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汛期来了,防汛安全生产知识你掌握了吗
极端天气下如何保障安全生产
汛期灾害和事故的发生,既有极端天气的客观和不可控原因,也有隐患排查不彻底、预防措施不到位、紧急避险和应急处置不力等原因。要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认真排查隐患和采取预防措施,做好应急准备,加强安全巡查、监测预警和应急值守,发生险情时应立即组织人员疏散或紧急避险,科学施救和应急处置,就可能避免重大人员伤亡,并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小。
企业必须熟知的防汛应对措施
可能受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影响的企业要建立雨季巡视和应急值守制度,接到暴雨灾害预警信息后,要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视,出现重大险情要及时采取措施并立即上报;建立防洪和重大灾害性天气应急预案和疏散避险制度,明确指挥部门和人员、决策程序以及疏散路线、应急避难场所等;授予调度值班人员和一级管理者紧急处置权,发生洪涝灾害和强对流天气时,必须立即停止生产并迅速组织人员安全疏散或紧急避险。
掌握应急避难和自救互救知识
暴雨来临,关闭门窗,防止雨水扑入屋内,一旦进水立即关闭电源、煤气等设备;要熟悉周围环境,避免在低洼地带、山体滑坡威胁区域活动;关注当地气象防汛部门的预报,发现重大征兆或已经发生灾害时,尽快将消息传递出去,争取控制灾害发展和救援。
遭遇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时,要尽量往高处疏散并避开洪水、滑坡、泥石流的下泄通道;如住所可能出现严重水淹,应撤离居所,到安全地方暂避;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大树,高墙等待救援。
在遭遇强对流天气时,要远离易折断的树木、广告牌、高压电线、围墙和危房等;注意街上电力设施,如有电线滑落,即刻远离并马上报告电力部门;遇到危险时,请拨打110求救。
❷ 防洪防汛安全教育
汛期安全教育材料
1. 汛期气候多变、突变、常会出现打雷闪电、大暴雨、冰专雹、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属
2. 汛期易发生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山洪暴发等自然灾害。
3. 要经常收听天气预报,密切注视天气变化,了解掌握灾情预报预测,做好防洪自护。要认真学习有关汛期防灾抗灾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 不到易发生山洪(河溪边、沙滩,低洼处)区域游玩逗留。
5. 不到易发生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危险区域或危房里活动停留。
6. 不到溪、河、池塘、水库等水域戏水、游玩。
7. 需过溪河要找桥梁通过。不要涉水过抗、过溪、过河,更不要冒险抢渡溪河。
8. 不到小溪、河流等水域捕鱼玩耍。
9. 遇到灾害性天气尽量不外出,已出门在外的要寻找安全的地带避灾自护。
10. 要熟记学校应急信号,应急转移路线和地点,需紧急转移时,要听从学校统一指挥,及时有序地安全转移。
11. 途中遇险时,不必惊惶失错,应迅速进行避险自救或寻找求助求救的办法,不能冒险行事。
❸ 防洪防汛安全知识
暴雨来临,关闭门窗,防止雨水扑入屋内,一旦进水立即关闭电源、煤气等设备内。
切断低洼地带有容危险的室外电源。
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的向山坡,高低等处转移。
不要走地下通道或高架桥下面的通道。
不要在流水中行走,15公分深度的流水就能使人跌倒。
在山地如发现水流湍急、混浊及夹杂泥沙时,可能是山洪爆发的前兆,应离开溪涧或河道。
洪水来的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大树,高墙等待救援。
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很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 应该注意避免渡河。还要注意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注意街上电力设施,如有电线滑落,即刻远离并马上报告电力部门。
了解呼救的方法:SOS呼救信号,拨打119求救等。
❹ 关于汛期的知识你知道吗
自入汛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形势复杂,南方持续高温,全国强对流天气多发,台风又组团来袭,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极大威胁。针对公众比较关心的汛期天气气候以及安全生产问题,8月1日中国气象网联合新华网和中国安全生产网,邀请气象专家和安全生产专家做客直播间,为公众详解汛期安全生产那些事儿。
嘉宾: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 李佳英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协调部综合处工程师 王一
主持人:新华网记者李海韵 中国气象报记者叶海英 中国安全生产报记者翟琳
直播平台:微博@中国气象局、一直播、今日头条
统筹策划:颜昕、叶海英、刘佳、王亮、赵丽
记者:今年汛期天气有何特点?有哪些高影响天气?
李佳英:我国汛期总体天气气候呈现三个特点。一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南方洪涝灾害较重。二是高温天气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三是台风生成集中、登陆闽粤台风多。今年汛期出现的高影响天气主要是暴雨、高温和台风。
入汛以来南方地区暴雨过程多,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山洪、滑坡等灾害。6月29日至7月2日,贵州、湖南至江淮一带出现持续强降雨,湘江干流全线、资水中下游、沅江干流全线及洞庭湖区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
有限空间作业属于高风险作业,要按照“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工作程序,确认通风良好、检测达标的情况下可开展作业。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限空间作业中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警,禁止盲目施救。应急人员实施救援时,应当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在确保救援人员自身安全的基础上,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记者:高温天气对生产生活带来哪些不利影响?如何应对?
李佳英:高温天气下因用于防暑降温的水电需求量猛增,造成长时间水电供应紧张,故障频发;旅游、交通、建筑等行业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户外工作人员会出现中暑。
高温天气下作业人员少打赤膊,避免晒伤。图片来源于网络
高温天气对农业的影响尤为严重,高温加剧了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作用,高温少雨同时出现时,就会造成土壤失墒严重,加速旱情发展。同时,持续高温少雨还易引发火灾,对生态环境会造成破坏。
大家应尽量避开在高温时段出行或户外作业;当出现中暑现象时应立即休息,喝凉水降温,病情严重时应立即到医院治疗。高温天气下,墒情偏差农区要及时灌溉,防范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森林覆盖区需防范火灾。
记者:目前正值“七下八上”主汛期,有哪些安全度汛的建议?
王一:一是主汛期正值暑期,旅游出行高峰期,网友要注意旅游出行安全。避免去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提醒各位网友提前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及时调整或改变行程。二是希望大家多关注学习安全出行的常识,确保自身的安全。
以上关于汛期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你深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如果你觉得有用不妨推荐给身边的朋友。
❺ 汛期安全应如何提前防范
每天收看天气预报,提前预知暴雨的来临。关闭门窗,防止雨水过大进入屋内,注意门前积水量,以防房屋被淹。不要触碰任何电源设施,小心触电。不走地下通道,通道积水过多,有安全隐患。不要以身犯险地走在深度的积水区域,你不知道脚底下到底踩着什么,可能踩空导致出现意外。避免在高山和河水的道路开车。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2、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标准: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3、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4、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各镇(街道)和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强化对公众的安全知识宣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力气提升公众的安全风险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网站、报纸等媒体资源,制作一些易于传播、接受的新媒体素材和宣教材料,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汛期、防溺水等安全防范意识,切实提升社会公众对工作、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各类安全风险隐患的认知和自我救护能力,避免造成不该出现的惨痛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