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眼镜市场调查问卷
找专业调查公司:诚凯调研
『贰』 眼睛店市场调研
首先,实在令人遗憾,你吓了我一跳,标题:眼睛店。。。。。
太恐怖了。内。。
1:当地总人口?容需要眼镜的人口比例?
2:该预选位置方圆10公里内同类店面数量?
3:该预选位置周围500米内是否也有同类店面?如有,最好不要在该位置。
4:该预选位置人流情况?以及购买力指数(购买力指数举例:能买100元以上的占比例?能买200元以上的占多少比例?成本价格怎么样?等等,灵活一点好,换句话说,这就是行情调查。)?这一步,可以从假扮顾客入手,前往已有同类店面询问。
5:房租等价格情况。
祝你好运
『叁』 眼镜行业怎么样
眼镜行业的发展趋势很好,每年都在提升,但是不能说是暴利,这种人云亦云的传言,不能信任,还是要自己去了解、调查。
1、眼镜店暴利吗?
这是外界一直传言的,单从毛利润来说,确实很高,但扣除各种成本的净利润,才是真正赚到的钱,其实没那么高。开眼镜店能赚钱,但绝不是利润那么高,那么容易的。
2、眼镜行业好吗?
非常肯定的说,行业前景很好。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一直很高,近视眼镜市场庞大;人口老龄化加剧,老花镜市场越来越大;居民收入水平升高,购买力加大,对眼镜要求增多,美观、功能、品质都有要求,各种太阳镜、VR眼镜、智能眼镜层出不穷,前景是很光明的。
3、开眼镜店风险大吗?
风险是肯定有的,不论是自己开还是加盟店都有。眼镜本身特点,一是低频消费,更换频率低;二是服务性、定制性比较强。这就导致眼镜店的客户没那么多,很难摆脱实体店,成本无法大幅降低。除此之外,电商崛起、同行竞争、视力保健出现等都有影响。
4、自己开还是加盟?
都可以,有经验、有渠道的可以自己开,轻车熟路,能省点钱;缺乏这些的外行,倾向于加盟店,平台会分享资源、提供帮助,更省心更安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不论如何,开店都需谨慎。
综上所述,眼镜行业好,眼镜店有不错的利润但达不到暴利,开店肯定有风险,而且现在竞争很激烈,失败倒闭的也不少,所以开眼镜店一定慎重。
『肆』 眼镜行业的趋势
眼镜行业利润分析
王 哲
有关数据表明,中国3.2亿中老年人中90%的人都需要眼镜;2000多万在校生中,至少80%的人需要眼镜。而且一个人对眼镜的需求不止一副,再加上眼镜为易碎品,损坏和更新率很高。5000万副的年需求量,200亿元人民币的年销售额,10%的年增长速度,这就是中国眼镜零售业现在的市场容量。眼镜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样大的一个市场不得不引起众人的关注。
眼镜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所经营的是半成品,必须通过中间的零售商加工后才能成为产品销售出去。这样,这个行业的利润就使人难以琢磨。同时眼镜行业的信息透明度很低。镜架镜片都是通过眼镜店加工后才能销售出去,所以没有哪个厂家有那么高的积极性去做广告,不像电器和手机。这样就造成了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眼镜行业的诸多不明因素造成了非行业人士与行业人士之间的暴利辩论。
一、 行业形势分析
1、眼镜行业暴利之说
2004年初,有媒体将眼镜行业列为2003年十大暴利行业之一。同年5月,《中国经济时报》刊出调查报道:“8元镜架卖到180元剥开国内眼镜业暴利惊人真相。”出厂价8元的眼镜架卖到消费者脸上就是180元。据调查,就温州范围内正规厂家的水平来说,批发眼睛架15-20元算高档,10-15元算中档,3-10元算低档。可是这些眼镜架出现在眼镜店柜台时,少则一两百,多则上千。
框架眼镜销售总额里的另半壁江山的是眼镜片,在镜片上也是存在这种问题。一般的近视镜片,如果是玻璃白片,进价一般只要3至5元,加膜玻璃镜片也只需8至15元,转手却可以轻轻松松卖到100元以上。以进口韩国树脂镜片为例,最低批发价为25至30元,质量稍好一点的为45至60元,在零售中却可以卖到300元以上。如果是稍有名气的树脂镜片如依视路、豪雅、苏拿等,零售价则至少可以卖到800元一副,但是进货价也只在300元左右。还有太阳镜,批发价一般介于15元到35元之间,在商场和专卖店里却至少可以卖到200多元,即便打上四折,商家依然有利可图。
2、非暴利之辩
眼镜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品,顾客要配戴一副合适的眼镜,从镜片和镜架出厂到顾客使用,还要经过验光、加工,调校、复查等环节。因此,眼镜的销售完全是个性化的服务。在标准的技术条件下,验光时间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复杂疑难病例约两个小时左右。一般情况下初步估算,验光费用约50~100元,加工费用约25~30元。但是好的镜片加工工序多,时间成本也上升。批量生产的镜片,近视在1000度以内,散光在200度以内,超过这个范围的,眼镜镜片需要定做,加工时间要在3天至1周时间。特殊需要的甚至需到国外去加工。由于验光和加工都是较为复杂的技术工作,因此,体现的价值需要进一步计算(验光的费用在美国约30~50美元,在香港约200~700港元),而国内一般以免费验光、免费加工作为吸引顾客的卖点,其价值被隐蔽起来了。
对于规范的连锁店来讲,隐形类毛利率约30%,镜架、镜片毛利率50%左右,这样高的利润率部分原因在于验光和加工费用混在价格里面。假定商家的毛利率能够维持在50%左右。摊分运营成本后,其费用结构大约如下:租金占营业额的14%~16%,人力成本约13%~14%,市场营销费用约6%~8%,固定资产折旧3%,17%的增殖税,50×17%=8.5%,其他费用2%,包括配送、废品率等。以上的费用合计在46.5%~51.5%之间。在景气的情况下,净利率低至3.5%,不景气的情况下,甚至亏损。
眼镜行业既不是政策保护行业,也不是垄断行业;它是在市场条件下,正常发展的行业。通过竞争,商家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了。说它是暴利行业,它没有暴利的基础,找不到可以将眼镜行业成就为暴利的理由;眼镜零售店所有开销和销售利润都体现在商品上,消费者对眼镜店的许多开销有所不知,对眼镜产品的劳动力附加值、技术附加值、销售附加值、设计附加值和名牌附加值等不够了解。有的消费者简单地把他们了解的镜架、镜片的出厂价与成镜的零售价相比较,由此得出眼镜暴利的结论,这是不合逻辑的。
3、因素分析
①半成品
眼镜与彩电手机乃至汽车都不同,眼镜店卖的不是成品,而是半成品,“8元镜架”只是工厂的出厂价,而镜架和镜片卖到眼镜店后,还需要验光配镜等一系列加工服务程序,眼镜店需要为此配设专业的仪器,需要有持证的专业验光配镜师,而不仅仅是几个销售人员可以解决的。这样,工厂里出来的眼镜产品价格的降低,很难直接反映到消费领域。
②行业的信息透明度低
眼镜行业的信息透明度很低。镜架镜片都要通过眼镜店加工后才能销售出去,所以没有哪个厂家有那么高的积极性去做广告,不像电器和手机。这样就造成了消费者对眼镜产品的不了解。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销售人员知道他卖的眼镜是怎么回事,但消费者不了解相关知识,只是想越贵越好,更多情况下,是花钱买个放心。
③旧的销售业态影响
旧的旺铺旺店的销售业态,造成‘三分眼镜,七分费用’,自己的价格降不下来,还妨碍了新的业态的出现。
④行业约定
眼镜行业以往有个约定俗成,即以进价乘以2或乘以3为上柜零售价,但业内知情人透露,如今谁仍恪守这个行规就要被视作傻瓜,甚至业内还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20元的镜架,200元卖给你是讲人情,300元卖你是讲交情,400元卖你是讲行情。”
二、 成本分析
如果单单只从8到180的数据来看,眼镜行业肯定存在大多数人认为的暴利。但是是否存在暴利需要有全面的分析,特别是用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
眼镜行业业内人士有一个自己的分析,来证明眼镜行业并不存在暴利:眼镜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品,不像有些产品,出厂的零件经过简单的组装就可以投入使用。因此对于近视镜、老花镜等有度数的眼镜,从镜片和镜架出厂到顾客使用,还要经过更多复杂的环节,也就是验光和配镜,甚至复查。因此,眼镜的销售完全是个性化的服务。在标准的技术条件下,验光时间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复杂病例约两个小时左右。一般情况下初步估算,验光费用约50-100元(验光的费用在美国约30-50美元,在香港约700港元),加工费用约25-30元。但是好的镜片加工工序多,时间成本也上升。现在立等可取的现片是近视在1000度以内,散光在200度以内的情况,超过这个范围的,属于特殊人群,需要单独操作,加工时间要在3天至1周时间,甚至可能运到国外去加工,还会产生关税的成本。由于验光和配镜都是高度复杂的技术工作,都是针对每一个顾客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因此,体现的价值需要进一步计算,而国内眼镜店一般以免费验光、免费加工作为吸引顾客的卖点,其价值被隐蔽起来了。
这一组数据的可信程度不能说没有,但是也不能全信。如果真如分析数据表明的眼镜行业只存在净利率低至3.5%,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眼镜店存在?这组数据只能说成是业内人士的夸大。
但是消费者还是有不了解的眼镜成本的,这其中有:
消费者都可以看得到,现在的眼镜店都处于闹市区繁华地段,价格不低的门面费用就是成本中的很多一部分。按照《配装眼镜国家标准(GB13511-1999)》规定,仅仅是验光,就必须半个小时时间,样品试戴15分钟。这一规定就增加了眼镜商的时间成本,也表明了眼镜行业是一个技术性行业,存在技术成本。
此外,眼镜商家要开店经营,以大明北京路二店为例,其门店投入月租金1万元左右,设备投入15万元左右,人员开销每月6000元左右。此外还有流动资金成本、原材料存货成本等。
以资金来折算,一个眼镜店一天的开销达2000多元,那么眼镜店的日销售额要达到2000多元才能营利。
三、 利润分析
先引用眼镜行业的一个分析:
“对于规范的连锁店来讲,隐形类毛利率约30%,镜架、镜片毛利率50%左右,我们还要重申的是这样高的利润率部分原因在于验光费用和加工费用隐藏在里面。我们假定商家的毛利率能够维持在50%左右,分摊运营成本后,其费用结构大约如下:
租金占营业额的14-16%。
人力成本约13-14%,包括经营管理人员、验光师、销售、修理和加工人员。
市场营销费用约6-8%,包括连锁企业的宣传、促销活动等等。
固定资产折旧3%,主要是验光设备、加工设备的消耗。
此外还有17%的增殖税,50×17%=8.5%.
其他费用2%,包括配送、废品率等。
以上的费用合计在46.5-51.5%之间。也就是说,在经营景气的情况下,净利率低至3.5%,在经营不景气的情况下,甚至亏损。”
虽然这组数据的可信度不高,试想这么低的利润率却还有那么多的眼镜店,而且一家比一家豪华。这组数据肯定存在很多的夸大成份,但是其经济学的分析角度却是完整的。
下面我们来做个假设,以荆州市大明眼镜店北京路二分店为例来计算一下它的利润率。
成本部分:
店租:1万元/月
店面装修投入:2万元,三年更换一次
设备投入:15万元,以十年暴废期来摊销。
人力成本:8000元/月
税收:利润率的17%
存货及其它费用摊销:1万元/月
这样我们就可以计算出一个该店的日资金开销:约为2183元。
以该店平均每天接待10名顾客为计算标准,按高档、中档与低档的比例为1:6:3来计算。高档眼镜价格以1200元/副计算,原材料成本180+300=480元;中档眼镜售价以平均每副450元计算,原材料成本为25+45=70元;低档眼镜售价以平均每副150元计算,原材料成本为15+10=25元。扣去原材料成本那么该店日毛利润为:
1200-480+(450-70)×6+(150-25)×3=3275元
扣除日开销与税收其平均日纯利润为:906元。其平均纯利润率约为30%!
那么眼镜行业应该来说是一个利润较高的行业,当然,并不像很多媒体所报道的暴利或是行业暴利。虽然眼镜行业有着高额的利润,但这中间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技术成本与风险。因为验光与镜片的加工中间的技术因素还有投资风险是不好用资金来衡量的。
四、 行业发展趋势
平价将成为必然,旧有的业态必将被打破。
目前“眼镜超市”与“百元眼镜店”已经出现。广州“眼镜直通车”避开了眼镜店的怪圈,在同样是繁华路段将自己的大幅招牌悬挂于楼下,要爬一个陡且狭长的楼梯上去,二至四层却是宽敞的眼镜店,一排排货架取代了柜台,装修比起大部分广州眼镜连锁店有过之而无不及,眼镜架价格则以几十到一二百元为主。上海的两家“百元眼镜”店,选址都在较为偏远的地段,100平方米月租只有1万元。
当然新业态的出现必然会有障碍,旧的旺铺旺店的销售业态,造成‘三分眼镜,七分费用’,自己的价格降不下来,还妨碍了新的业态的出现。每个地方实际上都存在一个价格联盟形成的行业垄断,新的进入者往往受到挤压。
沪穗两地眼镜平价店的创新之道都是从降低铺租开始。而这正是“旺铺旺租”连锁店经营模式的软肋。
“眼镜直通车”与“百元眼镜”的差别在于,它与那些大眼镜连锁店一样身居闹市,一样有漂亮的装修,它照样可以卖高档眼镜,而价格却可以比大的连锁店便宜不少。它还打破了眼镜连锁店很少做广告的惯例,开业月余,就实际投放了16万元的广告费。在一般消费者眼里,“眼镜直通车”似乎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眼镜店巨头。
眼镜业旧的业态给消费者的选择很少,跟中国作为世界眼镜的工厂很不相称,“眼镜超市”与“百元眼镜店”现在做的,就是打破旧的业态的恶性循环。
复旦大学企业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主任苏勇相信,眼镜业的行业垄断最终将分崩离析,最后让步的肯定是名店大店。现在,上海的有些眼镜店里出现了“百元眼镜柜台”,一些著名眼镜店近日出现大量的折扣广告,恐怕不是巧合。
竞争将使新的经营模式出现,旧的经营模式终将被竞争淘汰。
参考文献:
[1] 子南,茅文贤,陆新蕾. 眼镜行业暴利之辨 价格高企为何难以破解[C] 外滩画报, 2005,03,09
[2] 郝继涛. 穿越暴利的迷雾 [C] 中国眼镜在线,2004,8
[3] 东方网. 捅破眼镜行业暴利:成本20卖200 平均纯利50% [C] 新闻晨报,2003,08,19
[4] 孙晶,程行欢. 平价眼镜店博弈眼镜商会 眼镜业暴利调查 [N] 北京晚报, 2005,03,21
[5] 傅旭明. 镜架从8元变成了180元 剥开眼镜行业暴利的真相[N] 中国经济时报, 2005,03,13
[6] 陈里予. 眼镜行业暴利被捅破 层层盘剥全由消费者买单, [N] 新闻晨报, 2003,8,19
[7] 杨黎明. 眼镜行业猫腻太多成暴利, [N] 深圳特区报, 2004,09,01
『伍』 中国眼镜市场调查及投资分析报告 ..谁有
试析中国眼镜市场发展现状
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内眼镜行业经历了很多大事。比如,外资眼镜大举进入零售市场,平价眼镜引发“暴利”之争,眼镜出口关税下调,眼镜厂遭遇招工荒,眼镜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等。显然,这些变化正是行业拐点出现的前奏,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眼镜行业将迎来重要的转型期。
虽然太长时间范围的趋势很难判断,但眼镜行业十年以内的“中线趋势”还是可以探讨。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的眼镜行业,将有可能主动或被动地产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动力,源自消费者的需求以及行业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变化的影响面则是中国以及世界的眼镜行业。下面从几个方面粗略地分析未来眼镜行业可能的变化趋势,供行业内有识之士参考。
一、成本上升迫使制造企业调整
可以说,最近两年眼镜生产成本的大幅上升成为很多生产企业心中永远的痛。特别是员工工资和眼镜所用的原材料价格上涨更是极大压缩了利润空间。在出厂价不能相应提升的情况下,有的眼镜厂不得不选择关门。的确,成本的上升趋势很难逆转,而且已经逼近很多企业是否赚钱的临界点。以普通员工工资为例,两年前五六百元月薪现在已上升到一千元左右,而且还很难招到人。从宏观层面看,处于通胀期的国内生产资料价格普遍在上涨,因此眼镜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并不是孤立的现象,物价短期内还将震荡上扬。
在内部成本提升和外部竞争压力的双重作用下,部分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的生产企业转型成为必须面队的课题。从国际背景看,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眼镜生产企业优势越来越小,特别是很多没有品牌优势,单纯做加工的外销企业更将面临挑战。那么,转型的方向会是怎样呢?直观上看有两个可行的思路。要么提高产品销售价格,转嫁成本;要么到劳动相对便宜的中西部地区办厂。但需要说明的是,很多企业并不具备很强的销售定价权,而到中西部办厂则面临相关产业配套不全的问题。而且虽然工资成本有一定的优势,但差价空间似乎还不够大。
综合起来看,在目前行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眼镜生产企业一方面要控制成本和提升效率、内部挖潜,另一方面要促使产品升级换代,并在市场研发和销售渠道上进行有效的创新。
二、消费者将掌握绝对话语权
长期以来,眼镜行业的消费这由于对验光配镜知识和产品知识了解不多,加上眼镜基本上属于消费频率满,价格不高的“冷门”行业,所以大多数消费者组要由销售人员被动引导。同时,由于早年眼镜店数量少,产品款式也少,所以消费者没有太大的选择余地。
随着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和行业竞争的激烈,消费者越来越受到商家的重视。如果说以前眼镜行业总体上是消费者适应商家产品和服务的话,以后这一现象将不复纯在。由此必将引发一系列行业变革。比如,以前无论零售店或厂家基本上没有对消费者进行市场调查,产品要么是抄袭国外流行的款式,要么出自设计人员抽象化和孤芳自赏的主观设计。而零售店的装修风格和产品组合也基本上是老板凭感觉拍板,很多人甚至从未询问过消费者的感受。不过,随着市场中心向消费者转移,没有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企业将注定无法生存。
三、零售市场细分化更加明显
早期的眼镜零售市场基本上靠信誉和眼光的权威制胜。同时,由于消费者需求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解决视力问题方面,对眼镜的款式、材质等没有个性的要求。随着消费者需求逐渐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眼镜店什么都想通吃的做法似乎越来越不科学。事实上,最近两年出现的平价眼镜超市和主做高端眼镜的亮视点,以及倡导老字号的吴良材、毛源昌,主推医学背景的医院配镜等,都已经在不同的角度对消费者进行细分。不过,上述只是粗略的细分,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推广,甚至店面装修设计等很多方面,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很多眼镜店中,产品的定位显得很混乱,没有突出的主体,有些甚至处于矛盾之中。比如,很多平价眼镜超市的产品就是高档、低档全部上架,与平价概念并不相称。但是,这种现象会因为消费者购物行为的转变而变化。就象买衣服一样,他们也许会根据不同的需求产品定位不同的店。最终,也许会出现高档光学镜、中低档光学镜、太阳镜、老花镜及其它特殊用途眼镜的细分,部分眼镜店可能以其中一种作为主推甚至专卖,并在装修设计和促销宣传上加以配合。
四、盲目求大将得不偿失
近两年,眼镜行业在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盲目求大的现象很普遍。比如,很多眼镜生产企业忽视产能过剩的事实,厂房建的一个比一个大。不少企业厂房建好后,由于订单并没有大幅度增加,空闲浪费空间的情况非常普遍。这样一来,企业把更多的资金放在房产上,对设备、员工福利、产品研法、市场发布等方面的投入必然受到制约。有的企业厂房看上去很大,管理能力和对外的市场竞争力却很弱。同样,近两年在全国各地开出的平价眼镜超市也出现了盲目求大的问题。很多店营业面积普遍比当地其它眼镜店大一倍甚至好几倍。不但造成房租上的浪费,而且由于产品所占面积不大,顾客客流量也不多,反而容易给客人造成生意冷清的感觉。
总之,在受到经营效益的制约下,眼镜行业“大而全”的做法可望得纠正。取而代之的追求经营实际效率的“细而精”。
五、批发市场逐步淡出主流舞台
在以前眼镜行业快速发展的几年中,全国几大批发市场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这一现象也许正是眼镜行业“低小散”的写照。随着零售市场集中度的越来越高,很多产品供应商开始绕国具有中介性质的批发市场,,成立自己的销售团队来市场推广。
事实上,目前各地主流的眼镜店已经不在批发市场进货,而是直接从厂家或销售公司拿货。据很多批发市场的商户反映,到批发市场进货的基本上是中小眼镜店。同时,很多眼镜店也介绍说,他们一年一般去两次批发市场,主要是去看看情况,而店内的眼镜大部分是眼镜公司业务员直接上门提供的货或是到厂家拿的货。
显然,在市场信息越来越公开,厂家实力不断提升后,批发商的话语权会越来越弱。
相比之下,零售店控制着顾客,制造商控制着产品,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不可代替的“硬件”。作为中转环节的批发商,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还会对市场流通贡献力量,但拐点似乎已经出现,也许将逐渐淡出主流舞台,并被业内人士所忽视。事实上,在鞋服行业,批发市场曾一度火暴,但随着产品品牌化和专卖店的增多,批发市场已经处于低端或被人们淡忘。
六、销售管理地位上升
随着行业经营的重心逐步想消费者转移,眼镜生产厂商的地位似乎也在削弱,并开始退居后台。事实上,现在眼镜行业销售渠道的价值已开始凸现,特别是外销企业受到成本上升、关税取消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后,一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谋求家门口的内销市场。而早内销市场的争夺中,销售管理无疑是其中的核心。
需要提及的是,在光学镜品牌影响力不足,终端销售业绩主要取决于眼镜店的背景下,销售渠道的建立和维护是短期最快捷和有效的手段。目前,眼镜行业销售人员紧缺也许正市市场转向的具体反映。这与产品紧缺。厂家只需坐等客户上门的时期迥然不同。
七、眼镜技术体系将得到规范
鉴于目前眼镜行业体系标准尚不规范的背景,未来将会重建多个方面的标准技术体系,使行业技术规范期。主要应包括产品标准体系、验光的标准体系、隐形眼镜标准体系、技术监督体系等。
其中,产品的标准化主要集中在镜圈、横梁、以及与镜片之间的装配性能上,镜圈的形状、大小、以及左右镜圈之间的相对位置将被标准化。产品标准化的最大意义在于,眼镜产品的优劣有一个相对统一的鉴定标准,而且生产的标准化会使成本大幅降低。同时,产品的质量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制造企业中得到保证。
由于验光的相关标准分歧较多,也将会制定相对统一的标准。相关的数据信息要求可能更深更细。比如除光学数据外,还要顾及眼镜对象的年龄、头形、脸型、鼻梁形状、眼睛和鼻梁的相对位置、矫视历史,等等。
八、塑料模具大行其道
随着近年来眼镜消费市场的繁荣,眼镜款式逐步增多,这对磨练眼镜模具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眼镜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眼镜模具的优劣。但是,传统的金属眼镜模具加工企业也由于长期的无序竞争,使得自身缺乏抵抗风险的能力,生存日益艰难。在此背景下塑料眼镜模具异军突起,迅速占领了眼镜模具市场的大半江山。可以肯定的是,几年前还异常火暴的金属眼镜模具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困境,而塑料眼镜模具将大行其道。
九、时尚化将成眼镜消费主流
客观而言,国内眼镜零售市场近两年的混战主要停留在价格层面,这也是行业进行整合的阶段性表现形式。可以说眼镜消费趋势变化的节奏将会越来越快,变化也会有很多方式,但时尚化必然会成为主流趋势之一。因为眼镜行业只有时尚化才可能在品牌影响力、价格、消费人数、消费频率等方面获得爆炸性的增长。而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和眼镜行业调整的客观形式也决定了眼镜行业必须与时尚“亲密接触”。比如,前两年一度引发的板材消费热潮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比如今年的奥运热潮也有可乘之机。可以预见的是,时尚化将成未来眼镜消费的必然趋势,也是行业调整和提升的重要环节。如果踏准消费节奏,也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陆』 急求:暴龙眼镜市场调查报告!
首先,眼镜行业的性质是“半医半商”,要比较专业地选购优质眼镜需要具备医学、力学、视光学、美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一般顾客对产品真伪及价格的差异,往往会有一头雾水的困惑。
原则上,同一品牌、同一款式的眼镜,如果是同一家公司,价格应该是一致的,如果是不同的公司之间,因为进货渠道不同价格应该是上下有所浮动。目前国内仿造名牌很多,一般正规品牌的太阳镜价格都在1000多元左右,而一些小店一般都不敢轻易进真货,怕卖不动造成积压,风险大,他们多是进些仿造的,以低于正常折扣进行销售,也确实能引起不少消费者的光顾。由于5折的高档名牌眼镜,在正规眼镜店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款式陈旧、积压处理。而新款名牌眼镜低于7折在正规店里销售的,就要小心了。因为目前国内假冒伪劣的仿造水平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即使是专业的工作人员,仅凭肉眼也很难辨别真假。
目前世面上的名牌眼镜架有一下四种类型:
A类:原厂行货 是指通过品牌商授权代理商进口的镜架,就是世面上连锁专卖店内经销的品种,品质一流有退换货保障,货源充足,唯一的缺点是价格稍高。
B类:原厂特殊渠道进口正货 是指通过特殊渠道进口的镜架(又称为S货),镜架品质与原厂行货无任何差异,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所以价格相当优惠,绝对是BEST BUY的产品,其缺点是由于特殊渠道的关系不能保证相同型号的产品长期有货。
C类:OEM代加工货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现在已经是国际化大工厂了,很多国外的大品牌大厂商都会到国内大的生产厂商定制贴牌生产镜架,所谓网络上销售的很多都是OEM代加工产品的外贸多余存货,此类商品品质也是不错的,价格要比原厂特殊渠道进口货更低。
D类:仿制赝品 外观和型号与上述三种相同,可说白了就是假货,品质粗糙,容易褪色和断裂,甚至款式颜色型号都与正品不同,价格极强低廉,网络上和部分店铺很多低价名牌都是这类货色,适合那些只求低价对品质没要求,想过过名牌瘾的买家。
意大利拥有众多的世界眼镜名牌,也拥有全球最知名的眼镜制造企业。Safilo Group是世界上最大的眼镜制造商,总部设在意大利,基本上所有的顶级名牌太阳眼镜都是他们的产品。Burberry,Dior,Gucci,Armani,Valentino, YSL等等品牌的眼镜都是由Safilo生产的.
它们严格的控制着销售渠道,不会随便把商品批发给商家,在美国,只有获得国家相关行业资格认证的眼镜店,才有资格从safio 进货,并且会有专员监督商家和专卖店,不允许以降价方式进行恶意竞争。Safilo每一副眼镜出厂都附有一本证书,可以说由Safilo生产的品牌却没有证书的眼镜都是仿冒品。
ARMANI『镜架特点』
镜圈采用“STAINLES STEEL"材料,强韧耐用
绝无皮肤过敏之忧
镜片稳定性更好
镜腿设计具备人体工学,不会产生压迫感
镜腿多采用隐藏式弹簧,佩戴舒适
镜腿外侧及托叶内侧有清晰正规品牌标记
通过CE认证
一般配送意大利原厂生产镜盒
最重要的,有退换货保障。
以上答复是通过查询有关眼镜质量辨别知识以及本人长期对品牌的购买使用经验总结而得,希望对您的选购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