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结合舆论学知识,谈谈如何应对网络舆论
面对新媒体网络的“爆炸式”发展,党的十八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短短36字诤言,为网络发展“点明”了方向。如何应对网络舆情,成为新形势下考量党政部门政治智慧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
一是“疏”字诀,网络舆情宜疏不宜赌。当前,网络媒体开放性、交互性、爆炸性的特征越来越明显。面对纷繁的网络舆情,特别是在网络群体性事件面前,如果采取“屏蔽”、“删帖”等强制手段,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容易导致事态的进一步激化,给政府部门的公信力造成重大损害。因此,我们一定要在“疏”上做文章,坚持以开放的胸怀、开明的姿态、阳光的心态面对舆情、面对媒体、面对公众,及时发布消息和撰写发表网评文章,同网民坦诚沟通,赢得网民的理解和支持,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二是“明”字诀,网络舆情宜明不宜暗。当前,干部腐败、名车豪宅、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环境污染是网络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选人用人、干部作风方面,社会关注度高,很容易成为“热炒”的对象,集聚形成网络舆情。“民意”不受重视,很可能演变为“民怨”和“民愤”,导致负面网络舆情的集中涌现。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对各项重大工作尤其是干部选拔任用等群众关注度高的工作,只要不涉及保密事项,就要在第一时间发布。要发挥好地方媒体,如县级网站、部门网站的作用,通过开设官方微博、开展网上访谈等,加大与网民的互动交流力度,听取网民的心声,把网络舆情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是“快”字诀,网络舆情宜急不宜缓。传播迅速是网络舆情的一大特点,一般而言,网络舆情处置有“黄金24小时”的说法,如果不在24小时内对网络舆情进行积极回应,就可能会导致小事拖大,舆情成为热点。面对突发网络舆情事件,我们不能久拖不决、消极对待,而要及时跟进,在第一时间组织力量调查事件真相,第一时间把真相公布于众,抢占舆论先机。如事件复杂,不要等到有完整结果后再进行公布,而要根据进展情况分段公布,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发出正面声音、消弭负面传言,引导网络舆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是“真”字决,网络舆情宜实不宜虚。目前,网络与手机等无线终端已经互联,人们对网络信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参与者越来越多,往往容易一石激起千层浪,谣言、猜测纵行,真假难辨。对各类网络舆情,我们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要深入研究分析,做到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还原舆情信息的本来面目,深挖群众的根本诉求,把握住问题的关键点,从而达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目的。广大领导干部要着力加强对网络舆情规律等相关问题的学习研究,深入把握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善于运用网络手段、网络语言来处理网络舆情,切实提高应对和处理网络舆情的本领。
五是“统”字诀,网络舆情宜揽不宜推。当前,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甚至有说法称“写信不如上访,上访不如上网”,为追求“眼球效应”,网民往往信奉“偏执才能注目,极端才能传播”的做法,稀松平常的问题也往往被披上非“官”即“富”或“色”的外衣。面对此类网络舆情,有些职能部门往往会以不属于受理范围或不在能力范围为由,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或推诿扯皮,导致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因此,我们要建立组织部门为主体,宣传部门为主导,涉网部门相配合,网络媒体为主渠道的“四位一体”网络舆情导控机制,对相关舆情信息,无论真实与否,都要及时调查研判,及时交办、转办、协办、督办,立足抓落实,及时澄清事实,发布相关信息,树立良好形象。
㈡ 如何做好网上舆论宣传工作的实践和思考
如何做好网上舆论宣传工作的实践和思考
随着人们对新媒体使用的日渐频繁与广泛,新媒体在满足用户基本信息获取需求的同时,已日渐成长为一个集信息、观点、民意为一身的舆论平台。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社会热点事件不断表明,新媒体对于舆论的影响力正在迅速增强。新媒体舆论呈现出迥异于传统舆论的一些特征:舆论主体的匿名性与参与渠道的广泛性、传播空间的无界性与意见汇聚的实时性、议题生成的自发性与舆论发展的不确定性、价值观念的多元性与价值取向的批判性、意见表达的失范性与群体行为的极化性。这行特征,都对舆论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3/view-4787701.htm
因此,在新媒体的舆论环境下,作为央企,如何应对民众已经形成的观点看法,如何加强与民众的沟通增强相互理解,变被动为主动,是中国石化宣传工作者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下面,就如何开展新形势下的民众舆论引导工作,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首先,为什么要开展舆论引导工作。
第一,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同30年前相比,一方面,以前不敢说的话现在敢说了,以前接收不到的信息现在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或互动媒体获取;另一方面,“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和兴起让大众之间可以听不见声音看不到表情的相互交流,因而民众获取的消息有真有假,制造新闻的人有的心怀善意有的居心叵测。如何对不实的、片面的、不完全正确的舆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疏导,是社会发展到现在必须面临的新课题。
第二,它是央企必须应对的社会现象。央企,“共和国的长子”,注定了我们会受到更多地关注、承担更多的责任,一举一动都受到广大民众的关心和注意。同时,随着近年来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发展出现严重断层,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很多观点是情绪化的、不客观的、不全面的。因此如何应对舆论,为央企塑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形象,是央企迫在眉睫的工作。
第三,它是央企自身高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以中石化为例,作为央企的排头兵,我们承担着做强做大的历史使命,怀揣着国家和社会对我们的重大期望。然而,在发展过程中,石化行业的特性又决定了安全生产事故、金融震荡、官员变动等问题不可避免,发展的阻力线多面广,如何在众目睽睽之下有效地解释这一系列的问题,争取民众最大程度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开门办企业开放办企业的同时,还要做好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
其次,如何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面对央企的舆论危机,我们认为“宜疏不宜堵”,对民众的误解和积怨要进行疏导和引导。但如何疏导、把工作做实做细呢?我认为:
第一,从意识形态上做好准备,迎接各种不同的想象和观念。因为我们每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可往往我们大多数人又没有想到我们的世界观、行为方式是有区别的,而是将自己看问题的方式视为是“正常的”,从而认为对方也以与自己同样的方式看世界。因此,很多企业才会出现面对舆论危机的“过敏体”,“弱不禁风”,这就是因为之前从思想上和心理上都没有认识到,民众的声音是来自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他们的思维模式或思维定式与我们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有所不同,我们如果总是以我方的思维定式去回应民众,那思想就会碰撞在一起,产生分歧。又因为人们常常不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自己理所当然的思想,而更愿意将问题的出现归咎于对方的愚蠢。所以老百姓在质疑石化企业垄断、暴利、腐败时宁愿相信自己绝对正确,也不愿对垄断、暴利、腐败等现象给于360度的视角和剖析。
第二,多维度多视角看事情,引导民众了解不同事物层面。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很多社会弊病暴露出来,现在民众对一些事务的第一印象已经形成,比如谈到食品就想到是否安全、是否放心,谈到动车就想到723交通事故,谈到石油、石化就想到垄断、暴利和腐败等等。经济高速发展的代价是巨大的,但客观来讲,人们的这些印象和看法也是片面单一的。作为宣传工作人员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对事物多方位的认识,学会用多个视角看问题,在面对这些舆论危机时才能找准角度,给民众正确有效引导。
第三,有一套自己的话语体系作为支撑。无论接受媒体采访、还是在在官方微博上发布信息,要做到引导舆论,让民众顺着某个特定角度出发看问题,还要有一套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思维方式的载体,舆论引导工作本身就是一场思维的博弈、不同文化之间的较量,如果没有相应的话语作支撑,舆论引导工作就陷入了自说自话的怪圈。
第四,加强同意见领袖的沟通和管理。网络意见领袖的“利益无关性”使其更能得到公众的信任。网络的跨地域性质使网络意见领袖与网民有着疏离的距离,正是这种距离使意见领袖不具有得到直接利益的目的,意见领袖发布信息全凭借“一片热心”,这种非功利性使网络意见领袖更受网民信任,从而更具有说服力。因此,团结影响新媒体意见领袖,在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中十分关键。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着社会舆论的生成、存在与传播方式,不断对既有的社会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挑战。低成本、高效率的特征,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均能通过网络,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与利益诉求。因此,央企占据新媒体网络空间的宣传阵地和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对提升企业形象,乃至提升网民整体讨论事物的能力,都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网络舆情监测要求达到实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能满足系统舆情信息服务市场三个要素,实时性:舆情获得越早,给应对和处置留下的余地就越大,而网络舆情的发展往往是爆发式的,机会稍纵即逝,一旦错失最佳时机将追悔莫及;全面性:网络舆情容易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信息量大,容易使很多重要信息被忽略;准确性:海量信息条件下,如何准确地掌握问题核心,不为纷扰所困,是得出正确判断的关键。
㈢ 舆情管理规定心得体会怎么写
舆情管理规定心得体会应该着眼于以下几个重点内容构思和书写:
1、组建舆情管理工作队伍;
面对动则数以亿计的互联网实时数据,网络舆情瞬息万变。再加上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波及范围之广,社会影响之深是难以想象的。
因此通过组建一支专业的舆情管理工作队伍成为了必然。在此基础上,企业就可以进行明确分工,落实到人,对网络舆情进行及时的分析管理,把握舆情。
2、加强网络舆情预警工作;
众所周知,在社交网络时代下,网络舆情对企业的影响尤为突出,尤其是负面舆情,会极大地影响消费者对于企业品牌的认同,诱发其他的企业发展和生存危机。
为此,企业就需要加强网络舆情预警工作。具体既可以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舆情风险排查,也可以选择采用舆情管理软件,如识微商情,实时监测有关企业形象和口碑的网络负面舆情,自动识别提前预警,把握舆情态势。
3、有效利用舆情管理软件;
大数据时代,信息量巨大、传播迅速,企业已经很难通过人为的方式来对实时的舆情进行管理。为此,舆情管理软件逐渐被大家所接受,也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选择。
识微商情监测系统,通过对海量网络舆论舆情信息进行全天候24小时的实时自动采集,舆情分析,舆情汇总,并识别其中的关键舆情信息,提前预警向相关人员发出通知,帮助企业掌握与自身相关的网络实时动态,以维护企业形象,应对自身危机。
(3)网络舆论培训体会扩展阅读:
企业舆情管理的重要性:
1、企业某一热点事件的出现,往往会迅速地形成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因此,加强企业舆情管理,及时准确地对各类信息甄别、研判和核实,把握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舆论疏导,是维护好企业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的重要方法。
2、网络具有互动性,有许多网民会对企业某一问题或者事件进行讨论和交流,这一现象加速了企业负面舆情的爆发。所以,为避免网民因偏听偏信产生的误会和不满情绪,减少负面舆论,就需加强网络舆情管理。
3、涉及与企业相关的舆情信息在网上传播,若不能及早管理和应对,容易导致一些非理性和不切实际的信息传播开来,影响到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㈣ 网络舆论是否真实辩论赛活动感悟
用心评论即为真实
㈤ 说什么怎么说网络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的读后感
说什么怎么抄说网络舆论引袭导与舆情应对主要是讲一些舆情应对的技巧和方法的书,你可以把读完这本书之后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就可以成为这本书的读后感说什么怎么说网络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这本书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
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
以上四点是写说什么怎么说网络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
希望能够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