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培训大全 > 纺织印花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纺织印花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发布时间:2022-06-19 00:52:24

① 纺织类入门书籍推荐,真正可以学到怎样区分面料的

印染专业的书:纤维化学(介绍各种纺织材料);染整技术(共分四册)(1.纺织品前处理;2.染色;3.印花;4;后整理);染料和助剂。学校所开的染整课程就是这些书籍了。

② 怎么学纺织业相关知识

纺织这个行业很艰苦,工作时间长,主要包括下面的几方面内容:
纺织材料学,纺纱学,针织学,织造学,织物组织与结构学,这些都是基础,后面延伸的有新型纺织材料,新型纺纱,新型织机。
纤维方面: 纺织材料学,纤维化学。 纺织方面:纺纱学,织造学,织物结构学 。染整方面:染整工艺学,染料化学。 如果看不懂,参考有机化学.
印染包括:染色,印花,功能性整理。
染色:对色光 比较敏感,属于天份+经验的工作,如果你喜欢调色,可以从事这块。
印花:这个比较复杂,但是就技术而言比染色更丰富。
整理:就是一些特殊整理,譬如防静电,吸湿拍汗,阻燃之类的,还有涂层一类的。

③ 印花浆料出现异味,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大家帮帮忙,指点一下》求大神帮助

如果你是想做衣服在做之前用凉水投一下,在水里放一些米醋,或者醋精,千万不要放老陈醋,如果你不做衣服,是存放布料的话,可以上农贸市场买一些香草(干的)和布料放在一起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往上弄香水呀,香水会吧布料弄掉颜色的,

④ 学习面料知识 入门应该先看什么书

学习面抄料知识,入门应该先看《纺织材料学》(中国纺织出版社),先对面料有个基础的了解。
《纺织材料学第3版(本科)》介绍了纺织纤维、纱线、织物的分类、形态、结构以及它们的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性能和织物服用性能,并分析了各种性能的主要特征指标、测试方法及影响因素。《纺织材料学第3版(本科)》主要作为高等纺织院校纺织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师生、纺织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工程技术人员及营销人员参阅。该书为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本科生的基础教材,并适于作纤维科学、高分子材料科学相关专业教学参考用书。

⑤ 纺织印花常见的印花方式有哪几种

1、珠光、发光印花
珠光有天然和人造之分,可从鱼鳞中提取人造珠光。珠光不需要光源激发、耐酸碱、耐高温。珠光印花显示珍珠般的柔和光彩、雍容华贵,具有优良的手感和牢度。珠光浆适用于各种纤维印花,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涂料混用,产生彩色珠光。在印制过程中,一般使用60—80目的筛网为佳。发光印花主要是利用发光的晶体浆印在织物表面,通过预烘和熔烘使发光浆固着在织物上。主要应用在聚酰胺类、氨纶类的弹性交织产品上。
2、夜光印花
夜光粉是一种稀土金属物,制成1μM左右细度的粉末,用涂料印花方法,把夜光粉印在织物上,形成花纹。通过一定量的光照后,花型放光余辉时间可达8—12小时,具有良好的发光效果及优良的手感和牢度。但只局限于印制在浅中色地色上。
3、转移印花
以印刷方式把所需花型用染料色浆印到纸上,然后通过织物与纸正面贴合,利用染料的升华性能,经过高温和压烫,把纸上的染料转移到织物表面,形成花纹色彩效果。转移印花采用涤纶、锦纶织物比较普遍。美龙达纺织的印花帆布产品,采用的印花方式,大多都是热转移印花。美龙达的印花帆布可作箱包面料、窗帘、抱枕、桌布、台布等等。欢迎有意向的去我们阿里看
4、发泡立体印花
发泡立体印花是指在印浆中添加发泡剂塑性树脂,经高温熔烘后发泡剂分解,释放出气体时印浆膨胀而形成立体花纹,并借助于树脂将涂料固着,获得着色和发泡的立体效果.按工艺分一是直接印发泡浆,二是在印完发泡浆吹干后再用弹性透明浆压印在发泡浆上吹干,高温发泡成型.发泡温度一般在110°C,时间30秒。印花选用80-100目筛网。
5、胶囊印花
微胶囊由内芯和囊衣组成,内芯为染料、囊衣为明胶,微胶囊有单芯型、多芯型和复合型三种,单芯型含一种染料,多芯型含多种染料,复合型由多层外膜构成的复合微胶囊。微胶囊染料的粒子在10—30µM之间。
6、仿皮革印花
仿皮革印花是采用仿皮革浆和涂料印在织物上,通过烘干、焙烘后达到仿皮革手感和外观。仿皮革浆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遮盖力。
7、消光印花(仿提花印花)
在有光织物上含有消光剂的消水浆,运用涂料印花工艺,获得局部无光的印花效果,明暗分明,具有类似提花的风格。消光浆一般以二氧化钛或涂料白作消光剂,配以不泛黄的粘合剂组成。主要应用于缎纹或斜纹丝绸、人造丝、合纤、纤维素纤维针织物及混纺织物,也可用在轧光织物和样纸上。
8、金银粉印花
把金粉或银粉与特制透明度较好的金银粉专用浆或粘合剂混合后,印在织物上,形成金色或银色的闪光花纹效果。
9、烁片印花
闪烁片是真空镀铝金属片,颜色多样,厚度0.008mm——0.1mm,耐高温。闪烁片印花要选用粘合力强、成膜透明、光泽好,不影响闪烁光泽和专用印花浆来印制,要保证织物手感柔软,有较好的牢度,达到光彩夺目的效果。
10、金箔印花(烫金)
用专用金箔浆通过在印花织物上印花,待浆干后覆上铝箔,经高温烫压,即得烫金花纹效果。专用金箔浆是一种热塑性树脂型水性乳胶浆、手感柔软、光亮度好、牢度好、带粘性,可用于任何耐1600C高温的织物。
11、仿丝绒印花
仿丝绒印花采用金银丝绒浆印在织物上经烘干、焙烘获得丝绒般的绒感和光泽。
12、对比暗纹印花
运用颜色加深浆印制在色地上,经烘干后即获得深浅对比暗纹印花效果。印制后的织物不需熔烘,具有柔软的手感,良好的色牢度。
13、彩色涂层印花(光泽印花)
采用光泽浆和涂料色浆利用印花方法,织物经烘干、焙烘,使织物表面获得涂塑及涂光效果。
14、仿桃皮印花
仿桃皮印花是运用进口的桃皮专用浆(或加涂料),通过印花后达到表面手感和外观呈现桃皮效果。桃皮浆遮盖力很强,更适合大块面印制,不露地、不堵网,可在平网和圆网上印制。
15、感光变色印花
是利用吸收紫外线而转换成能量的原理,把感光变色材料,应用到印花上,印制后的产品经阳光和紫外线照射,吸收阳光、紫外线的能量而产生颜色变化,当失去阳光和紫外线照射后,即立刻回复到原来的颜色。感光变色浆是利用微胶囊技术,织物无色可变有色,蓝色可变蓝紫色等。
16、感温变色印花
利用感温变色材料印制在织物上通过人体的温度变化,反复改变颜色,感温变色浆为15个基本色,低温有色,高温无色,各色相互混合调色。
17、香味整理印花
采用缓释压敏微胶囊新技术,把含香树脂加入涂料色浆中进行印花,使含香树脂被涂料色浆中的粘合剂粘在布上,通过焙烘与纤维交联,牢固地固着在布面上,香味释放可以在6个月以上。
18.数码印花的生产过程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各种数字化手段如:扫描、数字相片、图像或计算机制作处理的各种数字化图案输入计算机,再通过电脑分色印花系统处理后,由专用的RIP软件通过对其喷印系统将各种专用染料(活性、分散、酸性主涂料)直接喷印到各种织物或其它介质上,再经过处理加工后,在各种纺织面料上获得所需的各种高精度的印花产品。
纺织印染业的终端产品结构正在履历深切调处,以“客户个性化、快捷多变”为导向的终端需求教唆企业放弃保守纺织印染“少许量、慢更换”的商业内容:起首,企业面对膨胀交货期、提高制造品质量、消沉库存本钱与改进办事的压力,必需对络续转变的市场作出快捷反馈,并源源接续地拓荒满足本性化须要的制造品。
随着人们对印花要求的不断升高,传统印花行业不得不从根本上进行革新,数码印花发展空间非常大。

⑥ 印花零基础的人应该学习什么,有什么书籍方面

您好,我觉得如果印花零基础的人应该学习一些数码印花设计,印花描稿,这些一些基础的东西可以在培训班里面学习

⑦ 自学纺织知识需要的书籍

您好,请问你平时接触的哪类面料比较多?

面料不同,书籍也不同,比如针织的面料建议看看《针织学》,牛仔面料的话看看《牛仔布生产与质量控制》,梭织类的看看《机织学》,都是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很权威。当然面料都是由纱线而来,所以纺织原材料、纺纱的知识是必学的,还有面料的染色、印花、后整理等知识以及色牢度、坚牢度、悬垂性、吸湿性、甲醛含量等品质指标,太多太多了。所以,建议选个接触得多的面料品种,再专门去学习,效率会比较高。
谢谢~

⑧ 纺织常识

1.针织(KNITS)以高低针组合而成,使针织物都有或多或少的伸缩性,毛衣、织衫、
SWEATSHIRT,SWEAT-PANTS、TEE都为针织物。
.由于棉线本身比毛线重,故棉线衫都比毛衣重也比平织物重。
.针织物比较容易变形,除非加上弹性纤维(SPANDEX)或毛织(ARCYLIC)。
2.平线(WOVEN)
.平织物完全没有伸缩性,衬衫(SHIRT)和牛仔(JEANS)都以平织物织成。
.手感较挺,不容易变形。
【漂染】
(A).所有纱线织成布以前,必须先行漂白。
(B).染色可分为纱染和布染。
【纱染】
.从纱线时便染色以后再织布。
.多用于棉纱及毛线,适用于素色,简单的条纹及格子,不容易褪色,价格较高。
【布染】
.织成布以后再染色。
.所有的织料都可以,通用于复杂的印花。
.RAYON等化纤的印花布都为布染。
.布染者底面颜色较淡。
4.印花
(A).水印:印花表面比较粗糙,比较容易褪色,单价较低。
(B).胶印:
.印花表面呈胶状,不会褪色,成本较高。
.适用于把浅色印花印于深色衣物上。
.不可烘干,否则印花曾粘在一起,也不能干洗。
洺和宣品牌的袜子都是先染后织,保证袜子不褪色,不管洗多少次都还是一如既往。

⑨ 谁有关于纺织的知识文档,可以给我一份吗

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纺织工具。直至今天,我们日常的衣、某些生活用品和艺术品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
纺织中纺纱系统:
粗梳毛纺系统、精梳毛纺系统 一、粗梳毛纺系统产品包括:粗纺呢绒类、毛毯、地毯、工业用呢; 羊毛的初加工→和毛、加油→梳毛→细纱。 1)羊毛的初加工作用:对不同质量的原毛先进行区分,再采用一系列机械、化学方法,除去原毛中的各种杂质; 2)和毛、加油作用:减小摩擦,防止静电; 3)梳毛作用:彻底梳松混料;使混料中的各种纤维充分混合;去除草杂、死毛及粗硬纤维;使纤维逐步伸直平行;将毛网制成粗纱; 4)细纱作用:将粗纱纺制成具有一定强力、一定重量、一定质量要求的细纱 二、精梳毛纺系统产品包括:精纺毛织品、绒线(含针织绒纱)、长毛绒 制条(混合、加油→梳毛→1~3 道交叉针梳机→直型精梳机→条筒针梳机→复洗机→未道针梳机)→前纺(混条机→4~5道针板粗纱机→针轮(或皮圈)粗纱机→后纺(环锭细纱机→络筒机→并线机→捻线机) 主要工艺流程:①毛条制条(由原料到毛条);②前纺(由毛条到粗纱);③后纺(由粗纱到合股毛纱)。
纺织中织布系统:
1.三原组织: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 2.变化组织:以原组织为基础,加以变化而获得各种不同的组织。 3.联合组织: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按各种不同的方法联合而成 的新组织。 4.复杂组织:复杂的经纬纱中,至少有一种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 的纱线组成。
基本概念
中国机 纺织
具纺织起源于五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纺轮和腰机。西周时期具有传统性能的简单机械缫车、纺车、织机相继出现,汉代广泛使用提花机、斜织机,唐以后中国纺织机械日趋完善,大大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 纺织原料多样化 古今纺织工艺流程和设备的发展都是因应纺织原料而设计的,因此,原料在纺织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代世界各国用于纺织的纤维均为天然纤维,一般是毛、麻、棉三种短纤维,如地中海地区以前用于纺织的纤维仅是羊毛和亚麻;印度半岛地区以前则用棉花。古代中国除了使用这三种纤维外,还大量利用长纤维——蚕丝。 蚕丝在所有天然纤维中是最优良、最长、最纤细的纺织纤维,可以织制各种复杂的花纹提花织物。丝纤维的广泛利用,大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纺织工艺和纺织机械的进步,从而使丝织生产技术成为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纺织技术。
编辑本段起源
纺织是一种服务于人类穿着的手工行业,纺纱织布,制作衣服,遮丑饰美,御寒避风,防虫护体,大约便是纺织起源发展的重要动机。古史传说中国先民是从“不织不衣”①、“而衣皮苇”②,然后演变到“妇织而衣”③。这种传说是与穿着文化的发展规律相吻的。 据考古资料,中国纺织生产习俗,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见萌芽,距今约 2 万年左右的北京山顶洞人已学会利用骨针来缝制苇、皮衣服。这种原始的缝纫术虽不是严格的纺织,但却可以说是原始纺织的发轫。而真正纺织技术和习俗的诞生流行当在新石器文化时期。 《易?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所谓衣裳,便是指用麻丝织成布帛而缝制的衣服。这则记述反映的正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纺织业诞生,麻、丝衣服开始出现并流行的真实情况。甘肃秦安大地湾下层文化出土的陶纺轮,表明原始的纺织业在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便已出现,距今已有 8000 年左右的历史。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原始纺织业开始呈现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大发展趋势。全国各地文化遗址普遍可见到与纺织有关的遗物,其中,最为重要者有下列诸例: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年代近 7000 年。曾在出土的牙雕盅上发现刻划蚕纹四条,并发现苘麻的双股线痕迹和出土了木质纺车和纺机零部件。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距今约 6000 年。发现迄今最早的葛纤维纺织品,实物是用简单纱罗组织制作,经线以双股纱线合成的罗地葛布。 1926 年,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经人工割裂过的“丝似的、半个茧壳”,这是迄今最早的蚕茧实物,距今约 5000 多年。 河南郑州青台遗址,距今约 5500 年。发现了粘附在红陶片、头盖骨上的苎麻、大麻布纹和丝帛残片,同出十多枚红陶纺轮。其中丝帛残片是迄今最早的丝织品实物。 河北正定南杨庄仰韶文化遗址,距今 5400 年,1980 年出土两件陶塑蚕蛹,这则是迄今最早的陶塑蚕蛹。 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距今 4700 年。除发现多块麻纺织技术较草鞋山葛布先进的苎麻布残片外,还发现了丝带、丝绳和丝帛残片。从丝织品编织的密度、拈向、拈度情况看,钱山漾的缫丝、合股、加拈等丝织技术已具有相当的水平。 以上实例情况说明,麻织和丝织的技术与习俗,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地区均已获得迅速的发展和流行。尤其是草鞋山罗地葛布的发现,证实了传说的“五帝”时代即新石器时代的确存在“夏日衣葛”的习俗。 《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帛即丝织品,万国持有丝织品,其语虽未免有些夸大,但却反映了禹时及夏朝的丝织习俗的盛行。《帝王世纪》:“未喜(妹喜)好闻裂缯之声而笑,桀为发缯裂之,以顺适其意”,夏桀王为讨好妹喜而撕裂的缯,便是指丝织品之一种。《管子?轻重甲》:“昔者桀之时,女乐三千人……无不服文绣衣裳者。”这种“文绣衣裳”,自然非丝织品而莫属,以此足见夏代丝织业之发达和丝织习俗之流行。有关夏代的纺织情况,在考古发掘中也有所表露: 1960 年,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一件铜铃上,粘附有一层纺织物痕迹,经发掘者观察认为是麻布痕迹。 1980 年,二里头遗址Ⅲ区发掘的二号墓中的一件玉圭,在刃部和顶端都粘附有麻布残迹。 1981 年,二里头遗址墓葬出土的兽面铜牌和一件铜铃上,也都发现麻布痕迹。 以上考古发现表明,夏代除了流行如文献传说的丝织业外,在社会的中、下层,恐怕主要是流行麻葛类纺织习俗。 商朝的纺织,据目前的发现看,至少已有丝织、麻织、毛织、棉织等等。 商代的丝织,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录中,已有充分的反映。甲骨文已见桑、蚕、丝等字,桑字如桑树的象形,商代已种植桑树,这是没有疑问的。种桑是为了养蚕,蚕字也是蚕虫的肖形。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曾发现过半个蚕茧,浙江河姆渡牙雕盅上也见蚕的刻划图形,郑州青台、浙江钱山漾发现的丝织品,均说明新石器时代的养蚕习俗存在当确凿无疑,养蚕习俗至商朝更加盛行,这是合乎常规的继承发展,说商代养蚕业十分发达,这也应毫无疑问,殷墟考古发现的玉蚕即是一有力的佐证。养蚕是为了抽取蚕丝,抽取蚕丝后便可以进行丝织,甲骨文的丝字,是两束缠绕好的抽丝象形。桑、蚕、丝是丝织的前提,种桑、养蚕、抽丝技术的发生与发达,使商朝的丝织业也取得了空前发达的成就。《说苑?反质篇》说:殷纣王“锦绣被堂……非惟锦绣、絺、紵之用邪!”《帝王世纪》也说:殷纣王时“妇女衣绫纨者三百余人”,此两则记述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商代丝织的发达情形,考古发掘也证实了商朝的丝织已达到品类繁多、精益求精的阶段。如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发现的粘附于青铜器上的丝织物,就包含有平纹纨、皱纹縠、绞经罗、菱纹绮等等;殷墟妇好摹铜器上粘附的丝织品有纱纨(绢)、朱砂染色帛、双经、纬缣、回纹绮等;武官大墓三件铜戈上也发现绢帛痕迹,殷墟其它地点的墓葬也经常发现有丝绳、丝带和覆盖尸体的丝帛片等,在传世的商代铜器上,也见发现花绮的报道。 商代的麻织,由于更具有广泛性、大众性,故其发达情况亦丝毫不逊于丝织。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的苘麻痕迹和纺车等,说明麻织业在中国渊源甚早。商代麻织品的发现,已见于北京平谷刘家河商代墓葬和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等,这些发现共同表明,商代麻织的技术水平已达到一定的高度。 商代的毛织,目前主要见于新疆哈密五堡遗址,该遗址出土的毛织品,有平、斜两种组织,并用色线编织成彩色条纹的罽,表明毛织技术已具一定水平,遗址年代在公元前 13 至 14 世纪,距今约 3200 年左右,相当于商代晚期。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也曾在麻织品的夹杂中发现一根羊毛,经鉴定属山羊绒。这些发现表明,中国毛织的技术与习俗,至少在商代便已出现。 福建崇安武夷山船棺葬中曾出土有青灰色棉布,经鉴定是联核木棉。武夷山船棺葬的年代与前述新疆哈密五堡大略相同,故木棉纺织的技术与习俗据此而知,大约在商代晚期亦已发生。 西周时期的纺织,基本继承了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的丝、麻、葛织等传统,并继承了商代的毛织习俗。考古发掘所见的西周纺织资料,主要有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出土的丝织山形纹绮残片,青海都兰出土的用绵羊毛、牦牛毛制成的毛布、毛带、毛绳、毛线等毛织品。文献记载中则有不少丝织、麻织、葛织的流露。《诗?大雅?瞻印》:“妇无公事,休其蚕织”、《诗?豳风?七月》:“蚕月条桑……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扬,为公子裳”,《诗?郑风?出其东门》:“缟衣綦巾,聊乐我员”,《陈风?东门之扮》:“谷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以上是有关桑、蚕、丝织、麻织和丝麻衣服成品的记述,至于葛织情况,《诗?魏风?葛屦》、《小雅?大东》均有“纠纠葛屦,可以履霜”的诗句,从句意看,此时期的葛织已不是“夏则衣葛”①或“夏日衣葛絺”②的情景,而是局限于制作葛鞋上了。《孟子?藤文公上》说:“许子衣褐”,褐即是毛织的衣服,《诗经》中也见到“无衣无褐”之语,结合出土材料可知,西周时期显然是流行毛织生产习俗的。
编辑本段各种类型的纺织机
纺坠
纺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于纺纱的工具,它的的出现至少可追溯到新时石器时代。根据考古资料,在全中国三十几个省市已发掘的早期居民遗址中,几乎都有纺坠的主要部件纺轮出土。出土的早期纺轮,一般由石片或陶片经简单打磨而成,形状不一,多呈鼓形、圆形、扁圆形、四边形等状,有的轮面上还绘有纹饰。 纺坠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原始社会的纺织生产,对后世纺纱工具的发展影响十分深远,并且它作为一种简便的纺纱工具,一直被沿用了几千年,即使在二十世纪,西藏地区一些游牧藏民,仍在用它纺纱。
纺车
古代通用的纺车按结构可分为手摇纺车和脚踏纺车两种。手摇纺车的图像数据在出土的汉代文物中多次发现,说明手摇纺车早在汉代已非常普及。脚踏纺车是在手摇纺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前最早的图像数据是江苏省泗洪县出土的东汉画像石。手摇纺车驱动纺车的力来自于手,操作时,需一手摇动纺车,一手从事纺纱工作。而脚踏纺车驱动纺车的力来自于脚,操作时,纺妇能够用双手进行纺纱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纺车自出现以来,一直都是最普及的纺纱机具,即使在近代,一些偏僻的地区仍然把它作为主要的纺纱工具。
水力大纺车
古代纺车的锭子数目一般是2至3枚,最多为5枚。宋元之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各种传世纺车机具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种有几十个锭子的大纺车。大纺车与原有的纺车不同,其特点是:锭子数目多达几十枚,及利用水力驱动。这些特点使大纺车具备了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以纺麻为例,通用纺车每天最多纺纱3斤,而大纺车一昼夜可纺一百多斤。纺绩时,需使用足够的麻才能满足其生产能力。水力大纺车是中国古代将自然力运用于纺织机械的一项重要发明,如单就以水力作原动力的纺纱机具而论,中国比西方早了四个多世纪。
踏板织机
踏板织机是带有脚踏提综开口装置纺织机的通称。踏板织机最早出现的时间,目前尚缺乏可靠的史料说明。研究者根据史书所载,战国时期诸侯间馈赠的布帛数量比春秋时高达百倍的现象,及近年来各地出土的刻有踏板织机的汉画象石等实物史料,推测踏板织机的出现可追溯到战国时代。到秦汉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已普遍使用。织机采用脚踏板提综开口是织机发展史上一项重大发明,它将织工的双手从提综动作解脱出来,以专门从事投梭和打纬,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以生产平纹织品为例,比之原始织机提高了20至60倍,每人每小时可织布0.3至1米。

阅读全文

与纺织印花基础知识培训教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国外环保公益的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968
中医公益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677
主题乐园策划设计方案 浏览:1000
大爱抚平电子商务公司 浏览:93
大学生进社区志愿公益策划方案 浏览:148
华为公司营销方案模板下载 浏览:782
视频交流大赛策划方案 浏览:386
模联活动的策划方案 浏览:882
皮包市场营销 浏览:4
市场营销案例精品课程 浏览:238
04553体育市场营销学 浏览:321
政府部门元旦晚会策划方案 浏览:663
银川市骨干教师培训方案 浏览:38
电子商务的税种 浏览:151
七月儿童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703
给班级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899
2016团委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522
2013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浏览:984
市场营销商品定价案例 浏览:300
市场营销图片大全会徽 浏览: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