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参加电信诈骗培训的目的是什么
了解电信诈骗作案手段,提高电信诈骗案件的侦破能力。
Ⅱ 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内容有哪些
防电信网络诈骗要牢记八个凡是,凡是自称任何执法机构要求汇款的,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你先交钱的,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
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的,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凡是自称你的老板或者领导要求汇款的,凡是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一律不予理睬。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一、什么是“电信诈骗”?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二、电信诈骗的各种手段和花样。
1、中奖诈骗。犯罪份子假冒公司工作人员或者公证处工作人员,以手机短信、打电话、电子邮件、QQ、MSN等方式向受害人谎称其中大奖,叫受害人将“所得税”、“公证费”、“手续费”及“风险抵押金” 等存入其指定银行账号,其再向受害人兑现支付“奖金”,以此骗取受害人钱款。
部分犯罪团伙雇用人员到我市城乡推销奖票或附有刮奖的产品宣传单,受害人刮开后大多都会中10万或20万以上的巨额大奖,犯罪分子又慌称以“支票”形式全额兑现“大奖”。
叫受害人将“中奖所得税”、“公证费”、“手续费”及“风险抵押金”等存入其指定银行账号,以此骗取受害人的钱款。
2、培训诈骗。犯罪份子假冒消防、税务、工商、海关等国家机关、伪造国家机关公文,以传真形式向公司、企业等单位发“培训通知”,要求其派员参加培训,并叫公司、企业将“培训费” 打到其指定的银行卡账户上,以骗取钱款。
3、家人遭遇意外诈骗。犯罪份子通过不法手段获悉受害人及其在外地打工、学习、经商的家人的电话号码,先故意电话滋扰身在外地的家人,待其不耐烦而关机后,犯罪份子迅速打通受害人电话。
假冒医院领导、警察、老师、朋友的名义,谎称其在外地的家人意外受伤害(如出车祸、被人打伤、被人绑架)或突然患疾病急需抢救治疗,叫受害人赶快将“抢救费用”或“赎金”打到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上,以此骗取钱款。
4、亲友急事诈骗。犯罪份子通过不法手段获悉受害人的姓名及电话号码,打通受害人电话后以“猜猜我是谁”的形式,顺势假冒受害人多年不见的亲友,谎称其到受害人所在地的附近遇到嫖娼被罚、交通事故赔钱、生病住院等“急事”,以借钱解急等形式,并叫受害人将其打到指定的银行账户上,以此骗取钱款。
Ⅲ 电信诈骗安全教育内容是什么
1、即使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住址等个人相关信息的电话、短信也不要轻信,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核实;
2、特别是冒充公检法进行调查、冒充航空公司进行退改签机票、冒充亲朋好友进行转账、冒充淘宝、商家客服进行退款,此类电话基本为诈骗;
3、陌生短信、邮件、社交工具中发来的链接不要轻易点击,陌生应用不要随便安装;
4、手机上要安装安全软件,可以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诈骗短信,钓鱼拦截,木马程序;
5、不轻易将个人信息留在不熟悉或不正规的机构、网站中,网银账号、普通社交账号密码要区分,密码定期修改,谨防信息泄露。
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
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二年内多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未经处理,诈骗数额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Ⅳ 防范电信诈骗小知识
1.接到电话,不管对方是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断电话:陌生人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途径要求你对自己的存款进行转账汇款的,要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
2.接到电话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断电话: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这样的事情,无端的中奖信息都是骗子设的局,不要因贪一时的便宜遭受更大额度经济损失。
3.接到电话一谈到是公检法等人员一律挂断电话:现在骗子都会冒充公检法机关的工作人员称受害人银行账户存款异常等情况以所谓的保护为由来进行诈骗。
4.所有短信,只要让点链接的,一律删掉:这种是典型的利用短信链接向手机植入木马病毒的诈骗手段。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微信里有很多类似于算命的游戏,这种游戏一般会在后台盗取你的手机号,让你输入名字去匹配就会盗取你的姓名和手机号码信息,所以大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6.所有170开头的电话一律不接:170这个号段是虚拟运营商的号段,这个号段的号码都是通过网络渠道销售SIM卡,真正实名制很难。
防范电信诈骗一定要谨记这六个一律,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同时如果被骗一定要收集有关证据并及时报警。
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徙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Ⅳ 预防电信诈骗小知识4点有哪些
1、不要轻易相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不管诈骗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尤其是管好自己的欲望,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也没有白吃的午餐,诈骗分子就是利用人们好占小便宜的心理进行诈骗的。
2、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短信,要有保密意识,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存款、银行卡等信息,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这些都不能透露给诈骗分子。
3、不要轻易转账,要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资金离开你的银行卡到了别人的卡上就会有危险。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110报警。
目前银行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有:
1、制造虚假的中奖信息,以收取“个人所得税”或“手续费”为借口让用户汇款骗走钱财,或骗取客户提供短信验证码转走账户资金。
2、以金钱为诱惑进行买卖账户交易,用于在各个网络贷款平台申请信用贷款。
3、误点击进入钓鱼网站导致账户余额不翼而飞。
4、银行卡盗刷,利用磁条卡可复制的缺陷,盗取卡片信息转走资金等。
Ⅵ 预防电信诈骗内容
一、如何应对电信诈骗
1、即使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住址等个人相关信息的电话、短信也不要轻信,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核实;
2、特别是冒充公检法进行调查、冒充航空公司进行退改签机票、冒充亲朋好友进行转账、冒充淘宝、商家客服进行退款,此类电话基本为诈骗;
3、陌生短信、邮件、社交工具中发来的链接不要轻易点击,陌生应用不要随便安装;
4、手机上要安装安全软件,可以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诈骗短信,钓鱼拦截,木马程序;
5、不轻易将个人信息留在不熟悉或不正规的机构、网站中,网银账号、普通社交账号密码要区分,密码定期修改,谨防信息泄露。
二、防范电信诈骗“三不一要”
1、不轻信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2、不透露
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3、不转账
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公司财务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等,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的账户,不要让不法分子得逞。
4、要及时报案
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110,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
三、主要有哪些电信诈骗方式
1、冒充公检法诈骗
骗子分别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社保、医保”工作人员,用网络电话虚拟上述单位电话号码,以“恶意透支、社保、医保账户异常或涉嫌洗钱、贩毒罪等”为名,要求受害人将个人资产转到所谓“安全账户”进行诈骗,或让受害人登陆虚假的公、检、法网站查看通缉令,后再实施诈骗。
2、补贴退税类诈骗
骗子冒充“财政、税务、卫生、残联、教育”等部门,谎称事主享受“购房退税、购车退税、新生儿补贴、残疾补贴、教育补贴”,向事主提供所谓的相关部门咨询电话,通过电话诱骗事主到ATM机上进行转账操作,后通过利用被害人对ATM操作不熟悉将钱款转走。
3、小额贷款诈骗
骗子通过发送短信或网上发布虚假信息,称可提供低息或免息贷款,受害人与其联系后,对方就以先汇款至指定账户证明有偿还能力或缴交保险,公证费等各种方式实施诈骗。
4、提高信用卡额度诈骗
骗子在网络上推广谎称能为受害人办理提高信用卡额度的业务,利用受害人急于提高信用额度来获取资金的迫切心理,后套取被害人银行卡卡号及消费验证码等信息后,后将所消费购买的充值卡等物在网上销赃套取钱财。
首先我们要有防范的意识,且了解最新的电信网络诈骗一般都有哪些形式,再者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遇到不明来电和短信不要随便接,也不要点击不清楚的链接
Ⅶ 如何预防电信诈骗 图解电信诈骗手段方式+防范措施
1、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任何人都不要同时说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银行卡密码,最重要的是,绝对不能同时公布三种号码。
2、当不能辨别短信的真假时,要在第一时间先拨打银行的查询电话。注意:不要先拨打短信中所留的电话!
3、不要用手机回拨电话,最好找固定电话打回去。
4、对于一些根本无法鉴别的陌生短信,最好的做法是不要管他。
5、如果已经上当,请立即报案。
6、不要和陌生短信说话——不相信、不贪婪、不回信,这是对付诈骗短信的杀招。
7、卖车短信诈骗,请不要相信低价卖车短信。短信上低价出售小车以及豪车,多数是诈骗信息,不可能那么便宜,提醒不要轻易相信。
(7)银行电信诈骗知识培训扩展阅读:
分布广泛
发送手机违法短信息的活动多使用异地手机号码,而且发送短信、开设银行账户、取款,这几个环节通常不在一地实施,而在多地实施,区域分布相当广泛。具有跨区域的流动性。
本地捆绑
一些异地手机与本地的一号通号码捆绑起来,容易令人误以为是室内的固定电话,因为接收者看是本地的电话,放松了警惕,外地的有距离感,本地的有信任感,从而为违法犯罪人员提供了可乘之机,具有不易识别性。
极具诱惑
手机违法短信息的内容越来越具有诱惑力,使人有抗拒不了的诱惑,更有甚者冒充银行和公安机关,冒充金融部门,利用群众对银行和公安机关的信任进行诈骗,即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Ⅷ 如何有效的防范电信诈骗
防范电信诈骗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高度重视电信诈骗防范工作
从管理人员到柜面员工层层落实防范工作职责,充分认识做好电信诈骗防范工作对于保障客户资金安全、树立良好服务形象的重要意义,结合岗位实际切实做好防范工作,有效防范声誉风险。
2、积极向客户讲解防范电信诈骗的要点
向客户讲解各类诈骗案例,提高客户对电话中奖诈骗、法院查封诈骗、购车退税诈骗、刷卡消费诈骗等诈骗形式的识别应对能力。
提示告诫客户不要轻信各类中奖信息、不要轻信别人的投资误导等,提醒客户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银行介质和密码。
3、积极参与防诈骗技能的培训
大力保持有案必堵,有案必防的高压态势,第一时间参加电信诈骗防范知识培训,熟悉电信诈骗防范手法,掌握防骗要领。
组织开展防范电信诈骗预案演练,提高柜面人员的警觉性和实际处置能力。
4、加大营业区自助服务区的巡视力度
对于办理汇款或转账业务的客户,善意提醒客户不要轻意向陌生人汇款,对神色慌张、举止反常的客户问清汇款事由、与收款方是否相识等。
及时向客户发出“安全提示”和“善意提醒”,一旦发现可疑,立即劝阻客户终止办理业务,从源头上消除风险,确保客户资金安全。
(8)银行电信诈骗知识培训扩展阅读:
一、防骗秘籍:
1、电信、银行、公安系统的电话各自有自己的平台。骗子说你的账号涉及洗钱或者你的账号不安全,我要给你转到一个安全的账号。
你要不信我给你转到公安局,转到银行,实际上不可能 ,因为各自是不同的系统、不同的平台,是不可能直接转过去的,所以千万不要相信他。
2、没有任何单位设置这种安全账号。所谓的安全账号百分之百都是骗子设置的。安全账号是哪个账号呢,是自己的账号才是安全的,自己保密的账号才是安全的账号。
3、税务部门、财政部门对消费者进行退税的时候都会通过电信、报纸等部门公告,比如机动车限行要退养路费都会在网络、报纸、电视上做公开宣传。
绝对不会打一个电话说我要退你的钱,这些都是骗人的。如果电话欠费,电信公司就会发一些欠费追缴单,也不会人工拨打电话。凡是涉及自己账户和密码的事情一定要冷静多想一想。
4、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走开,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设圈套的机会;
5、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
6、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据公安机关所做抽样调查统计,从受害人性别上看,女性占70%以上。
从年龄上看,中老年人占70%。因此,中老年人和妇女要格外引起注意。还有一些公司财会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等,在汇钱、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账号,不要让不法分子得逞。
二、电信诈骗手段:
1、刷卡消费诈骗
犯罪分子群发短信,以事主银行卡消费,可能泄露个人信息为由,冒充银联中心或公安民警连环设套,要求将银行卡中的钱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或套取银行账号、密码从而实施犯罪。
2、包裹藏毒诈骗
犯罪分子以事主包裹内被查出毒品为由,称其涉嫌洗钱犯罪,要求事主将钱转到国家安全账户以便公正调查,从而实施诈骗。
3、医保、社保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医保、社保出现异常,可能被他人冒用、透支,涉嫌洗钱、制贩毒等犯罪。
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便于核查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4、引诱汇款诈骗
犯罪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直接要求对方向某个银行账户汇入存款,由于事主正准备汇款,因此收到此类汇款诈骗信息后,往往未经仔细核实,即把钱款打入骗子账户。
5、票改签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以“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签服务”为由,诱骗购票人员多次进行汇款操作,实施连环诈骗。
Ⅸ 电信诈骗安全教育内容有哪些
1、即使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住址等个人相关信息的电话、短信也不要轻信,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核实。
2、特别是冒充公检法进行调查、冒充航空公司进行退改签机票、冒充亲朋好友进行转账、冒充淘宝、商家客服进行退款,此类电话基本为诈骗!
3、陌生短信、邮件、社交工具中发来的链接不要轻易点击,陌生应用不要随便安装。
4、手机上要安装安全软件,可以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诈骗短信、钓鱼拦截、木马程序。
5、不轻易将个人信息留在不熟悉或不正规的机构、网站中、网银账号、普通社交账号密码要区分,密码定期修改谨防信息泄露。
防范电信诈骗“三不一要”
1、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2、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3、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公司财务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等,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的账户,不要让不法分子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