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分析我国广告的行业内环境 谁知道呀 急急急
2006年,我国广告行业经济规模达到1600亿元,2008年将突破2000亿元大关,预计20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专大广告市场。这是记者昨属日从在深圳大学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广告人才培养研讨会”获悉的。
据了解,我国广告行业的发展潜力巨大,而广告人才相对缺乏。目前,我国已有将近300所院校开办了广告专业课程,在办学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广告专业面临着提升师资队伍、提高办学质量等问题。此次为期3天的研讨会由教育部和日本电通广告公司联合举办,集中研讨中国广告教育、广告市场、消费者研究和广告创意等专题。
『贰』 日本哪三大广告公司
日本电通广告公司
日本电通广告公司创业于1901年,是日本最大的广告公司。
日本电通广告拥有3,000多家客户,日本5家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中,有3家是电通的客户。
在美国广告专业杂志《广告时代》发布的2000年世界广告公司排行榜上,日本电通以24.32亿美元的利润及165.07亿美元的营业额高居榜首。
作为世界一流的广告公司,电通始终致力于广告业。
广告沟通最根本的是人与人的问题,日本电通广告之所以取得世界第一的佳绩,就是总能预测时代的发展并大胆行动。
现在在世界上也被称为有特色的电通的“全方位沟通服务“(从广告到促销、公关、文化、体育活动等)理念,总能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具备最先进最尖端的知识与技术的服务能力。
日本博报堂广告公司
日本株式会社博报堂(HAKUHODO)是日本排名第2的广告与传播集团,也是日本历史最久的广告公司,由Hironao Seki于1895年10月创立,开始以代理教学杂志广告为主。博报堂的图书广告业务在1928年达到高峰,营业收入高居业界之冠,每月营业额达60至80万日圆。当时最大的竞争者,现今日本最大广告代理商电通广告公司,还只有45家日圆的营业额。1937年至1944年间,博报堂并购其它代理商,增加业务种类,以摆脱“图书代理商”的形象。1960年,博报堂进军国际市场,首先引进美式业务专员(AE)制度,2002年12月,博报堂与广告代理公司Daiko和Yomiko合并,以缩小与排名第1的电通在业务上的差距。同时,该公司还通过与总部位于荷兰的李岱艾结成战略联盟拓展全球业务。2002年,博报堂以8.61亿美元的收入排名全球第8大广告与传播集团。并与灵狮(Lintas)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世界上排名第九位。它在全世界设立了53处事务处,覆盖15个国家的36个城市。
博报堂是日本第一家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广告公司。1975年,博报堂大胆聘请前国税局长Michitaka Kondo为公司总裁,就开始强化公司的经营体制,推出“行销工程”(Marketing Engineering)的概念,意即综合各种行销手法,配合市场分析,使广告产生最大效益。并于1982年正式成为博报堂的经营方针。
在Kondo的领导下,博报堂重视“消费者导向”,坚持营销资讯收集和研究的信念,以“生活者”为基础进行市场沟通战略提案,以“全方位的设计伙伴”为出发点,从日常的市场活动到经营领域都提供全面性的行销、广告和媒体订购服务。专门成立“生活综合研究所”,并重塑“消费者”(日文中向来指“冲动的购买者”)的定义。Kondo认为消费者应是理性的,所以更精确的名称应称为“生活着”(Seikatsusha)。“生活者”此成为“消费者”的代名词。1993年,博报堂以美达乐相机和日清速食杯面的广告,分别获得嘎纳金狮奖和年度大奖,受到世人的瞩目。1993年和1994年,博报堂的营业收入及利润分别名列《广告年代》的第8及第9名。到目前为止,博报堂还没有在日本本土之外大力扩展业务。
博报堂广告在中国
1995年,博报堂在北京成立事务所。1996年与上海广告有限公司合资建立上海博报堂广告有限公司。1998年岁末在北京正式成立博报堂北京分公司。
1996年9月博报堂与上海广告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上海博报堂广告有限公司。从此,在亚洲最大的一块市场,位居日本第二的博报堂开始了中国之行。随着公司业绩历年成长,以上海为中心向南北辐射,在北京和广州设分公司,北京覆盖华北地区,上海覆盖华东、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则由广州负责,基本构筑了博报堂全球服务网络协作体制之中国一体化全面沟通服务的体系。目前,三地总人数已达200人左右,
主要客户有花王、日清、松下、本田、味之素、上海烟草、NEC等。
博报堂的“生活者”品牌理论与技术
博报堂“生活者”品牌理论是一个以“生活者”的概念为中心,以“生活者信息”CNRS和Global HABIT的数据分析技术为基础,以“博报堂品牌管理系统、博报堂品牌审计和品牌接触点评价与管理系统”为主要内容的整合品牌理论体系。
博报堂“生活者”的理念
“只有对人拥有深刻洞察力的广告代理公司才能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这是博报堂恒久不变的经营理念。
博报堂关于“生活者”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根据“博报堂生活综合研究所”提供的解释,“Sei-Katsu-Sha(生活者)表示消费者人群的生活不止购物或消费这样的观念,‘Sei-Katsu’表示生命和生活,‘Sha’表示人,‘Sei-Katsu-Sha’即表示过自己生活的人,它涵盖了不仅是人们作为消费者的经济层面,而且还有作为个人的社会心理和政治层面”。
这个“生活者”的概念要比“消费者”更加宽泛,博报堂认为“生活者”就是你、我、他,全体个人。“消费者”从经济学的理解看就是商品的购买者,而“生活者”所表达的是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抱负和梦想的人,他们中不仅有品牌的消费者,还涵盖了有可能成为潜在消费者的群体。
博报堂希望通过向客户提供在确立一个品牌与生活者之间的关系时所需的各种知识与技术,与客户共同打造“强势品牌”。因此,博报堂把自己的视野扩展到能够影响到生活者日常生活变化的文化、政治、心理、宗教等相关层面上。
日本第3大广告集团旭通
日本第3大广告集团旭通(Asatsu-DK,ADK)1999年收购了Dai-Ichi Kikaku广告公司后,缩小了与电通及博报堂的业务差距;在海外业务方面,旭通与WPP达成战略合作。除传统的广告业务,旭通还向客户提供公关、营销与市场研究服务。2002年旭通收入3.39亿美元,排名全球第10大广告与传播集团。
ADK于1993年2月进入中国,与上海一百(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上海旭通广告公司。旭通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日系广告公司中极少见的由中方管理的公司,拥有工会组织和党支部使上海旭通看上去更像一家本土企业。目前,公司代理服务的品牌主要有三菱汽车、锦江麒麟饮料、理光、先锋电子、优妮佳(苏菲、妈咪宝贝)、日立、资生堂、富士。作为本土化的硕果,旭通还拿到了上海商业巨头联华的部分业务。
旭通信奉"以市场营销整合传播为核心,做有效广告"的经营理念,将国外技术与本土化管理结合使旭通获得了稳定持续的发展,该公司赢得了2002年上海广告业惟一的"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奖。去年公司营业规模增至1.45亿元,今年预计为1.8亿元;相对于其它4A公司,旭通的人员流失率也一直保持较低数字。
除上海旭通外,旭通在上海还拥有2家公司:第一企划和上海广告装潢公司。其中第一企划系被旭通日本总部整体收购,第一企划在上海、北京、成都、广州开设的4家公司因此纳入旭通麾下。
目前,旭通在中国共有10家分支机构,上海3家、北京4家、广州2家、成都1家。从发展势头看,两、三年内,上海将可能成为旭通在中国的总部。
『叁』 日本电通集团的电通中国
1994年,电通集团与中国国际广告公司在北京合资成立了北京电通广告有限公司,正式进入中国广告市场。随之又先后成立了北京东方日海广告公司和上海东派广告公司,业务网点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青岛、武汉、香港。10年后的今天,中国电通集团的总员工人数已超过1000名。
2001年,株式会社电通为进一步有效利用集团内的各方面资源,强化与协调集团各成员公司在中国的业务,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信息沟通服务,成立了中国电通有限公司。
目前,日本电通已在中国拥有三家广告公司,即隶属于中国电通集团的北京电通广告有限公司、北京东方日海广告有限公司以及上海东派广告有限公司。
『肆』 4A广告公司 奥美 电通
1. 对外语要求是比较高的
2. 奥美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告传播集团,隶属于内英国WPP集团(你可以百容度WPP集团)。一般跟4A的广告公司干过的人跳到别的广告公司会更有含金量,但也会因人而异~~ 广告公司没有压力小的,加班算家常便饭,不过众所周知的是,外企较累,压力较大,日本电通更胜一筹。进电通的话会对应聘者有一定的日语要求,具体的就需要看你所应聘的职位和部门,以及那边需要什么样的人。
3. 薪水也是根据个人绩效指定的,你有本事你NB,胜任工作能力强,上面就会把任务多交给你,同时薪水自然就多~~ 否则就会被kick out
4. 不同部门要求不一样,如果你去客户部之类的,肯定对办公室软件操作以及英语水平要求高些,怎么也得过个Cet4、6级吧,如果是设计部,就看作品一类的了
『伍』 日本电通广告公司的大客户有哪些
电通全球 http://www.dentsu.com/
北京电通 http://www.beijing-dentsu.com.cn/
大客户:联想、日立、松下、东芝、内佳能、TOTO、花王、佳丽宝、夏新、联容通、 AO史密斯、上海家化等
『陆』 急急急!!!日本电通广告公司的发展历程与发展战略
日本抄电通广告公司创业于1901年,是日本最大的广告公司。
日本电通广告拥有3,000多家客户,日本5家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中,有3家是电通的客户。
在美国广告专业杂志《广告时代》发布的2000年世界广告公司排行榜上,日本电通以24.32亿美元的利润及165.07亿美元的营业额高居榜首。
作为世界一流的广告公司,电通始终致力于广告业。
广告沟通最根本的是人与人的问题,日本电通广告之所以取得世界第一的佳绩,就是总能预测时代的发展并大胆行动。
现在在世界上也被称为有特色的电通的“全方位沟通服务“(从广告到促销、公关、文化、体育活动等)理念,总能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具备最先进最尖端的知识与技术的服务能力。
『柒』 日本电通集团的海外扩张
尽管根据日本电通2005年的财务报告显示,电通集团总营业额为19104.69亿日元,其中国内市场营业额17910.1亿日元,海外市场营业额仅占了6%左右,其国际市场上的资本运作可谓相当谨慎。但在本世纪之初,电通公司通过并购的方式占有法国阳狮集团15 %的股份,开始拓展欧美广告市场,以及在中国市场上的初步成功,这些都标志着电通开始了其第三次创业阶段—— 全球发展阶段,主要目的是与全球广告业接轨(第一次创业是百年以前电通公司的成立;20 世纪中期吉田秀雄社长完成了第二次创业,成立了民间广播电视公司,并且利用广播、电视开始做广告)。经过多年在海外拓展后,电通全球网络遍及了3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70余家子公司及联营公司,正是通过这些网络,现在的电通公司成为全球第五大跨国广告集团,进行着全球性的广告活动。
一、海外扩张的原动力
早在1979年日本电通就开始了其中国之旅。他们进入中国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的日本客户开始了在中国的业务,而日本企业对于合作关系一向比较保守,通常会寻找稳妥、可靠、熟悉的公司进行合作。1980年,电通最早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事务所,当时的业务主要是“来华广告”,即帮助外国主要是日本企业在中国做广告。在1979年到1994年这15年间,日本电通一直通过与国内广告公司的合作开展其在中国的业务。当时国内广告公司和电通公司一般采取项目合作的方式,由电通公司策划,中国的广告公司在国内进行修改和执行。后来电通公司决定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时,寻找的合作对象就与前期合作的这些公司有关。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吸引了众多的日本企业纷纷进入中国。伴随而来的,就是广告业务的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电通在1986年决定正式在中国设立分公司。
二、海外扩张的两大目标市场与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
面对着东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体系与市场状况,电通在欧美市场和亚洲市场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海外扩张战略。
1.欧美市场与亚洲市场
在欧美,电通不是自己去开广告公司,而是利用现有的其他集团的资源,通过并购的方式与它们联手来运作,完成对海外市场的占有。例如,2000年以来电通采取资本参与的方式获得了阳狮集团15%的股份。目前电通公司还持有电通扬雅35%的股份。电通也曾经尝试过在欧美市场采用直接投资的方式,但是事实证明并不是非常成功,但是在亚洲市场,因为不像欧美的广告市场已经被一些实力强的广告公司所垄断着,它是一个新的市场,电通就有在这些国家、地区创业的机会,所以电通采用的是直接投资的方式,成立独资公司或者合资公司。
特别是在中国,电通直接投资、直接经营,做市场、做客户、做媒体,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电通在中国市场份额已经在普遍增加,而且事实证明这种直接经营、直接参与的方法在中国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目前电通3家中国公司的营业额加起来就占到电通海外总营业额的1/3左右,也就是450亿日元,约合35亿元人民币。而电通在美国的所有营业额加起来跟中国差不多,全欧洲的营业额则只有北京电通营业额的一半。通过对这样一个数据对比很容易看出,电通在开拓欧美市场方面并不算成功,因为整个欧美的广告市场要比中国大很多,可是美国这么大市场却仅仅与中国旗鼓相当。
电通在两大海外市场上取得的相差甚远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日本的文化与其他市场的文化差异巨大,用本国的文化思维去理解国际化的市场往往不能获得成功。其次,日本有自身顽固的商业传统和习惯,在国际化市场上缺乏足够的应变能力。第三,就是将电通带入国际市场的日本企业的原因,作为广告主,它跟欧美广告主在运作上是有区别的。欧美很多大的跨国公司作为广告主,直接将广告业务交给本国的或者它投资一些跨国广告公司。但日本企业不是这样的,比如说,丰田在日本让电通来做广告代理,但是到了欧美市场它就要采取竞标的形式,这样电通的优势就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合作的形式,反而能够达到一个更理想、更好的效果。
这几个原因可以解释电通在欧美市场上的表现,同时也可解释电通在中国市场上为何发展得较为顺利。显然由于和中国文化有着深厚渊源,所以较能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
2.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
下面就电通在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扩张策略进行具体的分析与介绍。
(1)当地开设分公司或办事处,派驻有经验的非当地籍的员工,并培训当地广告人才。电通在最初进入中国市场时即采用此种方式。1980年,电通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事务所。在1979年到1994年这15年间,日本电通一直通过与国内广告公司的合作为率先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服务。
(2)建立合资广告公司,将来也有可能发展成为独资公司。
这是电通进入亚洲市场最常用的方式。1986年,电通决定在中国设立分公司。这一方面是为了向其日本客户提供更加全方位的贴身服务,另一方面随着世界其他跨国公司掀起来华投资热潮,电通渐渐意识到争夺欧美客户的重要性,而此时,电通的办事机构相对于欧美客户市场来说显得势单力薄,电通找到了美国最大的广告公司之一——扬·罗必凯公司,强强联手合资成立了电扬广告公司,主要针对亚洲市场。
1994年,电通株式会社与中国国际广告公司、大诚广告公司在北京合资成立了电通中国集团。其中电通控股占有51%的股权,中国国际广告公司47%,大诚广告2%。为避免同时管理竞争品牌,随后,电通在中国还组建了北京东方日海、上海东派广告两家合资企业,业务网点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青岛、武汉、香港。2001年,电通株式会社为进一步有效利用集团内的各方面资源,成立了中国电通有限公司。
(3)多领域合作,建立新媒体广告公司,抢占新媒体优势。
作为一家依托媒体的广告公司,电通一直保持着其对新兴媒体的高度重视。通过或合资或独资的方式,强占海外的新媒体广告市场。2006年上半年,电通宣布和美国“24/7 Real Media”网络广告公司合资成立网络广告公司,在中国等地开展SEM(Seach Engine Marketing)服务,电通和24/7 Real Media分别出资500万美元,各控股50%。电通表示看好亚洲特别是中国网络广告市场的前景,重视企业利用搜索引擎进行网络营销和推广的新主流。
2006年10月,日本移动广告运营公司株式会社思翼移动通讯、电通广告公司及株式会社电子互动传播三方在华共同投资筹建电翼广告公司,宣布进军中国移动广告市场。将主要专注于移动互联网资源整合及移动广告的销售、发布及制作。电翼结合日本最先进的移动广告管理平台KEITAI CLICK和投放的经验,结合中国的手机网络特征成功开发了中国最为智能化、最先进的无线互联网络广告投放和监控平台 MOBILE CLICK,以及移动广告的销售管理平台MOBILE SALES,并将积极推动无线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的发展。
(4)建立相关产业公司,积极挺进媒介内容生产和软件开发领域,积极开拓新的盈利业务品种。
电通集团核心业务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态势,除了全面广告服务(Tot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s),e方案服务和内容产业已经成为集团重要的战略业务单元取向。在e方案服务方面,电通集团近年来通过设立独立运营的公司向市场推出系统整合服务,电子商务咨询、客户关系管理 (CRM)、基于网络移动媒体的e促销。
另外,电通集团公司更把内容产业(Content Business)纳入到本身的核心业务单元,积极开拓电影、电视节目、动画、音乐与其他娱乐产品的生产。由于看好中国影视产业市场和上海的良好投资环境,2004年4月,北京电通广告公司与上海电影集团建立合资公司上海上影电通影视文化传播公司。主要业务范围是引进海外片源——主要是动画片,另外也和上影集团联合制作一些节目来销售。
『捌』 日本电通有哪些比较出名的广告作品
日本电通广告创意2008年jasonweee设计作品集
在网络上搜上面这句话,这个网囊括了所有电通的广告。
『玖』 日本电通集团的介绍
电通集团(Dentsu Group,TYO: 4324)是日本最大的广告与传播集团。成立于1901年,总部位于东京。前身为1901年创立的“日本广告”和 1907年创立的“日本电报通讯社”,提供新闻和广告代理服务;1936年转让新闻通讯部门,改为专营广告代理至今。目前为当今全球最大的独立广告公司。日本五大民营电视台之一的TBS 也与其有密切关系。日本电通的业务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及其他地区,整个集团有100多家的子公司和合资公司。