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问国内外有哪些关于太子奶破产和我国民营企业市场战略的研究动态
太子奶再陷漩涡 “易主”疑云未散,“破产”疑云又生,“太子奶”再陷漩涡,这场扑朔迷离的大戏从国内扩展到开曼群岛。
4月14日,有媒体援引开曼群岛法院文件称,湖南太子奶集团因负债30亿元人民币进入临时清盘程序。报道称,开曼群岛大法院周一已委任保华顾问有限公司担任太子奶临时清盘人,而花旗集团是太子奶最大债权人,其他债权人包括苏格兰皇家银行和新加坡星展银行。
《国际金融报》记者向太子奶创始人李途纯和太子奶托管方湖南株洲高科奶业董事长文迪波致电求证,二人电话均无人接听。
但就在几小时后,太子奶发布“郑重声明”:称太子奶各公司在境内尚未收到任何国内外司法机构有关太子奶清盘的法律文书;英、美法系的法律不适合中国的法律,对太子奶不构成任何影响;太子奶有能力偿还21亿元债务,目前任何人宣布集团破产都是非法的。
否认破产必还款
太子奶的声明强调,花旗银行的行为完全是单方面的;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负责。
声明称,太子奶集团及旗下国内各子公司均系依据中国法律设立的中国企业法人,其全部资产均在中国境内,权利义务受中国法律管辖。太子奶集团及各子公司与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借款纠纷已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受理,太子奶集团及各子公司已向其提出反诉,该案正在审理中。
同时,声明公开了太子奶集团相关债务数据:经审计,太子奶集团实际资产50.9亿元(其中商标无形资产20亿元,房产土地30.9亿元),负债21亿元(其中银行10亿元,其他债务11亿元),完全属于良性负债范围。
对于清偿债务,声明表示,一年来,太子奶集团已得到境内外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荷兰银行的长期理解和支持,近期正在协商拟定还款事宜;集团已与小债权人签订了3至7年分期分批还款协议,得到绝大多数债权人支持,目前任何人宣布破产都是非法的。此外,太子奶集团及大股东李途纯个人一直反对外资恶意收购太子奶,也反对任何人任何机构以破产方式处理债务。
最“掷地有声”的一段话莫过于李途纯的承诺:即日起,李途纯本人及太子奶集团对公司21亿元债务终身负责,“确保一分不少地归还,我们完全有能力归还,90%的债权人经沟通已达成或即将达成协议,即日起至10月1日止,欢迎未签订还款协议的债权人到公司总部(株洲)签订分期分批还款协议,一经签订,我们将按合同还款”。
去留难定多起伏
2007年初,太子奶集团引进英联、摩根士丹利、高盛等风险投资7300万美元,并签了一份对赌协议:在注资后的前3年,如果太子奶集团业绩增长超过50%,就可调整(降低)对方股权;否则,太子奶集团董事长李途纯将会失去控股权。2008年,由于高速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以及盈利下滑,李途纯失去了对太子奶的控股权。
2009年初,太子奶的核心资产由株洲市政府全资控股的高科奶业通过租赁经营形式托管,李途纯虽名义上拥有太子奶集团61.6%股份,但已全部抵押给高科奶业。
从2009年年中,就不断传出太子奶将引进新投资者的消息,但李途纯一直希望重掌太子奶。
业界有观点认为,政府不可能长期托管太子奶,太子奶或有三条路:被买家接手;再由李途纯运营;进入申请破产的司法程序。
今年2月,文迪波曾表示,上半年内引进新投资者。但接管一年来,高科奶业销售业绩远未达到约定的12亿元至14亿元,是否有权处置太子奶尚存争议。
一边是控制着太子奶却并不拥有股权的托管方高科奶业,一边是有股权但股权却被抵押给高科奶业的大股东李途纯,如今又加入了“清盘方”,这场围绕着太子奶的大戏,下一幕又该谁来登场?
② 太子奶集团的破产重组
太子奶创始人李途纯已被株洲市警方带走调查,原因是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邢珂铭律师分析,李途纯被公安机关带走,至少说明警方有证据证明他有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已经进入侦察程序。但就证据来看,还很难认定李途纯构成了“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1997年10月,太子奶曾以8888万元夺得1998年度央视日用消费品“标王”。知情人士表示,曾因夺取央视“标王”而名噪一时的乳制品生产商——湖南太子奶集团被开曼群岛法庭宣布破产,临时清盘程序。据称,太子奶集团背负逾人民币3亿元的债务将面临破产。
缘起太子奶“货款准备金”政策
太子奶集团曾在中国乳酸菌饮料市场的占有率达到四分之三,并准备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
不过,太子奶深受过度扩张之害。公司出现财务困难至少已有两年时间。近几年,太子奶一直传出破产的消息。
据了解,李途纯此次“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可能与其在前期经营太子奶集团的销售政策有关。
公开资料显示,李途纯时代的太子奶集团,一直采取“先打款,后发货”的销售模式。到2008年,全国经销商都可以参加,向集团账号打入货款准备金,“货款准备金在账上超过3个月的,给予30%的市场费用奖励,并且保证随时退还”。
邢珂铭律师分析,太子奶为企业输血,向下游经销商、代理商采取“激励措施”,其行为已经触及国家金融管理制度。
他还说,太子奶“货款准备金”政策,是否触犯《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是否属于变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还需时日静待司法机关认定。
太子奶集团或迅速进入破产程序
关键时刻,李途纯被警方带走,或将推动太子奶集团迅速进入破产程序。
2011年6月2日,多名太子奶债权人收到了高科奶业发出的《重整申请书》。当时,债权人均表示,不愿意看到太子奶集团破产,也不愿意签署《重整申请书》。6月7日,李途纯也曾表示,只有他和创业团队重新返回,才能拯救太子奶。
一位接近太子奶集团的人士分析,在希望债权人申请破产无望的情况下,有关方面可能希望太子奶集团法人李途纯申请破产。邢珂铭律师表示,企业破产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债权人申请破产,另一种是由企业法人申请破产,以上两种均符合法律程序。
太子奶托管方高科奶业董事长文迪波接受采访时表示,“并不知道李途纯被警方带走一事”。
“让太子奶破产,其实就是想以低价的方式进行收购。”上述知情人士表示,2011年1月26日,高科奶业引进北京商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明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3月份,两家机构投资者负责人宫浩曾派人到湖北黄冈与当地政府商谈黄冈太子奶的破产事宜。
③ 了解太子奶产品的请进
太子奶与普通产品的区别是你先必须搞清楚的。也就是产品的卖点,太子奶是发酵型乳酸菌饮料。你重点在宣传的时候要把发酵型奶的特点和优势在哪里作为你的突破口。要不消费者凭什么选择你的奶。还有我知道太子奶的口感是最好的我是说的湖南太子奶的老产品。和后来新产品一直不理想估计是技术过不了关。在宣传的同时可以做免费品尝来留住顾客同时为他讲解产品特点。
1、标准的无抗奶。因为有抗生素的奶是无法进行 成功发酵的。
2、低乳糖。乳糖是东方人喝奶最大的禁忌,会有腹泻腹胀。可以利用伊利的营养舒化奶来对比,因为此伊利产品打的就是低乳糖概念。发酵的奶乳糖在发酵过程中被乳酸菌大量的消耗。
3、高营养。为什么这么说呢?发酵奶在发酵过程中蛋白质被分解成了氨基酸,人体可以不用消化而直接吸收。蛋白质的利用率远远高于其他产品。
4、口感好。人体对于氨基酸有特殊的感觉力,很愿意接受对身体好的东西。也可以用免费品尝证明。
5、100%是进口的新西兰奶源。现在不知道是不是了我在的时候是这样的。
这些可以制作成精美的宣传画。终端免费品尝加介绍。作为推动力但一定要注意整体形象。
同时可以在目标区域做软文宣传,软文的内容就是以上卖点的延伸详细的诠释。选择当地比较著名的养生学家冠名。这个是拉动力
特殊渠道上,比如政府会议,某大官公子办席。学校活动的赞助。
户外知识的有奖问答。必须要一系列有条不稳的连续进行品牌的打造。坚决不能今天一嗓子明天一嗓子的。那样只会造成的资源的浪费。
现在不比以前了,产品铺下去就有销量。
希望你能闯出一片天地。一位原老员工的祝愿。他虽不仁,但我仍义。毕竟是一段人生路。
④ 请问太子奶在哪里买的比较好,买起了市场
湖南 3亿 河南 3亿 湖北 不到2亿
其他零散的就是江苏、四川、山西、等全国市场专都有一些。
史玉柱说的好:属中国地大人多,给我一泡狗屎,我都可以卖出3个亿以上。所以你们策划公司做全国市场低于3个亿你就是在欺骗企业。
市场主要是在二三级市场最为突出。一线市场可以看到货,但销量很多都不能维持市场的开支,属于形象工程。
⑤ 太子奶为什么面临破产
太子奶破产原因
1、赌徒心态,风险意识缺失
1997年11月8日,央视黄金时段广告招标,太子奶集团创始人李途纯以8888万元的高价夺取了当年日用消费品的标王,从而令初出茅庐的太子奶一炮而红。然而,当时太子奶的实际资产总额还没有竞标价格高,甚至有半年多没有发过工资,就连出席央视竞标的20万元入场券也是借钱买的。虽然,这一次与市场的对赌,以太子奶的胜利告终,但是将企业的前途和几千员工的命运维系在赌博游戏之上,显然是缺乏风险和稳健经营意识,这也为太子奶的一步步沦陷埋下了伏笔。
2、东施效颦,上市战略失策
太子奶一直期望上市,能让其产品形象升级,步入主流消费市场,进而提升品牌竞争力。可是太子奶并没有从自身产品出发寻求立足点,而且在筹谋上市的进程中态度激进,未能认真分析市场走势,从而没有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走向。 (1)上市时机选择失误 ,太子奶一直视蒙牛为榜样,也正是蒙牛的成功上市刺激了太子奶的欲望。但蒙牛1999年创业时,中国乳业正处于上升期,市场需求呈爆炸式增长。2004年,蒙牛上市时,乳业发展如火如荼,且中国宏观环境也是一路高歌,和谐的大小环境都为蒙牛上市助了一臂之力。从而使得蒙牛海外上市之后,仅用3年的时间销售就突破了100亿。然而成立于1996年的太子奶,虽然资历不浅,却不像蒙牛那样幸运地碰上市场利好期。再加上太子奶选择在2008年上市,这个时机的确有些失策。三聚氰胺事件带来了一场乳业大地震,让整个乳业哀鸿遍野,虽然 太子奶产品并没有牵入其中,但太子奶也不能独善其身。而且,整个2008年宏观经济形势恶劣,原材料成本上涨、银根紧缩、股市低迷、金融海啸等,这些外部宏观经济因素必然会影响太子奶的上市进程。 (2)忽视产品和市场 一线市场中,蒙牛的冠益乳、伊利的益生菌、光明、三元等纷纷推出自己的乳酸菌产品,不同的概念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造成了乳酸菌饮料市场的极度混乱。低端市场上,哇哈哈是太子奶的主要竞争对手,哇哈哈依托爽歪歪、乳娃娃等品牌,迅速切入太子奶雄踞的二、三线乳酸菌饮料市场,成功地威胁到太子奶的市场根基。然而太子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表现却一直比较薄弱,虽然在央视高端媒体不断地轰炸,但是市场却毫无动静,仅能在北京的一些小超市里找到其踪影,广州等地方市场更是被边缘化了。一心谋求上市的太子奶,忽视了产品本身的发展,以致市场在竞争对手的攻击之下,变得越来越脆弱。
3、过度融资,资金链条紧绷
管理者的风格决定了企业的运营模式。李途纯是一个在管理上相对使用杠杆比率比较高的经营者,从而使得太子奶成为了一个经营杠杆比较高的企业。这种经营策略在市场环境比较好的时候可以获得更
高速度的成长,但是一旦外部环境恶化,也更容易被击倒。太子奶从起家至发家均为举债经营,资产负债规模超乎寻常地庞大,同时,资产结构极不合理。太子奶大约80%为固定资产, 20%为流动资产,这种资产结构在快消领域极为不当,严重超载,难以前行。
⑥ 为什么说是风投“逼死”了太子奶
儿童游泳馆在市场上才短短数年,就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认可和信赖,都已经习惯于把孩子送去专门的儿童游泳馆去对孩子进行专门的锻炼。如今市场上的投资的项目多种多样,而儿童游泳馆也是非常受欢迎的项目之一。
新生儿抚触对孩子的益处多,家长自己做的抚触并不专业,所以许多家长都选择到专业的儿童游泳馆,现在的儿童游泳馆不仅只有婴儿游泳这一项目,一店多种经营,让游泳馆一店多收,在基本服务断货、欠薪、停产、逼债……近来,太子奶站在资金链断裂的绳索上,深陷资本困局。这都是风投惹的祸,是风投“逼死”了太子奶。
成也风投,败也风投。
太子奶因获得大额风投而成为同行惊羡的对象、媒体追逐的焦点:2007年1月,太子奶与高盛、大摩、英联等方,共同出资注册了离岸合资公司——中国太子奶(开曼)控股有限公司,其中高盛、大摩、英联出资7300万美元占该公司30%股权;2007年9月,太子奶获得花旗银行、比利时联合银行、香港华商银行、马来西亚大众银行等六大国际财团提供的5亿元无抵押、无担保、低息三年期信用贷款。
高收益背后必定有高风险。风险投资的确是无数创业者的“梦工厂”,但风险投资者不是救世主,更不是活雷锋。斥巨资扶持太子奶的终极目标也不仅仅是培养一个重量级的大型企业,他们需要得到现金回报,而且投入越大,就越急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套现,而最好的现金回报方式是上市。所以,上市不仅是太子奶的梦,更是他们在风投“押送下”不得不走的路。
如果把所有的宝都押在上市上,就难免急功近利,为了上市,太子奶煞费心机,四处烧钱跑马圈地,同时为获得巨额风投,还与蒙牛一样与风投签订对赌协议,太子奶也因此被冠以“蒙牛第二”。
支撑蒙牛超常规极速发展的正是资本的力量,蒙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但效仿蒙牛的太子奶却成了东施效颦,陷入资本困境,个中缘由有以下几点:
其一,企业家境界上,李涂纯(湖南太子奶集团董事长)仍需向牛根生(蒙牛集团董事长)看齐。在蒙牛,有一支以牛根生为首的优秀创业团队。牛根生多年在个人或企业危机的风口浪尖上奔走,其于苦难中练就的气量、气魄与气度使得这块金子最终熠熠生辉。他具有很强的大局观,并因奉行“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而笼络大批人才,部下不但商战经验丰富,且对他忠心耿耿。
相比之下,作为太子奶的掌门,李途纯还需修炼内功,从他的“惊世骇言”可见一斑,他曾宣称“只喝乳酸菌奶,不喝常温奶”、“只和跨国公司竞争”,如此高调,必然会惹来“树大招风”的隐患。
其二,蒙牛与太子奶的成长时机不同。1999年,蒙牛创业时,中国乳业上升期,市场需求呈爆炸式增长。而且,在这个市场井喷的利好时代,蒙牛一再放低姿态,赢得了伊利的“高抬贵手”,在伊利眼皮底下迅速壮大。
成立于1996年的太子奶,虽然资历不浅,但不像蒙牛那样幸运碰到过市场利好期。常温奶切下了乳业市场的一大块蛋糕,留给乳酸菌奶饮品的空间很少。专注的太子奶可能会领衔乳酸奶饮品,但要笑傲整个乳业市场并不容易。
其三,太子奶学到蒙牛的速度,却没学到蒙牛的质量。蒙牛没有陷入“扩张馅饼”的诅咒,很大部分源于蒙牛重营销的战略。无论是从产品销售模式还是广告宣传上,蒙牛都得心应手。2005年,是蒙牛跳跃式发展的一年,蒙牛不但搭上了湖南卫视风靡全国的“超级女声”这辆顺风车,还从光明“回收奶”危机中找到了“趁虚而入”的机会。因此,蒙牛的营销术绝不可小觑。
但是,太子奶有营销吗?已有人不断曝光太子奶在营销上的软肋,太子奶每一级的经销商都会设商超版、明星版、时尚版三个级别,但产品换汤不换药,都是乳酸菌饮料,只是在包装上有所差异,同质化严重。缺乏有效的营销术,太子奶拿什么赢得市场。
近几年来,太子奶疯狂扩张四处建厂,准备在全国建立八大基地,在太子奶的蓝图中,“八大基地一旦全面投产,太子奶集团的总生产面积将达到180万平方米,其乳酸菌奶饮料的年产能将达到300亿。”但是,憧憬成为国内乳业巨头的太子奶,是否考虑到其产品的市场规模。
乳酸饮品的市场本来就不够大,又被各个乳业巨头觊觎。蒙牛为化解成本压力,走高价值新产品路线,其中乳酸饮品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伊利也在调整战略,把更多精力放在酸奶等附加值产品上,太子奶的市场进一步被吞噬。即使八大基地顺利落成后,太子奶既有的市场很难消化其巨大的产能。
其四,太子奶上市不逢时。2004年蒙牛上市时,乳业发展如火如荼,且中国宏观环境也是一路高歌,和谐的大小环境都为蒙牛上市助了一臂之力。太子奶选择在2008年上市则有些倒霉。一场乳业大地震让整个乳业哀鸿遍野,虽然太子奶没有高中“黑榜”,但太子奶也不能独善其身。而且,整个2008年宏观经济形势恶劣,原材料成本上涨、银根紧缩、股市低迷、金融海啸等,也让投资者的钱袋紧了许多,这必然会影响太子奶的融资能力。
天时,地利,人和,太子奶都不具备,拿什么上市?
如今太子奶资金链几欲断裂,头上又悬着对赌协议这把利剑,结局不外乎有三种:破产、股权转让求生、风投接管。无论哪种结局,都让人扼腕惋惜。作为一家在乳酸菌领跑的冠军企业,被风投“逼死”,实在可惜。增加附加服务,增加额外的收入。
⑦ 太子奶集团的重组情况
新华联欲重组太子奶成为事实,不过在重组方名单中出现了三元股份。三元股份发布“关于与新华联组成联合体并与新华联指定方拟参与湖南太子奶株洲三公司破产重整的公告”,拟以不高于人民币7.2亿元的金额参与太子奶株洲三公司的破产重整。新华联控股董事局主席傅军接受采访时否定了之前“新华联重整太子奶是看中其土地”的传言。
“新华联获得了参与重整的邀请,有意与我公司合作,组成联合体参与重整工作,便于发挥双方优势,保障重整目标的实现。”三元在公告中这样表示。
交易标的为太子奶株洲三公司完成破产重整后的100%股权,以及太子奶株洲三公司的重整资产。重整资产具体包括栗雨工业园597亩工业用地和1815线198亩工业用地(共计795亩)以及相应地块23.72万平方米的地上厂房建筑物,此外还包括污水处理池(厂)、动力设备车间、吹瓶车间等。不过此项交易最终还需经太子奶株洲三公司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并经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批准后实施。
“投资对我们来说不存在任何问题,主要是我们从来没做过奶业,所以将由我们牵头,联合一家与太子奶同类型企业一起接盘”,新华联控股董事局主席傅军这样表示,我们对太子奶进行了全面的尽职调查和考察,还与首农集团协商邀请三元股份参与重整。
湖南太子奶集团成立于1996年,一度成为央视“标王”而名噪乳业,企业鼎盛时期年营业收入曾达到20亿元。由于盲目扩张、管理粗放、决策不当、营销单一等原因,又遭遇金融危机,公司资金链出现断裂。自2008年起,太子奶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严重资不抵债。2009年1月,太子奶全部资产出租给株洲市政府组建的高科奶业经营。2010年7月至11月,太子奶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根据《破产法》规定,在法院裁定重整之日起至多9个月内,管理人应当提交“重整计划草案”。
“2011年8月17日是太子奶集团实施“重整”的最后限期。17日之后,若管理人仍无法拿出有效的“重整方案”,太子奶则直接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新华联方面昨天公布太子奶走向衰败过程时这样介绍:为此,管理人曾在2011年1月和6月进行了两次全球招商,试图出售太子奶破产重整项目的主要资产来拯救太子奶。在新华联出手之前,曾有软银资本、百事可乐、霸陵投资、境内外地产企业与管理人就太子奶重整密切接触,但因种种原因而未能达成共识。 市场上就有关于新华联重整太子奶的消息,而有市场分析认为,此前从未涉足乳业的新华联集团,业界普遍认为其“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看中的是太子奶的土地,2011年7月,新华联地产成功借壳*ST圣方登陆A股市场,其也成为新华联集团的房地产资产平台,一旦太子奶这些工业用地转做其他用途出售,那么其价值也将飙升。
对此新华联地产于2011年8月19日发布澄清公告称,“包括土地在内的整体重整方案并未最终确定。”但是,就在同一天,新华联地产借壳上市后发布的第一份半年报称,下半年公司将在二、三、四线城市加大土地储备力度。这又与市场猜测的太子奶株洲三公司的工业用地转做其他用途之后装入上市公司的内容存在趋同之处。记者昨天在首农集团官网上查询发现,房产也是三元股份的业务之一。
对于上述传言,傅军在电话中明确表示:“新华联不可能是传言中说的那样,太子奶是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良好的市场基础。我们接手后,将与三元股份一道继续加大创新力度,充分发挥太子奶在发酵型乳酸菌奶饮料行业的技术领先优势,快速扩大生产规模,让这个乳业品牌尽快重整雄风、再显风采”。
⑧ 太子奶破产了,以后市场上还会有太子奶吗,他为什么宣布破产
太子奶再陷漩涡 “易主”疑云未散,“破产”疑云又生,“太子奶”再陷漩涡,这场扑朔迷离的大戏从国内扩展到开曼群岛。
4月14日,有媒体援引开曼群岛法院文件称,湖南太子奶集团因负债30亿元人民币进入临时清盘程序。报道称,开曼群岛大法院周一已委任保华顾问有限公司担任太子奶临时清盘人,而花旗集团是太子奶最大债权人,其他债权人包括苏格兰皇家银行和新加坡星展银行。
《国际金融报》记者向太子奶创始人李途纯和太子奶托管方湖南株洲高科奶业董事长文迪波致电求证,二人电话均无人接听。
但就在几小时后,太子奶发布“郑重声明”:称太子奶各公司在境内尚未收到任何国内外司法机构有关太子奶清盘的法律文书;英、美法系的法律不适合中国的法律,对太子奶不构成任何影响;太子奶有能力偿还21亿元债务,目前任何人宣布集团破产都是非法的。
否认破产必还款
太子奶的声明强调,花旗银行的行为完全是单方面的;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负责。
声明称,太子奶集团及旗下国内各子公司均系依据中国法律设立的中国企业法人,其全部资产均在中国境内,权利义务受中国法律管辖。太子奶集团及各子公司与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借款纠纷已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受理,太子奶集团及各子公司已向其提出反诉,该案正在审理中。
同时,声明公开了太子奶集团相关债务数据:经审计,太子奶集团实际资产50.9亿元(其中商标无形资产20亿元,房产土地30.9亿元),负债21亿元(其中银行10亿元,其他债务11亿元),完全属于良性负债范围。
对于清偿债务,声明表示,一年来,太子奶集团已得到境内外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荷兰银行的长期理解和支持,近期正在协商拟定还款事宜;集团已与小债权人签订了3至7年分期分批还款协议,得到绝大多数债权人支持,目前任何人宣布破产都是非法的。此外,太子奶集团及大股东李途纯个人一直反对外资恶意收购太子奶,也反对任何人任何机构以破产方式处理债务。
最“掷地有声”的一段话莫过于李途纯的承诺:即日起,李途纯本人及太子奶集团对公司21亿元债务终身负责,“确保一分不少地归还,我们完全有能力归还,90%的债权人经沟通已达成或即将达成协议,即日起至10月1日止,欢迎未签订还款协议的债权人到公司总部(株洲)签订分期分批还款协议,一经签订,我们将按合同还款”。
去留难定多起伏
2007年初,太子奶集团引进英联、摩根士丹利、高盛等风险投资7300万美元,并签了一份对赌协议:在注资后的前3年,如果太子奶集团业绩增长超过50%,就可调整(降低)对方股权;否则,太子奶集团董事长李途纯将会失去控股权。2008年,由于高速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以及盈利下滑,李途纯失去了对太子奶的控股权。
2009年初,太子奶的核心资产由株洲市政府全资控股的高科奶业通过租赁经营形式托管,李途纯虽名义上拥有太子奶集团61.6%股份,但已全部抵押给高科奶业。
从2009年年中,就不断传出太子奶将引进新投资者的消息,但李途纯一直希望重掌太子奶。
业界有观点认为,政府不可能长期托管太子奶,太子奶或有三条路:被买家接手;再由李途纯运营;进入申请破产的司法程序。
今年2月,文迪波曾表示,上半年内引进新投资者。但接管一年来,高科奶业销售业绩远未达到约定的12亿元至14亿元,是否有权处置太子奶尚存争议。
一边是控制着太子奶却并不拥有股权的托管方高科奶业,一边是有股权但股权却被抵押给高科奶业的大股东李途纯,如今又加入了“清盘方”,这场围绕着太子奶的大戏,下一幕又该谁来登场?
⑨ 太子奶创始人入狱时怎么个情况
【《财经》综合报道】 据中国经营报称,临近2012年全国两会,被羁押15个月后,太子奶公司创始人李途纯被无罪释放,曾身陷囹圄,最终被还以清白的中国企业家,李途纯可谓是第一人。 作为中国知名企业家,中国乳酸菌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李途纯带领太子奶从无到有,走向行业辉煌。然而,在经历2008年之后的金融危机、企业欠债、政府接管、身陷囹圄一系列事件后,他与他所创立的太子奶公司也自此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2008年初,太子奶遭遇金融危机的打击,外资银行开始提前逼债,于是太子奶公司不得以向株洲市政府请求政府贷款和支持,2009年初株洲市政府组建高科奶业对太子奶进行托管,而原高科奶业董事长便是文迪波。然而,李途纯发现这家以政府注入1个亿资金的公司却存在着极大风险:李途纯发现高科奶业董事长文迪波个人已转走2000多万元,1个亿的资金中有5000多万元未用到生产销售中去。李途纯方曾5次书面向株洲市相关官员提出风险提示,并希望将太子奶重新交由创业团队管理,否则太子奶将会被搞垮。但最终均不了了之。 自感太子奶被高科强占,拯救无望的情况下,2010年3月太子奶创业团队北上创立仙山奶业,李途纯作为总顾问也随之北上。然而,这次举措却触发了株洲当地利益者的敏感神经。 在政府工作组进驻太子奶近两年没有提出李途纯团队和个人是否涉嫌犯罪的情况下,2010年6月末,李途纯、太子奶党委书记韩月平、数位律师、几十位熟晓高科内情的知情人全部被捕。 “我与死刑犯被关押在一起,时刻受到生命威胁,在刑讯逼供中五次当场晕倒,被狱医、狱友多次抢救,后来专案组也感到事态严重,两位参加刑讯逼供的办案人员调换。”李途纯透露。 到了2010年8月,翟玉华在全面了解了太子奶的案情后,决定要尽全力帮李途纯一把。“我看了所有的材料,很明显李途纯被批捕是个冤案,我不相信在推行法治湖南的进程中还能让清白之人蒙受不白之冤。”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翟玉华并不认识李途纯,更没有任何交情可言。获得李途纯的信任,除了源于翟玉华是湖南最知名的律师之一,还因为他曾在省级司法部门担任检察长,有较广的司法沟通渠道。 期间也有人试图劝服李途纯。“只要不告文迪波,不告有关官员,你马上就可获得自由。” 文迪波串通了大批力量对中央和湖南派下来调查李途纯案的工作组进行了多重阻扰,增加了案件办理的难度。
⑩ 现在怎么没看到市场上卖太子奶呢
太子奶是中国乳酸菌品牌,曾经在中国乳酸菌饮料行业占据“龙头”地位。后期因为一系列不成功的资本运作和内部管理等问题陷于风雨飘摇之中。2010年7月,株洲市对外界通报:太子奶进入破产重整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