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精神助产术的步骤
“精神助产术”是苏格拉底在讲学和辩论时常采用的方法,他希望通过对话或提问来揭露对方在认识上的矛盾,从而引出每个人心目中的真理。助产术主要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讽刺。他经常与各种人谈话,讨论人们所感兴趣的人生问题。他在与别人谈话中,装作什么也不懂,向别人请教,让人家发表意见。他这样做是为了引导人们发现自己认识中的矛盾,意识到自己思想的混乱,怀疑自己以前的知识,迫使自己积极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第二步是产婆术。这一步的作用在于让对方发现自己认识的混乱并否定原有认识,从而引导他走上正确的道路,逐步得到真理性的认识,形成概念就整个过程而言,它是一种“提问—回答—反诘—修正—再提问……”循环反复的过程。丹麦哲学家克尔恺郭尔(1813——1855)把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归纳为两条规则: 2.:苏格拉底从别人可能比自己聪明、比自己知道得多的假设出发,主动找人谈话。当谈话对象从自以为知到知其所不知时,他却没有失去对参与谈话者能够解决问题的信心,一步一步加以引导,从而最终推出答案,使从学生自以为不知到知其所知。拿他与学生讨论什么是“美德”为例,当学生通过与苏格拉底的讨论得知“美德”并不是他原以为的“美德”而感到非常沮丧时,他继续鼓励学生“如有可能,我将接近这个概念”。在对方不知道“美德”这个概念时,他把话题转入到比“美德”问题更简单的“图形”,使谈话对象触类旁通;当对方意识到美德是“对高贵事物的想望和获得这种事物的能力”时,他又把话题转入到“善”与“恶”。他就这样按照问题本身的逻辑,自然地转入“善”与“恶”的话题,达到“美德即知识”的结论。
『贰』 苏格拉底助产术的步骤
一共就两步,具体解释,请你参考:
步骤
精神助产术
【“精神助产术”是苏格拉底在讲学和辩论时常采用的方法】,他希望通过对话或提问来揭露对方在认识上的矛盾,从而引出每个人心目中的真理。助产术主要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讽刺。他经常与各种人谈话,讨论人们所感兴趣的人生问题。他在与别人谈话中,装作什么也不懂,向别人请教,让人家发表意见。他这样做是为了引导人们发现自己认识中的矛盾,意识到自己思想的混乱,怀疑自己以前的知识,迫使自己积极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第二步是产婆术。这一步的作用在于让对方发现自己认识的混乱并否定原有认识,从而引导他走上正确的道路,逐步得到真理性的认识,形成概念就整个过程而言,它是一种“提问—回答—反诘—修正—再提问……”循环反复的过程。丹麦哲学家克尔恺郭尔(1813——1855)把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归纳为两条规则:
1.使自以为知者知其不知:关于苏格拉底如何使他的对话者从自以为知者到知其不知,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前430——约前354)在<回忆苏格拉底>所载苏格拉底同尤苏戴莫斯关于“正义”的对话中,“助产术”的运用最为典型。尤苏戴莫斯志在成为政治家,苏格拉底有意找他讨论“正义”问题:苏:能否区别正义与非正义?尤:能够。苏:虚伪属于正义还是非正义?欺骗、做坏事、奴役人属于正义还是非正义?尤:非正义。苏:奴役非正义的敌人、欺骗敌人、偷窃敌人的东西,也属于非正义么?尤:不是。苏:是不是可以这样归纳:虚伪、欺骗用在敌人身上,属于正义行为,用在朋友身上属于非正义行为。尤:对。苏:假如在士气低落时,谎称援军来了,儿子生病不肯服药,父亲骗他,把药当饭给他吃,这种行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尤:是正义的。苏:你是说,就是对朋友也不是在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坦率行事的吗?尤:的确不是,如果你允许的话,我宁愿收回我已经说过的话。这个例子说明,苏格拉底提出问题让谈话对象回答,提出与对方的结论相悖的例子,使其自己发现结论的谬误,这是一种“伪证”的办法。
2.使自以为不知者知其所知:苏格拉底从别人可能比自己聪明、比自己知道得多的假设出发,主动找人谈话。当谈话对象从自以为知到知其所不知时,他却没有失去对参与谈话者能够解决问题的信心,一步一步加以引导,从而最终推出答案,使从学生自以为不知到知其所知。拿他与学生讨论什么是“美德”为例,当学生通过与苏格拉底的讨论得知“美德”并不是他原以为的“美德”而感到非常沮丧时,他继续鼓励学生“如有可能,我将接近这个概念”。在对方不知道“美德”这个概念时,他把话题转入到比“美德”问题更简单的“图形”,使谈话对象触类旁通;当对方意识到美德是“对高贵事物的想望和获得这种事物的能力”时,他又把话题转入到“善”与“恶”。他就这样按照问题本身的逻辑,自然地转入“善”与“恶”的话题,达到“美德即知识”的结论。
『叁』 简述苏格拉底助产术教育方法的内容
苏格拉底在同别人谈话、辩论、讨论问题的时候,往往采取一种特殊的形式。他不像别的智者那样,称自己知识丰富,而是说自己一无所知,对任何问题都不懂,只好把问题提出来向别人请教。但当别人回答他的问题时,苏格拉底却对别人的答案进行反驳,弄得对方矛盾百出。最后通过启发,诱导别人把苏格拉底的观点说出来,但苏格拉底却说这个观点不是自己的,而是对方心灵中本来就有的,只是由于肉体的阻碍,才未能明确显现出来。他的作用,不过是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把观点明确而已。苏格拉底把最后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形象地称之为“精神助产术”。
『肆』 助产学主修课程
读助产学习内容和掌握技能
学习并掌握护理学以及妇幼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助产专业技能,成为从事临床助产和母婴保健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学习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德育、英语、信息技术基础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遗传与优生学基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病理学基础、药物应用护理
专业课程模块:护理礼仪、人际沟通、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心理与精神护理、产科学及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母婴保健、急救护理技术.。
通过助产专业学习要达到的技能
以助产专业岗位需求为标准,通过3年学习,毕业生应具有以下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服务态度,并能顺利通过国家执业资格考试。
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保健知识。
2、掌握遗传、优生优育的有关知识及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和法规知识。
3、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
4、具有观察和规范地处理正常分娩、正常产褥、新生儿护理及健康指导的能力,能配合医生进行妊娠诊断、产前检查。
5、具有对难产及产科急、危、重症病人初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
6、具有对护理对象的病情变化、心理反应和药物疗效进行初步观察和处理的基本能力。
7、具有开展母婴保健及计划生育指导的能力。
8、具有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
9、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服务意识。
10、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
11、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自学能力和职业创新能力。
12、具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规范的职业行为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伍』 助产士岗位培训自我小结怎么写
一个大纲,供参考,你可以根据需要删减。
自我小结
一,培训情况概述、培训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二,思想认识、培训纪律等
三,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我将在以后,继续努力,不断提高
『陆』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是什么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以独特的教导方式启迪人们对问题的思考,实则体现了人文精神,即一切都经自己思考。他要求他的对手给出关于这些问题的一个概括性说明和总体性定义。当他得到这类定义或说法时,他会进一步问更多的问题,以显示这个定义可能有的弱点。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和科学理性主义主流传统的开创者。他对每一事物都提出“什么是……?”的问题。这种提问题的方式意味着要探究事物的本性(自然)。
优点:
1、它被称为最早意义上的“发现法”。苏格拉底在谈话时常采用讨论的方式,通过问答、交谈、或争论法来表明自己的观点,不直接向学生传授具体的知识。
2、“助产术”有利于调动老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助产术”既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又要求老师在旁边对学生加以引导、鼓励和协助。
3、“产婆术”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家和教师的任务并不是要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做一个新生思想的“产婆”。
『柒』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到底几个步骤
两个步骤。
1、使自以为知者知其不知
关于苏格拉底如何使他的对话者从自以为知者到知其不知,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前430——约前354)在《回忆苏格拉底》所载苏格拉底同尤苏戴莫斯关于“正义”的对话中,“助产术”的运用最为典型。
尤苏戴莫斯志在成为政治家,苏格拉底有意找他讨论“正义”问题:苏:能否区别正义与非正义?尤:能够。苏:虚伪属于正义还是非正义?欺骗、做坏事、奴役人属于正义还是非正义?尤:非正义。
苏:奴役非正义的敌人、欺骗敌人、偷窃敌人的东西,也属于非正义么?尤:不是。苏:是不是可以这样归纳:虚伪、欺骗用在敌人身上,属于正义行为,用在朋友身上属于非正义行为。
尤:对。苏:假如在士气低落时,谎称援军来了,儿子生病不肯服药,父亲骗他,把药当饭给他吃,这种行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尤:是正义的。
苏:你是说,就是对朋友也不是在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坦率行事的吗?尤:的确不是,如果你允许的话,我宁愿收回我已经说过的话。
这个例子说明,苏格拉底提出问题让谈话对象回答,提出与对方的结论相悖的例子,使其自己发现结论的谬误,这是一种“伪证”的办法。
2、使自以为不知者知其所知
苏格拉底从别人可能比自己聪明、比自己知道得多的假设出发,主动找人谈话。当谈话对象从自以为知到知其所不知时,他却没有失去对参与谈话者能够解决问题的信心,一步一步加以引导,从而最终推出答案,使从学生自以为不知到知其所知。
拿他与学生讨论什么是“美德”为例,当学生通过与苏格拉底的讨论得知“美德”并不是他原以为的“美德”而感到非常沮丧时,他继续鼓励学生“如有可能,我将接近这个概念”。
在对方不知道“美德”这个概念时,他把话题转入到比“美德”问题更简单的“图形”,使谈话对象触类旁通;当对方意识到美德是“对高贵事物的想望和获得这种事物的能力”时,他又把话题转入到“善”与“恶”。
他就这样按照问题本身的逻辑,自然地转入“善”与“恶”的话题,达到“美德即知识”的结论。
(7)助产术培训计划扩展阅读:
优点:
1、被称为最早意义上的“发现法”。
苏格拉底在谈话时常采用讨论的方式,通过问答、交谈、或争论法来表明自己的观点,不直接向学生传授具体的知识。
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错了,不直接指出错在哪里和为什么错,而只是提出暗示性的补充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
从这个意义上说,“助产术”是最早的“发现法”。
“发现法”的提出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同时也有利于老师与学生交流思想、探讨问题。
2、“助产术”有利于调动老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助产术”既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又要求老师在旁边对学生加以引导、鼓励和协助。
就像在助产的过程中一样,如果只有产婆单方面的引导,或者只有产妇一方使力都不能顺利产下孩子。
同样的道理,在教育过程中,缺少教师或学生任何一方的努力都不能产下“真理”,因为苏格拉底认为真理就像母胎里的孩子,藏在于每个人的心中,获得真理的过程就是真理生产的过程。
3、“产婆术”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家和教师的任务并不是要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做一个新生思想的“产婆”。
真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中,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身上发现真理。[4]40教师的任务是帮助人们去发现存在于人们内心的真理,帮助人们发现自身的潜在能力。
“产婆”式的教育方法,就是为了唤醒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