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浅谈如何做好一通三防工作
1、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2、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安全设施。
3、开展人员培训,增强安全素质。
4、不能满足于目前的安全生产技术,要把安全措施积极与其他领域的相关技术相结合,令“一通三防”工作在保障煤矿生产安全的同时发挥出更多、更广的应用价值。
5、要牢固树立长期奋斗目标,克服厌战情绪者,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㈡ 煤矿搞通风人员学习哪些知识如何能系统的掌握煤矿一通三防内容呢
首先是通风系统知识(关键是测风),只有一个合格的测风员才能熟悉调整整个矿井的通风系统,并确保通风系统完善、可靠,系统简单稳定。
其次是瓦斯管理知识,对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瓦斯的检查、监测、控制、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接着是防灭火管理(以自然发火管理为主)以及防尘管理(以开发、引进新工艺、新设备为主)方面的知识。
跟着是通风设施、压风自救系统等相关 等相关知识。
在煤矿质量标准化 一通三防中有如下相关知识:1.通风系统2.局部通风3.瓦斯管理4.井下爆 破管理5.防治自然发火6.综合防尘7.通风设施8.瓦斯抽放9.防治煤 与瓦斯突出10.管理制度
㈢ 怎么写两会期间一通三防安全措施
南阳庙矿“一通三防”会战实施方案
根据白局《关于开展“一通三防”会战活动的通知》([2009]98号)文件精神,为了加强我矿的“一通三防”管理,进一步夯实“一通三防”基础,落实责任,杜绝“一通三防”事故,实现我矿2009年安全生产奋斗目标。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经矿研究决定制定“一通三防”会战方案。
一、时间安排
从2009年4月25日起至12月31日结束。
二、会战主题
建立建全“一通三防”管理体系,落实责任,优化工程布置,完善矿井通风系统和监控系统,加强瓦斯抽采,强化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夯实基础,杜绝“一通三防事故”发生。
三、组织领导
矿成立“一通三防”会战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朱方波
副组长:陈世健、梁楚齐、邓建群、肖新冬、许琦、雷喜江
成 员:刘仁德、梁小峰、梁运根、李佐仁、马建中、余正国、吴小东、李录云、曹爱春、杨春元、李洪东、罗 正
会战办公室设在生产组,李洪东任专干。
四、会战具体措施
1、矿将利用广播、墙报、标语等各种宣传工具对“一通三防”会战的目的和意义进行广泛宣传发动,让本次会战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氛围。并组织员工学习,增强员工的责任感,提高员工参与会战的积极性,使本次会战顺利进行取得实效。
2、每周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开展对矿井的“一通三防”工作进行自查自纠,并将检查结果每月20日报南阳煤业公司。
3、进一步健全“一通三防”管理机制,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一通三防”机构及各工种岗位人员配备齐全。严格落实“五个通知单”制度(限采限掘、盲巷处理、局扇安装、巷道贯通、监控设施安装退出)。加大考核力度,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4、在采掘工程布置上优先考虑通风系统,消灭不合理的串联通风,并按通风能力组织生产,坚决杜绝循环风及一机多头和多机(三机以上)一头现象的发生。改变通风系统和巷道贯通严格按措施执行。
5、重点保障南方公司及掘四队的正常施工,力争在6月底解除246采区的“剃头下山”开采。
6、狠抓矿井通风系统管理和现场管理,重点保障通风系统稳定可靠,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稳定、合理、可靠、严格执行“以风定产”的原则,满足各供风地点的风量需要。保证每个采区有一条完好、畅通的通风上山和回风巷。对通风巷道制定修理计划,要求各通风巷道支护方式全部改为锚网喷。
修理地点、时间安排表
施工队 修理地点 工程量(m) 支护方式 完成时间
掘
二
队 2163通风上山 70 锚网喷 二季度末
2161通风上山 90 锚网喷 二季度末
2464通风上山 90 锚网喷 三季度末
246-120回风巷 150 锚网喷 三季度末
2664通风上山 100 锚网喷 四季度末
7、结合公司每月开展的“一通三防”专项竞赛活动及“八个一”工程活动,搞好矿井下所有的通风设施及各工作面局部通风线路。通风设施达到标准化,对主、副井联络巷、-120北大巷、-120南大巷、216-160车场及副井底风门实行联锁,确保无风流短路现象。
8、每旬进行一次全面测风,采掘作业地点要不定期进行风量测定,并按矿实际需要风量与风量计算原则进行配风。保证南、北抽风机的设备完好,搞好地面风道的堵漏,使矿井有效风量率不低于85%。
9、加强局部通风管理
1)各工作面局扇安装有安装通知单。
2)从每台局扇做起,各工作面实现“双局扇、双电源”及“三专两闭锁”,局扇要上架,吸风口距巷道底板不得小于300mm,并安装消音器,降低噪音。
3)风筒的末端距工作面的距离和出口风量都要符合作业规程的要求。风筒必须做到无破口,接头要双反边不漏风、无反接头、逢环必挂,吊挂平直,转弯有弯筒,大小接头有过渡节。
4)局扇实行挂牌、专人管理,保证正常运转,杜绝无计划停风现象的发生。
4)各局扇安装地点距巷道回风口距离不得小于10m。
10、瓦斯管理
1)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每月都要作出瓦斯巡回检查计划,并编制防止空班漏检措施。瓦斯检查做到“三对口”,每小班检查次数不少于三次。瓦斯检查员严禁进迟班,出早班。必须与作业人员同进同出。重点抓好瓦斯涌出量高的266采区的瓦斯管理工作。对瓦斯涌出量高的工作面要不定期检测瓦斯,当出现瓦斯超限时必须及时通知作业人员停止作业,撤至安全地点。
2)采掘工作面和其它地点做到无瓦斯超限作业现象,瓦斯超限和瓦斯积聚,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井下所有放炮地点都要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爆破作业地点必须有悬挂在作业地点的爆破作业说明书,指定启炮地点及设置警戒绳。
4)瓦斯日报必须报矿总工程师、矿长审阅签名。
5)建立瓦斯超限处置台帐,瓦斯超限必须查明原因,严格调度和监控中心值班制度,发现井下瓦斯超限必须在5分钟内向值班领导汇报,值班领导必须及时作出处理意见。
6)排放瓦斯时要有经公司总工审批的排放瓦斯措施。
11、安全监控系统管理
1)加强安全监控系统的管理,维护好瓦斯监控系统及监控网络信息系统,井下各采掘工作面要按要求安装甲烷传感器,并实行挂牌管理。瓦斯传感器的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复电浓度、断电范围都应符合规定;各类传感器要按规定进行检定和调校,传感器的使用率、完好率符合要求,确保监控系统正常运行。
2)拟定的安全监控系统升级争取在5月上旬完成,并联网上传数据。
3)井下各采煤工作面、岩掘工作面、煤掘工作面及回风流都要安装甲烷传感器。各类传感器安装位置必须正确。
3)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正常后,所有监控资料及报表应按(白局生[2009]24号)文件规定的格式执行。
4)监控日报表每日必须报送矿长、矿总工程师审签。
12、盲巷管理
1)加强盲巷管理,井下盲巷要建立台帐。
2)临时停风地点,要及时断电撤人,设置栅栏,提示警标。长期停风的地点要及时封闭。
3)栅栏设置必须采用坑木打三个牢实的立柱,二边的立柱必须紧贴巷帮,金属网要四周敷设严实,不得留有空隙。栅栏内做到三无(无材料、无工具、无设备),并挂好禁止牌。
4)在工程布置上优先考虑通风系统,尽可能杜绝盲巷的产生。
13、切实加强防突管理
1)2666、2664工作面必须采取以抽放为主超前排放钻孔为铺的“四位一体”防突措施,2166及2465工作面必须采取超前排放钻孔的“四位一体”防突措施。246-200南中巷、-270大巷、-215轨道上山、266-235北中巷等岩巷掘进工作面必须坚持钻机探钻及钎杆钻探掘进。
2)各采掘工作面必须严格执行放出班炮管理制度;在216-215水平、246-200水平、246-270水平、266-200水平、266-235水平都要设置避灾硐室;并保证避灾硐室里有风、有水,有足够的自救器,电话保持畅通;所有风门要设置反向风门;所有入井人员必须佩戴自救器。
3)石门揭煤必须编制石门揭煤防突设计,按有关规定报批,并严格按批准的措施执行。
4)防突技术员,预测预报人员会熟练操作预测预报仪及预测预报工序。
5)有各采煤工作面及煤掘工作面必须防突措施设计联系通知单,允掘通知单、允掘牌、允掘标志、地面允掘牌必须做到“四对口”,有掘进进度台帐和防突动态图,并与实际相符,有防突措施设计和验收,有效果检验记录和台帐。
6)煤体松散的掘进工作面必须备有足够的毛柴、杂木棍、飘尖等材料,使用好前探梁、护胸档等安全设施,并采用扒尖、注水等措施严格控制顶煤及二帮煤壁。防止空顶漏帮诱导瓦斯突出。
7)所有工作面严禁超允掘距离掘进。
14、严格瓦斯抽采管理
1)建立瓦斯抽采施工队伍,配务瓦斯抽采专业技术人员,防突技术员负责矿井的瓦斯抽采技术工作。
2)加强瓦斯抽采工作,建立瓦斯抽采管理制度,全面落实瓦斯抽采工作。
3)严格瓦斯抽采目标计划管理和抽采工作施工管理,落实瓦斯抽采工程所需费用,确保抽采工程顺利进行。
4)每月制定瓦斯抽采量及抽采钻孔工程量计划,搞好瓦斯抽采设计,充分利用现有的地面瓦斯抽放系统及井下瓦斯移动抽放系统进行瓦斯抽放工作。按时按量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5)抽放钻孔观测记录牌,各种记录齐全,有瓦斯抽放台帐。
6)完善、规范防突、抽采各项资料台帐。
15、防治粉尘管理
1)搞好个体防护,坚持湿式凿岩,装矸洒水和使用喷雾装置。
2)在南、北大巷及各工作面转载点安装防尘设施,并保证正常使用。
16、搞好日常技术管理工作
1)建立建全各项管理体制,做好“图、板、记录、台帐齐全”,并与实际相符。
2)加强对“一通三防”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加强对员工的工作责任心教育。
五、工作步骤安排
1、5月1日至10为宣传发动阶段。
2、5月11日至31日为自查自纠阶段。
3、6月1 日至11月30日为隐患重点整治阶段。
4、12月1日至12月15日迎接矿区管理局集中检查阶段。
5、12月21至12月31日为回头看阶段。
南阳庙矿
2009年5月8日
㈣ 一通三防的内容是什么
法律分析:矿山作业领域的“一通三防”是指,矿井应当具有通风系统,还应设计防水、放火和防尘系统。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第九条 矿山设计下列项目必须符合矿山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
(一)矿井的通风系统和供风量、风质、风速;
(二)露天矿的边坡角和台阶的宽度、高度;
(三)供电系统;
(四)提升、运输系统;
(五)防水、排水系统和防火、灭火系统;
(六)防瓦斯系统和防尘系统;
(七)有关矿山安全的其他项目。
㈤ 煤矿“一通三防”制度
一通——通风
三防——
防火、防尘、防水
1、完善通风系统。按照“缩短通风流程、扩大通风断面、减少通风阻力、增大通风能力、提高抗灾能力”的原则,优化通风系统,做到网络简单,风流稳定,系统可靠,风量充足,风速风质符合要求。矿井有效总风量富余系数应在1.8以上。
2、完善瓦斯抽采系统。对已安装瓦斯抽放系统的矿井要按照“大流量、定抽泵、大管径、多回路”的原则,完善瓦斯抽采系统,建立地面永久性瓦斯抽采系统。对依靠机械通风的矿井,要按此原则和要求建立瓦斯抽采系统。
3、完善防灭火系统。有自燃发火倾向的矿井,必须购置一氧化碳检测仪,井下所有设备、设施等达到消防要求,有条件的矿井要建立防火灌浆系统。
4、进一步完善防尘系统。健全防尘设施,安装隔爆、喷雾降尘和洒水控尘设施,有条件的矿井要实施煤层注水,装备除尘器。井下粉尘浓度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5、完善监测监控系统。矿井必须购齐备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各种仪表,包括备用主机,保障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运行正常,局扇和移动抽采泵必须安设开停传感器。同时,要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联网运行保障机制,健全“人机瓦检”瓦斯检测双检体系。
6、完善安全防护设施。突出矿井必须按规定配备防突反向风门、压风自救系统,并保障正常使用,掘进工作面必须采用先抽后掘、边抽边掘技术。年内所有矿井必须实现“三专两闭锁”;配齐隔绝式个体自救器,淘汰过滤式自救器。
㈥ 煤矿的一通三防指的是什么
煤矿的一通三防中的一通是指矿井通风,三防是指防瓦斯、防煤尘和防治矿井火灾。煤矿是一种富含煤炭的矿区,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两种。煤矿开采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包含顶板事故、气体、粉尘、火灾、水灾等事故。nbsp;煤矿作业中经常会出现“一通三防”这个术语,其实它的含义非常简单,“一通”就是指要保持矿井通风,而“三防”就是指要防治瓦斯造成爆炸事故,防治煤尘引起爆炸,防治矿井火灾。
nbsp;煤矿的一通三防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技术管理工作的简称,煤矿企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要积极建立完善的制度,并且重点最好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所有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保证员工安全,保证工作的稳定开展。
煤矿的安全事故
顶板事故是煤矿中最常见、最容易发生的事故,其无论发生次数还是伤亡人数在各类煤矿事故中都是最高的。煤层中经常会伴随瓦斯和粉尘的存在,瓦斯和粉尘达到一定浓度就可能引发爆炸。煤矿中的火灾比一般火灾更严重,通常会造成重大伤亡。
㈦ 如何搞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
“人人都是通风员”的安全理念,是我们抓好安全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指导方针。这一理念是落实科学安全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集团公司全员抓安全思想与当前安全形势的具体结合,实现了由全面抓安全向重点抓安全的转变,是抓好安全工作的新思维,强化安全管理的新举措,对于搞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通三防”工作乃至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把这一理念贯彻落实到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做到“四个超前”。 一是要做到思想超前。当前,井下员工中一些非专职通风人员“一通三防”安全意识不强,“通风是通风区、防尘队等专职部门、专职人员的事”的思想还普遍存在,这对安全工作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制约。“人人都是通风员”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井下作业的所有员工,这势必要求每一个井下员工进一步转变思想,适应当前安全形势发展的需要。落实“人人都是通风员”,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员工对“一通三防”工作重要性、危害性、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增强员工的安全思想观念,增强超前预防的主动意识,落实超前预防的措施,彻底消除麻痹心理,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从思想上做到防患于未然。 做到思想超前必须加强宣传,提高员工对“一通三防”的思想认识。要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优势,广泛开展“人人都是通风员”理念的学习宣传,让员工清楚地认识到“人人都是通风员”是实现做强同煤,造福员工的必然要求,是预防事故的超常规措施,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井下员工素质的需要,是落实“一通三防”责任,实现全过程抓安全的需要,是对“人人都是安全员”的深化和细化。让他们从那种“通风是专职人员的事,通风不关我的事”的思想阴影中走出来,清楚地意识到“一通三防”关系着自己的生命安全健康和切身利益,自觉地关注通风,参与“一通三防”管理,用“人人都是通风员”的安全理念,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
㈧ 煤矿的"一通三防"指的是什么呢
一通三防:通风,防尘,防瓦斯,防火。
“一通”指矿井通风;“三防”指防治瓦斯、防治煤尘、防治矿井火灾。
“一通三防”指的是对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矿井通风、防治瓦斯、防治煤尘、防火灭火的技术管理工作的简称。
一通:煤矿有完善的矿井通风系统;三防:防煤尘、防火、防瓦斯爆炸。
(8)一通三防基本安全知识培训扩展阅读:
煤矿企业以建立完善制度为基础,以规范管理为重点,以严格落实为根本,切实做到三个完善:
1、完善矿井“通防”管理职责。根据“通防”工作需要和工作职责,把井下所有地点按照生产单位管辖范围,对“通防”区域进行分片挂牌管理,及时修订。
并对各片的工作内容、工作标准、检查验收作了明确规定,使“通防”工作职责明确、任务明确、标准明确,杜绝了推诿扯皮现象,做到“通防”工作事事有标准、处处有人问、时时有人管。
2、完善“通防”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构建矿月度排查、旬排查、周排查防控网络,并严细信息收集、发布、认领、落实、验收、考核、通报等“七个步骤”的管理,以职能科室严督导、责任人严格落实。
3、促进通防科学化。依靠科技进步,落实资金投入,有力地夯实了矿井防灾抗灾基础,杜绝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㈨ 一通三防的矿井防火
矿井火灾指的是发生在矿井井下各处的火灾以及发生在井口附近的地面火灾。
井下各处的火灾包括井下巷道、硐室和采掘工作面等处的火灾。又因为井口附近的火灾可能影响矿井井下安全,所以也列为矿井火灾范围。
矿井火灾根据引燃热源不同,可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
一 预防内因火灾措施
1、内因火灾经常发生在井下哪些地点?
⑴采空区,特别是大量遗煤而又未及时封闭或封闭不严时。
⑵巷道两侧受地压破坏的煤块。
⑶巷道中长期堆积的浮煤。
⑷巷道发生冒顶后的高冒空洞中。
⑸与老窑相连通处。
2、形成煤自然发火的因素有哪些?
形成煤自然发火主要有以下3个因素:
⑴煤的自燃倾向性
煤的自燃倾向性是形成煤自然发火的内在因素,没的自然倾向性越高,自然发火的可能性越大,自然发火期越短。
⑵合适的供氧条件
空气不仅使煤氧化,又能带走因煤氧化发生的热量。供氧量不足,产生的热量就少;供氧量过大,热量不能积聚,所以供氧量不足或过大都不能形成煤自然发火。只有在合适的供氧条件下煤才可能自燃。
⑶良好的蓄热环境
煤是热的不良导体,煤层越厚,越容易造成良好的热量集聚条件,同时形成煤自燃必须有的一个时间过程,经过潜伏期、自热期而发生自然发火。
3、煤炭自燃有哪几个发展阶段?
⑴低温度氧化阶段(潜伏期)
煤在常温下能吸附空气中的氧,在煤的表面生产一些不稳定的初级氧化物,其氧化放热量很少,煤的温度不会升高,但内部却在发生着变化,在煤的潜伏期内表现出煤的重量略有增加,化学活性增加,着火温度降低。
⑵自热阶段(自热期)
经过低温氧化阶段,煤被活化,煤的氧化速度加快,氧化放热量增大,煤温逐渐升高,此阶段叫做自热阶段。在煤的自热期内空气中的氧含量减少,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当达到临界值温度(60℃~80℃)时,开始出现特殊的火灾气沫,如煤油味、焦油味等。
⑶自燃阶段(自然期)
燃烧阶段是煤从低温氧化发展到自热的最后阶段。在煤的自燃期内空气中的氧含量显著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剧增,并产生更多的一氧化碳,在巷道内出现浓烈烟雾,有时还出现明火现象。
二 预防外因火灾措施
1、外因火灾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⑴明火:吸烟、使用电炉或大功率灯泡及电焊、气焊等。
⑵违章放炮:明火或动力线放炮、炮泥不足或炸药变质。
⑶机械摩擦和撞击:带式输送机托辊、胶带过热、采掘机械截割矸石及顶板,斜巷运输断绳、跑车等。
⑷电气设备失爆、电路短路或漏电。
⑸瓦斯、煤尘爆炸。
2、什么是电气火灾?发生井下电气火灾的原因是什么?
电气火灾指的是,在井下用电时,由于电火花、电弧和高温的导电部分,引起煤炭、木料等可燃物的燃烧而形成的火灾。
井下发生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⑴电气设备长时间超负荷运行引起过热,烧毁电气绝缘,造成短路或漏电产生电弧或电火花。
⑵由于接线错误、接触不良、带电作业等产生电火花。
⑶电气绝缘受潮、绝缘性能严重降低发生漏电产生电火花。
⑷变压器油质恶劣或油内侵入水分或杂质,引起相间短路发生电弧,使油箱内的油着火燃烧。
⑸架线电机车产生电火花。
⑹杂散电流和静电引发电火花。
⑺防爆电气设备失爆产生电火花或电弧。
⑻雷电波及井下。
⑼电气设备和线路、各种继电保护装置和安全设施不符规定标准。
3、如何预防井下电气火灾?
预防井下电气火灾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点:
⑴按照允许温升条件正确设计、选择、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和检修电气设备和电缆线路。
⑵安装继电保护装置,完善电气保护系统确保灵敏可靠。
⑶加强日常检查维修,及时处理电气故障和事故隐患。
⑷变压器油脂应定期取样试验、检查。
⑸严格执行规定标准和规章制度,确保电气设备和电缆线路等正常运行。
4、专用排瓦斯巷对防灭火方面有哪些规定要求?
采用专用排瓦斯巷时,在防灭火方面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⑴煤层的自然倾向性为不易自燃。
⑵专用排瓦斯巷内必须使用不燃性材料进行支护。
⑶专用排瓦斯巷内应有防止产生静电、摩擦和撞击火花的安全措施。
⑷专用排瓦斯巷内不得设置电气设备。
⑸专用排瓦斯巷内不得进行生产作业。进行巷道维修时,瓦斯浓度必须低于1.5%。 1、井下哪些地点应备有灭火器材?
为了及时有效地扑灭矿井火灾,井下容易发生火灾的地点都应备有灭火器材。这些地点主要有以下各处:
⑴井下爆炸材料库。
⑵机电设备硐室。
⑶检修硐室。
⑷材料库。
⑸井底车场。
⑹使用带式输送机或液力偶合器的巷道。
⑺采掘工作附近的巷道。
2、当井下发现火灾时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当井下发现火灾时,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⑴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都应根据火灾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进行直接灭火,以控制火势。
⑵迅速报告矿调度室。
⑶矿调度室或现场区队、班组长应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的有关规定,将所有可能受火灾威胁地区的人员撤离,并组织人员进行灭火救援。
⑷当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其电源,在切断电源前,只准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⑸在抢救人员和灭火过程中,必须指定专人检查通风瓦斯情况和制订防止爆炸和人员中毒的安全技术措施。
五 矿山自救、互救
所有下井人员必须佩带自救器,熟悉井下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互救知识。
首先所有下井人员必须熟悉自救器的使用和佩戴。其次必须熟悉井下发生灾害时的避灾路线和避灾方法。
1、自救器的使用和佩戴:
⑴、佩戴位置 将专用腰带穿入自救器腰带内卡与腰带外卡之间,固定在背部右侧腰间。
⑵、开启扳手 使用时先将自救器沿腰带转到右侧腹前,左手托底,右手下拉护罩胶片,使护罩挂钩脱离壳体扔掉再用右手扳锁口带扳手至封印条断开后,丢开锁口带。
⑶、去掉上外壳 左手抓住下外壳,右手将上外壳用力拔下扔掉。
⑷、套上挎带 将挎带组套在脖子上。
⑸、提起口具并立即戴好 拔出启动针,使气囊逐渐鼓起,立即拔掉口具塞并同时将口具塞入口中,口具片至于唇齿之间,牙齿紧紧咬住牙垫,紧闭嘴唇。
⑹、夹好鼻夹 两手同时抓住两个鼻夹垫的圆柱形把柄,将弹簧拉开,憋住一口气,使鼻夹垫准确地夹住鼻子。
⑺、调整挎带 如果挎带过长,抬不起头,可以拉动挎带上的大圆环,使挎带缩短,长度适宜后,系在小圆环上。
⑻、退出灾区 上述操作完成后,开始退离灾区。途中感到吸气不足时不要惊慌,应放慢脚步,做深长呼吸,待气量充足时再快步行走。
2、自救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事项:
⑴、携带待用时,任何场所不准随意打开自救器上壳;如自救器外卡已意外开启,应立即停止携带,作报废处理。
⑵、在井下工作时,一旦发现事故征兆,就应立即佩戴自救器,马上撤离现场。佩戴自救器要求操作准确迅速。因此,使用者事前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和考试。
⑶、佩戴自救器撤离灾区时,要冷静、沉着,最好匀速行走。
⑷、在整个逃生过程中,要注意把口具、鼻夹戴好,保持不漏气,绝不可以从嘴中取下口具说话。万一碰掉鼻夹时,要控制不用鼻孔吸气,迅速再夹上鼻夹。
⑸、吸气时,比吸外界正常大气干热一点,这表明自救器在正常工作,对人无害,千万不可取下自救器。有时在佩戴时,感到呼吸气体中有轻微的盐味或碱味,也不要取下口具,这是由于少量药粉从药层中被呼吸气流带来而产生的,没有危害。
⑹、当发现呼气时,气囊瘪而不鼓,并渐渐缩小时,表明自救器的使用时间已接近终点。
⑺本自救器属一次性佩戴使用产品。
⑻过期和已使用过的自救器,不允许修复使用。
⑼在佩戴过程中,万一启动装置失灵,同样可以使用,只需向气囊深呼一口气,仪器照样工作。
3、避灾路线:
井下人员在接到撤退命令后,应向救灾指挥部了解灾害的性质,灾区范围、情况以及避灾路线,在班组长、瓦检员、安全员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按救灾指挥部所定的路线撤退。在撤退过程中应保持镇定,切勿惊慌失措,更不能单独行动,如果在撤退途中情况有变,班组长等带队人员应采取果断措施 ,按《2009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拟定的办法组织矿工自救、互救(井下各地点发生灾变时,首先应切断电源)。 ——(发生火灾、瓦斯爆炸事故)
⑴、当事故发生在进风井口、井筒、井底车场。应立即进行全矿反风。灾区附近人员在反风前应戴好自救器,迅速绕就近新鲜风流巷道→灾区上风流侧巷道→副井→地面。
若灾区附近人员在反风前不能按照上述路线撤退或无法撤退时,应戴好自救器迅速按下述路线撤退。
灾区附近人员→西翼辅运大巷→通风措施巷→待全矿井反风开始,接到救灾指挥部撤退命令后→风井→地面。
其它地点工作人员(指远离灾区以外的采区内工作人员)应戴好自救器→撤至各采区回风巷待全矿井反风,接到救灾指挥部撤退命令后→风井→地面。
⑵、当事故发生在其它地点
灾区下风侧人员迅速戴好自救器,绕就近新鲜风流巷道到火区上风侧巷→西翼辅运大巷→副井→地面。
⑶、各作业地点的避灾路线在《作业规程》中要明确标明,并附详细的避灾路线图。
4、矿工自救与互救
井下一旦发生灾变事故,由于矿山救护队不可能立即赶到现场,矿工的自救、互救对于减少伤亡,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矿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培训和教育,熟悉《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内容,懂得井下各种事故的征兆、性质和抢险救灾的各种有效措施、方法,正确进行自救。
井下一旦发生灾变事故,在场人员一定要沉着、冷静、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要有领导、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撤离。这时带班的班长、班组长、老工人、瓦检员及安全员等应迅速组织成抢险救灾指挥小组,正确地判明事故的性质、发生地点、可能波及的范围等情况,立即迅速果断地进行抢险救灾工作。派人向调度室汇报灾情程度、范围和组织撤离其余人员。如果灾情已发展到无法消灭的严重程度时,应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条件,正确地选择避灾路线或按预定好的避灾路线迅速撤离灾区,在安全地点待援,有条件时尽量直接升到地面。
根据灾情性质,在场人员的一般行动原则:
⑴、井下发生外因火灾,尤其是电器火灾,首先应切断电源,并就近取得消防器材,避开烟雾(在进风侧、上风流)用直接灭火法迅速将火扑灭。如果由于外因火灾已造成局部巷道支架或煤壁燃着应迅速利用水管将大火扑灭或用沙将大火扑灭。如果灭火无效应迅速戴好自救器沿着烟流相反的方向撤退。
⑵、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事故地点进风侧(上风流)人员应立即迎着风流撤退,但是一定要绕到新鲜风流中去。如果回风路线较长,爆炸或火焰可能袭来时,应立即背着爆炸波或火焰方向向下卧到。如果来不及戴好自救器时,可嘴内衔湿毛巾或伏在水沟中,以减轻有毒有害气体的侵袭和高温灼伤。
⑶、井下发生透水事故时,人员应立即撤到较高的位置,如果来不及撤出,应尽量向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撤退。
⑷、井下发生冒顶事故时,要及时加强冒顶区的支护,坚持由外向里的原则,全力营救被冒落矸石埋压的人员。
⑸、当灾变事故发生后无法撤退时,在就近的风管、风门之间等快速构筑临时避难硐室,等待救护队的援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