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培训大全 > 第一书记作风建设培训计划

第一书记作风建设培训计划

发布时间:2022-06-02 03:36:35

1. 如何做好驻村第一书记工作

好驻村“第一书记”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认清形势,搞明白组织选派“第一书记”的目的和意义,充分认识到在当前全省上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过程中,“第一书记”这个职位的重要性、任务的艰巨性、工作的有利性。“第一书记”都是从各级各部门的优秀干部中选派出来的,懂政策、熟业务,到了村里任“第一书记”,担负着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州委各项决策部署,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确保到2020年实现同步小康的历史性重要任务。要完成好组织交给的任务,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但也要看到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不断推进,各类扶贫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正大量向农村倾斜,各级党委政府对“第一书记”也给予充分的关心和关注,要有信心当好“第一书记”。
当好驻村“第一书记”要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当好“领头羊”。当前一段时期,脱贫攻坚是驻村“第一书记”的首要任务。贫困村要脱贫,发展思路是关键,驻村“第一书记”必须立足村情实际,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研究问题,谋划、指导工作,既要紧紧抓住带有方向性、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不放,又要找准工作的切入口和着力点,聚焦发力,精准施力,一件一件地抓好落实。作为“第一书记”从城市到农村,从办公室到田间地头,从手握笔杆到拿起锄头,生活环境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进入角色,沉下心去,搞好调研,摸清村情,理清思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要把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认真学习中央、省、州的各项政策,做到了解政策、熟悉政策、用好政策。要结合村情实际,充分利用自己的政策优势、部门优势和技术优势,协助村上盘活集体经济、培育优势产业、引进资金项目、争取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想方设法帮助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相关产业,拉动集体收入增长,增加群众收入;对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要发挥好带头作用,建立健全组织生活、班子议事、民主决策等制度,积极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在具体工作中,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敢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抓落实,搞好班子团结,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对社会治理混乱村,要加强治安联防、社会调解工作,强化村级联防队伍、民意调查队伍建设,创新群众自治工作机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当好驻村“第一书记”要有脚踏实地,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作风代表形象,驻村“第一书记”的形象不仅代表自身素质,更体现了派出单位的形象,甚至是党委和政府的形象。群众不仅看你怎么说,更看你怎么干,因此驻村不仅要身驻更要心驻,要切实克服“到农村镀金”的临时观念,“走马观花”的调研观念,“蜻蜓点水”的走读观念,“心挂两头”的浮躁观念,树立起不当客人当主人,不当外人当家人,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办,既要立足当前解难题,更要想得长远让群众得实惠。一心一意、专心致志,用心干出群众称道、组织认可的实事、好事,用真情实绩赢得群众信赖。
当好驻村“第一书记”要有心系群众的责任意识。事事处处想着群众,大事小事关爱着群众,把群众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忠实地履行职责,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百姓生产生活中的事看起来无足轻重,但这些不起眼小事,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就会变成大事,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因此服务群众不能因其善小而不为,而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做起。既要抓好关乎群众长期受益的大事难事,更要抓好群众当前急需解决的事情。要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第一书记”工作的主要标准,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了解群众的意愿,倾听他们的呼声,掌握他们的期盼,让民意在决策中唱主角。充分发挥村“两委”的民主议事作用,把符合民生民情民心,符合农村当前和长远发展,符合党和政府政策的事情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这样做群众才会把“第一书记”看成有人情味,有责任心,最可信赖的人,才能把党和政府的关爱刻在群众的心里。

2. “第一书记”如何开展工作

自中央部署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以来,山东省已选派 2.6 万名“第一书记”,帮包 1.8 万个村、社区等基层单位,已有7800多名“第一书记”驻基层单位开展工作,力争三年让90%以上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不改变后进面貌,单位不脱钩、干部不撤回。(大众日报) 一是根据各村特点,选好书记。现在后进村的情况比较复杂,分别存在‘两委’班子薄弱、经济发展滞后、问题矛盾突出等不同问题。如果选派工作没有针对性,不从对口的单位选派干部,那样“第一书记”的作用就很难有效发挥。因此,要结合选派干部自身特点和派出单位职能优势,因村派人、因人定村,坚持party群干部包弱村、政法干部包乱村、财政干部包穷村、农技干部专业村,确保“第一书记”有效发挥作用。 二是针对基层实际,搞好培训。机关干部参与基层工作少,很多选派干部对下去干什么、怎么干比较迷茫,有的虽然有基层工作经历,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前的老经验已不能满足当前工作需要。“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前,要组织“第一书记”进行专题培训,培训侧重于新农村建设、基层信访工作、基层组织建设等基层工作内容。通过培训,使“第一书记”尽快掌握基层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迅速融入角色。 三是健全工作制度,做好管理。“第一书记”到村任职,许多当地干部总感觉他们是上面派下来的,工作关系又不在本地,便存在了不想管、不敢管、很难管的心理。为保证选派工作的扎实开展,要建立健全定期督查、工作例会、日常管理、考核奖惩等制度,加强对选派工作的管理和考核,确保“第一书记”全身心投入工作。 四是突破重点难点,干好工作。村里面的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到村任职的“第一书记”如果不熟悉情况,就很难在短时间内理清工作思路、有效开展工作。“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要尽快开展走访调研,联系村居的“好、中、差”户代表,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为开展工作提供依据;要尽快拿出工作的思路,突出抓好组织建设、经济发展、和谐稳定等重点工作;派出单位和所在乡镇也要逐村制定帮扶计划,在资金、政策、信息等方面做好支持,确保选派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3. 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怎样解决

一、当前基层党建工作存的问题

(一)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弱化”。

一是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对党建工作责任制执行不力,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强,“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二是少数同志把主要精力集中抓经济工作及业务工作上,对党建工作只是应付、被动地去做,对党建工作组织不力,抓得不紧。三是村小一级党组织形同虚设,很少开展党组织的活动。

(二)组织教育活动不到位。

部分基层党组织生活、“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不够全面,存在重工作、轻学习的现象地区。特别是大多农村支部的组织生活流于形式,甚至一年到头都没有开展组织生活,导致一些党员对政治学习兴趣不浓,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宗旨意识淡化,没有归宿感和荣誉感。

(三)党员先锋意识发挥不突出。

一些基层党组织不注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的党员党性淡簿,私心较重,只顾自身发展,帮扶作用没有有效发挥;有的党员纪律意识淡薄,特别是一些流动党员常年不缴纳党费或不愿意按规定标准缴纳、不参加支部生活。这些个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影响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松弛。

一些基层党组织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不到位,支部组织生活不健全,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缺乏力度,造成党员纪律散漫;村小组支部书记没有领取工资待遇,不肯积极主动参与党支部管理工作。

(五)办公活动经费缺乏。一是办公经费解不了燃眉之急。很多农村支部由于经费缺乏,大多没有活动室。二是党组织对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后也只能停在嘴里。

二、方法措施

(一)集中精力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骨干队伍。

1. 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注重从优秀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在外工作的乡村教师、乡村医生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选派第一书记要严把质量关,确保可用管用。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严格第一书记的日常管理、监督考核和奖惩工作,确保待得住、干得好。

2. 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乡镇党委要做好村干部和第一书记的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每年举办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对村党组织书记轮训一遍。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村干部进行党的纪律和规矩、现代农业、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实用技术以及民主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能力。注重将“互联网+”引入村干部教育管理,用好微信、远程教育等新载体,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有计划地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到发达地区开展实地观摩、现场学习等活动,提高培训针对性。

3. 精心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注重选好,强化培养,把优秀青年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致富能手、产业带头人,加强后备村干部队伍建设,力争用几年时间,为每个行政村培养和储备一批有思想觉悟、文化素质、职业特长和组织能力的带头人后备人选。建立村级后备干部管理台账,定期考察调整制度,做到备用结合、动态管理。

4. 抓好党员发展管理工作。一是严把党员发展关,发展高素质的年轻党员;二是组织农村党员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不断强化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提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三是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切实把“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落实好,规范党员管理。四是开展党员考评,定期与党员谈心谈话,对党员进行“党性体检、民主评议”,及时公布考评结果。五是规范农村流动党员的管理,引导流动党员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下大力气推动村级组织经费和村干部报酬待遇落实。

一是加大村级办公经费保障力度。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充实党组织办公经费和提高村干部的任职补贴标准,让村党组织有能力、有底气为群众办事。

(三)加强村务监督,充分发挥组织效能。

切实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不断加强对村务决策、执行、公开的监督。主要是是加强对村务决策、村务公开、村级资源资产资金管理、为民服务专项资金监管、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措施落实和耕地保护、土地流转工作的监督,通过强有力的监督,确保村务工作公开透明、合法合规。

(四)着眼长远建立农村基层党建责任制。

1强化农村基层党建责任。党组织书记要履行好责任,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建立农村基层党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深入开展述职评议考核,推动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切实形成“书记抓、抓书记”的长效机制。建立“暗访督查、约谈问责”制度,对履行党建责任不到位的,进行严肃批评;对问题较多、长期打不开局面的,及时约谈通报;对抓党建不力、出现严重后果的,要进行组织处理。

2. 切实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建立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协调小组和办事机构。党委组织部门要负起具体的牵头抓总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落实,抓好各方面任务的组织协调。

各相关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经济综合部门应结合各自职能,加大服务和保障工作力度,积极推广切实可行的服务项目,支持和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积极转变职能、履行职责创造条件,推动乡镇加强思想、作风、能力建设,提高做好农村工作的水平。

乡镇要强化抓村的直接责任,落实好分片包村、入户走访、在村服务制度。继续抓好机关干部“下基层”、部门包村、驻村帮扶等工作落实,促进城乡基层党建互融共进、整体提高。

(3)第一书记作风建设培训计划扩展阅读

党建是指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纯洁性建设等,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实践性,指导党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的工作与活动。

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大范畴是我们党在长期党的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十六大进一步强调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之中。到十七大,又鲜明提出反腐倡廉建设这个范畴,十八大时增写了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从而将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完善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纯洁性建设的“六位一体”,使党的建设的内容和范畴更加符合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特点。

参考资料:共产党员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4. 如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作用

一是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核心在服务,关键在把功能定位从管理转到服务上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根本要求是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检验标准是群众欢迎、群众受益、群众满意。

二是切实提高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创新工作理念、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本领。

(4)第一书记作风建设培训计划扩展阅读:

“党风”这个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最早在党的建设中使用“作风”一词的是恩格斯。十月革命后,列宁也多次使用“作风”一词,批评严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最早提出“党风”科学概念的是毛泽东,并且形成了一套党风建设的理论。

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党,通过议会进行竞选,争夺权力,维护和发展本阶级集团的利益,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政党党风的特点是:尔虞我诈、营私舞弊、弄虚作假、哗众取宠、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一旦取得执政地位,就为本党分配权力,以权谋私,彼此勾心斗角,互相倾轧。

资产阶级政党的党魁飞扬跋扈,专横独断,暴戾恣睢,阴险毒辣;党棍、党鞭政治腐败,唯命是从,生活腐化;党徒、党羽则唯唯诺诺、随声附和、唯利是图、同流合污。

资产阶级政党在日常的政治活动中欺诈诓骗、争权夺利、贪赃枉法司空见惯。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的觉悟日益提高,社会舆论监督和大众传播的发展,公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和文化程度的提高,资产阶级统治经验的积累和统治手段的变换,资产阶级政党的党风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但它的自私、争夺的本性不会改变。

无产阶级政党旨在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造福人民,不谋私利,从根本上说必须而且可以树立良好的党风。但由于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剥削阶级传统影响的存在,资产阶级政党腐朽的风气也会侵蚀到无产阶级政党中来,因此,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党风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随着无产阶级政党成为执政党,端正党风问题更为重要而迫切。

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总任务是:坚持并发扬无产阶级的优良作风,抵制并克服资产阶级的腐朽作风。具体内容主要是:在政治方面要方向明确,为政清廉,反对以权谋私;在思想方面要实事求是,反对虚假浮夸;在工作方面要认真负责,反对敷衍塞责;在生活方面要艰苦朴素,反对铺张奢侈。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风的建设。毛泽东1942年在《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中就提出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

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一书中他又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3卷,第1093~109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强调要克服居功自傲情绪、命令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以及贪污腐化、堕落颓废、违法乱纪等错误。1957年4 月中共中央又发出开展以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宗派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的指示。

1958年以后,党的指导思想受到“左”的错误的干扰,党风不正问题越来越严重。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对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进行了严重破坏。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深切认识到“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此后,党为端正党风作了大量工作。

特别是1990年3月中共中央十三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重新强调党应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要求加强廉政建设和党风建设,认真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在实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端正党风问题仍是中国共产党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

5. 如何提升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效性

(一)建立健全学习和宣传教育机制
1.建立和完善定期学习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支部学习制度和各部门业务学习制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安排一次作风建设专题学习。各党总支部(直属党支部)每学期组织一次作风建设专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举办学习论坛、开展专题讨论交流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中层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认真学习十七大对教育工作、文化工作提出的重大任务和方针政策以及现代经济、科技、法律和社会管理知识,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责任部门:宣传部、部门、二级学院<直属系>)。
2.开展作风建设专题教育活动。每年抓好一至两项专题教育活动。2008年重点抓好“加快创业创新、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丽水新跨越”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和“重品德、讲操守、增本领、提效率、转作风”专题教育。学习讨论内容:党的十七大精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市委书记陈荣高在市纪委二届四次全会上的讲话(责任部门:办公室、宣传部、组织部)。
3.开展多种形式的作风建设宣传活动。院党委及时研究部署作风建设宣传工作。各有关部门、二级学院部署年度工作时,突出宣传作风建设方面的内容,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格局。充分利用校内新闻媒体、宣传橱窗,营造良好氛围(责任部门:宣传部、工会、二级学院<直属系>)。
4.发挥先进典型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结合年度考核评比和评优评先,树立党员干部加强作风建设的先进典型,以文件、宣传报道、表彰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他们的优良作风、高尚品德和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表率作用,在全院兴起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热潮(责任部门:组织部、人事处、宣传部、二级学院<直属系>)。
5.建立健全党员干部作风教育培训制度。把加强作风建设的内容纳入学院干部培训计划;作为换届后新任中层干部教育、谈话的重要内容;作为签订领导干部党风廉政承诺书和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努力增强作风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责任部门:纪委办、组织部)。
(二)建立健全联系和服务师生长效机制
1.健全为师生办实事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教学为中心,以保障和改善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为重点,进一步健全为师生办实事制度和机制。从广大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推出一批为师生办实事项目。今年要重点抓好规划的基本建设建设项目和校园文化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办好学生食堂、教工餐厅、清真餐厅,建设学生服务中心;进一步落实贫困学生补助、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工作;办好毕业生招聘会等(责任部门:宣传部、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总公司、学工部、招生就业处、二级学院<直属系>)。
2.完善师生诉求表达机制。加强对院内各类意见箱、投诉电话、门户网站和书记、院长信箱的管理,实行归口受理,畅通师生诉求渠道,按照“归口管理、分级负责、高效运作”的原则,形成集中、分流、落实、反馈的工作机制,确保“有诉必理,有理必果”。进一步完善决策的民主程序,对与师生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继续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责任部门:办公室、各部门、二级学院<直属系>)。
3.健全便民服务机制。探索建立快捷有效的师生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机关办事效能公开栏服务平台和行政、招生、教学、科研、图书、档案网络服务平台的作用;后勤总公司做好24小时师生服务值班室工作;学生工作部门要组织开展集中式、“点对点”式的学生服务,把服务深入到学生宿舍(责任部门:后勤总公司、学生处等各有关部门,二级学院<直属系>)。
4.坚持领导干部调研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并把经常性调研和集中性调研结合起来。坚持院领导联系各教学单位制度,完善院领导深入教学单位相对集中时间调研制度。院领导每学期深入基层一线调研至少2次,每次调研时间不少于1天。通过调研,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帮助破解基层工作的难题。2008年调研的重点要放在:着力解决进一步思想解放、转变观念问题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师生关心、事关学校发展的问题(责任部门:办公室、二级学院<直属系>)。
5.进一步健全结对帮扶制度。配合市委市政府建立定期为民办实事制度,2008年重点为民办3件实事:一是在缙云县雁岭岩下村建设“丽水学院艺术写生基地”;二是修缮我校扶贫帮扶村松阳县靖居村幼儿园;三是为丽水白云街道40户低保户志愿服务。同时我们还要加强科技特派员驻村扶贫制度建设,落实课题攻关;进一步完善各党总支(直属支部)结对帮扶、走贫访困制度,为结对帮扶对象捐款捐物,每年至少办成一两件帮扶实事。切实为困难师生解决实际问题(责任部门:组织部、科技处、各党总支

阅读全文

与第一书记作风建设培训计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党支部建设培训方案 浏览:166
网络营销推广买什么书 浏览:820
村换届培训方案 浏览:352
时间管理培训方案 浏览:695
创意营销方案例子 浏览:178
项目策划方案ppt模板 浏览:239
校园电子商务系统 浏览:576
淮安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 浏览:778
连云港电子商务发展 浏览:169
轰趴馆开业促销活动方案 浏览:150
集团公司培训计划方案 浏览:977
电子商务中国 浏览:965
国庆促销活动视频 浏览:824
海底捞成功的市场营销案例 浏览:666
培训机构开学招生方案 浏览:341
syb超市创业计划书市场营销 浏览:244
七夕限时相亲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120
金堂市农村电子商务协会 浏览:742
培训楼方案范文 浏览:392
软件项目培训计划实施方案 浏览: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