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保康宣传部长

保康宣传部长

发布时间:2021-03-02 09:15:53

㈠ 柳长毅的个人履历

1975.08--1978.02 湖北保康下乡知青抽调在保康县民兵团政工科1978.02--1982.12 武汉医学院医学系医学专业学习
1982.12--1986.04 十堰市人民医院内科医师、医务科副科长、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人
1986.04--1986.08 十堰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
1986.09--1989.07 中央党校培训部青干班脱产学习
1989.02--1991.05 十堰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兼机关支部书记 1991.05--1992.10 十堰市毛巾厂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1992.10--1994.02 十堰市经委副主任、工委委员
1994.02--2002.10 十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其间:1997年9月兼任十堰社科联党组书记)
2002.10--2008.08 郧县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期间:2005.07-2005.12挂任国家旅游局管理司司长助理;2008.05-2008.06浦东干部学院县长进修班培训学习)
2008.08--2009.01 郧县县委书记、县长
2009.01--2011.09 郧县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2010.10明确为副厅级干部)
2011.09-- 湖北省扶贫办副主任、党组成员

㈡ “8·7”湖北省保康县城关镇封银岩村二组滑坡

1 滑坡概况

2011 年 8 月 4 日 至 7 日,湖 北 省 保 康 县 遭遇持续 降 雨,县城 累 计 降 雨 量 达67. 6mm,8 月7 日上午 9 时,保康县城关镇封银岩村二组王家沟两侧坡体发生 2 处滑坡,Ⅰ号滑坡体位于王家沟南东侧,平面形态呈半圆弧状,宽250m,长120m,平均厚 6 ~8m,体积约 21 万 m3。Ⅱ号滑坡体位于王家沟北西侧,平面形态呈半圆弧状,宽80m,长60m,平均厚4 ~6m,体积约2. 4 万 m3; 滑坡总体积约 23. 4 万 m3,滑坡规模为中型土质滑坡。在降雨诱发下,封银岩村二组滑坡易再次发生滑移变形破坏。主要威胁王家沟沟口居民区与农田安全。Ⅰ号滑坡前缘有 150m 左右的缓坡,滑体下滑后多堆积于斜坡地表,影响区东西长 200m,南北宽 190m,影响范围约 38000m2。Ⅱ号滑体规模较小,滑体前缘受王家沟控制,滑动范围有限,主要威胁滑体后缘3 户居民共 7 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区东西长 80m,南北宽 60m,影响范围约 4800m2。

封银岩村二组滑坡分布于王家沟上游沟体两侧,冲沟自北东流向南西,上游沟谷切割浅,中部至沟口沟谷深切,形态呈 “V”字形,谷底宽 10 ~ 20m,沟深8 ~ 20m,沟底纵坡 140‰ ~ 180‰,流域汇水面积约 0. 68km2,遇极端特大暴雨天气,若滑坡下滑,可能产生小至中等规模泥石流灾害,威胁范围向西可至王家沟沟口附近。

险情发生后,襄阳市保康县国土资源局领导会同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应急处置小组,采取有效措施抢险救灾,36 户 134 人成功避险,取得较好防灾效果。

2 基本环境背景

2. 1 地形地貌

滑坡区位地鄂西山区荆山山脉北部,属中低山地貌,区内山脉总体呈东西走向。滑坡所在斜坡坡向 155° ~245°,坡度 60°,前缘高程约 405 ~415m,后缘高程 450m,相对高差 45m,前缘临空,临空面高 12m。

2. 2 地层岩性

滑坡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各类成因的第四系地层及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地层。分述如下:

(1)第四系: 滑坡堆积物和第四系残坡积层。

(2)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 主要出露于滑坡区后缘,岩性为灰—灰绿色页岩,页理极发育,地表岩石强风化破碎。

2. 3 地质构造及地震

滑坡区地处扬子准地台一级构造区北缘,青峰断裂带南缘,为一东西向复背斜,核部由中元古界神农架群构成,两翼依次出露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9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 1g,地震烈度属Ⅵ度区,与西北面的竹溪、房县Ⅶ度区相邻近。

2. 4 气象水文

保康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量随不同年份和季节变化较大,属鄂西北暴雨地区。据 1984 ~ 1996 年降水资料统计,年平均降水量 959. 89mm。滑坡区地表冲沟发育,清溪河为该区主要地表水系,河道自南向北穿越保康县城,在过渡湾汇入南河。

根据滑坡区出露地层岩性特征、地下水赋存条件及水动力特征分析,区内地下水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滑坡堆积含碎石土层中,含水层岩性不均匀,透水性能差异较大,局部地段因粘粒含量大而相对隔水,整体呈潜水—半承压地下水类型,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多沿坡体纵向运移,排泄于坡脚一带。

(2)碎屑岩类裂隙水。志留系强风化砂质页岩本身不含水,但经强风化作用后岩体多呈散裂、碎裂结构,因而成为弱富水的裂隙含水体,受后缘裂隙水及上层滞水补给。

2. 5 人类工程活动

保康县城关镇封银岩村切坡修路形成大量人工弃渣,弃渣排弃于村级公路下方坡体表面,形成较大的弃渣堆积体,致使坡体上部荷载加大,改变了斜坡体内部结构。

3 监测与应急避险

3. 1 巡查监测

巡查监测主要采取地表巡查与简易监测两种方式。具体巡查监测工作如下:

(1)定期对滑坡体前缘、中部、后缘及外侧进行巡查,雨天每天巡视 3 次,晴天每天巡视 1 ~ 2 次。观察后缘坡体渗水情况,坡上的裂缝变化,以及树木变化情况。

(2)灾情发生后,根据滑坡变形特征,于滑坡体后部具有明显变形破坏部位布置 4 处简易监测点,采用木桩法。安排村干部用钢卷尺每日 8 点、12 点、16 点、20 点、24 点定时进行监测,做好监测记录,并上报保康县国土资源局,同时安排人员对王家沟水位进行巡视观察,目视监测。

3. 2 应急避险与处置

险情出现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有关负责同志反应迅速,亲临现场察看险情,指挥抢险。并采取了以下应急避险处置措施:

(1)保康县委、县政府迅速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领导小组,制定应急预案,落实责任人、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和临时避让地点,落实监测人员,确定了监测点,监测方法以及上报要求。

(2)迅速将滑坡后缘 3 户 7 人撤离东坡村村委会进行妥善安置,并向受滑坡影响的王家沟下游沟口的 33 户 127 人发放防灾明白卡,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36户 134 人成功避险,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在滑坡区竖立了警示标牌,警示过往行人和车辆。

(3)迅速派遣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组到现场勘察,分析成因并制定应急治理方案。最后专家组讨论决定采取削方减载、修建地表排水沟、拦沙坝等工程措施进行滑坡应急治理。

图 1 滑坡全景及危害范围

4 经验与启示

此次封银岩村二组滑坡灾害应急处置,有如下几点经验和启示值得借鉴:

(1)经验。

一是速报及时、到位迅速。险情出现后,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处理果断,速报及时。国土及地质灾害防治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抢险救灾工作,为封银岩村二组滑坡险情的解除在时间上争取了主动。

二是技术支撑。一支专业强、技术硬、不怕苦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队伍是应急抢险的重要保证。一接到通知,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专业技术人员立即赶到灾害地点进行现场踏勘,并采取适宜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

三是宣传到位。保康县地处鄂西山区,区内地质灾害频发,是我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人民群众防灾救灾意识高,险情发生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启动应急机制,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发放 “两卡一表”,即防治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地质灾害点防灾应急预案。

图 2 封银岩滑坡平面图

(2)启示。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是应急处置成功的有力保障。封银岩村二组滑坡险情出现后立即引起了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湖北省国土资源厅、襄阳市政府领导前往现场进行调研,察看灾情,指导应急抢险及灾后重建工作。保康县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在滑坡现场组织抢险救灾,召开现场工作会议,落实各部门参与救灾。

二是适时启动预案,是应急处置成功的重要基础。面对险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落实责任人、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和临时避让地点,落实监测人员,确定了监测点,监测方法。这是应急工作有序进行,抢险救灾忙而不乱的重要基础。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是应急处置成功的核心。接到报告后,保康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果断决策,迅速将滑坡威胁的群众进行撤离,成功避险 36 户 134人,没有造成 1 人伤亡。

图 3 1、2 号监测点

图 4 省、市、县领导视察

四是正确引导舆论,是应急处置成功的重要支撑。湖北省电视台、保康县电视台按照 “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及时对滑坡险情进行了公开报道,消除了群众恐慌,有力地推动了灾害的有效处置,维护了社会稳定。

(本节基础资料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提供 责任编辑 褚宏亮)

㈢ 夏夔的人物生平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干事、区委书记、科长、中共监沔县委宣传部长、新四军襄南指挥部秘书等职。1946年后,任鄂西北军区分区宣传科科长,中原军区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中原突围和西南等战役。参加了多次反日伪“扫荡”、重建洪湖抗日根据地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团总支部书记、副科长、科长、大队副政治委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等职,参加了“中原突围”、阜阳、高山铺、横沟市、三江口、江汉、沙市、宜昌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宣恩县委副书记兼县长、湖北军区后勤部直属政治部副主任、科长、武汉市兵役局副局长、湖北省军区汉口军分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政治部群众工作部副部长、部长,武汉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副政委、基建工程兵政治部副主任等职,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一所学校让他坚定了一种信念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更为艰苦的时期,已经15岁的夏夔,从沔阳县城的震旦中学回到了家里,他目睹敌军、土匪抢掠骚扰,人民群众的深重灾难,心中苦闷至极。正在这时,他的父亲不知从哪里得来的信息,设在松滋刘家场庆贺寺的湖北省第四区简易师范学校附中部招生,由于当时沙市、宜昌一带尚未沦陷,相对比较安全,父亲为了夏夔的安全,把他送到了那所学校。
一踏进学校,夏夔就像走进了一个新的天地,学校的政治空气浓厚,师生的抗战热情很高,同学们唱的都是像《我们在太行山上》《游击队员之歌》《黄河大合唱》等一些他从未听过的慷慨激昂的救亡歌曲,办“壁报”、开晚会、搞校外宣传,都围绕着抗日救亡这一主题。在课程设置上,学校除了统一规定的国文、数学、理化、英语等外,还增设了“抗战知识”这门课,专门讲授抗战的理论和实践。平时,他在学校图书室里,如饥似渴地读进步书刊,比如毛泽东的《论持久战》,鲁迅的《呐喊》《彷徨》,苏联作家的《铁流》《毁灭》等。
当然,一个人的思想转变不能完全来源于书本知识,夏夔能够走上革命的道路,与老师的教诲和影响是分不开的。这所学校名义上是国民党政府“官办”的,实际上是共产党领导的争取和培养青年学生的革命学校,老师中大都是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学生,是“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他们利用一切机会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政策主张。学校的教导主任田绥祥经常用“前方打仗,后方打牌”,“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等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揭露国民党的腐败和消极抗战。训育主任史林峰根据《论持久战》《平型关大捷》《八路军在敌后》等书籍编成“抗战知识”讲义,深入浅出地把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和国民党的节节败退作了鲜明的对比。所有这一切,使年轻的夏夔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憧憬。
让夏夔至今难以忘怀的是,1939年的寒假,他因离家较远,路上又不安全,留在学校和一些家在沦陷区的师生一起过年,大家利用这个机会,在一起“指点江山”,分析抗战的形势和前途,讨论时代青年的理想和使命,探索中国的未来。那份激动,那份壮志,让老将军现在依然激情难抑。
在学校师生的教育帮助下,夏夔的认识不断提高,在革命的摇篮里锻炼成长。1940年3月18日,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又担任了附中部学生党支部书记,还当选为学生自治会总干事。1941年3月“皖南事变”后,他转移到鄂豫边区参加新四军,加入到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行列。
一场战争让他接受了一次洗礼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从峨眉山走下来,在美国的帮助下,迅速抢占一切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悍然发动内战。战斗在武汉周围的新四军第五师首当其冲,数千名浴血抗日的新四军干部战士被迫实行中原突围。
1946年6月,由于国民党军队步步紧逼,夏夔所在的江汉军区部队从杨家河等地出动,进到柳林店整编,天汉中心县委的部队和军区警卫营合编为警卫团,夏夔任团部总支书记。整编后的部队迅速西进,夏夔随警卫团经保康县的报信坡进入鄂西北大山区。夏夔告诉我们,部队越往西走,越感到沟深坡陡,山一座比一座高,一上一下少则要走二三十里。谈起这段行军经历,老将军不禁诗兴大发:每每爬到半山腰,只见头上月明星稀,脚下云霭缭绕,真是“举头明月近,回首白云低”啊!
但行军中更多的是辛苦和磨难,其艰苦程度是现在的人们难以想象的。每到一处,部队总是用自带的食盐和银元向当地老百姓换点粮食,大部分时间得靠吃玉米糊和南瓜汤果腹,这对于来自“鱼米之乡”的夏夔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有一次,部队行军一整天,晚上只得露营在高山上,战士们都没有吃东西,而方圆几里路才有一户住着茅草棚的人家,司务长只好给这户人家几块银元,在他家地里掰了几十个玉米棒子,分发给战士们在火上烤熟后充饥。或许是太饿了,夏夔一连吃了好几个,喝了几口冷水后睡觉了。第二天,他开始拉肚子,一天得拉十几次。夏夔慌了:要是因为这病跟不上部队,就得留下来,这该怎么办呢?幸好卫生队长给了他一小瓶“鸦片酊”,让他一天几次舀点路边溪水冲服,才制服了这个行军的“拦路虎”,避免了“掉队”。
整整一年的中原突围,夏夔随他所在的部队先后转战鄂、豫、陕、湘、皖五省,四渡襄河,两渡长江,六涉淮水,四次跨越平汉铁路;参加大小战斗300余次,历经80余县,行程逾2万里。回忆起六十多年前的这次战役,夏夔如数家珍。
一次营救让他结下了一种情谊
1944年5月上旬的一个下午,在新四军第五师第三军分区襄南指挥部驻地江陵县赵家垴,时任指挥部秘书的夏夔正在写材料,忽然,“快来看啊”的喊叫声和奔跑的脚步声响成一片,出于好奇,他随着人群朝小河边跑去,只见一只小木船正在靠岸,船舱里坐着一个身穿飞行服的碧眼金发的青年军人,护送的有两名带枪的游击队员,撑船的是一个五十开外的老民兵。这个“洋人”上岸后,用惊疑不安的目光东张西望,似乎想要寻找什么,夏夔把他带到指挥部政委李人林的住处,“洋人”显得更为惶惑、紧张。夏夔用自己早年学的一点英语单词,结合手势和他攀谈,得知他叫莱威士,美国十四航空队的飞行员,他驾驶一架P-40战斗机从湖南芷江基地起飞,掩护轰炸机群轰炸武汉的日军军事目标,但在返航途中被日军高射炮击中油箱,不能继续航行,只好跳伞,幸好被当地农民救起来。
为了这位美国飞行员的安全,防止日军的突然袭击,当夜指挥部机关转移到一个比较偏僻的村庄,受组织派遣,夏夔与莱威士同住在一个农民家里,他们每天用手势和英语单词交谈,难免会闹出一些笑话。一个多星期后的一天,夏夔告诉莱威士,新四军将派部队护送他到美军司令部,然后从那里到重庆,莱威士十分高兴,一天要问几次“什么时候能动身”,一次,夏夔听说莱威士明天可以走,就兴冲冲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哪知因故推迟到了后天,莱威士十分焦急,夏夔想告诉他,后天一定可以走,但不知道“后天”用英语怎么说,只好先说“Tomorrow”,然后用手一翻,又说了一遍“Tomorrow”,莱威士怔了一下,然后大笑起来,高兴地纠正道:“After tomorrow.”
莱威士临走的那天下午,专门交给夏夔一封信,他要告诉以后再遇到危难的美国人,如果他们不幸遇到困难了,千万不要忧愁,这里的军民是真正抗日的朋友,一定会使他们生活得很愉快,并能帮助他们回到自己的部队……
没过几天,新四军在洪湖又营救了一位名叫白劳德的美国中尉飞行员,他在路过襄南指挥部时,夏夔把莱威士的信给他看,他很受鼓舞,还连连念叨:“我们认识!”
这种国际友谊一直延续到了现在,2002年5月,白劳德来中国旅游时,专门到北京与夏夔见了面,他告诉夏夔,莱威士还健在,他们每年都要见一次面。
一个“特使”让他赢得一种信任
1991年4月5日是新四军第五师建军50周年纪念日,湖北省准备举行纪念大会,去函邀请时任师长的李先念、代政委任质斌到会讲话,或者发去贺信,当时已是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正在主持召开政协会议,难以抽身,找任质斌商量,两位老首长一致认为:湖北的大悟县有个烈士陵园,还有一座烈士纪念碑,不如派两个人作为代表,直接去大悟县向烈士纪念碑献花圈,4月5日又恰好是清明节,还可以到烈士陵园扫墓,以表示对烈士的哀悼和怀念。后来,两位老首长一合计,从在京的五师人中,挑选年纪较轻、身体较好而又熟悉五师历史的夏夔和黄永贵,分别作为李先念、任质斌的“特使”,到大悟县参加纪念活动。
遵照两位老首长的指示,夏夔与黄永贵按期抵达大悟,参加了数千人的纪念大会,向烈士纪念碑敬献了由李先念、任质斌署名的两个大花圈,瞻仰了烈士陵园,并委托大悟县委书记在大会上向群众转达了两位老首长对老区人民的问候,感谢他们在革命战争年代对新四军第五师的巨大支持和无私奉献,祝愿老区人民迅速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随后,夏夔和黄永贵访问了滚子河、白果树湾及宣化店,参观了大悟县革命陈列馆、五师和中原军区领导机关所在地以及李先念的故居,会见了当地的父老乡亲。完成任务回到北京,夏夔及时向任质斌汇报了情况,李先念也在中南海接见了他,两位老首长都详细地询问了老区的近况。谈及这次“特使”经历,夏夔总是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对老首长的这份厚爱和信任表达深深的谢意。
一份淡泊让他保持了一种操守
1979年元月4日,夏夔调到基建工程兵政治部,先后任副主任、主任,在这期间,他着力抓了部队的组织工作,配好配齐了政治干部,同时,统一完善了干部政策,虽然一直从事政工工作,但他始终兢兢业业,毫无怨言。
198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裁军工作正式启动,基建工程兵部队首当其冲,夏夔随着这股洪流“歇岗”了,他有过彷徨,有过失落,但并没有意志消沉,更没有怨天尤人,那种淡泊名利的观念支撑着他的“赋闲”岁月。后来国家开始给军人授军衔,夏夔也没能赶上,直到1991年离休时才当上了将军。
对自己的子女,夏夔也是“不管不顾”,他有四子一女,虽然现在个个都干得不错,但没能得到父亲的照顾,他的老伴张菊生老人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前些年,与老大夏鹤一同进入提拔行列的有五人,她要老头子出面打打招呼,好让夏鹤顺利晋升,但他不为所动,结果其他五人都得到了提拔,只有夏鹤一人“原地踏步”。谈及此事,已是武警指挥学院院长的夏鹤说,要想改变从战争中走过来的人的思想很难,但我能理解老爷子。
有人说,一个老将军就是一本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活教材,这话一点不假。夏夔从革命的熔炉里锻造出的那种坚定的信念、那种正直的品格,无论何时何地,永远都不会过时。

㈣ 先进性在这里闪光——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系列报道之四

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承担单位有1081个,累计投入人员28000多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方面军。这个方面军有一个精英荟萃的精干司令部和总参谋部,这就是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办公室和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组。

“支部建在连上”

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涉及31个省(区、市)近3000个管理部门、1000多个地勘和测绘单位、15万多个矿业权人或更多的投资者,投入资金近23亿元,涉及范围之广,人员之多,任务量之大,所需资金之巨,都是前所罕见的。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11年3月,全国项目组党支部利用在福建开展业务活动间隙,联合各地项目技术骨干一起赴革命圣地古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项目开展初期,确定技术路线、开展工作调研、落实经费人员等各项工作更是千头万绪。面对艰巨的工作任务和复杂的人员结构,如何调动项目组成员的积极性?项目负责人、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谭永杰深思熟虑后提出:建立项目办临时党支部,发挥党支部的先进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先进性凝聚人心,使项目办形成一个团结的战斗集体。他的想法得到了发展研究中心党委的肯定和同意。2008年中期,按照有关程序,项目组第一次成立了由项目组副负责人付晶泽同志负责的临时党支部,2009年初,国土资源部明确在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办技术部(临时机构)后,又正式成立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办技术部党支部。2010年6月,随着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式批准成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研究室,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研究室党支部进一步得到完善,成了夺取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全面胜利的坚强核心。矿业权实地核查3年多时间,也是核查党支部不断健全完善的发展过程。2011年6月,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研究室党支部,也称为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党支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被评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的先进党组织。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11年6月,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党支部和发展研究中心矿管室党支部在北京联合开展党日活动

不知疲倦的“空中飞人”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09年9月23日,谭永杰(右一)在湖北保康野外检查实地核查工作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谭永杰自2007年“临危受命”,担任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负责人以来,就开始了几乎没有节假日的满负荷工作。从前期调研到动员启动,从野外实测到室内数据整理,从项目开展的技术路线、组织设计,从全国成果汇总到成果应用研究,工作环节的每一步的推进,都是在他亲自带领下制定和完善的。由于领导班子调整,他在发展研究中心分管的业务处室最多时达到了9个,还协助管理任务比较繁重的科技处,领导发展中心质量管理办公室和学术委员会,为了不耽误单位的正常工作,又能确保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的顺利推进,他就采取晚上坐飞机奔赴工作地点,白天抓紧处理问题,就是在飞机上的几个小时也是十分可贵的“办公”时间,用他自己的话说,“每次一上飞机,没有电话没人找,利用好不容易静下来的空隙,思考已有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安排下一步工作,许多重要的想法在这个时候会在脑子里形成,赶快用随身带的小本记录下来,下飞机后马上打电话进行部署落实”。其工作的高强度让所有接触他的人赞叹和心疼。31个省(区、市)都多次留下了他辛劳的身影,他曾创造了9天跑完10个省的“奇迹”,被大家称为“空中飞人”。2009年5~7月份,正是各省项目野外实测工作推进的关键时期,徐绍史部长明确提出要在2009年底全面完成野外实测任务,为了督促几个“后进”省份的工作进度,他连女儿高考和录取都没时间过问,更谈不上指导、关心和照顾,对女儿的亏欠让他想起来就心酸。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11年11月1日,国土资源部召开全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暨矿业权实地核查总结表扬电视电话会议,徐绍史部长向谭永杰等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先进个人颁发证书

他们为大家做出榜样

大家提到支部书记、项目组副负责人、综合组组长付晶泽,都会由衷地赞叹说:“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我们就会想到付书记。”3年来,过度的操劳使她的头发也出现了花白,但她依然精神饱满,奔走在全国各地。与各省厅的协调沟通、各类会议的组织筹备、项目工作人员的统筹调配、对各省的督促检查、慰问验收……许许多多的项目实施单位和核查现场,都留下了她劳碌的身影。她曾两次带队进西藏,由于连续作战,本来单薄的身体没有得到充分休息,在第二次进藏验收数据时,她出现明显的高原反应症状,为了工作能够持续推进,她克服身体不适,坚持工作,顺利完成数据验收。工作结束后,她没有片刻休息,直接飞往西安,立即投入到全国第二批省级成果验收会的组织筹备工作中。2009年冬天,得知青海省为完成当年的野外实地核查任务,工作人员在零下20摄氏度的气温下工作时,她又随同谭永杰总工和部开发司的同志到大雪封山、海拔高达3700多米的野外现场慰问工作人员。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09年4月,付晶泽(左二)带领楼红英(左一)、易继宁(左三)、郭佳(左四)等在陕西野外检查

项目组副负责人、技术组组长杨建锋同志作为项目组技术专家,三年多来在项目工作中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从不向组织提任何困难,从调研、编写技术指南、培训讲课、编写成果报告等,不分白天黑夜,不分节假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一次,由于工作需要,他连续3周出差,本以为飞回北京后可以稍作休整,但由于项目人员紧张,在飞机降落的第一时间内通知他两小时后继续前往外省,凑巧他爱人也在当天从外地出差归来,已约好在机场会合后一同回家,却由于自己临时改变行程,这次本来看似有些浪漫的约会却演绎成了两人在机场的匆忙一见。对此他没有半点怨言,急匆匆又飞往新的工作地点。而让他更深深负疚的是父亲病危时也因工作太忙未能床前尽孝,父亲病逝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这个刚强的汉子每念及此,就忍不住泪花盈眶。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09年4月,李景朝(左一)、杨建锋(右一)和中煤航测遥感局康高峰(右二)、胡智峰(左二)在陕西野外实测

每一位成员都闪烁着先进性的光芒

项目组成员路玉林同志,在数据验收最紧张的时期,正好赶上举家搬迁、孩子升学考试等事情冲突,他毅然决然将家里的所有事情交给了爱人,全身心投入到核查验收工作中,毫无怨言。项目组成员郭佳同志身兼数职,为了不影响工作,新婚燕尔的她顾不上体味甜蜜,就赶回单位与大家一起奋战。项目组成员易继宁同志因为长期在野外出差,错过了买房的黄金时机,甚至因为工作忙只能由母亲代己相亲。项目组成员王永志和林燕同志是数据组的技术骨干,他们为了专心工作,都将自己年龄很小的孩子交给老人照顾。项目组赵琳同志克服工作分工的矛盾和冲突,出色完成项目组的各项宣传任务,曾为了赶制宣传册,晚上十点多赶去印制公司校样,一直到第二天凌晨5点。就连项目组年龄最小的党员王慧同志,作为中心的临时聘用人员,从上班的第二天起便开始了满负荷工作,完全没有因自己是临时聘用就降低了践行先进性要求……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项目组林燕(右二)与实地核查人员讨论成果数据表达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项目组王永志(左一)与实地核查人员讨论问题

促进年轻人成长成才

项目负责人谭永杰和支部书记付晶泽同志十分注重对项目组年轻同志的培养,在工作中积极创造条件,委以年轻人重任,指导鼓励年轻人大胆工作;在工作安排时,从每个成员的特长和优势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在生活上也给年轻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帮助大家解决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困难。2009年底,杨建锋的父亲病逝,项目组当时正在西安召开工作会议,在得知这一消息后,项目组及时安排杨建锋回家处理后事,在第一时间派出4名代表赴杨建锋同志的老家慰问,并带去了项目组全体同志的近1万元捐款,使他真切体会到来自组织的关心、关怀和温暖。项目组很多同志都曾经说过:“我们的项目组不仅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在这里你能深切体会到成就感、自豪感,也是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在这里谁有困难都能得到组织无私的关怀和帮助。”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10年1月20日,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首批省区成果验收会(辽宁、江苏)后,汪民副部长与全国项目组合影

前排左起:葛佐、王慧、赵琳、郭佳、易继宁;后排左起:靳松、王飞跃、康高峰、路玉林、谭永杰、汪民、邓志奇、刘连和、付晶泽、胡斌华、杨建锋

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处处用先进性武装起来的战斗集体,完成繁重的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才有了坚实的保障。

㈤ 刘昌毅的人物生平

刘昌毅,原名刘昌义,1914年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县典明乡马鞍石村。兄弟姊妹九个,全靠佃田为生。他只读了三个月的书,因家贫而辍学,其后学裁缝以糊口。1929年,听说家乡要扩大红军,从麻城宋埠跑回家来约本村十几个穷弟兄去报名参军。他们中间有一个癞痢和一个麻子,招兵处不收,刘昌毅反问道:癞痢麻子就不革命?还真把人家问得没话答应。
土地革命时期
刘昌毅自幼就颇有胆量,好打抱不平,参加红军后更是十分勇敢,不久即当上了排长。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指导员、红四方面军第九军政治部政务科长、二十七师七十六团团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四次反“围剿”和创建川陕苏区的斗争,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开始后,刘昌毅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侦察科科长、青年纵队第三团队参谋长、山西青年抗敌决死三纵队参谋长、太行军区第三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43年因旧伤复发,住院治疗。8月,伤未痊愈便带领第十六团参加林南战役。战后,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4年春夏间,日寇发动河南战役,占领中原,打通大陆交通线,并阻断我各根据地之联系。党中央指示进军河南,组建河南军区,军区即派遣第六支队南下豫西。刘昌毅任支队司令员,于1945年1月率部南下豫西至嵩山、伏牛山一带,战斗八个月,大小战役60余次,歼日伪顽8000余人,开辟了临妆、陕县、宝丰、襄地区,配合兄弟部队牢牢控制了中原地区。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为避免内战,刘昌毅奉命撤出豫西,继续南下至桐柏山区,被编为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三旅,刘昌毅任旅长,不久任纵队副司令员。1946年6月下旬,发生了著名的中原突围战役,中原部队主力分为南北两路突围,一纵队为南路。开始阶段,刘昌毅率三旅担任前卫,为部队打通道路。突过襄河后,他又率部作为后卫,掩护主力进入武当山区,开辟鄂西北根据地,胜利完成突围战役。同年9月,成立鄂西北军区,刘昌毅任副司令员,并组成了军区独立旅,由他亲自率领。鄂西北根据地的开辟,又招致敌人重兵围剿。独立旅东挡西杀,为各军分区的展开和根据地的创建工作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条件。独立旅成了鄂西北军区打击敌人的一只铁拳头,刘昌毅成了敌人围剿的的主要目标。一般来讲,刘昌毅理应暂避锋芒,可他还是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冲。他说:“包袱总得有人背。我背的包袱越重,军区和其他部队的包袱就越轻。以我之少数换取全局的优势,么样要不得?”他就是这样毫无顾忌地往身上加包袱,把敌人重兵吸引到自己身边,牵着敌人满山转,有机会就打。敌人恨得咬牙切齿,悬赏大洋五万以获他的人头。战士们说他胆大如虎,气壮如山,为鄂西北根据地的开辟和坚持作出了特殊贡献。
1947年2月,鄂西北根据地的形势越来越严峻。2月6日,刘昌毅旅被围于保康县康家山,苦战三昼夜,杀出重围,部队已不足千人,仅有的一部电台被打坏,从此与上级失去联系,行动极为困难,刘昌毅决定重返大别山。4月中旬,进抵皖西金寨县,伏击追敌一个团,歼敌两个营。战后,进至潜山县与皖西工委会合,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了皖西人民自卫军,他任司令员,全面负责皖西地区的工作。他定下以皖西为基点重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方针,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9月13日,皖西人民自卫军与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会师。10月24日,刘昌毅见到了刘邓首长,刘伯承高度赞扬了他远离党中央作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将他调入野战军第三纵队任副司令员后任第二野战军三纵队副司令员、第四兵团十五军副军长。参加了淮海、渡江、两广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昌毅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公安部队副司令员,后历任海军旅顺基地、青岛基地、北海舰队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北海舰队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先后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至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刘昌毅将军戎马一生,勇猛无比,有“活张飞”之称。在一次行军中,突与敌人遭遇,一听见枪响,他抓起手枪就往上冲,一阵机枪扫来,他竟连中五弹,打穿了腮帮。他负伤13次,组织上多次安排他到后方疗养,他都拒绝了。李先念主席说:“刘昌毅同志是一员出色的战将。”
1999年11月1日,刘昌毅同志在广州病逝,享年86岁。
南下六支队
1944年初,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扭转败局,向河南省西部疯狂进攻,妄图挽救垂死的命运。国民党将领、第31集团 军总司令汤恩伯率领的40万大军全面溃败,豫西数百万人民群众陷入了水深火热的灾难之中。富有斗争精神的河南人民纷纷拿起武器,自发地起来进行反抗,并派人请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到豫西消灭日军。我太行根据地的129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和群众的要求,先后向豫西派出了几支能征善战的南下战斗部队,到河南抗击日本侵略军,国民革命军南下抗日救国军第六支队(简称“南下六支队”)即被派往河南开辟抗日根据地。
太行南下六支队在129师385旅13团2、3营的基础上组建为36、37两个团,为了加强部队的战斗力,太行军区从1、2、4、5分区的野战部队中各抽调一个能打善战的主力连队归属南下第六支队,八路军总部还从抗日军政大学抽调部分干部学员加入到这支部队,组成了一支有两个团、四个连不到1000人马能文能武、短小精干、素质极高的政治工作队、武装战斗队。支队设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直属分队有特务连、机炮连和36、37两个野战团。司令员刘昌毅,政治委员张力雄,参谋长胡鹏飞,政治部主任陈文祺,供给部长任朝友,卫生部长昝家晨。36团团长刘盛彬(后改为阙子清),政委李定海,副团长江家银,副政委许道春,参谋长李鹤鸣,供给处处长魏祥魁;37团团长胡大海,政委何德庆,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王英先。
1945年2月28日上午,太行南下第六支队在129师师部所在地河北省涉县南庄村外的沙滩上召开动员大会。八路军前方代参谋长藤代远和八路军129师参谋长李达作南下抗日斗争的动员报告,刘昌毅司令员代表全体指战员作了表态发言。之后,部队进行了5天时间的政治学习和物质准备工作。3月3日,离开了太行山根据地,向河南抗日前线挺进。
太行南下六支队沿着太行山的崇山峻岭向西南行走,经过山西的平顺、壶关、长子、高平等地,进入日军
控制的白晋铁路地区。当时,天下大雨,指战员们徒步过了沁水河,次日到达晋南的阳城地区。由于日军在这一带烧杀抢劫,加上天灾,这里已成了荒草遍野的百里无人区。指战员面对的是荒草、骷髅和残垣断壁,因找不到向导,只好凭经验和感觉行军。3月10日,部队翻过太行山最南端的王屋山,到达山西垣曲一带。不久,部队进入河南地区的邵源。又行军几十里,到达黄河北岸的下冶渡口。在先前到达的第二支队的接应下,顺利地从日军防守的空隙里乘船到达黄河南岸的渑池地区。这里是新开辟的河南省军区二分区洛宁根据地,第六支队在这里稍作休息,过洛河到宜阳一带进行军事政治活动。南下第六支队进入河南洛阳地区以后,及时地与地方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决定了自己的战略部署。第一次军事行动是改造上官子平残部的战斗。日军占领河南西部以后,国民党军队不战自溃,逃不及的残部和地主武装组成了一股一股的实力集团。他们打着“抗日救国、保家为民”的旗子,实际从不抗日,专门干欺压百姓甚至残害抗日人员及其亲属的勾当。因为他们手中有枪,老百姓往往是敢怒不敢言。上官子平残部就是这样一种武装力量。因为这支队伍曾经是个正规部队,大多数人知道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是真正的抗日队伍,心中向往着八路军。当南下第六支队渡过黄河后,在地方党的联系下,上官子平残部很顺利地与其会合到一起。但是不久,上官子平残部的个别坏头头看到六支队人马不多、武器不好,即煽动一些人夜间叛变投敌。第六支队司令部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命令36、37团星夜飞奔,将这些人堵截在去县城的路上。带回来后经过教育和整编,除一部分愿意回家给他们发足路费放人外,大部分编入到各连队。政工干部在战斗期间对“投诚”过来的战士进行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觉悟。六支队这次行动没有任何伤亡,依靠部队的军事素质和政治工作壮大了队伍。
3月27日,第六支队37团乘着夜幕的掩护,接近并包围敌伪军的据点——大石岭村。大石岭村是宜阳县内的一个大村庄,是通往山区的要道。敌人在村内建有两个大碉堡,一个在村西北,一个在村南。当地自称保安团司令的杨福禄的一个营驻守在碉堡内。他们在当地称王称霸,不打日本人,经常欺压百姓,与抗日军民作对。37团把大石岭包围后,1连连长杨连生带着2排(排长邢二敦,河北宁晋人)主攻村南的碉堡。1连指导员陈宝坤(河北临城人)率领1排(排长吴玉科,河北临城人)主攻村西北的碉堡。1排3班(班长杨树林,河北束鹿人)参加了这次战斗。进攻前37团战士向敌人展开了政治宣传,敌人不但不听,还不停地向喊话的地方射击。这时,1班、2班掩护,3班担任爆破任务的战士开始出击。由于炮楼上火力猛,3班担任爆破的3个战友不幸壮烈牺牲。他们的牺牲,激起了战友们的愤怒,班长杨树林恨的眼里冒出火星。亲自带领爆破组多路出击,同时用小钢炮轰击。碉堡最终被爆破组用炸药包炸开了,前进的屏障被摧毁。敌人见大势已去,打出了白旗。指战员们认真执行共产党优待俘虏的政策,后面一个排的敌人很顺利地从旁边的屋子里举着双手投降了。很快,村南的碉堡也被打掉了。37团把杨福禄的一个营全部拿下,并缴获了大量弹药。与此同时,36团在江家银团长的率领下,打下了敌人团部驻地——姚村,战果辉煌,清除了这一带的邪恶势力,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安宁。
1945年4月28日,太行南下第六支队在嵩山县田湖村与南下第一支队的战友会合,并见到了河南省军区司令员王树声,正式编入河南省军区部队序列。王树声接见了南下第六支队连以上的全体干部,并作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南下第六支队的指战员们在当地进行了短暂的学习和休整,于5月3日进入伏牛山区,在一支队司令员皮定钧和政委张力雄的带领下先后攻克了背孜街、傅店、泰山庙、鲁山、瓦屋街、二郎庙、中汤、下汤、赵村和嵩山县的车村、四棵树、梨树街、李子街等大大小小10多个据点,扫除了这
一带的日伪汉奸,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在此期间,河南省军区部队与驻扎在南召县马柿坪的国民党新八军司令长官高树勋将军签定了联合抗日的协议,为部队直接打击日军消除了后顾之忧,创造了良好环境。6月21日,驻洛阳的日本侵略军第110师团139联队和大批伪军气势汹汹地向被我占领的伊阳(汝阳)进犯,妄图一举消灭六支队。南下第六支队当即给以迎头痛击,并与敌人白刃搏斗达一天之久,消灭日军40名,打伤百十人,击退敌人的进攻,并在登封县大金店、马峪一带稍事休整即奉河南军区之命,进驻到禹县神后镇,帮助地方党组织建立人民政权和地方武装,建立了禹县、郏县抗日根据地。7月中旬,日军第37师团一部纠集伪军5000余人,对我新建立的人民政权和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为了避开敌人的锐气,37团和第六支队队部主动撤离神后镇,寻机打击敌人。7月13日,第六支队37团奉命对盘踞在神后镇祖师庙一带的日军发起攻击,1、7连担任主攻,8、9连占领外围有利地形,消灭援兵,神不知鬼不觉钻到敌人的鼻子尖底下。1连连长邢二敦、指导员吴振田率领部队前进到敌人占领的祖师山山坡时,发现日本兵在山坡下一个平坦的地方正躺在军毯上睡大觉。1连1排的手榴弹立即在日军中炸开了,敌人被突如其来的手榴弹炸死炸伤多人,六支队在敌人慌乱中乘胜突击。顽固的日军拼死与六支队抵抗,两军展开了肉搏战。这时,7连从日军的背后杀过来,敌人前后挨打,抵挡不住,丢下几十具尸体和许多弹药,向禹县城狼狈逃窜,六支队大获全胜,指战员们每人缴获一块日
本军毯。随后,37团在刘昌毅司令员的指挥下,乘胜进攻神后镇,击毙了襄县伪保安大队长,赶走了日伪军,恢复了抗日政权。8月5日,4连连长牛桂林、指导员杜树金率领部队乘团部的迫击炮摧毁敌人炮楼之机,迅速登上城墙,冲入敌人阵地,活捉敌保安大队长白松亭等34人,占领了岩郭;8月17日,全歼高洞之敌;8月21日,在团长窦尚初的率领下,37团用不到一天的时间攻克寺儿街,全歼守敌。这样,郏县的岩郭、高洞、黄道、寺儿街、竭祖沟等日伪据点迅速被攻下,这一带又恢复了抗日根据地的本来面貌。8月24日,第六支队的36团和37团在刘昌毅司令员的指挥下,经过7天7夜的围攻,全歼登封县的日伪军500余人,占领了登封县城,豫西抗日根据地和豫东根据地遥相呼应,连成了一片。日本侵略军投降后,河南省军区部队南下到桐柏山区,与新四军五师和从广东到达这里的王震的359旅会师,由三大主力部队组成中原军区,李先念为军区司令员,郑位三为军区政治委员,王震、王树声为副司令员。南下第六支队整编为中原军区1纵队3旅7团和8团,人员发展到几千人,成为中原军区能攻善守的主力团,参加了桐柏地区保卫战和中原突围战役,并转入鄂西北,浴血奋战近一年,牵制敌人兵力几十万,完成了中央赋予的牵制敌人的光荣使命。
随后,南下第六支队精编为7团,在司令员刘昌毅的率领下,转战豫鄂皖边界,建立皖西人民自卫军。1947年8月,这支部队与挺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汇合,后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三兵团十军三十师90团,参加了淮海战役和解放大西南的战斗,为抗日战争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谱写了一曲英勇悲壮的战歌。

㈥ 侯卫东官场笔记的沙州是哪个地方

是四川省的泸州市。

《侯卫东官场笔记》中说沙洲市管辖4区3县,并且上青林林场属于长江生态保护区,沙洲到“岭西省”的开车距离为3小时左右。

文中描述的官场习俗和民间风俗,结合地理,历史、人文等常识对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的地图的详细分析,沙洲市的原型应该是“泸州市”。因为泸州市刚好辖3区4县,位于长江边,离成都走高速3-4小时。

除此之外,作者小桥老树是重庆某区人,从历史分析,重庆市是1997年直辖,因此那时候还应该说自己是某省的人,故此认为岭西省为四川省。

(6)保康宣传部长扩展阅读

泸州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泸州市东邻重庆市,南接贵州省、云南省,西连宜宾市,北接自贡市、内江市。

距省会成都市267千米。地理坐标北纬27°39′~29°20′,东经105°08′41″~106°28′,东西宽121.64千米,南北长181.84千米,幅员12243平方公里。

泸州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南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温、光、水同季,季风气候明显,春秋季暖和,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冷。

年平均气温17.5~18.0℃,年际之间的变化为16.8~18.6℃,高低年间相差值为1.8℃;泸州市无霜期长在300天以上, 降雪甚少,个别年份终年无霜雪,适宜作物生长期长。

㈦ 急急急急急急~~~各位大师速来,220分高分悬赏!!

朱元璋生于元朝天顺帝天历元年九月十八(公历1328年10月21日)丁未时,即:戊辰年壬戌月丁丑日丁未时,排行第四。父亲朱五四(后改为世珍),母亲陈氏。元天历元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于今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朱元璋原名重八,后改为兴宗。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后改名为德裕,最后再改名为元璋,字国瑞。
朱元璋自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瘟疫,孤苦无依,入皇觉寺为僧,兼任清洁工、仓库保管员、添油工。入寺不到二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元璋只得离乡为游方僧。因其友汤和的一封信,参加了起义军,在郭子兴手下,率兵出征,有攻必克。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郭死后统率郭部,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至正十六年(1356年)诸将奉朱元璋为吴国公。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即吴王位。至正二十七(1367)四月,吴王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北伐中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来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朱元璋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其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对北伐又做出了精心部署,提出先取山东,撤除元朝的屏障;进兵河南,切断它的羽翼,夺取潼关,占据它的门槛;然后进兵大都,这时元朝势孤援绝,不战而取之;再派兵西进,山西、陕北、关中、甘肃可以席卷而下。北伐大军按计而行。徐达率兵先取山东,再西进,攻下汴粱,然后挥师澧关。朱元璋到汴梁坐镇指挥。明洪武元年(1368年),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洪武元年 (1368)七月,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二十七日进占通州。元顺帝妥欢贴睦尔率后妃、太子和大臣,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八月二日,明军进入大都,元朝至此灭亡,蒙古在中国的统治结束,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推翻了蒙元的暴政,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明朝。朱元璋在位期间,为了缓和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矛盾,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与此相适应,在法律思想上鉴于元末法纪纵弛导致的各种弊端,认为“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
朱元璋出身贫寒,也没有很高的文化,但却勤奋好学,后来终成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英明帝王,伟大政治家。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所以他也是一位传奇皇帝。

常遇春,(1330~1369) 字伯仁,号燕衡。汉族。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明朝开国名将。宋朝南渡时常氏迁来怀远,到常遇春已经是第七世。其父常六六,母高氏。其妻蓝氏生有三子三女。常遇春字伯仁,生于公元1330年(元朝至顺元年)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貌奇体伟,勇力过人,猿臂善射。23岁时,适值元末,朝政日非,天下大乱,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常遇春适此啸聚绿林草泽中,后在和阳归顺了明太祖朱元璋。在回军途中病死于河北柳河川,其后裔和部署遂留在北京驻守,即现在的北京常营回族乡.
相传,常遇春率军队进驻九华山时,适逢天旱无雨,士兵饮水困难。于是,他亲自带领将士在九华山下寻水,忽然在五溪桥南边挖出了六股泉水,解决了部队饮水的困难。这六股泉水泉水是否为常遇春所发现,无从查考。但是常遇春结寨六泉口,大战九华山却是千真万确的。后人有诗可证:偏仄旁山行,溪流咽不呜。何年留古砦,犹复说开平。
据史料记载,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初,朱元璋令常遇春与另一名大将徐达率重兵镇守池州防备。陈友谅统其兵众,部署袭取池州。徐达侦悉陈友谅的行动,令常遇春率精兵万人,设伏于六泉口。陈友谅兵至,全力猛攻池州城,徐达率领守军开城出击,常遇春伏兵掩其后,大破陈友谅军,斩首万余,擒捉三千,陈友谅败走江州(九江)。
这次战役不仅恢复了皖南军事要地太平县,也使汉军龟缩于武汉不敢再犯。论功行赏常遇春功劳最大。朱元璋夸赞他说:“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
常遇春当年设伏的地方就在今天九华山的大古岭、凤凰岭一带,并在百丈潭前留有诗文:赤汗透征袍,何如孝隐高。结庐亲冢侧,只为报劬劳。
可惜,常遇春只活到40岁,就病死于柳河川。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人们美称他为“天下奇男子”。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故六泉口又有“开平寨”之称。当地村民为纪念常遇春智勇过人,还在大古岭下的在百丈潭侧建庙祭祀,当时称将军庙,庙址所在村落因此得名将军村。该庙规模壮观,翘檐飞角,庙内塑有常将军全身像。抗日战争中庙宇为日军焚毁,但村民仍保留“拜将军年”的旧俗。
常遇春传体貌奇伟,沉毅果敢,长臂善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元至正十五年(1355),参加农民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破集庆(今南京)等地,每战必先,屡立战功,升中翼大元帅。十七年,攻宁国(今属安徽),身中流矢,裹伤再战。此后连克宁国、池州(今安徽贵池)、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城。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他奋勇当先,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朱元璋,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先取淮东,后占浙西,于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因功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十月,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25万北上,转战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率军继续北征,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俘元宗王及将士万余。七月,回师途中,暴病而卒,追封开平王,赐后人冰铁锏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后有开平王常宝童痛打严嵩)。他英勇善战,统军有方,自谓能以10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为“常十万”。

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荷虏
1661年康熙皇帝初即位,之前的郑氏降将黄梧陈灭贼五策,包括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廿里,断绝郑成功的经济支援;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同时杀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一说斩于北京柴市口,即今府学胡同西口,元代刑场);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由于清政府的新策略,郑成功和他的军队断绝了经济来源,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不得不放弃以近岸离岛为基地,骚扰东南沿海的军事策略,转而进攻已久为大航海时代以来远渡重洋来到亚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所分别殖民割据的台湾,作为新的基地,这一年三月二十三,郑成功亲率将士2.5万、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出敌不意地在鹿耳门及禾寮港登陆。先以优势兵力夺取荷军防守薄弱的赤嵌城(今台南市内),继又对防御坚固的首府台湾城(今台南市安平区)长期围困。经过九个月的苦战,在早年由其父协助渡海的汉人移民的支持下于1662年打败荷兰人,迫使殖民总督揆一于同年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在投降书上签字。荷兰军队交出了所有武器和物资,残存的包括伤病员在内的约900余名荷兰军民,乘船撤离了台湾岛。此次战役,结束了荷兰侵略者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宝岛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也使郑成功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收复台湾后,郑成功祭告山川,颁屯垦令,开东宁王国,立郑家天下,拥有现在台湾南部以及一部份东部的土地,设“承天府”,改台南为“东都”,以示候明永历帝东来之意,争取明朝遗臣效忠。另辟海外乾坤、抗清朝于海外。同年4月间传来桂王朱由榔死于缅甸的消息。虽然仍有其他明朝宗室在台,但成功已决定不再拥立新帝,自为台湾之主。郑成功在台湾成立第一个汉人政权,然而,因为当时热带地方卫生条件不好,郑成功感染时疫,终于病倒,同年6月(农历五月)病逝,享年38岁。原葬台南洲仔尾,1699年迁葬南安祖墓。传说被郑经害死。康熙皇帝题撰挽联:“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1662年打败侵占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写下这首《复台》诗:“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的儿子郑经继续经营台湾,改东都为东宁。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对内虽仍奉已死的明永历帝之正朔,与中国内陆清王朝之顺治、康熙各朝互不统属,对外则自称“东宁王国”,始有开国长治之想,经营成效斐然。后因降将施琅师法郑成功当年进攻荷兰人故技,攻克澎湖岛,因此孙子郑克塽于1683年降清,为免台湾民众起反抗之心,郑氏在台诸坟悉数遭清王朝掘起迁葬中国内陆。1684年4月,台湾(时为台湾府)正式纳入大清帝国版图,隶属福建省,下设台湾县,凤山县与诸罗县,总计郑氏政权在台湾只有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而已,但是因为其特殊背景,因此不只是台湾的历史学家重视,还广受中国以及日本的史界注目,提出各种不同的有趣观点。

郑成功对海外华人的保护
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起兵抗清后,于转战中国大陆东南部期间,多次帮助明室宗族与民众渡海定居台湾及东南亚各地。抗清期间,郑成功为了筹备粮饷而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当时荷兰人常劫夺郑氏和海外华人商船,郑成功多次派出水军打击荷兰舰队,并于1656年到1660年期间两次警告荷兰人,郑氏将不会与荷兰贸易,除非荷兰人停止劫夺华人的商船。另外,郑成功让华商领取郑府令牌和“国姓爷”旗号,以帮助保护华人在海外经商时的安全。当时确有很多海外华商采取此法,而得以安全出海经商。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原名鸿基。称帝时以李继迁为太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 童年时给地主牧羊(一说家中非常富裕),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八年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声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十一年在潼关战败,仅率刘宗敏等十余人,隐伏商雒丛山中(在豫陕边区)。次年出山再起。 十三年又在巴西鱼腹山(腹一作复)被困,以五十骑突围,进入河南。其时中原灾荒严重,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散布“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在 河南汝州(今临汝)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由于起义军领袖犯了胜利时骄傲的错误,迫害吴三桂的家属。逼反吴三桂,满清贵族入关,联合进攻农民军。他迎战失利,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永昌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考察地形,李自成神秘消失,李自成余部降清后,又反叛满清,继续抗清斗争。

冲冠—怒为红颜
《圆圆曲》
清 吴伟业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夭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唯有泪沾衣。 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 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晰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 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乌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洪秀全人物简介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咸丰三年定都南京,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又分兵西征、北伐(参见太平军北伐、太平军西征)。咸丰八年,因掌握军政实权的东王杨秀清“威权逼己”,遂密诏(一说无密诏)北王韦昌辉率军返京诛杨。韦又扩大事态,滥杀无辜。洪秀全迫于众怨,只好杀韦,以翼王石达开主政。
次年,石达开受猜忌负气出走,太平天国濒危。洪秀全重用陈玉成、李秀成诸后起良将,自兼军师,又采取减赋和加强宗教宣传等措施,度过难关。同治二年(1863)冬,天京为清军围困,粮尽援绝。洪秀全拒绝李秀成突围的建议,固守天京。同治三年四月病卒。所著诗文及诏旨、文告等多收入《太平天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一)及《太平天国史料》等书中。

纪昀祖籍为应天府上元县,传其家为纪家边。明永乐二年(1404年),奉命“迁大姓实畿辅”(乾隆《献县志》),始迁来献县,入安民里四甲籍,卜居献县城东九十里之景城镇。到纪晓岚,北迁已十四世。有据可考,自纪晓岚上推七世,都是读书人。高祖纪坤(1570—1642),庠生,屡试不第,有诗名,著有诗集《花王阁剩稿》。曾祖父纪钰(1632—1716),十七岁补博士弟子员,后入太学,才学曾受皇帝褒奖。祖父纪天申(1665—1732),监生,做过县丞。父亲纪容舒(1685—1764),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恩科举人,历任户部、刑部属官,外放云南姚安知府,为政有贤声。其道德文章,皆名一时,尤长考据之学,著有《唐韵考》、《杜律疏》、《玉台新咏考异》等书。至纪容舒,纪氏家道衰而复兴,更加重视读书,遗训尚有“贫莫断书香”一语。纪晓岚为纪容舒次子,他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世代书香门第。
纪晓岚儿时,居景城东三里之崔尔庄。四岁开始启蒙读书,十一岁随父入京,读书生云精舍。二十一岁中秀才,二十四岁应顺天府乡试,为解元。接着母亲去世,在家服丧,闭门读书。他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勤奋好学。博古通今。正如自谓的“抽黄对白、恒彻夜构思,以文章与天下相驰骋。”他襟怀夷旷,机智诙谐,常常出语惊人,妙趣横生,盛名当世。

不找了,你自己去网络上找吧

㈧ 伪皇宫的简介

伪满皇宫旧址位于长春市宽城区光复北路5号,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的宫廷遗址,占地面积13.7万平方米。

是国内现存比较完整的宫廷遗址之一,也是日本武力侵占中国东北、推行法西斯殖民统治的最典型的历史见证。伪满皇宫遗址核心保护区现存文物建筑多处,以中和门为界分为内廷和外廷。

内廷主要有缉熙楼、东御花园、西御花园、同德殿、书画楼等,是溥仪及其眷属的生活区。外廷区主要有勤民楼、怀远楼、嘉乐殿、宫内府等,是溥仪的政务活动区。

(8)保康宣传部长扩展阅读

伪满皇宫前身是民国时期管理吉林、黑龙江两省盐务的吉黑榷运局官署。

民国二十一年三月九日(1932年3月9日),在日本侵略者扶持下,溥仪出任“满洲国执政”。

民国二十一年四月三日(1932年4月3日),溥仪迁居于此,这里便成为“满洲国执政府”。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伪满推行帝制,“满洲国”改为“满洲帝国”。

民国二十三年三月一日(1934年3月1日),溥仪在勤民楼举行登极大典,由“执政”改头换面为“皇帝”,“执政府”随之改为“帝宫”,俗称“皇宫”。此后,伪满帝宫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先后修建了怀远楼、同德殿、东御花园、防空地下室、假山、嘉乐殿、建国神庙等建筑。

1954年,吉林省博物馆由吉林市迁到长春市,临时选址在伪满皇宫,以同德殿、嘉乐殿和书画楼等作为其馆舍。

1962年7月,时任中宣部副部长周扬在考察伪满皇宫旧址后,做出“要把伪皇宫由文化部门管理起来,使之成为展览中国末代皇帝前半生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罪行的场所”的指示。

1962年12月1日,中共吉林省委常委会于做出决定:“同意将伪皇宫遗址交省文化局筹办陈列馆。”

1962年12月24日,吉林省伪皇宫陈列馆遂告成立,当时对外馆名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十四年罪行陈列馆。

1964年7月28日,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文化局决定将吉林省伪皇宫陈列馆与吉林省博物馆合署办公。

1982年8月16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吉林省伪皇宫陈列馆恢复建制,从长春市第二非金属材料试验机厂接收伪皇宫旧址作为馆址。

1984年,伪满皇宫核心区的勤民楼、缉熙楼等主要建筑陆续复原并对外开放,开放区域不足伪满皇宫旧址原占地面积的十分之一。

2000年7月,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决定将伪满皇宫旧址划归长春市实行属地管理。

2001年2月,吉林省伪皇宫陈列馆更名为“伪满皇宫博物院”。

阅读全文

与保康宣传部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女二三男免费阅读 浏览:8
哪个网址可以看枪版电影 浏览:789
女主角叫云舒男主角叫裴寅 浏览:495
北欧好看的大片200 浏览:984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方案主持 浏览:564
色文下载 浏览:993
轻小说免费看书网站 浏览:140
肉文小说免费下载 浏览:919
p开头的网站叫啥来着 浏览:767
和血恋1一样真军级别 浏览:137
有一本异能小说主角叫林枫 浏览:415
经典都市小说100部 浏览:940
基本全是肉的后宫玄幻小说 浏览:501
有个小说主角开局造机甲 浏览:21
男主在山洞个女主双修三天 浏览:734
男人看的小电影网站 浏览:216
互换伴侣的电影叫什么 浏览:350
冰海陷落2电影 浏览:985
女主叫绾绾的快穿系统 浏览:649
电影精选0855 浏览: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