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请分析李宁“90”后定位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不该放弃80后,80后过来的这代人在运动品牌上很少有耐克,阿迪的标签(因为那时候经济没那么富)反而李宁,安踏,特步等的一些国产品牌印象深刻。 反观90后经济发达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各大洋品牌发力,学校同学不是耐克就是阿迪,以至于一些本不富裕的同学也硬着头皮买。久而久之国产品牌很少在他们脑海里
Ⅱ 请分析李宁产品为什么会走向失败
价格控制不好,李宁不仅有遍布全国的经销网络,还有网点,这两者之间存在一些信息时间差,所以,价格的管控一定要非常到位,而李宁的网点价格经常低于零售商的价格,那么,很多人都会选择网购,而这也正好带动了冒牌产品的销售,使得李宁自己的经销网络遭到破坏。
产品定位问题,李宁产品的定位是大众?还是有一定消费基础的运动人事?专业运动人事?这个界限不明,产品无法给消费者归属感。
Ⅲ 李宁的市场定位是什么
在2009年业绩超越阿迪达斯之后,“李宁”——这个让国人颇为自豪的品牌,趁着形势大好,及时地在2010年进行了酝酿已久的品牌重塑,启用了新标志和新品牌口号,在品牌定位上直接叫板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一线品牌。然而,让人遗憾的是,目前正向高端进发的李宁品牌,今年的订货量却出现了持续下降趋势。据李宁公司发布的今年第二季度产品订货结果显示,其订单总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而前不久该公司发布的今年第三季度产品订货结果显示,订单金额同比下降幅度超过8%,若按照批发出货价计算,订单金额下降约为14%。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李宁品牌销量连续下降?作为目前国内最具实力的体育品牌,其要实现成为世界顶级运动品牌的梦想,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李宁新营销策略让老客户很受伤
2010年6月底,在李宁公司20岁生日庆典上,“李宁交叉动作”的全新Logo亮相,同时新品牌口号“made the change(让改变发生)”取代了消费者早已熟知的“一切皆有可能”,目标直指“90后”,意欲抢先一步,占领未来的消费大军。
由前奥运冠军李宁创立的品牌“李宁”,对于中国体育装备市场以及一代中国人来说,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情感意义。回顾一下李宁成立前后中国的服装消费文化——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进入品牌消费的初级阶段,准确地说,当时的人们是消费“名牌”。人们不会刻意区分不同场合下的着装要求,于是,李宁与雅戈尔、杉杉、虎都等西服品牌放在一起,被视为中国名牌的代名词。体操王子个人品牌的溢出效应为李宁带来第一次高速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品牌甚至成为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在李宁品牌的实际消费群中,35—40周岁年龄段的消费者占一半左右,“90后”消费者占30%左右。而对于整个体育用品产业而言,15—35周岁的年轻消费群体占80%以上。正是因为李宁公司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作出了主要针对“90后”的营销战略。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显得有些冒进。
业内人士鲁菲认为,在更换标志的同时,李宁品牌的策略已直接跨过“80后”,把核心目标消费群体对准与它同龄的“90后”这一代人身上。而已经成为李宁品牌业务支柱的“70后”消费群体,在新营销策略中被遗弃了。
但遗憾的是,李宁品牌倾注心力培养的“90后”客户群目前似乎并不买账,他们更加钟情的是耐克和阿迪达斯等国际一线品牌。据有关机构针对“90后”的一项调查显示,“90后”最喜欢的运动鞋品牌是耐克和阿迪达斯,他们被称为新消费顽主;在“90后”心中,“李宁”仍然只是本土品牌中最好的一个。
对于李宁公司的“90后”营销策略,体育产业观察员马岗与鲁菲的意见基本一致。他认为,“90后”传播策略的精准度可能还有偏差,导致的结果是,“90后”消费者并未因此而被触动,同时由于过度强调“90后”定位,而忽略“70后”和“80后”消费群体的情感感受,让这些掌握主流意识和把握媒体话语权的群体,在舆论上打压了李宁品牌。但是,从长远来看,“李宁”的“90后”营销方向是正确的。
北京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陈少峰认为,“90后”是体育营销关注的重点,在具体营销策略上,可以通过推出多品牌或者多产品线的方式操作,这样便可避免由于定位单一而造成其他年龄层消费者的流失。
李宁新营销策略让老经销商很受伤
影响李宁品牌业绩的另一个因素是销售渠道的调整。据了解,有别于安踏等体育公司,李宁品牌以独家分销的形式销售产品,即分销商不会以李宁品牌专门开设门店,而是多种品牌产品同时销售。根据李宁公司官方网站的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底,李宁公司共有129个经销商及超过2000个分销商。其中,超过1700个分销商平均只经营一家店。这些只经营单家门店的分销商,在跑马圈地时代曾给李宁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不到10万就可以开个店,店主本人兼任买手、陈列和库房专员于一身,他们帮助李宁品牌将触角伸到了大经销商无法触及的地区,让其以较低的成本便可覆盖三级以下城市。
然而,据有关投资公司的调查显示,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有不少分销商运营的零售门店都出现了经营效率低下的情况,这些门店大多在商品采购和库存管理方面表现不佳,旧货库存过多,导致了新产品推出后无法上架销售。为此,李宁公司决定要整合500—600个低效率的分销商,目的是让那些更有效率以及比较大的经销商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或收购低效率分销商。但此举无疑让一些小分销商失去了开拓的动力。据记者了解,出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考虑,担心订货过多会导致自己库存积压,很多分销商在签订未来订单时选择了保守态度,这也是导致李宁品牌今年第二、三季度订单量连续下跌原因之一。
90后李宁何去何从?
身价90亿美金的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坦言,去年因为生产了大量不必要的时尚服装,造成产品积压引发原料仓储不足,进而导致开业一年以上的优衣库门店自去年9月以来收入持续下降达至少25%以上,而zara和h&m趁此机会杀入了优衣库的大本营,如今,zara在日本的门店已达到63家,h&m达到10家左右。优衣库可谓内外交困。
Ziba的调研结果显示,要做出改变、要重塑,在李宁公司内部存在着广泛的共识。按照张志勇的说法,“中端消费者向上走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必须跟上消费者的步伐。当然,向下走更容易一些,但我们要成为世界级品牌,就只能向上走”。
营销实践证明:一、消费者只接受与原有知识经验相一致的事物,“90后李宁”的概念与消费者固有的品牌认知相冲突,难以引起理性认同和情感共鸣,传播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二、企图改变消费者认知的广告是事倍功半甚至毫无结果。“90后李宁”唯一结局是:90后的不认同和70后80后的被伤害。
在著名体育营销专家朱小明看来,在品牌忠诚度和认知度上,“李宁”与耐克、阿迪达斯相比仍存在较大距离。“李宁”将品牌的主要客户群体仍集中在二、三线城市,这个区域的消费者对价格较为敏感,若只是简单的涨价,则不但不会达到提升品牌地位的效果,反而还可能会丧失掉一部分原有客户。
品牌重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关专家预测,按照通常的国际化标准,以海外市场对公司业务的贡献率达到20%来计算,目前李宁品牌的海外贡献率还不到2%。因此,若没有精准策略、有效手段和足够耐心,李宁品牌就会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随时陷入国际化还未成功而国内已阵地失守的两难境地。
Ⅳ 李宁运动品牌的品牌定位请详细点帮忙解答!
李宁的定位困局还体来现在渠道模式源上。目前,国内运动品牌有两种渠道:一种是以胜道、百丽为代表的专业多品牌渠道,此类渠道同时运营多个运动品牌,耐克、阿迪达斯、李宁、中国动向在国内均采用这种模式;另一种则为特许经销渠道模式,这种模式为安踏、特步等晋江品牌所采用。李宁采用的专业多品牌渠道模式,通常在资源和管控力上具有规模优势,在整个行业向好时,各品牌在专业渠道商所享有的资源相当,均可获得快速扩张。但当行业进入调整期,专业渠道商会很自然地把资源向单店盈利性更好的国际品牌倾斜。
港股中仅有李宁和中国动向借助专业渠道商,我们对比以上两品牌和百丽旗下运动终端在一线城市的单店利润情况。以耐克和阿迪达斯为主的百丽终端的单店盈利显著高于李宁和中国动向。
Ⅳ 李宁的市场营销问题
市场类型的划分是多种多样的。按产品的自然属性划分,可分为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按市场范围和地理环境划分,可分为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城市市场、农村市场等;按消费者类别划分,可分为中老年市场、青年市场、儿童市场、男性市场、女性市场等。
所谓产品策略,即指企业制定经营战略时,首先要明确企业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去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也就是要解决产品策略问题。它是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成功与发展的关键在于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程度以及产品策略正确与否。这里的产品是指非物质形态的服务,即实体产品的转移以及转移过程中相应的辅助性服务。
定价策略,市场营销组合中一个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
价格通常是影响交易成败的重要因素,同时又是市场营销组合中最难以确定的因素。企业定价的目标是促进销售,获取利润。这要求企业既要考虑成本的补偿,又要考虑消费者对价格的接受能力,从而是定价策略具有买卖双方双向决策的特征。此外,价格还是市场营销组合中最灵活的因素,它可以对市场作出灵敏的反映。
分销渠道策略,指企业为了使其产品进入目标市场所进行的路径选择活动它关系到企业在企业地点、什么时间、由什么组织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和劳务。企业应选择经济、合理的分销渠道,把商品送到目标市场。分销渠道因素包括渠道的长短、宽窄决策,中间商和选择以及分销渠道的分析评价和变革等内容。
Ⅵ 李宁在转型前后的市场定位分别是怎样的
转型前市场定位:
2002年,李宁公司确立品牌定位:李宁,一切皆有可能。
根据对中国体育用品市场需求的分析,认识到在青年人中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从而决心将品牌设计风格从单一的大众化塑造成“时尚年轻、具有个性”的城市品牌。
转型后市场定位:
2010年6月底,以“90后李宁”为主题,广告语打出“90后李宁”。
“李宁交叉动作”的全新Logo亮相,同时新品牌口号“made the change(让改变发生)”取代了消费者早已熟知的“一切皆有可能”,目标直指“90后”,意欲抢先一步,占领未来的消费大军。
一、创业初始,李宁的广告语是:中国新一代的希望。
开始“农村包围城市”调整产品定位之后,李宁公司推出了更为“务实”的广告语“步步为赢”。
二、从1997年开始,李宁公司根据对中国体育用品市场需求的分析,认识到在青年人中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从而决心将品牌设计风格从单一的大众化塑造成“时尚年轻、具有个性”的城市品牌。
这一时期的李宁公司认为开发决定市场,在这一时期的广告中,李宁公司相继使用“把精彩留给自己”、“我运动我存在”和“季风新运动”作为其广告语。
三、2000年,李宁公司在悉尼奥运会前推出的广告语以世界冠军、体操运动员李小鹏为主角,并配以广告语“出色源自本色”。
2001年,李宁公司推出李宁高尔夫系列产品,希望由此塑造高端市场的品牌形象。同年,李宁公司协同广告公司赴巴黎拍摄广告片,画面是身穿李宁体操服的法国少女体操运动员,广告语为“运动之美世界共享”。
四、2010年6月30日,李宁有限公司高调宣布品牌重塑战略,发布全新的标识和口号,并对品牌DNA、目标人群、产品定位等做了相应调整,打造“90后李宁”。李宁公司新口号为“Make The Change”,品牌新标识则抽象了李宁原创的“李宁交叉”动作。
Ⅶ 李宁在品牌形象面临的问题上
李宁品牌原有标识和脍炙人口的「一切皆有可能」品牌口号,并非就此退出,而是将成为经典品牌资产,另有适当的应用部署。李宁品牌全新的重塑,表达了一种强有力的信心,也传达出中国运动行业升级的明确信号。
Ⅷ 361与李宁在目标市场、市场定位、品牌方面的差异,并解释差异的原因。
李宁运动系列
目标市场 年轻与时尚群体
市场定位 年轻大众化品牌
李宁属于中高档品牌,该品牌注重于专业,运动。
Ⅸ 关于李宁这个运动品牌的市场定位应该怎么看高手进
李宁一方面在仿照NIKE与ADIDAS,沿着运动与休闲两方面发展,力图占据NIKE以下的中高端市场,即比专NIKE,ADIDAS便宜,属比ANTA等又豪华,也能与MIZUNO,KAPPA等中型运动品牌瓜分市场。个人看好LINING,不过很少买~~
Ⅹ 李宁公司的问题究竟在哪里
李宁公司的问题似乎是库存和营销无力造成的。或者说是战略不清晰造成的,又或者是由单店盈利能力下降下降的。从这些角度来看,似乎所有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因为它的确揭示了李宁公司的某些问题。
从宏观层面来看,李宁公司遇到的问题是中国宏观经即发展模式的模式。一直以来,企业都以生产、终端建设+单纯性品牌建设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其实是以前30年的发展模式相适应的。但当市场环境发展变化时,单纯性生产、单纯性终端、单纯性品牌无法发挥协同效应,市场从编辑递增效应逐渐转向边际递减趋势,此时,李宁公司应当逐渐开始实施新的营销模式,但是,新战略未能切合市场趋势,所以,李宁公司的首个问题便形成了。市场宏观环境的变化造成了李宁公司发展的窘境。
其次,李宁公司在实施转型和创新发展的关键时候,缺少关键的人。这是李宁公司的真正的关键问题所在。他现在的团队和过去的团队中的高层无法胜任市场升级转型过程中的驱动企业创新发展的经验和研究。因此,李宁公司无法实现战略目标,也无法实现公司转型发展的目的。
虽然,李宁重回到公司,但他也依然存在这个问题。即是否有能力重新驱动李宁公司创新发展,建立与未来30年宏观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发展体系。从单纯性生产、单纯性终端建设、单纯性品牌建设逐渐过渡到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的消费时代。
所以,李宁公司的发展并不是换几个高管的问题,更不是关几家店铺的事情,重要的问题是建立创新发展的新商业体系。如此,在李宁公司才能重新焕发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