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策划 > 买椟还珠市场营销分析

买椟还珠市场营销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07 17:19:32

A. 买椟还珠这个成语用市场营销原理来看说明了什么

买椟还珠
拼音:
mǎi

huán
zhū
简拼:
mdhz
近义词:
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
反义词:
去粗版取精
用法:
连动权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解释: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例子:
不善读书者,昧菁英而矜糟粕。~,虽多奚益?改用白话,决无此病。(清·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

B. 买椟还珠对营销有哪些借鉴

买椟还珠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成语,出自《韩非子》,原意是买来珠宝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里面真正价值高的珠宝。经常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这个故事当中的郑人被作者认为只注重外表而不顾实质,舍本求末,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被作者认为可笑。
当然,这个故事有一定的讽刺意义,但这个故事我觉得我并非杜撰,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依然发生着,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我想从营销的角度重新认识一下这个故事。
营销的本质是通过交换满足他人之需。故事中的郑国人和楚国人实现了通过交换满足各自所需,郑国人买到了心仪的珠宝盒,楚国人赚到了钱。如果从营销心理学角度分析,郑国人并没有错,他所欣赏的是珠宝盒而不是珠宝,他认为珠宝盒的价值高于珠宝的价值,那么此次交换满足了他的需求。一件物品价值几何不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在交换过程中体现。比如一件古画,如果没有收藏家的追逐是不会显现出其高价值的。在古代由于冶炼技术的局限,曾出现过铜比银贵的现象。现代有因供求关系变化和囤积居奇出现绿豆比肉贵的现象等。
从楚国人的角度看,他是一名高超的营销高手,因为他学会了通过过度包装提高商品价值的技巧。正是由于他对珠宝盒的精致包装,才获得了超过同行的高额利润,因为留下的珠宝依旧价值不菲。过度包装现象在现如今非常普遍,比如月饼和粽子的过度包装,远远高于裸月饼和裸粽子,过度的包装也迎合了部分送礼消费者好面子的心理。新闻媒体曾报道过天价月饼,原因是月饼盒里放有金条,价格自然不菲,购买这种月饼的消费者恐怕就像那个郑国人一样,买的不是里面的月饼,而是月饼以外的东西,留下月饼肯定也不心疼。正比如现在炒得非常热的学区房,买房者买学区房的目的不是房子,而是买房能够让自己的子女进入名校就读,房子以外的东西更有吸引力,所以最近太原某家楼盘和实验中学合作,开发商向购房者承诺,买房子送名校教育,很有吸引力。
生活当中你我可能也像那名郑国人一样,为了商品的包装而购买商品。有一次看到超市某品牌牛奶搞活动,买牛奶送喝啤酒的杯子。当时正值夏季,为了几个杯子我一口气买了五包牛奶,结果牛奶因为没有及时喝掉坏了,最后我看着几个杯子傻笑自己,买椟还珠啊!还有一次,我到姨姨家窜门,看到柜子上摆了一个非常精美的花瓶,正赞赏姨姨眼光的时候,她说那个花瓶实际上是一个白酒瓶,因为她觉得这个瓶子不错就买回家了。我问酒哪去了,姨姨说擦玻璃用了,我甚是惋惜,如果是我就把酒喝掉瓶子扔掉。但事后想想也有道理,姨姨认为瓶子的价值高于白酒,她的行为没错呀!看来商家精明啊,白酒不仅抢占了男人市场,女人市场也兼顾到呀!高明,实在是高明!看来姨姨也是那位郑国人。

C. 《韩非子》中所记的买椟还珠的典故,运用营销理论分析“货卖一张皮”的深刻寓意

做人要精

D. 分析一个成语的意思,要足够另类的逻辑 成语买椟还珠,从它是褒义和扁义,从买家和卖家两方面进行分析,

1、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
次,否则就会像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
2、商人过分注重外表,使装饰外表的价值高于珠子的价值.可以用来形容一些厂商为了获得利益,过份
装饰外表,使得外表的价值高于商品的价值,从而使商品的价格提高了许多.
3、现代还用作比喻花很高的资本取得了更少的回报,卖椟的人用一个“椟”得到了“珠”.
4、形容目光短浅,取舍不当的人.
5、美丽是可以营造的,但真正的美丽却不应有丝毫的人工雕琢,它应是真实的沃土中盛开的鲜花!
如果一个事物真正美丽,那么他是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帮助来衬托他的.
6、不要太注重外表,本质才是最重要的.
7、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人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
8、买椟之人应是一位注重欣赏艺术的人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所欣赏的“价值”是盒子的艺术美,而不是世俗认可的价值.所以他应该是一位非凡的现代艺术家或艺术收藏家.
9、卖珠的商人为了显示珍珠更有价值,做了超值“包装”结果是喧宾夺主,反而淹没了珍珠的价值.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用华丽的“包装”掩饰自己真正“用意”这是魔术和军事里常用的方法

E. 买椟还珠现象

一场突如其来的宏观调控,使我国一大批小钢铁厂陷入停产,进口到岸的铁矿沙总量大约有几千万吨,堆放于沿海各个港口,销不出去,造成积压。原材料价格剧烈起伏,不少进口商和生产商蒙受损失。江苏铁本项目已经将20多个亿扔进去了,半途而废,如何收拾残局。中国如此大起大落的宏观经济调控,所影响的已经不是国内经济,还有大洋彼岸正在准备投资上新项目的矿主、船主以及一系列供应商。中国经济下一步怎么搞?本人在这里谈点看法。首先是提出土木钢铁经济这个概念,中国目前正处在土木钢铁经济发展阶段,甚至连石油经济阶段还没进入。在这样一个阶段,中国经济就是一个重量经济,投资经济,不能绕过,也不能超过。目前国内对中国经济一系列的批评和评论,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关键是大家没有认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

一、中国真的走过“买椟还珠”的历史阶段了吗?

我在2001年全国掀起网络经济热、知识经济热的时候,就迎头泼了一盆凉水,当时我写文章说,“今后10年,中国仍然处于土木钢铁经济时期,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不会在吃穿住行基本需求还没满足的时候就去上网玩高科技”。这句话在网上广为流传,一搜索可以找到几百处。在进出口贸易方面,我也主张多进点我国普通百姓所需求的大宗商品,少进点赶时髦的奢侈产品。我的这种观点引起了学界一些学者的批评,例如身在加拿大的徐滇庆教授就曾写了一篇题为《切莫买椟还珠》的文章来批评我的进出口贸易观点。徐教授的批评或许是对我观点片面性的一种平衡,但我还是要指出:之所以有人买椟还珠,是因为中国还有一大批只要“椟”不要“珠”的人,珠宝对于他们可能是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因此,他们宁肯要有用的木盒子而不要那漂亮好看的东西。这种现象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均衡造成的。吃洋饭的先生可能对此没有深刻的理解。

我们要对中国的经济情况做进一步的分析,看看在目前这一历史阶段我们对“椟”更需要还是对“珠”更需要。假如我们把木材、铁矿石、铜、铝一类的原材料称为“椟”,把高科技一类产品称为“珠”的话,那么通过最近一年多来的进出口价格表现,人们可以看到越是那些土得掉渣的东西,越是价格上涨幅度最大的商品。进口铁矿石的现货价格上涨了一倍,所有与土木钢铁石油有关的产品价格都在上涨。而那些高科技的产品价格却没有这样大幅度地波动。

价格反映了需求的程度,什么东西涨幅越高,什么东西在市场最需要。这就是中国经济当前的现实。你说高科技最重要,通胀偏偏出现在生产资料和能源领域。离北京市不远的河北省一个县的农民庄稼不种了,树林砍光了,几乎把地面都扒开了,就是为了挖那点能卖钱的铁矿石。从来没见过矿产资源在中国这么值钱。这个县位于北京的西北部,北京市本来还指望靠这个县的树林植被来防风固沙呢,没想到辛辛苦苦栽了那么多年的树林,当地农民为了几个铁块块,一夜之间就把树林砍得精光。

中国到底需要什么?看一下活生生的事实,还不明白吗?也许你北京人看着那一片片被砍过的露着树桩的林地痛心疾首,而对于当地农民来说,他所需要的与你就根本不一样。对于那些温饱都没解决的农民来说,绿化、自然景色没有任何意义。这件事最能反映中国当前大量发生的“买椟还珠”的现象。

二、正视中国所处的工业化历史发展阶段:

土木钢铁经济阶段,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的历史阶段!

中国的确还需要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学者们的观点之所以出现那么大的偏差,主要是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有问题。中国的确有少数城市人已经过上与发达国家人民差不多的生活,但至少有80%的人口还处在初期工业化和现代化阶段。在这一时期,人民最需求的还是满足基本的吃穿住行。如果说经过80年代和90年代20年间的努力,中国人民已经在吃和穿上获得了满足,那么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开始进入住房和交通工具上面来,房地产和汽车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我国经济的主导产品。

然而房车时代的经济与吃穿时代的经济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那就是:这一时代的经济是一个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的经济。这一历史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生产资料和能源产品,一句话,土木钢铁经济是靠大量的钢铁、水泥、有色金属、木材、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堆起来的。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发达都要经过这一阶段。土木钢铁经济阶段就是一个国家经济建设的硬件阶段,没有硬件的建设就根本不可能有软件发挥作用。

我在《这一波通货膨胀的代价谁来支付?》一文中已经说了,吃穿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的就是住房问题。人均住房如果达不到30平方米,中国的房地产热就退不下去。现在有些城市的人均住房已经达到18平方米了,这个数字还远远不够。因为中国社会发展得不均衡,富人的住房人均能达到100平方米,仍有大批的穷人没房住和缺房住。因此,中国城镇和农村的房子还要盖。这一波住宅热至少还要持续10到20年。

住宅小区建起来后,还要修路、通电、通水、通车、通气等一系列配套设施来相配合,住户买了房子后还要搞装修,买家俱和家电等一系列物品。因此,以房地产为龙头的这一波土木钢铁经济建设估计至少需要持续15到20年。

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沿海发达地区饱和了,土木钢铁经济会向内地转移。特别是我国还是一个城市化严重滞后的国家,80年代和90年代留下来的欠帐需要21世纪来还。我国如果早打破户籍樊笼,从80年代便注意转移农民进城,今天的城市化率不会这么低。正因为计划经济传统观念的强大惯性,使我国的城市化任务至今仍然艰巨地摆在面前。如果今后20年内能将2亿农民转变成城市居民,中国的城市面积和住宅面积就要增加出今天面积的1/3。这需要大量的钢铁、木材和混凝土。中国的确还需要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中国土木钢铁需求量如此之高的第二个原因是国际产业分工。我国已成为一个世界加工厂,并且是一个初级产品加工厂,我们所从事的加工业和制造业,都是高耗能、高耗材的产业。发达国家把这样一些产业统统都转移到我国来,这样就加重了我国这一历史时期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尽管我们消耗了占世界30%的钢材、煤炭,只产生了3.5%的世界GDP,但这一按汇率统计的GDP是不准确的。实际上中国每出口一美元的商品到国外,最终产生的销售值估计要放大到10几倍。那就是说,去年中国出口了4500亿美元,在国际市场上最终发生的销售额估计要在4-5万亿美元之间。这一数字占全球GDP的比例就高多了。按这种方法计算,我国经济的发展成本并不象有人描写得那么高,那么吓人。

因此,中国的土木钢铁经济任重道远,方兴未艾!中国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耐心来迎接这场挑战。

F. 分析成语"买椟还珠"所含的商品学原理

买椟还珠
【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示例】:不善读书者,昧菁英而矜糟粕。~,虽多奚益?改用白话,决无此病。
◎清·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寓意是讽刺那些只重形式,不顾实质的人,也用它比喻取舍不当、轻重倒置的情景;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不要混淆颠倒,不能做出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傻事来,不要太过注重外表,反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

G. 买椟还珠用市场营销分析

买椟还珠主要是客户对于产品价值的差异性造成的。

我们在进行产品营销和产品销售的时候,要找到客户的需求点,也就是客户最在意的价值点在哪里。不同的客户,对于产品的价值点是不同的。

比如苹果手机,客户的需求点可能是:

  1. 有面子或者虚荣心,拿着苹果能够给自己高大上的感觉

  2. 使用的舒适度,苹果的系统比安卓的就是要好用,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3. 安全,苹果是封闭的,所以它更安全,商务人士会更喜欢

  4. 美观,外形好看

  5. 拍照,比如女生喜欢拍照,她更像要一个拍照效果好的。

所以,不同的客户,他的需求点不同,导致他的关注点不同。买椟还珠中,客户可能更喜欢那个盒子,那么盒子才是他的关注点。

当然,另外一个角度就是,客户可能不知道产品的价值,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要告诉客户,某个产品的价值是什么。比如一台空气净化器价格都在五千多以上,很少会有顾客去购买。但如果我们告诉客户,有了空气净化器,可以让你更健康的生活,健康的生活,会让你节省很多医药费,而且让你的生活体验更高。这就是告诉客户价值,让客户认识到价值。所以在买椟还珠这个故事里,销售没有告诉顾客产品的价值点在哪里,这个也是需要注意的。

H. 买椟还珠与唯物辩证法五大范畴对应的是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内容,文武,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具有批判的革命的精神矛盾分析法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方法论上的体现,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的具体表现。

I.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分析买椟还珠这个故事

一个楚国人打算出售一颗珍珠,他用名贵的木兰、上等的熏香和翠鸟的羽毛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如此华贵的盒子吸引了一个郑国人。郑国人对盒子爱不释手,高价买了下来。可第二天郑国人回来将珍珠交给楚人说:“我买的只是盒子,不要这颗珍珠。”楚人十分尴尬和困惑,他求助于营销能手和创意大师,“我到底怎样才能把我的珍珠卖出去呢?”

里克·卡什说,“在需求商业模式背景下,你应该比你的对手和你的客户都具有前瞻意识。去媒婆那里打探消息,把珍珠提供给适婚年龄的中产阶级男子,他一定会需要这样一份聘礼的。”

赫苏斯·维加另有高见,“你为何不搭配魅惑的广告、让温柔美丽的售货小姐来售卖这颗性感的珍珠呢?”

马丁·戈德法布则有个有趣的想法,“让你的客户认同产品,他才有可能愿意购买。不如为你的珍珠安排一场走秀,让客人觉得,哦!多么可爱的珍珠。它怎么搭配都这么美丽。我也要这么美丽!”

B.约瑟夫·派恩说,“你应该给客户提供试戴珍珠体验服务,让他亲身感受到,佩戴你出售的珍珠,他将成为人群的焦点。”

史蒂夫·哈里森反问,“为何不售卖精雕仿古首饰盒然后在盒子里放一张这个盒子里盛放珍珠的漂亮图片,暗示顾客产生对珍珠的期待呢?”

市场的膨胀和推进会让竞争格外凸显,而这种复杂和高速来自于信息爆炸、交易途径激增和资本飞速流通,这是时代的特征,不可避免也无法逆转。市场中的个体只能在适应中求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营销将不仅仅是针对产品,更是针对企业本身的一种调整。

里克·卡什在《赢的力量:如何从需求商业模式中赢利》一书中清晰地将这样的需求商业模式大背景展现在我们眼前。传统供给驱动模式下的利益链将不再牢固,转变思维方式迫在眉睫。走在对手甚至客户的前面,就像佳得乐针对“又热又出汗”这一现象研究功能饮料的案例一样,让客户在认识到自己需要之前被满足,将会是未来营销的重心。

在企业了解这个背景之后,吸引客户便成为了第一要务。赫苏斯·维加在其著作《性感的公司:如何吸引并赢得客户员工及股东的芳心》中独辟蹊径地指出,公司吸引客户其实和性感美女吸引注意力异曲同工。用吸引力抓住客户,用善解人意和爱留住客户—人性化的方式将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然而吸引客户还远远不够,要让企业获利就要成功推销自己的产品。《认同力:超越品牌的秘密》对此有切中肯綮的分析。这本书认为,在研发产品初期就要做好调查工作,了解客户的需要,用产品迎合客户的认同,让客户愿意想象自己使用上产品之后的美妙,便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体验经济》则对产品研发后期的营销提出了“增加客户体验机会,优化客户体验感”的观点,并建立了一系列模型来证明这一营销模式的可行性。

纵观这四本书的内容,已经涵盖了商品流通的整个过程。而史蒂夫·哈里森的著作《创意的秘密》则为这个过程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这位半路出家的创意总监在总结了传奇的广告生涯之后,出了这本实用的小书,该书将他所做过的案例变成一堂堂创意课。对于营销新手,这本书可以直指广告的重心,对于老手,这本书更可以拓宽思路,融会贯通。

就这样,买椟还珠的故事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被时代唤醒,引发人们新的思考。认识、吸引、认同、体验,再加一点创意,营销新时代的利润就像椟中的珍珠,等待着营销高手去获取。

阅读全文

与买椟还珠市场营销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市场营销理论的中心 浏览:224
中秋节重阳节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309
洞悉消费者的市场营销策略 浏览:778
茶具店做促销活动语言 浏览:728
试课稿市场营销 浏览:291
银行团委搞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948
教育培训方案实施步骤 浏览:307
病毒营销策划方案 浏览:144
北京网络营销公司有多少家 浏览:76
中国移动电子商务中心 浏览:653
哈根达斯营销推广方案 浏览:407
家具品牌营销方案 浏览:942
啤酒销售营销方案 浏览:158
公益活动捐书策划方案 浏览:26
汽车营销渠道系统规划方案 浏览:860
2014年10月市场营销学试题及答案 浏览:793
结合公关原理为求职策划方案 浏览:785
市场营销实训报告自我总结报告 浏览:225
2015网络营销案例ppt模板 浏览:312
电子商务专业求职意向 浏览: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