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培训大全 > 肿瘤心脑血管培训计划

肿瘤心脑血管培训计划

发布时间:2022-06-04 05:16:03

①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协助中心领导组织、协调、管理中心的各项工作;组织制订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及中心内部工作规范、计划;负责中心规章制度的制订和事务公开及督查;负责综合目标管理与考核;负责会议组织、文秘、文印、机要秘密、档案等工作;承办中心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7人,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
(二)党委办公室
负责日常党务工作,开展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组织建设和政治思想等工作;组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负责党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工作;具体承办对单位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团组织的领导工作;负责对民主党派的联络和统战工作;承办党委交办的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3人(含专职纪检监察员1人),设主任1人。
(三)人事保卫科
负责中心的人事管理、劳动用工;负责中层干部的考核、任免事项;负责工作人员的考核、聘任、调配、定岗、定职、定级、奖惩工作;负责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认定,职称评定工作;负责安全保卫工作;负责人事档案管理、工资及津贴管理;会同科教科安排人才培养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4人,设科长1人。
(四)离退休工作管理科
负责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和有关活动的组织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4人,设科长1人。
(五)计划财务科
负责中心的事业经费及其他经费的计划、财务管理和业务核算工作;负责经费预算的编制和财务决算的编报工作;负责财务管理制度的制订和组织实施;负责中心的收入、支出管理,资产管理,收费、票据管理,各项专项资金的管理,基建财务管理等;负责中心内部财务的审计和有关经济合同的审核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5人,设科长1人,副科长1人。
(六)科教科
负责拟订和组织实施中心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划、计划;负责全省面上和中心的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管理工作;组织开展预防医学应用研究,负责科研项目、课题的申报与管理;负责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及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负责中心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科研项目合作。
人员编制数为4人,设科长1人。
(七)质量管理科
负责协调中心各业务科室,全面开展工作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计量认证认可;组织拟订、贯彻执行质量管理文件、卫生检验操作规范和标准,接收分发检验样品,编制、发出检验报告;组织开展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测检验质量控制、指导和考核;负责与卫生厅卫生监督所相关业务工作的联系。
人员编制数为6人,设科长1人,副科长1人。
(八)急性传染病防治科
负责拟订全省鼠疫、出血热、钩体病、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急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规划、计划、防制对策和技术措施;组织开展相关传染病的监测和预防控制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价及报告管理,及时进行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预报。指导和承担急性传染病重大疫情、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性疾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和控制处理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20人,设科长1人,副科长3人。
(九)艾滋病防治科
负责拟订全省艾滋病的预防控制规划、计划、防制对策和措施;组织开展艾滋病预防宣教、干预等预防控制工作;负责全省艾滋病初筛实验室检测的考核管理、质量控制及检验确认等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12人,设科长1人,副科长2人。
(十)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防治科
负责拟订全省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等地方病和疟疾、丝虫病等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防制对策与措施;组织开展地方病、疟疾、丝虫病的疫情监测、分析、评价和预测、预报工作,负责重大疟疾疫情的调查处理工作;承担地方病的实验室检测和质量考核与控制;负责有关地方病控制、消灭丝虫病的考核与评估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12人,设科长1人,副科长2人。
(十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科
负责拟订全省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意外伤害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规划、计划和防制对策与措施;组织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和影响因素监测工作;负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和发病监测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价和预测、预报工作;组织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健康促进活动;指导基层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8人,设科长1人,副科长1人。
(十二)免疫预防科
负责拟订全省免疫预防技术规划、方案和接种计划;负责全省预防用生物制品的订购、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免疫预防相关疾病的监测和控制工作;负责免疫预防监测和工作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价及报告;负责免疫预防疫苗的使用管理、推广应用、技术指导、接种考核和效果监测与评价;负责指导和调查处理免疫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事故;负责全省冷链系统运行状况监测与管理工作;承担脊灰、麻疹等免疫相关疾病(工作范围与国家CDC对口)的实验室检测、考核与质量控制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17人,设科长1人,副科长2人。
(十三)消毒杀虫科
负责拟订全省消毒、杀虫、灭鼠等工作规范、防制对策、技术标准和措施;负责消毒杀虫工作的监测、培训、考核和技术指导工作;协助有关科室针对相关疾病组织开展鼠、蟑、蚊、蝇、蚤等病原媒介生物的种群分布、消长、抗性的调查、控制及有关“消、杀、灭”的科研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承担消毒、杀虫药械功能功效、消毒效果及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卫生质量及其生产场所的监测、检测和生产卫生学评价工作;指导基层开展消毒杀虫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12人,设科长1人,副科长2人。
(十四)营养与食品卫生科
拟定全省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校卫生等相关疾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防制对策与技术措施;指导和组织开展居民合理膳食与营养促进、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宣教工作,指导和组织开展食品和学校卫生监测与卫生学评价。
人员编制数为8人,设科长1人,副科长1人。
(十五)环境卫生科
拟定全省环境卫生等相关疾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防制对策与技术措施;指导和组织开展环境卫生、饮水卫生、公共场所与健康的监测、分析、报告,公害病的预防与控制;指导和开展化妆品等健康相关产品的监测和生产卫生学评价;指导和参与危害健康污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与处理;承担改水改厕业务技术指导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8人,设科长1人,副科长1人。
(十六)职业病防治科
拟定全省劳动卫生、放射卫生等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防制对策与技术措施;指导和组织开展职业危害、放射卫生与健康的监测、分析、报告和从业场所的卫生学评价;指导和组织开展劳动和放射场所的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体检和职业病的诊断与管理工作,参与职业中毒、放射事故的调查处理。
人员编制数为20人,设科长1人,副科长3人。
(十七)健康教育科
拟定全省健康教育工作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指导和组织开展急、慢性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地方病和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和免疫预防工作的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负责卫生记协的日常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10人,设科长1人,副科长1人。
(十八)微生物检验室
拟定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规范和技术标准;承担病原微生物的检验,协助质量管理科开展相关的质量控制、指导与考核;参与重大疫情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采样和调查处理。
人员编制数为20人,设室主任1人,副主任2人。
(十九)理化检验室
拟定理化检验工作规范和技术标准;承担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化妆品、涉水产品等健康相关产品的检测检验,协助质量管理科开展相关的质量控制、指导与考核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20人,设室主任1人,副主任2人。
(二十)毒理实验室
拟定毒理实验工作规范和技术标准;负责开展毒性毒理检验和毒物化学研究工作,负责开展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化妆品、消毒药械、杀虫药械等健康相关产品功能功效的检验工作;管理和提供实验动物。
人员编制数为15人,设室主任1人,副主任2人。
(二十一)卫生防病信息科
负责全省卫生防疫信息网的运行、维护的业务指导、培训和管理;承担各类疾病、公共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传染病疫情和生命统计等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预测、预警工作;负责中心图书、文献等信息资料的管理和卫生防疫简报、卫生防病年鉴的编发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15人,设科长1人,副科长2人。
(二十二)药械科
负责仪器、设备、药品、预防用生物制品、试剂等的购置、保管、配发和仪器、设备、冷链的维修等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7人,设科长1人,副科长1人。
(二十三)预防医学部
负责承担预防性健康体检、预防接种、职业病诊治等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20人,设部主任1人,副主任2人。
(二十四)行政后勤科
负责中心固定资产的管理及办公用品购置与配发、基建与房产管理;负责中心环境管理及绿化;负责水电供应与使用、车辆使用管理、食堂和招待所等后勤服务工作 。

② 大脑中动脉的治疗方案

超早期治疗:首先使公民提高脑卒中的急症和急救意识,了解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病后立即就诊,力争在3-6小时治疗时间窗内溶拴治疗,并降低脑代谢、控制脑水肿及保护脑细胞,挽救缺血半暗带;
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年龄、缺血性卒中类型、病情程度和基础疾病等采取最适当的史料;
防治并发症如感染、脑心综合征、下丘脑损伤、卒中后焦虑或抑郁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和多器官衰竭等;
整体化治疗:采取支持疗法、对证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对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减少复发率和降低病残率。 对症治疗:包括维持生命功能和处理并发症。
缺血性卒中后血压升高通常不需紧急处理,病后24/48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120mmHg或平均动脉压>130mmHg时可用降压药,如卡托普利(captopril) 6.25-12.5mg含服;切忌过度降压使脑灌注压降低,导致脑缺血加剧;血压过高(舒张压>140mmHg)可用硝普钠0.5-10μg/ kg.min,维持血压在170-180/95-100mmHg水平;
意识障碍和呼吸道感染者宜选用适当抗生素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常、吸氧和防治肺炎,预防尿路感染和褥疮等;
发病后48h-5d为脑水肿高峰期,可根据临床观察或颅内压检测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1次/6-8h;或速尿40mg静脉注射,2次/d;10%白蛋白50ml静脉注射;脱水剂用量过大、持续时间过长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肾损害、水电治紊乱等;
卧床病人可用低分子肝素4000IU皮下注射,1/2次/d,预防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发病3日内进行心电监护,预防致死性心律失常(室速和室颤等)和猝死,必要时可给予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
血糖水平宜控制在6-9mmol/L,过高和过低均会加重缺血性脑损伤,如>10mmol/L宜给予胰岛素治疗,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及时控制癫痫发作,处理病人卒中后抑郁或焦虑障碍。
超早期溶栓治疗: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元损伤,挽救缺血半暗带。
静脉溶拴疗法:常用溶拴药物包括:
尿激酶(UK):50-150万IU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在1小时内静脉滴注;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一次用量0.9mg/kg;%的剂量先予静脉推注,其余剂量在约60分钟持续静脉滴注;rt-PA是位于人类8号染色体(8p12)的丝氨酸蛋白酶,可催化溶酶原变为纤溶酶,具有溶解脑血栓所含纤维蛋白凝块的能力;某些临床对照研究提示,出现症状3小时内rt-PA静脉注射可降低缺血性卒中病残率和死亡率,价格昂贵限制了应用。使用rt-PA最初24小时内不能再用抗凝剂和抗血小班药,24小时候CT显示无出血,可用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卒中病人接受UK和rt为-PA溶栓治疗必须在具有确诊卒中和处理出血并发症能力的医院进行。不推荐用链激酶(SK)静脉溶拴,易引起出血。月药过程中出现严重头痛、呕吐和出血急骤升高时,应立即停用UK或rt-PA并进行CT检查。
溶拴适应证:急性缺血性卒中,无昏迷;发病3小时内,在MRI指导下可延长至6小时;年龄≥18岁;CT未显示低密度病灶,已排除颅内出血;患者本人和家属同意。
绝对禁忌证:TIA单次发作或迅速好转的卒中以及症状轻微者;病史和体检符合蛛网膜下腔出血;两次降压治疗后Bp仍>185/110Hg;CT检查发现出血、脑水肿、占位效应、肿瘤和动静脉畸形;患者14日内做过大收受或有创伤,7日内做过动脉穿刺,有活动性内出血等;正在应用抗凝剂或卒中前48小时曾用肝素治疗;病史有血液疾病、出血素质、凝血障碍或使用肯凝药物史(PT>15s,APTT>40s,INR>1.4,血小板计数>100/109/L)。
溶拴并发症:梗死灶继发出血:UK是非选择性纤维蛋白溶解剂,激活血栓及血浆内纤维酶原,有诱发出血潜在风险,用药后应检测凝血时及凝血酶原时间;溶拴也可导致致命的再灌注损伤和脑水肿;溶拴再闭塞率高达10%-20%,机制不清。
动脉溶拴疗法-作为卒中紧急治疗,可在DSA直视下进行超选择介入动脉溶拴。尿激素酶动脉溶拴合用小剂量肝素静脉滴注,可能对出现症状3-6小时的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卒中病人有益。
保护治疗:多种脑保护剂被建议应用,在缺血瀑布启动前用药,可通过降低脑代谢、干预缺血引发细胞毒性机制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包括自由基清除剂(过氧化物歧化酶、巴比妥盐、维生素E和维生素C、21-氨基类固醇等),以及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电压门控性钙通道阻断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阻断剂和美离子等。目前推荐早期(<2h)应用头部或全身亚低温治疗,药物可用胞二磷胆碱、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edaravone)、早期(<4h)10%蛋白白、环磷酰胺和秋水仙碱联合应用。但许多脑保护剂在动物实验有效,临床疗效不佳或无效,仍需足够的证据。
抗凝治疗:在大多数完全性卒中病例未显示有效,似乎不能影响已发生的卒中过程。为防止血栓扩展、进展性卒中、溶拴治疗后再闭塞等可以短期应用。常用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等。治疗期间应检测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须备有维生素K、硫酸鱼精蛋白等节抗剂,处理可能的出血并发症。
降纤治疗:通过降解血纤维蛋白原、增强纤溶系统活性以抑制血栓形成。可选择的药物包括巴曲酶、降纤酶、安克洛和蚓激酶等,巴曲酶首剂1.BU,以后隔日5BU,静脉注射,共3-4次,安全性较好。
抗血小板治疗: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未选择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病48h内用阿司匹林100-300mg/d,可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推荐应用。但溶拴或抗凝治疗时不要同时应用,可增加出血风险。抗血小板凝集剂如噻氯匹定、氯吡格雷等也可应用。
有条件的医院应组建卒中单元,SU由多科医师、护士和治疗师参与,经过专业培训,将卒中的急救、治疗、护理及康复等有机地融为一体,使病人得到及时、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进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花费,有利于出院后管理和社区治疗。中、重度脑卒中,如大面积脑梗死、小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主干梗死及病情不稳定脑梗死病人均应进入SU治疗。
脑梗急性期不宜使用或慎用血管扩张剂,因缺血区血管呈麻痹及过度灌流状况,可导致脑内盗血和加重脑水肿。脑卒中急性期不宜使用脑细胞营养剂脑活素等,可使缺血缺氧脑细胞耗氧增加,加重脑细胞损伤,宜在脑卒中亚急性期(2-4周)使用。中药制剂,如银杏制剂、川芎嗪、三七、葛根、丹参和天然水蛭素等均有活血化淤的作用;应进行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实验和Meta分析,提供有效的有力证据。
外科治疗: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有严重脑水肿、占位效应和脑疝形成征象者,可行开颅减压术;小脑梗死使脑干受压导致病情恶化的病人通过抽吸梗死小脑组织和后颅窝减压术可以挽救生命。
康复治疗:应早期进行,并遵循个体化原则,制定短期和长期治疗计划,分阶段、因地制宜地选择治疗方法,对病人进行针对性体能和技能训练,降低致残率,增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和重返社会。
预防性治疗:对有明确缺血性卒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和颈动脉狭窄等应尽早进行预防性直来。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50-100mg/d、噻氯匹定250mg/ d对脑卒中二级预防有肯定效果,推荐应用;长期用药中要有间断期,出血倾向者慎用。 1.病史有血液疾病,出血素质,凝血障碍或使用抗凝药物史(PT>15s,APTT>40s,INR>1.4,血小板计数3d)以预防致死性心律失常和猝死;
2.发病后24-48小时Bp>200/120mmHg者宜给予降压治疗;
3.血糖水平宜控制在6-9mmol/L;注意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4.预防性治疗:对已确定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应尽早给予干预治疗。

③ 慢性病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就是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心情、饮食、休息、运动四个方面。吃药也只是应急的控制症状,对病的恢复没有太大的作用,恢复要靠自身强大的修复能力完成。生活习惯不改就是吃仙丹也无济于事

④ 如何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工作

有针对性的适时地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高危人群、患者的疾病预防、控制与康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了使乡镇医院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及时掌握这种新的健康教育方式,充分发挥个体化健康教育的作用,我们疾控中心要充分发挥专业机构业务指导的作用,及时培训、指导乡镇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技巧,适时开展干预,提供改变人们行为所必须的知识、技术与服务,使人们面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的健康问题时,有能力自我作出有利于健康的科学选择。

⑤ 怎样做到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1.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心脑血管疾病在所有人体病症中有三个“第一”:
全世界每年约有17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50%以上,致死率位居第一;在人类所有疾病中,心脑血管病的复发率高达87%,复发率位居第一;在所有人体病症中,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高达50%,致残率位居第一。
“致死率、复发率和致残率”三个第一。如果家里有人患了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这户人家的精神面貌、物质水平就基本上回到原始社会的状态了。
而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便是高血脂症。目前我国患高血脂的人数已高达1亿多人,平均每年还在以1500万人的速度激增。究其原因,与人体微循环系统的“气血淤滞”现象息息相关。
微循环系统气血淤滞,心脏内阳气推动不足,便容易产生“心气虚”的情况。心气虚是指推动心脏肌肉的阳气减弱,见到心仪的美女也很难“心动”了。
微循环系统气血淤滞,心肌里的润滑物质匮乏,便容易产生“心阴虚”的情况。心阴虚是指心阴液不足,连嘴里的津液都很少,心肌在运动的时候就会“干磨”,摩擦生热,所以心阴虚生内热:手心热,脚心热,舌头热得通红,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动不动就会跟家人朋友起急。这种人时间一长,要么是高血脂、心肌缺血,要么是心血管堵塞、心衰、心梗。
正所谓“微循环畅通,百病不生;微循环障碍,百病之源;微循环衰退,人体老化!”因此,有人将微循环系统誉为人体的“第二心脏”。人体微循环系统是指微动脉、毛细血管网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系统,微血管总长度有近十万千米。这些血管口径细、长度短、数量多,最粗的也在500微米以下,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而且这些血管管壁薄、通透性强,是循环系统中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因此有调节组织血流量、供给细胞营养、排除代谢产物的功能。往往一根微小的毛细血管阻塞,就会造成局部微循环阻塞,甚至导致血栓的危险。
2.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血液能够在血管中运行,不是因为地心引力落到脚底,而是因为有“气”在推动着“血”。因此,“清除”心脑血管中的毒素,“调节”心脑血管的运行,“补充”心脑血管的活力,才能够保持健康人体微循环系统“气血鲜活”。
健康人群“气血鲜活”,亚健康、疾病人群“气血淤滞”表现如下:
脑力劳动者运动量少,血流缓慢,导致“气血淤滞”,影响“气血鲜活”;高血脂人群血液中脂肪过多,阻塞血流,导致“气血淤滞”,影响“气血鲜活”;工作紧张疲劳、精神压力过大。心脏动力便会下降,心脑血管神经失调,导致“气血淤滞”,影响“气血鲜活”。
气血淤滞,机体组织所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就会减少,导致红血球聚集,脂肪沉积,微循环系统血管阻塞,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手拉手上门拜访。因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式之一,便是通过食用一些药食同源的食品让你的气血鲜活起来。
3.大蒜油:血管的“清道夫”
(1)通过两个试验来验证大蒜油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
第一,溶解血栓试验:在试管内放入含有血小板的血浆,加入促进血小板凝结的亚力酸,血小板会在瞬间凝结。但是,在试管的血浆中加人大蒜油后。血小板则不会凝结,从而证实大蒜油的抗血栓作用。
第二,平稳血压试验:为实验狗结扎脑动脉三根血管,使之诱发高血压,而后口服大蒜制剂,110天后血压明显下降并接近正常。
(2)药食同源的“血管清道夫”。
数千年来大蒜既作为食物又作为药物被广泛应用。《本草纲目》称大蒜有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能辟邪恶,消痈肿”。现代医学中,大蒜被誉为“天然广谱抗生素”,含有140多种珍贵的天然物质,既有挥发性成分(又称大蒜油),包括40多种硫醚化合物,又有非挥发性成分,包括100多种酯类、微量元素、矿物质以及氨基酸。而大蒜油的杀菌作用更是大蒜的2000倍,并具有极强的降血脂作用,堪称“血管清道夫”。
(3)大蒜与大蒜油对人体的助益作用。
第一,大蒜辣素具有强效抗菌活性,约占大蒜油的40%,对调节血脂、降血压、抗动脉硬化等有辅助作用。
第二,“甲基烯丙基化三硫”占大蒜油的4%~10%,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溶解纤维蛋白的活性。
第三,阿霍烯是一种温和的抗血栓形成剂,能够阻断血脂合成,防止低密度脂蛋白在血管壁上的沉积。
第四,大蒜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的生长繁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外出旅行,不考虑口气的因素,应该必备大蒜,大蒜可以预防菌痢和肠炎以及水土不服。而且平常爱吃大蒜的人,患流行性感冒的概率就小。
第五,增强机体免疫力,能促进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的增生,刺激淋巴细胞分泌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提高机体免疫力,促使肿瘤细胞坏死、分化,能明显抑制由各种化学致癌物诱发的癌症。
第六,大蒜的提取物可有效清除部分自由基,在肝脏内抑制过氧化的活性更强。
4.沙棘籽油:生命的“软黄金”
沙棘籽油是前苏联宇航员日餐的必需品,因为沙棘是药用食物,果实中的活性成分有190多种,而沙棘籽油的活性成分有103种(其中脂溶性维生素6种,脂肪酸22种,脂类42种,黄酮和酚类33种)。沙棘籽油以沙棘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在低温下操作,既保护油脂中的有效成分,又无有机溶剂残留,因此有“维生素宝库”之称。
(1)维生素宝库:沙棘籽中维生素C含量相当于葡萄的200倍,鸭梨的500倍,苹果的1000倍;胡萝卜素含量相当于豆油的30倍;沙棘籽油中含有超过85%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亚麻酸、油酸占到90%以上;维生素E含量高达200毫克/100克。此外,还含有花青素、槲皮素等近160多种活性物质,堪称“生命活性因子宝库”。
(2)沙棘总黄酮对心脏的全面保护:在沙棘中提取出的总黄酮,是含有7种黄酮的新型维生素。华西医科大学的专家多年研究表明,沙棘总黄酮可缓解心绞痛,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充量、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可以使心肌收缩能力增强,对垂体后叶引起的心肌缺血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沙棘总黄酮可使高血脂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两种指标下降,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从而调节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沙棘总黄酮能明显缩小由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梗死的面积,并提高人体在常压和低压下的耐缺氧能力。
(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清洁免疫作用:沙棘籽油的有效成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具有清除人体内自由基的作用,又能增强免疫系统功能,调节免疫活性细胞,是一种有效的免疫调节剂。
因此说,沙棘籽油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尤其对于降低血液黏稠度以及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抑制血小板聚集效果显著。
5:银杏植物界的千岁寿星银杏是我国植物界的国宝,被冠以“植物界的熊猫”、“植物活化石”等美称。据《药典》记载,银杏叶味甘、苦、涩,性平,活血化淤、敛肺、止痛,用于治疗高血脂、冠心病、心绞痛、肺虚咳等疾病。
中国科学院和国内外众多医学专家研究发现:一片小小的银杏叶可提取160多种有效的药用成分,其中有35种黄酮类化合物,17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大量的药理实验结果显示,银杏叶中有重要药理活性作用的成分有两大类:银杏苦内酯和银杏黄酮甙。
(1)银杏苦内酯和黄酮甙两者协同作用,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在缺氧情况下保护脑和心肌细胞;还可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以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
(2)血小板活化因子是人体内引发血小板聚集和形成血栓的活性物质,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隐形杀手,而银杏苦内酯则是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克星。
(3)银杏黄酮甙已被证实能有效对抗和消除体内自由基,并起到延缓衰老的良好作用。
6.野山茶油:油中之珍品野山茶油是《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大力提倡推广的食用植物油,也是国际粮农组织首推的保健植物食用油。为何小小的野山茶油会受到如此的礼遇?古今中外,人们都认为野山茶油是纯天然的高级食用油。之所以说“天然”因为油茶树的整个生长过程无需化肥、农药,而且从去壳、晒干、粉碎、榨油到过滤的整个制作过程也全运用物理方法,自始至终没有化学制剂的参与;之所以说“高级”因为山茶果的生长期从开花到成熟,历经秋、冬、春、夏、秋五季,尽吸日月精华,而且野山茶油中不含芥酸、胆固醇、黄曲霉素和添加剂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1)为什么说野山茶油的营养价值高于橄榄油?经测试,野山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油酸含量高达85%,亚油酸含量高达7%~13%,并富含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亚麻酸、Ω—3脂肪酸,以及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E等等,总之,野山茶油的油酸、亚油酸含量均高于橄榄油,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是所有食用油中最高的。野山茶油中还含有微量山茶甙、山茶皂甙、茶多酚等,这些活性物质是橄榄油不具备的。其中山茶甙有强心作用,山茶皂甙有溶血栓作用,茶多酚可降低胆固醇、预防肿瘤。所以说野山茶油的营养价值,比之前国际公认营养最高的橄榄油还要高。
但需要说明的是,100%的纯野山茶油在商场和超市很难买到,商场和超市出售的食用油大多是用茶油与其他油调配而成的。
(2)为什么说野山茶油是“长寿油”?第一,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帮助。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工作人员曾做实验,结果表明:茶油中的油酸能够降低人体总胆固醇和有害胆固醇,但却不会降低有益的胆固醇。
美国心脏协会曾对长寿之乡——中国的广西巴马进行研究,发现那里的居民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最低,因为那里的居民所摄取的脂肪类别与其他地区的居民不同。在他们食用的饮食中便有野山茶油,茶油中富含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防治心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和血脂,同时降低血小板的聚集率,从而使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难以形成。
广东食品卫生监督研究所也曾对118例35~55岁的健康男女进行观察,让他们食用茶油,观察40天后他们的血脂情况,发现甘油三酯明显降低,血管舒张,血压缓解,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作用降低。所以说,老年人多食用野山茶油,不仅可以去火、养颜、明目、乌发,更重要的是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最终延缓人体衰老。
第二,对免疫能力的调节。
实验人员分别给试验白鼠喂食三种食用油:野山茶油、玉米油和鱼油,虽然三种油都富含不同种类的不饱和脂肪酸,但最终对健康的影响结果却不同。
喂食茶油的白鼠,其体内组织中对肌体有害的活性氧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白鼠,而且其体内组织中对肌体有益的SOD活性物质明显高于其他白鼠。同时,因为茶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最多,所以表现出的免疫力也最强。
第三,增进记忆力。
营养学界把油酸称为“安全脂肪酸”,油酸含量越多,说明食品的营养品质就越好,而野山茶油富含高达85%的油酸。饱和脂肪酸对大脑有害,而油酸属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对营养大脑至关重要,因此可以增强大脑记忆力。
(3)为什么说野山茶油是“月子油”?第一,在台湾和福建,女人怀孕要吃野山茶油,因此野山茶油在台湾素有“月子油”的美誉。因为产妇在孕期食用野山茶油不仅可以增加母乳,而且野山茶油中富含的维生素E还可用于防治产妇习惯性流产、先兆性流产。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研究显示,妊高症者血清和胎盘血中过氧化脂质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可能消耗过多的维生素E。
第二,野山茶油富含维生素B和钙、锌等微量元素,被营养学界誉为“生命之花”。野山茶油中的锌元素含量是大豆油的10倍,而锌对胎儿、幼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因此婴幼儿及儿童食用茶油可以助消化,通便消火,促进骨骼发育。
第三,普通食用油进入人体后,其未消化部分会聚集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诱发其他疾病。野山茶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能与体内的分解醇素产生作用,被分解转换为能量,阻断脂肪在内脏及皮下生成,有利于人体塑身减肥。
第四,云南的某些女士常用茶油梳头、洗头、搽脸,虽然当地紫外线辐射强烈,但女士的皮肤细嫩雪白,因为野山茶油具有防晒、抗紫外线的作用,因此可以防止晒斑和皱纹的产生。
第五,产妇分娩后食用野山茶油,有利于伤口愈合,并可缓解孕妇便秘。涂抹野山茶油,又可以缓解由于皮肤拉伸引起的瘙痒和干裂现象。
第六,野山茶油可以活血化淤,所以当婴幼儿摔伤、碰伤,起尿疹、湿疹时,可以将野山茶油涂于患处,安全有效。
第七,爱美的女士睡前在眼睛周围抹一点山茶油,可消除眼袋;抹在嘴唇上,可防止嘴唇干裂;抹在手上便是天然的护手霜、润肤露。
第八,野山茶油还可以消炎抗菌,抹在身上可以防治蚊虫叮咬,有效止痒。如果有头癣、脱发、皮屑,甚至身上有癣疥都可以涂抹野山茶油,因为野山茶油能杀菌、抗病毒。

⑥ 慢性病管理内容是什么

⑦ 心脑血管疾病如何预防

主要是控制好血脂和血压,因为中老年人主要的病因是这些,建议通过服用心力健蔬菜胶丸强健心力,增强心脏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另外平时在生活中注意低脂低盐饮食为主,.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避免过度的精神紧张。

阅读全文

与肿瘤心脑血管培训计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营销的创业方向 浏览:304
酒店营销促销方案 浏览:293
电子商务物联网 浏览:746
培训项目与培训方案 浏览:613
泰州龙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161
市场营销有哪些变量 浏览:763
宣传片的策划方案 浏览:160
市场营销专业就业所需要的能力 浏览:428
优鲨电子商务 浏览:522
电子支付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浏览:661
校园保安培训方案 浏览:843
优衣库市场营销策略的发现 浏览:329
最重要的网络营销工具 浏览:578
美的产品促销活动总结 浏览:453
产品售后技术培训方案 浏览:322
试用期员工培训及考核方案 浏览:57
银行开业活动存款营销方案 浏览:301
华为市场营销广告战略 浏览:997
2p大市场营销 浏览:965
农业科技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