡灵,有两种形式,一曰超度,二曰樵科。其程序依次为:起水、发行、开坛、转经、过桥、赈孤、交功、火场,分为一日立杆起煞,二日鸣金起鼓,三日纳情进表,四日拔云出视,五日圆满会真等。道土并非道观中人,而是普通信徒。做道场以白马、共和、东屏等客民聚集区较为普遍。其他地方以请八音班为主,吹打弹唱,三日而毕。
(六)送灯
正月十五元宵节到来之际,要给逝者坟头送灯。以黄豆粉(俗称豆面)和油,加白糖,不经发醇而直接制成祭祀花灯。其形状与蜡烛相仿,但比蜡烛粗短。一端用手指捏出碗状,中间插棉棒以作灯芯。黄昏时出灯,送上坟头,点燃灯芯,一般给去世一年的亲人,连送三年。有些地方也送竹灯,取三尺长竹杆一根,中间剖开,制成伞骨状,以细竹篾串连,撑开后形成竹灯笼骨架,表面糊红纸,里面点亮蜡烛。以白马、东屏等客民聚集区为主,也逐步影响到其他非客民区域。
四、民间社火
(一)犟驴舞
时间:腊月二十四——正月二十四
地点:东屏镇。
犟驴舞中,驴是男扮女装,站在中间的是由男人假扮的花旦。赶驴的主打扮成小丑的样子。
(二)骆山大龙
时间:腊月二十四——正月十八,
地点:和凤镇骆山村。
骆山村濒临石臼湖,骆山大龙起源于明代,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龙身巨大,近百米长,500多人才能抬起。表演时,借大湖滩上旗帜招展,火铳、喇叭声不断,儿童打扮得花团锦簇,白色巨龙在湖滩上盘旋。
(三)打水浒
时间:腊月二十八——正月十八
地点:洪蓝镇、姜家西赵村
每逢春节,村里人便会选择村中空地或稻场,在四边插上20多面梁山旗帜,表演打水浒。根据人物不同,打扮成不同的角色,村民拿着各种道具展开,最有名的李逵闹东京
(四)打社火
时间:除夕——正月十五
地点:拓塘镇。
打社火是祭祀舞蹈。起先,各村社火会首先在村内表演,到正日初七这一天,才全部集中在拓塘老街上,开始带有竞赛性质的表演活动。
(五)打五件
时间:正月初八——二月十八
地点:白马镇石头寨村
打五件是民间曲艺。在一条板凳上绑了锣、鼓、镲、匀板等乐器,表演时,一人或几人按要求分别击打五件乐器,没有舞台,没有现成歌词,演员也不化妆,到了人家门口看什么唱什么。
(六)采茶灯
时间: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地点:东屏镇群力村
采茶好每年腊月3W,正月初一起灯,正月十五闹灯。采茶灯表演的人物众多,有采茶妇、王婆等约120人。道具有采茶灯、旗灯等。在舞蹈过程中还伴有大段的词曲,大小采茶曲均以花名作词。
(七)东泉马灯
时间:正月初二——正月十八
地点:石湫镇东泉村
以表演《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等故事中的人物为主。正日初二出会,点铳放炮,在村中空地上先是火连星表演,童子拜观音等套路;随后,马灯正式登场,其基本阵式有“蝴蝶”“药葫芦”等。跑阵结束,马灯中的不同人物就对打起来,把表演推向高潮。
(八)船桥小马灯
时间:正月初二——正月十六
地点:和凤镇船桥村
28名12-15岁的男孩和女孩装扮成宝马、水牛、法海和〈西游记〉人物,表演的内容有《西游记》、《日蛇传》等传统戏曲故事。
(九)虾子灯
时间:正月初四——正月十六
地点:石湫镇新农村
每年正月十三,石湫镇毛吾山村的老人就会把全村人聚集起来,祭祀天地……这时把虾子灯拿出来,玩一玩,第一次的活动基本要持续两三个小时,当地人称为虾子灯起草。这个村搬迁更名为新农村,今年仍表演虾子灯
(十)跳当当
时间:正月初一——正月初七
地点:东屏镇群力村
《龙凤胜会》在跳当当中最有代表性。三个穿红、绿、黄服装,代表福、禄、寿三个神仙的人,边拿锣敲边跳舞。
(十一)高台狮子
时间:腊月二十七——二月初二
地点:拓塘镇乌山秦淮村
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序。一开始要打地场,也叫拜四门,然后,用七张台子搭成四层高的戏台,再加上一条板凳,表演 吃小拐、开荷花、搭天桥等高难度动作。再接着狮身藏板凳,从空中飞落下地做一个顶头滚,使高台狮子表演达到高潮。
(十二)划旱船
时间:腊月二十八——正月十五
地点:东屏、东庐、共和、白马等
撑篙人与船娘子、掌舵人与船娘子分别对唱,其他角色伴舞。演唱曲调为龙船调,歌词由故事改编而来。如《古人歌》《皇帝传》等。另外,还有一种方式叫“见花开”,即表演者根据主家的情况即兴编词演唱。
㈥ 南京溧水有哪些习俗(作文)
溧水民间兼有北方移民和南方土著居民的风俗特征,其北方移民大都是清代咸丰、同治年间由山东、山西、河南、湖北、安徽等地迁徙而来,从本地东屏、白马等镇李家棚子、王家棚子的地名以及流行的客家民歌来看,就反映了这一特点。较早的移民则主要是随东晋南渡或宋室南迁的北方居民。因而在民间传统上,较多地保留了北方民间的一些风俗习惯,如贴窗花、祭灶、正月十五送灯等等。而在本地西南圩区的石湫、洪蓝、和凤等地,则较多地保留了土著居民的一些风俗习惯。不过,由于长期的共同生活和文化交流,相互之间已经彼此交融,很多民间习俗既有北方民间特征,又有南方土著的地域特点。以下则为当地一些主要的风俗习惯,其实,当地风俗当不止如是,但亦难以一一赘述。
一 时令节日
担“富”水
农谚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因此,就有了二月初二担“富”水的习俗。所谓担“富”水,就是二月初二这天清晨所挑的第一桶水。这桶水就是“富”水,若是能挑回头担水,福气更大,财运会更多。为了抢回头担水,须在头天晚上准备好扁担及水桶,次日凌晨开门便跑向水塘,方能如愿以偿。
插柳
每年清明节时,家家会悬一束刚刚发芽的柳枝在廊下门前,谓之“插柳”,一为迎春,二为避邪。据说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清明插柳可以避邪气。清明节时,本地人要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亦会在坟前插柳,头戴柳枝,其用意即为避邪驱鬼,百毒不侵。
乌饭节
农历四月初八,进山摘青精树叶,洗净剁碎,或置于石臼中捣烂,浸泡后滤汁,放入糯米,经过一整夜后捞出蒸煮,便成为色泽乌黑发亮、清香扑鼻的乌饭。若头年家中有父母或长辈去世,丧主家不做乌饭,而由已出嫁的姊妹或亲家煮好后送到丧主家,谓之“送乌饭”。柘塘、乌山一带过去有用乌饭酿酒的习俗。家中生女,必酿酒一坛,待女儿出嫁时启瓮待客。清代溧水县令袁枚在其著作《随园食单》中有详细记载,全文如下:
溧阳(水)乌饭酒
余素不饮,丙戊年在溧水叶比部家,饮乌
饭酒,至十六杯,旁人大骇,来相劝止,而余
犹颓然未忍释手,其色黑,其味甘鲜,口不能
言其妙。据云:溧水风俗,生一女必造酒一坛,
以青精饭为之,俟嫁此女才饮此酒。以故极早
亦须十五六年,采瓮时只剩半坛,质能胶口,
香闻室外。
冬至日 吃宗酒
冬至当日,村中同姓家族成年男性齐聚家族祠堂内,在族中长辈主持下,对祖宗神像行礼跪拜。开席前,先请祖宗入席。待酒过三巡,菜尝五味之后,众人方可入席,以示对祖宗的尊崇与敬畏。同时,要议定族中大事,如续修族谱、救济贫困等事宜。通过吃宗酒,增加同姓子孙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吃南瓜饭
冬至当日,将贮藏已久的南瓜取出,与糯米同煮,全家分而食之。南瓜饭香软甜糯,据说可以治头痛,防百痛。南瓜性温,味甘无毒,能驱虫解毒,治咳止喘,还有利尿及美容的作用。
逛庙会
冬至日前后要举办庙会,赶庙会、逛庙会、看大戏是冬至日主要特色,届时要走亲访友,交流物资,采办杂货,预备过冬物品。青年男女亦可借此机会相识相恋,成就秦晋之好。
祭灶
腊月二十三送灶,要请灶王爷或贴灶王神像。请灶王爷要放在专设的灶王神龛内,一般设于灶北或灶东。灶王神像有时印男女二神,女神称“灶王奶奶”。神像大都附次年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两旁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对联,以保佑全家平安。仪式大都于傍晚进行,祭灶者怀抱公鸡跪于神像前,或命童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为灶王升天所乘之马,故不称鸡,而称作“马”,红公鸡即为红马,白公鸡就是白马。焚烧香表后,主祭人默念祝语,高呼“领”,执酒浇鸡头。若鸡扑楞有声,说明灶王爷已经领情,否则重复上述仪式。之后,揭下灶王神像,与纸马等一并焚烧,祝愿上天言好事,保佑全家平安。祭社结束,家人分食祭灶果,有红球、白球、麻球、油果、寸金糖、脚骨糖、白交切、黑交切等,或8色、或12色,总之又甜又粘。其意是要封住灶王爷的嘴巴,免得说了不该说的话。到了除夕之夜,要请回灶王爷,谓之“接灶”,即将新购神像贴于灶台。因为灶王爷下界先要清点名册,所以家庭中所有成员必须于当日归家守岁。
二 衣食住行
老虎鞋
幼童未满周岁前,娘家为其准备老虎鞋,寓意强壮健康,百毒不侵。老虎鞋状若老虎,鞋尖绣老虎头,虎眼、虎鼻、虎嘴、虎耳,无不毕肖,虎额上绣一“王”字;鞋跟部分饰一束以黑线编扎并缠绕红、黄丝线的短带,以象征虎尾。与此相关者尚有虎头帽、老虎头披风,以及绣有老虎头形状的绣品,可挂在孩童脖子上,俗称“背背虎”,晶桥、孔镇、和凤等地妇女尤擅此道。
包粽子
端午节前,家家买粽叶、线麻,泡糯米,包粽子,形状以四角(俗称“菱角粽子”)、两角(俗称“小脚粽子”)居多。蒸煮时,与鸡蛋同煮,取其粽叶清香味。次日全家食粽,儿童会将煮热的鸡蛋置于网兜内(一种由母亲或姐姐专门编织的网状小兜),戴在脖子上到处炫耀。中午饮雄黄酒,吃黄蟮、公鸡、虾和苋菜、红辣椒之类,以红烧及红色蔬菜为主,门前悬挂菖莆艾叶以驱五毒。
炸油果
腊月,将浸泡发涨的黄豆上石磨磨成浆,点卤制成老豆腐。老豆腐切成小方块,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捞出晾干即可。另有一法,将老豆腐打散捏碎,与肉末拌匀,加糖、精盐、葱、姜及少许酱油,团弄成圆球状,亦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捞出,称“肉果”,有些地方亦称“豆腐果”。
蒸糕团
进入腊月,预备好糯米粉。将糯米粉制成湿糕粉,上箩筛,筛入糕模板。糕模板分割成一格一格方块,便于取出蒸糕。蒸糕中间放入少许芝麻馅,表面有花纹。讲究者亦会在蒸糕表面撒上果脯切成的红绿细丝,既好看又好吃。另可将糯米粉加温水揉成面团,包入备好的馅料,有豆沙馅、芝麻馅、菜馅等,放入刻团板内,按压成形,轻轻叩出,再将成形的团子上笼屉蒸热即可。刻团板有手柄,阴刻成梅花形、寿桃形图案。
上梁
农村起屋,待新屋将要封顶时,需择定吉日上梁,请风水师看好日子,掐算时辰。上梁前,首先给主梁“披红”(亦称中梁、正梁、大梁),新屋主人在梁木中端系红布、裹红绫、贴红纸,贴“八卦图”,书“上梁大吉”、“姜太公在此”红纸条幅。筷子染红,以红布或红绫缠裹连接,下垂一串“康熙”、“乾隆”制钱,寓意招财进宝、五谷丰登、四方平安、驱邪求福。预定吉时到来,燃放鞭炮,木工将斧(福)及亲朋所送鲤鱼(余)等置放屋角,寓意幸福吉祥,年年有余。屋主用大碗盛满五谷杂粮,并插上香,焚香叩拜鲁班。大梁升起前。以白酒浇梁头、梁腰、梁尾,并伴以祝语唱词:浇梁头,浇梁头,财似流水永不断。浇梁腰,浇梁腰,此处宝地聚财宝。浇梁尾,浇梁尾,子孙做官清如水。
上梁时,东端先起,略高于西端,因东首为“青龙座”,西首为“白虎座”,青龙要高于白虎。主持人口诵“上梁文”或唱“上梁歌”:“大梁好比一条龙,平平稳稳往上行。升至半路停一停,亲朋好友来挂红。”此时,亲戚朋友上前,给大梁“挂红”。挂红之后,大梁继续上升,安放到位,再次燃放鞭炮。木工抛撒五谷、糖果、花生、硬币和馒头之类,同时吟诵歌谣,有“馒头抛到东,买田买一冲。馒头抛到南,发财开当铺。馒头抛到西,代代穿朝衣。馒头抛到北,全家都享福。”又“众亲接宝快点来,八路神仙都有宝。亲友接回家中去,来年一定发大财。”围观众人哄抢,谓之“接宝”。上梁之后,时已正午,众人出新屋,让太阳照射梁架,谓之“晒梁”。东家招呼亲朋入席,饮酒作乐,尽欢而散。
三 婚丧嫁娶
办结婚酒席
嫁女酒
女儿出嫁之日,女方父母置酒待客,新娘席由八名未出嫁的姑娘及一名全福少妇(父母双全、儿女双全)陪伴新娘,组成十全十美席。席间,姑娘依次向新娘敬酒,祝福新娘未来生活如意,夫妻和睦,儿孙满堂。
新亲酒 送亲者由女方三代亲戚组成,新亲到达,先吃三朝茶:白糖茶、鸡蛋茶、茶叶茶,再入新亲酒席。新亲三代不能同席,爷孙为一席,叔兄为另一席。
送房酒 新郎、新娘拜过天地及父母之后,男方父母于结婚当日所办酒席,招待各方亲朋好友。其中以男方舅舅为首,安排坐于首席主位之上,媒人侧位作陪。
谢媒酒 结婚次日,男方父母邀请双方媒人及舅舅等亲戚长辈前来赴宴,男女双方媒人首席主位就坐,舅舅等作陪。
回门酒
结婚三日后,女方父母安排亲戚来男方家接回新娘,新郎需陪同回拜女方父母及亲戚。中午女方设宴款待新郎。入席前,由女方家人带领新郎拜访女方本家及其长辈,施礼参拜后,正式列为新亲。
娶妻送房
结婚当日,晚宴结束,客人散去,由送房人主持将新婚夫妻送入洞房的仪式。
仪式开始,于户前燃放鞭炮,新郎上身交叉扎红绸带,胸前结彩球,新娘着红衣裳,童男童女两边作陪,堂前八仙桌上安放大红蜡烛一对。送房人唱送房歌:“耳听门前炮声响,诸亲六眷站两旁。一个桌子四方方,一对花烛放中堂。花烛缠在花枝上,金花银花配成双。诸亲礼物来不少,上面挂得满堂红。满堂红上喜事多,舅老头子在正中。”
一段唱完,递酒给新郎,接唱:
一杯酒来敬天地,天官赐福状元郎。
二杯酒来敬家堂,兴隆发福在中堂。
三杯酒来敬灶公,早生贵子状元郎。
四杯酒来敬公婆,公婆吃酒笑呵呵。
五杯酒来敬新郎,新郎吃得喜洋洋。
……(一共要敬十杯酒)
糯米做酒桂花香,我做出酒来敬新郎。
新郎吃我两盅酒,子孙满堂状元郎。
一曲唱完,伴童手捧花烛,引领新人走向新房,送房人接唱:
一送梅花朵朵开,张仙送宝下凡来。
东送良田西送宝,南送人口北送财。
二送本当小杏花,冬穿绸缎夏穿纱。
冬穿绸缎永富贵,夏穿纱来笑荣华。
笑荣华来笑荣华,三样宝贝就出在你家。
牛生麒麟猪生象,来年乌鸡出凤凰。
一段唱完,递酒给新郎,接唱:“一杯酒来敬天地,天官赐福状元郎。二杯酒来敬家堂,兴旺发达在中堂。”之后,童男童女手持花烛,引新郎、新娘入洞房,送房人将瓜子、花生、红枣等撒在床上,寓意早生贵子,多子多福,谓之“撒帐”,接唱:“一撒金玉满床,二撒喜事成双,三撒三子发财,四撒事事如意。”共十撒。之后,众人出新房,家人送百子汤给两位新人,合卮礼成。
抓周
新生儿落地,先要洗澡打包,然后是洗兆,有三兆、五兆、七兆、九兆不等,视时间、忙闲而定。洗兆需办酒席,礼物由外婆家准备,主要是婴儿用品及孕产妇食品。洗兆又叫“下摇篮”。摇篮由娘家赠送。下摇篮前要烧香拜祖,请外祖父母为婴儿起名。婴儿满月,要吃满月酒。满月后,产妇才可回娘家,或去左邻右舍走动。产妇返回夫家时,娘家要打送担,除鸡鸭鱼肉外,还需备办香烛炮仗。接下来是过“百日”,又叫抓周,最隆重。亲朋好友均携带礼品前来祝贺,夫家置办酒席招待来宾。幼儿放置八仙桌上,周边放笔墨纸砚或胭脂花粉之类,任凭幼儿抓取,以试探将来前程仕途。
堂祭
家中父母或长辈去世,娘家亲戚及己出嫁女儿家均需打送担,备办祭品,有八碗、十碗、十二碗、十六碗、十八碗之说,视经济条件好坏而定,主要有猪头、整鸡、整鱼及时鲜果蔬之类。堂祭由山人(风水师)主持,以舅家为主祭,女婿及其他亲戚副祭。堂祭时,棺材前安放八仙桌,燃香,点长明灯。在山人主持下,各家依次贡献祭品,跪拜逝者。祭拜时,先正衣冠、抹衣袖,三叩九拜。首献猪头三牲,亚献鸡鸭鱼肉,三献时令果蔬。三献完成,起,礼毕。
做道场
家中老人过世,需请道士做道场,超度亡灵,有两种形式,一曰超度,二曰樵科。其程序依次为:起水、发行、开坛、转经、过桥、赈孤、交功、火场,分为一日立杆起煞,二日鸣金起鼓,三日纳情进表,四日拔云出视,五日圆满会真等。道土并非道观中人,而是普通信徒。做道场以白马、共和、东屏等客民聚集区较为普遍。其他地方以请八音班为主,吹打弹唱,三日而毕。
送灯
正月十五元宵节到来之际,要给逝者坟头送灯。以黄豆粉(俗称豆面)和油,加白糖,不经发醇而直接制成祭祀花灯。其形状与蜡烛相仿,但比蜡烛粗短。一端用手指捏出碗状,中间插棉棒以作灯芯。黄昏时出灯,送上坟头,点燃灯芯,一般给去世一年的亲人,连送三年。有些地方也送竹灯,取三尺长竹杆一根,中间剖开,制成伞骨状,以细竹篾串连,撑开后形成竹灯笼骨架,表面糊红纸,里面点亮蜡烛。以白马、东屏等客民聚集区为主,也逐步影响到其他非客民区域。
㈦ 溧水有哪些名人
1、袁枚
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与赵翼、张问陶(船山)并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袁枚也是“清代骈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文笔又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2、杨立铭
江苏溧水人,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立铭出生于比较清寒的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养成了勤奋、好学和简朴的习惯。
1944年通过了留学生考试,1945年被公派到英国学习。1948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理论物理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爱丁堡大学数理系从事科研工作。1951年应清华大学物理系聘请,回国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转入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后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3、杨立炯
水稻栽培学家。他深入农村,联系生产,潜心致力于农业技术改进研究,在总结、提高、推广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陈永康水稻高产栽培经验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三次参加技术援外,受到好评;晚年探讨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方向和途径取得一些经验,为发展我国作物栽培科学做出了贡献。
(7)溧水宣传次扩展阅读
溧水区位于南京市中南部,是秦淮河的发源地,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国家卫生城、国家生态区,具有水乡风韵、田园风光、山地风貌的特点。
林木覆盖率达35%,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4%,建有无想山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东屏湖、中山湖等水质达国家二类标准,素有“天然氧吧”、“南京后花园”、“城市绿肺”之称。
溧水置县于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唐代诗人白季康、宋代词人周邦彦、清代文学家袁枚曾任溧水知县,韩国儒学宗祖崔致远曾任溧水县尉,谢灵运、李白、颜真卿、杨万里等历代文人曾游历溧水并留下大量赞颂溧水的诗篇。
风景名胜
1、天生桥
溧水天生桥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市溧水区大西门外洪蓝镇天生桥村。胭脂河开凿于明洪武年间,北至秦淮河口,南达洪蓝埠入石臼湖,全长7.5公里。此河的开凿,沟通了南京与两浙地区的漕运。
河道最深处35米,底宽10余米,上部宽20多米,其工程的艰巨,耗资的巨大,在当时水利建设中罕见。河成之后,将一巨石下方凿开,石下可通舟楫,这就是著名的天生桥。桥长34米,宽9米,厚8.9米,桥面高程35米,已被列为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2、无想寺
无想寺位于南京两湖风景区,无想寺旅游度假区位于溧水区洪兰镇一带,众多文物古迹散布其间。
无想寺周围的文物古迹有韩熙载读书台、杜城、明太子饮马处、宋代高僧甄公的藏骨石塔、元代建筑招云亭、明代的石观音阁、摩崖石刻等,明代知县王从善题刻的“凤泉”、“丹鼎”、“污尊铭”、石观音阁、环翠阁、凤泉亭等一批遗址。山腰有一碧池谓之“天池”,山南麓有无想寺水库一座,澄澈清幽。
3、东庐观音寺
东庐观音寺位于东庐山冈,山脉西麓元代始建观音庵,太平天国年间被毁。清光绪八年,复建庵堂三间一院,两侧有厢舍。20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再被毁。1999年,县城分龙岗观音庵因城建拆迁至东庐山观音庵原址复建,定名为东庐观音寺。
2000年,东庐山观音禅寺被列入鸡鸣寺下院,被省市政府列为重点建设寺庙。2009年,建成圆通宝殿、天王殿、钟鼓楼、寮房斋堂、艺术展览馆和百味斋馆等,总建筑面积9500平方米。2010年12月26日,举行圆通宝殿落成暨佛像开光庆典。
㈧ 溧水县的历史是什么
溧水历史沿革
溧水故地,本名濑渚。春秋周景王四年(前541),吴筑固城于开化城之西,置濑渚邑。七年(前538),楚伐吴;吴迁其邑手陵平山下。十六年(前529),楚再伐吴,败吴军,取陵平。从周敬王十四年(前506)至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其间吴、楚、越互有征伐,溧水地先后属吴、楚、越。至楚大败越尽得吴故地,以今溧水县域为南塞边地。
秦统一中国,设郡县,于平陵置溧阳县,隶会稽郡。溧水地属溧阳。
汉初,于会稽郡析置鄣郡,溧阳属鄣郡。鄣郡先后属汉皇所封韩信楚国、刘贾荆国、刘濞吴国和刘非江都国。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江都国除,更鄣郡为丹阳郡,溧阳县属之。
三国吴析溧阳置永安,溧水地仍在溧阳县。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废丹阳郡,置蒋州,溧阳县属蒋州。
隋开皇十一年(591),析溧阳西北境及丹阳故地东部置溧水县,属蒋州,溧水为县自此始。
开皇十八年,并溧阳入溧水。
唐武德三年(620),割溧水东部地复置溧阳县,与溧水、江宁同属扬州。九年,溧水改隶宣州。至德二年(757),置江宁郡,次年改升州,领溧水县等4县。上元二年(761),废升州,溧水再隶宣州。大顺元年(890),复升州,领县如故。天复二年(902),淮南杨行密取升州,溧水遂为杨吴所领,属金陵府。
南唐改金陵府为江宁府。北宋先为升州,后升为江宁府。南宋改名建康府。元置建康路。均领溧水县。元代元贞元年(1295),升溧水县为溧水州,仍隶建康路(后改称集庆路)。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克集庆路,改为应天府。溧水州属应天府。
明洪武二年(1369),改溧水州为畿县。终明之世,溧水县属南京应天府所辖。弘治四年(1491),析溧水西南7乡地置高淳县。
清代,溧水属江南省江宁府。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期间,属天京省江宁郡。同治三年(1864)清军陷天京,复江宁府,溧水仍隶江宁府。
民国初年,1912年废府,溧水县直属江苏省。1914年江苏省设金陵等5道,溧水隶属金陵道。1927年废道存县,属江苏省。1934年,江苏省实行行政区督察制,溧水县属溧阳行政督察区,次年9月改属第十行政督察区(驻江宁县)。
抗日战争期间,境内建有3方政权。1937年12月,民国县政府撤出县城,流徙于明觉、石湫、云鹤等僻乡。1938年4月以后,县城先后成立日伪维持会、县知事公署(伪维新政权)和汪伪县政府。1941年5月,新四军在县境东南部建立溧水县(后改溧高县)抗13民主政府;县境北部与西部亦分属江溧句(后改江宁)、江当溧(后改横山)抗日民主政权。
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溧水县政府统辖全县。1948年4月,属江苏省第一行政督察区(驻丹阳)。
1949年4月25日,溧水县解放。6月,溧水县人民政府成立。1952年底以前,溧水县属苏南行政区。1953年元旦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溧水县改属江苏省镇江专区。1958年9月镇江专区改常州专区,属常州专区;1959年9月又改为镇江专区,属镇江专区。
1983年3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溧水县划归南京市管辖。
㈨ 溧水怎么样,溧水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今年国庆,溧水9个风景点首次联手推出“农家乐”旅游项目,1 5日仅接待南京市民已经超过1万人。
溧水傅家边、天生桥、东屏湖、卧龙湖、中山湖、东庐山、无想寺、石头寨、白马有机农业基地,几天来徜徉着无数城市市民,“这里真美,空气真新鲜”是素不相识的游客不约而同发出的
感慨。家住南京下关的张先生说他每一个节假日都出门旅游,可以前就是不知道城市边上就有溧水这么个幽静优哉的好去处。一位在外企公司就职的女士说,她举家5口来溧水旅游,住在天生桥村一农户家,热水、空调、独立卫生间……一应俱全,住一夜吃三顿每人只要50元钱。不仅出门就是翠绿的青山和风光旖旎的胭脂河、天生桥,而且青梅果、黑莓汁、青壳鸡蛋、洪蓝御带糕、石湫狗肉、明觉香菜等等农特产品也非常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