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理想照耀中国》官宣改革版海报,你最喜欢谁的角色造型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有广电总局策划组织的《理想照耀中国》开始拍摄,用40集的篇幅来展现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复兴时期这四大时期,用40组人物和故事,来记录建党100周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引领全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征程。
普布次仁、索朗旺姆、赤列白姆、才让卓玛 一组的《国境以北是我家》,以玉麦乡乡民桑杰曲巴及其女儿卓嘎、央宗为原型,来讲述放牧守边34年的桑杰曲巴与两个女人守护祖国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的爱国故事。海报中的普布次仁历经风霜,但目光坚毅,三人抬头望向国旗的样子让人不禁泪目。
㈡ 宣传画的收藏
众所周知,宣传画属于招贴画的范畴,源于广告、海报,与广告,海报所不同的是:宣传画主要是为政治服务,它的诞生要远远晚于广告和海报。在文化大革命中,宣传画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将宣传画的发行和张贴推到了极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政治运动的结束,宣传画逐渐走向衰落。然而,十年文革的浩劫给人民留下的创伤和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它很难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今天,凡是那个时代过来人只要看到文革宣传画,就会勾起对往日的回忆。比如这次西泠印社2006年春拍推出的文革时期著名的《欢呼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伟大的长城》宣传画原稿就是如此。这两幅宣传画是由著名画家何建国创作于1967年,曾被作为电影海报广泛张贴,能完好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凡是过来人,只要重温这两张画,想必往事会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有专家认为:它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作者创作没有名利思想和商品气息。当时画家以空前的热情和无私的奉献投身到《欢呼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伟大的长城》宣传画创作中,并把它作为政治任务来看待,其忘我而严谨的创作态度是史无前例的。
其次,作品开门见山,并深深地打上了鲜明的文革时代烙印。整个画面可以让观者感受文革初期“红海洋”和“万岁不离口、语录不离手”的气氛。
再次,作品有极强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为了配合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高潮,艺术家在创作宣传画中,采用“红光亮”,让观者一看就能融入到这场轰轰烈烈运动中去,画面色彩鲜明、亮丽,领袖人物形象突出。
最后,文革宣传画原稿存量稀少,弥足珍贵。由于当时人们没有意识到对文革宣传画进行保管和收藏,使得原稿凤毛麟角,即使发行量巨大的印刷品,目前市场上也难见踪影。像《伟大的长城》印刷品已成为各路藏家竟相寻觅的对象,现市场价已高达上万元。
特殊的年代、特殊的题材成就了文革宣传画特殊的价值。这恐怕是造成当今文革宣传画在拍卖市场上屡创天价的主要原因。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宣传画收藏的市场价值,现在收藏宣传画正是时候。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展,中国的艺术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中国宣传画作为热门种类,也出现在国外的网站上和苏富比等国际大型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上,而且中国宣传画在国外的价格要比国内高数倍。
中国宣传画为什么在国际市场如此走俏,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表现了强烈的历史事件,内容丰富多彩;包括政治、经济、外交、运动、妇女、儿童等题材,是研究现代中国和艺术的绝好材料。2、作为宣传画在国际宣传画的历史中有其独特的风格;尤其“三结合”方法 领导出题目、画家来创作、群众提意见,和在色彩要“红、光、亮”,形象上要“高、大、全”的独特风格,在世界各国的宣传画历史中是独放异彩的。
国外对于真正中国宣传画的珍品和精品只展不卖,在拍卖会上或者网上销售的宣传画大部分是中等水准或者印刷数量比较多的作品。所以说“由此可以看出经营者用心良苦。经营者目前只是想在世界市场上开拓新的领域,等这一领域热度上去以后,其收购的上等精品会在不久的将来巨有更大的升值空间”。
国内宣传画的交易市场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东北等地。虽然国内没有专门介绍或销售宣传画的网站,在价格上也只是国外的1/10 1/5,但这种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㈢ 求改革开放时,那种画在墙上的宣传画,越多越好,要出一个5这样的黑板报
㈣ 求十七大宣传海报背景图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这一重要思想观点,是鉴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统一提出来的。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从来都是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伟大事业离不开伟大工程的支撑,伟大工程必须紧紧围绕伟大事业来进行。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第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前进,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新世纪新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潮流,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目标,也是我们党必须勇敢担负起来的崇高历史使命。要实现这个宏伟的奋斗目标,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第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总是不断给我们党提出新的要求,也赋予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以新的时代内涵。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从理论创新来看,党的十七大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一道高度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我们就是站在这样一个认识的新起点上向前迈进的;从发展来看,经过29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拥有了比较雄厚的发展基础,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条件,我们正是站在这样一个发展的新起点上向前迈进的;从改革开放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在各个方面已经建立了一整套新的体制机制,推进改革的经验更加丰富、决心更加坚定、行动更加自觉,我们正是站在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向前迈进的;从对外关系来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我们正是站在这样一个对外关系的新起点上向前迈进的。新起点是面向未来的,是在以往发展的基础上向着更高目标迈进、创造新辉煌的开始。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改革发展的新进展新形势,进一步提出了今后13年发展新的更高要求和各方面的一系列新举措。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给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提供广阔的舞台,也提出许多新课题新任务新要求。当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真谛,就能更好地完成党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
第三,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㈤ 图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图二 某连环画封面 图三 20世纪50年代的宣传画
(1)特征: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精耕细作,自给自足。内积极容影响:①小农经济是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②生产资料基本归农民私有,使农民具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2)转变:从“平均地权”到承认“耕者有其田”。背景: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对三民主义作出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 (3)①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为农业生产的恢复开辟了道路;②1953年到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③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生产力的水平,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④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农业是国家自立的基础;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