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反式脂肪在哪些食物中含有反式脂肪反式脂肪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什么是反式脂肪酸..是反式脂肪酸褂..- -。。。
脂肪酸是最简单的油脂或脂肪,他们由4到24个碳原子组成的链。这些脂肪酸分子可以是饱和的,即所有碳原子相互连接,饱和的分子室温下是固态。当链中碳原子以双键连接时,脂肪酸分子可以是不饱和的。当一个双键形成时,这个链存在两种形式:顺式和反式。如下图,顺式(cis)键看起来象U型,反式(trans)键看起来象线形。顺式键形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室温下是液态如植物油,反式键形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室温下是固态。
反式脂肪酸是如何产生的?
植物油加氢可将顺式不饱和脂肪酸转变成室温下更稳定的固态反式脂肪酸。制造商利用这个过程生产人造黄油,也利用这个过程增加产品货架期和稳定食品风味。不饱和脂肪酸氢化时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占8%---70%。
自然界也存在反式脂肪酸,当不饱和脂肪酸被反刍动物(如牛)消化时,脂肪酸在动物瘤胃中被细菌部分氢化。牛奶、乳制品、牛肉和羊肉的脂肪中都能发现反式脂肪酸,占2%---9%。鸡和猪也通过饲料吸收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因此进入猪肉和家禽产品中。
我们的生活与反式脂肪酸
为增加货架期和产品稳定性而添加氢化油的产品中都可以发现反式脂肪酸。包括薄脆饼干、焙烤食品、谷类食品、面包、快餐如法国油炸食物、炸鱼、洋葱圈、人造黄油特别是粘性人造黄油。
产品类型 反式脂肪酸百分比 来源
牛奶和奶酪 18.8% 天然
黄油 5.9% 天然
鸡蛋 9% 天然
肉和肉制品 10.3% 天然
油和脂肪 35.5% 主要来源于加氢
饼干和蛋糕 16.5% 主要来源于加氢
开胃馅饼 3.5% 主要来源于加氢
土豆片和法式炸土豆片 4.5% 主要来源于加氢
其它 4.1% 主要来源于加氢
总量 100%
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给记者发来了一份她和研究生刚刚完成的调查,调查地点是北京的几家大型超市。结果发现,很多在我们平常看来美味可口的食品都用了人造脂肪。在同一间超市,95种饼干里有36种含人造脂肪,51种蛋糕点心里有19种含人造脂肪,16种咖啡伴侣全部含人造脂肪,31种麦片里有22种含人造脂肪,面包、糖果、冰淇淋、速冻汤圆等也不能“幸免”,康师傅、旺旺、奥利奥、康元、上好佳、德芙及徐福记等著名品牌都“榜上有名”。记者发现,研究人员在蛋糕点心一类里特别注明:“名牌产品百分之百含有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人造脂肪来自植物油,不会像动物脂肪那样导致肥胖,多吃无害。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却让人们逐渐看清了它的真面目:“安全脂肪”居然会导致心脏病和糖尿病等疾病。
反式脂肪酸以两种形式影响我们: 一种是扰乱我们所吃的食品,一种是改变我们身体正常代谢途径。
含多不饱和脂肪的红花油、玉米油、棉子油可以减低胆固醇水平,但是当氢化为反式脂肪酸时,作用恰恰相反,他们仍然不象饱和脂肪危害大,但是他们升高血液胆固醇水平。胆固醇中影响最大的是LDL(低密度脂类),或者说是坏胆固醇,它增加冠心病(CHD)的危险。高密度脂类HDL 是一种好的胆固醇,它能降低冠心病(CHD)的危险。反式脂肪酸能升高LDL(低密度脂类),降低HDL(高密度脂类),因而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此外,反式脂肪酸还与乳腺癌发病相关。
早在10年前,欧洲8个国家就联合开展了多项有关人造脂肪危害的研究。德国营养医学协会负责人安德雷·菲格教授告诉记者,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人造脂肪负有极大的责任,它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是饱和脂肪酸的3—5倍,甚至还会损害人们的认知功能。此外,人造脂肪还会诱发肿瘤(乳腺癌等)、哮喘、2型糖尿病、过敏等疾病,对胎儿体重、青少年发育也有不利影响。见记者“反应”不够强烈,菲格教授干脆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如果在一份看上去“大油大肉”的浓汁肉排和一盘用人造脂肪做出来的炸薯条之间进行取舍,那么选择前者更有利于健康。
控制反式脂肪酸危害的措施
欧美国家纷纷对人造脂肪进行立法限制。在欧洲,菲格教授说,从2003年6月1日起,丹麦市场上任何人造脂肪含量超过2%的油脂都被禁,丹麦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人造脂肪设立法规的国家。此后,荷兰、瑞典、德国等国家也先后制定了食品中人造脂肪的限量,同时要求食品厂商将人造脂肪的含量添加到营养标签上。2004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也规定,从2006年起,所有食品标签上的“营养成分”一栏中,都要加上人造脂肪的含量。FDA同时提醒人们,要尽可能少地摄入人造脂肪。
同时,国外企业认准了欧美掀起的“反人造脂肪风”,纷纷推出代替人造脂肪的新产品。如芬兰一家食品公司开发出一种生产含高植物固醇的植物黄油的新方法,瑞典的人造奶油生产商则成功研制出了人造脂肪替代物———新型脂肪酶,去掉了含有人造脂肪的成分。在美国,立顿、雀巢等公司也已经在一些食品中减少甚至去掉了人造脂肪。这些厂家表示,虽然并没有法令规定他们必须这样做,但消费者的健康高于一切。
相关链接:
据美国联邦纪事在线报道,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正在修订营养标签方面的规定。要求在传统食品和膳食补充品的营养标签中,标注反式脂肪酸trans-fattyacids,简称“TFAs”?雪的含量。
TFAs存在于植物性奶油、马铃薯片、沙拉酱、饼干以及薯条等食物中,这种物质也可以通过氢化过程合成。TFAs和饱和脂肪酸一样,都会提高人体胆固醇含量,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以往一般食品包装上都被要求注明饱和脂肪酸含量,但一直没有要求注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美国这一举措是应公共利益科学中心(CSPI)的请求而采取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信息以帮助消费者保持健康饮食。
新出台的草案规定了新的反式脂肪酸营养成分声明,并对该类物质现有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成分声明、低脂肪和超低脂肪以及含有可能导致胆固醇升高的油脂声明作出进一步规定,并明确了反式脂肪酸成分及不合格标准。该规定将于2006年1月1日生效。
多年来科学界已经就反式脂肪酸的潜在危害进行过长期研究。此前,丹麦营养委员会曾得出结论:TFAs对于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发展负有极大的责任。此外,丹麦食品、农业和渔业部还报告,TFAs对胎儿体重和Ⅱ型糖尿病有不利影响。鉴于这些确凿的证据,2003年6月,丹麦政府对TFAs制订了严格的规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食品工业生产TFAs设立法规进行限制的国家。从2003年6月1日起,丹麦市场上任何含TFAs超过2%的油脂都被禁止;而从2003年12月31日起,这个规定更拓展到加工食品油脂。新规定对丹麦本国和外国生产的产品都有效。
此次美国要求食品营养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及TFAs的含量,被认为是美国自建立食品营养标签制度以来的一次重大改动。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主任卫勒博士表示,FDA的上述宣布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则是设法让快餐店和餐厅业者为他们的食物提供TFAs标示。
几乎是与此同时,巴西也通报了类似的新规定,称将自2007年7月31日起,强制要求在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中标注包括饱和脂肪、TFAs和钠含量的信息。
TFAs作为饱和脂肪酸的代用品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被使用。与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不同,TFAs是一种人工产物,源自于对植物油脂的改造。人们可能注意过,一些西式糕点的包装上常常注明含有“氢化油”。氢化油是由植物脂肪改造得来的,即将植物油脂中液态的不饱和脂肪通过加氢硬化,变成固态或半固态的油脂,其目的在于防止油脂变质,增加口感及美味。专家指出,凡是含有氢化油的食品,都可能含有TFAs。因此,人们日常饮食中TFAs的主要来源就是那些使用氢化油的“大户”,比如植物性固体油脂,某些烘烤食品,如炸薯条、炸鸡块等快餐食品,沙拉酱等。我国台湾地区对市场上快餐业所使用的25种烹饪油检验,发现,其中19个样品中或多或少都含有TFAs,范围在0.8%~33.9%之间,以人造奶油、起酥油所含的TFAs较多。这一调查结果与欧美等国家的调查数据?穴0.2%~60%?雪相比,差异不大。
对于在营养标签中强制标示TFAs的新规定,美国FDA一官员这样评价道:强制标出TFAs的含量,会让民众了解他们所食用的脂肪酸是哪一种,而且那些潜在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会提高警惕,如此将会降低全美国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数目;另一方面,强制标示也可让食品厂商因为害怕公众不购买TFAs含量高的食物,从而选择较健康的生产原料。
消费者应如何保护自己
目前反式脂肪酸没有列在现行的食品营养标签中,但有其他方法确定产品中是否含反式脂肪酸。最好的方法是看食品组分,如果一种食品标示使用氢化或部分氢化油,那么这种产品含反式脂肪酸。
当看到人造黄油时,使用最软的一种,通常这种含最少量的反式脂肪酸。最后,记住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物,这些食物中含少量或不含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
现行的营养标签起源于1990年,那时营养标签和教育法通过。这个法修订了食品标签上的外观和信息含量。新营养标签强制列出14种营养素含量,包括热量、脂肪热量、总脂肪、饱和脂肪、胆固醇、钠、总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糖、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钙、铁。常量营养素因与慢性病的关系而被列出百分比,如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由于空间有限,其他营养素成为可选项目:维生素B、饱和脂肪的热量、多不饱和脂肪、单不饱和脂肪、钾、可溶性纤维、不溶性纤维、糖醇、其他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⑵ 请问中国的食品(比如蛋糕)中有没有加入反式脂肪酸
人造脂肪对身体有害
——欧美立法限制使用 国内企业当成卖点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01日 09:40)
2月11日,美国快餐大王麦当劳被判支付700万美元给美国心脏协会,另外拿出150万美元用于向公众介绍有关人造脂肪的知识,原因是他们未能履行下面的承诺:于2003年2月前改用低脂肪植物油来代替人造脂肪制作食品。
人造脂肪随处可见 名牌产品用得不少
制作糕点时经常会用到人造脂肪
“人造脂肪”到底是什么,竟然让麦当劳付出了850万美元的代价?
据营养学专家介绍,人造脂肪的学名叫反式脂肪酸,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经催化制成饱和脂肪酸,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不饱和脂肪酸的结构发生变化,变成反式脂肪酸。这种物质不但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还会增加食物的可口程度,比如让糕点变得更酥脆。同时,它能固定食品形状,使其看上去比较美观。除了这些,食品行业经常用它来代替天然油脂的原因还有一个:廉价。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给记者发来了一份她和研究生刚刚完成的调查,调查地点是北京的几家大型超市。结果发现,很多在我们平常看来美味可口的食品都用了人造脂肪。在同一间超市,95种饼干里有36种含人造脂肪,51种蛋糕点心里有19种含人造脂肪,16种咖啡伴侣全部含人造脂肪,31种麦片里有22种含人造脂肪,面包、糖果、冰淇淋、速冻汤圆等也不能“幸免”,康师傅、旺旺、奥利奥、康元、上好佳、德芙及徐福记等著名品牌都“榜上有名”。记者发现,研究人员在蛋糕点心一类里特别注明:“名牌产品百分之百含有反式脂肪酸。”
在美国,人造脂肪同样用得很多———薯片、沙拉酱、甜点、人造黄油,特别是快餐,生产者为了使快餐食品香脆可口,往往在其中加入人造脂肪。那么,既然使用得这样普遍,为什么麦当劳要弃之不用,甚至因为没兑现承诺而被罚呢?
欧美联合进行研究 各国出台限制措施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人造脂肪来自植物油,不会像动物脂肪那样导致肥胖,多吃无害。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却让人们逐渐看清了它的真面目:“安全脂肪”居然会导致心脏病和糖尿病等疾病。
早在10年前,欧洲8个国家就联合开展了多项有关人造脂肪危害的研究。德国营养医学协会负责人安德雷·菲格教授告诉记者,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人造脂肪负有极大的责任,它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是饱和脂肪酸的3—5倍,甚至还会损害人们的认知功能。此外,人造脂肪还会诱发肿瘤(乳腺癌等)、哮喘、2型糖尿病、过敏等疾病,对胎儿体重、青少年发育也有不利影响。见记者“反应”不够强烈,菲格教授干脆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如果在一份看上去“大油大肉”的浓汁肉排和一盘用人造脂肪做出来的炸薯条之间进行取舍,那么选择前者更有利于健康。
触目惊心的研究结果促使欧美国家纷纷对人造脂肪进行立法限制。在欧洲,菲格教授说,从2003年6月1日起,丹麦市场上任何人造脂肪含量超过2%的油脂都被禁,丹麦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人造脂肪设立法规的国家。此后,荷兰、瑞典、德国等国家也先后制定了食品中人造脂肪的限量,同时要求食品厂商将人造脂肪的含量添加到营养标签上。2004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也规定,从2006年起,所有食品标签上的“营养成分”一栏中,都要加上人造脂肪的含量。FDA同时提醒人们,要尽可能少地摄入人造脂肪。中国疾控中心食品安全研究所老年营养室的张坚主任告诉记者,目前发达国家已经普遍认定,膳食中人造脂肪的摄入量小于总热量的1%才是安全的。
国内研究几乎为零 专家呼吁赶快立法
用得多、危害大,我们似乎早该对人造脂肪有所认识甚至是控制,但记者联系了多位专家后发现,相对于国外对人造脂肪危害的深刻认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几乎为零。
中国农业大学的石阶平老师是国内较早认识到人造脂肪危害的人。他说,以前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都只是感觉到植物油在转化为人造脂肪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有害物质,造成血脂水平提高。经过多年的研究,国际上对这种危害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而我国对油脂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制造而不是营养上,目前对人造脂肪还处于监控阶段。
从与专家的交流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人造脂肪的立法规定甚至是检测标准。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疾控中心已经开始对食品中人造脂肪的含量及危害进行检测。
张坚主任认为,国内首先应该健全食品标签制度,让含人造脂肪的食物都能被一眼分辨出来,以便于老百姓选择。其次,目前国内受人造脂肪影响的高危人群是青少年,他们平时吃含人造脂肪的煎炸或烤制食品较多,是我们现在最需要关注的。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葛可佑对记者说,政府部门、尤其是卫生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比如确定检测的标准,告诉大家食物中有多少人造脂肪就是有害的。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营养评价室主任杨月欣也表示,我国应该像欧美那样,对此事提起重视,最好能进行立法限制。不过她也承认,中国真要对人造脂肪立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企业缺乏科学认识 宣传方式误导民众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徐筠在谈到人造脂肪的问题时对记者说了这么一句话:“这是一个新的课题,所以长期以来很多人,包括学者在内,都没有认识到它的危害。专家都这样,老百姓知道的就更少了。”也正因为如此,作为食品提供者的生产厂商应该对人造脂肪的问题负起一定的责任。
记者打电话到某食品公司询问有关人造脂肪的事情,一位企划部的工作人员说:“大家都在用,我们是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添加的。”当记者问到是什么标准时,却没有得到正面回答。张坚主任告诉记者,2003年他们刚开始做研究的时候,还很难在市场上找到标明含有人造脂肪的面包,但现在到面包店里一看,数量大大增加,尤其是一些小厂家生产的食品。他认为,这主要是和人造脂肪价格比较便宜有关,包括很多大公司在内的众多食品企业对人造脂肪的危害也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毫无所知,导致人造脂肪“到处都是”。记者在超市里问了几名消费者,当他们听到人造脂肪来自植物油时,都发出了同样的疑问:“植物的不是健康吗?”也许正是为了“配合”这种认识,不少厂家在广告中打出“植物奶油”的宣传语来,有意无意地迎合大众“只要是植物的就健康”的观念,误导消费者。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外企业认准了欧美掀起的“反人造脂肪风”,纷纷推出代替人造脂肪的新产品。如芬兰一家食品公司开发出一种生产含高植物固醇的植物黄油的新方法,瑞典的人造奶油生产商则成功研制出了人造脂肪替代物———新型脂肪酶,去掉了含有人造脂肪的成分。在美国,立顿、雀巢等公司也已经在一些食品中减少甚至去掉了人造脂肪。这些厂家表示,虽然并没有法令规定他们必须这样做,但消费者的健康高于一切。
虽然目前国内企业缺乏认识,相关立法也需要时间,但石阶平老师表示大家不必过分担心。因为中国人和欧美人的饮食习惯不同,黄油等食物吃得较少,因此人造脂肪的摄入量不会过大。张坚主任也表示,人造脂肪在人体内积累到一定的量才会产生危害,人们只要注意避免购买标签上注明含有“氢化植物油”、“植物奶油”或“起酥油”的食品,同时少吃大量使用人造脂肪的煎炸烘烤食品就行。另外,欧洲人普遍选择用天然植物油制作的食物,也值得借鉴
⑶ 每日反式脂肪酸最大摄入量约为2.2g,如何达到这个标准
反式脂肪酸=健康杀手?数据显示,反式脂肪酸每年导致50多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俨然成为一大健康杀手。
为此,早在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向各国发布呼吁:5年内彻底停用食品中的人造反式脂肪,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反式脂肪酸是什么?
反式脂肪酸是所有含有反式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总称。当不饱和脂肪酸发生部分氢化反应,顺势脂肪酸便会变成反式脂肪酸。
有些营养成分表标示的反式脂肪酸为0,但这并不代表该食品并不含有反式脂肪酸。
因为卫生部颁布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规定,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 0.3 g/100g时,可标示为0。
也就是说,只要上面标有反式脂肪酸,即使是0g,最好不要选。
此外,还要注意一些隐藏的反式脂肪酸。比如代可可脂、植脂末、氢化植物油、氢化菜油等,它们都含有反式脂肪酸。
看到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少吃为妙。
2、会吃: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调查显示,我们吃进去的反式脂肪酸,将近50%来自于植物油。所以我们在做饭的时候,要尽量减少烹调用油。
此外,油温过高、反复煎炸也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养成良好的烹饪习惯可以避免过量摄入反式脂肪酸。
更重要的是,不要把奶茶、糕点、饼干、油炸食品等当做主食。每多吃一口,都在蚕食你的健康。
最后,希望大家在能满足味蕾的同时,还能守住健康。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享受更多的美食。
⑷ 含反式脂肪酸食品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很多,诸如蛋糕、糕点、饼干、面包、印度抛饼、沙拉酱、炸薯条、炸薯片、爆米花、巧克力、冰淇淋。蛋黄派……凡是松软香甜,口味独特的含油(植物奶油、人造黄油等)食品,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原因是,用植物油催化加氢制取脂肪时,反式脂肪酸也同时生成了。
三、引发冠心病
由于反式脂肪酸不易被吸收消化,将导致体内的脂肪含量超标,从而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四、影响记忆力
在日常生活上,人们如果食用过多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脑部健康,导致记忆力减退。
⑸ 哪些食品含有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营养专家认为,反式脂肪酸在自然食物中的含量几乎为零,很难被人体接受、消化,容易导致生理功能出现多重障碍,是一种完全由人类制造出来的食品添加剂,实际上,它也是人类健康的“杀手”。主要表现在——
1、降低记忆力,研究认为,青壮年时期饮食习惯不好的人,老年时患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的比例更大。反式脂肪酸对可以促进人类记忆力的一种胆固醇具有抵制作用。
2、容易发胖,反式脂肪酸不容易被人体消化,容易在腹部积累,导致肥胖。喜欢吃薯条等零食的人应提高警惕,油炸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会造成明显的脂肪堆积。
3、易引发冠心病
,根据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反式脂肪酸能使有效防止心脏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胆固醇(hdl)的含量下降。
4、容易形成血栓,反式脂肪酸会增加人体血液的黏稠度和凝聚力,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对于血管壁脆弱的老年人来说,危害尤为严重。
5、影响生长发育,怀孕期或哺乳期的妇女,过多摄入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会影响胎儿的健康。研究发现,胎儿或婴儿可以通过胎盘或乳汁被动摄入反式脂肪酸,他们比成人更容易患上必需脂肪酸缺乏症,影响生长发育。
6、影响男性生育能力,反式脂肪酸会减少男性荷尔蒙的分泌,对精子的活跃性产生负面影响,中断精子在身体内的反应过程。
7、影响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对必需脂肪酸的吸收
8、影响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对必需脂肪酸的吸收。反式脂肪酸还会对青少年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哪些食物含有反式脂肪酸?
饼干、薄脆饼、油酥饼、巧克力、炸薯条、炸面包圈、奶油蛋糕、大薄煎饼、马铃薯片、油炸干吃面、珍珠奶茶、薯条、蛋黄派或草莓派、泡芙、麻花、沙拉酱、奶油面包、冰淇淋、咖啡伴侣或速溶咖啡。
⑹ 中国人吃了多少反式脂肪
为增加货架期和产品稳定性而添加氢化油的产品中都可以发现反式脂肪酸。包括薄脆饼干、焙烤食品、谷类食品、面包、快餐如炸薯条、炸鱼、洋葱圈、人造黄油特别是粘性人造黄油。
一些食物中含有反式脂肪酸:
1、牛羊肉、乳制品,水果蔬菜中均有反式脂肪酸。
2、植物性奶油、马铃薯片、沙拉酱、饼干、蛋糕、面包、曲奇饼、雪糕、薯条等中均有。
3、西式快餐如炸薯条、炸鸡腿中更多。
4、固化的油中多,食品中的氢化油中含反式脂肪酸。
5、经高温加热处理的植物油:因植物油在精炼脱臭工艺中通常需要250℃以上高温和2h的加热时间。由于高温及长时间加热,可能产生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 一般牛脂中含2.5%~4% ,乳脂中含5%~9.7%,人造奶油为7.1%~17.7% (最高为31.9% ),起酥油为10.3% (最高为38.4% ) 。
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占总脂肪酸百分比
牛奶、羊奶3 % ~5 %
反刍动物体脂4% ~1 1 %
氢化植物油 14.2%~34.3%
起酥油 7.3%~31.7%
硬质黄油1.6%~23.1%
面包和丹麦糕37%
炸鸡和法式油炸土豆36%
炸薯条 35%
糖果类脂肪27%
卫生部2007年12月颁布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规定,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0.3g/100g时,可标示为0。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食品配料表里明明有植脂末、氢化油,但是标签中标注反式脂肪为0的原因。今后买食品时应仔细,因为标注反式脂肪为0的食物不一定就不含有反式脂肪。
日常生活中,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很多,诸如蛋糕、糕点、饼干、面包、印度抛饼、沙拉酱、炸薯条、炸薯片、爆米花、巧克力、冰淇淋。蛋黄派……凡是松软香甜,口味独特的含油(植物奶油、人造黄油等)食品,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原因是,用植物油催化加氢制取脂肪时,反式脂肪酸也同时生成了。
一般来说,口感很香、脆、滑的多油食物就可能使用了部分氢化植物油,富含氢化植物油的食品就可能有反式脂肪酸。如饼干、巧克力派、蛋黄派、布丁蛋糕、糖果、冰淇淋等等。还有速食店和西式快餐店的食物也常常使用氢化油脂。现制现售的奶茶尤其要注意,因为它“乳化”“滑润”的状态特性需要氢化植物油。
人类使用的反式脂肪主要来自经过部分氢化的植物油。“氢化”是20世纪初发明的食品工业技术,食用油的氢化处理是由德国化学家威廉·诺曼发明的,并于1902年取得专利。1909年美国宝洁公司取得此专利的美国使用权,并于1911年开始推广第一个完全由植物油制造的半固态酥油产品。
氢化植物油与普通植物油相比更加稳定,成固体状态,可以使食品外观更好看,口感松软;与动物油相比价格更低廉,而且在20世纪早期,人们认为植物油比动物油更健康,用便宜而且“健康”的氢化植物油代替动物油脂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进步。在氢化植物油发明前,食品加工中用来使口感松软的“起酥油”是猪油,后来被氢化植物油取代。
植物油加氢可将顺式不饱和脂肪酸转变成室温下更稳定的固态反式脂肪酸。制造商利用这个过程生产人造黄油,也利用这个过程增加产品货架期和稳定食品风味。不饱和脂肪酸氢化时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占8%---70%。
自然界也存在反式脂肪酸,当不饱和脂肪酸被反刍动物(如牛)消化时,脂肪酸在动物瘤胃中被细菌部分氢化。牛奶、乳制品、牛肉和羊肉的脂肪中都能发现反式脂肪酸,占2%---9%。鸡和猪也通过饲料吸收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因此进入猪肉和家禽产品中。
卫生部的数据显示,中国人的反式脂肪酸日均摄入量是0.6克。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学专家李再贵认为,这个数据值得分析,“基数中包括数量巨大的农村人口,但他们平时很少吃蛋糕、喝咖啡、吃蛋黄派,接触到反式脂肪酸的机会不多。在城市人群中,有一部分人每天的摄入量可能远远超过国际标准,即2-3克。”“比如某种饼干,如果含油量为20%,按反式脂肪酸占油脂总量20%这个平均水平算,你吃100克饼干,可能就有4克反式脂肪酸。”
——————————————————————————
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TFA)又名反式脂肪,被誉为“餐桌上的定时炸弹”,主要来源是部分氢化处理的植物油。部分氢化油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存放久等优点,在蛋糕、饼干、速冻比萨饼、薯条、爆米花等食品中使用比较普遍。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可使血液胆固醇增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2015年6月16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宣布,将在3年内完全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人造反式脂肪,以助降低心脏疾病发病率。
脂肪酸 (Fatty Acid)是一类羧酸化合物,由碳氢组成的烃类基团连结羧基所构成。脂肪,就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这些脂肪酸分子可以是饱和的,即所有碳原子相互连接,饱和的分子室温下是固态。当链中碳原子以双键连接时,脂肪酸分子可以是不饱和的。当一个双键形成时,这个链存在两种形式:顺式和反式。顺式(cis)键看起来象U型,反式(trans)键看起来象线形。顺式键形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室温下是液态如植物油,反式键形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室温下是固态。
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TFA)有天然存在和人工制造两种情况。人乳和牛乳中都天然存在反式脂肪酸,牛奶中反式脂肪酸约占脂肪酸总量的4—9%,人乳约占2—6%。
反式脂肪酸是对植物油进行氢化改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改性后的油称为氢化油)。这种加工可防止油脂变质,改变风味, 反式脂肪酸中至少含有一个反式构型双键的脂肪酸,即C=C结合的氢在两侧, 而顺式结构的脂肪酸中C=C结合的氢只在同侧。
反式脂肪酸是所有含有反式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总称,其双键上两个碳原子结合的两个氢原子分别在碳链的两侧,其空间构象呈线性,与之相对应的是顺式脂肪酸,其双键上两个碳原子结合的两个氢原子在碳链的同侧,其空间构象呈弯曲状。由于它们的立体结构不同,首先,二者的物理性质也有所不同,例如顺式脂肪酸多为液态,熔点较低;而TFA多为固态或半固态,熔点较高。其次,二者的生物学作用也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TFA对机体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的干扰、对血脂和脂蛋白的影响及对胎儿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
反式脂肪是植物油经过部份氢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方法是在少量的镍、钯、铂或钴等触媒金属的帮助下,将氢加入植物油里产生氢化反应。随着氢化反应的进行,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会减少,如果此氢化反应能进行完全,那么是不会留下反式脂肪酸,但是反应最后的油脂产物会因为过硬而没有实际使用价值。
主要危害
反式脂肪是一大类含有反式双键的脂肪酸的简称。
许多流行病学调查或者动物实验研究过反式脂肪各种可能的危害,其中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具有最强的证据,被广为接受。
世卫组织以及各国主管部门对反式脂肪的规定也是基于它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而制定的。比如WHO的建议是,每天来自反式脂肪的热量不超过食物总热量的1%(大致相当于2克)。中国采用了这一目标来做评估,而英法等国则是把2%作为推荐标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不是一个“安全标准”,只能算是一个“指导意见”,它并不是说超过这个量就“有害”,低于这个量就“安全”,而是说“低于这个量,带来的风险可以接受”。我们追求的目标,也还应该是“尽可能低”。
不过,不同的研究得出的“摄入量与冠心病风险”的关系不同,风险最大的一个研究结论是反式脂肪的热量占食物的总热量的比例“每增加2个百分点,冠心病发生率增加一倍”。其他研究显示的风险比这个要小许多。而且,“发生风险增加一倍”是一个相对比例,具体的风险还取决于实际的发生率,比如从0.1%增加到0.2%,跟1%增加到2%的一倍相比,实际风险要低得多。
至于影响早期生长发育、Ⅱ型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疾病与反式脂肪的相关性,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能够证实。
控制措施
有少数日本、香港、台湾的传媒和网页有提及反式脂肪对健康之影响。但大体而言亚洲区仍未有高度关注反式脂肪禁用之立法事宜。市面上仍不断有大量加工食品含反式脂肪。
台湾行政院卫生署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市售包装食品营养标示应于脂肪项下标示饱和脂肪以及反式脂肪。
2008年在中国的两会上,杭州政协委员曾提交了一份《关于在中小学中限制销售碳酸饮料和高热量高脂肪零食》的提案。该提案提出应限售富含反式脂肪的零食和饮料。
2013年3月18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消息称,被誉为“餐桌上的定时炸弹”的反式脂肪酸,危害被夸大。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居民日常饮食中对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比,仅为0.34%,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1%限值。
欧美国家纷纷对人造脂肪进行立法限制。在欧洲,从2003年6月1日起,丹麦市场上任何人造脂肪含量超过2%的油脂都被禁,丹麦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人造脂肪设立法规的国家。此后,荷兰、瑞典、德国等国家也先后制定了食品中人造脂肪的限量,同时要求食品厂商将人造脂肪的含量添加到营养标签上。2004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也规定,从2006年起,所有食品标签上的“营养成分”一栏中,都要加上人造脂肪的含量。FDA同时提醒人们,要尽可能少地摄入人造脂肪。
同时,国外企业认准了欧美掀起的“反人造脂肪风”,纷纷推出代替人造脂肪的新产品。如芬兰一家食品公司开发出一种生产含高植物固醇的植物黄油的新方法,瑞典的人造奶油生产商则成功研制出了人造脂肪替代物———新型脂肪酶,去掉了含有人造脂肪的成分。在美国,立顿、雀巢等公司也已经在一些食品中减少甚至去掉了人造脂肪。
美国食品药物局要求食品要求食物包装上列清楚反式脂肪成份。由于越来越多研究指反式脂肪有碍健康,若干食物生产商如Kraft、KFC等涉及使用反式脂肪之官司,美国、加拿大、英国等 食店、超市、政府纷纷开始在食物生产及加工上停止使用反式脂肪。详情请参看英文版。
2003年 丹麦首先立法禁止销售反式脂肪含量超过2%的食材。天然反式脂肪则不受法例影响。
2006年10月30日美国纽约市就此问题召开了听证会,该市健康委员会最后决议,2008年7月1日起,该市餐厅的每份食物中使用的人造反式脂肪不得超过0.5g。
2008年1月,加拿大卡尔加里市决议,在餐厅与速食店使用的油脂中,反式脂肪含量不可超过2%。
2008年4月,瑞士追随丹麦立法对反式脂肪食品进行限制销售。
2008年7月美国加州州长阿诺·施瓦辛格签署法案,禁止在该州餐厅中使用反式脂肪,该法案将于2010年正式生效。
美国
2005年,美国一个推动禁用反式脂肪的非营利组织控告卡夫食品,要求该公司在奥利奥饼干中停用反式脂肪。卡夫食品同意寻求替代反式脂肪的材料后,该组织撤销控诉。2006年,华盛顿的非营利组织“公众利益科学中心”控告肯德基在其食物烹调过程中使用反式脂肪。肯德基于2006年宣布,2007年四月前会将该餐厅美国连锁店使用的反式脂肪替换成大豆油;其加拿大连锁餐厅也宣布了类似的措施。
2007年1月,麦当劳宣布该餐厅美国连锁店的薯条正在试验改用非反式脂肪来油炸,若效果良好将会推广到全美国。
面对“公众利益科学中心”于2007年5月的控告,汉堡王宣布自2008年底起在美国各分店改用非反式脂肪。
2013年11月7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宣布,基于现有科学证据及专家委员会的结论,已初步决定禁用对人体健康不利的人造反式脂肪。
2010年11月,中国卫生部正式对反式脂肪酸问题进行了回应,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11月9日表示,卫生部已组织开展反式脂肪酸风险监测评估工作,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将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程序组织开展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张坚介绍,2003年营养食品所就已经开展对我国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监测。初步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居民的反式脂肪酸人均摄入量在0.6克左右,远低于欧美国家报道的水平。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2003年版)中建议“反式脂肪酸最大摄取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张坚说,这个1%折算出来大概一人一天的限量在2克左右。
中国卫生部于2011年10月12日发布了编号为GB28050-2011的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其中【4 强制标示内容】 的4.4条款规定,“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时,在营养成分表中还应标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另外在D.4.2条款规定,“每天摄入反式脂肪酸不应超过2.2g,过多摄入有害健康。 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应少于每日总能量的1%,过多有害健康。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可使血液胆固醇增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 ” 国家标准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⑺ 中国食品安全局是否有对反式脂肪酸有要求
纠正题主几个概念
第一,我国现在管食品的部门叫市场监督管理局,由原来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监局等几个局合并而来。
第二,对反式脂肪酸的要求是国家标准的要求,部门没那个高度。
随着食品种类的日益丰富,现在的肥胖儿童和心血管病人越来越多。据调查发现,这与食物中反式脂肪酸的物质含量有关。最新的研究表明,人体摄入反式脂肪酸每增加2%,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就增加40%。此外,摄入的反式脂肪酸还有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增加孩子的学习障碍,这种影响对于婴幼儿和正在发育中的儿童危害更大。目前市场上的氢化油、精炼油、饼干、奶油蛋糕、巧克力、牛奶等产品中,确实存在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情况。
此前油炸洋快餐产品曾被曝光其反式脂肪酸含量高于标签明示值。但一直以来,由于我国无统一的检测方法,很难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GB 5009.25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填补了这一空白。另外GB28050也规定了必须标示反式脂肪酸。。
⑻ 介绍一下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TFA)又名反式脂肪,被誉为“餐桌上的定时炸弹”,主要来源是部分氢化处理的植物油。部分氢化油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存放久等优点,在蛋糕、饼干、速冻比萨饼、薯条、爆米花等食品中使用比较普遍。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可使血液胆固醇增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2015年6月16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宣布,将在3年内完全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人造反式脂肪,以助降低心脏疾病发病率。
主要来源:
1、牛羊肉、乳制品,水果蔬菜中均有反式脂肪酸。
2、植物性奶油、马铃薯片、沙拉酱、饼干、蛋糕、面包、曲奇饼、雪糕、薯条等中均有。
3、西式快餐如炸薯条、炸鸡腿中更多。
4、固化的油中多,食品中的氢化油中含反式脂肪酸。
5、经高温加热处理的植物油:因植物油在精炼脱臭工艺中通常需要250℃以上高温和2h的加热时间。由于高温及长时间加热,可能产生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 一般牛脂中含2.5%~4% ,乳脂中含5%~9.7%,人造奶油为7.1%~17.7% (最高为31.9% ),起酥油为10.3% (最高为38.4% ) 。
⑼ 哪些方式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在自然界存在的不多
,
仅有少部份动物性油脂中含有少量反式脂肪酸
,
当不饱和脂肪酸被
反刍动物(如牛)消化时,脂肪酸在动物瘤胃中被细菌部分氢化。牛奶、乳制品、牛肉和羊肉的脂肪中
都能发现反式脂肪酸,占
2%---9%
。鸡和猪也通过饲料吸收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因此进入猪肉和家禽
产品中。
根据国外的研究指出
,
油脂在加工时的氢化作用
.
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
植物油加氢可将顺式不饱和脂肪
酸转变成室温下更稳定的固态反式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氢化时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占
8%---70%
。制造商
利用这个过程生产人造黄油,也利用这个过程增加产品货架期和稳定食品风味。这种脂肪成分可能会引
起心血管疾病
,
危害健康
.
不但会增加不良胆固醇
,
还会减少良性胆固醇的含量
,
干扰必须脂肪酸的新陈代谢
,
可能引发某种癌症
.
=:qrO
反式脂肪又名反式脂肪酸,一般是由植物油经过部分氢化处理产生的。与一般植物油相比,反式脂
肪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存放更久等优点。但医学研究显示,经常食用反式脂肪含量高的食品易增加
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美国食品监管机构目前要求国内所有的食品包装上必须标明反式脂肪含量。
TFAs作为饱和脂肪酸的代用品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被使用。与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
不同,TFAs是一种人工产物,源自于对植物油脂的改造。人们可能注意过,一些西式糕点的包装上
常常注明含有“氢化油”
。氢化油是由植物脂肪改造得来的,即将植物油脂中液态的不饱和脂肪通过加氢
硬化,变成固态或半固态的油脂,其目的在于防止油脂变质,增加口感及美味。专家指出,凡是含有氢
化油的食品,都可能含有TFAs。因此,人们日常饮食中TFAs的主要来源就是那些使用氢化油的
“大户”
,比如植物性固体油脂,某些烘烤食品,如炸薯条、炸鸡块等快餐食品,沙拉酱等。我国台湾地
区对市场上快餐业所使用的25种烹饪油检验,发现,其中19个样品中或多或少都含有TFAs,范
围在0.8%~33.9%之间,以人造奶油、起酥油所含的TFAs较多。这一调查结果与欧美等国
家的调查数据
?
穴0.2%~60%
?
雪相比,差异不大。
pSI#2
多年来科学界已经就反式脂肪酸的潜在危害进行过长期研究。此前,丹麦营养委员会曾得出结论:
TFAs对于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发展负有极大的责任。此外,丹麦食品、农业和渔业部还报告,TFA
s对胎儿体重和Ⅱ型糖尿病有不利影响。鉴于这些确凿的证据,2003年6月,丹麦政府对TFAs
制订了严格的规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食品工业生产TFAs设立法规进行限制的国家。从2003
年6月1日起,丹麦市场上任何含TFAs超过2%的油脂都被禁止;而从2003年12月31日起,
⑽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详细一点。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人造脂肪来自植物油,不会像动物脂肪那样导致肥胖,多吃无害。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却让人们逐渐看清了它的真面目:“安全脂肪”居然会导致心脏病和糖尿病等疾病。 反式脂肪酸以两种形式影响我们: 一种是扰乱我们所吃的食品,一种是改变我们身体正常代谢途径。 含多不饱和脂肪的红花油、玉米油、棉子油可以减低胆固醇水平,但是当氢化为反式脂肪酸时,作用恰恰相反,他们虽然不象饱和脂肪危害大,但是他们升高血液胆固醇水平。胆固醇中影响最大的是LDL(低密度脂类),或者说是坏胆固醇,它增加冠心病(CHD)的危险。高密度脂类HDL 是一种好的胆固醇,它能降低冠心病(CHD)的危险。反式脂肪酸能升高LDL(低密度脂类),降低HDL(高密度脂类),因而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此外,反式脂肪酸还与乳腺癌发病相关。 早在10年前,欧洲8个国家就联合开展了多项有关人造脂肪危害的研究。德国营养医学协会负责人安德雷·菲格教授告诉记者,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人造脂肪负有极大的责任,它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是饱和脂肪酸的3—5倍,甚至还会损害人们的认知功能。此外,人造脂肪还会诱发肿瘤(乳腺癌等)、哮喘、2型糖尿病、过敏等疾病,对胎儿体重、青少年发育也有不利影响。见记者“反应”不够强烈,菲格教授干脆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如果在一份看上去“大油大肉”的浓汁肉排和一盘用人造脂肪做出来的炸薯条之间进行取舍,那么选择前者更有利于健康。 反式脂肪酸是营养问题 不是食品安全问题 最近,“反式脂肪酸”一词引起众多关注。研究显示,液态植物油脂氢化过程中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会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还会促生糖尿病和老年痴呆,导致生育困难、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等。为什么大部分国家并没有严格禁止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呢?这是因为反式脂肪酸是一个典型的营养问题,而不是食品安全问题。 100多年前,西方出现了让液态植物油变成固态油脂的“油脂氢化技术”。由于这一技术便利了植物油的运输和保存,并且可以用来制造各种口感诱人的食品原料,欧美油脂工业界迅速采用这一技术并大力进行市场推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黄油供应限量,用氢化植物油制成的人造黄油受到了欧美主妇们的欢迎。战后,氢化植物油的销量更是持续上升。这一方面是因为氢化植物油价格便宜,做出来的食品口感好且保质期长,比使用黄油和精炼牛油更合算;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人们对胆固醇深恶痛绝,认为植物奶油和植物起酥油不含胆固醇,对健康更有好处。 然而,一些科学家逐渐对油脂氢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反式脂肪酸产生了质疑。他们发现,反式脂肪酸大量进入人类食物的历史,正好与欧美国家的心脏病发病率增长过程相吻合。上世纪80年代就有研究发现,心脏病患者的体脂当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1990年荷兰的一项研究证明,反式脂肪酸会增加人体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好胆固醇”即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从而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这引起了全球科学界的高度重视。此后的研究又进一步证实反式脂肪酸会引发其他众多疾病。 在认识到反式脂肪酸的危害之后,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2003年版)中建议“为了增进心血管健康,应该尽量控制膳食中的反式脂肪酸,最大摄取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各国政府都积极行动起来控制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2003年,丹麦发布政府规定,从2007年6月1日起,凡是反式脂肪酸含量超过2%的油脂不能用于食品加工。美国、加拿大和韩国要求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注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加拿大还同时出台了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限量。日本和欧洲大多数国家提醒消费者要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可以看出,目前世界上对于反式脂肪酸的管理思路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源头管理,严格控制氢化油的生产,控制油脂中不利健康成分的含量,从而减少其对国民健康的潜在危害;另一种是要求食品包装上标注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让消费者拥有知情权。 其实,食品中不利健康的成分很多,即便没有了反式脂肪酸,过多的脂肪、糖、盐以及一些添加剂都不利于健康,很多消费者因为贪恋口感而选择这些低营养价值的高度加工食品。要求食品包装上清楚标注各种原料含量,尤其是不利于健康的成分的含量,可以提醒消费者食用这种食品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保证其在知情的基础上做出理性的消费选择。而民众对于任何不利于健康的食品,无论其口感如何,都应自觉少买少吃,如此才能预防“营养灾难”。
各国和各界政策
欧美地区
美国食品药物局要求食品要求食物包装上列清楚反式脂肪成份。由于越来越多研究指反式脂肪有碍健康,若干食物生产商如Kraft、KFC等涉及使用反式脂肪之官司,近年 美国、加拿大、英国等 食店、超市、政府纷纷开始在食物生产及加工上停止使用反式脂肪。详情请参看英文版。 2003年 丹麦首先立法禁止销售反式脂肪含量超过2%的食材。天然反式脂肪则不受法例影响。 2006年10月30日美国纽约市就此问题召开了听证会,该市健康委员会最后决议,2008年7月1日起,该市餐厅的每份食物中使用的人造反式脂肪不得超过0.5g。 2008年1月,加拿大卡尔加里市决议,在餐厅与速食店使用的油脂中,反式脂肪含量不可超过2%。 2008年4月,瑞士追随丹麦立法对反式脂肪食品进行限制销售。 2008年7月美国加州州长阿诺·施瓦辛格签署法案,禁止在该州餐厅中使用反式脂肪,该法案将于2010年正式生效。 美国 2005年,美国一个推动禁用反式脂肪的非营利组织控告卡夫食品,要求该公司在奥利奥饼干中停用反式脂肪。卡夫食品同意寻求替代反式脂肪的材料后,该组织撤销控诉。 2006年,华盛顿的非营利组织“公众利益科学中心”控告肯德基在其食物烹调过程中使用反式脂肪。肯德基于2006年宣布,2007年四月前会将该餐厅美国连锁店使用的反式脂肪替换成大豆油;其加拿大连锁餐厅也宣布了类似的措施。 2007年1月,麦当劳宣布该餐厅美国连锁店的薯条正在试验改用非反式脂肪来油炸,若效果良好将会推广到全美国。 面对“公众利益科学中心”于2007年5月的控告,汉堡王宣布自2008年底起在美国各分店改用非反式脂肪。
亚洲区
有少数日本、香港、台湾的传媒和网页有提及反式脂肪对健康之影响。但大体而言亚洲区仍未有高度关注反式脂肪禁用之立法事宜。市面上仍不断有大量加工食品含反式脂肪。 台湾行政院卫生署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市售包装食品营养标示应于脂肪项下标示饱和脂肪以及反式脂肪。 2008年在中国的两会上,杭州政协委员曾提交了一份《关于在中小学中限制销售碳酸饮料和高热量高脂肪零食》的提案。该提案提出应限售富含反式脂肪的零食和饮料。 “ 哈佛大学营养师指出:“我们保守估计,假如美国人饮食以天然、没有氢化的菜油取代‘部分氢化植物油’,可避免每年有3万人因提早罹患冠心病而死亡,甚至有证据显示这人数达至每年近10万。”即每天可避免约有82至274人提前死亡。 ” ——香港明报资料室2006年6月15日 “ 某些餐厅夸称仅使用“纯蔬菜油”,但它们不可能告诉你它们所使用的油可能含有高达40%的反式脂肪。不过,只要朝厨房偷窥,你就可以看到尚未熔化的这些油是以半固态的方式运送。这正是油已被氢化,也就是以高温与高压将氢气强制灌入油的暗示(除非那桶白色脂肪是猪油,那就另当别论)。更糟糕的是,在我们以高温油炸食物时,也会形成少量的反型脂肪,因此你可能在家里就已经在自行制造反型脂肪了。 ” —— 《乳酸菌,你们还活着吗?84个跟美食有关的科学谜题》,罗伯特.沃克/著
中国政府的最新反应
2010年11月,中国卫生部正式对反式脂肪酸问题进行了回应,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11月9日表示,卫生部已组织开展反式脂肪酸风险监测评估工作,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将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程序组织开展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张坚介绍,2003年营养食品所就已经开展对我国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监测。初步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居民的反式脂肪酸人均摄入量在0.6克左右,远低于欧美国家报道的水平。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2003年版)中建议“反式脂肪酸最大摄取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张坚说,这个1%折算出来大概一人一天的限量在2克左右。
中国数据
50多年前,即有学者认识到植物氢化油的危险性。1957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科学家A ncel K eys在《柳叶刀》上发文,称氢化油所含反式脂肪酸会导致心脏病。油脂企业则反戈一击,称动物油脂才是健康杀手。 反式脂肪酸的危险性引起学界广泛关注,是30年前的事。文章开头所述哈佛大学研究人员的调查结果公布前的1990年,荷兰营养研究人员M artijnK atan等,将每日膳食的反式脂肪酸量控制在33-34克左右,3周后发现,血清中的“好”胆固醇降低,“坏”胆固醇增高。这意味着,反式脂肪酸对心血管的危害,比动物油脂中饱和脂肪酸更甚,饱和脂肪酸只减少“好”胆固醇,不增加“坏”胆固醇。 美国农业部迅速跟进,设立基金研究本土情形,验证了M artijnK atan“抑好增坏”的结论,但并不认为反式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危险。 而今,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已有公论:可能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干扰必需脂肪酸的代谢,抑制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03年版《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中建议,“反式脂肪酸的最大摄取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 中国的氢化技术是舶来品,中国人对氢化油危害的认识也滞后于欧美。出版于1986年的一本油脂技术书中,雕鸿荪这样写道:反式异构酸(注即反式脂肪酸)的营养价值问题,一直引人关注,很多研究结果说明,长期食用氢化油,于人体血清中甘油三酯及胆固醇的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即对人体不存在问题。到1990年代,油脂类专业期刊上有关反式脂肪酸的文章,基本停留在翻译、综合阶段。 进入21世纪,中国官方和研究人员纷纷就中国人反式脂肪酸摄入量等问题进行调查。2008年卫生部发布的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单列一小节建议人们远离反式脂肪酸。内称,由于膳食模式不同,我国居民膳食中反式脂肪酸摄入量目前远低于欧美等国家,其所提供能量的比例未超过总能量的2%,尚不足以危害机体,但也应尽可能少吃富含氢化油脂的食物。 卫生部的数据显示,中国人的反式脂肪酸日均摄入量是0.6克。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学专家李再贵认为,这个数据值得分析,“基数中包括数量巨大的农村人口,但他们平时很少吃蛋糕、喝咖啡、吃蛋黄派,接触到反式脂肪酸的机会不多。在城市人群中,有一部分人每天的摄入量可能远远超过国际标准,即2-3克。”“比如某种饼干,如果含油量为20%,按反式脂肪酸占油脂总量20%这个平均水平算,你吃100克饼干,可能就有4克反式脂肪酸。”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营养专家认为,反式脂肪酸在自然食物中的含量几乎为零,很难被人体接受、消化,容易导致生理功能出现多重障碍,是一种完全由人类制造出来的食品添加剂,实际上,它也是人类健康的“杀手”。主要表现在——
降低记忆力
研究认为,青壮年时期饮食习惯不好的人,老年时患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的比例更大。反式脂肪酸对可以促进人类记忆力的一种胆固醇具有抵制作用。
容易发胖
反式脂肪酸不容易被人体消化,容易在腹部积累,导致肥胖。喜欢吃薯条等零食的人应提高警惕,油炸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会造成明显的脂肪堆积。
易引发冠心病
根据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反式脂肪酸能使有效防止心脏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胆固醇(HDL)的含量下降。
容易形成血栓
反式脂肪酸会增加人体血液的黏稠度和凝聚力,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对于血管壁脆弱的老年人来说,危害尤为严重。
影响生长发育
怀孕期或哺乳期的妇女,过多摄入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会影响胎儿的健康。研究发现,胎儿或婴儿可以通过胎盘或乳汁被动摄入反式脂肪酸,他们比成人更容易患上必需脂肪酸缺乏症,影响生长发育。
影响男性生育能力
反式脂肪酸会减少男性荷尔蒙的分泌,对精子的活跃性产生负面影响,中断精子在身体内的反应过程。
影响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对必需脂肪酸的吸收
影响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对必需脂肪酸的吸收。反式脂肪酸还会对青少年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