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么写论文结论
据学术堂了解,结论作为写作内容的一部分,是不可或缺的。论文结论就是结合前言专、背景和论文里的论点属做的一个总结,还可以根据论文中的现状分析和现有对策分析、发展趋势分析,对于未来趋势进行预测或者展望一下未来。结论即结束语、结语,是有创造性、指导性、经验性的结果描述,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基础上。
结论文字格式要求:
(一)论文的结论要作为正文的最后一章单独写,不加章号;
(二)结论的字数要求在600—800左右
(三)在结论中只用文字,除了有些数学或化学方面的论文在结论中不得不用数据公式或化学反应式外,一般不用图标和公式。
❷ 农作物种子净度分析的论文结论
农作物种子净度分析的要么,之前做了
❸ 调研性论文的结果和结论怎么写
高中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的写法和内容:
(一)题目
1、题目的内容
类型、定位、作用
2、写作要求
标题要准确
标题要新颖
题式可多样
标题要简洁
(二)署 名
1、署名的方式
集体署名
个人署名
2、署名的规则
贡献大小:提出研究设想、承担研究工作、解决关键问题。
(三)内容提要关键词
1、内容摘要:中心内容、结构及主要论点和评述;要求重点突出,内容精练,观点明确、一般不用第一人称,以200---300字为宜。学术论文也不宜超过1000字,有关刊物要有中英文摘要。
2、关键词:必须是规范科学的名词术语,一般每篇文章有3~5个关键词(主题词)。属于支柱性概念。
(四)前言
1、内容:问题的由来;文献综述:课题的界定(概念术语的解释)及问题的陈述;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写作要求:课题阐述要清楚准确,中心突出;客观公正、科学准确评价他人的研究成果;简明扼要介绍课题研究的动机和意义。
(五)正文
1、内容:它必须对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
研究论文又分:1、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2、研究的内容和假设 3、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4、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研究论文的重点部分。A. 结果的定性定量分析,B.研究结果的讨论 。
结果分析与讨论材料缺乏的原因
研究设计缺乏一种系统观,讨论问题思路狭隘
操作过程不够到位,操作措施不够落实,就产生不了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文献资料检索不够,对他人的研究研究缺乏了解,对自己结果的讨论就缺乏客观性、支持的力度
反映结果的项目指标难以确定
测量的方法与手段较难选择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要求不断提高
结果分析与讨论对研究者理论素养和洞察力要求较高
对下一步的研究提不出发展的方向。
2、写作要求:
总体要求:科学性和创造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学术性和通俗性。
具体要求有:1、掌握材料要充分。2、分析整理要科学。3、图表使用要恰当。4、观点材料要统一。5、语言使用要规范。正确区分学术概念和生活概念,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6、引用论点要慎重。与已一致,佐证;他人观点中某些好思想,提练综合;带有片面性的真理,开拓思维、慎重判断;相反的权威观点,找准错误所在。(引古不引今,引洋不引中,引刊不引报,引专著不引文集)7、内部逻辑要严密。8、标题序号要规范。9、讨论部分要简练。
(六)结论
1、内容:整篇论文的概括和小结。成果概括(结论必须指出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今后研究的展望;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建议等
2、要求: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指明方向。
(七)注释和参考文献
1、内容:书籍、刊物、报纸、网络
2、要求:完整注明出处
(八)附录:问卷、量表、研究材料、统计数据、方案、计划等
❹ 论文的结论和总结怎么写
结论是你分析了实验结果之后,发现了什么一般性的规律,是针对你的实回验和所使用的数据答而言的。
总结是针对你全文而言的,一般写以下几个方面:基于什么理论,设计了什么实验,提出了什么方法,采用了什么数据,得到了什么结论。
❺ 介绍玉米的论文
玉米的根为须根系,除胚根外,还从茎节上长出节根:从地下节根长出的称为地下节根,一般4~7层;从地上茎节长出的节根又称支持根、气生根,一般2~3层。株高1~4.5米,秆呈圆筒形。全株一般有叶15~22片,叶身宽而长,叶缘常呈波浪形。花为单性,雌雄同株。雄花生於植株的顶端,为圆锥花序;雌花生於植株中部的叶腋内,为肉穗花序。雄穗开花一般比雌花吐丝早3~5天。
一年生,草本,禾本科植物。原产於中美洲,是印地安人培育的主要粮食作物,喜高温,17世纪时传入中国,
玉米属禾本科玉米属。全世界玉米播种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三位。在我国玉米的播种面积很大,分布也很广,是我国北方和西南山区及其它旱谷地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 山东省莱西市为玉米的重要产区之一.开鲁县的玉米质量非常高
中国的玉米产量居世界第2位。
玉米喜温,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拔节期日均18℃以上。从抽雄到开花日均26~27℃。
灌浆和成熟需保持在20~24℃;低于16℃或高于25℃,淀粉酶活动受影响,导致子粒灌浆不良。
玉米为短日照作物,日照时数在12小时内,成熟提早。长日照则开花延迟,甚至不能结穗。
玉米在砂壤、壤土、粘土上均可生长。
玉米适宜的土壤pH为5~8,以6.5~7.0最适。耐盐碱能力差,特别是氯离子对玉米为害大。
玉米是谷实类饲料的主体,也是我国主要的能量饲料。玉米的适口性好,没有使用限制。其营养特性如下:
1.可利用能量高。玉米的代谢能为14.06MJ/kg,高者可达15.06MJ/kg,是谷实类饲料中最高的。这主要由于玉米中粗纤维很少,仅2%;而无氮浸出物高达72%,且消化率可达90%;另一方面,玉米的粗脂肪含量高,在3.5%至4.5%之间。玉米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又名苞谷、棒子、六谷等。据研究测定,每100克玉米含热量196千卡,粗纤维1.2克,蛋白质3.8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40.2克,另含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等。玉米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比精米、精面高4-10倍。玉米中还含有大量镁,镁可加强肠壁蠕动,促进机体废物的排泄。玉米上述的成份与功能,对于减肥非常有利。玉米成熟时的花穗玉米须,有利尿作用,也对减肥有利。
玉米可煮汤代茶饮,也可粉碎后制作成玉米粉、玉米糕饼等。膨化后的玉米花体积很大,食后可消除肥胖人的饥饿感,但食后含热量很低,也是减肥的代用品之一。
2.亚油酸含量较高。玉米的亚油酸含量达到2%,是谷实类饲料中含量最高者。如果玉米在日粮中的配比达50%以上,仅玉米即可满足猪、鸡对亚油酸的需要量(1%)。
3.蛋白质含量偏低,且品质欠佳。玉米的蛋白质含量约为8.6%左右,且氨基酸不平衡,赖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不足。
4.矿物质 矿物质约80%存在于胚部,钙含量很少,约0.02%;磷约含0.25%,但其中约有63%的磷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单胃动物的利用率很低。其它矿物元素的含量也较低。
5.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中维生素E较多,约为20mg/kg,黄玉米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维生素D和K几乎没有。水溶性维生素中含硫胺素较多,核黄素和烟酸的含量较少,且烟酸是以结合型存在。
6.叶黄素 黄玉米中所含叶黄素平均为22mg/kg,这是黄玉米的特点之一,它对蛋黄、胫、爪等部位着色有重要意义。
最近,德国营养保健协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 可预防心脏病和癌症 在这项持续1年的研究中,专家们对玉米、稻米、小麦等多种主食,进行了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的各项指标对比。结果发现,玉米中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为稻米、小麦的5-10倍。 同时,玉米中含有大量的营养保健物质也让专家们感到惊喜。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外,玉米中还含有核黄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对预防心脏病、癌症等疾病有很大的好处。 研究还显示,特种玉米的营养价值要高于普通玉米。比如,甜玉米的蛋白质、植物油及维生素含量就比普通玉米高1-2倍;“生命元素”硒的含量则高8-10倍;其所含有的17种氨基酸中,有13种高于普通玉米。此外,鲜玉米的水分、活性物、维生素等各种营养成分也比老熟玉米高很多,因为在贮存过程中,玉米的营养物质含量会快速下降。 含有7种“抗衰剂” 负责这项研究的德国著名营养学家拉赫曼教授指出,在当今被证实的最有效的50多种营养保健物质中,玉米含有7种———钙、谷胱甘肽、维生素、镁、硒、维生素E和脂肪酸。 经测定,每100克玉米能提供近300毫克的钙,几乎与乳制品中所含的钙差不多。丰富的钙可起到降血压的功效。如果每天摄入1克钙,6周后血压能降低9%。此外,玉米中所含的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能转化为维生素A,它具有防癌作用;植物纤维素能加速致癌物质和其他毒物的排出;天然维生素E则有促进细胞分裂、延缓衰老、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皮肤病变的功能,还能减轻动脉硬化和脑功能衰退。研究人员指出,玉米含有的黄体素、玉米黄质可以对抗眼睛老化。此外,多吃玉米还能抑制抗癌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刺激大脑细胞,增强人的脑力和记忆力
❻ 玉米种子的市场监管工作的建议及措施
1加强种子管理队伍建设种子管理队伍是种子管理各项措施的执行者和落实者,是种子管理工作的核心,事关种子市场健康发展和农业用种安全。首先,要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打造一支业务精通、办案高效、廉洁公正的管理队伍;其次,配置适应管理工作需要的行政管理专用车。由于全市经营户数量多,覆盖面广,一些在交通不便的乡村,无交通工具必然会影响到管理工作的及时有效开展。建议由省级财政部门为市县两级种子管理部门统一配备专用执法车辆,提高市场巡查和执法办案效率,进一步增强防范种子质量安全事件的能力。
2加强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一方面加大市级种子检测中心的改造升级,使其能够承担分子标记和转基因检测。另一方面加大县级检测机构和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强仪器设施购置、标准实验室建设,提高监督检测的硬实力;加强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检测水平,提高监督检测的软实力。全面建成市县联动、相互配合、分工明确的质量检测体系。
3严格市场准入和备案管理按照《种子法》的有关规定,对进入市场销售的品种和商品种子从企业经营许可证及有效区域、检疫证、品种审定及适宜区域、授权情况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查,落实严格的准入制度。对于县级代销种子的企业和经营户,必须到县级种子管理机构备案。严格、规范的准入和备案制度,将不合法、不守法的企业、经营户以及不适宜的品种拒之门外,实现从源头上的治理。
4加大种子市场监督抽查力度加强销售环节的监督抽检,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不留死角,市场、门店、品种全覆盖,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严防假劣种子流入市场。
5严肃查处种子案件重点查处制售假劣、未审先推、未试先推、未经准入和备案、不建立经营档案、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和案件,对涉及面广、影响大的种子案件要从快查处,从严惩处,公开曝光,起到震慑作用。
❼ 介绍玉米的论文(不少于800字)
犁地耙田、平整土地、起垄播种,是玉米传统的耕种方式。但是,如今在横县校椅镇青桐村,村民种玉米已经摆脱了这样的艰辛——在一种被村民称为“懒人种地”的栽培技术的帮助下,他们只需用带铁锥的木棍在地里戳个洞,然后把玉米苗放进去即可。
这个技术叫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
省工省力轻松种田
眼下的青桐村,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乡村公路上,一辆辆满载甜玉米的大卡车川流不息;田间地头,有人在砍运甜玉米秆,有人在移栽玉米苗。
村民覃启超,手拿一根木棍在田里忙碌。从远处看,他像是在玩耍。走近一看,原来他是在种甜玉米。只见他握着一根一端装着铁锥子、直径约5厘米粗的木棍,往地里一插便会出现一个圆锥形的洞,片刻功夫,田里插出了一排排洞。然后,覃启超把育秧盘里的玉米苗移栽至洞里。
“我这叫做懒人种田法,不用犁地耙田,不用锄头挖坑,只要戳个洞就能种玉米。”覃启超笑着介绍说,现在青桐村人种甜玉米都学会了“偷懒”,不犁田不改行不整地,省工省力至少能管5年时间。
青桐村是横县甜玉米种植最早的村。当初,该村农民外出打工学种甜玉米,后来把种植技术引进村里,并带动全县种甜玉米。目前,横县甜玉米种植每年达22万亩(复种),成为广西甜玉米生产和加工基地。校椅镇因每年种甜玉米8万亩(复种),被誉为“甜玉米之乡”。
青桐村农民书写了横县甜玉米种植传奇,还创造出了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近年来,该村农民尝试把过去种2造的甜玉米改种成3造,获得了成功。耕种频繁了,难免有忙不过来的时候。于是,有人干脆不犁不耕了,直接在地里移栽玉米苗,产量居然比“精耕细作”还要高。
“过去,我们种甜玉米总习惯于松土犁田,结果很容易造成土壤水分蒸发,导致亩产量不高。现在,使用免耕栽培技术,种一亩地原来需要4个人干一天的活,现在一个人就可以轻松搞定。”村民李海滨兴奋地告诉记者。
保湿保肥节本增效
青桐村农民创造的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引起了农业专家的兴趣。专家实地考察认为,该技术在前造玉米收获后,不用耕整土地,就直接进行再次播种,具有保湿保肥节本增效等特点。
青桐村农业技术人员张彦扬告诉记者,甜玉米免耕栽培只要根据农时合理安排,一年能种植4造——青桐村已经有农民做到这一点。采用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甜玉米每造平均亩产量能达到1000公斤,而且种出的甜玉米质量优、外观好,其中反季节甜玉米收购价格还能高不少。
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让农民减少了成本投入,减轻了劳动强度。因此,在青桐村一户农民种70亩至100亩甜玉米是件很平常的事。近年来,该村许多农民外出租地种甜玉米,其中单造种甜玉米最多的达400多亩。
“以我家种的80亩甜玉米来看,使用免耕栽培技术每造亩产量能增加150公斤至250公斤。”青桐村委党支部书记覃思玉深有体会地介绍说,免耕栽培技术是一项能实现保护性耕作、节能增收的新技术,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好办法。
免耕技术避免了“越穷越耕,越耕越穷”的恶性循环。覃思玉介绍说,以往反复翻耕,土壤结构松散,一下雨地表肥料极易被冲走,造成土地土质越来越贫瘠。他还算了一笔账:传统耕种至少要比免耕栽培多施肥一次,需要多投入肥料费120元/亩。另外,传统种植还需要多花人工费150元/亩。
❽ 玉米种子市场现状调查 内容要求包括:市场环境、市场需求情况、市场供给情况,并针对一个具体的品种进行定
网络搜搜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玉米期货价格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中国政府在保护农民利益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决定,以国储高价收购现货的方式,把国内玉米价格提高到了全新的水平,冬去春来,2010年国内玉米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深加工扩张后又一轮全新的契机)我们将通过基本面的分析具体了解2011年度国内玉米的供需形势。
全球玉米供需情况
千公顷,千吨
从全球供需形势看,如果美国和中国二大主产玉米的大国都出现了供应短缺,那么其他主产地区也不可出现恢复性和替代性的产量增长,主要原因在于种植面积和规模有限。玉米现货的贸易赶不上价格的走高,后期可供想象的空间非常广阔,从全球自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大量发行货币以保持经济稳定,目前的资金投放量是07年以来的数倍,这些资金进场,会推动价格出现放大性的走势。所以美盘玉米的上涨才是冰山一角,后期的价值将会更高,粮食危机的时代或许将从玉米身上开始。
三、国内玉米市场的变化
由于今年国内玉米增产,所体现出来的目前价格比较平稳,从种植结构上看华北和黄淮地区的玉米已经开始上市,而东北的玉米将在10中旬至11月以后才能大量的上市,所以目前南方企业采购的多为华北和黄淮地区的玉米,而上述地区的产量大约在8000万吨左右,从国内的消费量上来看(月消费量在 1700-1800万吨)只够维持4个月的消费量,也就是在春节期间华北和黄淮地区的玉米将会消化殆尽,而东北的玉米一直都存在着运输的瓶颈问题,那么在明年的4月份将会出现开始进口玉米的现象,我们看到目前美国玉米已经高出国内400-600元的价格,国内玉米几乎没有下行空间,那么东北玉米从总量上看可以维持国内到9月份的用量,但是也几乎消化为零,而且今年国内的库存形势发生改变,东北的玉米不一定能够全部转化为流通量,那么后期东北的优质玉米将会价格昂贵,对于现货企业来说目前将是采购的难得的机会。
四、政策性的因素
1、我们认为国家今年不大可能会实行临时收储政策,前两年由于玉米价格偏低,国家才实行临时收储政策,而今年价格已经不低了,并且国储和地储手中的余粮也已经所剩无几,那么在政策性的提高价格已经意义不大。
2、储备粮的补库应该是实在必行的,国家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库存,这对玉米价格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深加工方面国家可能会出调控政策,继续砍深加工企业的用量,而饲料消费是一定而且是必须保证的。
4、中国的宏观经济保持向好,会继续推行保增长,促民生的政策,财政货币方面不会出现极端的收口政策。
五、技术分析和时间周期
美盘玉米期货指数图,2010年9月初,美盘玉米价格突破了盘整了2年多的底部箱体之后开始向上突破,中长期的买入机会已经开始表现无疑,随着基本面的利好和资金的推动,美盘玉米迎来了牛市行情的基础,期货价格刚刚启动,其远期的价格空间应该直指前期高点800美分的关口,既然我们认为玉米的牛市基础已经成立那么前期高点应该作为参考指数,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后期的变化会比想象的还要高,目前玉米已经不是争面积所能决定的问题了,那么远期价格应该出现在1000美分的高度。正所谓小荷才露尖尖角,后期涨势当破头。
国内玉米期货分析:1、从基本面分析,首先是国内玉米出现了供需失衡,产生了一定的缺口,那么截止到2011年9月底,国内玉米将会达到最紧张的程度,国内玉米期货价格将会达到2600-2800元的高价。
2、国内外玉米期货价格都呈现出正向基差排列,近远期价格还会不断扩大。
3、玉米的价格走势直接影响着豆粕的价格,豆粕的涨势可期。
4、从中国和美国玉米两大主产国来看,其库存消化殆尽,都存在着补库的可能,所以利多因素将会长期支撑期价,其上涨的周期将会延长。
5、与玉米相邻的大豆,小麦,棉花等品种都会出现争夺种植面积的补充上涨,其库存同样在进一步的消化当中,所以,容易出现各品种轮动上涨的格局。
总结,国内玉米即上一次深加工扩张玉米用量之后,又出现了一次革命性的消费扩张,玉米期货已经呈现出了历史性的牛市行情,无论是美盘还是国内都会在后期表现的淋漓尽致,对于企业正是买期保值的最好时期,作为投资者将是发现价格的巨大历史机会,所以已经到了逢低买入,长期持有的决定性时刻了。
我们需要对中国玉米的供求平衡表加以重点的说明,需求的增加核心在于饲料用玉米的需求。首先根据2009年饲料工业协会的数据进行估算,2009年全国饲料总产量达到1.48亿吨,同比增长8.4%。其中配合饲料产量为11 535万吨,同比增长8.9%;浓缩饲料产量为2686万吨,同比增长6.2%;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为592万吨,同比增长8.5%。按照各种饲料配比玉米的比例来看,一般浓缩饲料需配比4倍的谷物原料,而预混料则须配9倍的谷物加蛋白质成为配合饲料,全年折合配合饲料的产量为30885万吨。配合饲料中含有50%的玉米(小麦、碎米等其他原料的替代有可能增加),因此最终可推断国内玉米的需求规模在15442.5万吨,当然国家公布的数据有很大程度上出于国内平衡,相对比较保守。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另外一个角度计算。
2010年度,我国进口大豆数量超过5000万吨,进口大豆全部用于压榨,其压榨了4000万吨豆粕,但是我们依然没有看到国内豆粕有挤库的现象,而且全部都被饲料企业所消化,那么以全部用量按照配合饲料进行推算,其中豆粕的含量占到了12%-15%,以12%的比例推算全国的饲料产量应该在3.3亿吨(主要是杂粕替代用量一部分),而配合饲料中的玉米的比重占到了50%,所以推算出玉米用量为1.65亿吨。以15%的比例推算全国的饲料产量应该在2.66亿吨,而配合饲料中的玉米的比重占到了60%,所以推算出玉米用量为1.59亿吨。所以可以算出大体上国内的玉米饲料用粮应该在1.6亿吨以上的水平。这样的用量已经是前几年国内玉米的总产量了。
2010年国内玉米深加工上也有所增加,其中吉林黄龙,吉林大成等企业都增加了用量,国内玉米深加工上的用量大体在4000万吨左右。
通过供需平衡表我们可以推算出一个事实,国内玉米整体的平衡的局面将会改变,前几年国储和地储年结转库存都在4000多万吨左右,而到2010 年国内的玉米结转库存将到了历史最低点为701万吨,库存消费比为3%,那么明显的反应出一个问题就是下一年度,中国的玉米将会更加紧张。如果下一年度结转库存不足100万吨或者接近为0,那么中国就需要通过大量的进口美国玉米来满足国内的需求。我们预计中国在下一年度将会进口美国玉米达到500-800 万吨。我们所做的供需平衡是在今年没有天气问题的丰收状态下作出的预估,可以说下年度国内玉米的供求十分紧张,玉米长期看涨。另外在下一年度还必须要保证国内的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天气良好,这也为远期的玉米期货行情增加了很大的风险升水。
我们在看一下美国农业部给出的中国玉米平衡表的数据,可谓是天差地别,尤其是中国玉米的结转库存不断的被提高,其数据的本身在于迷惑国人的眼球,当俄罗斯小麦出现天气灾害后,美国小麦期货大幅上涨,而美国农业部却大幅下调美国玉米的结转库存,并且连续的下调本年度美国玉米的产量,其本身的根源在于看到了巨大利益的背后来提高美国玉米的价格,可以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以往美国玉米在亚洲地区销售的竞争对手主要是中国,而今年中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明年还需要大量的进口,那么美国玉米的价值被大幅度的提高了,其价格与价值是相对应的,所以美国玉米提前发动跨年度的上涨行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美国及国际玉米市场供求形势分析
2010年10月8日,美国农业部意外的调低了2010/2011年度的美国玉米的单产和结转库存,单产下调到155.8蒲,9月份为 162.5蒲,8月份为165蒲,本次下调的单产比8月份降低了6%。年度结转库存更是9.02亿,库存消费比为6.6%为15年来的低点,仅次于 95/96年度的5%,因为美国农业部对作物的产量报告延续到1月份才宣告为最终的产量,在后两个月内不排除继续下调的可能。美国农业部似乎在像市场上传递着一个信号,玉米市场供应危机的到来,我们可以看一下美国玉米的供需平衡表。
一、中国玉米供求形势
首先,我们从今年国内国内玉米的产量形势来分析。2009年国内东北玉米主产区遭遇了严重的旱情影响,造成了减产2000万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当年的玉米产量为1.66亿吨。但是实际由于玉米的品质较低和容重很差,实际的产量应该达不到1.6亿吨,今年国内东北玉米主产天气良好,除吉林省部分地区遭遇强降雨影响外,其他地区玉米都出现了丰收的景象,其中以黑龙江增产较大,大约增产1500-2000万吨。而华北地区及黄淮地区种植面积与去年相同,产量也与去年大体持平,那么整体上国内增产大约在2000万吨,我们产量为1.86亿吨。主要体现在今年国内玉米天气良好,没有出现大面积早霜,玉米的品质是近几年来最好的情况,容重较高,而且水分偏低,出粮率好于预期,国内东北的增产主要还是增加在流通量上,相比09年国内的减产主要也是减少在流通量上。
其次,在库存结构上,我们看到2010年国家为央企补贴70元收购玉米(主要是运输补贴)。其政策的倒置许多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不敢贸然进入国内的玉米市场大量收购,对市场影响较大,这样国内的玉米又大量的集中在了国储手中。在今年国内的玉米无论是饲料用粮和深加工方面都比09年大幅增加,所以国储通过多次拍卖,成交依然活跃,而且价格也是节节走高。目前国储玉米还剩672.79万吨,跨省移库剩28.4万吨。由于10.1后期新年度的玉米开始上市,那么我们合算截止2010年9月底,国内的玉米库存量为701.19万吨。截止到10.1我们了解中国的饲料企业玉米的库存储备在1个月-1个半月,这和往年相比库存结构也是基本偏低的局面。
我们根据调查得出的数据,测算了中国国内的玉米供需平衡表,而且需要重点阐述中国玉米在饲料用粮上的扩张。
第三,国内需求的巨大,奠定了牛市的基础。从上图表中和国储拍卖玉米的成交量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2010年全国畜牧业出现繁荣的景象,肉,蛋,奶等领域价格全面走高,豆粕和玉米的需求量被不断的放大,其中玉米的饲料需求达到1.6亿吨。饲料消费已经接近了2010年当年的产量,由于小麦价格高企,小麦替代玉米的作用明显减少,同样倒置玉米的需求量增加,另外今年中国创纪录的进口了150万吨美国玉米。
❾ 论文结论怎么写
结论可以是中心思想的重申、研究结果或主要观点的归纳,也可以是某些启示性的解释或考虑,以及在研究结果基础上所进行的预测等。
(1)本研究有什么新发现,得出了哪些规律性的东西,解决了哪些理论型的问题和实际问题,适用于哪些范围?对于技术性论文来说,还要指出研究中所获得的技术理论或成果与已有的技术理论或成果相比,有哪些先进性,应具备哪些条件?等等。
(2)前人的看法与本研究的结果哪些一致、哪些不一致,作者是如何进行检验的,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或否定?对于技术性论文来说,应指出实验结果与实际应用的一致性如何?
(3)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或遗留问题。对于技术性论文来说,还应包括有哪些改进意见和建议。
结论可以对研究成果作出恰如其分的定性评价。但结论的评价仅限于此,与摘要一样,在结论中,不宜使用一些自夸式的评价,如“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等。要避免与摘要以及研究结果中的各段小结类同,这是准确写作结论的前提,也是提高论文学术价值的基础。
结论的语言十分简练,扼要。对结论性的东西部展开讨论,不重复各段小结中的内容;对可有可无的词语,如“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出以下结论”等应坚决删除。措辞严谨,语句要像法律条文一样,扎钉截铁,不模棱两可,每句话只有唯一的解释,不允许存在歧义;肯定与否定必须十分明确,切忌使用“大概”、“可能”等类似词语。
结论内容的表述必须明确具体,不能使用抽象或笼统的语言。在结论中应当提供明确、具体的定性或定量信息,为了提高可读性,一般使用量名称,而不使用量符号。比如,可以说“电流与电阻呈正反比关系”,而不能说 “I与R呈反比关系”。作者的结论也不能产生于研究或实验之前。
结论写作必须以正文的分析论证或实验为基础,作者在正文中的所有研究极其成果都是为结论的写作服务和作准备,因此,从正文中得出结论是自然而然的,完全是水到渠成式的。
此外,在结论中只用文字,除了有些数学或化学方面的论文在结论中不得不用数据公式或化学反应式外,一般不用图标和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