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红薯种植成本与收入
亿甲宁甘薯产业服务中心。
首先说产量问题,一般红薯的产量在3000-4000斤左右,如果使用脱毒红薯苗,亩产能达到6000-7000斤,脱毒龙薯9号高产能达到8000-10000斤。
再说每亩地的利润,使用脱毒红薯苗,每亩地投资生产资料在600到700元,人工工资在200到300元,合计为800-1000元,另外加上你的地租就是成本了,一般的价格为刚下来时地头的价格为0.5元左右,储存到春节期间能到0.8元,春节后能到1元以上,个别品种会更高。
一般每亩地的利润在1000元左右,能操作好销售会高点。
这是一般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市场可能会不一样。亿甲宁甘薯产业服务中心。
⑵ 甘薯怎样传入中国的
红薯是一种产量高,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种植。红薯又称为甘薯,地瓜,甘储,朱薯,金薯,番茹,红山药,玉枕薯,山芋,甜薯,红薯,红苕,白薯,阿鹅,萌番薯等。红薯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分呈现出的是圆形,椭圆形或者纺锤形的块根。红薯原产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在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红薯最早种植于美洲中部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由西班牙人携至菲律宾等国栽种,红薯最早传进中国约在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从云南、广东、福建分三条线路进入中国,明代秀才陈振龙被称为“甘薯之父”。在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有一个叫陈振龙的秀才(商人)在菲律宾做生意时在当地的田间地头里发现了一种叫“薯”的农作物,它不仅产量大,种植不受地域影响,还很美味,并且能填饱肚子,所以陈振龙希望能将此引进到我们国家,但是那时候那时候菲律宾在西班牙的统治之下,农业发展的比较好,菲律宾以保护物种为名,严禁将薯带到其他的国家种植。所以陈振龙便冒着生命危险,将薯藤缠在绑货物的绳子里,成功通过海关,并带到了我国。由于红薯相对水稻和小麦来说,受到天气因素和地域的影响较小,所以现在红薯这种农作物几乎是遍布于全国各地。
⑶ 甘薯的主要价值
味甘平,入足太阴经,功专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
生食甘凉伐气,熟则甘平充饥。晒干磨粉,尤能滞气,多食损人。
甘薯性味甘平、无毒,可补脾胃、养心神、益气力、通乳汁、除宿瘀脏毒。在具有防癌保健作用的12种蔬菜中,甘薯名列榜首,被誉为“抗癌之王”。
甘薯含有丰富的黏液蛋白,这种物质不仅能保持关节腔内的润滑作用,而且还能保持人体心血管壁的弹性,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减少皮下脂肪,防止肝肾中结缔组织萎缩,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甘薯独有的脱氢表雄甾酮,可以预防结肠癌和乳腺癌。 甘薯营养丰富,富含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以及各种氨基酸,是非常好的营养食品。甘薯淀粉含量高,一般块根中淀粉含量占鲜重的15%-26%,高的可达30%;可溶性糖类占3%左右。每100克鲜薯中含糖 29克、蛋白质2.3克、脂肪0.2克、粗纤维0.5克、无机盐0.9克(其中钙18毫克、磷20毫克、铁0.4毫克)。此外,甘薯的维生素含量丰富,每千克鲜薯含维生素c 300毫克、维生素b10.4毫克、尼克酸5毫克。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含量为面粉的2倍,维生素E为小麦的9.5倍,纤维素为面粉的10倍,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
甘薯中各种维生素含量之高是其他粮食作物所不及的,同时,甘薯略呈碱性,而米、面、肉类则为酸性食物,适当食用甘薯可以保持血液中酸碱度平衡。此外,甘薯所含的维生素可刺激肠壁,加快消化道蠕动并吸收水分,有助于排便,可防治便秘、糖尿病,预防痔疮和大肠癌等疾病。因此,常吃细粮的人配以甘薯,则可以弥补维生素之不足。据有关资料显示,成年人每天食用100-150克甘薯,即可满足人体对各种维生素的需求。甘薯茎叶中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分,是牲畜的上好饲料。据分析,甘薯干茎叶中含粗蛋白0.2%,比干花生秧含量稍高,比干谷草含量高1倍;甘薯秧中粗脂肪的含量为 2.6%,比苜蓿草高0.3%,比谷草高0.7%。据报道,甘薯茎顶端15厘米的鲜茎叶,蛋白质含量为2.74%,胡萝卜素每100克为5 580国际单位,维生素B2每千克含量为3.5毫克,维生素C每千克为41.07毫克,铁每100克为 3.94毫克,钙每100克为74.4毫克,其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的含量均比苋菜、莴苣、芥菜叶等为高,维生素的含量也比绿苋菜、莴苣丰富。甘薯茎蔓的嫩尖也含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C和铁、铝等,可作蔬菜用,比其他叶菜类营养成分都高。每100克甘薯茎尖含蛋白质2.7%,菠菜、苋菜、甘蓝含蛋白质分别为2.3%、1.8%、1.7%。每100克甘薯茎尖含钙74毫克,每100克甘蓝含钙64毫克。铁的含量每100克甘薯茎尖为4毫克,每100克菠菜仅为2毫克,每100克甘蓝为0.7毫克;维生零B2含量为每100克嫩尖含0.35毫克b,均高于菠菜、苋莱及甘蓝。维生素B2是中国人民食品中比较缺乏的维生素,因而,食用甘薯茎蔓的嫩尖,对改善食物中维生素来源更有特殊意义。 甘薯的块根和茎叶中均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良好的饲料,鲜薯块中除含有15%-20%的淀粉外,还含有比较丰富的粗蛋白、糖类及纤维素,薯块、茎叶或工业加工后的副产品,如淀粉、糖渣、酒糟等,通过简单的加工制成各种饲料,不但能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还可以延长饲料的供应期。甘薯饲料加工方式一般有下列几种: 青贮饲料:甘薯青贮饲料是将薯抉、茎叶或工业副产品等为原料压在不透气的环境里,通过乳酸细菌的发酵作用,制成具有酸香味、黄绿色的多汁饲料。青贮不仅可以防止饲料腐败。还可长期保存,并可避免营养成分的大量损失,尤其蛋白质和胡萝卜素损失极少。青贮饲料具有特殊的香味,牲畜爱吃,并易吸收消化,可增强牲畜的体质和提高产品的质量,还可节省精料的喂量。青贮方法有窖贮和袋装贮两种。大型畜牧场或饲养专业户需要量大,宜采取挖窖青贮;这样可以贮备大量的青饲料。个体户养猪少,宜采取袋装青贮,以便经常喂用青贮饲料。 混合饲料:根据不同牲畜的畜龄、种类、饲养目的,可配合成各种营养成分的饲料。其方法是:一般将鲜薯,茎叶、薯干或甘薯加工后的副产品与其他精饲料按适当比例混合,并加入少量食盐、贝粉等,经简单加工后即可饲喂。其优点是营养丰富,可随配随喂,并可充分利用各种加工副产品。混合饲料不但营养完全,而且配合比例适当,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弥补饲料成分单一之不足;饲喂混合饲料的家禽生长发育快,畜禽健壮,肉蛋产量高。混合饲料是今后饲料发展的方向。 发酵饲料:所谓发酵饲料,就是将甘薯干、茎叶或薯干粉碎,加入适量的酵母菌或曲霉菌使其发酵,在发酵过程中由于酵母菌或曲霉菌的作用,可产生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把不能利用的粗纤维分解,变成猪爱吃且易消化吸收的饲料。发酵饲料可提高饲料的营养成分,其营养成分的含量比一般饲料高3-4倍。它的优点是:a.可以提高适口性,增加采食量。b.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饲料经发酵,繁殖了大量的维生物及酸醇物质,它们本身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且对消化有良好的作用,因而可以节省一定的饲料。c.可增强家畜的抗病力。家畜常吃发酵饲料可增强抗病力,特别是能大大减少消化道疾病,其作用可能是由于家畜获得较多的养分,特别是多种维生素,有利于消化过程的正常进行。d.节省燃料。发酵后的饲料可以直接喂猪,不必再煮。
⑷ 红薯制粉条效益分析
个人对红薯深加工项目基础认识
一、简论:
红薯是我国普遍种植的一种农作物,红薯产量高适应性强在我国各地均有不同面积的种植,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营养保健价值高。近年来开展红薯深加工项目越来越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红薯深加工成为发展绿色保健食品的典范,红薯深加工低投入、风险小、利润高可延伸发展至产业链的商机。
红薯深加工工艺我们就以三粉加工为例:
1、淀粉部分:
去石-清洗-上料-破碎-分离-除沙-细化筛分-浓缩-脱水-干燥-筛分
2、机械制作粉条部分:
去石-清洗-上料-破碎-分离-除沙-细化筛分-沉淀取粉-搅拌-下料-成型-老化-冷冻-散粉晾晒(湿淀粉直接可以深加工粉条,干燥淀粉也易破坏淀粉粘性)
3、防手工制作粉条部分:
去石-清洗-上料-破碎-分离-除沙-细化筛分-浓缩-脱水-干燥-筛分-打芡-和面-二次搓揉-锤粉下锅-熟化-冷却-盘粉挂杆-冷冻-散粉晾晒(首先最好是晾晒淀粉进行加工,干燥后尤其是高淀粉红薯很难下好条主要烘干后粘性差)
备注:1、以上设备均按照汝阳机械厂设备配备生产过程步骤:
2、三粉广泛意义指淀粉、粉条、粉皮:
现今国内红薯淀粉以及粉条粉丝市场并非空荡,而是市场满目各色各样的粉制品,但消费者却很少能在市场上购买到纯正的红薯粉条、粉丝,甚至年轻一代根本不知道吃到嘴里的是否红薯粉,国内市场流动的粉条、粉丝大多以红薯、木薯、玉米、小麦等原料掺兑加工而成,加工好些的只是口感差,更为劣质粉条,劲道差、粘性大、易糊汤,这样粉条市场归根究柢还是利益在驱动。
在国内我们身边会有人经常说我们家乡有一个村庄或者一个镇都是做粉条的,而且很出名,当然我们一开始很相信这里的粉条,因为时间和记忆让我们习惯性的就认为这个村庄粉条好,但因为利益的驱动一家作假,家家跟着走,让消费者吃着味道越来越不对口的时候,这个时候这个所谓粉条出名的村庄就遇到生产和销售的瓶颈,可能遇到两种可能:1、倒闭一大部分存活一部分,存活下来的一部分作坊可能会往市场上跑销路,批发商要多少价格的粉条我提供多少价格的粉条,薄利多销,慢慢去发展。那些倒闭不做的商户看到商机后可能会重新开启照着成功的典范去学习,越往后的发展这个地方可能会成为制作粉制品的基地,但这个基地生产的粉条均会销往其他城市,附近的人会知道这里的粉条不能吃都是假的。2、可能有一部分生产者会搬离这个村庄,换个地方继续生产,但是否以生产纯正的成品,在于生产者销售方向。国内存在着很多这样的村庄或者乡镇原本以口感和成品质量让人认知,后以制假让人认识。
二、消费者心理:
传统粉条、粉丝、粉皮等粉制品的生产有着各种规格,各种粗细宽窄的样式,我国各地均有食用粉制品的传统习惯,但由于生活习惯和烹饪方式不同,各地的粉制品粗细宽窄规格也是不一样的,这里也包括粉条的外观色泽。长江以南地区人们食用方式普遍以煲汤、火锅、炖菜为主,粉条以1.3、1.5、2.0、2.5mm等直径的粉条成品为主,宽粉普遍以08*04、08*06、08*10、08*12mm等厚度和宽度的粉制品为主,对粉制品的喜好颜色偏重,大众普遍接受的红薯、芭蕉芋、豌豆等制作的粉制品。长江以北地区的人们食用方式普遍以炒、炖、火锅、凉拌、面点陷料等为主,粉条、粉丝多以055、06、07、1.0、1.2、1.5、1.8mm等直径的粉条成品为主,宽粉普遍以05*4、05*6、05*8、05*10mm厚度和宽度的粉制品为主,大众普遍接受的以红薯、土豆、小麦等制作的粉制品。我国东北以及西北大众普遍喜好较粗较厚,颜色较淡的粉制品,但东北地区普遍接受的以红薯、土豆等原料制成的粉制品,而西北地区易于接受土豆、红薯、玉米、杂粮为主的原料制成的粉制品。
以上四个划分过于笼统,但简化的的确是当地生活中经常食用的粉制品,我国是一个拥有十多亿的人口的人口大国,历史将我们划分到不同城市,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都拥有这不同乡土文化,不同的饮食习惯,但我们在选择粉制品的时候大众易于接受的却是红薯粉,在以上四个划分区,不同的区域综合评价最受消费者喜欢的还是红薯粉条。
红薯粉条那份柔软,劲道,薯香味十足的口感,让老一辈的人们回忆无穷,我们是否听过那些老人们说道着曾经生产队下粉的时候,“撂底粉坨子”是怎么样的一种味道。当然现如今粉条在各地均有大量的生产和销售、各地均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批发商贩,市场上摆放着各种颜色招眼的粉条,各种粗细宽窄的粉制品,但农村的集市、城市的菜市场究竟在哪才能购买到纯正的红薯粉条,一句话:“很难”,掺假这些年可能是我们听到最多的词。
粉制品是一种传统性食品,也是我们菜肴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传统食品大多数人都是消费者,我们更在意是质量和口感,不是价钱,但需求粉制品更多的不是我们个人的消费,而是某一个食堂或者某一个饭店等,这些地方需求的粉制品也有一部分约束了市场采购粉条的质量,国人的市场就是这样,有需求就有生产,我对于做混合淀粉制作的粉条企业并不排斥,这也是一种是经营,也是一条生存之道,就是这所谓的生存之道让假的更假,真的更少。
市场上销售的所谓的“红薯粉条”价格多以2.5元-3.5元/斤,3.5元-6元/斤这样的价格,消费者普遍会购买6元/斤的粉条,但这样的价格购买回去的也不一定的是纯正的红薯粉,一般的消费者对于粉制品没有识别真假的能力,主要看颜色和外观,但这些都是可以根据生产时改变的。
国内大多数粉条生产集中地区很多都是没有红薯的,小到一个村庄十多户大到一个乡镇上百家,这样的规模国内至少有着三四百处,除了一年四季最炎热的几天,其他时间都在加班的生产,多以木薯和玉米混合,低档的玉米淀粉居多,粉条中掺杂着色素、明矾、化学添加剂等,但从这些地方生产的粉条流通于国内各地,每一处生产地的当地人是不吃这些粉条的,但市场外来的说不定也是这样生产的,很多城里的人会拖朋友或者自己去乡下购买农户生产的粉条,农村的一般选择提供红薯原料自己监督设备拥有者生产,在这样国内市场下,很多人都看中了红薯深加工这个项目。
现今国内各地均有各种大型、中型、小规模的以红薯为原料从清洗到粉条成型的厂家,中小规模的生产满足当地需求,大型企业应树立品牌形象,以走直线才能走远的心态去发展。但不管是大型企业也好小型也罢都要以纯正无添加剂的方式生产着当地大众喜爱的粉制品,从收购红薯到加工淀粉、粉条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让附近的老百姓能够现场看到,让他们信任这些就是纯正的红薯粉,只有当地民众认可,才能有很好的销售市场。
三、设备的选择:
1、生产概述
红薯深加工此篇介绍的是红薯进行淀粉加工、粉条、粉丝、粉皮加工,主要因为我们汝阳机械厂从1982年生产此类设备至今,一直从事研发薯类淀粉深加工设备的研究和制造,总结的经验和设备的应用都是通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下来的。
2、注意事项
红薯淀粉深加工设备的选择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土地种植红薯面积或者可能发展种植的面积,个人资金能力问题,电力和水源要充足。注意的是红薯属于季节性加工一般在霜降前后开挖,加工季节可持续30-45天,小型加工一般在15-20天左右,原因是用来打浆的鲜薯不能存放时间过长,存放时间过长的红薯淀粉糖化提取率降低,其次红薯表皮软化,不易粉碎。淀粉加工和粉条加工分成两个部分,红薯加工属于季节性,粉条加工应在淀粉处理完毕后再相续加工。应在加工期完成预期设想的淀粉存储量,用于加工粉条。
对于初加工者在资金和当地红薯种植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可上一套相应的大型设备,整套的配备淀粉部分处理要量大,淀粉选择一部分干燥,一部分湿存,干燥的用来存储销售,湿存的用于自己加工粉条粉丝。粉条部分要根据自己的销路来选择设备大小或者减少生产周期。对于没有销路的用户给予的建议:第一年加工应以销售淀粉为主,淀粉销售市场很大,但销售淀粉和粉条相比,利润要低,但第一年的生产粉条的销量不会太可观,主要采购的可能是附近农户或者简单的包装礼盒,做好宣传工作,粉条销路和客户是靠时间积攒下来的。诚信为本,质量求生存,人贵在和气,小客户也会带来大的销路。
3、设备选择
红薯加工设备选择以结实耐用提取率高为主,小型一般农户用选择一套清洗和破碎分离一体的设备,简单而方便选择沉淀取粉投资小,淀粉沉淀后挖出,存在规划好的存放池内进行湿存而后在进行粉条加工(每年年后三四月份前要干燥处理,天气逐渐升温淀粉会发酵),中小型建厂以及大型建厂一定选择破碎和分离分开的设备组装的一条流水线,这样设备生产环节更小的减少故障率,而且淀粉提取率高,清洗方面要根据当地的土质选择几级的清洗,不同的清洗设备处理可能土质所夹杂的杂物所带来的生产麻烦,破碎部分一般3-5吨选择一级破碎,7-8吨以上的可以选择2级粉碎,一级粗破、一级细破,这样能更好的节省耗电量,分离部分薯类加工一般选择YS-450B型圆筒分离机组接组合生产,对于薯类加工这种淘洗的设备是最佳不过了,分离后的淀粉浆需要进行除沙,除沙后进行淀粉细滤,这个时候如果选择制作粉条的客户可以选择沉淀方式,因为湿淀粉和晒干颗粒淀粉薯类淀粉是制作粉条最好的原料,细滤后通过旋流器将淀粉中的杂质洗出,排出的淀粉浆经过脱水机脱水,将淀粉液脱水至含水量38%-40%淀粉后自动喂料到烘干塔内进行干燥,干燥后的淀粉进行筛分降温后就可以包装。
以上设备均以汝阳机械厂的设备为例,一般单套设备处理能力为1t/h、3-4t/h、5-6t/h、7-8t/h、10t/h、15t/h等以上设备为每小时处理红薯量,这些设备同样可以运用在木薯、土豆、红薯、芭蕉芋、葛根、蕉藕等淀粉加工。
四、行业简析:
在粉制品加工中技术的掌握是整个生产流程的关键,同样的红薯同等的红薯品种,生产者的不同制作出成品的色泽、劲道也有差别。下面大概讲述下粉制品生产中不同的处理方式。
1、淀粉加工部分:
我们通常所见到的淀粉加工大致分为“清水面”、”酸浆面”、”烘干面”三种,第一种清水面也分一次沉淀取粉或者多次搅缸取粉,加工过程中淀粉通过除沙细化后进入沉淀池,自然方式沉淀出淀粉,淀粉沉淀后,排出覆盖的浆水以及撇清”油分”,多次搅缸让淀粉重复沉淀,让比重较轻的杂质通过沉淀方式提取出来,从而达到淀粉提白除杂的目的,这种方式是现今薯类淀粉制作粉条中淀粉处理较多的方式,一般用户在实际加工中淀粉通过一次沉淀后就直接取粉的较多(粉条要求白度就需要多次沉淀,但一般市场流通的红薯粉条颜色较重)。第二种酸浆面是在淀粉加工中淀粉沉淀阶段注入酸性浆液,酸浆可以加速淀粉沉淀也可达到淀粉提白的目的,酸浆也分为豆类酸浆,此时我们就简称为:“豆浆”,也分为红薯破碎分离后沉淀发酵的浆液,此时我们就简称为:“老浆”,豆浆指豆类淀粉加工中提炼的酸浆液用于薯类淀粉加工,通过豆浆处理提升淀粉白度,老浆指红薯淀粉加工中淀粉沉淀后余留浆液通过黄、青、黑浆液颜色转换判别浆水酸度,这种老浆制作出来的淀粉白度没有豆浆的制作出的色泽更白,但是通过它处理的淀粉筋度要比豆浆的高,当然也是根据个人掌握。第三种烘干面,淀粉烘干一般选择气流干燥,我们通常判别淀粉是自然晾晒还是机械干燥最直观的方法是自然晾晒是淀粉颗粒状,机械烘干是面粉状,较好销售是清水面和酸浆面,烘干面销售市场一般,原因在于红薯淀粉加工大部分用于粉条粉丝加工,而干燥淀粉筋度没有清水面和酸浆面高。
2、粉条加工部分:
粉条加工中运用的设备样式较多,我们暂且以汝阳机械厂所生产的产品为例把粉条加工部分,分为自熟式、大锅粉两大类。
1、自熟式又分为蒸汽式和膨化机,蒸汽式粉条机通过水温加热,螺旋推进方式从而达到淀粉熟化成型,能很好的保证粉条粉丝的质量,通过更换不同的磨具来决定成品的规格,可生产纯正的薯类淀粉、玉米、小麦、豆类、杂粮淀粉,这种设备是由汝阳机械厂早期研发的产品,现今更进为双螺旋,也是国内制作龙口粉丝的企业运用最多的产品。膨化机我们普遍称为自熟机它的工作原理是螺旋和管壁通过高速旋转摩擦产生热量,从来熟化淀粉积压成型,这类设备一般适用于生产玉米、小麦、杂粮等淀粉,它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较高不适应低温熟化的薯类淀粉,彭化机制作出来的粉制品口感较为生硬,但制作米线是较好的设备。
2、大锅粉也就是所谓消费者口中的手工粉,基本分为两种设备一种是带抽空一种不带抽空,抽空后专业点已经划分到机制粉当中,外观透明,粉条均匀,但成品口感欠佳原因是较为生硬。
大锅粉一般设备配备:1、打芡机、双缸自动上料和面机、推盆机、锤瓢机。2、打芡机、双缸自动上料和面机、抽空机、锤瓢机。3、打芡机、联合和面抽空机、蒸汽锅、冷却传输带、自动切条拨粉机。第一种设备生产出的粉条和纯手工的一样而且比纯手工的更加完美,因为机械和面比人工更加均匀,第二种和第三种设备生产粉条步骤中都带抽空,优点外观比较平整,粗细均匀,但口感欠佳,第三种设备属于流水线生产,每小时最高产量可达2000KG,这类设备就是粉条加工行业中所说的蒸汽锅。
五、成品以及成品销售:
我们做投资建设这个项目就是为了出成品,带来效益,效益是生产以及生存的关键,如何控制好成品质量和消费者心理是整个销售的核心。薯类淀粉深加工起步不易投资过大,农副产品深加工每一个行业发展最好要以滚雪球方式慢慢的壮大自己,原因在于这里需要经验,需要技术,更需要老客户的支持,我们只有保证了销量才能拥有更好的发展。
在以后发展当中我们思想不能停留在纯正薯类粉条粉丝生产以及销售,在保证纯正薯类粉条粉丝加工的基础上,生产者要富有创意,敢于大胆尝试创新延伸产品,例如:生产各种蔬菜粉碎后的浆液混合薯类淀粉进行生产。像芹菜汁粉条、南瓜汁粉条、胡萝卜汁粉条、菠菜汁粉条、海带粉丝、海苔粉丝等蔬菜类保健粉制品,更高端的可以制作大骨汤、牛骨汤、羊骨汤等代替清水和淀粉混合搅拌制作出的粉制品。现今国内已经有这样厂家在制作的,而且市场销售很好,这种混合生产也是我们厂老技术员孙正军师傅提出来的,这样的生产方式让消费者更直观联想到在保证粉条的质量的同时更有新鲜的创意和极具营养的搭配,这个项目未来的市场值得的拓展。
销售方面目前,我们要以不含明矾无任何添加剂,纯绿色保健食品为基础,就目前产品的市场定位而言,首先我们利用“全自然无公害”粉品为主要诉求,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这是我们产品的主要定位,在老客户群中,我们继续以“无添加、卫生、纯红薯”为主要诉求,以低成本、低价格、大销量为优势。
六、总结:
人类的思想进步似乎有着开拓者有模仿者,有幻想者有尝试者,更有空有幻想而现实和能力不得实现者,慢慢经历尝试摸索,有成功的有失败的,但成败的掌控还是在经营者手里,思想的变通才是最关键的。、
在选择设备时,首先要考虑的设备产量和日后产品销售问题,进而应当考虑运用哪一种设备配套,设备如何配套更加合理,更适合自己的生产,采购设备时一定要实地考察设备生产厂家,要和设备生产销售者交流自己当地的情况和自己的初期构思,结合销售人员的讲解和自我的判断选择适合自己的设备。
事待人为,每个行业的起初都是由联想或者说是瞎想结合实际构造起来的,红薯深加工项目投入较小,利润大是广大薯区农民致富的好项目。
⑸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甘薯(地瓜)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作物之一,是许多地区生产燃料酒精的主要原料
(1)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甘薯一般用茎(地瓜秧)繁殖,因此属于营养繁殖.甘薯叶制造的有机物主要储存在根中,因此植株淀粉含量丰富的器官是根.
(2)在利用淀粉生产酒精的过程中,先是曲霉产生的酶能把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再由酵母菌把葡萄糖发酵为酒精.因此在利用淀粉生产酒精的过程中,先后用到的两种微生物为曲霉、酵母菌;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曲霉、酵母菌属于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细菌与这两种微生物相比,其细胞结构的典型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故答案为:
(1)营养繁殖;
(2)曲霉、酵母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⑹ 菜用甘薯有哪些特点,如何栽培
叶菜用甘薯是指通过特定的栽培方法,收获茎尖下端10厘米作为蔬菜食用的甘薯。甘薯茎尖富含蛋白质、食用纤维和丰富的维生素B、B、B、Vc以及多酚。经常食用甘薯茎尖能防止脂类物质在动脉管壁上沉积而引起的动脉硬化,延缓人体器官的老化,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其内含纤维素物质,能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
种植叶菜用甘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用优良品种:目前常用菜用甘薯品种有台农71、福薯7-6等。保护地栽培:塑料大棚内高温多湿的条件特别适宜叶菜用甘薯生长需要,同时便于采摘。肥料运筹: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农家肥为主,每亩至少施20米有机农家肥,100千克磷酸二铵。栽插密度:选用无病壮苗,加大栽插密度,每亩栽插可达3.5万~4.5万株。加强管理:栽插后20天即可每一枝条留有1~2节,促进分枝和薯苗整齐生长。采摘后要浇足水,促进快发。
⑺ 市场上的复合肥多种多样,红薯地如何正确的选择复合肥
复合肥具有较高的养分、物理性状好等优点,能够平衡施肥,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对作物的高产起到稳定性作用。但它也有自己的弱点,它的总养分是固定的,而土壤和农作物的不同所需要的养分也不尽相同。这就是市面上复合肥的不足之处。随着甘薯产业的不断壮大,甘薯对有机肥的需求量业不断的增加,但是年复一年的种植,造成土壤的贫瘠、缺素现象越发的明显。
目前市场上,复合肥的发展具有三大趋势:
第一是多品种专用化。不同作物有不同的专用肥,专用肥是根据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吸肥量研制生产的。种植户在选用复合肥时,要根据不同作物选择相应的专用肥。如果不是专用就违背了作物吸肥规律,使作物的增产潜力得不到发挥,同时造成某些营养元素浪费。
第二是多功能药用化。将农药和化肥结合到一起,免去药剂拌种程序,一次施用既能保证作物所需养分又能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病害,可起到多重效果。
第三是高浓度长效化。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高浓度长效化的复合肥越来越受到农民欢迎,这种类型肥料的应用减少了施肥用量,方便耕作,免去追肥环节,减轻了劳动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省工、省力、省时,提质增效。
复合肥肥效长,宜做基肥。大量试验表明,不论是二元还是三元复合均以基施为好。这是因为复合肥中含有氮、磷、钾等多种养分,作物前期尤其对磷、钾极为敏感,要求磷、钾肥要作基肥早施。
控释复合肥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包衣、造粒等工艺,肥效缓慢平稳,比单质化肥分解慢,养分淋失少,利用率高,适合于作基肥。
复合肥含氮磷钾的比例不尽相同,应选择合适的比例。目前按照甘薯对氮磷钾的需求量来分析,甘薯对氮磷钾的敏感度来分析,甘薯的黄金比例为10:10:20。当然在选择其他作物的时候要选择适合其本身的营养,让作物的增产潜力得到发挥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亿丰年一直坚持市场主导种植,我们的肥料业一样,作物决定比例。
亿丰年1+1红薯专用营养套餐肥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我们只做最合适的肥料。
正确的使用复合肥,会给我们带来良好的收益。复合肥一般含有多种以上的大量元素,施与地表不易被作物吸收,也不利于根系深扎,遇干旱情况肥料无法溶解,肥效会变差。所以复合肥的使用应尽可能避免地表的施撒,应施覆土。
⑻ 甘薯对营养元素有哪些需求
甘薯经济产量系数可达0.7~0.85,为一般禾谷类作物所不及,它是所有作物中单位面积淀粉产量最高的。一般每生产1t鲜薯需氮(N)4.9~5.0kg、磷(P2O5)1.3~2.0kg、钾(K2O)10.5~11.5kg,N:P2O5:K2O约为1:0.3:2.2,从中可知甘薯是喜钾作物。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对不同生长类型(产量水平不同)甘薯的养分吸收作了研究。
甘薯不同生长类型植株氮、磷、钾吸收量
不同生长类型的甘薯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和比例不同,高产型与低产型相比,生产相同的鲜薯块,需氮量有减少的趋势,需钾量则增加;高产型吸收N、P2O5、K2O比例为1:0.27:2.30,钾为氮的两倍多。日本渡边和之以及我国的王树钿等也得到相似研究结果。
⑼ 种植红薯创业,怎样迅速占领市场
我感觉你还是一步一步慢慢来吧!先把红薯种好,种出高品质的红薯你才有立足的资本!有了好的产品,就不愁卖了!并且具有相当的规模,最少有人去收够一车的!迅速占领市场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不容易,有很多因素制约!加油吧!祝你成功!
⑽ 甘薯何地传入中国
甘薯传入我国的时间在十六世纪末,由菲律宾吕宋岛传人福建地区。
一、甘薯的由来和传入的背景
甘薯(POMOEA BATATAS)又叫番薯、红薯、红苕、山芋、地瓜、白薯等,属于旋花科甘薯属.一年蔓生草本植物,只有一个栽培种,喜湿怕冷,适宜在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土壤松软干燥的环境中生长,原产地在美洲的热带地区,细胞遗学分析表明,它的野生祖先是白花野牵牛、海滨野牵牛和三裂叶野牵牛,今天在秘鲁和墨西哥仍可以找到。古代美洲印第安人最初在采掘地下根茎类食物时发现了野生甘薯的块根,然后通过根系不断再植,驯化为栽培作物。在秘鲁的古墓中曾发现了距今八千年前的人工栽培的甘薯块根,可见甘薯在美洲的种植已经有八千到一万年的历史了。一四九二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从古巴和多米尼加把甘薯带到了西班牙;这样甘薯才从美洲走向全世界、而甘薯来到亚洲则是通过十六世纪欧洲航海家抵达菲律宾后.在太平洋东西岸之间——从马尼拉到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建立的‘大帆船贸易’。
麦哲伦一五二一年环球航行至菲律宾后,西班牙殖民者便开始建立菲墨航线,并依托此航线进行大帆船贸易。从一五六五年‘圣巴布罗号’从宿务出港,到一八一五年“麦哲伦号”从阿卡普尔科归航,大帆船贸易历时二百五十年.历时之长,航程之远为历史所罕见:因为菲律宾缺乏香料和黄金,本土物产不能满足殖民者的要求.所以出于殖民统治的需要西班牙依托大帆船贸易在太平洋地区建立了一个宏大的贸易循环体系;先由中国商人把丝绸、瓷器、工艺品等由中国东南沿海运往马尼拉,然后由西班牙商人用大帆船运抵北美西岸的阿卡普尔科;归程时运载美洲盛产的白银回到马尼拉,西班牙商人冉用这些白银去购买中国商人运来的商品。这样马尼拉就成为了中墨贸易的中转站.中国和墨西哥各自的物产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交流掀起了亚洲、美洲间文化交流的空前高潮被誉为大平洋丝绸之路’、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美洲的甘薯由大帆船贸易的航海家们带到了菲律宾群岛,并适应了当地气候广为种植,随后逐步传播到了马鲁古群岛、交趾等东南地区.并于十七世纪初传到了日本和附近诸岛。
二、甘薯的传入与传播
甘薯传入我国的时间在十六世纪末,也就是在甘薯来到东南亚后不久。关于传人途径学界至今观点不一,较为明确的说法主要有四:福建传人说、广东传人说、舟山传人说和云南传入说。
(一)福建传入说
此说是指由菲律宾吕宋岛传人福建地区。该说法的史料充分详实,很多地方志、名人笔记中部有记载、明问乔远曾著文《番薯颂》收录于他所著《闽书》的卷一五零《南产志上•番薯》,其中提到“万历中,闽人得之外国。瘠上砂砾之地皆可以种.用以支岁,有益贫下。’清人周亮工《闽小记》的《番薯》卷中引用何乔远的《番薯颂》,提到甘薯作为备荒作物,易种高产,对贫苦百姓发挥了重大作用:粪治之则加大,天雨根益奋满,即大旱不粪治,亦不失径寸圈。泉人之斤不直一钱,二斤面可饱矣、于是耄耋童孺,行道乞之人,皆可以食饥既得充.多焉而不伤,下至鸡犬皆食之。”李调元的《南趣笔记》也记载到‘东粤多薯,其生山中。……其皮或红或白、大如儿臂而拳曲者,曰番薯,皆甜美,可以饭,客称薯饭,为谷米之佐。凡广芋十有四种,号大米,番薯亦然,番薯近自吕宋来,植最易,生叶可肥猪,根可酿酒,切为粒,蒸曝贮之,是曰薯粮。子瞻称海中人多寿百岁,由不食五谷而食甘薯。番薯味尤甘,惜子瞻未之见也、芋则苏尝过以作玉糁羹云。”吴联熏等著得《漳洲府志》卷三九中也说到甘薯最先由菲律宾来到漳洲:“甘薯,俗名番薯,种出吕宋.故以香名。……
漳人初得此种,私以为秘。后种类日盛。”在张煜南的《海南公余杂著》卷一《推广瀛寰志略•小吕宋之华人日增》中记载有;“番薯,屈大均谓来自吕宋。值最易生、叶可肥田、根可酿酒,兼可充粮食。近闻粤多旱田,冬季恐旱,多栽此物以其足资口食也”明人谈迁《枣林杂俎•荣植•甘薯》说道“朱薯产后自宋国,被野连山,不待种植,夷竟食之,万历中,闽人移蔓以归,种之,数日即荣。在来自诸多不同渠道的史料中竟然都有类似的确凿记载。故足以排除掉古人传抄的可能可见甘薯通过中菲交往以吕宋传人福建的事实是相当可靠的。
甘薯传人福建的最早记载见于明万历年问苏步所作删《朱薯疏》,其中提到了一五八四年薯种从海上由泉州传到了晋江、该书云“甲申乙西间(万历十二至十三年,即一五八四~ 一五八五年),漳、潮之交.有岛曰南澳,温陵(泉州)洋泊通道之,携其种归晋江五都,乡日灵水,种之园斋……甲午己未间(万历二十二至二十三年),温陵饥,他谷皆贵,唯薯独沧,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但这个记录还较为粗略,首先,只提到甘薯传人福建,未说明来源地是吕宋,故尚不能为据,其次,仅是个人种植甘薯,并未在当地推广,故只能算是个人的试验性种植,而非真正的物种引进。
[菲律宾] 世界日报 2005年11月 2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