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家长如何给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辅导功课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家长如何给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辅导功课?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写作业的问题是很重要的,他的起初的作业水平和他在幼儿园训练的水平有关,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有效训练后,度过一段由幼儿园小朋友到一名勤奋的小学生的身份转换及自我认定以后,所有一年级的学生完成作业的能达到基本的持平。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家长在陪孩子作业时,重点需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② 对刚入学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家长应该怎样做家庭辅导
1、快快乐乐上小学
孩子上小学了,这是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重大事件和转折点。除了在物质上做好一切准备外,家长和教师还要特别注意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良好的情绪氛围。
让孩子对小学生活产生向往、渴望学习、渴望与他人交往,要让孩子感到上学是一件好事,是光荣的、值得骄傲的事。
2、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很显然,上小学后“时间”这个概念会更多地出现在孩子身旁周边较之幼儿园的相对松散的作息时间,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
要培养孩子做事不要拖拉,每天一定要养成按时睡觉的好习惯,使一天的生活富有规律,保证有充足的体力和精力来面对小学生活。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大有益处。而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主要在小学低年级。所以,孩子入学后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习惯。执笔姿势:拇指食指执笔,中指托住笔。坐姿:腰挺直,脚放平,做到四个一(胸离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拇指食指留条缝)。
4、培养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每天除了在学校内完成作业外,到家的第一件事情是应该先做完回家作业,包括口头和笔头的作业。
5、 培养孩子自理习惯。
生活不要包办,养成孩子自己查看课表、整理书包、带好一切学习用品;作业本保持整洁,不乱涂、乱撕等这些习惯的养成与否,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以及今后一个人成功都有重大的影响。
培养好的习惯,就是寻找一种成功的方法,习惯是经过反复增长、反复训练养成的生活方式。大家都知道,孩子的监护人是家长,第一任老师也是家长,学校和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第二任老师。教育孩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配合。
③ 家长辅导一年级的技巧
辅导一年级孩子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耐心,不要大吼大叫、挖苦讽刺;辅导孩子时要允许孩子犯错,这样老师才知道孩子哪里学的不好;这个时期的成绩不重要,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辅导一年级孩子的方法举例:
1、每天晚上抽出5-10个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并在认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组词,积累词语。还可以在组词的基础上说一句话或一段话,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要求学生会读的课文或会背的课文,在家里读或背的时候,家长要给孩子读或背的时间,并且家长要有倾听的时间,并在书上签字。这样,一方面家长督促和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也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沟通。
3、听写写字表里已学过的生字,坚持多听写,多练习,这样学生就会积少成多。不会写,不要责骂孩子,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多些鼓励,少些急躁,因为学习是一个过程。但这并不等于不管或放任自流,督促和表扬同样重要。
4、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学习需要一个广泛的基础,孩子读的书越多,他的知识面就越广,思维就越清晰,智慧就越活跃,学习新知识就会变得越容易。因此,您应该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引导孩子认真阅读,养成孩子广泛阅读的习惯,这将是一辈子的财富。
④ 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必备基本功是什么
刚踏入小学一年级的中小学生爸爸妈妈需要做必备基本功有以下几点:
第一,塑造孩子的个人爱好。但并不是强制性的去报一些兴趣培训班啥的,便是让孩子察觉自己的快乐源泉,对什么有兴趣爱好,在这些方面家长多留意一下。
第六,一定一定要让孩子普遍的阅读,普遍的阅读,包含内容的普遍,方式的普遍。内容层面文学知识历史人文社会发展哲学思想有神话传说童话故事,这种可以让孩子看。即便孩子们不明白,但在心中会种下探寻的种籽,并且成长以后它们会比别人更为的知识层面广一点,这对日后的学习是很有优势的。方式的普遍指的是,并不一味的让孩子去阅读纸版的书本,电视连续剧,纪实片。野生动物园。历史博物馆。都能够让孩子看一看。
第七,家长们有哪些负面情绪,一定不要在孩子们眼前呈现出去。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有着一个多彩的童年的支配权。不必让它们在最幸福的年龄承担了不应该承载的工作压力。
⑤ 孩子刚上一年级 家长应该怎样辅导
第一招:态度决定一切,习惯造就优秀。
刚从幼儿园大班升上一年级,许多孩子的心理还没有及时过渡,因为他们并不真正明白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一些孩子还像在幼儿园那样,回家之后首先是玩,想不起来要先做作业。在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给孩子立下规矩,明确任务:让孩子知道,学习才是首要任务,这个任务没完成,其他的事情都只能靠边站。
有些家长自己不能先从心理上转变,对孩子仍然当幼儿园一样要求,惯孩子,先紧着孩子玩儿,玩够了玩累了才做作业。总觉得反正一年级作业并不多,一会儿就能做完了。这种想法要不得,这会让孩子学习态度松懈,不利于习惯养成。抓早抓小,最利于养成习惯。错过了一年级,孩子变得疲沓起来,家长再来矫正,难度就大了许多。最通俗的比方就是一张白纸和一张涂画过的纸,哪张才能画出最美的画呢?想必大家都能知道。
第二招:鼓励伴随努力,学习需要独立。
简单地说,家长要及时而果断地给孩子精神上“断奶”。也就是,不要事事处处做孩子的依靠。尤其是作业方面,更要从手把手地教甚至代做当中抽离出来,让孩子自行解决问题。
一年级的作业,说起来不难,但真做起来又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于一些懒于动脑,上课听课不专心的孩子来说,更是不容易。但这时候家长可千万不要心软,孩子一央求,就立马把答案说出来。
告诉孩子由易到难,做作业没有必要按部就班,而是按照从会到不会的顺序来进行,先把会做的做对做好,再集中精力去攻克有难度的。
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让孩子逐渐产生自信,原来靠自己一样能解决问题啊。家长再不失时机地夸奖和表扬,甚至给一点小小的激励,比如一颗棒棒糖,答应看一集动画片,孩子就会不知不觉中对自己解决问题上瘾。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伴随终身的。很多孩子之间之所以产生巨大差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
第三招:限时完成作业,养成时间观念。
孩子做作业不单要完成,还要有质量,同时还得讲究速度。家长不能以孩子做完了、做对了为目标,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又好又快完成,效率很重要。
这里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限定时间。每天家长都先检查一下孩子的作业量,预估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规定各门功课完成的时间。
起初,可以观察孩子做作业的状态,家长在一边默默地记时,看看孩子到底在哪些方面耗时较多,有没有磨洋工,什么情况下会开始磨蹭,怎么样才能激励孩子一鼓作气完成?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家长开始有意识地干预,帮孩子改掉作业拖拉、做小动作、分心做其他事情的毛病。
把时间与奖惩结合起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有奖励,完不成就适当惩罚,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也是要从小抓起的。
当然,家长也没有必要太过焦虑,刚一年级就恨不得马上考大学了。学习是长跑,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无所谓赢在起跑线。一年级最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角色转换、心理过渡和习惯养成。家长若能及时帮孩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小大人了,孩子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一样很强烈呢!有了这份心,还怕孩子们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