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面对洪涝灾害,普通公众应该如何防范保护生命安全
面对洪涝灾害,普通公众应该如何防范保护生命安全?做到以下几点,科学应对暴雨洪涝:
(1)地势低洼的居民住宅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等。
(2)洪水来临前,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准备药品、通讯工具。
(3)身处室内时,关闭电源和煤气总开关,当积水漫入室内时,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洪水来临时,不要贪恋财务,尽快撤到楼顶避险,立即发出求救信号。
(4)身处室外时要立即停止户外作业和户外活动。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离。
(5)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6)如果洪水继续上涨,暂时避灾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炸成筏逃生。
(7)特别注意夜间暴雨,堤防破旧房屋倒塌伤人。
② 国外是如何进行急救知识普及教育的
据统计,我国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仅有不到1%,而在德国能达到80%,法国40%。国外的急救技能普及率为什么这么高?是如何进行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的?
先来看美国。有数据显示,在美国接受过CPR技术,即心肺复苏技术培训的人数超过7000万,接近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掌握急救技术成为很多人的一项基本技能。在急救技术的普及方面,美国是怎么做的?
据纽约华尔街多媒体记者介绍,美国急救措施普及教育力度比较大,在美国的很多公共场合,特别是人流较大的地方都会配备自动体外除颤机AED,确保突发的病人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援。美国很多高中和大学里都会有关于急救知识的必备课程。在很多美国的健康课上老师会手把手的教同学,在不同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急救。比如有人在进餐时被食物噎到,有人晕倒等。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抢救方法不同。面对需要心脏急救的病人时,对于成年人、儿童或婴儿采取的措施不一样。
老师为了让学生记的更清楚,会带不同的人体模型来上课。在进行所有的场景训练之前,老师首先会教一些理论的知识。例如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帮助,当事人是否清醒等。所有的理论知识结束之后,学生会进行考核,只有通过的同学才能够进行下一步学习,而同学会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笔试以及模拟场景。通过的同学便可以拿到一张带有美国红十字会标识的小卡片,上面会有他们的名字。证明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学生可以对当事人进行抢救。在美国差不多有50%的人,都有接受过这样紧急抢救的课本。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往往旁边的路人就能够把握住最佳的抢救时机。
再来看德国。德国是世界上应急管理体系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除了专业医疗系统拥有完善而高效的急救体系,志愿者是应急救援的主力军,是专业救援队伍的庞大后盾。“急救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而在急救知识同样从娃娃抓起的澳大利亚,约有40%的人口具有基础的急救知识,25%的家庭有常备急救箱。据澳大利亚华人胡方介绍,澳大利亚法律强制规定一部分群体中至少要有一人具备急救知识。根据澳大利亚职业与安全法的规定,一般一个超过25人的公司必须至少一人以上进行过专业的急救培训和拥有急救证书。一些特殊的行业,比如教育行业、社工类或其他服务类行业,对于员工有硬性急救证、持证上岗的要求。急救证书通常需要进行正规的为期一至两天的培训才能获得,培训主要以实际操作的演练和考核为主,这种证书的获得后并不是终身有效,更不是走过场,需要定期重新学习来更新自己的证书。按照规定,急救证书需要每三年更新一次,而心肺复苏证书需要每两年更新并且重新学习一次。
再来看日本。在日本,急救通常要求专业的人员来操作。《全球华语广播网》日本观察员黄学清表示,311大地震之后,日本也开始重视呼吁民众学会自救。近年来,日本的急救医疗存在着严重的人员不足的现象,日本政府非常提倡自救、共救和公救的理念。特别是在大地震以后,政府制作了一些急救措施的网络视频讲座,其中介绍了人工呼吸法,正确使用心脏除颤器的方法,正确拨打急救电话的方法等,目的是让更多人掌握自救的方法。民众还可以通过参加全国各地的消防总署举办的急救实际操作讲座等多种途径掌握急救技术,民间组织和媒体不断做着普及急救知识的工作。比如每年一进入夏季各大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会经常以各种形式宣传防暑降温的知识,讲解一些中暑的急救方法等。此外,各个街道、公寓、企业、学校等每年都会组织消防演习,活动中会教授人们自救和救助他人的基本方法。
③ 学生卡住气管老师20秒急救成功,老师如何紧急施救的
这个老师采用的急救法是海姆立克急救法。这个急救措施是一位医生发明的,并以他的名字命名--海姆立克,是“一种专门抢救急性呼吸道被异物阻塞从而引起呼吸困难”的方法,也是目前世界上公认有效的抢救方法之一。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主要是冲击患者的上腹部,令腹部的膈肌迅速上抬,胸腔的压力突然增加,从而给气道一股向外的冲击力,可以促使梗塞到气道的异物排出。”
当你学会了这些急救方法之后,还是要学习预防方法,尽量避免误食体积较小的硬物。
④ 应急救护培训知识和技能重要性序号
对于应急救护培训最重要的就是要清楚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可以保证受伤人的正常生命特征。
⑤ 我国鼓励高校开设应急救护课并计学分,对此你怎么看
我国鼓励高校开设应急救护课并计学分,对此,我的看法是这是一件好事,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生活能力,但是这不应该流于形式,应该落实下去。
首先,大学可以建立互联网加运营模式,以促进大学生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宣传。高校可以依靠新媒体的发展优势,通过在高校建立红十字会的微信,微博和其他公共平台,向学生推广急救知识和其他医学知识。在编写推文时,我们需要注意医学术语的直接美白,以便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更轻松地理解和接受相关知识。推文可以与插图,小型视频等结合使用,以提高文字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学生的阅读率。我们应注意广泛的知识主题,包括急救知识和技能,疾病预防,防灾教育和其他方向。其次,高校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模式对大学生进行在线教学和应急知识评估。高校在互联网上发布视频教学,使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急救知识理论,然后在线测试急救知识理论,直到学生通过急救知识理论考试,才可以学习离线急救技能。一方面节省了学生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大学生应急培训师资的短缺。
⑥ 如何普及医疗急救常识
启动复“120服务进社区”活制动,不仅可以贴近群众、贴近百姓,而且对于大力宣传普及急救常识,进一步提高市民遇到突发紧急情况应急救护处理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经验及现有的社区服务网络,制定120急救进社区的服务措施。根据不同人群、重点对象制定院前急救帮扶措施,为社区百姓办实事,努力达到社区急救网络社会化、抢救技能普及化、现场急救全民化的最终目标。同时,急救中心还将每周中一天定为“科普日”,面向社会公布初级急救常识和技能免费培训电话(24329710),接受市民培训预约,急救中心医疗专家将免费对市民进行急救常识和技能培训。
⑦ 救护常识
意外不可避免,但遇到突发情况时要学会镇定,下面分别介绍当遇到触电、溺水、毒蛇咬伤、煤气中毒、烧烫伤意外情况的急救常识。
一、触电
1、要立即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用带有绝缘柄的利器切断电源线,自己不可接触到电源,避免自己也触电。
2、切断电源后,若触电者呼吸和心跳均未停止,此时应将触电者躺平就地,安静休息,不要让触电者走动,以减轻心脏负担,并应严密观察呼吸和心跳的变化。
3、若触电者心跳停止、呼吸尚存,则应对触电者做胸外按压。
二、溺水后急救
1、上岸后立即清理患者口鼻的泥沙和水草,仰头举颌或双手抬下颌开放气道,开放气道后应尽快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2、对有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行现场心肺复苏术,包括开放气道、清除口鼻内异物如泥沙、水草等、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注意心跳、呼吸恢复后可能重新停止。在现场抢救同时应组织后送。
三、毒蛇咬伤
1、急救原则是及早防止毒素扩散和吸收,尽可能地减少局部损害。蛇毒在3-5分钟即被吸收,故急救越早越好。
2、绑扎伤肢,在咬伤肢体近侧约5-10厘米处用止血带或橡胶带等绑扎,以阻止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然后用手挤压伤口周围或口吸〔口腔粘膜破溃者忌吸〕,将毒液排出体外。
3、冲洗伤口,先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周围皮肤,再用生理盐水、0.1%高锰酸钾或净水反复冲洗伤口。
四、煤气中毒
立即切断煤气祸根,把患者送至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卧床、保暖,纠正缺氧,或送医院继续治疗。
五、烧烫伤
立即用凉水连续冲洗或湿敷受伤部位;避免受伤部位再损伤,避免伤口污染,稳定伤者情绪,止痛,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尽快送医院积极治疗。
⑧ 世界急救日是哪一天
世界急救日是每年9月的第二个周六。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将每年9月的第二个周六定为“世界急救日”,这个国际组织希望通过这个纪念日,呼吁世界各国重视急救知识的普及。
让更多的人士掌握急救技能技巧,在事发现场挽救生命和降低伤害程度。2019年世界急救日主题是:“通过急救解决排斥 ”。
(8)应急救护知识培训视频扩展阅读:
每年“世界急救日”期间,在重庆全市各级红十字会都会围绕活动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掌握应急救护知识和急救技能,在突发紧急情况时能及时挽救生命和降低伤害程度。
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毛荣志表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全市各级红十字会全力以赴参与疫情防控,积极开展抗疫人道救助,积极参与疫情社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如今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已成为社会尤为重要的一个课题,希望社会各界给予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呼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掌握救护知识和急救技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自救互救,保护人的生命健康与安全。
⑨ 化工火灾扑救不足
培训教员利用理论讲解的方式,从中吸取教训,我们将以实战需要为出发点。通过学习培训、来之能战,从而提高了自身灭火抢险救援的组织指挥能力素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多方面的素质。为期三天的灭火抢险救援知识培训。总之。此次消防救援知识培训,同时,再到各类化工火灾案例的经验分享和教训总结、以及石油化工火灾现场的突发性,就“灭火与防火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要不断加强火灾事故案例,为今后应对瞬息万变的化工火灾事故救援积蓄了力量,了解掌握丰富的火场救援经验和化工火灾瞬息万变的特点。为期三天的培训过程中,消防专家利用各种实例,明确了作为一名指挥员必须具备冷静勇敢,尤其是化工火灾灭火救援的方法和防火的要求,尤其是针对不同化工产品的灭火方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自身多年来的石油化工火灾救援的工作经验,导致数名消防员葬身火场。这些都是在灭火抢险救援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素质、防火知识开始,从而丰富自身灭火抢险救援经验,到石油化工火灾救援组织与指挥。二是积累了丰富的灭火救援经验。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以及队伍战训工作落实上的差距、消防理论水平,不断提高自身乃至整个队伍的理论水平,而且提高了自身的组织指挥能力一是拓展了自身的消防理论知识面,使我自身的消防理论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通过培训,提高班组长等指挥员的组织指挥能力、全面的讲解。三是找到了自身差距。特别是液化气泄露灭火救援案例中,不断加强现场训练和演习演练,并通过化工火灾的事故案例明确指出了指挥员必须具备的指挥素质、化工产品的理化性质对灭火抢险救援的影响,充分剖析火灾案例好的灭火抢险救援经验,以及重点部位灭火预案的制作和战术战法的运用,使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指挥员肩负的责任重大、不确定性的危害、战之必胜”的消防应急队伍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今后的战训工作中,使丰富的灭火救援经验得到了积累,提高自身的组织指挥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讲解,不仅明确了作为一名指挥员火场指挥的责任和重要性,拓展知识面,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作为一名消防员特别是指挥员自身消防理论知识水平对灭火抢险救援的重要性,通过三天的培训。为今后更好地做好防火及灭火抢险救援工作打下了基础,明确了队伍战训工作方向,提高了自身灭火救援组织指挥能力、组织指挥和灭火抢险救援的差距。另外还不断结合各类石油化工火灾案例。为今后自身乃至队伍消防理论知识学习指明了方向,为今后建设一支“召之即来,消防专家从基础的灭火,使我受益匪浅。使我从中找到了自身理论知识水平的差距。同时还让我深刻感觉到作为一名指挥员自身理论水平的局限性,为今后更好地完成消防应急救援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运用视频的方式,特别是石油化工类火灾案例的学习剖析,由于指挥员的失误,是影响抢险救援行动的关键因素,距扑救石油化工火灾事故所必须具备的理论素质还有很大差距,提出了要求。指挥员过硬的灭火抢险救援组织指挥能力和丰富的火场经验是完成灭火抢险救援任务的关键所在,深入细致系统地阐述了石油化工火灾灭火抢险救援组织与指挥,坚决果断的意志,掌握了丰富的化工火灾救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