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推广 > 网络道德建设培训心得

网络道德建设培训心得

发布时间:2021-02-08 05:25:38

『壹』 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网络道德的心得

网络并不是法外之地,我们还是要遵守道德的基本要求。

『贰』 如何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1000字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有第二重身份:网民。现在的大学生几乎都专拥有网民这一身份属,网络交友、网络购物、网络游戏进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伴随而来的,是大学生网民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缺乏道德伦理的现状。譬如,网络谩骂、网络乱伦、网络人肉搜索、网络犯罪等不道德的行为,当前对于这些行为还没形成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来约束控制,而且法律法规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成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目前网络秩序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道德这种具有自律性的行为来约束大学生在网络空间的言行。本文试图从内因外因两个层面,即大学生群体的道德观与整体社会的道德氛围两个角度出发,探索大学生树立正确网络道德观的内外措施。
一、什么是网络道德观
网络道德观不外是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在网络空间,即虚拟的社会空间里体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是现实生活中道德观念在信息化时代的延生,是新时期所特有的道德观,不同于传统社会中的道

『叁』 从社会层面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

硬件方面:来政府政策调控源、网络制度管理、技术创新(实名上网制度的监控和绿色软件的运用)
软件方面:学校的教育引导、主题网络教育活动的推广
综述:道德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不是一种制度管理,所以对于道德建设应该有个教育引导的理念,有个文化氛围营造的理念,有个树立文明新风的理念,这样才能把握建设的主导性和在社会的适用性。

『肆』 如何看待网络对道德教育的影响

建网络道德 营造青少年健康发展空间
青少年网络道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与整体上建立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体制统一起来——构建网络道德 营造青少年健康发展空间

网络由于大容量、互动性、隐秘性、易检索的特点而深受青少年的喜爱,许多青少年利用网络来浏览、求索自己关心的问题和内容。网络为扩大青少年的信息量,提高学习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网络立法和完善的网络道德,也由于网络自身所具有的隐秘性特点等原因,各种各样的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接踵而至,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网络作为新的技术领域,以极快的速度在青少年社会生活中普及,配套的安全措施严重滞后。如对受利益驱动的提供网络设施的盈利机构如何监管?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有效管住网上信息?社会各层次的人群,包括管理者、使用者、监管者,也包括成人、少年、儿童等,靠什么去制约他们的网络行为?在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体系中如何辅以科学的网络素养的教育?对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怎样进行科学的专业化的辅导?众多此类问题都还只停留在感叹与议论阶段,较少有实质性的突破。加上青少年整体生存状态中固有的一些问题,如父母的成功焦虑、自己的学业压力、娱乐空间的不足、青少年期的自我困惑等,就使得我国青少年网络问题格外突出。

对此,我们离不开完善的网络立法,然而网络道德建设才是更具根本性的一项工作。

网络道德是人们在网络交往过程中,处理各个方面关系时所应持有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准则,以及应表现出来的情感等一系列的具体规范和要求。构建完善的网络道德体系,必须解决几个根本的问题。

要确立网络道德建设应遵循的原则。一是网络道德要反映现实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网络道德并不是脱离现实社会的一种新的道德形式,它实际上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延伸,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折射。网络道德的基本价值与现实生活会有高度的一致性,人类社会的共有价值,如正义、公平、善良、和谐,等等,一定是网络世界的基本准则。人们在借助网络进行社会交往时,也只有遵守现实社会的相应准则和要求,恪守人类社会的价值理念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才可能形成和谐的网络社会,并使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协调发展。

二是网络道德一定要遵循网络自身的特点,网络有特点,人们在网络上的交往方式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一样,所以在构建网络道德规范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现实社会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考虑网络自身的特点,例如交往的匿名和非匿名问题,我们只能要求注册时的实名,而不能强求每一个人在网上必须实名。

要逐步确立网络道德的范畴。网络道德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但概括地讲,依然是要围绕“人”处理几个最基本的关系。如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与他人的关系问题,网络上的诚信并不表现在非匿名上,而更多的是表现在处事的态度以及是否对他人的利益具有侵害的倾向和情节上;再如与社会的关系,网络所形成的社会是一个虚拟社会,很多人认为,生活在纯粹的虚拟社会中是无所谓什么责任和道德的,可以为所欲为。然而,纯粹的虚拟社会是不存在的,每一个网络的终端都与现实社会相连,任何一个人网上行为的结果必定会对现实社会发生作用。如何解决好人与虚拟社会以及现实社会的关系问题,自然成为网络道德的重要范畴;又如与自我的关系,人在网络中往往会表现出一种非我的状态,他们有时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和这样做的结果,只是凭借一时的好奇、兴趣,或是发泄在现实生活中的郁闷、不快和不满,在网络交往中“自我”的扭曲时有发生。因此,网络道德必须规范在网络交往过程中网民与自我的关系;还有与自然的关系,网络上,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运用科学技术手段的目的和方式上,正当、合理地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应成为网络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

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青少年网络行为的研究,增强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具体指导,帮助青少年掌握和恪守网络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模式。这其中,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对青少年的网上行为进行强制性约束是不可缺少的,青少年的网络行为需要他律。需要通过全面改善青少年现实生活状态实现网络治理,要持续改善青少年整体生存状态,扎实打好青少年安全网络行为的基础。

在全球范围内,我国青少年网络游戏痴迷问题有其特殊性。一般国家和地区,有人迷恋网谈,有人迷恋游戏,也有人迷恋网上通信。但我国网络游戏迷恋年龄段集中,主要在十三四岁至二十一二岁之间,虽然真正深陷病态状况的人不多,但对生活影响较大,这与青少年现实生活压力过大,生活状况不够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作为成长在改革开放新时代背景下的一代人,他们处于寄托家庭、社会期望值最大,最受社会瞩目的社会角色状态,面临着社会环境带来的发展困惑、生存压力带来的心理困惑、生活方式的选择困惑,思想观念及行为上受社会变迁的动荡和混乱影响直接而尖锐。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生存发展环境最复杂,生存压力最大的一代人。网络的新型空间为他们打开了新的天地,也更增加了他们的困惑。所以,青少年网络道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与整体上建立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体制统一起来。

『伍』 求一篇学术道德学习心得体会

加强师德建设心得体会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教师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十六大精神,推进以德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教育系统做好这项工作显得尤其必要。去年以来,我们在全县教师中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强化师德建设,着力提高教师素质和育人水平,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师德师风建设 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教师献身教育、尽职尽责,为发展教育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时也为维护和发扬高尚师德传统作出了不懈努力,教师队伍整体是好的,其中许多优秀分子堪称楷模。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了,师德要求更加规范了,教书能人的标准更高了。不可否认,目前教师队伍中存在少数人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质存在缺陷,业务能力不强,治学不严谨等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和心灵虐待,动辄训斥、谩骂、讽刺、挖苦、羞辰学生;个别教师甚至殴打学生,危害学生的人身安全;一些教师变相体罚学生,罚站、罚作业、罚劳动、罚不让吃饭、罚操场跑圈;少数教师不愿干班主任工作,热衷搞有偿有教,对待学生态度因人而异以教谋私等等。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教师和学校的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
加强师德建设,是改进教风带动学风的迫切需要。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第一,教师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更全面的内涵要求。教师的工作是以心灵塑造心灵,用人格铸造人格。教师在塑造学生的劳动过程中,表现出的是教师的知识、才能、思想道德、个性,展示的是教师的灵魂和整个内心世界,以及教师敬业乐业、献身教育的精神情操和实际行为。教育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比其他行业的道德要求更高。第二,教师道德实践活动方面,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具有强烈的典范性。“师者,人之模范了。”这不仅是人类几千年对教师的要求,而且早已成为教师职业传统美德的重要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尽管社会制度、教育内容不同,但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第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广泛、更深远。学校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直接影响着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教师道德不仅直接影响在校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在通过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以及教师的各种社会关系、社会活动,广泛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现实迫切要求我们在推动素质教育中,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师德促进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增强,以良好的教风,促进学生良好的学风的形成,从而激发学生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而发愤学习。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遵循讲政治的原则。加强师德教育不能就道德论道德,而是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教师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既要克服当前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淡化政治的倾向,也要抛弃假、大、空那套形式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发挥人的自主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对立起来,不能因为心理教育的重要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规律,是社会主义师德建设必须长期遵循的重要原则。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使广大教师树立共同理想,增强道德情操和敬业爱教、教书育人的奋斗精神,才能振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和创造精神,失去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遵循贴近生活的原则。教师道德教育应注重实效,贴近教师的生活,反对空泛的脱离实际的空谈,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关心、理解、体贴教师,将思想道德教育寓于做实事、办好事的实际工作中,在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中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从而使师德建设虚实结合,化虚为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
师德建设并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更是教育部门和学校,乃至全社会都要普遍参与的系统工程。从教育部门和学校来讲,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加强领导和管理,建立健全师德师风教育的工作机制。要把师德师风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师德师风教育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一部署,统一规划,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内容落实。校长要亲自抓师德师风教育和管理工作,并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师德师风教育情况要作为考核校长的一项重要内容。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做好教师的思想
政治工作,带领和引导广大教师切实提高师德素质。要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共青团、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师德师风教育中的作用,支持他们根据各自的职能开展群众性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教师,就是要针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认真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领会《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规定》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经常对广大教师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增强法制意识,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自觉性。坚持用高尚的精神塑造教师,用正确的舆论引导教师,增强教师的师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使教师能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饱满的热忱投身到教学之中。
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应充分发挥报刊、杂志的作用,开展人人读教育刊物,做摘要笔记,写心得随笔活动,并利用各种形式强化交流与运用,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提升业务能力。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牢固树立“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观念,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不侮辱、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经常家访,不指责、训斥学生家长。特别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的功能和为人师表的作用,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引导学生争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
依法强化管理,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师德考核奖惩机制、师德师风考核制度,把师德师风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建立定期表彰奖励制度,大力表彰宣传师德师风高尚的教师和师德师风教育成绩显著的学校。我们在师德师风教育中实行“三结合”和“五挂钩”:“三结合”即与创建文明学校结合起来,与实话公民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学校工作考核结合起来。“五挂钩”即与民主评议行风挂钩,与校园综台挂钩,与评优评先挂钩,与评聘教师职称挂钩,与认定教师资格挂钩。对教师违反师德师风的学校,民主评议行风年终总评时要扣分降级,校园综治实行一票否决,当年不能评为各类先进单位和文明学校;对严重违反师德师风的教师,不能评聘教师职务,已聘任的要依据有关法规解聘相应的教师职务,坚决取消“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资格;对于触犯国家法律的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
重视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要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创优争先活动,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人人遵守师德、树立形象的良好氛围。对师德高尚的教师,要给予大力褒奖。为弘扬高尚的师德,我县教育局通过层层推荐和评选,大张旗鼓地表彰了18名“师德标兵”,并组成“师德事迹报告团”在全县巡回演讲,在广大教师中产生了强烈反响,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全系统形成敬业爱生、育人奉献的良好风气。
强化社会监督,建立全方位师德监督和评价体系。要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在加强教育主管部门监督的同时,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争取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建立起教育行政监督、学生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网络。当前,特别要重视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向社会公开接受师德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师德行为,防患于未然。
关注教师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同解决教师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师德建设工作一定要从教师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时刻把教师的需要和冷暖放在心中,关心、理解、体贴教师,及时了解教师的思想变化和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思想道德建设寓于多做实事、多办好事的实际工作中,在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过程中增强师德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陆』 怎样抓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

.加强抄网络内容建设 网络袭信息内容广泛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要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让科学理论、正确舆论、优秀文化充盈网络空间。发展...
2.培养文明自律网络行为 网上行为主体的文明自律是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基础。要建立和完善网络...
3.丰富网上道德实践 互联网为道德实践提供了新的空间、新的载体。要积极培育和引导互联网公益...
4.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 加强互联网管理,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

『柒』 网络道德我的看法200字

网络在以迅捷的速度、生动的形式和浩翰的容量向人们传递信息与知识的同时,也将网络文化的垃圾带入了我们的生活中。网络的开放、虚拟、兼容和无序,使得网络道德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其主要特点及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开放导致信息多元。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信息传递系统,网络用户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各自在文化类型、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准则等方面的差异,网络上的信息内容必然是多元的。信息多元造成的网络道德问题有三种情形:一是存在一些不良甚至有害内容,如色情、暴力等;二是一些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与主导性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矛盾和冲突;三是各种信息垃圾和精神垃圾堆积网络中,造成信息污染和精神破坏。

网络虚拟导致人格虚伪。网络创造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即虚拟生存。人们在网上常常表现出与社会生活中的现实人格不同的虚拟人格,有的人借助于网络释放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压抑;有的人则依赖网络生活逃避现实。虚拟生存方式,产生了大量道德问题,如匿名传输导致的网上谣言,虚拟交往导致人格欺骗,网络虚拟诱发的信任危机等。

网络兼容导致上网成瘾。随着网络技术的兼容性越来越强,人们不仅可以在网上满足越来越多的愿望,而且上网将变得更为方便、快捷,这无疑更容易诱发上网成瘾。有调查显示,20岁~35岁的青年是上网成瘾的易发人群。色情、交际、游戏、信息收集是上网成瘾的主要诱导因素,成瘾者表现出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等相关症状。

网络无序导致网络侵犯。由于网络自身的松散结构和它方便信息交流的构建目的,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无序性,网上黑客无处不在。他们有的窥视政府和军队的核心机密、企业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有的截取银行账号,盗取巨额资金;有的大肆破坏政府及各种机构的网站,使它们突然瘫痪或不能正常工作……对经济秩序、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网络道德建设

在社会普遍关注网络的负面效应,呼吁网络立法,倡导网络文明的背景下,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已成当务之急。

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由于网络的安全技术远不够成熟,网络的防御机制存在问题,许多心怀不轨的人有了可乘之机。比如,黑客大多数是在挑战网络安全,网站与黑客一直玩着猫和老鼠的游戏。

加强互联网技术上的安全性,对于网络道德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缺少一套相应的规范,网民在上网时高度的自我卷入,在不太友好的气氛中,不道德的行为就会表现出来。网络法律的制定,已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密切关注。

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和加强监督。在互联网环境中,由于存在道德批评的不系统和不完整、道德理想环境的模糊和不存在道德权威等问题,网络道德规范的建立任重道远。最初的网规是一些技术性的规则,如TCP/IP协议。目前,网络的使用者自发制定了一些网络道德规范,如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所制定的计算机伦理“十诫”中,提到的“你不应该到他人的计算机文件里去偷盗,你不应该剽窃他人的精神产品”等条款。同时网络可以通过一种网络身份的确认来增强道德规范的制约力量。在这种规范之下,网络道德有可能向良性发展。

加强网络道德的心理调适。我们应当自觉增强履行网络道德规范的正向情感体验,克服报复、恶作剧、故意炫耀等不良的反向的情感体验,使道德情感与正确的道德认识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自觉进行意志锻炼,坚持现实人格与网上虚拟人格的协调一致;同时,要克服对网络过度迷恋和依赖的不良心理倾向,形成遵守网络道德的坚强意志。

规范网络道德的行为表现。人们网络道德行为的规范是一个从自发到自律再到自觉的过程。网民不仅要在无人监督的网络环境下“慎独”,而且要根据现有的网络技术条件和网络道德规范洞察违背道德的行为,履行道德义务,提高网络道德行为的自觉性。

网络道德的建设,仅靠行政部门的干涉、大众媒体的呼吁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每个网民都用自己的方式参与网络道德建设,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才会健康有序地发展。

阅读全文

与网络道德建设培训心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活动物料策划方案 浏览:87
培训老师的信息化培训方案 浏览:902
学校招生周年庆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313
街道推广国家语言文字方案 浏览:412
品牌营销推广经理 浏览:229
教师语言方面培训方案 浏览:594
供电局消防培训方案 浏览:569
市场营销部门职责 浏览:215
海尔的网络营销方案 浏览:889
双十二培训行业活动方案 浏览:513
讲文明树新风栏目策划方案 浏览:582
餐厅开业的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534
颁奖活动流程方案策划书 浏览:562
行狐电子商务待遇 浏览:97
关于电子商务假货论文 浏览:455
融公司网络营销方案 浏览:2
幼儿园培训活动方案 浏览:844
小学艺术教师培训方案 浏览:795
市场营销英文教材 浏览:311
阿里巴巴2019市场营销费用 浏览: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