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策划 > 招标市场调查

招标市场调查

发布时间:2020-12-13 06:39:20

⑴ 市场调研报告咋么写的

接上楼:

(二)存在问题
有形建筑市场为规范建筑市场交易行为,构建统一、开放的建筑大市场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建筑市场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缺少统一包括专业工程在内的各类工程建设的法律和条例,与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还有较大差距;串标、围标、虚假招标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些建筑业企业采取串标、围标等不正当方式承揽工程,或通过“挂靠”越级承包,承接工程后层层转包、违法分包,不依法履行合同;少数建筑业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在申请资质时提供虚假资料、伪造业绩;有形建筑市场法律地位不明确,如何更好地从体制上搞好衔接,使其更好地发挥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功能需要进一步研究。
建议和对策
(一)完善服务,进一步打造公平、诚信平台

目前,上海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已纳入了统一有形建筑市场进行交易。但不同行业亦有不同的特点,如何以人为本,完善服务、深化服务,更方便办事人,使办事更从优、从简、从快、科学、合理等,可以更进一步挖掘和提高。一是明确地位、深化服务。有形建筑市场要在充分发挥现有服务功能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服务范围、服务内容和服务领域,继续扩大有形建筑市场交易内容的覆盖面,为建筑市场监督管理提供全面、规范、高效的服务。二是进一步打造公平、诚信的平台。在有形建筑市场现有信息平台基础上,完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使其逐步为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和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信息网络平台,为建筑市场参与各方提供真实、准确、便捷的信息服务。利用有形建筑市场平台深化改革,比如,实施工程担保资金或者相关业务,减少市场风险,为工程担保健康发展提供服务。三是有形建筑市场与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密不可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交易中心工作的指导和考核。

(二)加强监管,提高招标投标公正度

继续完善招投标基本程序建设。一是完善资格审查制度,最大限度减少利用资格预审限制和排斥潜在投标人现象的发生,遏制利用资格预审搞假招标或者串标行为的发生。二是规范评标程序,探索科学、公正、合理的评标方法。深化对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估法等评标方法的研究,制定更加明确的标准,进一步规范评标这个重要环节。三是深化对评标活动和评标专家的管理。建立对评标专家的定期考核和准入、清出制度,强化对评标专家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约束,加强培训学习和交流研讨,提高评标专家的综合素质,对不能胜任者取消其资格。四是不断创新招投标活动机制,加强招标投标的监督管理。在监督的对象上,以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项目为重点;在监督的主体上,要以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和评标委员会为重点,要明确招标投标中建设单位和评标专家的责任,加强过程检查、标后监管等,提高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性。

(三)针对突出问题,实施重点管理

规避招标、串标现象、虚假招标等问题仍是招投标活动中的突出问题,应重点整治。一是加强防范机制的创新和建设,比如加强投标入围管理,提高投标保证金等。二是继续规范评标办法,提高串标的成本和难度。同时对重点部位进行重点监管。招标阶段以规范建设单位和招标代理机构行为为重点,中标后以落实合同履约执行和防止转包、违法分包为重点等。三是强化对工程招标代理机构的监督管理。依法严肃查处招标代理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招标代理机构的准入清出;进一步开展对招标代理机构专职人员的教育培训,推行工程招标代理机构专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提高招标代理水平;逐步建立招标代理机构的招投标制度,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招投标市场的优胜劣汰;建立招标代理机构信用档案,及时记载基本情况,向社会公示,并加强检查,以查促改。四是建立和完善各管理机构之间的联动机制,抓好闭合管理。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招标投标、交易中心、资质和资格、工程造价、质量和安全监督等管理机构之间的相互联动机制,相互配合,形成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闭合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五是深化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改革,建立责权明确、制约有效、相对集中、科学规范和专业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政府投资工程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政府投资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资金拨付、招标发包、质量安全监督、竣工验收、保修维护等法规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切实提高政府投资工程的综合效益。

(四)加强有形建筑市场自身建设

一是实行反腐倡廉建设和业务工作“两同时”制度,将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有形建筑市场工作轨道,加强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二是严禁领导干部干预和插手招投标,对违规者,不论是否牟取私利,都要建议有关部门视情节予以处理,杜绝行贿、受贿等腐败现象。三是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熟悉建设领域的相关方针、政策、法规规定,提高监管和服务水平,避免因不清楚、不熟悉,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⑵ 房价不受价值规律支配吗

说明:如果把中国的高房价问题比喻成一只麻雀,那么,当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深度去解剖它的时候,就会得出一个结论,这些结论会帮助我们逐渐走近真相。擅长统计分析的王炼利女士写的这篇分析文章,论述翔实,逻辑严谨,让我们看到了高房价背后的另一面。其实,归根结底,高房价问题就是既得利益者对民众财富的掠夺问题。在高房价基础上累积起来的巨大泡沫,将让整个民族在未来付出最惨烈的代价。为了民生,为了民族的未来,有识之士在努力泣血建言决策层,促使住房回归民生之路。感谢所有不惧压力,为根除高房价毒瘤而努力坚守良知和正义的人们!——暖之

转帖:告诉你一个震惊的高房价真相
——别把表象当真相:房价高的原因不是因为地价高!
王炼利

中国房地产业中的道道坎坎实在多,人们很容易将表象当真相。将表象当真相,有人就会偷着乐!
两会期间,有代表说,房价高的实质是地价高 ,需要将地价降下来。这种说法获得代表们一片掌声!
人们普遍认为,土地是国家的,国家只要将地价降下来,房子就不贵了。事实是这样吗?人们哪,你们太不明真相了!
当然,我以前也曾经这样认为过。但“认为”只是种感觉,感觉不能作为依据,我必须找事实做佐证,为了找到佐证,在2006年底,我根据在权威的“上海市房地产估价师协会网”上登载的2003年到2006年9月的《上海市有偿使用地块汇总表》和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信息中心网公布的《上海市城镇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情况向社会公布情况汇总表》,按照每一个土地出让合同号,将每一个出让地块的地点、地块面积、有偿使用方式(分挂牌出让、协议出让、项目招标出让、公开招标出让等)、土地用途(分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商品住宅用地、城镇单一住宅用地)、实收土地出让金等逐一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令我自己大吃一惊的结论:在房价高涨的2004年和2005年,政府部门收的土地出让金低得惊人!同时我也发现了为什么土地出让金会这么低的秘密、土地出让制度的弊端根源在哪里——我毕竟搞了十年建筑安装工程预算,九十年代初就持有上海市审计局颁发的建筑工程审计岗位证书、安装工程审计岗位证书。
本着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的良知,我写了3.5万字的《弊病丛生的现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和土地储备制度——解剖上海土地麻雀》,将发现的问题图表化,并将分析的步骤一一列出。此文在高层内参《香港传真》上全文刊登。
2007年4月初,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打电话给我,说他们接到举报,要来上海调查有关陆家嘴中央公寓楼盘买卖方面的问题,柴静听人介绍说我对上海房地产问题有颇多分析,就希望我能接受采访,主要让谈我对土地出让制度和土地储备制度的看法。我就在浦东东方路向城路上的一家宾馆接受了央视的采访。柴静提问,我回答。录制完毕,告诉我将在4月21日的晚上央视一套《新闻调查》时段播放。到了4月21日早晨,《新闻调查》栏目的小伙子仲伟宁打电话给我,说有关我的镜头全部删了,领导通不过。他一个劲地向我道歉,而我一个劲地说:“没有关系,没有关系,你们知道了一些真相也就可以了。”仲伟宁在电话中问:“王老师,你的心态怎么那么好?”我回答“我根本就没有指望过能播出!”
无独有偶,《经济观察报》主编仲伟志看了此文后,让我分成几篇,《经济观察报》准备分期刊登,我分成了六篇,寄给了《经济观察报》,仲伟志说改得很好。但是我很快又接到他的电邮,说是不方便登载了。
完整的《弊病丛生的现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和土地储备制度——解剖上海土地麻雀》一文,应该将土地价并不决定房价高低、相反,是房价拖涨了地价的真相梳理清楚了,可是,这是一篇用大量表格说明问题的文章——我分析的依据《上海市有偿使用地块汇总表》、《上海市城镇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情况向社会公布情况汇总表》就是由几千个土地出让项目组成的表格,经过我的整理,这些表格“活”了,能说话了,能说明问题了!但我不可能在博客上发表这样的表格,所以,认真的读者要信服我分析的结果,还真需要看我的全文。不过,既然条件不允许我发表表格,我就在此简单叙述一下。相信还是能达到澄清事实的目的。

(一)政府收取的土地出让金是出乎想象的低;在土地一级市场上,土地价格是出乎想象的低。

在用人民币计取土地出让金的统计数字中,2003年,上海出让土地面积6102万平方米,政府实收土地出让金91.75亿,出让每平方米土地政府收取不过150.4元,2004年,出让6573.2万平方米,政府实收出让金140亿,平均出让金价213元,2005年,出让5941.3万平方米,实收出让金100.4亿,平均出让金单价169元,2006年1~9月,出让面积3637.2万平方米,实收出让金50.1亿,平均出让金单价137.9元。(此处统计的出让土地面积数字比《上海统计年鉴》公布的少2%,因为我将缺乏对应的土地出让金数额的出让面积项都剔除了)
在土地一级市场上(即政府直接收取土地出让金的市场上),由于土地出让的方式分挂牌出让、协议出让、项目招标出让、公开招标出让等,每种出让方式政府收取的土地出让金都是不一样的。其中,“挂牌出让”收取的土地出让金最高,公开招标、项目招标和协议出让收取的土地出让金都很低,工业用地又比住宅用地收取的出让金低出许多。按“平均价”计,2005年“挂牌出让土地价”是3644元/m2,“协议出让土地价”是1542元/m2,“公开招标出让土地价”1363元/m2,“项目招标出让土地价”740元/m2,“邀请招标出让土地价”647元,没有前缀的“招标出让土地价”是1625元/m2,另外还有“公开招标”的特例,譬如土地出让合同 “沪房地普字(2005)040号”,是普陀区的金光北块一期配套房,土地价每平方米324元,楼面价218元。再譬如在浦江镇的六块世博会动迁基地,土地面积共67.73万平方米,土地等级为六级,土地出让合同是 “沪闵房地(2005)230、231、242、243、247、248号”,笔者在《上海市有偿使用地块一览表中》查到在这六块土地上,政府实收土地出让金总价是568.97万元人民币,再根据政府实收土地出让金是土地总价的30%的规定,计算出土地总价(也就是得地者付出的总价)是1896万,这样,每平方米的土地单价是1896/67.7=28元/m2,由于这六个地块容积率都为1,土地单价28元也就等于楼面单价28元。政府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单价则是568.97/67.7=8.4元/m2。这样的土地价和土地出让金价,能说高么?低到不可想象呵!
2004年,地处黄金地段的老西门和豫园的“城镇单一住宅用地”的“协议出让”楼面价只有每平方米112.5元、67.7元,土地单价274.5元、161.1元,出让土地面积分别是9.4万平方米和14.9万平方米(合同号:黄房地【2004】57号、64号,土地单价根据政府实收出让金单价是土地单价的30%计算,政府实收出让金是773.7万和721.8万元),这样便宜的土地价,不知道这些位于中心区中的核心区的拆迁户的拆迁补贴是多少?在这23.33万平方米 “城镇单一住宅用地”上造的房子,又会以什么价格卖出去?
为了招商引资,上海的工业地价是很便宜的——到2006年上半年,上海八级、九级地段的工业用地协议出让单价有的还不到90元(楼面价),普遍是133元(楼面价)、175元(楼面价),最多200元(楼面价)

(二)人们所说的“地价高”到底是怎么回事?

关于“地价高”的问题,我们必须将最后得地造房子的房地产商和最初从政府手中转让到土地的房地产商分开,能从政府手中用很便宜的价钱转让到土地的,往往不是最终造房子的。我有个朋友属于“最后造房子”的房地产商,他告诉我,他造房子用的地,都是转卖过三、四次了;有的房地产商造房用地,是经转卖了五、六次,地价对于他们,当然是太贵了。我这个朋友还说,他不会做直接从政府手中得地的梦。即使土地转卖了三、四次,他还是有赚的。
房价涨带动了地价涨是假象,从2006年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信息中心传来的数据这样显示:与飞涨的房价相比,地价上涨是不足道的。2003年5月,与南京路永安公司只隔一条马路的九江路福建中路6713平方米商业用地出让,每平方米楼面价6252元人民币;2005年9月,与大世界只隔二条马路的金陵东路西藏路3998平方米商业用地出让,每平方米楼面价6631元人民币,两年多时间内,上海最繁华商业地段的商业地价就只上涨了6%!而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住宅房价上涨了多少?当然地价的确在涨,那主要是“挂牌出让”的土地价在涨。但挂牌出让的土地仅占2004年、2005年上海市政府对房地产业土地供应面积的5%、11%!因此,起码2006年的房价上涨是没有理由从“土地上涨”中找借口的!
由于地价对于房产开发的影响是滞后的,2006年前后还在使用前几年置下的低价地的房地产商,他们喊“地价涨”,是为进一步涨房价找借口。
不明真相的人说“地价上涨影响房价”,其实把因果关系搞颠倒了——总是先涨房价,再涨地价的。没看到还未等土地“升值”,房价就上蹿得老高了!
这两年的土地价我是没有作统计分析,因为从2003年到2006年我做了这么详细的计算,有关方面就是不理你,我也不劳神了,反正已有的计算足够能说明问题了。
大家今天知道了政府供应的土地非但不贵而且还是“超低价”,然而土地一级市场的“超低价”并非是为市民“超低”的,土地一级市场的“超低价”的存在只是为了让房地产商中的“凤毛麟角”将从一级市场得来土地能炒卖出个好价钱,同时又能使土地转让市场四茬五茬的接盘者多少也有点钱赚。至于买房者,注定是被宰的。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一级市场上的土地有什么理由这么便宜?

(三)土地出让金分“桌面上的”和“桌面下的”两部分

现行的土地出让制度是照搬香港的。在香港,这个制度为港英政府的财政收入服务,谁出价高谁得地,土地出让金就是一次收取整个出让期限内各个年度地租的贴现值总和。在内地,这个制度主要为相关利益者服务,这个制度的核心不在于收取出让金本身,而在于要收取“出让土地使有权过程中产生的‘交易费用’”,因此,土地出让金分为“桌面上的”和“桌面下的”两部分。
在我们这里,土地出让如同其他国有资产出让一样,买卖双方都在算两笔账。一笔账是土地(国有资产)本身值多少钱,一笔账是要得到这块土地(这笔国有资产)的使用权需要付多少“交易费用”。即账面价格(有没有低估暂且不管)和交易价格。这两部分价格合计就构成国有土地或国有资产出让的全部价格。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这两笔账是一会事,土地所值(资产所值)就等于为了得这块土地(这笔资产)所需要支付的,而我们这里,一笔生意就必须算两笔账。因为两笔账的“落入口袋”不一样。在香港,全部土地出让金归香港政府,在我们这里,是“桌面上的”出让金归政府财政,“桌面下的”归谁则除了“案发”,只有天晓得。
在香港,政府掌握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但谁来承让土地使用权,由市场来说话,由“出价”来说话,出价高者得地,天经地义。在内地,政府不但掌握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权利,还掌握“由谁来受让土地使用权”的决定权。这两个权利哪个大?当然后一个大!那怎样得到后一个权利?一靠“关系”,二才是“金钱”。因为中国凡能在生意场上称得上“关系”的,这“关系”的价值往往远不够用金钱来衡量!
话说回来,“关系”是比金钱金贵,但金钱也能换来“关系”。所以,才有“桌面下”的交易。
因为存在桌面下的交易,桌面上的交易价格才“看起来很便宜”。“少收土地出让金”少收的是进入财政的部分,少收的是“桌面上”的部分,另有“桌面下”的部分、进入“关系”口袋的部分是不见阳光的。那得地者会“亏”吗?才不会。需要得地的商人非常精确地掌握着与政府打交道的得失分寸:本来得一块地应该花消1000万元,其中30%是缴纳土地出让金,70%是支付开发成本;经过“操作”,“桌面上”交200万土地出让金,“桌面上”交467万开发成本,“桌面下”的“交易费用”233万,房地产商总计化900万就得到了土地,整整省去10%的得地费用,还落得皆大欢喜。而官方宣布的中标价是667万:30%的土地出让金是200万,70%的开发成本是467万,全都上缴政府有关部门,真是天衣无缝。若问为什么是这个中标价?你管得着吗!
那些栽在“土地”上的官员,不就是这么“栽”的吗?我承认我没有证据,官方没有具体公布过“栽倒”的官员“栽”的过程,然而我是根据数据在怀疑,由怀疑导出我这样的推理。

(四)政府官员和房地产商怎样分好处的?

政府从“土地使用权利出让”中得到了土地出让金,但更重要的是官员个人来自得到了得地者——主要是房地产商支付的不进入财政的 “得地权利交易费”,这两项就是内地政府和政府官员在“土地使用权利出让”中的全部所得。房地产商也有所得,他实际交付的土地费用比应该交付的要少,这也是房地产商的一种所得,但这决不是房地产商从现有土地制度中的主要得益之处,房地产商的主要得益之处是:有转让、抵押、出租土地使用权的权利,即有着炒卖土地包括炒卖土地上附着物——房产的权利。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给了土地转让以限制,限制条件是“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但是,法律条文是敌不过房地产商的智慧的,现在有几个房地产商是在转让房产地产的?他们是“转让房地产公司”!房地产公司大多是项目工程公司,转让了公司就等于转让了项目工程;转让房产地产等具体工程还要交土地增值税,转让公司连土地增值税都免去了——全部归地方政府所得的、房地产业缴纳比例达70%的土地增值税,偏偏是地方政府最不肯积极收取的税收!1999年到2005年,全国的地方税务局总共只收到298.4亿土地增值税,并且47%是2005年这一年缴纳的!而298.4亿土地增值税只占同期地方税收40769.4亿的0.7%(见国家税务总局网站→政务公开→税收统计),298.4亿中属于房地产业支付的大约还只有200亿。
2006年12月31日,国务院颁布第483号令修改土地使用税率,这个修改让外资企业用地税率与内资企业用地税率得到了统一,但由于房地产业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不过占整个土地使用税的4%,即使修改后城镇土地使用税率比原先提高两倍,城镇土地使用税提高部分的承担主体95%以上仍是非房地产企业。
政府之所以不忍收房地产业的税费、政府之所以给房地产商炒卖土地炒卖房产的权利,在于最初几代房地产商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意,政府官员利益与房地产商的利益已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
在上海的土地出让中,还有一种让房地产商“靠政策得地”的说法。这是怎么操作的呢?出让土地面积分为“项目建设用地面积”和“代征地面积”。所谓代征地,是不属于项目建设用地的附带征地,是应政府需要而“代征”,其用途多属于“公共用地”。本来,土地出让总价是按项目建设用地面积计算的,开发商需要的只是项目建设用地;但你要得到建设用地,就要在代征地上承担土地开发费用,开发后的土地仍归政府。所谓“靠政策得地”,就是你得答应为政府免费开发一块土地,政府才会根据这个政策给你需要的一块土地。而房地产商开发“代征地”则是盼望“行得春风有夏雨”,盼望政府的回报能超过房地产商在代征地上付出的“开发费用”。
这也能称为市场?很难。
但我们因此理解了政府不愿多收房地产商税费的经济学意义——本来就不是市场交易,怎么能要求这个交易按市场规律办事?
不是市场交易,房价地价上涨的借口就被釜底抽薪。

(五)是中国法律在支持中国房价的暴涨

国务院第55号令第四条赋予“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其使用权在使用年限内可以转让、出租、抵押或者用于其他经济活动”的权利,《物权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这样制订:“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有权将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者抵押。”这就颠覆了罗马法系中使用权者不得有处分权的规定。处分权是所有权四项基本权能(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核心,处分权包括了转让、出租、抵押、赠与、继承、销售、封存、丢弃等权利。国务院第55号令和物权法第一百四十三条使我国的土地使用权受让者具备了处分权,使用权就成了事实上的“有期限的所有权”。我国的土地出让制度就成了允许和鼓励土地炒卖、允许和鼓励不动产炒卖的制度——“炒卖”皆因“处分权”而来——如果没有转租权、转让权、抵押权等“处分权”,土地就不可能通过土地使用权利的交易而增值,土地使用权也就不过是实物意义上的对土地的“使用”而已。
使用权人兼拥有处分权,这在西方法律制度中几乎是没有先例的。公元六世纪制定的《法学总论》即罗马私法第五篇中明确规定:“使用权人不能把使用权出卖、出租或无偿让与他人”;《法国民法典》第631条规定:“使用权人不得出租或出让其权利于他人。”;《德国民法典》第1080条条文是:“用益权不得转让。”“用益权既不得抵押,也不得用作担保或者再设定用益权。”用益权是所有权的组成部分,是比使用权内容更广的一种权利,用益权不得转让抵押,使用权更谈不上转让抵押了。
为什么呢?因为“转让、出租、抵押”这些“处分权”才构成了所有权中的核心权利。当所有权者把使用权出让后,使用权者行使“转让、出租、抵押”权利势必会削弱所有权者的权益!试想,如果是你的房子出租给别人后被别人转租出去、你的房子出租给别人后被别人抵押了,你作为所有者,你的利益不是被削弱、被侵犯了吗?所以,民法法系都明文禁止对“使用权”这个权利的出租、抵押、转让。普通法法系的英国法律允许不动产承租人对不动产的转租转让,但大多数不动产所有者却通过立契约的形式禁止承租人转租转让,即不让出租权、抵押权、转让权来削弱自己的所有权。
然而,西方法律制度中对使用权人的权限限制,到了我们这里是反其道而行之。使用权=有期限的所有权,就是我国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的实质。并且这种有期限的所有权在我国还被提前兑现——我国规定房地产企业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5%就能动用转让权,国外的惯例是土地承租人在完成全部建筑物以前,不得转让土地使用权——因为房产和地产不能分割交易。
所以,我国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就是由土地使用者动用“处分权”来“处分”使用权的制度,是让“使用权”为“处分权”服务的制度。而我国房价的暴涨,就是因为土地使用权被土地使用者“处分”而造成的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恶果。
自从二十世纪最后十年中国的特大城市上海移植了香港土地制度中的核心部分——批租出让土地使用权、并准许转让、抵押、转租土地使用权开始,中国的城市就都步入了高房价、高地价的陷阱——土地炒卖就是由于土地的使用权者具有了对土地使用权的出租权、抵押权、转让权所致,而在市场经济的鼻祖西方国家,公有土地国家不准这么做,私人土地业主一般不会同意这么做。也因此,这些国家“市场化”了几百年,老百姓的住宅用地价并没有因为“市场化”而“化”上去。
必须指出,当十九世纪精于法律的港英政府制订了把出租权、抵押权、转让权全都出让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港英政府的殖民心态就曝露无遗——正是因为他们出让的土地本来就是中国“出借”给他们的,他们不会对真正的土地主人负责,在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前提下,让使用权人能同时具有对使用权的出租、抵押、转让等“处分权利”,这正是港英当局用法律形式对炒卖地产者提供的“炒卖权”保障——所以香港的房价地价都很高呀!
这个制度移植到我们这里,自然也导致了我们这里的房价飙升。于是我们不得不问:我们移植这个制度是为了什么?就为了侵害土地所有权人——全体人民的利益?就是为了方便一部分房地产商炒卖土地炒卖房屋?逻辑很难解释得通。

⑶ 如何选择调研公司

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为了降低决策的风险,及时把握市场状况和消费者需求,企业必须借助市场调研来获得市场信息,以便适时调整营销策略,减少不必要的投入和开支。中国市场调查业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中国诞生以来得到了很多企业的大力支持,市场调查公司开始成为很多企业的“高级智囊团”和有力的决策支持系统,然而,很多企业由于以往没有经验,或者一年可能就只有那么一两次会聘请市场调查公司进行市场调查工作,对于如何选择好的市场调研公司就变成了一个难题。

一、企业选择市场调研公司中的误区

1、企业急于想得到结果,市场调研公司与企业的“沟通不足”

沟通在企业市场调研项目中非常重要,企业和市场调研公司如果没有深入的沟通,很容易偏离方向。然而,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在选择市场调研公司之前,对有效沟通的重视程度并不足够,方式方法及程序也欠科学和严谨。

案例1:某房地产公司想做一个楼盘定位研究,在给市场调研公司发标过程中制定了这样一个规则:

(1)限价人民币XX万;(高素质市场调研公司未必应标)

(2)两天内准备标书;(欠缺有效沟通)

(3)该项目的周期必须控制在10天之内;(10天能做什么,无法保证质量)(4)第三天下午五点前确定中标公司。(根本没有时间来考虑投标公司的实力和方案)

从中不难看出,仅凭一本标书文本,双方根本没有时间坐下来认真沟通,评标的质量在一天之内并且这一天之内只是看标书,其缺乏严谨和科学又是不言而喻的。

案例2:某企业市场调研项目“招标”,选择了6—8家市场调研公司。从应标——报标——开标,市场调研公司只知道要做方案,而对方对于高层的有关人员的姓名职务都无从了解。并且对方接洽人员一再强调,我们“领导”会综合考虑您们的项目建议书的,您们先做吧。这样的“招标”,就好像病人请了医生,但是却不让医生对病人有任何深入的了解和接触一样,市场调研公司只有靠“运气”了。从表面上看,这一招标过程十分“严谨”,但实际上却明显地缺乏严谨和科学。

2、拿市场调研公司当私家侦探用

有一些企业在企业的经营或者是市场营销工作中出现了问题,就希望能够获得一些外部机构的支持,市场调研公司自然也在企业选择的行列。但是由于一些企业的相关人员对市场调研的作用不甚了解,于是就会出现“病急乱投医”的现象,甚至对市场调研公司期望过高,导致双方沟通失效,不欢而散,也会因此引起企业对市场调研的不信任。

案例:华中某城市2002年由于两家国外仓储式大型超市的进入,引发了商场之间的大战,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几大商场先后开展了诸如“买200送100”、“让利消费者”、“优惠打折大酬宾”等活动,于是,有一个商场由于没有好的活动而冷冷清清,后面,商场负责人不得不采取全场商品打折活动,最低的商品打到了三折。尽管如此,毅然没有吸引来更多的消费者,相反,一些进驻的商家由于承担不起如此高的促销费用,纷纷要求推出。该企业为此找到市场调研公司,市场部的经理急不可待的请求市场调研公司的研究经理们帮忙出谋划策,但是他们的要求却与市场调研公司解决问题的方法背道而驰,他们要求市场调研公司出面收集竞争对手的销售额,各类产品的销售比例等等,以找到有效的策略来吸引消费者,打破僵局。但是市场调研公司并不是搜集情报的,而是研究市场状况的,何况得到对手的销售情况后的意义并不大,该商场所遇到的问题是不知道消费者为什么不会被吸引前来购物。最后市场调研公司提出的方案包括了对该商场的目标消费者进行定位研究,寻找消费者对商场不满意的地方、其它商场能够吸引目标消费者的原因,以及不来此处购物的原因、消费者感兴趣的促销办法和对商品的格局的建议等等,但是最后该商场负责人还是以不能获得销售额而否决了,甚至埋怨市场调研公司“这么一点情报都搞不到”。
市场调研公司思考问题是从如何解决问题出发的,通常受到企业委托后,都会确定研究目的和预期结果,再在如何达到目的进行方案设计,但是市场调研公司不是专门帮企业搞情报的,严格说来,市场调研公司不能与“私家侦探”混为一谈。

3、企业有居高临下的“购买心态”

“招标”这一购买手段往往适用于以“买方市场”为主导的情况之下,正因此,凡采用招标形式的企业往往有十分明显的“购买心态”,这就会造成发标方与竞标方产生明显的不对等状态。 案例:某移动运营商要做某个群体的用户满意度研究,根据样本设计的科学性,只需要600各样本就够了,但是运营商非提出来要做1000个,认为1000个样本才够精确,其实了解市场调研的人都知道,样本量加大对于精度的作用是比较小的,而且还会增加成本,最后参加竞标的市场调研公司再三解释也没有用,为了获得项目只有被迫按照要求更改;这样的招标由于合作双方地位的不对等,没有办法在一个平台上来进行深入的探讨,最后很可能造成“双输”的局面,对市场调研公司和企业均百害而无一利。

4、总是想少花钱办大事

这个现象是非常普遍的,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舍不得花钱,不能够正确评估市场调研能够带来的价值,另外一方面是一些刚成立的小公司为了争取客户,不得不“折本求荣”,以至于误导了企业对市场调研价值和价格的判断。案例:某企业想投资建立一家西餐厅,因此需要研究当地的西餐消费习惯,以考虑如何有效的进入市场和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当时找了三家本地刚成立的市场调研公司,同时找了一家全国知名市场调研机构在当地的分支机构,同是一个项目,同样的调查方法和样本量,知名公司与本地公司之间的差价竟然在4万左右!有个公司竟然报出了每个样本20元(包含了从问卷设计、实地执行到报告撰写的全流程费用)!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问卷印刷费、抽样的费用、访问员劳务费、被访者礼品费、复核员劳务费等等,加起来也不止20元,这样的价格就根本没有包含市场调研公司的智力劳动成果。而且如此低的价格,如何能获得高质量的数据。

企业从节省成本来考虑纵然无可厚非,但是市场调研项目同样是一分钱一分货,便宜没好货。

5、不了解市场调研的高度保密原则

目前国内市场调研行业普遍都遵循欧洲民意市场调研协会制定的“ESOMAR”规则,该规则明确规定了市场调研公司与企业合作的“保密原则”,比如市场调研公司要替企业保密,替被访者保密,然而很多企业却在选择市场调研公司时,为了想了解市场调研公司的实力,就要求市场调研公司提供做过的同类项目的调查报告,这是违背市场调研的规则的。 案例:某区域有企业要做一项市场调研,邀请了当地几家市场调研公司参加投标,在市场调研公司递交了项目建议书后,为了综合评估各个公司的实力,企业要求市场调研公司提供他们做过的同类项目的市场调研报告,有一家市场调研公司就将曾经做过的一个客户的报告打印出来提供给该企业,最后该公司成功得到了项目。一项市场调研成果提供给了企业,就是企业的商业机密,企业享有版权,同时市场调研公司必须履行保密职责。试想,他可以现在提供同类公司的调查报告给您,您怎么就不担心下一次他将您的报告泄漏给您的竞争对手呢?企业需要慎重对待这个问题,有一些原则是大家都要遵守的,像上面这样的市场调研公司根本就不合格。

二、如何找到优秀的市场调研公司

1.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锁定市场调查目标

企业要想解决营销中遇到的问题,就必须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一般来说,企业要对自己遇到的困难有明确的认识,同时需要了解哪一些信息是自己已经既有的,哪一些需求外力帮助和支持,这些信息能够有针对性的解决哪些问题,只有明确了方向、目标和需求之后,与市场调研公司才能有良好的沟通,否则,往往会跌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以及“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误区。
.有品牌的市场调研公司是值得信赖的

目前作为智力服务型行业,市场调研公司也非常重视品牌建设,很多市场调研公司都会经常在一些报纸、杂志等媒体公开发布一些自主的研究结果,这些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市场调研公司的研究实力,从数据当中来评估市场调研公司是比较好的办法。通常,市场调研公司都不会去做“硬广告”,专业研究文章和数据发布得多的品牌公司,也是值得信赖的市场调研公司,因为这些公司通常都会是某些研究领域的专家,同时对于方案设计、数据的收集和阐释能力都较强,并且内部的运作非常规范,目前可以结合国内的《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销售与市场》等媒体上的一些市场调研公司的数据和文章来进行选择。

3、评估选择市场调研公司,专业对口特长对路

企业评估选择市场调研公司,建议采用以下程序模式:

A、互动对接:建议企业提供市场调研公司与企业市场部领导和高层进行会谈的机会,主要目标是在企业市场调研目标和标的锁定方面达成共识;

B、前期了解:建议企业在选择市场调研公司之前,深入了解市场调研公司的背景,专业特长以及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资历;

C、培训先导:一般来说,市场调研公司都具备一定的培训能力。所以,企业在选择市场调研公司时为慎重起见,则可以要求市场调研公司就市场调研的相关知识和部分方法技巧先到企业上几堂课程,通过培训和双方的沟通交流,能够比较直接和直观地对市场调研公司能力和专业水平等做出判断,这一方法往往是行之有效的。

D、评估选择:最终的评估中,企业需要对市场调研公司的方案进行仔细的研究,主要包括抽样方法、样本量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后期分析中的方法技巧,并对当中的疑点与市场调研公司进行沟通,以全面了解市场调研公司是否胜任。

当然,市场调研公司的专业特长各有不同,天下没有包医百病的医生,也没有无所不能的市场调研公司,一般可分为很多专业类型,各市场调研公司对行业的认知深度也各不相同,这些都是企业在选择市场调研公司时必须做出正确判断的,目前很多市场调研公司内部都有明确的分工,比如内部设立了按照行业的专业研究事业部,或者有些市场调研公司只从事某一些行业的市场调研,这样的市场调研公司在解决的问题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方面都比较强。另外要看市场调研公司的工具,比如能够使用什么样的模型和方法来简单明了的解决和阐释问题,这直接决定了市场调研公司的创新能力和规范性。

⑷ 公司想做招标的市场调查,有没有能查历年项目的做好能列表导出的

这个简单啊,一般政府的网站都有,不过需要你自己去整理,很麻烦,简单的你可以试试中国招标网,他家有中招内参,列表导出,客户服务简报等等,你可以去看一下,或者资讯一下他家的客服,望采纳 谢谢

⑸ 需要一篇市场营销学方面的案例,就案例提出1-2个问题,并做出分析和判断.(分析部分不少于500字).

案例一、两则政府招标采购案例
一、内蒙古经贸网络工程公开招标成功
受内蒙古经贸信息中心的委托,1998年4月3日,内蒙古机电招标中心就内蒙古经贸网络工程进行了公开招标,经过招标中心、信息中心和评标专家的共同努力,网络工程招标取得圆满成功,为转变政府采购方式提供了有益的范例。
1.项目概况
内蒙古经贸信息网络工程计划用资100万元,于98年6月底开通。该网络将联通委内各处室、各盟市经贸委、自治区有关领导、有关厅局和区内各个重点企业。其中经贸委办公楼内25个站点,采用Ethernet局域网;远程站点50个,采用程控电话拨号方式联网。为保证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和先进性,服务器采用数据处理速度较快的小型机,并为今后网络扩充提供硬件方面的准备。
内蒙古经贸信息网的建成,将为自治区经贸委系统提供一套完善的办公自动化手段,能够实现委机关的公文、简报、统计快报、领导任务交办和领导工作日程安排等功能,完成同自治区有关领导、厅、局和各盟市经贸委之间的各类信息交流。基本形成经贸委系统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办公信息网络。
2.招标经过和效果
根据内蒙古经贸信息中心的需求方案,招标中心对国内部分技术实力较强的计算机网络公司发出了招标邀请。共有9家公司参加投标。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1998年4月3日在呼和浩特市王府饭店公开开标。开标大会全过程在内蒙古自治区公证处公证员的监督、公证下进行。内蒙古自治区经贸委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周子民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在招标前,经贸信息中心对工程方案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工作,提供的技术需求方案完整、合理。在招标过程中,招标中心的招标操作规范、严谨,切实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各位评标专家在对各投标商投标文件的仔细阅读和认真质疑的基础上,从公司实力、商业信誉、硬件选型、软件设计方案,网络结构等方面予以综合评价。结果,中国长城计算机软件与系统公司以76万元一举中标。为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及时的售后服务,经信息中心同意,中标方选定内蒙古联想高技术公司作为本地的合作商,负责售后服务工作。1998年4月8日,在经贸委会议室,三方共同签订了工程合同。此次招标活动效果显著,节约资金约24万元。节资率为24%,超过全国水平。
3.招标结果评价
内蒙古经贸信息网络工程项目的招标结果表明:招标为业主选择方案最优、技术最强、价格最廉的供应商提供了契机和保障。不失为一种高效科学的采购方式。具体可以表现在下两个方面:
(1)节约投资、缩短周期。通常的项目谈判大多是一对一方式,不利于横向比较,很难避免一些无意义的重复工作,至少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招标中心介入后,对9家投标商集中询标、商务谈判,几个月的工作只须一周即可全部完成,既能够充分体现买方主权,又可以采购到质优、价廉的设备,节约了政府投资,缩短了采购周期。
(2)净化市场、反腐倡廉。把招标机制引入政府机关的办公设备采购,在自治区尚属首例。办公设备招标采购,可以为业主构造一道保护屏,避开“说情风”的干扰。同时,招标机构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结构合理的评标委员会,对各投标商进行质疑和评定,有利于实现科学决策,降低投资风险,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从根本上维护了购买者的利益,是机电设备招标服务于政府采购的有益尝试。内蒙古自治区经贸委作为我区机电设蚤招标工作的上级主管部门,能把招标的竞争机制引入委内办公设备采购,既为全面推动自治区机电招标工作做了表率,又在自治区党政机关廉政建设工作中带了一个好头。
二、上海浦东新区学校电脑集中招标采购
1.项目背景
本项目为学校电脑采购项目,于2001年8月23日下达采购中心,被列入政府采购范围。这次联合集中采购计算机为3120台,涉及120所学校,分布在浦东新区的各个地方,计算机的配置要求高,尤其是120台教师机的配置具有本次采购机型为当前最先进配置,具有极高性能价格比的高档机。学生用机的数量也具有前所未有的规模。

2.招标准备
由于本次招标计算机数量多,所以在确定招标方式上,既考虑120所学校需要计算机的时间上的急迫性,又考虑到采购程序的严密性、招标的最大范围的公开性,最终把招标方式确定为公开招标。8月24日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在浦东新区政府采购网站发布招标公告,8月25日在解放日报上发布招标公告。
招标文件编制的具体做法是将计算机分为A、B和C三个包,A包为2000台学生机,B包为1000台学生机,C包为120台教师机,这样分主要考虑到两个因素,其一是要求制造供应商供货时间短,3000台计算机可能的话由二家供应商提供,缩短制造周期,其二是教师机要求配置高,性能稳定可靠,兼顾到中高档国内外品牌的投标、中标机会。
2001年8月27日开始出售标书,共有15家公司购买了招标文件。
3.招标过程
2001年9月6日在浦东新区政府采购中心开标,特别邀请浦东新区公证处的二位公证员开标公证,邀请浦东新区政府采购监督小组的二位监督员作为监标人,浦东新区有线电视中心等新闻媒体进行了采访,评标专家由上海市政府采购中心提供,在评标当天通知新区采购中心,保证了评标专家的保密性和公正性。9月7日评标,邀请上海市资深专家四位和一位使用单位人员组成评标小组,评标小组决定3000台学生电脑项目授予L公司,120台教师电脑项目授予T公司。
4.合同履行情况
2001年9月10日与L公司签订合同,L公司授权,具体工作由B公司实施。
2001年9月14日与T公司签订合同,T公司授权,具体工作由Q公司实施,随后采购中心与使用单位、中标单位、被授权单位召开了协调会议,达成“工作安排备忘录”。
2001年9月17日至21日B公司进行用户情况调查,他们组织人员对120所学校逐一进行实地调查:邀请学校老师参加培训,调查学校计算机机房情况、电源情况等。
中标的机器虽然不多,仅仅120台,但这120台电脑必须送到遍布浦东新区各个角落的120个小学,搬运到指定楼层的电脑教室,并安装调试。合同签订后,即开始按单生产(生产周期在十天左右)。由于10月1号到七号放国庆长假,紧接下会议又有一周长假期,浦东很多路段封路,为了按时履约,我们要求T按紧急情况处理。在这批电脑到达上海的第二天开始,Q公司每天用五辆车,每车随行三人,以不同路线送到每个学校,三天内把120台电脑送到位。有时找一学校要走一个多小时。在电脑全部送到位后,Q公司派出六名工程师,用5天时间,到每一个学校进行安装调试,为学校安装必备软件,并请校方亲临验收与盖章确认。校方验收的满意率达到100%其中非常满意的用户达到80%。在开机的过程中,Q为每一个学校留下了名片,记录下了学校总务老师和电脑老师的联系电话,以便今后的服务和联系。
由于本次招标提供的教师机的配置很高,(CDRW刻录机,DVD驱动器及128位创新声卡等)部分学校在使用中遇到了不少问题,Q公司都一一上门解决,个别学校在教师机内安装了视频卡,引起资源冲突,Q公司也上门帮助解决问题。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都不是机器本身的问题,并不在他们服务范围内,但为了新区的教学活动正常开展,为了创出公司的信誉,Q把这一切“份外事”都当自身的工作给予解决,得到了很多学校的好评。
2001年9月18日至25日B公司组织老师培训,组织安排120所小学的计算机老师进行电脑(学生机)的培训(电脑基本知识、使用及维护),共有86所学校参加。
在学校具备安装条件的情况下,截至到10月13日总共完成98所学校的安装调试。因部分学校的客观因素,其余的22所学校无法及时完成验收。
为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他们做好了大量的工作。(事前准备、调查,事中协调、联系用户等)全心全意地为使用单位服务,最大范围内满足学校提出的要求。但由于部分学校的客观原因,也导致部分工作的重复,浪费人力、物力及时间,增加了成本。
5.结果评价
定标与签订合同之后,采购中心的工作并未完成,监督履约和项目的验收及付款等是政府采购工作的重要环节。

项目的执行责任人必须保持与供应商、买方、出资方保持经常的联系,了解履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这方面的工作今后有待加强。
本次招标项目节约资金364.8万元,节约率达21.9%。效果比较明显。使用单位在提供教师机配置时,强调了计算机的主板要求,供应商在供货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针对用户提出的配置进行性能匹配测试,结果是主板、硬盘不匹配,最后经技监部门确认,使用了同档次的,供应商成熟的机型。因此,使用单位要考虑计算机配置的合理性,避免浪费时间和资源。
对于公开招标的项目,其中要做到公正、公平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标小组的组成,使用单位往往作为评标小组的组成人员之一,在评标时,专家评委有时首先倾听他们的意见,使用单位有可能提出一些片面的带有某些导向性的意见,如何避免类似的问题有待思考。
为了确保大批量计算机的供货质量,采购中心在签订供货合同的时候,特定增加了一条,就是在计算机送到学校后,抽查一定数量机器到技监部门作性能和防辐射检测,合格后使用。供应商在制造计算机时,势必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使用户感到政府采购放心满意。
[试析]
1.政府招标采购有哪些特点?
2.在政府招标采购中,有哪些重要的参与者?他们各自对政府采购行为产生什么影响?
3.假定2008年奥运会体育场馆建设项目需要集中招标采购一批消防设备,而你是国内一家消防设备生产企业的营销经理,请问:你用什么方法帮助你的企业在投标竞争中获胜?

案例二、戴尔怎样采购
戴尔采购工作最主要的任务是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并保证产品的产量、品质及价格方面在满足订单时,有利于戴尔公司。采购经理的位置很重要。戴尔的采购部门有很多职位设计是做采购计划、预测采购需求,联络潜在的符合戴尔需要的供应商。因此,采购部门安排了较多的人。采购计划职位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尽量把问题在前端就解决。戴尔采购部门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和整合零配件供应商,而不是把自己变成零配件的专家。戴尔有一些采购人员在做预测,确保需求与供应的平衡,在所有的问题从前端完成之后,戴尔在工厂这一阶段很少有供应问题,只是按照订单计划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就可以了。所以,戴尔通过完整的结构设置,来实现高效率的采购,完成用低库存来满足供应的连续性。戴尔认为,低库存并不等于供应会有问题,但它确实意味着运作的效率必须提高。
精确预测是保持较低库存水平的关键,既要保证充分的供应,又不能使库存太多,这在戴尔内部被称之为没有剩余的货底。在IT行业,技术日新月异,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厂商最基本的要求是要保证精确的产品过渡,不能有剩余的货底留下来。戴尔要求采购部门做好精确预测,并把采购预测上升为购买层次进行考核,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但必须精细化,必须落实。
“戴尔公司可以给你提供精确的订货信息、正确的订货信息及稳定的订单,”一位戴尔客户经理说,“条件是,你必须改变观念,要按戴尔的需求送货;要按订货量决定你的库存量;要用批量小,但频率高的方式送货;要能够做到随要随送,这样你和戴尔才有合作的基础。”事实上,在部件供应方面,戴尔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通过互联网与全球各地优秀供应商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虚拟整合”的关系使供应商们可以从网上获取戴尔对零部件的需求信息,戴尔也能实时了解合作伙伴的供货和报价信息,并对生产进行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供需平衡。
给戴尔做配套,或者作为戴尔零部件的供应商,都要接受戴尔的严格考核。
戴尔的考核要点如下:
其一,供应商计分卡。在卡片明确订出标准,如瑕疵率、市场表现、生产线表现、运送表现以及做生意的容易度,戴尔要的是结果和表现,据此进行打分。◆瑕疵品容忍度:戴尔考核供应商的瑕疵率不是以每100件为样本,而是以每100万件为样本,早期是每100万件的瑕疵率低于1000件,后来质量标准升级为6-Sigma标准。
其二,综合评估。戴尔经常会评估供应商的成本、运输、科技含量、库存周转速度、对戴尔的全球支持度以及网络的利用状况等。

其三,适应性指标。戴尔要求供应商应支持自己所有的重要目标,主要是策略和战略方面的。戴尔通过确定量化指标,让供应商了解自己的期望;戴尔给供应商提供定期的进度报告,让供应商了解自己的表现。
其四,品质管理指标。戴尔对供应商有品质方面的综合考核,要求供应商应“屡创品质、效率、物流、优质的新高。”
其五,每三天出一个计划。戴尔的库存之所以比较少,主要在于其执行了强有力的规划措施,每3天出一个计划,这就保证了戴尔对市场反应的速度和准确度。供应链管理第一个动作是做什么呢?就是做计划。预测是龙头,企业的销售计划决定利润计划和库存计划,俗话说,龙头变龙尾跟着变。这也就是所谓的“长鞭效应”。
迈克尔说过,供应商迟一点,意味着太迟了。这说明了戴尔对供应商供货准确、准时的考核非常严格。为了达到戴尔的送货标准,大多数供应商每天要向戴尔工厂送几次货。漏送一次就会让这个工厂停工。因此,如果供应商感到疲倦和迷茫,半途而废,其后果是戴尔无法承受的,任何供应商打个嗝就可能使戴尔的供应链体系遭受重创。然而,戴尔的强势订单凝聚能力又使任何与之合作的供应商尽一切可能规定的要求来送货,按需求变化的策略来调整自己的生产。
在物料库存方面,戴尔比较理想的情况是维持4天的库存水平,这是业界最低的库存记录。戴尔是如何实现库存管理运作效率的呢?
第一,拥有直接模式的信用优势,合作的供应商相信戴尔的实力;
第二,具有强大的订单凝聚能力,大订单可以驱使供应商按照戴尔的要求去主动保障供应;
第三,供应商在戴尔工厂附近租赁或者自建仓库,能够确保及时送货。
戴尔可以形成相当于对手9个星期的库存领先优势,并使之转化为成本领先优势。在IT行业,技术日新月异,原材料的成本和价值在每个星期都是下降的。根据过去5年的历史平均值计算,每个星期原材料成本下降的幅度在0.3%~0.9%之间。如果取得一个中间值的0.6%,然后乘上9个星期的库存优势,戴尔就可以得到一个特殊的结构,可以得到5.5%的优势,这就是戴尔运作效率的来源。
戴尔很重视与供应商建立密切的关系。“必须与供应商无私地分享公司的策略和目标,”迈克尔说。通过结盟打造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也是戴尔公司非常重视的基本方面。在每个季度,戴尔总要对供应商进行一次标准的评估。事实上,戴尔让供应商降低库存,他们彼此之间的忠诚度很高。从2001年到2004年,戴尔遍及全球的400多家供应商名单里,最大的供应商只变动了两、三家。
戴尔也存在供应商管理问题,并已练就出良好的供应链管理沟通技巧,在有问题出现时,可以迅速地化解。当客户需求增长时,戴尔会向长期合作的供应商确认对方是否可能增加下一次发货数量。如果问题涉及硬盘之类的通用部件,而签约供应商难以解决,就转而与后备供应商商量,所有的一切,都会在几个小时内完成。一旦穷尽了所有供应渠道也依然无法解决问题,那么就要与销售和营销人员进行磋商,立即回复客户,这样的需求无法满足。
“我们不愿意用其他人的方式来作业,因为他们的方法在我们的公司行不通。”迈克尔说。戴尔通过自行创造需求的方法,并取得供应商的认同,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戴尔要求供应商不光要提供配件,还要负责后面的即时配送。对一般的供应商来看,这个要求是“太高了”,或者是“太过分了”。但是,戴尔一年200亿美元的采购订单,足以使所有的供应商心动。一些供应商尽管起初不是很愿意,但最后还是满足了戴尔的及时配送要求。戴尔的业务做得越大,对供应商的影响就越大,供应商在与戴尔合作中能够提出的要求会更少。戴尔公司需要的大量硬件、软件与周边设备,都是采取随时需要,随时由供应商提供送货服务。
供应商要按戴尔的订单要求,把自己的原材料转移到第三方仓库,在这个原材料的物权还属于供应商。戴尔根据自己的订单确定生产计划,并将数据传递给本地供应商,让其根据戴尔的生产要求把零配件提出来放在戴尔工厂附近的仓库,做好送货的前期准备。戴尔根据具体的订单需要,通知第三方物流仓库,通知本地的供应商,让他把原材料送到戴尔的工厂,戴尔工厂在8小时之内把产品生产出来,然后送到客户手中。整个物料流动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试析]

⑹ 市场营销学的判断分析!

1、错。互联网企业以草根闻名,数量众多的低端用户绝不可以忽视
2、对。
◆产品生命周期定价策略
每个产品在某一市场上通常都会经历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的定价策略。
●导入期定价策略
▲市场撇脂定价策略
高价导入新产品,目的是在短期之内收回投资,迅速获利。
适合产品的特点:高品质;高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产品需求弹性较小;产品技术含量高,使用的技术处于垄断地位。
▲市场渗透定价策略
低价投放新产品,旨在迅速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份额,抑制竞争对手的渗入。
适合产品的特点: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技术含量较低;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相对较大。
●成长期定价策略
进入成长期后,产品的销售量开始迅速上升,利润达到最高点。促销的平均费用低于导入期的促销费用。竞争日趋激烈。此时可以考虑市场渗透定价,以巩固竞争地位。
●成熟期定价策略
在产品成熟期,销量达到最高点,而利润增长速度开始下降。此时由于竞争已进一步加剧,可以适当下调价格。实力雄厚的企业将处于价格主导地位,弱小企业则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是价格的追随者。
●衰退期定价策略
进入衰退期后,产品销量迅速下降,价格已降到最低水平,企业利润微薄,应考虑削价销售产品。

◆心理定价策略
●尾数定价
根据一些消费心理学家的调查,消费者从习惯上乐于接收尾数价格,不喜整数价格。例如某商品价格为4.90元或4.95元时,销量远比价格为5.00元时要大。
●分级定价
由于同类产品生产者多,花色品种各异,如果给同类产品定一个价格,会增加选购的难度。因此,零售商往往把同类产品分为若干档次定价,以满足具有不同的购买力与购买意愿的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声望定价
一家商店的店号在消费者心中享有声望,则它出售的商品价格可比一般商店高些。名牌商品亦可采用“优质高价”策略,既增加了盈利,又让消费者在心理上感到满足。
●习惯定价
有些商品市场价格基本已经固定下来。例如,钢材、水泥等原材料。定价时不宜改变那些约定俗成的价格。
●招徕定价
企业可利用节假日,举行“大减价”,采用让利招徕定价法。如美国有一家著名的“99仙”商店,所售商品一律定价99美分,甚至彩电也是99美分一台(每天仅供应10台),借此招徕顾客。
◆折扣定价策略
●现金折扣
为了鼓励买主用现金购买或提前付款,常常在定价时给予一定的现金折扣。例如,某项商品的成交价为360元,交易条款注明“2/10净价30”意思是:如果在成交后10天内付款可享受2%的现金折扣,但最后应在30日内付清全部货款。现金折扣在很多行业都有通行的管理,其功能是促进卖方的现金周转。
▲数量折扣
★累计数量折扣
规定在一定时间内购买商品总量达到一定数额时,给予折扣,这样可以是客户向某一特定的供应商订货,而不是从多个来源购买同一产品。
★非累计数量折扣
只按一次购买数量大小,给予折扣。例如,购买一件商品,单价1元,购买10件,每价0.9元。非累计数量折扣诱导客户从某一特定的卖主那里一次性购买大量产品。
▲季节折扣
淡季打折:鼓励提前定购,使厂商能在一年中维持比较稳定的生产。
旺季打折:旨在提高市场占有率,巩固并增强竞争地位。

⑺ 招标采购前期市场价格调查的意义

市场调查抄是市场营销的出袭发点,是提高市场营销效果的一种管理方法,从调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公司制定产品计划,营销目标,决定分销渠道,制定营销价格,采取促进销售策略和检查经营成果,提供科学依据;在营销决策的贯彻执行中,为调整计划提供依据,起到检验和矫正的作用。

⑻ 差额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是一样的吗怎么计算的

差额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是不一样。

履约保证金的具体金额按中标价5-10%的比例确定。差额保证金的具体数额按最高限价与中标价的差额确定。各具体项目应缴纳的履约保证金与差额保证金的合计金额,在招标文件中要作出具体规定。

履约保证金收取标准应该遵循几个原则:

一、是履约保证金的金额要等合同预付款金额,以体现合同法规定的公平原则;

二、是履约保证金的金额和投标保证金无关。按招投标法规定,投标保证金一般为招标控制价的2%且不得超过80万元;履约保证金一般为合同金额的5%-10%。

一般而言,履约保证金金额会高于投标保证金。在确定了中标人且双方签署合同后,中标人的投标保证金可转为履约保证金,其不足数由中标人补足。

投标人在投标有效期内放弃投标或中标后放弃的,招标人可没收其全部投标保证金但不可没收其履约保证金。

三、是履约保证金数额的确定要与合同付款条件联系起来,履约保证金一般随进度款同步返还。

四、根据国务院《招投标法实施条例》第58条规定,履约保证金不得超过合同金额的10%。

(8)招标市场调查扩展阅读:

现货黄金保证金交易通常有以下几种保证金类型:

1、开户保证金

开户保证金是指交易商规定客户在开设外汇保证金交易账户时,必须交纳的最低存款金额。

最低开户保证金:100美元

2、交易保证金

交易保证金是指交易商规定客户入市买入或卖出黄金时,即开盘买卖时客户账户所必须具有的保证金。

伦敦金:1000美元/手,伦敦银:650美元/手

3、维持保证金

维持保证金是指在持仓过程中,客户的保证金能够维持交易账户继续持有敞口头寸的最小金额。当客户账户的保证金比例为30%时,系统便会对其强行平仓。

伦敦金:300美元/手,伦敦银:195美元/手

4、锁仓保证金

锁仓指客户做了产品相同、数量相同,但方向相反的交易。锁仓保证金是指对锁仓的头寸部分所收取的保证金,系统中的锁仓保证金是按单边收取的。

5、可用保证金

可用保证金是指客户账户的保证金净值减去已用保证金的余额。

6、追加保证金

当客户账户的保证金比例小于等于100%时,便会收到追加保证金的通知。

阅读全文

与招标市场调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通达电子商务 浏览:439
三八节家电商场策划方案 浏览:648
培训机构周年庆报名方案 浏览:167
酒店业务系统网络营销订房 浏览:172
银行吸引客户营销方案 浏览:858
新产品上市策划方案剃须刀 浏览:71
端午节小区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840
幼儿园园本保育员培训方案 浏览:210
徐丽雯市场营销 浏览:611
国美市场营销中的伦理问题 浏览:851
16年4月市场营销真题 浏览:367
市场营销专业就业前景2016 浏览:167
学校教师培训考核管理方案 浏览:854
八个需求市场营销例子 浏览:909
市场营销课酒店策划 浏览:505
县域电子商务地图 浏览:884
市场营销调研什么 浏览:601
海信网络营销 浏览:718
生态农场策划方案 浏览:486
市场营销专业考研211 浏览: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