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878年四川乐至县宝林区崇仁乡是今天的乐至县哪个乡镇
1878年是清光绪年间。那时候是没有“区”的,你这个家谱应该是误记,把宝林回和崇仁的答大小关系写反了。
清代立国之初把县境分为4个乡(实际为4大片区),东仁义,南钦民,西普安,北崇仁。到1883年为止,全县共分为19个场(就是现在的乡镇)。所以崇仁乡是很大一片,宝林场才是从崇仁乡里分出来的,崇仁乡还分出了很多其他场。如果明确是崇仁乡的宝林场,那就是现在的乐至县宝林镇。
❷ 乐至县算川北,川南,川东,还是川西
资阳市乐至县的经纬度是30°16′〃n,105° 01′24〃e
地理位置
资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中偏西部,成渝高速公路西段,紧邻成都,与内江、重庆、遂宁、眉山相邻。幅员面积796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37.5平方公里,总人口488万。199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调整四川省内江市行政区划设立资阳地区。2000年7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地改市设资阳市,资阳市辖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代管县级简阳市,资阳市委、市政府驻雁江区。
资阳交通优势十分突出,天府第一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从我市北郊穿过;成渝铁路、321国道(广州至成都)、319国道(厦门至成都)、318国道(上海至拉萨)亦穿境而过,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3394公里。
历史沿革
资阳历史悠久。1951年出土“资阳人”头盖骨化石,表明早在3.5万年前在这片土地上就有人类活动。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东周孔子之师苌弘、西汉著名辞赋家、谏议大夫王褒、东汉经学家董钧、宋代著名数学家秦九韶、新中国开国元帅陈毅、现代著名作家刘心武等。
生态资源
资阳属浅丘地貌,气候温和,粮、棉、油、果、菜、中药材等生物资源较为丰富。全市水资源丰富,有3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43条,大中小型水库377座,市内生态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为47%,乐至是全国先进绿化县。
通讯 资阳市通讯设施先进,光纤传输快捷,实现了全球通讯无障碍。
供水 资阳市建有自来水厂4座,全市综合日供水能力18万吨,满足了市区生活、生产用水
供电 资阳市现有220千伏变电所3座,110千伏变电所5座,并有54座水电站与大电网并网运行,供电能力为现需求量的2倍以上。
供气 市区年供应液化石油气15600吨,供应管道天然气1836万立方米,在供各种燃气用户达8.6万户。
名胜古迹
资阳人文古迹较为丰富,特别是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宋的安岳石刻,以“古、多、精、美”被誉为“我国古代雕刻又一伟大宝库”,有唐宋时期雕刻的石刻145处10万余尊,3米以上的石刻造像50余尊,经文40多万字,高三米,雕技精湛的紫竹观音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此外还有资阳半月山大佛、河东大佛,简阳石景山“人头石”、“张飞营”,乐至陈毅故居、报国寺等名胜古迹。简阳三岔湖距成都50公里,岸线长240公里,大小岛屿113个,湖面开阔,秀色可餐,1993年被香港列入世界名湖名库;简阳龙泉湖仅距成都38公里,14座群岛形态奇异,景色宜人,2000年被列为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
名优特产
1999年,资阳粮食总产量250.34万吨,居四川第四位;棉花产量1.99万吨,居四川第一位;油料产量13.26万吨,居四川第六位;猪牛羊肉产量30.47万吨,居四川第五位;年出栏生猪372万头,出栏羊118万只。建成有国家级柠檬生产基地县1个、商品粮生产基地县3个、瘦肉型生猪基地县2个、花生基地县1个,省级蚕桑基地县2个。资阳还是四川重要的特种畜禽、特种水产、特种水果商品生产基地,大耳麻羊、法国番鸭、獭兔、甲鱼、大鲵、淡水珍珠、柠檬、通贤柚等特色产品生产规模居四川前列,特别是柠檬产量占全国的2/3。其中简阳作为成都的城郊型农业区已具雏型,农业特色日益明显。
资阳市工业基础好,拥有各类工业企业1.2万户,主要以内燃机车、电力机车、机械设备、食品加工、橡胶化工、医药、丝绸、纺织、建工建材等几大门类为主。正在形成以内燃机车、PC桥梁为代表的机车基地,以天府轮胎为代表的橡胶产品基地。
行政区划
资阳市辖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代管县级简阳市,资阳市委、市政府驻雁江区。
雁江区
资阳市雁江区幅员面积1633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人。雁江区是资阳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交通四通八达,区位优势突出。成渝铁路、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及沱江穿境而过。雁江区工业基础较好,内燃机车及电力机车、机械设备、食品、医药、包装、电力等26个工业行业发展迅速。它同时也是四川重要的经济作物重点产区,是全国大型商品粮基地。200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42.7亿元。近几年,城市规模正迅速扩大,国家、省、市重大建设项目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功能完备,已形成中等城市发展框架。
简阳市
简阳市毗邻成都,有都市后花园之美誉,幅员面积2215平方公里,总人口143万人。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45.6亿元。境内号称“天府明珠”的三岔湖,北距成都5公里,湖岸线周长240公里,大小岛屿114个,1993年被列入《世界名湖名库》;被誉为“人间瑶池”的龙泉湖仅距成都38公里,湖岸线周长54公里,14座形态各异的群岛和湖尾长峡,使该湖自成幽绝风韵;丹景山风光旖旎,“一山两湖”农业生态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拥有部、省级重点企业6个,已形成以机械、化工、橡胶轮胎、纺织为主的工业体系。
安岳县
安岳县幅员面积2690平方公里,总人口153万人。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31.5亿元。安岳县历史悠久,境内文化古迹众多,被国家授予“中国民间艺术(石刻)之乡”,被四川省列为“旅游兴县”试点县。成于唐宋时期的10万尊石刻以其“古、多、精、美“而享有极高声誉;“紫竹观音“佛像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安岳柠檬以占全国总产量70%的独特优势成为全国唯一的柠檬商品生产基地,被国家授予“中国柠檬之乡”称号,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瘦肉型生猪基地县。
乐至县
陈毅元帅故乡乐至县,幅员面积1424平方公里,总人口88万人,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22.7亿元。是全国绿化先进县和国家粮棉、生猪基地县。旅游资源丰厚,有古代名胜“八景”和“陈毅元帅故居”等文物景观20处,其中报国寺为隋代建筑,寺内汉白玉佛像单尊规模及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❸ 仿照黄河颂,写一首赞美乐至的诗歌
不用你到处寻找。
春天就在你身边,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把两岸的野花映照。
小溪缓回缓地流,
我问山间答小溪,
抖落几片刚换的羽毛。
小鸟喳喳地叫,
我问林中的小鸟,
咧着小嘴浅浅地笑。
花苞默默无语,
我问树上的花苞,
让我们去把它寻找。
让我们去迎接春天,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❹ 四川乐至县属于哪个市
属于四川省资阳市。
乐至县隶属四川省资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处沱江和涪江分水岭、成渝直线黄金分割点上,隶属资阳市管辖,与雁江区、安岳县,遂宁安居区、大英县,德阳中江县,成都金堂县、简阳市接壤。乐至县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陈毅元帅的故乡。
乐至县自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建县以来,已有1400余年历史,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理学鼻祖陈抟、宋代名相寇准的足迹,孕育了孙中山大本营秘书长、大学者、大诗人、大书法家谢无量先生。
乐至县涌现了英勇善战的红四师师长叶镛、上甘岭战役战斗英雄郭隆凯和中印自卫反击战“滚雷英雄”罗光燮等英烈,著名爱国华侨吴仲良先生也出生在这片热土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陈毅元帅更让这片土地世界瞩目。
截至2019年6月,乐至县幅员面积1425平方公里,全县辖25个乡镇,632个行政村(社区),是四川省第二批扩权强县试点县。
(4)乐至宣传片扩展阅读
乐至历史沿革
乐至未建县前,历为古蜀国、秦、汉、两晋、南朝(宋 齐 梁 陈)和北魏、西魏辖地。北周建德四年(575)县地置多业县,隶普慈郡。隋开皇三年(583)普慈郡废,多业县属普州;十三年改多业县为普慈县,仍属普州。大业元年(605)省普州入资州,普慈县隶资阳郡。
唐武二年(619)普慈县复隶普州;唐武三年析普慈县地置乐至县,因县东有乐至池而得名,同隶普州。贞观元年(627)县随普州隶剑南道。上元二年(675)随普州隶剑南道东川。天宝元年(742)改普州为安岳郡。乾元元年(758)改郡复州,县隶郡州未变。
唐末及五代时,县为前蜀(907—925)、后唐(925—934)、后蜀(934—965)所据,均沿唐制。北宋乾德三年(965)并唐剑南道东西两川为西川路,县属普州隶之;五年并普慈县入乐至,仍隶普州。
咸平四年(1001)分置梓州路。重和元年(1118)改梓州路为潼川路,县隶如故。南宋保祐中期(约在1256年前后)普州、乐至均废。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县地属遂宁州。至正四年(1344)复置安岳县,县为辖地。二十二年县地随安岳为明玉珍大夏政权所辖。
明成化元年(1465)分安岳六乡复置乐至县,编户七里,属潼川州。正德九年(1514)县隶成都府简州。嘉靖六年(1522)县属潼川州。崇祯十七年(1644)张献忠在蜀建立大西政权,县废。
清顺治三年(1646)平蜀,沿明制,县地属潼川州,但因连年战争,地旷人稀,废不成治。康熙二年(1663)县地并入遂宁,四年并入蓬溪,十年乐至复置,安岳改入,十九年县始颁印设官,并兼摄安岳县事,五十八年兼知合州。
雍正六年(1728)复置安岳县,与乐至县分治;十二年潼川州升为府,县隶属不变。嘉庆七年(1802)县属川北道潼川府。
民国元年四川军政府裁川北道;2年恢复道制,废府厅制,县属川北道;3年改川北道为嘉陵道,县为辖地;17年废道,县隶于省;24年全川实行行政督察区,县属十二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14日乐至县解放,县属川北行署遂宁专区。1952年9月恢复四川省,遂宁专区及属县隶之。1958年10月,县改隶内江专区。
1968年县隶内江地区。1985年2月内江地区改制建市,县属内江市。1998年2月县改隶资阳地区,2000年12月资阳地区改制建市,县属资阳市。
1997年,辖16个镇、9个乡:天池镇、石佛镇、回澜镇、石湍镇、童家镇、大佛镇、宝林镇、良安镇、金顺镇、中和场镇、劳动镇、桂林镇、佛星镇、蟠龙镇、通旅镇、东山镇、孔雀乡、龙门乡、双河场乡、放生乡、永胜乡、盛池乡、凉水乡、龙溪乡、全胜乡。
县政府驻天池镇,距内江市97公里。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满族、侗族、瑶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2000年,辖17个镇、8个乡:天池镇、石佛镇、回澜镇、石湍镇、童家镇、宝林镇、大佛镇、良安镇、金顺镇、中和场镇、劳动镇、中天镇、佛星镇、蟠龙镇、东山镇、通旅镇、高寺镇、龙溪乡、全胜乡、孔雀乡、龙门乡、双河场乡、放生乡、盛池乡、凉水乡。
2009年3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乐至县佛星镇人民政府驻地从临江场迁移至牌楼场。
❺ 四川省乐至县凤凰山简介
牛河林区凤凰山,植被广阔,绿树掩映,山谷幽幽、涧水潺潺,山花争艳,觅野趣,睇瀑布版,观奇景,寻权仙踪,尽享逍遥,来到凤凰山,仿佛置身于一片绿的海洋,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使人心旷神怡,神采飞扬,宠辱皆忘。 丹江口市凤凰山出产荃菜、冷豆、香椿、葛花、槐花、香菇、木耳、梅干菜等,其中天然绿色食品及天麻、黄姜、桔梗、柴胡、丹参、五味子等名贵药材。 凤凰山出产的绿色有机茶叶细紧圆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汤色清绿明亮,香气鲜高,滋味鲜醇;叶底芽壮,嫩绿匀整。素以“色翠,味鲜,香高”著称。茶汤浅绿,汤色,叶底均嫩绿明亮;茶叶清香,并不同程度表现出毫香,鲜嫩香,板栗香;茶叶滋味具浓烈型和浓醇型,内含有机物质丰富,滋味浓醇鲜爽,高长而耐泡,叶底朵型,芽叶完整,匀称
❻ 四川省乐至县有多少人口
成都市乐至县有多少常住人口 乐至县2015年,户籍人口83.7602万(常住人口51.52万)乐至县,四川省资阳市下辖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处沱江和涪江分水岭上,介于北纬30°0′2″—30°30′4″、东经104°45′2″—105°15′2″之间。东邻遂宁市安居区,南连安岳县、雁江区,西界成都市简阳市,北接成都市金堂县、德阳市中江县、遂宁市大英县;距离省会成都仅77公里。 乐至县总面积1425平方公里,辖17个镇、8个乡,2015年,户籍人口83.7602万(常住人口51.52万);2015年,该县地方生产总值(gdp)实现178.1亿元,比2014年增长8.9%。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有蟠龙河、卷洞河、井市河等大小河流20多条。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7℃,年均降水量949.4毫米。
❼ 乐至县基本县情是什么
乐至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陈毅元帅的故乡;是全国最早的绿化先进县、造林百佳县、首批“长防林”工程达标县;也是全国平安创建先进县,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粮食、生猪、蚕茧、柑桔基地县;是全省第二批扩权强县试点县,省长蒋巨峰同志2006年以来一直联系乐至发展。
全县辖25个乡镇,606个行政村,幅员面积1424.5平方公里,人口87万,以汉族为主,有28个少数民族。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林木茂盛,森林覆盖率达42.8%。
乐至县境东接遂宁市,西连简阳市,南界雁江区、安岳县,北邻金堂县、中江县、蓬溪县。318、319国道线并汇贯穿,成渝高速、成南高速紧邻相连。距省会成都市106公里,距重庆市278公里,距资阳市57公里。
随着横贯县境的成安渝、遂资眉高速和毗河引水工程的开工建设,乐至的基础设施条件将极大改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2年内逐步融入成都和重庆两大中心城市的“1小时经济圈”,成为成渝经济走廊上的耀眼明珠。
乐至建县已有1400余年历史。北朝北周武帝建德四年(575年),县地置多业县,属普慈郡。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分普慈县地置乐至县。千百年来,乐至这片热土,不但造就了陈毅元帅这样文韬武略的时代伟人,还产生了有识有谋的孙中山大本营秘书长、大学者、大书法家谢无量,英勇善战、屡立战功的红四师师长叶镛,涌现出了上甘岭战役中的战斗英雄郭隆凯和中印自卫反击战中的特等功臣、“滚雷英雄”罗光燮等英烈楷模。
近年来,在历届县委、政府打下的良好经济社会基础上,我们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负重爬坡、顽强拼搏、超常努力,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帅乡,建设全面小康新乐至”主题,坚持实施工业强县、项目带动、环境兴县“三大战略”,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三化互动”,努力实现加强开放合作、改善交通条件、破解水资源瓶颈“三大突破”,强力推进项目带动、投资拉动,有效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2009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75亿元、同比增长14.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2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7亿元、同比增长5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1亿元、同比增长39.5%,引进到位国内资金67.3亿元、同比增长4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4亿元、同比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46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4483元、同比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29.4:43.7:26.9。八大主要经济指标中,我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农民人均纯收入5项指标增幅居全市第一。
一、突出特色建园,推进产业集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克服基础薄弱、地下无资源、用电价格偏高、交通不便捷等工业发展劣势,充分挖掘转化潜在优势,深入实施“12345”战略,即紧紧扭住“打造西部纺织城、建设百亿工业园”一个目标;建好东郊、西郊“两个”工业园;实施十亿产业发展、亿元企业培育、百万纳税企业扶持“三大战略”;落实抓工业园区建设促发展硬环境不断改善,抓招商引资措施落实促新企业落户扎根,抓现有企业扩产达能促支柱产业迅速壮大,抓干部思想观念转变促投资软环境更加优化的“四抓四促”措施;培育纺织、食品、医药、建材、机电“五大支柱产业”,推进产业集聚发展,5大主导产业产值均超1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实现历史性突破;规模工业企业由2002年的17户发展到80户,规模工业增加值由2002年不足亿元发展到30.1亿元,工业增加值增幅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一,园区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建有中国西部最大的洗衣机生产基地—超迪电器产业园、投资22亿元的熊猫汽车产业园、投资1.3亿欧元的西班牙菲伯萨食品和机械产业园,入驻企业达65户,园区被评为国、省级特色产业园区。
二、突出农民增收,加大结构调整,促进新农村建设
把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作为“三农”工作的历史使命,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核心,着力抓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改善。针对乐至基础条件较差的实际,大力实施兴水、修路、改土、建村“四大建设”,人饮安全、通村公路、土地整理等项目建设突飞猛进,乐至县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通村公路建设管理“九个一模式”、“七项制度”在全省推广;针对乐至传统农业氛围浓厚、农业产业水平亟需提升的实际,突出传统产业比较优势,提出了坚持“大调结构、调大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思路,按照“规模调大、效益调高、品质调优、产业链调长”的要求,突出“四个打造”,即打造全省现代畜牧经济强县,打造全省蚕桑产业综合实力第一县,打造全省特色农业产业化强县,打造全省劳务经济强县,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提质转型。全县蚕桑、乐至黑山羊、青花椒、莲藕等农产品资源丰富,位居全省前列。
三、突出城市扩张,着力外扩内建,建设中等城市
围绕建设“川中园林城市”和“中等城市”目标,坚持规划先行、组团推进、连片开发的原则,加快实施旧城区、文庙沟片区、北塔片区、南塔新区“四区同建”,着力外扩内建,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加快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在全国房地产业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我县房地产业保持了健康发展态势,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开发建设了魅力新城等10余处高档住宅小区,建成了状元府邸32层、宏扬凯旋城21层等高楼,状元府邸为全市第一高楼,县城建成区面积已由2005年的4.5平方公里增加到1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12.5万。同时,积极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打造帅乡大道等重点道路和陈毅生态园等16个广场公园绿化景观工程,引绿入城,融天然景观于城市之中,城市品味不断提升。
四、突出旅游特色,优化提升服务业,做大三产总量确立了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带动三产业繁荣的战略思路,充分依托陈毅旧居纪念馆、川中名刹龙门报国寺等20余处国、省级文物古迹,大力开发红色旅游和宗教文化旅游,陈毅故里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积极开发龙门报国寺和县城“两塔(南塔、北塔)三庙(慈恩寺、仙鹤观、天竺寺)”旅游,建成四星级鑫鹏酒店并投入运营,加快江南综合大市场项目建设,加强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建设,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带动现代服务业繁荣壮大,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
五、突出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打造平安乐至
牢固树立“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老百姓的事无小事”的执政理念,始终遵循“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的基本思路,大力改善民生,努力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加强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落实了人员编制,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保障了工作经费。不断完善说事制度,村村建立了说事室,让有困难、有矛盾、有想法的群众到说事室说事议事,达到了解决困难、化解矛盾的目的。扎实开展“县委书记、县长大接访”和“干部大下访”两个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坐班接访、主动下访、重点约访、巩固回访,全力推进“事要解决”,全县信访案件化解率超过80%。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全市率先实施平安创建活动,我县先后被表彰为全省维护社会稳定先进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历史悠久、英才辈出、开放和谐、充满活力的乐至和热情好客的帅乡人民,热忱欢迎您的光临!
❽ 四川乐至县内有多少人口
乐至县是老来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自家、军事家、外交家陈毅元帅的故乡。全县幅员面积1425平方公里,人口87万。国道318、319线交汇贯穿全境,西邻成渝高速公路,北接成南高速公路。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均气温16.7℃,年均日照1330小时。
乐至县建制始于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理学鼻祖陈抟、宋代名相寇准的足迹,孕育了孙中山大本营秘书长、大学者、大诗人、大书法家谢无量先生,涌现了英勇善战的红四师师长叶镛、上甘岭战役战斗英雄郭隆凯和中印自卫反击战“滚雷英雄”罗光燮等英烈,著名爱国华侨吴仲良先生也出生在这片热土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陈毅元帅更让这片故土世界瞩目。
欢迎您的到来!!!!
❾ 乐至县有哪些乡镇
乐至县下辖:
17个镇:天池镇、石佛镇、回澜镇、石湍镇、童家镇、宝林镇、大佛镇、良安镇、金顺镇、中和场镇、劳动镇、中天镇、佛星镇、蟠龙镇、东山镇、通旅镇、高寺镇。
8个乡:龙溪乡、全胜乡、孔雀乡、龙门乡、双河场乡、放生乡、盛池乡、凉水乡。
乐至县隶属四川省资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处沱江和涪江分水岭上,介于北纬30°0′2″—30°30′4″、东经104°45′2″—105°15′2″之间。
东邻遂宁市安居区,南连安岳县、雁江区,西界成都市简阳市,北接成都市金堂县、德阳市中江县、遂宁市大英县;距离省会成都仅77公里。
乐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境内环境优美,林木茂盛,是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水利先进县,国家粮食、生猪、蚕茧、柑桔基地县,四川省劳务开发基地县和养羊十强县。
(9)乐至宣传片扩展阅读:
乐至未建县前,历为古蜀国、秦、汉、两晋、南朝(宋 齐 梁 陈)和北魏、西魏辖地。
北周建德四年(575)县地置多业县,隶普慈郡。
隋开皇三年(583)普慈郡废,多业县属普州;十三年改多业县为普慈县,仍属普州。大业元年(605)省普州入资州,普慈县隶资阳郡。
唐武二年(619)普慈县复隶普州;唐武三年析普慈县地置乐至县,因县东有乐至池而得名,同隶普州。
贞观元年(627)县随普州隶剑南道。
上元二年(675)随普州隶剑南道东川。
天宝元年(742)改普州为安岳郡。
乾元元年(758)改郡复州,县隶郡州未变。
唐末及五代时,县为前蜀(907—925)、后唐(925—934)、后蜀(934—965)所据,均沿唐制。
北宋乾德三年(965)并唐剑南道东西两川为西川路,县属普州隶之;五年并普慈县入乐至,仍隶普州。
咸平四年(1001)分置梓州路。
重和元年(1118)改梓州路为潼川路,县隶如故。
南宋保祐中期(约在1256年前后)普州、乐至均废。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县地属遂宁州。
至正四年(1344)复置安岳县,县为辖地。二十二年县地随安岳为明玉珍大夏政权所辖。
明成化元年(1465)分安岳六乡复置乐至县,编户七里,属潼川州。
正德九年(1514)县隶成都府简州。
嘉靖六年(1522)县属潼川州。
崇祯十七年(1644)张献忠在蜀建立大西政权,县废。
清顺治三年(1646)平蜀,沿明制,县地属潼川州,但因连年战争,地旷人稀,废不成治。
康熙二年(1663)县地并入遂宁,四年并入蓬溪,十年乐至复置,安岳改入,十九年县始颁印设官,并兼摄安岳县事,五十八年兼知合州。
雍正六年(1728)复置安岳县,与乐至县分治;十二年潼川州升为府,县隶属不变。
嘉庆七年(1802)县属川北道潼川府。
民国元年四川军政府裁川北道;2年恢复道制,废府厅制,县属川北道;3年改川北道为嘉陵道,县为辖地;17年废道,县隶于省;24年全川实行行政督察区,县属十二行政督察区。
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14日乐至县解放,县属川北行署遂宁专区。
1952年9月恢复四川省,遂宁专区及属县隶之。
1958年10月,县改隶内江专区。
1968年县隶内江地区。
1985年2月内江地区改制建市,县属内江市。
1998年2月县改隶资阳地区,
2000年12月资阳地区改制建市,县属资阳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乐至县
参考资料来源:乐至县人民政府-乐至概括
❿ 四川乐至和大竹是一个地方吗
乐至县隶属四川省资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处沱江和涪江分水岭上,介回于北纬30°0′2″—30°30′4″、东经答104°45′2″—105°15′2″之间。东邻遂宁市安居区,南连安岳县、雁江区,西界成都市简阳市,北接成都市金堂县、德阳市中江县、遂宁市大英县;距离省会成都仅77公里。
大竹县隶属四川省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部、达州市南部,地跨东经106°59′—107°32′,北纬30°20′—31°00′之间,东邻重庆市梁平区、垫江县,南接邻水县,西界广安区、渠县,北连达川区。被纳入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区、成渝经济区渝广达经济发展带、四川省川东北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