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食用菌种植管理技术
食用菌种植管理技术主要就是合理配置培养料。严格消毒灭菌,根据食用菌生长的各个阶段,协调好菇房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和光照四大气象因子,做好病虫害防治这几项工作。
『贰』 怎样选择食用菌栽培的种类
目前可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约90余种,已进行较大规模商业化栽培的有20余种,小规模区域性栽培的珍稀菇类也有十几种。那么应该选择哪些品种才能获得理想的效益呢?简单地说,要根据市场和生产条件来选择。
(1)市场调查与分析
生产出的产品只有符合市场需求,才能获得理想的效益。不同的栽培规模、生产模式与市场预定位,要求调查的范围和深度也不同。一般说来,栽培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企业或较大规模的推广计划,需做较大范围和较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较小规模的家庭式生产,调查范围及详细程度要小得多。市场调查主要有:
①当地市场调查 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包括对当地市场已有的菇种、销售数量、产品形式、消费趋势、现有市售品的资源状况与价格等。通过调查分析,对市场容量及近期价格变化做出基本估计。如果栽培地距大中城市较远,交通运输不便,产品几乎完全就地销售,则对当地市场的调查就更为重要。
②国内市场的调查 对于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企业或推广项目,这项调查是必需的。要想驾驭市场,必须进行详尽的市场调查与分析,这包括全国各地的分类产量、加工方式与流通规律;本省、市、县的栽培品种、产量、上市规律和销量、价格情况;预定销售市场的人群对菇类产品的具体要求及消费规律等。
③国外市场的调查 将产品市场预定位于出口的企业,必须进行此项调查。这主要通过外贸部门、海关和多年从事出口的企业。调查内容有菇种、数量、价格、加工要求、产品规格、质量要求、包装方式、进口国的消费习惯和进口商的信誉等。
(2)生产条件调查
经过以上的市场调查与分析,你也许会对你所要栽培的食用菌种类有一个大体把握,也就是说你已选择好了几种市场行情不错的品种,在此基础上,你还需要根据当地的生产原料、气象条件及市场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筛选,最终科学地确立你所要投入生产的品种。
①生产原料 主要是构成培养基的各种原料、栽培场所和一些辅助材料。各地要根据各自的资源条件来选择栽培种类,有些辅助材料在没有形成产业的地方较难购到,应事先联系。栽培原料应尽量就地取材,发挥资源优势,降低生产成本,使产品在市场上占据竞争优势。
②气象条件 当地的气候、气象条件及变化规律能否适宜拟选用品种的生长需求,是栽培能否成功的关键。适宜的气候条件与科学的菇事安排,可大大减少为食用菌正常生长而人为创造条件所需要的成本,而且产量高、品质佳。
③市场距离 在距大中城市较近的地区,以发展适于鲜销的品种为主;而距大中城市较远、鲜销数量有限的偏僻乡村或山区,则应以适于干制、腌制等宜加工的菇种为主。在签订收购合同的前提下,适于罐头等加工的菇种也可栽培。
在对上述主要条件和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后,菇农便可以明确应该选择哪些种类去发展了。
『叁』 食用菌发展前景怎么样
食用菌发来展前景:总体来说源比较广阔。但不同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例如:现在能进入规模化;工厂化生产的品种。如:平菇;金针菇等。在没有庞大资金;技术的情况下,暂时不建议发展。既然提出这个问题,你可能是行外人士。建议先从技术含量不高,资金投入不大,行情继续看好,近几年工厂化发展不了的品种做起。如:香菇;黑木耳等。
『肆』 食用菌种植要注意哪些问题
食用菌的种植首先要掌握栽培技术,做好市场调查。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根据选择品种的生物特性来配制合理的培养基,选择优质菌种,这是能否高产优质的关键之一。栽培的各个环节严格无菌操作程序。稍有疏忽就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最后就是协调好温度,湿度,空气,光照四个环景条件。香菇市场前景各地是不一样的。大规模产区处于饱和状态。应该有限度发展。而对于非香菇产区,消费群体比较大的地区。香菇的市场前景还是很好的。因此应该做好市场调查。根据当地市场确定香菇的发展趋势。
『伍』 食用菌,种植与销售问题
你所说的那个菇类价钱最高,要看当地的市场需求,各地有所不同。销售商一个是当地的蔬菜批发市场经销商,一个是自己销售。再一个就是食用菌加工厂收购。这个你可以在当地选择,如当地没有,可以通过发布信息,寻求外地收购商,只要你的商品符合市场需求,品质好,应该不怕没有销售渠道。而且福建的食用菌产业非常发达。销售应该很好的。
你说的地洞种平菇,国内确实是很多的。效益大部分还可以。你的铁矿如果能够解决通风换气的问题,就可以栽培多种菌类。建议你先做市场调查,然后有的放矢的去选择品种。
『陆』 食用菌在市场上价格还可以,如果想大面积种植能挣到钱吗
目前,我国的食用菌总产量已高居世界第一;同时,产能相对过剩的隐忧也开始显现!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分中心主任张劲松说,“因为我们食用菌有各种各样的保健功能,我们开发出一些对应的产品,比方说我可以开发出,从猴头菇里面开发出对胃有好处的,那么我经常吃,天天地吃,我不得胃病,那不是挺好嘛”
食用菌终端类产品的开发要做到多元化,尽量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比如,休闲食品、保健食品、药品等都可以作为精深加工的着力点。除了终端产品外,以食用菌粉、食用菌浓缩浆等为主的食用菌配料加工,也是精深加工的一个方向。因为应用领域广,用量大,它还是去产能最好的方式。就拿食用菌粉来说吧,它可以应用到烘焙、肉制品等食品加工中,营养,又调整了风味。
总之,食用菌加工要深发展。对食用菌进行精深加工可实现差异化销售,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价格,延长食用菌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让食用菌市场健康发展。『柒』 食用菌行业前景如何
2005年中国食用菌的总产量达1200万吨,居世界第一,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种植业中的一项重要产业。全国最大食用菌生产基地是古田县,该县食用菌生产量大,出口量为全国之冠,是中国食用菌之都。尤其是银耳(白木耳)产量占全国的90%。中国虽然是食用菌产量最大的国家,但年人均消费量不足0.5公斤,美国年人均为1.5公斤,日本年人均为3公斤,全国年人均消费量与世界一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据海关提供的数据,2001年、2002年、2003年食用菌出口量分别为47.6万吨、38万吨、43万吨,换汇分别为6亿美元、4.6亿美元、6.2亿美元,出口量和总量相比才接近二十分之一,国外食用菌人均消费量每年正以百分之十三的速度递增,有大的国外市场空间可供开拓。中国内地食用菌人均消费量还不到香港的十分之一,
因此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有调查表明;北京每年的食用菌产量为15万吨,按固定人口1500万人计算,每人每年只能吃到10公斤左右的食用菌,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受此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所以对国内市场更要加大宣传力度及产业整合,扩大消费群体,提高消费总量,以拉动生产;对国际市场关键是提高产品各层面质量,以求增加国际市场占有份额。中国大农业的发展是三色农业,即绿色农业,兰色农业和白色农业.白色农业就是微生物农业,即食(药)用菌产业.这个小生物,大农业有着广阔的前景,它不仅能解决人们生活所需要的蛋白质,而且还能用于医药上,解决与人们生命相关的重大疾病问题.从整个发展趋势看,将来的菌业可能成为一个独立产业.从大农业的角度来看,将来要分为植物类,动物类和菌类.从食用菌价值上来看,食用菌将成为第三世界主要蛋白质的来源.如风尾菇和牛肉,猪肉含的各种成份基本相似.从销售情况看,食用菌的销售量大幅度增加,如日本近20年消费量增加了223倍.因此而言,食用菌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很大.加之地方各级政府重视,栽培原料丰富,技术容易掌握,未来的食用菌产业将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成为广大农民朋友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根据食用菌的发展情况,未来的食用菌将会出现以下几种可能情况.
工厂化杏鲍菇栽培
1,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发展.为了保证菇农的稳定收入,菇农要适应市场要求,一种品种价格销量不好,另外的品种可以补充.
2,从生产方式上由人工向机械化发展.因为人工的代价会越来越高,加之难以保证质量,所以必须向机械化发展.
3,从小规模向大规模发展.小的规模难以适应市场需要,就是群众经常所说的"生意要成桩",这样才能吸引大量的客商来本地收购,销售.才能保证市场的产品不积压.
4,从产量型向质量型发展.菇农生产出不仅是大量产品,而且保证质量,如香菇要多产花菇和厚菇,农药含量不能超标等.就从平菇而言,日本要求平菇不是大而厚,而是小而厚,只有5分钱人民币那么大.
5,从季节性栽培到全年型栽培.为了提高经济收入,一年只在旺季生产很难保证菇农的效益,而且大量的机械设备闲至,相对就减少了收入,可以采取多品种,多季节的栽培方法,保证每年各个季节都有菇出售.
6,从平地向立体化栽培.菇棚不只是地面上种植,而要搭架分层种植,以便充分利用空间.
7,从木材,料食向农副产品.下脚料和菌草上发展.根据国家森林法,木材的砍伐要限量并要有计划,所以有木材和锯沫为原料的品种要及时更换,可用农副产品下脚料和种植菌草来满足菌类生产的需要.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改变,国内市场潜力很大,加之中国又是食用菌出口大国.中国每人每年吃2斤食用菌,就可以增加销售收入80多个亿,由此可看菇类市场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是并不是每一个菇农生产者都有很大的收入.为了保证菇农的经济收入,发展食
用菌还必须认真的做好市场调查和分析工作,以确定你种植的品种和生产规模.应做好以下几项调查.
1,做好本地市场调查与分析:根据当地市场的容量和饮食习惯,确定生产规模和种类.
2,做好国际国内市场调查.国内市场可根据你离城市的远近,所需的品种和数量,价格,国际市场可根据外贸,海关提供信息,签定合同,确定生产种类和规模.
3,生产因素和调查.在做好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气象条件,能否生产,生产原料和来源,价
格,距市场的远近,土地,劳力资源是否充足,来确定生产与否.在食用菌生产之前,需要做好市场调查和生产因素的调查,而后进行汇总分析,成本核算,市场预
测,计算出成本和收益,再开始生产.
『捌』 【求助】白灵菇制种栽培技术可行性报告!!
袖珍菇目前有底温、中温、高温三种适应不同自然温度生长的菌株,故具有适合常年培育生产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每批生产周期为四个月,一年可生产培育三批。由于罗源现有一台商公司,可按用户的生产计划专业生产接好菌种的菌筒,以每袋筒0.68-0.70元价格送货上门,提供生产者培育、管理,并可按鲜菇6元/公斤保价回收产品,也允许将鲜菇卖给其他客户的经营方式,这不仅可为栽培者分担生产菌筒所需要的原辅材料,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等堵多事务,同时也减轻产品销路的后顾之忧,较大地适应大部分菇农的栽培发展。
『玖』 美国食用菌产业概况及市场状况如何
(1)产业概况
美国大部分食用菌是双孢蘑菇,其中一小部分是大褐菇和小褐菇,即双孢蘑菇的变种。香菇、金针菇、平菇、灰树花、木耳、鸡油菌、羊肚菌以及其他品种在美国也有一定的消费量。
宾夕法尼亚州是美国食用菌产量最大的州,双孢蘑菇是该州产量最大的农产品,产量占全美的45%;其次是加利福尼亚州,产量占全国的20%,几乎每个州都有食用菌生产。自1970年起,美国年食用菌产量以7%的速率增长。同时,食用菌生产农场的数量从1970年的500多家下降到现在的约150家(美国农业部数据)。
在宾夕法尼亚州,约60%的食用菌以鲜品的形式销售,并且实现了周年生产,年产量达1.6亿千克。
许多消费者喜好食用菌,除了其独特的烹调风味外,更多考虑的是食用菌的营养成分和药用功能。食用菌含有许多人体必需氨基酸,以双孢蘑菇为例,其蛋白质含量比菜豆高,香菇也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食用菌既是重要的食品,也是天然的药物和出口创汇的农产品。
对于那些没有许多土地但又想发展副业的农民而言,小规模的食用菌栽培是个很好的选择。在美国,很多小型的食用菌生产设备适合那些希望把栽培食用菌作为蔬菜生产的公司或者个人。他们可以通过发展食用菌来转化一部分农林废料。食用菌生产在管理农业有机废物、转化农、林生产下脚料为高附加值的产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绝大部分美国的食用菌栽培者采用代料栽培。木屑是栽培香菇和其他食用菌的代料中最常见的成分。有时候,也使用稻草和玉米芯来替代木屑。此外,有不计其数的菌种供应商遍布美国和加拿大。为了对不同菌种进行比较,通常鼓励大型食用菌生产者从不止一家的菌种供应商手上购买菌种,因为不同的菌株之间有显著的差异。在美国,众多菌种供应商也销售蘑菇生产专用机械设备和相关的工具仪器。美国的香菇椴木栽培,以当地的椴木为主,通常使用橡树的椴木。鲜香菇的价格在一年中的冬季最高,一些栽培者使用温室生产来扩大供应量。
(2)供求与营销
2003—2004年度美国的食用菌销售量较上一年度增长1%,为3.77亿千克(美国农业部数据)。全美2003—2004年度食用菌销售额达到8.53美元,较上一年度上升3%。食用菌栽培农场数量现为278家,较上一年度数量增长13%,其中148家是专门的稀有菇类(香菇、平菇等)生产商。2003—2004年度,美国双孢蘑菇的平均价格为2.25美元/千克,稀有菇类的平均价格为6.40美元/千克(美国农业部数据)。
2003年7月,亚利桑那州的P.M.Patterson博士为全美蘑菇协会提交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美国消费者平均每人每月购买食用菌0.059千克;每月购买0.322千克食用菌的消费者仅占被调查公众的11%,他们的消费金额约为销售总额的42%。其中,双孢蘑菇的消费量最大,约占94%。
在美国的一些地区,已成立了食用菌销售联合体。这些联合体是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既收购野生菌也收购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一些权威人士认为美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拥有稳定的消费群和持续的产能。
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稀有菇类的生产量和消费量预计将在最近几年里加速增长。由于多学科的发展,食用菌生产技术将更先进。稀有菇类的食药用功效将预示它们的产量在世界范围内继续增长。
在日本和中国,稀有菇类以鲜品、干品、罐头产品等形式销售,这也为美国的出口商提供了商机。在日本,绝大部分鲜香菇都统一采收并运送到中央青果市场,在那里经纪人和其他参与者通过投标竞价的方式购买香菇。随后,鲜香菇将分别运到各地的零售商手中。其他的食用菌,如平菇,在农场包装后直接输送给经纪人或零售商。在美国的一些地区,非常廉价的中国产干香菇已导致市场价格走低并对美国的小型生产者构成威胁。
『拾』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内容很多,这里下载不下,只能下载一篇,可能对你有所帮助。
第二章 鸡腿蘑
一、概述�
鸡腿蘑又名毛头鬼伞、毛鬼伞、刺蘑菇,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鬼伞科。�鸡腿蘑幼时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色香味皆不亚于草菇。�鸡腿蘑还是一种药用蕈菌,味甘性平,有益脾胃、清心安神、治痔等功效,经常食用有助消化、增进食欲和治疗痔疮的作用。据《中国药用真菌图鉴》等书记载,鸡腿蘑的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抑制率分别为100%和90%。另据报道,鸡腿蘑含有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以每公斤体重用2克鸡腿蘑的浓缩物投给小白鼠,1.5小时后降低血糖浓度的效果最为明显。近年来,美国、荷兰、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相继栽培鸡腿蘑成功,其生产的鲜菇、干菇(切片菇)、罐头菇,在国际市场都很受欢迎。�
为了开发这种宝贵的食用和药用蕈菌资源,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山西省生物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科技开发中心、辽阳市食用菌研究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对鸡腿蘑进行调查、采集、分离和栽培试验,为鸡腿蘑的商业化生产做了不少工作。河北省和北京市已试栽成功,目前有少量供应市场,具有十分可观的生产和市场潜力。�
二、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子实体群生。菇蕾期菌盖圆柱形,连同菌柄状似火鸡腿,鸡腿蘑由此得名。后期菌盖呈钟形,高9~15厘米,最后平展。菌盖表面初期光滑,后期表皮裂开,成为平伏的鳞片,初期白色,中期淡锈色,后渐加深;菌肉白色,薄;菌柄白色,有丝状光泽,纤维质,长17~30厘米,粗1~2.5厘米,上细下粗,菌环乳白色,脆薄,易脱落;菌褶密集,与菌柄离生,宽5~10毫米,白色,后变黑色,很快出现墨汁状液体。孢子黑色,光滑,椭圆形,有囊状体。囊状体无色,呈棒状,顶端钝圆,略带弯曲,稀疏。�
2.生态习性�
(1)习性春夏秋季雨后生于田野、林园、路边,甚至茅屋屋顶上。子实体成熟时菌褶变黑,边缘液化。保鲜期极短,可食,但少数人食后有轻微中毒反应,尤其在与酒或啤酒同食时易引起中毒。�
(2)分布世界各国均有,我国主要产于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河北、山东、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云南、西藏等省(区)均有报道。笔者在北京市海淀区的山地也曾采集到。�
3.生活条件�
鸡腿蘑是一种适应能力极强的草腐土生菌,其生活条件要求如下:�
(1)营养鸡腿蘑能够利用相当广泛的碳源。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麦芽糖、棉籽糖、甘露醇、淀粉、纤维素、石腊都能利用。利用木糖比葡萄糖差,利用乳糖相当好,但不是最好;某些菌株利用半乳糖和乳糖好于利用甘露醇、葡萄糖、果糖;利用软石腊能力较差。�
蛋白胨和酵母粉是鸡腿蘑最好的氮源。鸡腿蘑能利用各种铵盐和硝态氮,但无机氮和尿素都不是最适氮源,在麦芽汁培养基中加入天门冬酰胺、蛋白胨、尿素,菌丝生长更好。�缺少硫胺素时鸡腿蘑生长受影响。在培养基中加入含有维生素B�1的天然基质,如麦芽浸膏、玉米、燕麦、碗豆、扁豆、红甜菜、野碗豆、红三叶草、苜蓿等绿叶的煎汁,可以大大促进鸡腿蘑菌丝的生长。�
鸡腿蘑可以进行深层培养。在麦芽汁培养液中,每升可以产生25~28克干菌丝体。在只含无菌水、磷酸盐和碳源的培养液中,鸡腿蘑的菌丝也能生长。�
(2)温度鸡腿蘑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在3~35℃,最适生长温度在22~28℃。鸡腿蘑菌丝的抗寒能力相当强,冬季零下30℃时,土中的鸡腿蘑菌丝依然可以安全越冬。温度低时,菌丝生长缓慢,呈细、稀、绒毛状;温度高时,菌丝生长快,绒毛状气生菌丝发达,基内菌丝变稀;35℃以上时菌丝发生自溶现象。子实体的形成需要低温刺激,当温度降到在9~20℃时,鸡腿蘑的菇蕾就会陆续破土而出。低于8℃或高于30℃,子实体均不易形成。在12~18℃的范围之内,温度低,子实体发育慢,个头大,个个象鸡腿,甚至象手榴弹。20℃以上菌柄易伸长、开伞。人工栽培,温度在16~24℃时子实体发生数量最多,产量最高。温度低,子实体生长慢,但菌盖大且厚,菌柄短而结实,品质优良,贮存期长;温度高时,生长快,菌柄伸长,菌盖变小变薄,品质降低,极易开伞和自溶。�
(3)湿度鸡腿蘑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70%为宜,发菌期间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子实体发生时,空气相对湿度应为85%~95%,低于60%菌盖表面鳞片反卷,湿度在95%以上时,菌盖易得斑点病。�
(4)光线鸡腿蘑菌丝的生长不需要光线,但菇蕾分化时和子实体发育长大时均需要500~1 000勒克斯的光照。�
(5)空气鸡腿蘑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都需要新鲜的空气。在菇房中栽培,子实体形成期间每小时应通风换气4~8次。�
(6)酸碱度鸡腿蘑菌丝能在pH值2~10的培养基中生长。培养基初期的pH值3.7或8,经过鸡腿蘑菌丝生长之后,都会自动调到pH7左右。因此,无论是培养基或覆土材料均以pH值为6~7时最适合。�
(7)应特别指出的是,鸡腿蘑子实体的形成需要覆土及土壤微生物代谢产物等的刺激。�
三、栽培方法�
鸡腿蘑裁培方法和白蘑菇大体一致,除了所使用的菌种,以及生活条件有所不同之外,可以参照白蘑菇的栽培办法操作。
1.栽培材料�
(1)主要材料马厩肥、牛粪、麦秸、稻草、棉籽壳和杂木屑。�
(2)辅料麸皮、米糠、玉米粉、复合肥、石膏粉、石灰粉和维生素B�1。�
2.栽培方式�
鸡腿蘑在室内、室外栽培均可。熟料栽培、生料栽培都可以。可以袋栽,也可箱栽、床架式栽培,还可以和蔬菜、果木间种。栽培者可根据当地环境条件,采用最有利的栽培方式。
3.栽培季节�
春季至夏初、秋季至春季都可以栽培鸡腿蘑。室内和大棚夏季也可栽培,但气候炎热,不易保鲜,若没有妥善的加工和保鲜措施,商业意义不大。�
4.栽培场所�
室外栽培可以在果园、菜地、休闲田中整畦搭棚进行。室内栽培可以利用现有菇房、床架进行栽培管理。�
四、菌种制作�
1.母种制作�
鸡腿蘑菌种主要采用组织分离法得到纯菌种。鸡腿蘑菌丝在PDA培养基(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加水至�1 000�毫升)上生长良好。在以下加富培养基或麦粒煎汁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得更好。�
(1)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硫酸镁1.5克、磷酸二氢钾1.5克、磷酸氢二钾1.5克、维生素B�1 10毫克、琼脂20克,加水至1 000毫升。�
(2)小麦200克,浸泡10小时,煮30分钟,滤汁,加葡萄糖20克、蛋白胨3克、硫酸镁0.5克、磷酸二氢钾1.0克、维生素B�1 0.2克、琼脂20克,加水至1 000毫升。�
(3)小麦250克,浸泡10小时,煮30分钟,滤汁,加马铃薯150克、葡萄糖20克、蛋白胨2克、硫酸镁1.5克、磷酸二氢钾1.5克、磷酸氢二钾1.5克、维生素B�1 10毫克、琼脂20克,加水至�1 000�毫升。�菌丝最初白色,然后变成灰白色,培养基的颜色也随之加深。在恒温箱中,25℃条件下菌丝在7~10天可长满斜面,最快的5~6天。�
2.原种制作�
采用稻草、棉籽壳、杂木屑三种原料为主制作培养基和用麦粒制作培养基。试验证明,鸡腿蘑的菌丝在这几种培养基上都可以正常生长,但在以麦粒和棉籽壳为主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各种原种培养基的配方如下:�
(1)稻草培养基稻草(切段或粉碎)60%、麸皮25%、玉米粉8%、复合肥5%、糖1%、石灰1%。�
(2)棉籽壳培养基A棉籽壳90%、麸皮4.5%、玉米粉�4.5%�、石灰1%。�
(3)棉籽壳培养基B棉籽壳87.5%、麸皮10%、尿素0.5%、石灰2%。�
(4)棉籽壳培养基C棉籽壳78%、麸皮10%、玉米粉5%、复合肥5%、糖1%、石膏1%、维生素B�1微量。�
(5)木屑培养基杂木屑75%、麸皮15%、玉米粉8%、糖1%、石膏粉1%、维生素B�1微量。�
(6)麦粒培养基麦粒加水,浸泡10~15小时,加1%石灰粉煮沸30分钟(至无白心,而皮不破),稍晾后装瓶。�
以上培养基的含水量均控制在60%~65%,所有培养基均保持自然pH值,按常规方法装瓶,塞棉塞,常压或高压蒸汽灭菌。冷却后,在无菌箱或无菌室中无菌操作接入母种,置于24~26℃的温室或温箱中培养。经30~35天鸡腿蘑菌丝就可以长满全瓶。除固体菌种外,鸡腿蘑的原种也可以用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制成液体原种。在各母种培养基配方中取消琼脂,即可作为液体培养基配方。�
鸡腿蘑菌种的好坏对子实体的产量影响甚大,应加以注意。菌株不同,菌丝的形态也不完全一样。有的菌株起初是线状的,后来逐渐产生气生菌丝;有的菌株起初是棉絮状,后来逐渐变成线状,色泽为白色或灰白色。好的菌种利用培养料的能力强,菌丝生长较快。�
3.栽培种制作�
(1)栽培种培养基�
①同上述原种培养基配方。�
②杂木屑78%、麸皮20%、碳酸钙1%、蔗糖1%,料水比为�1∶1.5�,pH值自然。�
③蘑菇堆肥28%、木屑60%、麸皮12%,料水比1∶1.4~1.5,pH值自然。�
(2)制作方法栽培种的培养容器采用聚丙烯塑料薄膜袋(长34~36厘米,宽14~17厘米,厚度0.05~0.06厘米)。�
①具体操作。选用上述培养基配方,按要求把原辅材料备好,加水搅拌均匀,然后装袋。
装袋时先抓2~3把培养料装进袋中,用手把袋底的边角压入袋内,并压紧培养料使之成圆柱形,袋底平稳能直立于地面。在袋中插入圆形木棒或直径2~2.5厘米的试管,最好插到底,但应避免刺破袋子,而后继续边装料边用手压实,装至袋长的2/3(约500克干料),压平表而,拔出木棒或试管。这样预埋管(棒)再装斜,拔出后留下的洞穴坚固、在搬运过程中不易堵塞,灭菌时蒸汽容易穿透培养料,灭菌能更彻底,而且接种时原种落入洞底,加速菌丝生长、缩短栽培种培养时间。培养料装好后,将袋口及表面弄干净,在袋口上套上硬塑料套环(内径3.5厘米,高3.5厘米),让袋口薄膜从环内通过,并向外顺环壁朝下翻转,然后将袋口整平,塞上棉塞,进锅灭菌。为防止棉塞受潮,进锅后每层塑料袋上方都要盖牛皮纸。以1.5公斤/平方厘米的蒸汽压力灭菌1.5小时,或常压蒸汽灭菌8~10小时,灭菌后取出冷却。�
②接种与培养。栽培种也应在无菌箱或无菌室内按无菌操作要求接种,然后与原种同样条件进行培养。
五、栽培工艺�
1.熟料栽培�
栽培菌棒的制作与栽培种相同。将培养好的菌袋脱袋后横排或竖排放入畦中,菌棒间间隔2~3厘米,填以肥土,每平方米排放30个菌棒,排放完后,再覆土3厘米左右。如果土壤太干,可稍喷水,然后盖上事先用5%来苏尔液浸泡过的聚乙烯塑料薄膜。�
江苏省的科研人员曾对菌棒横排或竖排做过对比试验,表明竖排出菇较快,生物学效率较高。覆土宜分两步进行,先在菌棒间填满土,浇透水后再在菌棒表面覆土约3厘米厚的细土,用喷雾浇水,以避免土层板结,而利于出菇。覆土以厚度0.5~1厘米的为主,不要大于2厘米。�保持栽培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温度调节至16~22℃。室外或大棚应有遮阳措施,避免强光照射。一周后,菌丝恢复生长并连结成块,每天掀开塑料薄膜喷水,同时增加通风,以刺激菌丝体纽结,形成菇蕾。菇蕾破土后,在管理上以通风、增湿为主。经10余天精心管理,子实体迅速长大,约七成熟,即应及时采收。�
2.生料栽培�
用生料栽培鸡腿蘑比熟料栽培鸡腿蘑更有实用价值。实践证明,北方和南方都可以推广。�
(1)培养料准备�
①棉籽壳或落地废棉100公斤、生石灰2~3公斤(有的再加0.1%的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含水量60%~65%。�
②棉籽壳100公斤、磷肥2公斤、尿素0.5公斤、石灰2公斤、水160公斤。�
③玉米芯(粉碎)100公斤、尿素1公斤、石灰2公斤、水150~160公斤。�
④稻草(切段或粉碎)40公斤、玉米秸粉40公斤、马粪(干粪并打碎)20公斤、尿素1公斤、磷肥2公斤、石灰3公斤、水150公斤。�
⑤金针菇菌糠80公斤、牛马粪20公斤、尿素1公斤、磷肥2公斤、石灰4公斤、水150公斤。�
(2)栽培与管理
将培养料充分拌匀,堆积料高1米,宽1.2~1.5米,长度不限。盖上塑料薄膜保温,在60~70℃保持10小时后翻堆,当温度又达到60~70℃,再保持10小时,发酵结束。摊凉后铺于事先整好的畦面上,料厚10~20厘米,分3层播种,用种量为培养料的15%。播种完毕,平整料面,稍加压实,最后盖上5厘米厚的壤土或先盖上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待菌丝长好后去掉塑料薄膜覆土,先覆粗土(事先用石灰水预湿,土厚0.8~1.2厘米),然后再覆细土,喷水保湿。�
露天栽培时,在覆土之后,畦面上还应搭拱形塑料小棚加以保护,小棚高30~40厘米。�
南方室外栽培从9月份播种到第二年5月份采收结束,应注意气温、雨量、风力等变化。华北地区为保温、保湿宜用塑料大棚栽培,除酷暑期间外,可常年生产。�
鸡腿蘑的产量因不同菌株、培养料和栽培条件而有较大的差异,每平方米产量4.5~18公斤,生物学效率多数在20%~70%,好的可超过100%。�
六、采收�
鸡腿蘑子实体成熟的速度快,必须在菇蕾期菌环刚刚松动,钟形菌盖上出现反卷毛状鳞片时采收。若在菌环松动或脱落后采收,子实体在加工过程中会氧化褐变,菌腐甚至会自溶流出黑褐色的孢子液而完全失去商品价值。�
七、销售和加工�
在鸡腿蘑栽培规模小时,以鲜销为主。鸡腿蘑容易破碎,货架寿命短,应尽快销售出去。�为了供应远离栽培场的市场,可将鸡腿蘑的菇蕾切成薄片,再用电热鼓风干燥机迅速脱水烘干。切片菇分装于塑料袋中,每包100~150克。�
此外,还可以加工成盐渍鸡腿蘑或鸡腿蘑罐头。加工方法可仿照白蘑菇和草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