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计划免疫每月的培训内容资料!!!!急急急
2012年10月份的生物制品接种计划仍按市站计划进行。接种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执行,实行每月接种制度。为圆满完成本次接种任务,现将有关事项具体说明如下:
一、卡介苗:出生后24小时内初免一针,在出生医院与乙肝疫苗同时分臂接种,剂量0.1毫升,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内注射,利用率达60%以上,接种率要求达到98%以上。
二、脊灰疫苗:对满两个月以上的儿童初服,共服三次,每次间隔一个月,对4周岁儿童进行加强,要求做到看服到肚,严禁家长取苗回家喂服或委托他人捎苗。初免接种率达到98%以上,加强接种率达到95%以上。
三、麻疹疫苗:对出生8个足月以上儿童初种一针,1.5-2岁复种,6岁加强免疫,剂量均为0.5ml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要求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90%以上,初免接种率达到98%以上,加强接种率达到95%以上。8个月初免全部使用麻疹疫苗,1.5-2岁复种,6岁加强免疫.
四、百白破三联制剂:对出生3足月以上儿童进行初种,全程三针,每次间隔一个月,对1岁半至2岁儿童进行加强,剂量均为0.5ml ,〈抽前务必将安瓿摇匀〉臀部深部肌肉注射,要求接种率达到98%以上。对6岁儿童加强免疫用白破二联疫苗,剂量为0.5ml,要求接种率达到95%以上。
五、乙肝疫苗:对新生儿进行初种,全程三针,按“0、1、6”程序进行,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首针要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首针接种及时率要求达到90%以上,三针全程免疫接种率要求达到95%以上。对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HBIG(200IU)一针,同时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分不同部位注射,推荐使用酵母10ug乙肝疫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计划内乙肝疫苗。
六、风疹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全程免疫两针,8-18个月龄初免、6岁加强,可以使用麻腮风三联疫苗或麻风二联疫苗代替,接种率要求达到90%以上。
七、甲肝疫苗:实行“0、6”两针免疫。即1周岁初免一针,一岁半加强一针,接种率要求达到98%以上。
八、流脑疫苗:对6个月至18月龄儿童初免两针,两次间隔时间不少于3个月,3岁、6岁各加强一针,3岁加强时应与第2剂接种时间间隔1年以上,6岁加强时与第3剂间隔3年以上,均随月接种门诊进行。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初免接种率要求达到98%以上,加强接种率要求达到95%以上。初免使用A群流脑疫苗,3、6岁加强免疫使用A+C群流脑疫苗,接种A+C群流脑疫苗3年内避免重复接种。
九、乙脑疫苗:8个月初免一针, 18-24月和6岁各加强免疫一针,剂量均为0.5毫升。随月接种门诊进行(7、8、9三个月除外),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基础全程接种率达到98%以上,加强免疫达到95%以上。
十、流腮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列入预防接种门诊常规接种范围,免疫程序为全程两针免疫,即8-18个月龄初免、6岁加强,推荐使用麻腮风三联疫苗或麻腮二联疫苗,两针免疫接种率要求达到90%以上。
十一、如需要同时接种两种以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严禁将几种疫苗混合吸入1支注射器内接种。2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至少间隔4周再接种。
② 免疫规划常规资料类型分为哪几种
根据2009年全国重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部署会议、全省疾控与卫生应急工作会议精神,依据卫生部确立的我省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新目标和新任务, 2009年全省免疫规划工作,要以全面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各项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全面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做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为工作重点,不断提高免疫规划管理与服务水平,强化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深入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做好新增疫苗的规范接种。
(一)认真执行2008年中央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湖北省(2009年)项目实施方案
1、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卫疾控发〔2007〕305 号)、《2008 年湖北省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方案》(鄂卫办发〔2008〕1 号)规定的免疫程序,为适龄儿童提供常规预防接种服务。
(1)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流脑(A 群和A+C 群)、乙脑减毒活疫苗等疫苗继续在全省范围实施;
(2)甲肝减毒活疫苗,在11个市对适龄儿童接种。即继续在鄂州、恩施、十堰、神农架林区、黄冈、咸宁、孝感7 个地区,对适龄儿童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增加在黄石、天门、潜江、仙桃4个地区,对适龄儿童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免费接种具体要求:在黄石市、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对达到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的适龄儿童(从2009年4月1日起,满18月龄儿童),由当地预防接种服务单位免费提供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服务;在黄石市、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对2009年1月1日至4月1日,达到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而没有接种的适龄儿童,由当地预防接种服务单位免费提供甲肝减毒活疫苗补种服务。
(3)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在全省为适龄儿童接种。首先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第3、4剂次,不足部分继续使用全细胞百白破疫苗。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第3剂接种具体要求:对达到接种第3剂次全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的适龄儿童(从2009年4月1日起,满5月龄儿童),由预防接种服务单位免费提供无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接种服务。
(4)麻腮风疫苗,仍采用过渡期免疫方案,即8月龄接种麻风疫苗,18~24月龄接种麻腮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
2、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覆盖全省8月龄~14岁儿童,每名儿童接种1剂次。(具体方案另发)
3、钩体疫苗应急接种:2008年发生钩端螺旋体疫情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爆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具体方案另发)
(二)完成2009年湖北省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目标
以乡为单位,适龄儿童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率达到90%以上,其他免疫规划常规疫苗预防接种率达到85%以上(据2009年全省疾控与卫生应急工作会议上张瑜副厅长讲话要求)。
(三)加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技术保障
1、强化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知识的培训,确保规范执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要继续加强对预防接种人员的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尤其是要提高其对国家免疫规划程序的理解,提高其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
2、加强疫苗的分发与使用、冷链建设、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等方面的管理。
二、全面完成儿童预防接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1、要完成2009 年全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工作目标,即到2009年6月份前,全省所有乡镇卫生院以上的预防接种服务机构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
2、为保证目标的实现,要全面完成全省各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建设评估验收工作。审核内容包括软件、硬件、维护、数据质量、数据完整性等方面。首先,县级所有接种单位自评合格后,再由市级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估,合格后报省卫生厅,最后由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开展抽查、评估。
3、启动省、市级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工作。省级平台09年要完成设计方案、招标采购、基础建设等工作,为省级平台的全面建设与运行打下基础;省级财政已对各市平台建设安排了补助经费,各市应积极开展本市的平台建设,以利于对预防接种个案的分析、管理与利用。
三、有效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大力推进麻疹消除工作。
今年是我省实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非常关键的一年,只有在保证有效完成本年度麻疹控制方案的基础上,后续行动计划才可能行之有效。
1、常规免疫工作不能懈怠。应严格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以及我省实施方案的要求,切实做好含麻疹成份疫苗2针次常规免疫接种工作,确保15岁以下儿童以乡镇为单位全程免疫率达到95%以上。保证在上半年将麻疹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便于集中力量在下半年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2、按照国家的总体安排,我省今年将实施一次全面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根据我省疫情分布情况,国家确定我省的目标人群为8月龄-14岁儿童,按照16.8%的构成比、2007年底我省6070万人口数(数据源自《湖北省统计年鉴》)来估算,我省目标人口数将超过1000万人,工作量将非常之重,而这次工作进行的效果将直接影响我省整个麻疹消除计划,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
(1)当好政府参谋,积极争取政策、经费与组织保障;
(2)认真做好本地方案,严格开展技术培训,保证工作有序进行;
(3)加强宣传,积极获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参与配合;
(4)切实进行摸底调查,保证本次惠民行动真正覆盖到每一个适龄儿童;
(5)严格实施前期、实施中期、实施后期工作督导,实现95%以上接种率的行动目标。
3、实施麻疹监测新方案:为配套麻疹消除行动,国家对麻疹监测方案进行了修订,对麻疹监测指标、监测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省各级都要加强培训,并规范执行。
从4月1日起,启用麻疹单病/专病监测系统,报告疑似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与实验室检测信息。
四、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为巩固无脊灰工作成果,需继续加大消灭脊灰的免疫、监测与管理三大措施的力度,防范脊灰野毒株的输入和VDPV的传播流行。
(一)免疫接种
1、继续做好适龄儿童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工作,保持高水平的全程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2、根据全省总体安排,在部分地区开展0-3岁儿童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其它地区将开展查漏补种工作,进一步巩固免疫屏障,消除“免疫空白”。
(二)AFP监测
1、保持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与及时性。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按照省卫生厅的要求,每年组织4次以上的AFP病例监测专项督导检查,对检查结果与监测情况定期通报。各级疾控中心要注意安排专人、专班,认真执行工作制度,坚持工作规范化,完成每旬主动监测的工作任务;同时还应加大对医疗机构的培训范围与培训质量,使工作人员切实掌握各项技术要求。以市为单位,各项监测指标要达到卫生部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要求。
2、提高合格便标本的采集率,同时要确保标本的运送条件,及时送达脊灰实验室。
(三)消灭脊灰资料的收集整理
按时完成消灭脊灰证实年度报告。
五、切实抓好免疫预防基础管理。
免疫预防基础管理是免疫规划各项工作的基础平台,只有将这一基础打牢,才能保证免疫规划有序、有效实施,才能确保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公平性、均等化得以体现。
(一)疫苗、注射器管理
1、逐级按时上报计划:包括年度使用计划,以及疫苗半年调整计划;
2、及时、规范分发疫苗:需按照逐级配送的原则规范运送疫苗;
3、规范疫苗的使用管理:对疫苗不可只发放,不管理。应使用规范表格对疫苗的入库、使用、库存情况进行动态监控与管理,保证疫苗分发计划有据可依。同时要实行疫苗、注射器专人负责、专帐管理,并规范疫苗、注射器微机化管理工作。
(二)冷链使用管理
认真对疫苗贮存、运输过程进行温度监测、记录,加强库房管理,完善领发手续。
(三)预防接种管理
1、继续做好常规接种率监测、报告和评价工作,提高常规接种率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2、开展接种率调查,及时发现问题,促进工作。
3、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应认真执行《湖北省城镇流动人口适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管理办法(试行)》,及时开展主动搜索,为流动人口提供方便、周到的服务。在借鉴先进地区流动人口免疫预防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制订适合当地实际的流动人口免疫预防管理办法。
(四)预防接种门诊建设
1、加强区域规划工作。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后,接种疫苗种类、针次增加,部分地区现有的预防接种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要求,要依照“区域规划、合理布局、定点接种、规范管理”原则,对接种机构进行重新规划,以保证服务的及时性、便利性,对服务运行时间进行合理调整。
2、规范门诊建设。依据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门诊的建设要进一步规范,以保证预防接种安全、有序、规范展开,满足大众对预防接种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服务环境不断增长的需求。
(五)人群抗体水平和疫苗免疫效果监测
各级疾控机构应积极开展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及疫苗免疫效果监测工作,评价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辖区人群抗体水平,及时评价疫苗接种效果,为改进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六、认真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和处理
随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不断提高,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数量也会相应增加,应引起高度重视。
1、各地要加强监测,对出现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立即报告,要全面开展AEFI网络直报。
2、省级、设区的市级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及时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并按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湖北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管理办法(试行)》,开展调查、诊断和处理。
七、加大免疫规划宣传力度
1、要加大对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免疫预防知识的培训,获得更广泛的群众理解、支持和配合,使更多的儿童享受到国家的政策的关怀;
2、要充分利用“4.25预防接种宣传日”,为麻疹消除、乙肝控制等活动营造社会关注氛围。
八、加强其它疫苗针对疾病的监测与控制
(一)乙型病毒性肝炎
1、继续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
2、完成全省对2002 年1 月以后出生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查漏补种收尾工作;
3、按时完成本地和本单位GAVI项目/乙肝纳入免疫规划半年和年度工作进展报告。
4、2008年要继续做好产科接种点的管理工作,加强对非住院分娩儿童乙肝疫苗及时接种。
5、要加强对15岁以下乙肝新发病例的监测工作,完善病例的个案调查,提高病例调查完整率。
(二)甲型病毒性肝炎
1、做好甲肝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接种工作;
2、密切关注甲肝疫情,及时发现聚集性病例(指1个乡镇或街道在1个最长潜伏期内报告2例以上病例),及时、有效控制疫情的发生与蔓延。
(三)加强乙脑与流脑预防与控制
1、提高流脑、乙脑疫苗接种率。
2、加强流脑、乙脑的病例监测工作。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期采集样本,以提高病原分离率。及时发现聚集性病例,并及时有效处理聚集性病例,防治疫情的蔓延。
3、加强流脑、乙脑病例个案调查信息的网络直报,确保报告资料的完整性与及时性。
(四)新生儿破伤风、白喉和百日咳
1、加强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白喉和百日咳病例的个案调查和主动监测工作,防止病例漏报。
2、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做好适龄儿童百白破疫苗常规免疫工作,提高全程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五)风疹、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
1、根据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做好含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接种工作。
2、加强风疹、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疫情监测,及早发现疫情,尤其要关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重点场所疫情趋势,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做好暴发处置。
(六)狂犬病和水痘
1、要加强对狂犬病监测,及时上报狂犬病病例个案调查;按时上报狂犬病暴露后的门诊处置情况报表。
2、规范狂犬病暴露后处置(伤口的正确处理,抗免/抗血清的正确使用,过敏反应的抢救等)。
九、严格儿童接种证查验与补证工作
1、应加强与教育部门的沟通与协作,积极做好培训与技术指导,协助教育部门和学校及时开展新入学(托)儿童接种证查验工作;
2、做好疫苗补种工作。
3、查验和补种工作结束后,要及时、规范填写与统计登记报表,并逐级审核上报。
十、开展绩效考核,达到国家评估标准
今年2月份,省卫生厅已向卫生部正式申请加入卫生部首批绩效考核单位,省卫生厅将在2009-2010年内,对各市州进行一轮考核,并在2009年完成7-8个市的考核工作。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中对疾控机构免疫规划开展情况的考核招标具体如下:冷链运转管理使用完好率(指标要求:100%)、疫苗接种率(指标要求:达到国家要求)、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指标要求:≥90%)、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规范处置率(指标要求:≥90%)、以及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指标要求:≥80%)、五岁以下儿童表面抗原携带率(指标要求:<1%)。
各地需加强重视,对照国家标准,提出本地区本单位的落实计划, 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国家考核标准。
③ 2012年传染病防制工作计划的内容
一、医院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要着重规范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程序,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加大对疫情信息的利用,加强疫情预测预警,为我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及时、准确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1、高度重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落实各项制度,强化责任意识,确保直报网络正常运行。对每个网络直报单位要进行网络直报技术现场工作指导,提高网络直报工作质量。促使网络直报月报告率达100%。
2、定期对疫情进行分析,全面掌握辖区内的疫情动态,每日对门诊日志进行审核,每月5日、15日、25日对门诊日志实行双填字制度,定期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信息报告质量进行评价,包括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重卡等情况。
3、加强传染病疫情的预测预警工作,定期及时书写预测预报报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局,充分利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对传染病信息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浏览报告卡片,主动搜索报告病例的聚集现象,及时发现潜在的传染病暴发,特别是出现时间、空间等病例聚集情况时,要实时做出预警。对网络直报预警系统每日浏览一次,同时对存在预警信息进行核实,如是暴发疫情,要迅速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并将结果反馈至市疾控中心。切实做到传染病监测完成率达100%;暴发疫情、散发疫情规范处置,暴发疫情调查率达100%。
4、继续指导辖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规范门诊登记、传染病疫情信息核对、传染病报告卡的填报、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等工作,明确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确保医疗卫生机构相关科室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衔接,保证疫情报告及时、科学、准确,杜绝迟报、瞒报、漏报现象发生。促使疫情报告督导覆盖率达100%;医疗机构无传染病漏报。同时,严格遵循《全国传染病疫情漏报调查方案》要求,每年要开展一次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漏报调查,评估辖区传染病疫情报告现状,并将调查结果及时上报市疾病控制中心。
5、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每天必须不少于2次上网审核直报单位所报卡片,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及时审核卡片之外,还要求每天15:00之前的报告卡15:00之前必须审核。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点每天15:00之前诊断的报告卡必须当日进行网络直报。疫情直报点对疑似病例要及时进行核实订正;对逻辑错误卡片要及时进行核实订正;在每日审卡完成后,对年初至当日已确认的卡片进行查重;每日查看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公告栏,对上级相关工作要求做出安排部署和落实,并做好工作记录;每月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卡和统计报表导出后,以电子文档形式保存。
6、接到职责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后,要立即对信息进行审核。信息确实者应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其中,事件相关信息级别只能选择未分级。在网络直报的同时,立即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县卫生局和县疾控中心,并配合县疾控中心在进行网络直报的第二个工作日之前对所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级确认,并于分级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订正分级。
7、按照《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要求,逐步做好死亡病例监测工作。
二、传染病防制工作
(一)人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
1、要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的管理,密切注视呼吸发热病人的动态情况,督导检查辖区内呼吸发热门诊做好病人就诊登记,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2、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按照卫生部发布的《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要求,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排查和管理工作。要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的诊疗、预防控制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早期发现病人的意识和诊疗能力。一旦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医院应在12小时内组织专家会诊,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3、继续开展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及时掌握人群中流感样病例的发生及其流行特征,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控制流感或流感样病例的暴发或流行。
4、强化与教育系统的协作配合,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学校、托幼机构建立流感、水痘、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落实晨检和缺课登记制度。一旦学校、托幼机构出现发热、咳嗽、皮疹等相关症状聚集性发病现象,要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置,确诊疫情后指导学校做好消毒和密切接触者管理,必要时进行预防接种。若突发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要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按规定进行事件的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5、及时开展免疫接种,做好重点人群的保护工作。各预防接种门诊要充分认识流感、水痘、肺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疫苗接种的重要性,积极做好组织、宣传、发动工作,让群众充分认识疫苗接种的重要意义,自觉接种疫苗,提高重点人群的保护率。
(二)急性肠道传染病
要高度重视我县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统一部署,要严防霍乱、手足口病等急性肠道传染病暴发事件的发生。
1、各村卫生室要强化工作责任,专人负责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要完善急性肠道传染病各项应急预案,理顺肠道传染病工作流程。要建立健全肠道传染病应急机动队,并做好机动队培训、演练工作,提升应急机动队应急处置能力,同时要配备必要的药械、交通工具及个人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切实做好急性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2、加强腹泻病门诊监测工作
加强对腹泻病门诊和专桌的督导、管理工作,腹泻病门诊实行独立区域,2012年5月1日~10月31日实行24小时开诊。要强化医疗机构全员培训工作,认真执行预检分诊制度,腹泻症状病人首先要到腹泻病门诊排查治疗,确保及时发现和隔离急性肠道传染病病人。腹泻病门诊医务、检验人员要熟练掌握腹泻病诊断、治疗、抢救、检验、疫情报告、抢救知识,认真做好腹泻病人的就诊专册登记,做到“有泻必登、有泻必查、有泻必治、有泻必报”,不得有任何漏项。县级腹泻病门诊霍乱快诊率必须达到100%,可疑标本必须经由检验人员或腹泻病门诊医务人员按要求封存,详细登记基本资料后,及时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鉴定。
3、加强疫情报告,严格疫情处理
各村卫生室及本科室要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发现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要用最快办法逐级向县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要尽快上送菌株进行鉴定。对霍乱疫情,要按照卫生部《霍乱防治手册》的具体要求,及时进行处理。其工作重点是迅速划定疫点、疫区,严格隔离、彻底治疗病人和带菌者,快速灭蝇、彻底消毒饮水和外环境,对密切接触者及疫区的现症腹泻病人采便检验和预防性服药,搞好环境和食品卫生。
5、认真做好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痢疾、伤寒等的监测和防控
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对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痢疾、伤寒等的防治工作,开展全员培训做好传染病预检分诊和诊治,轻症病例以门诊对症治疗为主。对重症病例应迅速转入上级医疗机构住院治疗,重点救治,同时采集标本送检。要加强对其他传染病的监测与管理,掌握疫情动态,提高对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处理能力。
6、卫生宣教
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利用广播、宣传单、黑板报、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和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以提高群众的防病能力和自我保健意识;各腹泻病门诊要在5-10月份经常进行预防肠道传染病卫生知识宣传。要印发预防肠道传染病知识宣传单,做好重点人群的预防霍乱、手足口病等急性肠道传染病健康教育工作。
(三)自然疫源性疾病
1、狂犬病防治工作
(1)我院按照《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设置规范(试行)》和《旬阳县疾控中心狂犬病监测方案》等要求,加强对辖区医疗机构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的技术指导,及时掌握暴露数量和处置情况。各村卫生室狂犬病门诊要每月5日前将上月狂犬病暴露人群门诊登记情况形成文档,同时汇总上月暴露和处置情况加盖单位公章后上报甘溪中心卫生院。
(2)科学有效处置疑似狂犬伤人事件,遏制狂犬病疫情;发现可疑犬伤人事件要立即报告县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组织人员对暴露人员根据暴露程度,进行相应处理。
2、乙脑防治工作
(1)广泛开展卫生宣传,在流行季节做好防病措施,教育群众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2)加强乙脑疫苗接种,保护重点人群。
(3)加强业务培训,强化医疗机构培训,及时发现和转诊病人,坚决避免延误治疗现象发生。要加强疫情报告,防止漏报和迟报,要做好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控制发病率和病死率;发现疫情,要尽快进行调查和处理。发现暴发和出现死亡病例,要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及时上报调查处理报告。
3、钩体病防治工作
(1)在流行季节前广泛开展宣传,提高群众(特别是农民)对该病的防病知识的知晓率,教育群众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2)加强疫苗接种,保护重点人群。
(3)加强医疗机构业务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此病诊疗水平,及时发现和转诊病人,坚决避免延误治疗现象发生。要加强疫情报告,防止漏报和迟报,要做好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控制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发现疫情,要尽快进行调查和处理。发现暴发和出现死亡病例,要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及时上报调查处理报告。
(四)传染病检验检测工作
按照各种传染病检验检测工作要求,为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及时得到传染病实验室检测支持,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各村卫生室要配合甘溪中心卫生院,努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的实验室样品采集,对麻疹、乙脑、钩体病等我县高发传染病要采集血液标本。
三、应急机制建设
1、举办重点传染病防制培训,以逐级培训机制继续加强基层的应对能力;
2、开展那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置的演练,提高应对突发重大疫情、传染病暴发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做好防护物资准备和后勤保障工作,及时预测预警,规范处理、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
四、传染病防控督导工作
将认真履行“对医疗机构开展技术指导、督导评价和培训”工作职能,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并将各项传染病防控工作任务纳入对医疗卫生机构定期督导中,至少每季度1次开展一次工作督导,发现解决问题,及时下发通报,促进传染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甘溪中心卫生院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日
④ 山东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计划
2010年全县公共卫生工作以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不雅,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牢牢围绕“推进新医改,创立卫生强县”的总目标,强化职能,突出重点,敦实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高公共卫生办理服务水平,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履职能力
1、加强县级公共卫生机构建设。积极参谋,争取尽快落实县疾控中心等机构的增编工作,起劲使公共卫生机构人、财、物保障到位。同时完善内部办理制度,加强工作绩效评价。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的培训、指导和考核,各项公共卫生工作与社区卫生、新农合有机结合,真正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沉,重在预防”。
二、加强镇(街道)公共卫生机构建设办理。按照一个镇(街道)办妥一所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的要求,根据行政地区划分调整的实际,实时理顺镇级公共卫生办理体制。结合医改,做好镇级公共卫生职员的定编、定岗,明确工作任务,落实际工作员和工作经费。在继续改善硬件前提的同时,切实加强运行办理,提高软体水平。完善工作制度,严格职员准入,强化营业培训,提高工作能力。
3、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当真贯彻实施我县医改方案,研究出台促进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意见。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至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居平易近康健行为实施干预,减少主要康健危险因素,有用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措置能力,使全体居平易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4、进一步深化社区责任大夫制度。进一步明确社区责任大夫的工作任务和考核机制,在继续抓好“一镇一品、一站一特色”特色服务的同时,开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示范中心、示范站创立活动,以点带面,促进全县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完善联结员制度、例会制度、月报制和信息传递制等四项制度推进工作的落实,开展年度“十佳社区责任大夫”评比活动。积极发挥社区慢性病防治指导组的作用,强化培训、指导与考核,切实加强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进一步推动都会社区责任大夫制度的落实。以深化社区责任大夫制度为抓手,注重工作内涵和质量,抓好规范,提高服务水平。以镇(街道)为单位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标率达90%以上。
五、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引进,加强中层干部和学科带头人培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上挂下派等途经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争取用三年时间对县镇公共卫生机构中层以上骨干职员轮训一遍。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内部培训,起劲提升公共卫生队伍整体营业水安然平静综合本质。各营业条线要分头制定培训计划,对基层公共卫生职员开展系统培训,切实提高工作能力。
6、加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办理工作。完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开展应急模拟演练,提高应急能力。
二、监督与服务相结合,切实加强卫生监督工作
7、深入开展“十小”行业小餐饮整顿和规范工作,巩固餐饮消费领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充分整合卫生监督资源,完善卫生监督巡查制。突出重点,狠抓薄弱环节,通过卫生常识培训、上门技术指导、反复督促、行政处罚等多种手段,起劲提高小餐饮的基本卫生设施和经营者的自身卫生办理水平,确保95%小餐饮达到整治要求。
八、当真学习贯彻《食品安全法》。切实履行食品安全法律法例付与卫生部分的工作职责,加强监视检测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强化信息陈诉,规范应急措置。加强餐饮食品安全日常羁系,加大对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冲击力度,强化食品及原料采购索证制度。加强对学校、企业、建筑工地食堂的监督办理,完善农村家子聚餐申报和办理制度。倡导行业自律,完善食品卫生办理员制度,逐步扩大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办理范围,继续推进大中型餐饮业和学校食堂实施“五常法”办理,起劲提高食品出产经营单位的自身办理水平。
9、深入宣传贯彻《生业病防治法》。以“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步履”为载体,围绕“四个一”要求(委托生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一次生业病危害因素检验测定评价;组织劳动者进行一次生业康健体检;组织劳动者进行一次生业病防治常识培训;建立一套生业卫生办理台帐),狠抓生业卫生安全。促进出产经营单位落实生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加强对生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监督办理,全面治理生业病危害防治的薄弱环节,当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改善工作场所作业环境,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建立生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保护在业职员康健权益。争取将生业病防治纳入我县重至公共卫生项目。
10、加大对传染病防治和医疗服务市场的羁系力度。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执法,为传染病、地方病防治提供法律保障。继续推广中小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分级羁系标准样式,着力探索和建立医疗卫生服务市场长效羁系机制。加强对医疗废料措置的监督办理。加强对医疗广告的羁系,严厉冲击非法行医,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尤其是加大对农村、外来职员聚集地、城郊结合部非法行医的冲击力度。加强对医务职员法律法例培训,强化依法执业意识,规范执业行为。做好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相关工作。
11、加强学校卫生监督监视检测。当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例,加强对学校饮食卫生、饮用水卫生、传染病办理等的监督监视检测,在教育部分实施学校食品准入制度中加强对食品采购准入羁系,提高学校卫生工作水平,起劲保障学生身体康健。
1二、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办理。当真贯彻《公共场所卫生办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法例,全面实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办理,重点加强公共场所用具消毒和安全套放置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城乡集中式供水单位的监督监视检测。
13、加强卫生法制和普法工作。加强卫生法制机构建设和卫生法制职员的培养。广泛开展卫生法律常识的宣传和培训。强化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执法程序,规范卫生行政审批,提高执法文书质量,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卫生监督行为。完善卫生行政许可现场审查内部工作程序。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为,加强卫生监督稽查工作。
三、强化职能,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水平
14、加强疫情监视检测、陈诉,实时措置突发疫情。进一步落实疫情陈诉责任制,加强各类突发疫情的日常监视检测,实时进行疫情预警预报。做到突发疫情苗子实时发现、实时陈诉和实时措置,起劲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降低突发疫情对公众康健和社会的危害。
1五、切实做好以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性耳下腺炎等为重点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演练,不断强化工作职员预防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意识和技术水平。规范开展甲流监视检测和疫情措置,安全有序有用做好甲流疫苗接种,全力做好学校、敬老院等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县级医院要规范开设发热给不住院病人看病的,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的主动监视检测,实行早期预警。要加强传染源的办理,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16、继续做好以霍乱、手足口病等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规范肠道给不住院病人看病的工作,加强腹泻病人诊治办理,增强霍乱监视检测灵敏度。高度重视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加强手足口病疫情的监视检测和措置,狠抓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
17、当真落实我县常见传染病常态下的各项办理措施。尤其要加强麻疹、流行性耳下腺炎、风疹、牛痘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肝、手足口病、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等急性肠道传染病散发疫情的措置,全面落实发生在重点人群、重点单位、重点场所的散发疫情控制措施,防止疾病爆发流行。
1八、继续做好艾滋病、性病、肝炎防治工作。当真贯彻《浙江省艾滋病防治条例》,以强化宣传、规范监视检测、行为干预为手段,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起劲提高群众艾滋病防治常识晓得率。实时发现、办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加强美沙酮给不住院病人看病的的规范化建设与办理。进一步探索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行为干预工作。加强医护职员生业暴露防护工作,起劲提升应对能力。加强对性病、肝炎的防治工作。
19、加大结核病防治工作力度。当真实施浙江省结核病防治项目和第五轮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落实结核病控制经费和项目配套经费。加强项目规范办理和督导评估,起劲提高项目实施质量。加大归口办理工作力度,当真落实疑似肺结核病人的发现、陈诉、登记和转诊工作。
20、加强免疫预防工作。把新房平易近计划免疫工作作为工作重点,深入实施卫生部与结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外来人口免疫预防办理策略与服务标准样式”互助项目。完善同新房平易近部分的工作协作机制,加强同教育部分的协作和配合,加强入学、入托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补证和学生的查漏补种工作。继续改善硬件前提和服务水平,开展规范化预防接种给不住院病人看病的和星级预防接种给不住院病人看病的创立工作,强化预防接种给不住院病人看病的规范化建设和办理。加强预防接种日的办理,科学合理安排好常规接种和突击接种,强化安全接种意识,杜绝差错事故发生。当真组织开展脊灰、麻疹等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完善免疫预防接种信息化办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接种率和接种实时率,有用预防和控制疫苗相应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21、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积极发挥社区慢病防治指导组的作用,做好防与治结合的文章,把行为干预、康健教育为主的防治措施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重点做好对慢性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恶性肿瘤等重点疾病的宣传、干预工作。继续做好公共卫生监视检测区工作。
2二、加强康健教育工作。大力开展国平易近康健本质教育,全面开展全平易近康健生活方式步履,积极开展“康健一二一示范镇(街道)”和康健社区(单位)创立活动。积极发挥康健教育讲师团的作用,继续开展“百场康健教育课进社区”活动。加强康健教育阵地建设。充分哄骗新闻媒体宣传,办妥康健教育专栏。每个镇(街道)建好康健教育一条街。大力推进社区康健教育、学校康健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各类卫生宣传日活动。通过广泛的卫生科普常识宣传,增强全平易近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防病能力。
23、提高卫生查验检验测定工作能力。加强设备建设,重点提高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查验检验测定能力,实时开展各类卫生查验检验测定工作,为卫生监督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实验室有生命的物质安全办理,完善实验室质控体系,规范卫生查验工作,加快出证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强监视检测,切实落实好地方病防治工作
24、强化螺情监视检测工作。提高年龄两季的查灭螺质量,全县查螺面积不少于215万平方米。三年内有螺区要做好巩固性灭螺工作。对本年查到的新螺点,做到当季灭净,当年消灭。完善联防机制,加强血防联防工作。
2五、加强血吸虫病、脾寒、丝虫病及学生寄生虫病的监视检测工作。此中血吸虫病血清学监视检测全县全年不少于9200人,对阳性者进行粪检,并对血清学阳性的成人实时进行扩大化疗。加强流动人口监视检测,对从流行区来善及外出疫区的热带职员接纳血清学方法进行查病。进一步做好慢丝病人关怀照料办理工作。
26、当真实施晚血病人内科治疗救助项目工作。加强对晚期血吸虫病病人的办理,实时掌握其动态,做好调查、统计、上报工作。加强晚血病人内科治疗办理,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报销程序规范。加强项目资金办理,定期开展工作督查。
27、积极争取比尔盖茨基金脾寒防治项目。以流动人口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脾寒监视检测防治,实时措置可能发生的脾寒疫情。
2八、巩固消除碘缺少病成果。根据《全国碘缺少病防治监视检测工作方案》要求,坚持落实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开展碘盐监视检测、病情监视检测。
五、深入实施项目工作,全面加强肿瘤防治
29、深入实施结肠癌早诊早治项目工作。积极争取将此项目纳入我县重至公共卫生项目,以惠及全县黎平易近。2010年重点完成姚庄镇(丁栅片)、天凝镇(天凝片)的结肠癌筛查任务,保质保量完成12000人的筛查工作。做好干窑、大云、姚庄等地结肠癌高危人群随访、复查工作。
30、切实做好肿瘤和全死因监视检测工作。继续加强“三级防癌网”建设。加强办理,开展肿瘤漏报率调查和“两卡”报病质量调查,提高“两卡”陈诉质量。落实肿瘤新病例的核实和随访制度,完善村级肿瘤和全死因月报制度。加强肿瘤科研工作,积极探索结肠癌病因研究。
六、规范办理,进一步提高妇幼保健工作质量。
31、当真实施“妇女康健促进工程”。结合参合农平易近(居平易近)康健体检,继续开展已经婚妇女两年一次的常见妇科疾病免费检查,两年检查率要达到80%以上,本年力争达到50%。落实“两免”(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孕前优生检验测定)政策,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部分配合,完善婚前、孕前检查与婚姻登记“一条龙”便平易近服务措施。以镇(街道)为单位,婚前医学、孕前优生检验测定率达70%以上;已经婚未育夫妇孕前保健常识宣教普及率达到80%以上。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农村妇女孕前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工作。
3二、当真抓好儿童系统办理、孕产妇系统办理等两个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妇幼保健工作网络,进一步规范各级妇、儿保给不住院病人看病的建设办理,提高妇儿保职员的服务技能,加强妇女和儿童保健信息化办理,开展好儿童系统办理、孕产妇系统办理工作,加强体弱儿童、高危孕产妇的办理,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听力筛查率,降低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剖宫产率。
33、抓好新房平易近孕产妇保健工作。加强新房平易近孕产妇保健工作,建档率、保健率达到70%。接纳分类服务、分次收费的方法,起劲为新房平易近提供最基本的孕产妇保健服务。起劲落实新房平易近定点分娩有关优惠措施,积极引导新房平易近孕产妇住院分娩,确保母婴安全。
34、推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办理制度、服务网络、工作规范和运行机制,重点做好孕妇艾滋病免费筛查工作。
3五、哄骗孕妇康健教育学校、育儿学校、新婚学校等阵地开展妇幼保健常识的康健教育活动。做好婚前、孕前等宣教工作。
36、当真贯彻《母婴保健法》,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进一步加强助产技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母婴保健专项技术的监督办理,加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职员和机构的依法办理,规范婚前保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的办理。
七、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确保公共卫生工作开展
37、健全公共卫生工作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县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与新房平易近、教育、计生、工商、建设、城管、公安、宣传、农经、质监、农管、财政等部分和各镇(街道)的配合,建立重点成员单位联结员制度,加强沟通联系,进一步形成工作协力。
3八、积极推进卫生强县城创立。一要制定出台创强有关政策文件,分解落实创立工作任务。二要建立创强组织和部分联结员例会制度,加强组织协调。三要加强督查指导,敦实推进。四要大力开展创立卫生强镇活动,本年力争所有镇(街道)创立成为嘉兴市卫生强镇(街道)。同时, 2011年我县将接受全国爱卫办国度卫生县城第三次复评。要对照“国卫”新标准及早准备,加强调研联结,做好政府参谋,强化宣传发动和协调指导,当真查漏补缺,切实巩固国度卫生县城成果。
39、强化工作考核。完善县政府对镇(街道)的公共卫生考核,强化政府履行公共卫生的职能。加强公共卫生工作营业考核,以省定三大类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基础,制定切合我县实际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同时完善公共卫生考核办法,增加考核频次,确保各项公共卫生工作敦实、有用推进。
40、加强对公共卫生经费的保障和办理。积极做好政府的参谋,加强同财政部分的联系沟通,争取建立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逐年增加机制,起劲落实新房平易近公共卫生专项工作经费和镇级公共卫生职员和工作经费。同时加强对经费的办理,做到考核绩效与公共卫生经费拨款挂钩,确保各项公共卫生工作有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